卷七十一
眼目門
總論
黃帝問曰。余嘗上清冷之臺。中陛而顧。匍匐而前。余私異之。竊內怪之。或獨冥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披髮長跪。俯而視。復久之。又不已。卒然自止。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睛之果者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其絡果。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果契。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繫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轉。轉則引目系急。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睛。則其睛所中者不相比。則睛散。睛散則岐。故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揣而精明矣。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亂而不專。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不相得。故曰惑。帝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東苑。未嘗不惑。去之則復。余惟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岐伯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感。則精亂視誤故神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
夫心藏神。肝藏魂。腎藏志。肝為中將。取決於膽。會氣於心。而主於目。目者五臟之精氣也。五臟有病。皆形於目。目色赤病在心。目色白病在肺。目色青病在肝。目色黃病在脾。目色黑病在腎。不可多者病在胸中。陽氣失則目瞑。陰氣絕者目盲。肝氣通於目。肝氣通和。則辨五色。肝有病。則目奪精而眩。肝中寒。則目昏而瞳子痛。邪傷肝。則目青黑。瞻視不明。肝實熱。則目痛如刺。肝虛寒。則目䀮䀮諦視生花。肝勞寒。則目澀閉不開。肝氣不足。則目盲暗風淚。視物不明。肝熱沖睛。目眥赤痛。生息肉及目睛黃。膽與肝合。膽虛為陰邪所傷。目中生花。肝熱則目中多赤痛淚出。肝不利則目昏。肝熱中風。則目欲脫而淚出。目熱則內外眥爛。肝久熱實。則目赤。而生淫膚息肉。故目者。五臟之精氣所成也。眼有五輪。風輪、血輪、氣輪、水輪、肉輪。五輪應於五臟。隨氣之主也。肝者。在臟為肝。其色青。其味酸。屬東方甲乙木也。旺於春。肝氣通於目。左目屬甲為陽。右目屬乙為陰。肝生風。眼有風輪也。雖有其名。形狀難曉。與水輪相輔也。心者。在臟為心。其色赤。其味苦。屬南方丙丁火也。旺於夏。心生血。眼有血輪也。血輪與肉輪相連也。赤黑色是也。此輪忌針。脾者。在臟為脾。其色黃。其味甘。屬中央戊己土也。旺於四季十八日。脾生肉。眼有肉輪也。肉輪在外。鬱郁黃白色。今俗為白晴也。肺者。在臟為肺。其色白。其味辛。屬西方庚辛金也。旺於秋。肺生氣。眼有氣輪也。氣輪在肉輪之下。隱而不見也。腎者。在臟為腎。其色黑。其味鹹。屬北方壬癸水也。旺於冬。眼有水輪也。水輪在四輪之內。為四輪之母。能射光明。能視萬物。今呼為瞳仁也。肝臟病者。應於風輪。風輪病。即望風淚出。睹物煙生。夜退晝增。磣痛畏日。或如青衣拂拂。時似飛蠅聯聯。此是肝臟之疾。宜治肝也。心臟病者。應於血輪。血輪病。即飛花兢起。散亂縱橫。胬肉漸漸沾睛。兩眥淚淹赤爛。此是心臟之疾。宜治心也。脾臟病者。應於肉輪。肉輪病。即瞼內腫疼。眥頭澀痛。眼見飛絲繚亂。又如毛髮縱橫。夜半甚於昏黃。日沒增於早起。此是脾臟之疾。宜治脾也。肺臟病者。應於氣輪。氣輪病。即忽如雲飛遮日。逡巡卻漸分明。或如雪影中花。或似飛蠅相趁。此是肺臟之病。宜治肺也。腎臟病者。應於水輪。水輪病。即黑花簇簇。霧氣紛紛。昏視一物。如見兩般。睹太陽如同水底。此是腎臟之疾。宜治腎也。夫眼目者。法天地日月也。天地清靜。日月光明。天地晦暝。日月昏暗。經云眼應於肝。旺春三月。作魂神宮。眼為戶牖所通。萬物無不視之。好惡是非。自然分別。自少及老。疾狀多般。皆是攝養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餐熟食。或嗜五辛。喜怒不時。淫欲不節。凌寒冒暑。坐濕當風。恣意叫呼。任情號泣。長夜不寐。永日不眠。極目視山。登高望遠。或久處煙火。或博奕經時。抄寫多年。雕鏤繡畫。燈下看字。月中讀書。用其眼力。皆失光明也。更有馳騁畋獵。冒涉雪霜。向日迎風。晝夜不息。皆是喪明之因也。恣一時之快意。為百疾之深源。所以疾生眼目也。諸凡養性之士。必須慎焉。若能終身保惜。可使白首無患。
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暈眩。烏輪赤暈。刺痛浮漿。此肝熱也。膽生清淚。枯黃繞睛。此肝虛也。瞳仁開大。淡白偏斜。此腎虛也。瞳仁焦小。或帶微黃。此腎熱也。一虛一實。以此驗之。然人知肝腎之氣。相依而行。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肝腎之副焉。所謂一而二。二而三者也。何則心主血。肝藏血。血能生熱。凡熱沖發於眼。皆當清心涼肝。又不可專執水生木之說。大抵拘急牽颼。瞳青胞白。癢而清淚。不赤不疼。是之謂風眼。烏輪突起。胞硬腫紅。眵淚濕漿。裡熱刺痛。是之謂熱眼。珠渾而淚。胞腫而軟。上壅朦朧。酸澀微赤。是之謂氣眼。其或風與熱並。則癢而浮赤。風與赤搏。則癢澀昏沉。血熱交聚。故生淫膚粟肉。紅縷偷針之類。血氣不至。故有眇視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隱紅者為虛熱。鮮紅而妒赤者為實熱。兩眥呈露生胬肉者。此心熱血旺。白睛紅膜如傘紙者。此氣滯血凝。熱證瞳仁內湧。白睛帶濕。色浮而赤者。冷證瞳仁青綠。白睛枯槁。氣沉而濁者。眼熱經久。復為風冷所乘則赤。爛眼不赤。但為痰飲所痓則作痛。肝眼不順而挾熱。所以羞明。熱氣蓄聚而傷胞。所以胞合。又白睛帶赤或紅筋者。其熱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間如疥點者。其熱在脾。脾主味。五味之秀養諸中。則精華髮見於其外。肺主氣。水火升降。營衛流轉。非氣孰能使之。眼之為患。多生於熱。其間用藥。大抵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有如腎家惡燥。設遇虛證。亦不過以當歸地黃輩潤養之。輕用溫藥不可也。肺能發燥。肝亦好潤。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飴糖、沙蜜為佐。果非潤益之意乎。至於退翳一節。尤關利害。凡翳起於肺家受熱。輕則朦朧。重則生翳。真珠翳。狀如粹米者易散。梅花翳。狀如梅花片者難消。雖翳自熱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後退熱者。謂熱極生翳。若先去熱。則血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有赤眼。與之涼藥過多。又且滌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團水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規規於點洗。諺曰、眼不點不瞎。耳不斡不聾。風眼腫則軟。熱眼腫則硬。傷風冷則淚出。虛煩則昏蒙。勞力則眥赤。白腫則脾家受毒。生瘡則風熱侵肺。黃乃酒傷於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熱。羞明。見紅花為肝冷。黑花則腎虛。青花膽有寒。五色花為腎虛兼熱。不可一概為治。若虛不補而實不瀉。亦難收效。然上虛乃肝虛。下虛乃腎虛。肝虛則頭暈。耳聾目眩。腎虛則壅逆生花。耳作蟬鳴。尤宜補肝益腎。其有熱淚交流。兩瞼赤痛。乃肝之極熱。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涼肝瀉腎。必得其宜。至於五臟。各以類推。虛則生寒。實則生熱。至如暴赤一證。多因泛熱衝上。或眠食失時。飽食近火得之。加以勞役。失於調攝。過食毒物。變成惡證。醫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屬陽。或以散血之劑。或以涼心之藥。縱使退散。遂致脾經受寒。飲食不進。頭目虛浮。五臟既虛。因成內障。亦有見其不進飲食。俾更服熱藥。遂致三焦暴燥。熱氣上攻。昏澀眵淚。或犯盛怒。辛苦重勞。遂生胬肉。心氣不寧。風熱交併。變為攀睛。
證狀不一。是為外障。又若讀書博奕等。過度而致疾者。名曰肝勞。不可即投以治肝之劑。及作他證治之。卒於莫效。惟須閉目珍護。不極遠視。庶乎可瘳者。若夫患風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風。則暗自去。婦人胎前產後。用藥亦須避忌。小兒所患。切宜善治。惟略加淋洗。披鐮針灸。端不可施。猶須戒其用手頻揉。或因茲睛破。至於莫救。
有人患眼漸模糊。狀與青盲相似。而眼中一無所有。此名黑盲。如瞳子大者。名曰烏風。如瞳子翳綠者。名曰綠翳青盲。皆是虛風所作。急須即療。若眼自暗多時。不復可療。此疾之源。皆從內肝管缺少。眼孔不通所治也。亦宜須初欲覺時。即須速療之。若已成病。不復可療。若因時病後。得眼生白障者。此名為翳也。若因病後生肉者。此為膚障也。若眼赤癢淚出者。為熱虛風。若見黑煙赤光。瞳子黑大者。為烏風。勞水動。故宜服車前空青丸以消息之。若或爾赤痛者。此是天行眼痛。風熱所作。故應宜早急療之。不者。當生翳。於後難療。若人眼痛。當黑珠生白翳。並黑子等大如米。如此之病者。名為痛損眼。此不易療。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鼻洞者。濁下不止。傳為鼽瞢瞑目。故得之氣厥。足陽明有俠鼻入於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入系目本。視有過者取之。損有餘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固痛。取之在頂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陽交於兌眥。陽氣盛則瞑目。陰氣絕則眠。
凡人年四十五以後。漸覺眼暗。至六十以後。還漸目明。治之法。五十以前。可服瀉肝湯。五十以後。不可瀉肝。目中有疾。可敷石膽散藥等。無病不可輒敷散。但補肝而已。自肝中有風熱。令人眼目暗者。當灸肝腧。及服除風湯丸散數十劑。當愈。
眼之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裡而難愈。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則熟乾地黃丸主之。凡眼藥率多涼劑。必於食後服之。或者徒泥其說。往往食未下咽。藥即入口。是致食氣與藥氣衝搏。釀積於脾胃之上。不惟藥無其效。且使脾家受冷。旋至虛弱。須當食歇片時。俟胸膈稍寬。然後隨意服之。尤貴冷熱得所。大熱則非肝肺所宜。大冷則脾胃停積不化。宜自酌量之耳。
凡點眼之藥。腦麝之類。通入關竅毛孔。易至引惹風邪。點眼之時。向密室端坐。然後以銅箸點少許藥。放入眼內。點畢以兩手對挼魚尾二穴。次閤眼良久。俟血脈稍定。漸漸放開。若是夜臥用藥。則又不拘此法也。或向當風去處。或是點罷即開。則風邪乘入血脈。凝滯難散。疾勢愈增。切須致意。
五輪 白屬肺。氣之精。氣輪。黑屬肝。筋之精。風輪。上下瞼屬脾胃。肉之精。肉輪。大小眥屬心。血之精。血輪。瞳仁屬腎。骨之精。水輪。
風輪病。因喜怒不常。作勞用心。晝凝視遠物。夜勤讀細書。眼力既勞。風輪內損。其後眥頭尤澀。睛內偏疼。視物不明。胞眩緊急。宜去風藥。
血輪病。因憂愁思慮。悲喜煩勞。內動於心。外攻於目。其候赤筋纏眥。白障侵睛。胞腫難開。昏暗多澀。日久不治。失明愈深。宜洗眼涼血藥。
肉輪病。因多餐熟食。好吃五辛。遠道奔馳。駐睛驟騎。食飽眈睛。積風痰壅。其候胞眩赤腫。暴赤昏蒙。眼淚常盈。倒睫澀痛。瘀血侵睛。宜疏醒脾藥。
氣輪病。因凌寒冒暑。愛飲寒漿。肌體虛疏。寒邪入內。或痛或昏。傳在白睛。筋多腫赤。視日如隔霧。觀物似生煙。日久不治。變為白膜。黑暗難開。
水輪病。因勞役不止。嗜欲無厭。大驚傷神。大怒傷志。加之多食酒面。好啖鹹辛。因動腎經。通於黑水。冷淚鎮流於瞼上。飛蠅相趂於睛前。積聚風虛。或澀或癢。結成翳障。多暗多昏。宜補腎藥。
八廓 天廓。傳道。肺、大腸。地廓。水穀脾、胃。火廓。抱陽。心、命門。水廓。會陰。腎。風廓。養化肝。雷廓。關泉。小腸。山廓。清靜。膽澤廓。津液膀胱。
天廓病。因雲中射雁。月下看書。多食腥膻。侵冒寒暑。致天廓內有動。視物生煙。眥疼難開。不能辨認。
地廓病。因濕漬頭上。冷灌睛眸。致令有病。眼眩緊急。瘀血生瘡。
火廓病。因心神恐怖。赤脈侵眥。血灌瞳仁。熱淚如傾。其證瞼頭紅腫。睛內偏疼。熱淚難開。
水廓病。因大勞。努力爭開。擊棒開弓。驟騎強力。致令生病。常多暗昏。睛眩淚多。
風廓病。因枕邊窗穴。有風不能遮閉。坐臥當之。腦中邪風。攻於風廓。以致黑睛多癢。而瞼常爛。或昏暗多淚。
雷廓病。因失枕睡臥。或酒後行房。血脈溢滿。精宣閉滯。風虛內聚上攻。故令眥頭赤腫。瞼上生瘡。倒睫拳毛。遮睛胬肉。
山廓病。因撞刺磕損。致令肉生兩瞼。翳閉雙睛。若不早治。永沉昏暗。瘀血侵睛。
澤廓病。因春不宣解。冬聚陽毒。多吃脂肥。過餐熱物。致令腦脂凝聚。血淚攻潮。有如霧籠復見。飛蜂繚繞。黑花常滿。難於瞻視。
肝虛眼
(附論)
夫肝虛眼。其證不一。有忽然發腫者。有淚出不止者。有睛生翳暈者。有視物漠漠。不能遠視者。有精彩昏濁。黑白不明而暈者。蓋肝開竅於目。腑臟精華之所聚也。血氣既衰。不足以營養。故證狀之異如此。
龍木論云。肝虛積熱外障眼。初患之時。忽然發腫。赤澀淚出。癢痛摩隱。瞳仁黑睛。漸生翳障。或退或散或聚。初時即輕。如經一二年間漸重。於目不明。此皆因肝間勞熱所作。毒風入腦。眼中覺患。切宜服藥將息。不得燒炙頭面。宜服瀉肝湯、青葙子丸、及硃砂煎。點之立效。
歌曰。用力勞心赤痛來。睛疼怕日淚難開。有時發動有時輟。怨鬼愁神作禍災。忽爾醫生還自可。須知肝膈熱勞排。急求湯藥旋除去。根株莫遣臟中埋。一眼初時生作患。招呼後眼不相違。今年發動輕輕過。後歲應多轉轉危。藥丸青葙須志服。披鐮雙瞼血漼漼。眼中宜點硃砂煎。莫炙頭中即易為。
方
還晴補肝丸治肝虛。兩目昏暗。衝風淚下。
白朮 細辛(去苗葉) 當歸(切焙) 決明子(微炒) 芎藭 羌活(去蘆頭) 五味子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參 菊花 防風(去叉) 地骨皮 苦參 玄參 車前子(微炒) 桂(去粗皮) 黃芩(去黑心) 青葙子 甘草(炙銼)
上等分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加至四十丸。不拘時候。
鎮肝丸(出龍木方)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隱澀難開。堆眵多淚。怕日羞明。時發腫赤。或生障翳。並宜服之。
白茯苓(去皮一兩) 甘菊花(半兩) 甘草(炙各半兩) 地骨皮(去土半兩) 蔓荊子(去白皮一兩) 人參(一兩) 茺蔚子(一兩) 遠志(去心一兩) 地膚子(一兩) 車前子(半兩) 青葙子(炒半兩) 柴胡(去蘆半兩) 山藥(半兩) 決明子(一兩) 防風(去蘆苗各一兩) 細辛(去苗一分) 柏子仁(炒半兩) 玄參(半兩)
上為末。蜜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日三服。
柏子仁丸(出聖濟總錄)治肝虛。視物漠漠。不能遠見。睛輪昏暗。澀痛翳暈。時聚時散。
柏子仁(研) 薏苡仁 烏麻仁 車前子 枸杞子 庵䕡子 菟絲子(酒浸別搗末各一兩) 蔓荊子 青葙子 五味子 蛇床子 桂(去粗皮) 菊花 山芋(各半兩) 熟乾地黃(焙) 肉蓯蓉(酒浸切焙)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龍腦青葙子丸(出聖惠方)治肝臟虛風。時多冷淚。眼目昏暗。
龍腦(細研) 牛黃(細研) 曾青(燒細研各半兩) 青葙子 人參(去蘆頭) 車前子 白茯苓芎藭 羌活 細辛 天麻 防風(去蘆頭) 黃耆(銼) 石決明(細研水飛各一兩) 旋覆花(三分) 麝香(一分細研)
上為末。研了藥。都拌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下十丸。
瓜子散(出千金方)補肝。治眼漠漠不明。亦名十子散方。
冬瓜子 青葙子 茺蔚子 枸杞子 牡荊子 蒺藜子 菟絲子 蕪菁子 決明子 地膚子 柏子仁(各二合) 牡桂 蘡薁根(各二兩) 蕤仁(一合一云二兩) 車前(一兩) 細辛(半兩一云一兩半)
上治篩食後。以酒服方寸匕。日二。神驗。
遠志丸(出直指方)治清益心肝。明目退翳。
人參 茯神(去木) 蘆薈(研) 琥珀 蔓荊子(各半兩)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洗焙) 茺蔚子(各半兩) 蟬殼(一兩酒洗曬) 全蠍(五枚) 白蒺藜(炒去刺) 細辛 車前子 遠志(水浸去心乾薑汁蘸焙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粥飲下。臨臥、食後。菖蒲湯下。
羌活散(出龍木論)鎮肝明目。暴赤眼。亦治赤眼。一切內外障翳。
羌活 川芎 旋覆花 防風(各半兩) 甘草 楮葉 蒼朮(泔浸過去皮白乾不見火) 桑葉(並八月採陰乾秤以上各一兩) 甘菊花(去梗) 楮實 蟬蛻 木賊(各一兩)
上為末。茶清調下二錢。早晚食後、臨臥、各一服。合時不得焙。及犯鐵器。此方取楮葉必無實者何也。蓋陰陽二物相配。有實者陽也。無實取葉者陰也。所以不得其真。忌濕面及酒。否則諸藥悉無效。
青葙子丸(出龍木論)治肝虛。積熱外障。
青葙子(二兩) 車前子 細辛 乾地黃 菟絲子 防風 茺蔚子 五味子 人參 澤瀉 茯苓(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乾地黃丸(出聖濟總錄)治肝虛。淚出不止。翳暈侵睛。視物不遠。或睛昏濁。黑白不明。
熟乾地黃(焙) 五味子 蕤仁(去皮研)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 車前子(各一兩) 細辛(去苗葉) 甘草(炙銼) 防風(去叉) 柏子仁(研)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羊肝丸(出龍木論)
鎮肝明目。
甘菊花 羌活 柏子仁 細辛 官桂 白朮 五味子(各半兩) 黃連(三分) 羯羊肝(一具新瓦盆中爆干更焙之肝若大止用一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水下三四十丸。一方有地黃。無柏子仁。
地黃丸(一名菊花丸)治用力勞心。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膜。兼肝腎風毒。熱氣上衝目痛。久視傷血。血生肝。故勤書則傷肝而目昏。肝傷則目生風。而熱氣上湊。目昏益甚。不宜專服補藥。當益血鎮肝而目自明。
黃連 決明子(各一兩) 沒藥 甘菊花 防風 羌活 桂心 光明硃砂(各半兩) 熟乾地黃(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後。日三服。
補肝湯 治肝虛。兩脅滿痛。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兩目昏暗。面多青色。
防風(去叉苗) 細辛(去苗葉) 柏子仁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甘草(微炙銼) 山茱萸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蔓荊實(去浮皮)
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大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日再服。
甘草湯(出聖濟總錄)治肝氣不足。兩脅拘急。疼痛寒熱。目不明。
甘草(炙銼) 防風(去叉苗各一兩) 桂(去粗皮) 烏豆(一合) 細辛(去苗葉各半兩) 蕤仁(去皮一兩研爛)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臥時服。
檳榔湯(出聖濟總錄)治肝虛寒。眼目昏暗。脅下痛。脹滿氣急。
檳榔(銼生用) 陳橘皮(湯浸去白) 桔梗(各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白朮(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劈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若氣喘急。加半夏半兩。薑湯洗去滑。芎藭、甘草各一兩。
石決明丸 治肝虛血弱。目久昏暗。
石決明 五味子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末各一兩) 細辛(去苗葉) 知母(焙) 山芋 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硃砂煎(出龍木論)治肝虛積熱。外障。
龍腦(一分) 乳香(二分) 硃砂(半兩) 細辛 白芷 黃連 秦皮(各一兩)
上為末。以水浸一伏時。去滓用汁。以蜜五兩。煎之點眼。
地黃丸(出龍木論)治男子婦人肝臟積熱。肝虛目暗。膜入水輪。瞞睛眵淚。眼見黑花。視物不明。混睛冷淚。翳膜遮障。腎臟虛憊。肝受虛熱。久近暴熱赤眼。風毒氣眼。乾濕腳氣。清中消渴。諸風氣等疾。由腎氣虛敗者。但服此。能補肝益腎。驅邪明目。甚效。
生乾地黃(洗焙) 熟乾地黃(洗焙各一斤) 枳殼(去瓤麩炒) 石斛(去苗) 防風(去苗各四兩)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去油二兩) 牛膝(酒浸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鹽湯、米飲、任下三十丸。忌動風物。唐相李恭。扈從在蜀。患眼。或澀。或痛。或生翳膜。或見黑花如豆大。累累數十不斷。或如飛蟲翅羽。百方不效。僧智深云。相公此病。緣受風毒。蓋五臟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母能令子實。子能令母虛。腎是肝母。今腎受風毒。故令肝虛。則目視䀮䀮。用藥與此地黃丸同。但為末。不犯鐵器。空心。豆淋酒下五十丸。豆淋酒法。用黑豆半升。炒令煙出。以酒三升沃之。去豆用酒。以此酒煮獨活。即是紫湯也。一方無防風。
流氣飲 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視物不明。常見黑花。當風多淚。怕日羞明。推眵赤腫。隱澀難開。或生翳障。倒睫拳毛。眼眩赤爛。及婦人血風眼。時竹暴赤。眼胞紫黑。並宜服之。
菊花散(出危氏方)治肝受風毒。眼目昏蒙。漸生翳膜。
蟬蛻(去足) 白蒺藜(炒焦去刺) 羌活(各三兩) 甘菊(去萼四兩) 木賊(去節童便內浸一宿曬乾三兩) 荊芥穗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湯泡散 治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障。
當歸尾 赤芍藥 黃連(去須) 杏仁(各五錢) 銅青(二錢) 防風(五錢) 薄荷葉(三錢)
上銼散。每用二錢。極沸湯泡。乘熱先熏後洗。冷則再暖用。日兩三次。一方白鹽入少許。閉目沃洗。鹽亦散血。
還睛丸 治肝臟虛血弱。不能上助目力。視物昏暗。
雷嚴丸(出宣明論)治男子婦人肝經不足。風邪內乘上攻。目暗淚出。羞明怕日。多見黑花。翳膜遮睛。瞼生風粟。或癢或痛。隱澀難開。兼久患偏正頭風。牽引兩目漸覺細小。視物不明。皆因腎水不能既濟於肝木。此藥久服。大補腎臟。添目力。
肉蓯蓉 巴戟(浸一宿去皮心) 牛膝(各一兩) 菊花 枸杞子(各二兩) 川椒(三兩去目) 黑附子[青鹽二錢(兩)以泔水三升同煮為度去皮臍一兩]
上為末。先浸藥酒。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世人服藥。不知多少根源。往往不效。
五加皮湯(出聖濟總錄)治肝虛受風。筋脈拘急。手足瘡痹。目視不明。
五加皮(銼) 玄參 獨活(去蘆頭) 桑白皮(銼各一兩) 茯神(去木)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投荊瀝半合。再煎三兩沸。空心晚食前溫服。
升麻湯(出聖濟總錄)治肝虛中風。頭疼。目眩昏暗。胸中客熱。心煩悶。
升麻 羚羊角(鎊) 葛根(銼) 前胡(去蘆頭) 酸棗仁 地骨皮(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竹瀝半合。食後臨臥溫服。
瀉肝湯(出龍木論)治肝虛積熱。外障。
黑參 大黃 黃芩 知母 芒硝(各一兩) 桔梗(二兩)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滓溫服。
還睛丸 治肝虛。眼目昏暗。及一切眼病。
惡實(炒半兩) 青鹽(半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一兩半) 醋石榴(二個去皮以上四味用好酒二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煎之俟酒干取出) 木賊(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鹽湯下。
補肝湯 治肝氣不足。
甘草(炙) 黃芩 人參 桂心(各二兩)
上切。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菊花散(出聖濟總錄)治肝虛。風毒氣眼。多淚澀痛。
菊花(半兩) 牛蒡子(半兩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一錢匕。溫水調下。
金蓮子散(一名湯泡散)治肝虛。風熱攻眼。赤毒腫痛羞明。漸形翳膜等疾。
春雪膏(出龍木論)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隱澀難開。及堆眵赤腫。怕日羞明。不能遠視。迎風有淚。多見黑花。並皆治之。
腦子(二錢半) 蕤仁(二兩去皮油殼稱取二兩細研去油)
上用生蜜六錢。重將腦子蕤仁同搜和。每用銅箸子。或以金銀釵股。時復點放眥頭。治連眶赤爛。以油紙塗膏貼之。
治悶氣血虛。氣虛肝虛。眼白俱赤。日夜如雞啄。生浮翳。(出經驗方)
老蚌殼(燒灰) 木賊草(焙銼為末等分)
點眼古錢煎 治積年赤眼胎赤。
古銅錢(三十文) 食鹽(末二兩) 釅醋(一升)
上將錢重以末食鹽。填孔中令滿。以五月五日午時。於石上用炭火燒令極赤。然後投醋中。候冷。傾向小瓷瓶中盛。用紙三十九重封瓶口。一日去一重。每以銅箸蘸如黍米。點目眥中。
治積年風赤眼。(出聖惠方)
取長明燈盞內油少許。以銅錢一文。於乳缽內細細磨之。令油凝缽底。覆卻。以艾煙燻之一夜。每以銅箸點之。
柴胡湯(出聖濟總錄)治積年風毒瘀熱。攻目赤痛。
柴胡 川芎 大黃(微炒) 羚羊角(鎊) 茯神(去木各二兩) 黃芩(炒一兩) 芍藥(三兩) 石膏(五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投入芒硝半字。放溫。空心頓飲。以利為度。如利頓去芒硝。以粥止之。如秋月肝弱。不宜瀉肝。宜加補藥。不用此方。
藁本湯(一名補肝湯出龍木論)治積年風眼。赤痛多熱淚。歲月浸久。暴風外障客熱之眼。
藁本(去苗二兩) 芍藥 天麻 防風(去艾) 細辛(去苗各一兩) 白芷 石決明(搗為粉) 車前子(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食後溫服。臥再服。一方為散。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胡黃連煎 治風毒久赤。痛爛怕風。磣痛不可忍。
龍腦膏(出聖惠方)治遠風。赤爛胎爛及熱毒。
龍腦(半錢) 空青(半分) 大黃(半兩) 黃連(三分去須) 野駝脂(半兩) 鵝脂(三兩去滓)熊膽(一兩) 馬牙硝(一錢另研)
上先將牙硝、黃連、大黃三味末。納入脂中。於微火上煎五七沸。去滓。次將龍腦、熊膽。空青末。研令極細。入前脂中。攪令勻。納瓷瓶中盛。每用銅箸取一黍米大。點目眥頭。日兩三度用之。
五參散(出聖濟總錄)治風毒眼赤痛。久患不瘥。
苦參 沙參 丹參 枳殼 玄參 紫參(各一兩) 蒺藜子(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空心以溫酒調下。疾甚者日三服。
點眼七寶飲 治風熱上衝。目赤疼。久不瘥。(出聖濟總錄)
珊瑚 琥珀 玉屑 曾青 紫貝 硃砂 雞子殼(半兩)
上研極細。點時仰臥。以銅箸取一綠豆大。點眼。三五上點之。
洗眼方(出聖惠方)治年遠赤眼。
青鹽(半兩) 決明子(一兩半) 柴胡(去苗一兩半) 秦皮 防風(去苗) 蛇銜草(各一兩) 生乾地黃(一兩半)
上銼。以水一大碗。煎至二盞半。用絹濾過。每取三合。候冷洗眼。日二三度。
烏麻油膏(出聖惠方)治胎赤眼。三二十年風赤。
生烏麻油(半雞子許著銅器內以細粗石磨之使濃下能流乃止) 熟艾(二升) 杏仁(一升) 黃連(一兩) 雞糞(一升) 亂髮(小盞大一塊) 鹽(一合)
上穿地作一坑子。其形如瓶口。外小里大。先以火燒令乾。於別處閉一小風孔。以前六味藥。重重布著坑中。如艾炷用火燒之。令煙。卻將前所磨銅器。蓋坑口。煙盡即去銅器。刮去煙。令細研如粉。瓷盒盛。每以銅箸點。如黍米大。在目眥頭。臨臥點妙。
治遠年風赤眼。(出聖惠方)
用構樹皮。隨多少左搓。合作繩盤著。放在南牆下陰乾。後於瓷碗內。燒為白灰。紙貼內收。勿令灰塵入。不計大小患目。日二三度。取粟米大點之。
穀精草散(出聖濟總錄)治風毒赤眼。無問新久。
穀精草(去根一兩) 豉(焙乾一合) 井中苔(焙乾) 井泉石(淨洗研半兩)
上為末。散。每服二錢。空心。以井華水調下。
點眼杏仁膏(出聖濟總錄)治風毒積年。赤兼翳膜。
膩粉(一錢) 鹽綠(研) 黃連(為末) 杏仁(湯浸去皮尖)
上和。重研令勻。真酥調如膏。於銅碗中研勻。於碗內以熟艾如雞子大。掘小坑於內。燒艾煙出。便覆銅碗於坑子上蒸。勿令泄氣。候煙盡為度。重研。每服少時。以綿裹。用人乳汁浸一宿。點目。日三度。
蕤仁散(出聖惠方)治遠年風赤眼。
古文錢(四十九文字竅分明先以青鹽二兩作末一行錢上用一行鹽末如此排盡鹽錢為度安於一淨磚上以火燒令通赤吹去灰塵) 蕤仁(湯洗去赤皮) 黃連 黃柏(各二分)
上為散。取前件鹽錢一處。用水二大盞。煎一鍾。去滓。更以帛濾過。不計時候點之。
又方(出聖惠方)治眼風赤。經年不瘥。
石膽 鹽綠 細辛(研各一兩) 蕤仁(半兩浸去皮尖)
上共研勻。用生驢脂三兩。研如膏。內諸藥相和。於瓷盒盛。不計時候。少許點之。
點眼小黃連膏 治風毒赤爛。不以年月久近。發歇頻並。視物淚出不止。
黃連 蘆薈(各研一兩) 龍腦(別研半錢)
上先將黃連、蘆薈末。以新綿裹。用水二盞。於瓷器中。以重火煮取汁三分二。即將綿濾去藥。入龍腦。以瓷瓶子內收。每日三兩上點之。
點眼方(出聖濟總錄)治久患赤眼。眥爛眶痛。淚下不止。視物昏暗。
鉛丹(羅過一分) 朴硝(研半兩) 蜜(五兩)
上以銅器內。慢火熬三十沸。不住手攪。乘熱以綿濾。候冷點眼。
治遠年風赤眼腫痛方。(出聖惠方)
硼砂 青鹽 石膽(各等分)
上用醋醬一盞。於瓷器浸。日中曝之。候其藥著於器中。四畔干。刮取如粟米大。夜臥時著兩眥。不過三四度效。
杏仁膏(出聖惠方)治遠年風赤眼腫澀痛。
杏仁(一合浸去皮尖) 鹽綠(二分) 印成鹽(一分)
上取杏仁先搗如膏。放瓷器內。次入鹽綠並印鹽相和。蜜封。至二七日後。每夜臥時。少許點眼四眥上。每日兩三度。
黃連膏煎(出聖惠方)治遠年風赤。宜點。
黃連(二兩) 蕤仁(二兩去皮) 硇砂(一分)
上先取黃連。以水三大盞。煎取一盞。綿濾去滓。又取蕤仁以絹裹。別以水一盞。揉令漿盡。卻和前黃連汁。同煎似稀膏。刮取攤瓷盒中。後以新磚一塊。上安艾如雞子大。燒之。以藥合覆蓋。勿令煙出熏之。以艾盡為度。復研令勻。每以銅箸取如綠豆大。點之。
蕤仁點眼方 治眼風赤。經年不瘥。
蕤仁(半兩去赤皮) 膩粉(一分) 青錢(一錢)
上相和。細研如粉。後以乳汁少許。和研如膏。遍塗於茶碗中。以熟艾一塊。如小雞子大。掘地作一坑子。安艾團內坑內燒之。以藥茶碗蓋。候煙盡為度。取出入乳汁。研成膏。每次銅箸取少許點之。
治遠年風赤眼不瘥。
蛔蟲(是小兒吐出者陰乾為末) 膩粉(一錢) 石膽(半錢)
上都細研如粉。日點二三度。
點眼黃連膏(出聖濟總錄) 治積年風毒。熱氣不散。目角赤爛磣痛。
黃連(去須研半兩) 馬牙硝(研一錢)
上將黃連用水浸。於日內曝令色濃。以綿濾過。後下硝末。於黃連汁中。又曝令乾細研。每以一豆許。水調。點注目眥。
療積年風赤眼方。
取生油、生豬脂、胡粉各等分。和研敷眼中。二日內赤總除。
四順飲 治遠年赤腫。大便不通。
大黃(一兩半) 川芎 山梔仁 赤芍藥 朴硝(各一兩) 當歸 枳殼 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加生地黃三寸煎。兼氣加香附。痛加乳香沒藥。
目赤腫痛
(附論)
夫目赤腫痛者。以心肺壅滯。積熱不散。邪氣毒氣。干於足厥陰之經。風熱交作。上攻於目及兩瞼間。故其色赤而腫痛。宜祛風邪。蠲熱氣。疏瀹壅滯。此眼先患赤腫疼痛。及怕日淚澀難開。忽生翳膜赤腫。或初患一目不見。以致兩目齊患。此因作勞用力。肝膈熱勞。
方
紫金膏專治赤腫風爛眼目。
銅青(研) 硇砂 硼砂 羚羊角 雄黃 青鹽 琥珀 明礬(各七錢半) 當門子 片腦 膽礬 深中青(各八錢半) 玄精石 黃連 乳香 水銀(各半兩) 小丁香 爐甘石(一斤火炮七次醋淬七次) 石燕子(二兩火煅醋淬七次) 金星石(一兩七錢半煉通紅) 黃丹(八兩) 銀星石(一兩二錢半火煉) 海螵蛸(一兩七錢半為末) 輕粉(一錢) 沙糖(三斤) 水(三升)
上以水同蜜。於鍋內熬沸去沫。入黃丹。以柳木篦急手攪勻。約熬三兩沸。卻下爐甘石。又復攪入乳香、硇砂。又下雄黃。次下丁香。再入輕粉。方下片腦。依次第下藥。文武火各熬二三沸。須不住手攪勻成膏。候黏手為度。每用雞頭大。沸湯化開。浸湯半盞。乘熱溫洗。
掃翳散 治眼赤腫痛。瘀肉攀睛。視物茫茫。及時行紅眼暴發者。
防風 羌活 川芎 甘草 蒺藜 決明子(各半兩) 柴胡 玄參(各二兩) 白芷 荊芥 瞿麥 木賊 木通 赤芍 梔子 生地 天花粉 夏枯草 薄荷 穀精草(各一兩) 五靈脂 甘菊花 蟬蛻 白皮 大黃(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後服。
流氣飲 治風熱攻眼赤眆痛。
梔子散 治眼赤。迎風淚出癢。及胎赤障翳。瞼急痛。
梔子仁(半兩) 秦皮 蔓荊子 白芷 細辛 防風 玄參 決明子 菥蓂子 車前子(各三分) 赤茯苓(二分) 枳殼(三分麩炒) 蕤仁(三分湯浸去赤皮) 菊花 黃芩(各三分)
上搗為散。於食前。竹葉湯下一錢。忌炙爆油膩。生果熱面等物。
防風散 治眼赤暴腫。痛多眵淚。宜服。退上焦壅熱。止痛消腫。
防風 芎藭 川升麻 犀角屑 羚羊角屑 赤芍 前胡(各半兩) 細辛 秦皮 硃砂(細研)甘草(炙微赤各一分) 牛黃(二錢細研)
上搗羅為散。入牛黃、硃砂。都研令勻。食後煎地黃湯下。
羚羊角飲 治肝臟風毒。上衝眼赤。腫痛難開。頭額偏痛。
羚羊角屑(一兩) 細辛(去苗一分) 甘菊花 葳蕤 芎藭 人參(各三分) 赤芍藥 黃芩 梔子 防風(去叉) 甘草(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石決明丸 治眼腫赤痛。
石決明(淨洗) 地膚子 黃連 青葙子 大黃 茺蔚子(各一兩) 皂莢(去黑皮)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淡漿水下三十丸。臨臥時再服。
千金漏蘆湯 治熱眼赤腫濛霧。
白芨 漏蘆 黃芩 麻黃 芍藥 升麻 白薇 枳殼 大黃 甘草(炙各等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新汲水煎熱服。通利為度。
祛毒散 治赤眼。及目睛腫痛。不得眠睡。
射干 山梔子 當歸 防己 龍膽 黃芩 芎藭 黃連 石決明(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溫酒調下。茶調亦可。
生犀飲 治目赤。侵黑腫痛。兼白睛腫起。
犀角(鎊) 黃芩 葳蕤 防風 地膚子 羚羊角 甘草(各一兩) 麥門冬 黃連(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馬牙硝半錢。食後服。
八寶飲 治熱眼腫痛。
車前子 龍膽草 穀精草 仙靈脾 藁本 威靈仙 荊芥穗 秦皮 甘草(各二錢半)
上細銼。每服二錢。食後煎服。
石決明散 治患赤腫。疼痛怕日。淚澀難開。忽生翳膜。
石決明(一兩) 草決明(炒) 羌活 山梔子(各半兩) 大黃(煨) 荊芥(一分) 木賊 青葙子 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去心煎湯調。食後服。
防風丸 治目赤腫痛。
防風 決明子 人參 車前子(各一兩) 黃連 菊花 槐實(炒) 藍實(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溫漿水下三十丸。臨臥。再服三十丸。
治赤暴眼。
上為白薑末水調。貼腳心。良。
黃連散 治眼赤腫痛。
黃連 蕤仁 細辛 梔子(各一兩) 生乾地黃(一兩) 甘草(一兩半) 青鹽[一(二)分] 苦竹葉(二握)
上為散。水三升。煎一升。去滓。稍熱服。洗眼不計時候。
上清龍膽散 治赤眼腫痛。漸生云膜。
川芎 鬱金 廣芩 盆硝(各三錢) 穀精草(半錢) 龍骨 麝香(各一分) 乳香(一錢半)
上為細末研勻。鼻內少搐。效。
玉柱膏 治赤眼暴腫生翳。
硼砂 龍腦 馬牙硝 青鹽 輕粉 熊膽(各一錢並細研) 杏仁(五枚去皮)
上一處再研。煉蜜為膏。每點粟米大。眼眥頭。
水龍膏 治赤眼腫痛翳膜。
黃連(一分) 當歸 乳香(各二錢) 穀精草 青鹽 硼砂(各一錢) 硇砂(皂子大小塊) 枯礬 龍腦
上搗研為末。一處和勻。煉蜜四味於藥共入竹筒內。蠟紙密封。重湯內煮。令蜜熟。取綿濾過。點粟米大眼眥頭。不計時候。
決明子散 治眼赤。腫痛不可忍。及生障。
決明子 梔子仁 地膚子 茺蔚子 藍葉 朴硝(各一兩) 川升麻(一兩半) 石膏(二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盅。入苦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服。
大黃湯 治肝經邪熱。赤澀腫痛。
大黃 梔子 黃連 龍膽 鬱金 黃柏 甘草(一兩)
上每服三錢。用薑棗同煎。和滓通口服。
補肝散(一名還精散出龍木論)治肝虛。眼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羞明怕日。氣翳退障。
夏枯草(半兩) 香附子(一兩)
上為末。茶調下。每服二錢。無時候服。
治肝虛。或當風眼淚。(出龍木論)
用臘月牯牛膽。盛黑豆一百粒。後百日開取。食後夜間。吞五七粒。鎮肝明目。黑豆盛浸。不計多少。
枸杞方(出龍木論)治肝虛。或當風眼淚。
用枸杞子最肥者二升。搗破。納絹袋置罐中。以酒盛一斗。浸訖。密封勿泄氣。三七日。每日飲之勿醉。
治肝風虛熱。目赤暗痛。熱病後失明者。(出龍木論)
上用青羊肝或子肝。薄切。水浸。服之極效。小片吞之尤妙。
車前子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肝氣虛。下元不足。目眼常昏。或生翳障。
車前子(一兩) 菟絲子(酒浸取末一兩) 蔓荊子(炒) 決明子(揀淨炒) 白茯苓(去皮) 黃連(去須) 白芍藥(五味各一兩) 地骨皮(淨洗去土)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 黃耆(三味各一兩二錢半)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下。不拘時服。
補精丸(出楊氏家藏方)養肝益精。滋榮目力。
菟絲子 地黃(各一斤) 車前子 枸杞子 白茯苓(去黑皮) 甘菊花(各半斤) 地骨皮(半斤)
上搗羅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溫酒、鹽湯、下五十丸。食後服。
二妙散(出楊氏家藏方)養肝氣。治目昏視物不明。淚下方。
當歸 熟乾地黃
上等分。搗羅為細散。以無灰酒下二錢匕。非時服。
養肝丸(出經驗良方)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淚。久視不明。
當歸(去蘆酒浸) 車前子(酒蒸焙) 防風(去蘆) 白芍藥 蕤仁(別研) 熟地黃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熟水送下。
養肝丸(出澹寮方)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淚。久視無力。
當歸(去蘆酒浸) 車前子(酒蒸焙) 防風(去蘆) 白芍藥 蕤仁(別研) 熟地黃(酒焙) 川芎 楮實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熱水送下。不拘時候。
萬壽地芝丸(出保命集)治目能近視。不能遠視。局方中定志丸。能遠視不能近視。
生薑(四兩焙) 天門冬(四兩去心) 枳殼(三兩去瓤炒) 甘菊花(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茶清或溫酒下一百丸。食後。此藥能愈大風熱。
治邪氣入肝眼痛。又多見鬼物。(出本草)
以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於故處。昔沈僧翼患此疾。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於故處。如其言即愈。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須邪物以釣之。故用死人枕之氣。因而去之。故埋於塚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