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三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一百七十三

積聚門

久積症癖(附論)

症之為病。雖有形證。推之不動。癖之為病。僻在脅肋。按之水鳴。此皆飲食留滯所致也。不即治。日漸增長。盤結牢固。邪氣日盛。令人正氣衰微。累歲不已。甚則身瘦腹大。名曰久積症癖。

五石烏頭丸 治男子女人。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及癥瘕積聚。或嘔逆不下食。並風濕諸病。無不治之。

鐘乳石 硫黃 礬石 紫金英(一作紫石英) 赤石脂 枳實 甘草 白朮 紫菀 山茱萸 防風 白薇 桔梗 天雄 皂莢 細辛 蓯蓉 人參 附子(去皮) 藜蘆(一兩六銖) 麥門冬 乾薑 蜀椒 吳茱萸 桂心(各二兩半) 烏頭(三兩) 厚朴 遠志 茯苓(各一兩半) 當歸(二兩) 棗膏(五合) 乾地黃(一兩十八銖)

上為末煉蜜和搗五千杵。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丸。日三。稍加之。

夾食丸(一名丁香丸出聖濟總錄) 治症癖食氣。食勞五隔。痰逆。並夾食。血氣疼痛。

乳香(別研如粉) 木香 丁香 肉豆蔻(去殼) 當歸(切焙) 青橘皮(去白焙) 京三稜(炮銼各半兩) 紫菀(去苗土) 乾薑(炮細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巴豆(去皮心別研紙裹壓去油各一兩) 鱉甲(去裙襴用醋蘸慢火炙令黃色二兩) 丹砂(一分別研如粉)

上除乳香、丹砂、巴豆外。搗羅為末。然後將乳香等三味同。研令勻。都入臼中。用蕎麥麵與藥末。臨時以意看多少。加面徐徐入新汲水搗候可丸即止。丸如綠豆大。煎淡漿水令沸旋旋。入藥煮三五沸漉出。於日中曝乾。每服五丸。食後用茶酒溫水下。要轉時。只以冷茶下。熱茶投即行也。

紫金丹(出聖濟總錄) 治男子婦人。久氣塊症癖。兩脅下積冷。胸腹氣刺痛。

鐵滓(一斤淘淨控干) 硇砂(二兩) 硫黃(半斤水飛過)

上三味。先取鐵滓、硫黃二味。於瓷器內。用米醋一斗慢火煎。候硫黃火上無焰即爆干。刮此二味入瓷盒內。固濟了。用大火煅三度畢。取盒納藥。再用水飛。不用鐵滓。控硫黃令乾。入細瓷盒內。坐在平地。別用火一秤。煅至火盡。取出入硇砂二兩。同研令細。再入盒內。用火一斤。就灰池中養三日。放冷。取二兩。再入下項藥。

硇砂(半兩) 木香(末) 丁香(末) 膩粉 丹砂(研) 肉豆蔻(去殼末) 乾漆(炒煙盡研) 胡椒(末) 阿魏(用醋化面和作餅子燒熟為末各一錢) 砒霜(末一字半)

上一十味研細。再同硫黃研勻。用酒醋鍾半。煎五靈脂。薄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從五丸漸加至二十丸。以意加減服。若取積滯症癖。及酒食積急氣冷氣。一切滯氣。等疾。更入後藥。

巴豆仁(研一兩) 大戟末(半兩) 芫花末(半兩) 草烏頭(一分) 五靈脂末(一兩) 膩粉(二錢) 硇砂(研半兩)

上七味以米釅醋二升已來。入銚子內。熬成膏。便與前藥末搗為丸。如梧桐子大。量虛實加減。一方加用醋湯、或茶清下。

礞石丸(出華佗中藏經方) 治男子婦人。遠年積氣。消磨症塊。取虛中積。脅肋堅硬。心腹刺痛。及治脾積滯氣。酒食所傷。飲食不化。噁心嘔逆。胸膈不快。不思飲食。胸腹脹滿。臍脅有塊。心脾冷痛。口吐酸水。停飲冷痰。痃癖癥瘕。發痛無度。翻胃轉食。面黃瘦乏。四肢頭面浮腫。臟腑不調。裡急後重。及十隔氣。虛中有積。婦人血氣塊硬。悉皆主之。

礞石(半兩青色者生用搗羅為細末) 硇砂 丁香 桂(去粗皮) 乾薑(炮各二兩) 木香 京三稜(煨銼) 蓬莪朮(煨銼) 芫花(醋浸一宿炒黃) 檳榔(煨銼為末) 豬牙皂莢(去皮炙) 肉豆蔻仁(各一兩) 白豆蔻仁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墨(燒八分熱各半兩) 巴豆(一兩半去皮心膜出油盡) 胡椒(一分) 大黃(一兩半半兩生用半兩煨熟半兩炒焦) 粉霜(細研一分)

上為末。用醋三升。飛硇砂於銀石器中。文武火熬二十沸。次入巴豆。又熬五七沸。次入礞石京三稜末。又熬三五沸。次取白麵二兩。以無灰酒半升。調入藥中。又熬一兩沸。次入大黃末。又熬三兩沸。次下諸藥末。不住用柳木杖子攪勻。候稠搗千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不問男女長幼。心痛醋湯下。左脅下疼煎薑棗湯下。右脅下疼煎木香湯下。婦人血癖血氣。炒生薑醋湯下。久患冷痢。煎黃連湯下。小兒常服冷水下。有妊者不得服。小兒以意減丸數。

陳橘皮煎丸(出聖濟總錄) 治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痰癖嘔逆。腹脹滿不思飲食。肌膚瘦瘁。腰膝倦痛。下痢泄瀉。瘧疾腸風。並婦人血海久冷無子。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十五兩別搗羅為末) 巴戟天(去心) 石斛(去根) 牛膝(酒浸切焙) 肉蓯蓉(酒浸切焙) 鹿茸(去毛酒炙) 杜仲(去粗皮炙銼) 菟絲子(酒浸三日別搗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陽起石(酒浸研如粉)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 甘草(炙銼一兩) 當歸(切焙) 乾薑(炮) 京三稜(煨銼) 萆薢(各三兩)

上為末。先以好酒五碗。於銀石器內。煎橘皮末令如餳。入諸藥攪勻。再搗三五百杵稍干。更入酒少許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下亦得。

治一切塊癖積。氣血聚等。一二十年疾。

細墨(半兩燒)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礞石 大戟 乾漆(炒) 五靈脂 京三稜 蓬莪朮 密陀僧 陳皮 牡蠣(各半兩) 巴豆(一兩去皮濕紙三四重裹燒紙焦止大棗十四個去核) 白丁香 硇砂(研) 虻蟲(去翅足) 斑蝥(去翅頭各一分)

上為細末。酒醋煮糊為餅子。每服十餅。用煮麵湯送下。宜食前服。

溫白丸(出鮑氏方) 治心腹積聚。久症癖塊。腹脹。心下堅結。大如杯碗。傍攻兩脅。心痛積年。食不消化等病。並治之。

紫菀(淨洗二分) 吳茱萸(二分淨擇鹽水洗過) 菖蒲(一分去蘆米泔浸過一宿水洗過) 柴胡(二分去蘆頭水洗過) 厚朴(去皮生薑自然汁浸炙香熟) 桔梗 皂莢(去皮尖子) 茯苓(各二分) 桂心(三分生用) 乾薑(炮) 黃連(各二分) 蜀椒(三分用紙親於銚內出汗去根枝用) 巴豆(去皮了秤二分用麩炒令麩稍焦為度爛研巴豆以紙裹壓出油如此三度換新紙然後入眾藥) 人參(三分本方二分) 烏頭(十分炮裂後掘地坑內之用盞子蓋一饌間卻出烏頭去尖皮再切用)

上搗篩以白蜜和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大。有病服一丸至二丸。不知稍增至三丸、五丸。以知為度。主心腹積聚。久症癖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上來搶心。傍攻兩脅。徹背連胸。痛無常處。繞臍攪痛。狀如蟲咬。又療十種水病。八種痞塞。反胃吐逆。飲食噎塞。五淋。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婦人諸疾。斷緒不生。帶下淋瀝。或痎瘧連年不瘥。又療一切諸風。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半身不遂。或疼痛或眉發墮落。又療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遁屍及屍疰。或癲癇。或婦人五邪失心。夢與鬼神交通。四肢沉重。不能飲食。昏昏默默。只欲取死。終日憂愁。心中不樂。或恐懼悲啼。飲食無味。月水不調。直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疲睏。遂至於死。或歌或哭。為鬼所亂。莫之知也。但服此藥者。莫不除愈。臣知方驗便合藥與婦人服之。十日下出症癖蟲長二尺五寸三十枚。下膿二升。黑血一升。青黃汁五升。所苦悉除。當月有子。臣兄墮馬被傷。腹內有積血。天陰即發。羸瘦異常。命在旦夕。與藥服下如雞肝黑血如手者二百餘片。白膿二升。赤黃水一升。其病即除。臣知方驗敢不獻上。忌生冷、酢滑。豬、雞、魚、犬、牛、馬、鵝肉。五辛、油麵、豆、糯米、陳臭等物。一方無肉桂。用生薑湯下。

木香丸(出聖濟總錄)治遠年症塊積聚。

木香 硇砂(研) 當歸(切炒各一兩) 礞石(研三錢) 大黃(煨銼) 陳曲(不蚛者炒) 麥糵(炒) 墨(研) 白麵(各半兩) 大戟(炒) 乾漆(炒煙出) 膩粉(各一分) 豉(少許) 巴豆仁(一錢一分不出油研)

上為末。以臘月雪水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空心用乾柿爛嚼。裹藥隨所傷物。煎湯下。不得吐津。

鱉甲丸(出聖濟總錄) 治久積癥瘕。

癥瘕(附論)

夫癥瘕者。皆由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與臟氣相搏結所生也。其病不動者直名為症。若病雖有結瘕而可推移者。名為癥瘕。瘕者假也。謂虛假可動也。候其人發語聲嘶。中滿濁而後語。乏氣拖舌。語而不出。此人食結在腹。其病寒口中常有水出。四體洒洒。常如發瘧。飲食不能常。自鬱郁而痛。此食症病也。診其脈沉而中散者寒食症也。脈弦緊而細症也。若在心下。則寸口脈弦緊。在胃管則關上弦緊。在臍下則尺中弦緊。診症脈法。左手脈橫症在左。右手脈橫症在右。又脈頭大在上。頭小在下。脈來遲而牢者為病症也。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若鼓皆為瘕。寸口脈結者。癥瘕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轉動。必死不治。三因方云。癥瘕積聚。隨氣血以分門。故方云以癥瘕屬肝部。積聚屬肺部。不亦明矣。況七者火數屬心。蓋血生於心。八者木數屬肝。蓋血歸於肝。雖曰強分。理侶不混。夫症者堅也。堅則難破。瘕者假也。假物成形。然七症八瘕之名。經論亦不詳出。雖有蛟龍、蛇、鱉、肉、發、風、米等七證。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耳。若婦人七症八瘕。則由內、外、不內外因。動傷五臟氣血而成。古人將婦人病痼疾。以蛟龍等為生瘕。然亦不必如此執泥。婦人癥瘕並屬血病。龍蛇魚鱉等名。皆出偶然。但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腹臟。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猶永徽中僧病噎者。腹有一物。其狀如魚。即生瘕也。與夫宿血停凝。結為坯塊。雖內外所感之不同。治法當以類相從。所謂醫者意也。如敗梳治風瘕。銅屑治龍瘕。曲糵治米瘕。石灰治發瘕。如此等類。方論至多。不復繁引。學者可以理解。

硇砂丸 治乾血氣癥瘕氣塊。黃瘦。臍肚痛不忍。

硇砂(三錢) 全蠍(二錢) 丁香(二錢) 蓬朮(半兩) 三稜(半兩) 沒藥(半兩) 芫青(二錢) 紅娘子(二錢) 虻蟲(二錢) 水蛭(二錢炒) 阿魏(半兩) 乾漆(四錢炒) 地膽(半兩炒) 斑蝥(二錢炒) 海馬(一對酥醋炒) 甘草(半兩) 人參(半兩) 當歸(一兩) 狗脊(半兩) 穿山甲(三錢) 蛤粉(炒)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醋湯送下。

如意丸 治積聚塊痛。疝瘕症癖等疾。

沉香 木香 大丁香 蓽澄茄 使君子 辣桂 川白姜 桃仁(炒) 五靈脂(炒) 硇砂(醋浸半日) 雄黃 沒藥 大戟 牽牛(炒取末) 巴豆(去油各一分) 荊三稜末 蓬莪朮 肉豆蔻(炮各半兩)

上為末。水煮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加至三丸止。溫酒下。

化症丸 治丈夫婦人。小兒年深日近。沉積瘕塊。面色青黃。時上搶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婦人積年。月經不調。漸成血塊。或血蠱。中焦之間覆如杯碗。連年累月。漸至瘦瘠。寒熱往來。一切脾胃受寒。久不痊愈之疾。並皆治之。

巴豆(五兩) 丁皮(二兩) 木香(一兩半) 蓬莪朮(三兩醋煮透) 荊三稜(三兩) 丁香(一兩半) 厚朴(三兩制) 石菖蒲(二兩) 良薑(一兩半) 虻蟲(一兩半) 川牛膝(一兩) 石蓮子(取肉二兩) 意苡仁(一兩) 使君子(三兩去殼) 香附子(四兩炒)

上為細末稀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積年癥瘕成塊。第一服用熟水下二十丸。自後每日三丸。更量虛實加減。五日去盡積塊。日近脾胃有積者。每服五丸。飯飲吞下。婦人血氣成塊及血瘕。每服二十丸。蘇木同酒、童子小便各一半。煎五七沸。溫酒空心吞下。自後每日用溫酒下三丸。其血塊逐漸消失。從大小二便去盡。自知。小兒蛔蟲腹痛。不能忍。日夜叫喚。橘皮湯下七丸。諸蟲皆宜下。常服白湯或薑湯下三五丸。中酒及酒積大便鮓臭者。白湯舊酒各半。吞下七丸。一切噫塞。心下硬痛。加棗湯下五丸。不拘時候。

大黃丸 治久積癥瘕發動。心腹疼痛不可忍。

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雄黃(半兩細研) 麝香(二錢細研)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硃砂(一分細研) 胡椒(半兩) 巴豆(十四枚去皮心炒令黃研以紙裹壓去油) 檳榔(四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桂心(一兩) 木香(半兩) 京三稜(二兩微煨銼) 犀角屑(一兩) 乾薑(半兩炮)

上件藥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以酒粥飲下七丸。

防葵丸 治癥瘕喘嗽。腹中㽲痛。吃食減少。四肢乏力。

防葵(三分) 桂心(半兩) 木香(半兩) 桔梗(三分去蘆頭)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京三稜(三分微煨銼) 當歸(半兩銼微炒) 赤芍藥(三分) 五味子(半兩) 檳榔(一兩半)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三聖丸 治積年癥瘕癖塊。諸藥療治不瘥。至效。

舶上硫黃(一兩) 水銀(半兩) 硇砂(一分)

上三物乳缽內研如粉。卻以生鐵鍋內。用文武火熬熔成汁。以火箸攪令勻。停冷刀劃下。以紙裹置地坑內。埋一宿。取出。再研細。次以。

赤芍藥 當歸 京三稜 蓬莪朮 紅花(各一分) 並細銼以法酒一升。煎及一半。漉出。砂盆內研。生布袋取汁。再熬放冷。入飛羅面為糊。搗丸如綠豆大。

治因產後傷於飲食。結伏在腹脅。時發疼痛。不可忍者。當歸酒浸一升。每服磨癖塊。空心溫酒下三丸至五丸。所有藥渣瀝了。焙乾為末。別入。

乾地黃(半兩) 真蒲黃 芫花(各一兩微炒焦黃)

上為末。以前一般糊丸如綠豆大。治婦人血臟冷氣攻心疼。一切血疾。溫酒服十丸。

木香丸 治癥瘕心腹脹痛。胸膈煩悶。不欲飲食。四肢少力。

木香(三分) 肉桂(三分去皴皮) 砒霜(一分) 大戟(一分半銼碎炒微黃) 京三稜(半兩微煨銼) 附子(半兩焙) 乾薑(半兩炮) 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 膩粉(一分)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為末。入膩粉巴豆。更研令勻。用軟粳米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硇砂丸(出聖惠方) 治癥瘕。腹內疼痛。

硇砂(一兩細研)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木香(三分) 肉桂(三分去皴皮) 附子(三分)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檳榔(三分) 京三稜(二兩微煨銼) 乾薑(三分炮) 皂莢(五梃不蚛者捶碎以醋浸兩宿挼絞取汁熬為膏)

上件藥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皂莢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丸。

京三稜散 治癥瘕。氣腹脹痛。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 柴胡(三分去苗) 桔梗(一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 赤茯苓(三分) 赤芍藥(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鱉甲丸 治癥瘕。或寒或熱。羸瘦不欲飲食。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桑耳(二兩) 吳茱萸(三分) 龜甲(一兩) 附子(半兩炮) 防葵(三分) 白朮(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

上件藥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大通丸 治癥瘕神效。

川烏頭(二兩炮裂去皮臍) 砒黃(一分細研) 芫花(一兩醋拌炒令黃) 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杏仁(一兩半) 麝香(一錢細研) 黃丹(一分炒令紫色)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自然銅(一兩細研別用)

上件藥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黑豆麵和丸。如綠豆大。以研了自然銅末滾過。每服空心煎生薑橘皮湯下三丸。

玄胡丸(出濟生拔萃方) 解化傷滯。內消飲食。治吐利腹脹。心腹刺痛。癥瘕結氣。蟲煩不安。調順三焦。安和脾胃。

玄胡 當歸 青皮(去白) 雄黃(飛) 蓬莪朮(紙包煨) 檳榔 木香(各四兩) 荊三稜(六兩)

上為細末。入雄黃勻水。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三稜湯(出宣明論) 治癥瘕痃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食不下。腹脹。

荊三稜(二兩) 白朮(一兩) 蓬莪朮(半兩) 當歸(半兩焙) 檳榔 木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沸湯點服。食後一日三服。薑湯調服。亦可。

頂珠丸 治積氣塊痛。年久脾積。癖瘕之疾。

丁香 木香 淡豉 硇砂(醋浸半日並曬乾) 硃砂(研細各一分) 巴豆(去油一錢半)

上為末。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輕者一丸。重者二丸。臨臥先嚼煨姜如指許。嚥下。次以冷熟水吞藥。不得嚼破。上項一丸二丸。請酌量用。

芎藭散(出聖惠方) 治癥瘕久不瘥。令人不能食。羸瘦少力。

芎藭(一兩) 桂心(一兩) 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檳榔(一兩) 京三稜(一兩微炒)

上件藥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癥瘕不消。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檳榔(二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為末。用釅醋三升。和攪令勻。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以通轉為度。

硝石大丸(出三因方) 治二十癥瘕。及婦人帶下絕產無子。並欲服寒食散。而腹中有癥瘕實者。當先服此大丸下之。及後與寒食散。大丸不下水穀。但下病耳。不令人困。

硝石(六兩朴硝亦得) 人參 甘草(各二兩) 大黃(八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器中。以竹箸拄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以置火上。先納大黃常攪不息手。使微沸盡一刻。乃納余藥。又盡一刻。餘一刻。極微火使可丸。如雞子中黃大。凡合藥當先齊戒一宿。勿令小兒女人奴婢等見之。欲下病者用二丸。若不能服大丸者。可分作小丸。然亦不可過四丸也。丸欲令大。不欲令細。能不分為善。若人羸者可少與。強者可二十日五服。和調半日。乃下。若婦人服之。下者或如雞肝。或如米汁正赤黑。或一升或三升。下後慎風冷。作一杯粥食之。後作羹臛自養。如產婦法六月。則有子。禁生魚豬肉辛菜。若寒食散者。自如藥法。不與此同。日一服。

治癥瘕久不瘥。令人不食。羸瘦少力。

鱉甲(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京三稜(三兩微煨銼) 桃仁(二百枚湯浸去皮尖雙仁以水三升生研濾取汁)

上件藥。鱉甲三稜為末。先將桃仁水入鐺中。煎三五沸。次下藥末。同煎至一升。漸漸入酒二升。熬如餳。收瓷盒中。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一匙。

治癥瘕方

上用槲樹白皮。煎。令可丸服後。知病動。若下減之。

療癥瘕久痼冷病。

上以雄雀屎蜜和丸。飲服或和少乾薑服之。大肥悅人。

療破癥瘕㾬瘧。並治五痔。陰蝕、濕癉。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

上以鱉甲水煮作浴。漬之。甚良。

積氣丹 治一切新久沉積氣塊。面黃黑瘦。有氣無力。癥瘕積聚。口吐酸水。

檳榔(二枚) 芫花(一兩) 荊三稜 雞爪黃連 牛膝 章柳根(各一兩) 青皮(去白) 陳皮石菖蒲(各三錢) 巴豆(生) 木香(各二錢半) 大戟 川大黃 甘遂 白牽牛 乾薑(炮)青礞石 乾漆(各半兩) 蓬莪朮(一兩) 硇砂(二錢) 肉豆蔻(二枚)

上為末。醋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燒棗湯下。每夜一丸。有積者肚內作聲。病退為度。

玄胡丸 治消積聚癥瘕。解中外諸邪所傷。

玄胡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當歸 木香 雄黃(別研) 荊三稜 生薑(各一兩)

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

一握七丸 治臟腑宿蘊風冷。氣血不和。停滯宿飲。結為癥瘕坯塊。及婦人血瘕。腸胃中寒。飲食不下。咳逆脹滿。及下痢赤白。霍亂轉筋。及痿躄拳攣。腳膝疼痛。行步不能。常服健脾暖胃。堅骨強陽。

神麯(半斤炒黃) 大附子(二隻炮去皮臍) 甘草(二兩炙)

上為末。煉蜜丸。每左手一握。分作七丸。細嚼米飲下。

如神木香丸 治穀氣聚結。癥瘕。胸脅悶痛。或吐酸水。食後噫作生熟氣。腹脹泄瀉。及四肢浮腫。

木香 硇砂(滴淋控干) 蓬朮(炮) 胡椒 半夏(漿水煮) 乾漆(炒大煙盡各半兩) 縮砂仁桂心 青皮(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臍) 三稜(各一兩) 白姜(炮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橘皮湯下。空心服。

乾柿丸 治多年積聚。氣塊癥瘕。取宿食。

硇砂(研) 砒霜 粉霜 乾漆(燒煙出) 鱉甲(去裙襴醋炙) 黃連(去須各一分) 旋覆花(炒) 京三稜(炮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乾薑(炮各一兩) 皂莢(四梃不蚛者去皮酥炙) 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心膜去油)

上為細末。先將乾漆、鱉甲、京三稜三味。用粟米一盞。不淘洗。以釅醋五升。同熬成粥。入眾藥拌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爛嚼干。柿裹藥。臨臥溫酒下。

黑神丸 消化癥瘕。積聚酒食毒。及冷氣膨脹。五膈噎氣。婦人血氣。

木香(一兩) 官桂(二兩) 附子(一兩) 當歸(二兩) 乾薑(二兩) 細墨(一兩) 白朮(二兩) 荊三稜(二兩) 陳橘皮(四兩去白) 芫花(四兩以醋炒) 巴豆(二兩以好醋煮數沸焙乾炒) 檳榔(三兩) 硇砂(半兩入面煮糊) 大黃(半兩入面煮糊)

上一十四味。杵為末。用醋麵糊為丸。如麻子大。如常服。化酒食。茶湯下三五丸。醋心腹脹。橘皮湯下。治症塊。生薑湯下。婦人血氣。紅花酒下。取多年厭食。乾柿裹十丸。生薑湯下。臨臥服。

順氣丸 治積聚癥瘕。積年氣塊。發則大腸閉。得通利。則病蘇閉則復作。

大黃(五兩半生半熟) 車前子 檳榔 麻仁(炒) 牛膝(酒浸) 郁李仁(湯去皮) 菟絲子(酒浸蒸) 山藥(各二兩) 山茱萸 防風 枳殼 獨活(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茶酒米湯任下。此藥補益通利。疏風順氣。

治癥瘕癖。氣痞積聚。冷氣血塊。宿食吐痰水。(出永類鈐方)

用青黑大巴豆勿令白膜破。但去其殼。分作兩片。清麻油略潤之。空心溫水吞下一枚。以飲壓之。少時腹內如火。利出惡物。雖利不虛人。若久服亦不利。膜破者不用。而兩頭尖如棗核者。名剛子。能殺人。

治癥瘕積聚。去三尸。益氣、延年、卻老。

上雄黃二兩。細研為末。九度水飛過。卻入新淨竹筒內盛。以蒸餅子一塊。塞筒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兩為丸。如綠豆大。日三服。酒下七丸、十丸。

療癥瘕(出本草)

上羊脂同蒜齏。食一升。良。

治腹內癥瘕(出本草)

上取鮀魚甲炙浸。酒服之。

治癥瘕積聚。去三尸。輕身益氣延年。卻老。百病不侵。甚益人。(出本草)

上用天門冬。不計多少。去心皮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以酒飲之不絕。

治瘕(出本草)

上用扁豆葉。和醋煮服之。

治雞瘕(出本草)

以紫蘇一升煮服。昔南齊褚澄善醫。為吳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病。答曰舊有冷病。至今五年。眾醫不瘥。澄為診曰。汝病非冷非熱。當是食白煮雞子過多所致。令取紫蘇一升。煮服。乃吐一物如升。涎裹之能動。開看是雞雛。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盡。更服所餘藥。又吐得如曏者雞十三頭。而病都瘥。當時稱妙。一說乃是用蒜煮服之。

治癥瘕氣塊

琥珀(一兩味甘平) 鱉甲(一兩鹹平惡礬石) 荊三稜(一兩味苦平) 延胡索(半兩味辛溫) 沒藥(半兩味苦平) 大黃(六錢味苦大寒)

上六味。一處為末。空心酒調服三錢匕。每日二服。神效莫及。

治癥瘕腰痛

用淡菜先煮熟漉出。除去半邊鎖殼及毛了。將汁澄清。再將淡菜半邊殼肉入內。卻入蘿蔔或紫蘇冬瓜同煮食之。妙。

治癥瘕

用魚脂二升。盛銅器中。作大火炷脂上然之。令暖。徹於症上。熨之以紙藉腹上。晝夜勿息火。良。

治蛟龍病。誤食蛟龍子。入腹中。堅痞如石。

用寒食餳三升。每服五合。一日三服。遂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寒食餳即寒食節日餳者是也。

昔開皇六年。有人正月食芹得之。其病發似癇。面色青黃。服寒食餳二升。日三。吐出蛟龍有兩頭。大驗。

諸症(附論)

積氣在腹中久。不瘥牢固。推之不移者症也。此由寒溫失宜。飲食不節。致臟腑氣虛弱。飲食不消。按之其狀如杯盤牢結。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診其脈弦而伏。其堅不轉動者死之候也。

蜥蠍丸(出千金方) 治症堅水腫。蜚屍、遁屍。百注、屍注。骨血相注。惡氣鬼忤。蠱毒、邪氣往來。夢寤存忘。留飲結積。虎狼所齧。猘犬所咋、鴆毒入人五臟。服藥已消。殺其毒。食不消。婦人邪鬼忤。亦能遣之。

蜥蜴 蜈蚣(各二枚) 地膽(五十枚) 䗪蟲 虻蟲 杏仁[各二(三)十枚] 蜣螂(十四枚)朴硝 巴豆(各一兩十八銖) 款冬花 犀角(切片) 桃奴 澤漆 桑赤雞 鬼督郵(各十一銖)芍藥 虎骨(各一兩半) 甘草 乾薑(各一兩) 甘遂(一兩六銖)

上為末。別治巴豆、杏仁如膏。納藥末研調下。蜜搗二萬杵。丸如麻子。先食飲服三丸。日一。不知加之。不敢吐下者一丸。日一服。有人風冷注癖。堅二十年者得瘥。

乾漆丸(出聖濟總錄) 破症塊。消積氣。

乾漆(四兩搗為末炒令煙盡) 茴香子(炒令香) 木香 檳榔(結實者銼) 桂(去粗皮) 附子(炮) 青橘皮(去白炒) 陳橘皮(去白炒) 白牽牛(炒令香熟) 大黃(擘開錦紋者炒) 蓬莪朮(炮銼) 京三稜(用醋紙裹煨銼) 芫花(米醋浸一宿炒乾用各二兩) 五靈脂[用瓶子盛地坑子內以火煅令煙盡取灰五(二)兩] 皂角(長五寸)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生薑湯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忌豬魚熱面等物。

半夏礞石丸(出聖濟總錄) 治症塊氣積。下結胸一切積滯。

半夏(四十枚湯洗七遍) 巴豆(四十粒去皮心膜) 杏仁(去皮尖雙仁四十枚) 豬牙皂莢(去皮四十梃四味用好醋浸七日取出以布絞汁熬成膏入眾藥) 礞石(研) 丁香 木香 沉香(各二錢) 檳榔(半兩) 膩粉 硇砂 粉霜(各一分)

上將後八味。搗研為末。入在前膏子內。一處再搗。約令勻丸。小豆大。看虛實。煎棗湯下二丸。爛嚼乾柿乾嚥下。亦得。

硇砂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不消。四肢羸困。不欲飲食。久不瘥。

硇砂(一兩細研)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 木香(半兩) 檳榔(一兩)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牽牛子[一(三)兩微炒]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 當歸(一兩銼微炒) 肉桂(一兩去粗皮)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巴豆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久不消。令人萎黃羸瘦。不欲飲食。

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硫黃(細研)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五靈脂 乾薑(炮裂銼)木香 丁香 肉豆蔻(去殼) 檳榔 硇砂(細研) 乾漆(搗碎炒令煙出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為末。入諸藥研令勻。以麵糊和丸。如黃米大。每服空心。以醋湯下五丸。得轉下惡物為效。

大黃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心腹妨悶。不欲飲食。四肢不和。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木香(半兩) 肉豆蔻(半兩去殼) 硇砂(半兩細研) 乾薑(半兩炮裂銼)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檳榔(半兩) 桂心(半兩) 蓬莪朮(一兩)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為末。入巴豆硇砂研令勻。以醋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鱉甲丸(出聖濟總錄) 治症塊衝心。氣滿食不下。胸膈煩悶。

鱉甲(去裙襴醋蘸炙黃色) 訶黎勒(微煨去核各二兩) 防葵 甘草(炙銼) 人參 大黃(銼炒各一兩半) 白朮 郁李仁(去皮別研) 桂(去粗皮)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熟別研如膏各一兩)

上除研外。搗羅為末。入郁李仁、杏仁。同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以微利為度。

沒藥丸(出聖濟總錄) 治症積五積。食氣諸藥。無效者。

沒藥 硫黃 白丁香(生) 當歸(切焙) 芫花(醋浸半日炒) 硇砂(通明者研) 乳香(研) 丹砂(研各一兩) 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心不出油研)

上為末。合研勻。用水浸炊餅。和劑搗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及大豆、麻子三等大。每服一丸。婦人血氣。童子小便。和酒下。心頭高硬。當歸酒下。遠年症積。五積食氣。生薑湯下。小兒脾積。症氣。臘茶清下。大人與大丸。十五以下與中等。十歲以下。與第三等者服。

取積一塊氣丸 治男子婦人氣積。

牽牛末(二兩) 檳榔末(一兩) 杏仁末(一兩) 羌活末(一兩) 神麯(半兩)麥糵(半兩) 雷丸肉(半兩) 江子(一兩去油皮四錢淨) 黃芩(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歲服三丸。五歲服五丸。大人服十丸。快利為度。臨睡溫水服。

烏頭丸(出聖惠方) 治食不消。結成症病。

川烏頭(半兩) 京三稜(半兩微煨銼)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硇砂(湯化) 硝石(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以酒一升醋二升相和。以慢火煎如稀餳。即住火。後用丁香一分、木香一分、肉豆蔻半兩。搗羅為末。硃砂一分細研。與前藥同和。丸如綠豆大。每日早晨。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臨臥時再服。

京三稜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結硬。心腹疼痛。

京三稜(一兩半微煨銼) 檳榔(一兩) 木香(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半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用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為末。用醋熬巴豆成膏。入前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橘皮湯下五丸。

當歸煮散(出聖濟總錄) 治諸癥結痛。起於脅下。按之而堅。妨痛不能飲食。漸加羸瘦。

當歸(切焙) 鱉甲(用醋頻蘸炙令黃色) 桂皮(去粗皮) 木香 桔梗(炒)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如膏各一兩半) 吳茱萸(陳者水淘七遍炒乾半兩)

上除桃仁外。搗羅為末。入桃仁同研令勻。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逐日空服、日午、夜半各一服。

保命丸(出聖濟總錄) 治積年血氣症塊。往來疼痛。吐逆不納飲食。

當歸(切焙) 烏頭(炮裂去皮臍) 芍藥 桂(去粗皮各半兩) 大黃(銼炒一兩) 乾薑(半兩炮) 斑蝥(二十一枚用糯米炒令黃色為度去翅足)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服。食前溫酒下一十丸。

木香扁丸(出聖濟總錄) 治症塊。消食積。止心腹疼。

木香 硇砂(通明者各一錢) 半夏(中等者一十枚生薑漿水洗七遍) 桂(去粗皮三錢) 蓽茇(四十九粒中等者)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膜出油三二分)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雙仁)

上為末。先將杏仁巴豆同研如泥。以好米醋八分一盞。熬至二分以下。成稠膏入前藥末和勻。再入棗肉丸綠豆大。捏扁丸。常服。食後良久。一丸生薑湯下。要轉三丸。男子婦人心痛。炒萊菔醋湯下。

破積丸 療積聚堅症。

大黃(一斤) 牡蠣(三兩熬) 凝水石 石膏 石鐘乳 理石(各一兩)

上搗合下篩。和蜜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酒飲任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治腹中積症方(出千金方)

上葶藶子一升炒。以酒五升浸七日。每服三合。日三服。

粉砂餅(出聖濟總錄) 治症塊。

粉霜 胡粉(各一兩) 硇砂 丹砂 白丁香 膩粉(各半兩)

上件研為末。入面一兩。水和。捏作餅。如棋子大。慢火燒熟。每服一餅。麝香米飲嚼破服。

五靈脂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腹中結硬。

五靈脂(一兩) 防葵(半兩) 桂心(半兩) 豬牙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巴豆(半兩和皮麩炒令黑去皮膜心研爛紙裹壓去油) 木香(半兩)

上件藥為末。入巴豆更研令勻。用醋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空心及臨臥時。以生薑酒下三丸。

木香丸(出聖濟總錄) 治積年症塊。血氣凝滯。

吳茱萸(陳者淘七遍炒乾) 木香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 巴豆(去皮九十粒研如膏紙裹壓去油) 硇砂(用沸湯化於瓷碗中用慢火熬水盡收霜再研一分)

上除硇砂外。搗羅為末。入巴豆硇砂研令勻。於煻火中煨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溫酒下三丸。至五丸。食後服溏泄即瘥。老小減服。

硃砂丸(出聖惠方) 治症病腹中硬痛。不欲飲食。經久不瘥。羸弱無力。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肉桂(一兩去皴皮為末)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禹餘糧(一兩燒醋淬三遍細研) 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湯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五丸。

治積年症塊。及血塊方。(出聖惠方)

砒霜 粉霜(各一分) 硇砂(一分半) 膩粉(三錢)

上件藥細研令勻。用肥棗去核。入藥在棗裡面。以線系定。用白麵餅子。逐個裹燒熟。餅子為度。取出去棗皮。研熟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及臨臥時。以薑棗湯下三丸。

治症病。腹中結硬。(出聖惠方)

硫黃(一兩細研) 硇砂(一兩細研) 巴豆(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搗為末)

上件藥。先用頭醋二升。煮巴豆令赤色即出之。卻入冷水碗中浸兩炊久。洗淨去皮心。研如粉。又以醋二升。與巴豆末同煎至一升。後下硫黃硇砂附子等末。以文火熬令稀稠得所。別入乾薑末一兩。和黍米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棗湯下三丸。夜臨臥時再服。

續隨子丸(出聖濟總錄) 治積聚症塊。及涎積等。

續隨子(三十枚去皮) 膩粉(二錢) 青黛(炒一錢匕研)

上先研續隨子令爛。次下二味。合研勻細。以燒糯米軟飯和丸。如雞頭子大。每服先燒大棗一枚。剝去皮核。爛嚼。取藥一丸椎破。並棗同用冷臈茶清下。服後便臥。並不按攪。至中夜後取下積聚惡物為效。

治症堅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食則腹滿。心腹絞痛方。

葶藶子 大黃(各二兩) 澤漆(四兩)

上二味別研葶藶為膏。入蜜搗千杵。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知加之。日三服。

治兩脅下有氣結者。

狼毒(二兩) 旋覆花(一兩) 附子(二兩炮)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服之。

療症病丸

射罔(二兩熬) 蜀椒(三百枚去目炒出汗)

上搗末細篩。以雞子白和丸。半如麻子大。半如赤小豆。先服如麻子漸服如赤小豆二丸。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熨症方

灶中黃土(一斤) 生葫(一斤)

上先搗葫熟。納土復搗。以好苦酒澆冷浥。浥先以塗布一面。仍㩉病上。又塗布上。干復易之。取令消止。一方有桂。

熨症方

上以吳茱萸三升碎之。酒和煮。熱布裹。以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都消乃止也。肘後方云。亦可用射罔五兩。茱萸末。以雞子白和。塗症上。熨症法

上銅器受二升許。貯魚膏令深二三寸。作大火炷六七枚燃之。令膏暖。重紙覆症上。以器熨之。晝夜勿息。膏盡更益也。

凡症堅之起。多以漸生。而有覺便牢大者。自難療也。腹中微有結積。便害飲食。轉羸瘦。療多用陷水玉壺、八毒諸大藥。今止取小小易得者方。上取虎杖根。勿令影臨水上者。可得石余。淨洗干之。搗作末以秫米五升。炊飯內攪之。好酒五升。漬封藥消飯浮可飲一斤半。勿食他魚鹽。症當出。亦可但取其根一升。干搗千杵。酒漬飲之。從少起。日三。亦佳。此酒療症。乃勝諸大藥。

又方

大黃(半斤) 朴硝(三兩) 蜜(一斤)

上合於湯上。煎可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備急文仲崔氏同。惟崔氏用朴硝半斤。蜜一斤半。服二十丸。日再服。

破症散 治心腹宿症。及猝得症。並治久積症癖不瘥。漸至羸弱。宜服此方。

上以硃砂細研。搜飯。令朱多。以雄雞一隻。先餓二日。後以朱飯飼之。卻置雞於板上。收取糞曝燥為末。溫清酒服五分匕。可至方寸匕。日三服。若病困急者。晝夜可五六服。一雞少。更飼余雞取足。雞未食朱飯。先飼令肥。治症積滿腹。諸藥不瘥者。人屎服之。血片塊皆下。二十日即盡也。

椒熨方 治患癥結病。及病目瓜形、日月形、或在臍傍左右。或在臍上下。或若鱉在左右肋下。或當心如盒子。大法先針其足。以椒熨之。

上取一新盆子。受一斗者底鑽一百二十孔。孔上著椒三合。上著一重紙。紙上著冷灰上著熱灰半升。上著剛炭火一斤。經一食頃。盆底熱徹。當病上初安氈一重。即安火盆。火盆大熱。以漸更加一重。若火更熱不可忍。加至三重。暫歇進一口冷飲。還上火硝二分許。即停止。經三日勿著及。至七日覺得稍瘥。然後食。美食自補。若小不瘥。作露宿丸服之。

保安丸 治症積心腹內結如拳。漸上不止。搶心疼痛。久不止。及繞臍腹痛。不可忍者。

川大黃(三兩新水浸一宿蒸熟切作片子焙) 乾薑(一兩炮) 大附子(半兩去皮臍) 鱉甲(一兩半)

上為末。取三年米醋一大升。先煎四五合。然後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或醋或酒米飲下。積如魚腸。膿血爛肉汁。青泥當下。

京三稜湯(出聖濟總錄) 治積年症塊。

京三稜(炮銼一兩) 青橘皮(去白焙半兩) 桂(去粗皮一兩) 大黃(銼碎炒半兩) 木香(一分) 檳榔(銼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

治諸瘕結氣。(出本草)

上取赤龍浴水服之。此澤間小泉。赤蛇在中者。經雨取之。

枳朮湯(出衛生寶鑑) 治心下堅大如盤。飲水所作。

枳實(十枚) 白朮(三兩)

上以水一斗。煎至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稍減之。對病增損。

治癥結。(出本草)

上用磨石燒赤。熱投酒中飲之。

暴症(附論)

病源云。暴症者由腑臟虛弱。食生冷之物。臟既虛弱。不能消之。結聚成塊。猝然而起。其生無漸名曰暴症也。本由臟弱。其症暴生。至於成病。死人則速。

蜥蜴丸(出聖惠方) 治暴症堅結。四肢瘦瘁。身無力。

蜥蜴(一枚微炒) 蜈蚣(一枚微炙) 鬼臼 漢防己(各一兩半) 當歸(二兩半銼微炒) 川大黃(二兩半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二兩)

上件藥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丸。以利為度。

野葛丸(出千金方) 治猝暴症。

野葛(一尺) 當歸 附子 雄黃(研細) 細辛(各一兩) 蜀椒(半兩) 烏頭(二兩) 巴豆(一百枚)

上㕮咀以大醋浸一宿。豬膏半斤。煎附子色黃。去滓納雄黃粉。攪至凝。敷布上。以掩症處。復以油重布上。復著十重紙。以熨斗盛火著其上。常令熱。日三夜二。豬膏干為度。

巴豆丸(出聖惠方) 治暴症。氣攻心腹。脹痛不欲飲食。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乾薑(半兩炮) 木香(半兩) 蓬莪朮(半兩)

上件藥為末。入巴豆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五丸。

治猝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刀刺。晝夜啼呼。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上牛膝三斤。去苗銼。以酒一斗漬。密封於熱灰中。燒令味出。每於食前。量力頻服。以瘥為度。便吐去宿食神效。

又方(出聖惠方)

上用商陸根。不限多少。銼。搗蒸之。以新布裹熨病上。冷即換之。以衣物覆其上。數日用之。旦夕勿息。

又方(出聖惠方)

上蒴藋根二個。細銼。以酒一斗浸三五日。每於食前。暖一小盞。服之。

治猝暴症。腹中有物。(出聖惠方)

上以五月五日葫十斤。去皮。桂一尺二寸。灶中黃土如鴨卵一枚合搗。以苦酒和塗。以布㩉病。不過三次。瘥。

又方(出肘後方)

上取橉木燒為灰。淋取汁八升。以釀一斛米酒成服之。從半合始。不知稍稍增至一二升。不盡一劑皆愈。此灰入染絳。用葉。中釀酒也。

又方(出聖惠方)

上以蠶砂一斗。桑柴燒灰一斗。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鱉長一尺者。納中煮之。爛熟去骨。細擘銼。更煎令可丸。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七丸。日三。食前。以溫酒下。

又方(出肘後方)

上以大豬心一枚。破頭去血。搗末雄黃。麝香當門子五枚。巴豆百枚。去心皮生用。心縫。以好酒於小銅器中煎之令心沒。欲歇隨益。盡三升當糜爛。煎令可丸。如麻子。服三丸。日三服。酒盡不糜者。出搗蜜丸之。良。又大黃末半斤。朴硝三兩。蜜一斤。合於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主暴症

用虎杖根。酒漬服之。

食症(附論)

夫脾胃虛弱。飲食累傷。積久不去。結在腹內。與正氣交爭。則心腹硬痛。妨害飲食。肢體消瘦。以手按之。積塊有形。謂之食症。

木香散 治食症冷氣。及傷寒後一切氣疾。食物不消。

木香 檳榔(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肉豆蔻(去殼) 食茱萸 紅豆蔻(去皮) 乾薑(炮)白朮 葛根(銼) 草豆蔻(去皮) 虎杖 麻黃(去根節)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桔梗(炒) 桂(去粗皮) 羌活(去蘆頭) 人參 芎藭(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炒姜鹽湯調下。

京三稜丸 治食症。癖氣食勞。宿食不消。痰逆。

京三稜(半兩微煨銼) 乳香(半兩)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肉豆蔻(半兩去殼) 當歸(半兩銼微炒)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五靈脂(半兩)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乾薑(一兩炮裂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硃砂(半分研細) 硇砂(一兩細研) 巴豆(一兩半去皮不去心膜以桑柴灰汁煮半日取出)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以乳香、巴豆同搗如泥。余藥搗羅為末。先以釅醋一升。化硇砂去石滓。熬令稠。入面煮為糊。和諸藥末。令軟硬得所。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酒下三丸至五丸。

化積丸(一名大五積丸) 治食症。積氣成塊。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宿食不消。心腹疼痛。不能飲食。

硇砂(無石者研) 芫花(炮) 巴豆(去皮心膜研成膏出油盡各半兩) 乾漆(炒煙出一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 豬牙皂莢(去尖炙各三分以上除硇砂巴豆外搗羅為末拌和令勻用米醋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 大黃(一兩蒸熟焙乾) 鱉甲(去裙襴醋炙)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京三稜(煨銼) 當歸(切焙) 陳曲(炒各一兩) 木香 桂(去粗皮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羅八味。用前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茶酒任下。如取積量虛實加減。

三稜丸 治食症勞氣。五積五膈。脾胃久冷。吃食無味。飲食不化。四肢少力。痰毒氣脹。胸膈不利。

京三稜 石三稜 雞爪三稜 黑三稜(各煨銼) 巴豆(連皮) 乾薑(炮) 蓬莪朮(煨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以上八味用好醋一斗於銀器中煮令盡除巴豆不用外並加焙乾) 丁香 木香 桂(去粗皮) 檳榔(銼) 青橘皮(去白炒) 肉豆蔻(去殼各半兩)

上為末。每秤一兩末。別用巴豆七枚。去皮心膜出油。細研拌勻。更用硇砂一分。醋化煮麵糊和丸。如大麻子大。丹砂末為衣。每服三丸至五丸。生薑湯下。

黑金丸 治食癥瘕癖聚。血結刺痛。一切疾。

沉香(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木香 乾薑(炮)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細墨(燒紅醋研) 桂(去粗皮) 京三稜(煨銼) 蓬莪朮(各一分煨銼) 大黃(銼) 乾漆(炒煙出) 麝香(研各半兩) 硇砂(研水飛一兩)

上為末。將京三稜、蓬莪朮、大黃、硇砂四味用米醋煮爛。研作糊。入眾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姜鹽湯下。不拘時。

丁香丸(一名夾食丸) 治食症。氣堅。腹中疼痛。

木香三稜丸 治遠年食症積氣。並酒食所傷。胸膈脹滿。及婦人血塊。

木香 京三稜(煨銼) 補骨脂(炒) 牽牛子(炒) 丁香皮(銼) 乾漆(炒煙出各一兩) 烏梅肉(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五靈脂末(各二兩) 沉香(半兩) 巴豆霜(一分同五靈脂末用醋一升調勻慢火熬成膏)

上搗羅九味為末。入二味膏子。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食後臨臥。生薑湯下。

檳榔丸 治食症氣。

檳榔(煨銼三兩) 木香 郁李仁(去皮研細) 柴胡(去苗) 大黃(銼炒各一兩半) 枳殼(麩炒去瓤) 桂(去粗皮) 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 草豆蔻(去皮五枚) 乾薑(炮半兩)

上搗羅九味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日晚再服。

穿山甲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破結塊。消積年食。及積惡血氣。並宜服此。

穿山甲(一分炙令黃色) 乾薑(一分炮) 硇砂(一分細研) 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 威靈仙(半兩) 斑蝥(一分糯米拌炒微黃去翅足) 肉桂(一分去皴皮) 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為末。入巴豆硇砂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煎橘皮湯。放冷下三丸。

硇砂丸(出聖濟總錄) 治食癥結塊。疼痛發歇。化氣消酒食。

硇砂(細研) 乾漆(炒煙出各一分) 木香 蓬莪朮(煨銼) 丁香 京三稜(煨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芫花(炒各半兩) 肉豆蔻(五枚大者去殼) 巴豆(一分半去皮心膜壓出油)

上將米醋一碗。浸蓬莪朮、芫花、三稜一宿。後焙乾、與五味同搗羅為末。入硇砂、巴豆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二丸。如要取轉。看虛實加減。生薑湯下。婦人血氣。醋湯下。小兒疳氣。甘草湯下。男子膈氣。龍腦湯下。瀉痢乾薑湯下。

澤漆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癖氣。脾胃虛弱。頭面及四肢浮腫。欲變成水病者。

澤漆(半兩) 檳榔(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木香(半兩) 肉桂(半兩去皴皮)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澤瀉(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麥糵丸(出聖濟總錄) 治食症。咽酸吐津。胸膈疼痛。氣噎。食飲進退。

麥糵(炒) 陳曲(炒)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檳榔(銼) 紫菀(去苗土) 鱉甲(去裙襴醋炙) 當歸(切焙) 大黃(銼炒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午時、臨臥各一服。

八靈丸(出聖濟總錄) 治食症氣塊。痃癖等疾。

京三稜(煨銼) 石三稜(煨銼) 雞爪三稜(煨銼) 木香 檳榔(銼各一兩) 肉豆蔻(去殼半兩) 巴豆(去皮心膜煎黃出油盡) 硇砂(研各一分)

上搗羅六味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男子生薑湯下。婦人醋湯下。痃癖氣煎木香湯下。

硇砂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及氣塊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

硇砂(半兩)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乾薑(一兩炮裂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 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 香墨(半錠)

上件藥。各別搗細羅為散。納取硇砂、巴豆細研。用頭醋兩碗。煎為膏。然後總入諸藥末相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丸。

通靈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及惡血氣。

五靈脂(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硫黃(一兩細研)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烏頭(一兩去皮臍生用)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 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自然銅(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為末。入巴豆研令勻。別入生薑、黑豆麵二兩。拌和令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薑湯下二丸。膈上有涎即吐。有滯食血氣即轉下。

礞石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久不消。

礞石(半兩細研) 硇砂(半兩) 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香墨(半錢) 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為末。以頭醋三升。化硇砂。研巴豆入銀鍋子內。微火煎成膏。入諸藥末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宿食不消。茶下。婦人血症當歸酒下。心痛。橘皮生薑湯下。

治食症。心腹疼痛脹滿。面色痿黃。不下食。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京三稜(二兩微煨銼) 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硇砂(一分細研) 香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都細研為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醋湯下五丸。當下惡物即瘥。

如聖丸 治男子婦人。飲食所傷。結成積塊。痞痛。

陳皮 乾薑(各三錢) 巴豆(一錢) 甘草(一錢半) 三稜 莪朮 芫花(三味各半好醋一升煮至大半取出焙乾)

上為末。和勻。余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六七丸。淡薑湯下。

木香丸(出聖惠方) 治食症。及吃食不下。

木香(一兩) 桂心(一兩) 五靈脂(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香墨(一兩)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研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用軟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五丸。

治積年食症方。(出聖惠方)

青礞石(一兩細研) 硇砂(半兩細研)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 木香(一分) 丁香(一分)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研紙裹壓去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上件為末。入諸藥同研令勻。以頭醋二升。熬藥令稠。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湯下三丸。

治食癥結塊在腹內。不能飲食。面色萎黃。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