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九
諸血門
吐血衄血附論
夫口鼻之中,俱出血者,由因勞熱而成,蓋以血者,本屬於心。經脈流行不息,一時停滯不利,百病俱生。或有憂悸之所因,或有卒驚之所致,此皆食飽過度,飲酒勞傷,壅滯積蓄於心胸。熱毒熏蒸於肝肺,臟腑既蘊邪熱,則血流散上行,故令吐血而致鼻衄也。
方
天門冬湯(出《醫方大成》) 治思慮傷心、吐衄不止。
遠志(去心甘草水煮) 白芍藥 天門冬(去心) 黃耆(去蘆) 藕節 阿膠(蛤粉炒) 沒藥 當歸(去蘆) 生地黃(各一兩)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刺薊散(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不止。
刺薊 白芍藥 白朮 人參(去蘆頭) 生乾地黃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色各一兩) 芎藭 桂心 黃芩(各半兩)
上為散,不計時候,以生地黃汁,調下二錢。
竹茹散(出《聖惠方》) 吐血衄血,此為內損,或勞傷所致。
青竹茹 白芍藥 白朮 人參 當歸(各一兩) 生乾地黃(三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溫服。
伏龍肝湯(出《千金方》)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嘔血。
伏龍肝(雞子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藥 當歸 黃芩 芎藭 甘草(各二兩) 生地黃(一斤)
上㕮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減三升,下藥取三升,分作三服,一方有桂心。
人參散
人參 黑豆 燈心 淡竹茹 放棒行 扁柏腦 茅根 紫萍
上等分,㕮咀同煎服,或為細末,以紅酒調下。
地黃散(一名生地黃飲出《千金方》) 治口鼻皆出血,血上行,胸心氣急,及大便出血。
生地黃(八兩) 蒲黃(一升) 地骨皮(五兩) 黃芩(去黑心) 芍藥 生竹茹(各三兩)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七合,分溫三服。
當歸湯(出《聖惠方》) 治衄血吐血不止,心胸疼痛。
當歸 乾薑 芍藥 阿膠(各二兩) 黃芩(三兩)
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方為散,以生地黃汁調二錢。
扁柏散 治男子衄血。
沿街草 梔子葉 地竹 扁柏
上等分,先將蒜姜,水研淺鍾飲之,令睡,隨後將四件,用水二碗,煎至淺碗服。
黃芩芍藥湯(出《醫方大成》) 治虛家不能飲食,衄血吐血。
黃芩 白芍藥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以水二盞,煎一盞服,一方加生薑黃耆。
鬱金散(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不止。
鬱金 木香 飛羅面 黃柏(銼各一兩) 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為散,以生地黃汁一大盞,旋拌藥後,焙令乾,又拌之,地黃汁盡為度,再搗細為散,不計時候,煎青竹茹湯調下二錢。
藕汁散(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不止。 生藕汁 生地黃汁 大薊汁(各三合) 生蜜(半匙)
上和令勻,每服一小盞,細細令呷之,不拘時候,一方有牛蒡根,無大薊根。
蒲黃飲 治吐血鼻衄不止。
糯米(炒) 蒲黃 青黛 白麵(各一兩)
上為末,水調五錢服。
麥門冬飲子(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至一斗不止者,宜服。
生麥門冬汁(五合) 生刺薊汁(五合) 生地黃汁(五合)
上相和於銀鍋中,略暖過,每服一小盞,調伏龍肝末一錢。
茅蘇湯(出《直指方》) 治吐血衄血。
茅花(三錢) 紫蘇莖葉(二錢)
上㕮咀,以新汲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乘熱調生蒲黃二錢,漸漸服,仍以蒜兩顆,煨熟捶扁,貼敷兩腳中心。少頃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手心,尤佳。
白芍藥散(出《肘後方》) 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 犀角末(一分)
上為末,新汲水服一錢,以血止為度。
雞子白丸(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
雞子白(三個) 好香墨(二兩)
上搗為末,以雞子白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地黃汁下十丸。
蛤粉散(出《百一選方》) 治吐血兼治衄血。
上用蛤粉白膠香等分,以好松煙墨汁調服。
胡黃連散 治吐血衄血。
生地黃 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煎茅花湯送下。
茅花湯(出《百一選方》) 治吐血衄血。
用茅花不計多少,煎湯服。
治吐血衄血不止。
用干石榴皮末,吹鼻立止。
蘿蔔飲(一名萊菔飲出《楊氏家藏》) 治諸血熱、吐血、衄血。
用生蘿蔔取汁半盞,入白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蔔,只用蘿蔔子一分微炒,紫蘇葉莖半分,銼散用,煎亦效。一方用蘿蔔汁入鼻中。
治吐血鼻紅。
用生薑一分,搗絞汁,並壯健丈夫小便一升,乘熱頓飲瘥。
治吐血鼻衄。
用茅香花煎湯服之。
又方
用陳紅米泔水一鍾,溫服。
三豆湯(出《朱氏集驗方》) 治飲酒太過,衄血吐血,起則無事,眠則甚,服諸藥不效,服此而愈。
烏豆 赤小豆 綠豆
上各等分,溫水服。
瀉心湯(一名三黃湯出《澹寮方》)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
大黃(三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宜食前通服。亦能治霍亂之疾神效,加生地黃,清水煎四服,大便通利便愈。或曰,心氣不足,可更瀉乎。仲景曰、若心氣獨不足,不當有衄血也,必邪熱因心不足以客之,故吐衄也。以苦泄其熱,則以苦補其心,蓋兩全之。有是證者,無不取效,量虛實與之。
治吐血衄血,(出《危氏方》)
用山梔子燒灰,谷醋調服,一方用梔子甘草,每服三錢,煎五分溫服。
黃芩散(出《聖惠方》) 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宜服。
用黃芩一兩, 去心中黑腐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和滓溫服。
衄血一月者,暴驚所致(出《聖惠方》)
以刺羊血熱飲之,即瘥,一方用新羊血,慎勿刺羊取血,神道不祐,當無瘥也。
鼻衄(附論)
夫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脾土也,肝木也,木本剋土,今脾熱令土氣反盛,逆往乘木,是木之虛,不能制土,故受脾之移熱也。肝之神為魂而藏血,虛熱則魂神不定,故驚也。凡血與氣,內營臟腑,外循經絡,相通而行於身,周而復始,血性得寒則凝澀,熱則流散。而氣者肺之所主也,肺開竅於鼻,熱乘於血,則氣亦熱也。血氣俱熱,血隨氣發出於鼻為衄也。診其寸口脈微芤者衄血,寸脈微,苦寒為衄血也,寸口脈微弱,尺脈澀發熱,而弱為無血,必厥,其人微嘔,夫當眩,不眩而反頭痛,痛則為實,下虛上實,必衄也,肝脈不和為衄。脈陰陽錯而浮必衄血。脈細而數及在關上,法當吐而不吐,其面頰上小赤,眼中白膚上,有細赤脈如發,直趣至黑瞳子者,當衄。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從春至夏為太陽衄,從秋至冬為陽明衄,連日不止者,其尺脈必勁。勁則睛上浮白,白上浮黃,若目睛明慧,而僅衄血未止,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衄血而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鼻衄脈沉細者生,浮大而牢者死,養生方云,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吐血衄血也。《金匱》言鼻頭色白者亡血。設令微赤非時者死,病人色白,皆亡血也。凡時行衄,不宜斷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即以龍骨末吹之即愈。以至九竅血俱出者,謂之大衄。膽移熱於腦,熱盛則陽絡溢。溢則衄,出血汗者,謂之衄蔑,治法各有方。
方
克效方(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
甘草(炙銼) 桑耳(焙各三分) 枳殼(去瓤麩炒) 大黃(銼炒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槐實(炒各一兩半) 白芷 雞蘇葉 百合 黃耆(銼) 白前 連翹 檳榔(各一兩銼) 薑黃(二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雞蘇丸(出《如宜方》) 治肺熱腦中鬱熱、衄血。兼治血淋、吐血、口臭等證。(方見龍腦雞蘇丸)
治鼻衄及暴下血,(出《本草》)
上煮白茅針服之,成白花者,功用亦同,針即芽筍也。
治衄血(出《本草》)
用車前葉,生研水搗汁飲之,甚苦。
治鼻衄(出《本草》)
以椰子皮煮汁服之。
伏龍肝湯(出《千金方》) 治鼻衄。
伏龍肝(半兩) 芎藭(一分) 細辛(去苗葉半兩) 白芷 乾薑(炮) 芍藥 甘草(炙銼) 吳茱萸(湯浸一宿與大豆同炒去豆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酒一盞,煎至七八分,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二沸,去滓溫服日三,一方酒水同煎。
門冬飲子(一名人參飲出《試效方》)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參(五分) 黃耆(二錢) 五味子(五個) 芍藥(一錢) 甘草(一錢) 紫菀(一錢半一方不用) 當歸身 麥冬(各二錢)
上㕮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八分,煎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後,一方無紫菀。
比金方 治邪熱上攻,鼻衄煩悶。
鬱金(雪水煮令透切爆幹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 白石英 紫石英 水銀(各一分) 甘草(生銼一分) 龍腦(研半錢) 黑鉛(半錢與水銀銅鍋炒)
上除腦子外,搗研為末,用黃牛膽汁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甘草湯,放冷磨下。
伏龍肝散 治五臟熱結,鼻衄,心胸煩悶。
伏龍肝 當歸 赤芍藥 黃芩(各二兩) 犀角屑 刺薊(各一兩) 生乾地黃(三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青竹茹一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加味理中湯 治飲酒過多,及啖炙爆熱食動血物,發為鼻衄。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炮) 乾葛 川芎(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蒲黃散 治鼻衄。
蒲黃 柏子仁(研) 當歸(切焙) 阿膠(炙燥) 棕櫚(燒存性研) 亂髮灰(研各一錢)
上搗研為散,每服二錢,生藕節自然汁調下;如肺損吐血,用地黃自然汁調下。腸風下血,用糯根皮煎湯調下,婦人帶下,艾湯調下。
生地黃湯 治上熱衄血。
生地黃(酥洗二兩) 阿膠(酥炒一兩) 川芎 北梗 蒲黃 甘草(生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煎熟,入生薑汁二匙,溫服。
麥門冬散 治鼻衄。
生地黃(三錢) 生麥門冬(三錢) 生薑(一錢) 白藥 蒲黃(各二錢) 白蜜(一合)
上搗細,以井水二大碗,煎七分,分兩服。
止衄散 治氣虛發衄,神效無比方。
黃耆(六錢) 赤茯苓 白芍藥 當歸 生地黃 阿膠 甘草(各二兩) 柏葉(把)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黃耆湯下。
生地黃湯 治鼻衄。
生地黃(八兩) 黃芩(一兩) 阿膠 甘草(各二兩) 柏葉(把)
上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膠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睡黃散 治鼻衄。
芡實(一兩半) 雄黃(研) 馬牙硝 甘草(生銼各半兩) 牛黃(研一錢)
上為散,每服二錢,用豬膽汁,與新汲水調下,相次便睡,微有汗出為效。如時氣發黃、舌脹、咽喉腫,及熱極者,如前法斟酌多少服之。
黃連散 治大人小兒熱盛乘於血,血隨氣散,溢於鼻而致鼻衄,血得寒則凝澀結聚,得熱則流散妄行。
黃連 黃柏 柏葉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豉二十粒,煎五分,溫服。
涼血地黃散 治營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黃 赤芍藥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去滓,量大小加減,鼻衄加蒲黃,生瘡加黃芩,丹毒加防風。
川芎三黃散 治實熱衄血。
大黃(實紙裹蒸) 川芎 黃連(淨) 黃芩(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服食後。
三奇散 治衄血不止。
亂髮灰(一錢) 人中白(半錢)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鼻中搐少許,立止,一方不用麝香,以發灰人中白為末,湯調服,立止。
龍麝散 治鼻衄。
伏龍肝(半兩) 麝香(一錢) 羊脛炭皮(拍碎炒令通赤一兩)
上細研如粉,每服二錢,冷水調下,或研小薊汁調下,亦得。
明膠散 治肺積熱極,衄血吐血,一名伏龍肝散。(方見伏龍肝散)
傳效衄方:以灶下黃土吹入鼻,又取井底青泥封面上,數易之。
又方
生地黃(三兩研取汁) 生薑(半兩研取汁) 阿膠(半兩杵碎炒令黃燥為末)
上以生薑地黃汁,入阿膠末和勻,於銀器內暖過,漸漸服之,兼治吐血。
又方(出《聖惠方》)
豉(二合) 艾葉(如雞子大) 鹿角膠(二兩杵碎炒黃燥)
上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二分,分為三服,徐徐服之。
地金湯(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
生乾地黃(焙) 生干藕節(各二兩)
上細銼如麻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玉塵散(出《聖濟總錄》) 治肺癰鼻衄。
白麵 箬葉灰(各三錢)
上研令勻,分為三服,食後,井花水調下。
刺薊湯(出《經驗良方》) 治鼻衄。
大薊根(一兩) 相思子(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
地黃散(出《肘後方》) 治鼻衄,及膈上盛熱。
乾地黃 龍腦薄荷(各等分)
上為細末,冷水調下。
又方(出《危氏方》)
槐花 烏賊魚骨(各等分)
上半生半炒為末,吹入鼻。
又驗方(出《肘後方》)
以新生白茅腹中裹白胎,長五六寸者取一握,五升水煮取一升服,又芍藥末吹鼻中。
又方(出《千金方》) 治鼻衄。
以冷水淨漱口,含水以蘆管吹二孔中,一方冷水面漿調服。
又方(出《千金方》)
以亂髮五兩,燒作灰,以管吹鼻中。棗核大,不止益之,吹以血斷止,並水服方寸匕。日甚者日夜二,已困不識人者,服亦佳。一方用好墨點入醋,井水調下。
又方(出《千金方》)
取人屎尖燒灰,水服,並吹少許鼻中,止,一方於五月五日修,同上。
又方(出《千金方》)
又濕布溥胸上。
又方(出《千金方》)
醇酢和土,塗陰囊上,干易之。
又方(出《千金方》)
以韭根蔥根,取汁滴鼻中,著一棗之大,內鼻,少時更著,兩三度瘥蔥白搗汁亦得。
白芨散(出《三因方》) 治鼻衄立效,嘔血咯血肺損,或食飽負重得者,服之愈。
用白芨不拘多少為末,冷水調,用紙花貼鼻窊中效,一方用雪水調,如無,以新汲水調,
自兩眉際敷至鼻上,以編子緊繫頭,摺紙系令緊,時蘸冷水浥藥上,飯頃即止,去藥。
又方
用黃膠即阿膠,蕩令軟,貼鼻窊中,及鼻頭至頂及髮際三寸止。一方熔膠糊塗帛貼額上。仍用末雄黃,綿裹內下部。
畫粉方(出《瑞竹堂方》) 治鼻衄血出不止,一二服,除根。
用白土,即畫匠所用畫粉,極細研,每服五錢,新汲水調服,止。
治鼻衄(出《經驗良方》) 治大人小兒鼻衄,乃血熱不循經,而壅從鼻出也。血隨氣行,而肺主氣,外屬鼻,故出血也。
以春多衄者,用生地黃,研取汁,加蒲黃少許,砂糖,井花水調和,頻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車前草,研取汁,同生薑汁蜜,井花水和飲之即愈。先用滓塞兩鼻,四時衄者,生蘿蔔搗汁,同生薑汁、蜜和,井水調飲之良。四時皆可用蘿蔔汁,仰頭滴入鼻中,即止。
又方(出《經驗良方》) 用伏龍肝,不以多少為末,以荊芥汁調下,即止。
又方 用雞腳草捼水吃,以滓塞鼻。
又方(出《經驗良方》)
用白藥煎銼碎,燒灰存性,大紅棗銼碎,燒灰存性,二味為末,糯米飲湯溫服,一方煎湯洗鼻,頻縮藥入鼻。
又方(出《經驗良方》)
以青黛為丸,用肥棗擘開去核,入青黛在內,濕紙包,慢火煨一餉待冷細嚼,新汲水吞下。
治鼻中出血。
用茅屋上青苔,曰屋遊,以新汲水研一盞,浮滓與服,其血立止。
枇杷葉方
用枇杷葉去毛,焙乾為末,用茶調下一二錢,日三,亦治鼻赤。
治鼻鼽血。
以左臂血,用紙捻點左眼,上亦如之。
又方
以好麻紙捻納鼻中,頃之打嚏即愈。此方甚奇,有人一夕常衄盈盆,百藥不效,用此遂愈。
治衄血
以燈盞數枚,以百沸湯煮,逐枚漉出,乘熱安頭上,冷即易之。又蒲黃二錢,先用新汲水調下。老人不用。次用米腦細研,以熱馬糞汁,調上件腦子,用鵝毛羽,掃入鼻中,立止。馬糞熱,即有汁,冷無汁,又赤芍藥末,冷水調服,又五倍子一兩為末,新綿燒灰等分,米飲調下。譙知閣患病,用此而愈。
搐鼻方 治鼻衄。
用駝糞不拘多少,用新藏瓶一個,打開底,入糞在內,燒成灰。取出研細,用麝香少許,研勻。隨衄血鼻搐之,一方無麝香,為細末搐鼻中。
防己散 治鼻衄。
用防己三兩三,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老人小兒取一錢服,更用熱湯調少許,鼻中嗅氣佳,亦用糯米飲調下。
烏沙散(一名香墨汁) 治鼻衄。
用細煙香墨二兩,為細散,每服一錢,臘茶清調下。或濃磨,以蔥白蘸,塞鼻中,或點入鼻內亦可。一方蔥汁磨墨,滴鼻中。
吹鼻方 治鼻衄吐血。
用柏葉石榴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中,一方用花片塞於鼻中止。
貼背膏 治鼻衄。
用京三稜大者一枚,以濕紙裹,於慢火中煨熟,乘熱捶碎,搗為細末,醋煮麵糊調,貼背第五椎上。
貼鼻方 治鼻衄。
用鹿角膠,不計多少,以沸湯浸軟,貼鼻坳上。更以酵面調,令稀稠得所,若左竅出血,則塗右邊,右竅出血,則塗左邊。
扎耳方 治鼻衄。
用延胡索為末,以綿裹紮耳內,左衄扎右,右衄扎左,左右俱衄,則兩耳俱扎。
蔥白汁 治鼻衄血。
用蔥白一握,搗絞取汁,投酒少許,點兩點入鼻,瘥。
衄血方
用川鬱金末,並水調下,亦治吐血。
又方
用槐花半生,半炒末吹入鼻。一方治鼻衄
以鯉魚鱗,炒成灰研為末,冷調下一二錢。一用頭髮燒灰,搐入鼻中,先口含水即止。
治鼻衄方《(本草》)
用鉛白霜為末,取新汲水調二字。
治鼻衄出血不止,心悶欲絕。
用乾薑削令頭尖,微煨,塞鼻中。
又方
用麻鞋底燒灰,吹鼻孔中立效,亦治鼻塞。
止鼻衄《(本草》)
用香薷乾末,以水服之。
治鼻衄出血,兩孔不止,謂之血汗。
以新汲水磨黃藥子一碗,勿令太稀,頓服立瘥。
又方
用藕節取汁服之,或滴入鼻中。
又方
用故屏風紙,燒灰細研,溫酒調下一錢,立止。
又方
用貝母二兩,炮黃搗羅為末,以漿水調二錢服,良久再服。
又方
用穀精草為末,以熱麵湯,調下二錢。
治鼻大衄有效。
上用貫眾根為末,調服一錢匕,止鼻血有效。
治鼻衄
上用刀刮指甲末,吸入鼻中即止。
治卒鼻衄(出《聖惠方》)
上取水一罐,鑽底作小孔,令射病人頂上,名音門。以新汲水四五罐即止,音門在頂後宛宛中,淋不過一兩罐,即止。
又方(出《肘後方》)
上水和粉一升,如粥飲之,立瘥。
又方(出《千金方》)
上綿裹白馬矢,赤馬矢亦好,塞鼻,又新馬矢悉可用,甚者飲汁一二升。無新者水浸乾者,或用新屎汁灌鼻中,亦效。一方用赤馬通。
又方(出《肘後方》)
上苦酒漬綿塞鼻。
又方(出《肘後方》)
上左孔衄縛右足小指,右孔亦如之,兩孔衄皆縛。
又方(出《聖惠方》) 療人少小患鼻衄,小勞輒發,及大人小兒鼻衄血,犯著便出者。用桑耳不計多少,炒令焦搗末,每衄發,輒以杏仁大塞鼻,數度即可斷。
又方(出《聖惠方》)
上以鹽半兩,炒碾為末,分為二服,以冷水調下,未止更服。
又方(出《聖惠方》)
上以槲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頓服即止。
又方(出《聖惠方》)
上以胡粉炒令光黑,以醋調一錢服之,即止。
又方生地黃湯(出《千金方》) 治鼻衄昏迷不省,昔有婦人經血半年不行,因見地黃汁,飲數杯後,即通利,是知地黃治血甚驗。
又生地黃三五斤取汁,使患者生吃,吸汁三斤許。又以其滓塞鼻,須臾血止,服汁尤佳。一方,用一兩細銼,於銀石器中。以酒一中盞,煎三沸去滓頓服,其血立止,一方煮服之,忌酒炙,宜食粳米。《朱氏集驗方》云:昔汝州牧因驗屍,有保正趙溫,不詣屍所。問之,即云衄血已數斗,昏困欲絕。遂使人扶掖以來,鼻血如檐溜,平日所記治衄數方,即合藥治之。血皆衝出,謂治血莫如地黃,遣人尋生地黃,得十餘斤,不暇取汁,因使之生吃。漸及三四斤,又以其滓塞鼻,須臾血定。後子婦吐血,有醫者教取生地黃自然汁煮飲之,日服數升,三日而愈。昔有一婢,病經血半年不通,見釜中飲汁,以為棄去可惜,輒飲數杯,隨即通利。地黃活血,其功如此。地黃但用新布拭之淨搗汁,勿用水洗。
立效散(一名龍骨散出《聖惠方》) 治鼻中衄血,及咯吐血不止。
用龍骨一兩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半盞,溫服盡,一方用五色者煅研細末,吹一豇豆許入鼻中,立止。
又方(出《聖惠方》)
用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三服即止。
又方
用垣衣搗爛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
吹鼻散(出《聖惠方》) 治鼻卒衄血。
用釜底墨細研,以少許吹鼻中,即止。
塞鼻方(出《聖惠方》) 治鼻衄。
用蝟皮一枚,燒灰細研,每用半錢,綿裹內鼻中,數易之,一方,燒末吹鼻中。
又方(出《聖惠方》)
用蒼耳莖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
又方(出《千金方》)
飲小薊汁良,一方,用根生搗汁飲。
止鼻紅水(出《肘後方》)
上調決明子,貼腦心。
黃耆芍藥湯(出試效方) 治衄血多歲,面黃眼澀多眵,手麻木。
黃耆(三兩) 炙甘草(三兩) 升麻(一兩) 葛根(半兩) 羌活(半兩) 芍藥(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之,十五服而愈。六脈細弦而澀,按之空虛,面色必白而兼不澤者,脫血也。此大寒證,以辛溫補血益血,以甘溫甘熱滑潤之劑,以佐之則愈,此亡血,亦傷精氣。
七蒸方(出《朱氏集驗方》) 治鼻衄。
鹿茸(七兩分七處蒸) 酸棗仁(半兩去殼) 石蓮肉(半兩去心) 白茯苓(一兩) 菟絲子(一兩淨洗) 肉蓯蓉(一兩) 益智仁(一兩去殼) 北茴香(半兩青鹽拌勻)
上將鹿茸切片分作七味,用碗七隻各蒸一味,以好酒一升,每處用藥一味,同浸一宿,連碗排飯上蒸。飯熟取出為度,和勻焙乾為末,以山藥十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棗湯下。
獨聖散(出《朱氏集驗方》) 治鼻衄。
用鏡面草,又名螺靨草,水洗擂爛,入酒濾去滓,取汁服。
枯骨丸(出《指南方》) 治吐血衄血。
烏賊魚骨 䕡茹(等分)
上為細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服五丸,鮑魚汁下。
阿膠散(出《指南方》) 治陰虛衄血。
黃耆 白朮 桔梗 甘草 山藥 阿膠(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取一盞,去滓服。
剪金散(出《指南方》) 治鼻衄。
上剪金花連莖葉,不以多少,陰乾用,濃煎汁,溫服立效。
治衄血四方,(出《十便良方》)
一吃生蔥四五莖,碎,去大頭一個,於醋中,時時啜之。
一滴水於硬地上,磨大蒜作泥膏,隨左右貼腳心立止,仍以冷水使洗令淨。
一緊紙實塞耳中,此方取法於酒注也。
一搗諸葛菜,或水蘇、或蘿蔔菜,取汁,吃一盞。
治鼻衄(出《本草》)
用粟米粉,水煮服之。
鼻衄方(出《本草》)
以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亦治吐下血。
治鼻紅(出《本草》)
以白茅香花塞鼻中。
治鼻衄(出《本草》)
以珊瑚末吹鼻中。
止衄(出《本草》)
用萆麻葉,油塗炙熱,熨囟上。
治鼻衄(出《本草》)
以金瘡小草葉,挼碎敷之,又風化石灰,杵為丸,日乾,臨時刮敷山根上。
治鼻衄(出《本草》)
上取壁錢蟲汁,點鼻中,乃壁結網蜘蛛如錢圓者是也。
又方(出《旅舍備要方》) 治鼻衄。
上取青蒿塞鼻中,即止。
治鼻紅吐血淋疾,(出《本草》)
上以船底苔,並炙甘草、鼓汁,濃煎湯旋呷。
治鼻衄出血數升,不知人事。
上以石榴花與柏葉等分為末,吹鼻中。
鼻血不止(附論)
夫營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則氣與血未嘗相離。肝藏血,肺主氣,營衛和平,則氣血順次。若人腑臟有熱,侵乘血氣。血性得熱,流溢妄行。而肺開竅於鼻,故其發於鼻為衄。鼻衄不止者,臟虛血盛故也。《內經》云: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蓋脾土也,肝木也。今脾移熱於肝,則木不能剋土。肝藏血,其神魂悸,故致衄血之病。
方
雞蘇飲(出《聖濟總錄》) 治衄血不止。
雞蘇 白茯苓(去黑皮) 射干(各一兩半) 白芷 桔梗(炒) 天門冬(去心焙) 當歸(切焙)大黃(銼炒) 甘草(炙各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取六分,去滓空腹溫服。
紫參湯(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紫參 蒲黃 生地黃(各二兩) 黃芩(去黑心) 赤茯苓(去黑皮) 赤芍藥 當歸(焙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阿膠二片,炙令燥,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刺薊湯(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刺薊 黃芩(銼炒) 赤芍藥(各三分) 大黃(銼炒) 蒲黃(二兩) 側柏葉(四兩) 生乾地黃(焙) 甘草(炙銼各五兩)
上為粗末,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刺薊湯(出《聖惠方》) 治鼻衄血出,經日不止。
刺薊 苦參 黃連(去須) 梔子仁 生乾地黃 川大黃(銼碎微炒) 側柏葉(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青竹茹半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溫頻服。
茜根散(出《聖惠方》) 治鼻衄日夜不止,面無顏色,昏悶。
生乾地黃(半兩) 赤芍藥(三分) 柏葉(一兩) 阿膠(半兩杵碎炒黃燥) 當歸(半兩) 赤茯苓(三分)
上為細散,每服煎黃耆湯調下二錢。
蒲槐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蒲黃 槐花(各半兩) 防己 人參(各一分)
上搗研為散,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食後服。
子芩散(出《聖惠方》) 治鼻衄不止。
子芩(一兩) 蒲黃 伏龍肝 青竹茹(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藕汁一合,攪勻,溫服。
地黃丸(出《千金方》) 治鼻出血不止。
乾地黃 梔子 甘草(等分)
上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風熱者,以蔥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服五丸。
麝香散(出《醫方大成》) 治鼻衄不止。
白礬(枯過另研半兩) 麝香(另研半兩) 白龍骨(黏舌者另研半兩)
上研令勻,每用一字,先用冷水淨洗,拭去鼻內血洟,然後吹藥於鼻中,或以軟紙濕過,蘸藥鼻內尤妙。
麝香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血不止。
麝香(二錢) 滑石(末) 人中白(各半兩)
上同研為散,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一方有銀硃,無滑石,每用少許,鼻搐之立效。
厚朴丸(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厚朴(去粗皮) 瓦礫(並沙姜) 糞堆瓜苗心
上等分,搗羅為末,蜜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三丸,蔥一握細切,面一匙,鹽半錢,同炒黃,沸湯點下。
天竺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天竺黃 芎藭(各一兩) 防己(半兩)
上搗研為散,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肺損吐血者,用藥二錢匕,生面一錢匕,水調下,並食後服。
千針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刺薊 木賊(各一分) 白麵(一錢)
上為散,每服一錢,研青蒿心七枚,新水調下,並二服。
五苓散(出《如宜方》) 治夏月伏暑、鼻衄不止。
澤瀉(二兩半) 肉桂(一兩) 白朮 豬苓 赤茯苓(各一兩半)
上為末,同百草霜末,茅根煎湯下。
又方(出《聖惠方》)
生地黃汁(一升) 白蜜(半兩) 蒲黃(二兩)
上相和微暖過,每服一小盞,頻服之。
三汁飲(出《聖惠方》) 治鼻中血出不斷,心欲悶絕。
刺薊汁(二合) 生地黃汁(一合) 生薑汁(半合)
上調和令勻,徐徐飲之,仍將滓塞鼻中。
生葛散(出《濟生方》) 治鼻衄不止。
生葛根 小薊根(各半斤)
上洗淨搗取汁,每服一盞,燙溫服,不拘時候。
又方(出《朱氏集驗方》) 治鼻衄不止。
生蒲黃(半錢) 青黛(半錢)
上用生藕汁作一服,調下,一方用井花水調下。
又方(出《海上名方》)
黃藥子 蒲黃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玉粉散(出《聖惠方》) 治鼻衄日夜不止,頭痛心煩。
石膏(研) 牡蠣(旁研,令極細如粉各一兩)
上研勻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候血滴間斷時,再以水調藥如稀糊,滴鼻中。
雞蘇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雞蘇(二兩) 防風(去叉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水調下,更以雞蘇葉,於新水內揉軟,內鼻竅即止。
二花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酸石榴花(一分) 黃蜀葵花(一錢)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候溫服。
車前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欲死。
車前子(末) 牛耳中垢(等分)
上和成梃子,塞鼻中,立止。
柳枝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人參(一分) 寒食楊柳枝(門旁插者是也)
上為散,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並二服。
參蓮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人參(一錢) 蓮子心(一錢)
上為散,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
通神散(出《聖惠方》一名伏龍肝散) 治衄血不止,心神悶亂,頭旋欲倒。
亂髮燒灰 伏龍肝(等分)
上研為散,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
蝸牛散(出《聖濟總錄》) 治血熱沖肺,鼻衄不止。
蝸牛(煿幹一分) 烏賊魚骨(半錢)
上搗研為散,含水一口,搐一字入鼻內。
吹鼻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血不止。
茅草(十莖) 亂髮一小團
上燒為末研勻,每以少許吹鼻內。
又方(出《聖惠方》)
羊脛炭皮(二兩搗碎醋拌燒令通赤) 故紙(三十張,多年者燒灰)
上研細為散,以新汲水調下三錢。
龍骨散(出《聖惠方》) 治鼻衄不止,眩冒欲死,吹鼻。
龍骨(半兩) 亂髮(一雞子大燒為灰)
上研如粉,以少許吹入鼻中,立止。
山梔散(出《朱氏集驗方》) 治鼻衄不止,昏悶欲死。
上用山梔子,不拘多少,燒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立止。一方,用竹刀破作兩邊,一邊用濕紙裹煨令熟,一邊生用,同研為末,酒調服。一方,曾服燒煉藥方致鼻血者,生用煎湯解之,蔡子涯云:同官無錫監酒趙庇兄衄血甚,已死入殮,血尚未止。一道人過其門,聞其家哭,詢問其由。道人云:"是曾服丹或燒煉藥,予有藥用之即活。"囊間出藥半錢匕,吹入鼻中,止,良久得活。
萊菔飲(出《危氏方》) 治鼻衄不止。
上用蘿蔔,不拘多少,搗取自然汁,每服一盞,入鹽少許,冷服不拘時候,或滴汁少許入鼻中,用藕汁亦可,一方無灰酒服。
扎指方(出《濟生方》) 治鼻衄不止。
上用線緊扎中指中節,如左鼻出血,扎左手中指中節,右鼻出血,扎右手中指中節,兩鼻出血,左右俱扎之。
治鼻衄不止。
上用滑石白帶青色者為末,和米飲服之。又白茅花,無花以根煎湯,咽蘇合香丸、雞蘇丸,男女皆可服。
又方(出《海上方》)
用蘆花燒灰,吹少許入鼻內,即止。
慄灰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上用宣和大栗子七枚,逐一微剝破,連皮燒存性,碗蓋候冷。入麝香少許同研,每服二錢,溫水調下。
黃藥散(出《肘後方》) 治鼻衄不止。
上用黃藥子一兩為散,每服二錢,煎阿膠湯調下,良久以新汲水調生面一匙投之。
法
紙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血出不止。
上病人衄血時,以紙接血,候滴滿紙,將紙在燈上燒作灰,每一張作一服,新汲水調下,不得令病人知。
燈心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上用燈心一兩焙,搗羅為散,入丹砂一錢研,每服二錢,用米飲調下。
當歸散(出《聖濟總錄》) 治鼻衄不止。
上用當歸,切焙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大蒜貼足方(一名一金散出《肘後方》) 治鼻衄不止,諸藥不驗。
上用大蒜一枚,去皮研細,攤作餅子,如錢大,厚一寸許。若左竅出血,貼於左腳心下。線系定,右竅即貼右腳心。兩竅俱出,即俱貼之。血止,即以溫水洗腳心,令去蒜氣,一方,以摩手心亦可。
治鼻衄不止,(出《聖濟總錄》)
上用玄明粉,以冷熱水調,臨臥服二錢瘥。
又方(出《聖惠方》)
上用楮葉搗絞取汁一二升,漸漸溫飲之,即止,如未止再服。
治鼻衄不止欲絕者,(出《經效良方》)
上以茅花,無用根,每服一大把,細銼,水兩碗煎濃,至一碗,分二服,一方用黃茅根為末,米泔水調下。
又方(出《本草》)
上用萱草根,洗淨研汁,一大盞,生薑汁半盞,相和時時細呷。
治鼻衄不止,胸中痞悶,(出《聖惠方》)
上以生水蘇,即雞蘇,五合,香豉二合,合杵研搓如棗核大,內鼻。
獨聖散(出《肘後方》) 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
上用糯米微炒黃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治鼻血(出不止,出《肘後方》)
上以醋和糊粉半棗許服。
治鼻衄久不止,(出《聖濟總錄》)
上以定州白瓷,細搗研為末,每抄一剜耳許,入鼻內,立止。
治鼻衄連日夜不止,眩冒欲死,灌鼻方,(出《聖惠方》)
上用青葙草,不限多少,細銼搗絞取汁一兩合,少灌入鼻中,即止。
又方(出《聖惠方》)
用生薑研汁,滴入鼻中,立止。
治鼻衄屢醫不止,(出《聖惠方》)
上用慄殼五兩,燒灰研為末,每服二錢,以粥飲調服。
神白散(出《楊氏家藏》) 治鼻衄不止。
蛤粉(一兩研羅五七次) 槐花(半兩炒令焦研為末)
上研令極勻細,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小兒只用半錢,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時候。
寸金散(出《衛生家寶》) 治鼻衄不止。
石州黃藥子(半兩) 土馬鬃(牆上有者是) 甘草(生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未止再服,立止。
治鼻衄不止,或素有熱而暴作,諸藥無效者。(出《試效方》)
以白紙一張,作八牒,或十牒。於極冷水內濕紙,置頂中濕熨頭,熨至一重或二重,紙干立止。
治鼻衄出血數升,不知人。
用生茅根取汁,每服一合,立止。
又方
用艾灰吹鼻中。
治鼻衄不止。
但服洗心散,立效。
治鼻血不止。
用龍鱗薜荔研,水飲之,大薜荔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