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一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一

霍亂門

總論

霍亂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也。二名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變逆者也。診其脈來代者。霍亂之脈。代而絕者亦霍亂而轉筋。蓋由冷氣入於筋故也。足三陰三陽之筋。起於足指。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手指。並循絡於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後。陰陽俱虛。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營衛不理。冷搏於筋。則筋為之轉。冷入於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於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隨冷所入之筋而轉。由邪冷之氣。擊動其筋而移轉也。經曰。足太陽下血氣以日少。則善轉筋善踵下痛者。是氣少則易虛。虛而風冷乘之故也。診其左手關上脈肝也。沉為陰。陰實者肝實也。實由擊動轉筋。左手尺中名神門。以候脈足少陰經也。浮為陽。陽虛者病苦轉筋。霍亂之後。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之後。腑臟虛極。陰陽未理。血虛氣亂。故血氣之行未復常度。內乘於腑臟。故煩躁而不得安臥也。人生稟命。以五臟為主。夫臟者即是五行。內為五行。外為五味。五行五味。便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調理之。食啖不可過度。凡飲食於五臟相剋者為病。相生者無他。經曰。春不食辛。夏無食鹹。季夏無食酸。秋無食苦。冬無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諺曰。百病從口生。蓋不虛也。四時昏食不得太飽。皆能生病。從夏至秋分忌食肥濃。然熱月人自好冷食。更無肥濃。兼食果菜無節。及逐餐眠臥。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剋賊。雖欲無病。不可得也。所以病。故人自作之。非關運也。書曰。非天絕人。人自絕命。此之謂也。

陰陽二氣。壅而反戾。揮霍之間。變成吐利此名霍亂。輕者腳多轉筋。甚者遍體轉筋。夏月伏暑。亦令人吐利。傷寒亦令人吐利。當察其由。施以治法。大抵霍亂。脈表浮洪者可治。脈表微而遲。氣少不語者。不可治。

乾上坤下。其卦為否。陽隔陰而不降。陰無陽而不升。此否之所以痞而不通也。人具此陰陽。揮霍變亂。搏結於中。卒然或瀉而不吐。或吐而不瀉。大抵心腹攪悶煩痛。其視天地不交之否。異乎否乎。霍亂之證。心腹卒痛。嘔吐下利。發熱憎寒。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則吐瀉俱作。甚則轉筋頹頓。特反掌間。蓋陽明屬胃。以養宗筋。暴吐暴下。津液驟亡。宗筋失其所養。故手足攣急。甚則舌卷囊縮。危甚風燭矣。然亦何以致此哉。曰。胃伏暑毒。露臥早濕。當風取涼。風冷邪氣。入於腸胃。加以嗜好肥腥。飲啖生冷。居處不節激而發焉。於是邪正相干。中脘節閉。氣不得通。吐利暴作。所謂脾受賊邪。水來勝土者此也。治法。藿香正氣散。加藿香生薑為主。不惟可以溫散風邪。亦可以調理吐瀉。其若傷暑所致。未可遽投香薷散沉冷之劑。自合先治中脘。如二陳湯。橘皮半夏湯等。次則以香薷溫服。散暑解煩。昧者指為脾胃虛冷。遽用人參、白朮、訶子、肉豆蔻之屬。以壯胃澀腸。不思風冷未散。輒以參朮訶蔻。攔補寒邪。邪氣得之。愈盛愈作。縱得淹延。或下利。或久瀉。或腹脹虛浮。或中滿不食。變證將百出矣。抑猶有說焉。濕霍亂死者少。乾霍亂死者多。許仁則嘗有是言矣。蓋謂所傷之物。因吐利而出泄。泄盡則止。猶可倖免。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壅閉正氣。關隔陰陽。躁攪喘脹。其能生乎。則知揮霍撩亂。如人披髮交爭。必有以俟之可也。古方用來復丹。正取疏利之意。但多則太溫。莫若薑湯下香蘇飲為愈。霍亂氣息少力不欲言者不治。

又曰。治嘔吐莫先於助胃。既助胃而復嘔吐者。中脘挾風寒也。治喘嗽莫先於調肺。既調肺而復喘嗽者。風寒在表。或在裡也。瀉利之疾。固腸澀下。終不作效。非腸胃間。留蓄風寒邪氣之所致乎。故必隨其感受解散於其先。則某病某藥庶乎其對證矣。解散風寒。不換金正氣散為上。其間增益。則青皮官桂。良薑乾薑撮用最良。若欲其清解。則紫蘇荊芥柴胡乾葛等藥酌量可也。惟暑亦然。每每隱伏作病。或為焦煩。或為腹痛。或泄利不止。暑中類多有之。

治霍亂倉卒之證。宜於臍中灼艾。及用蓼花一把。煎湯泡洗。次投以姜附理中湯之類。其脈洪大者易治。脈微囊縮舌卷者難治。又有霍亂而不吐者。類吐不吐。類利不利。頃刻之間。便致悶絕。當多灌鹽湯。引其必吐。宿食飧盡。然後以嚴氏加減理中湯。治中湯。款調之。既愈之後。煩熱多渴者。以麥門冬湯調之。

凡諸霍亂忌與米食飲,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與厚朴葛根飲。若冬瓜葉飲。但沾漬咽喉。而不可多與。若服湯時。隨服吐者。候吐定乃止。診脈絕不通。以桂合葛根為飲。吐下心煩內熱。汗不出不轉筋。脈急數者。可犀角葛根為飲。吐下不止。發熱心煩欲水。可以飲米粉汁為佳。若不止。可以葛根薺苨飲服之。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痛。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師曰。當為霍亂。霍亂吐利止。而復發熱也。傷寒其脈微澀。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今反不利者。不可治也。霍亂吐利者。多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築。霍亂而臍上築者。為腎氣動。當先治其築。治中湯主之。去朮加桂。去朮者虛故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霍亂而臍上築。吐多者。若下多者。霍亂而驚悸。霍亂而渴。霍亂而腹中痛。嘔而吐利。欲得水者。皆用治中湯主之。

霍亂吐利

(附論)

夫霍亂吐利者。以三焦氣不升降。而清濁相干於腸胃間。若先心痛則吐。先腹痛則利。心腹並痛。則吐利俱發。治此者。多以中焦為本。中焦既和。則清濁自分。而吐利止矣。

諸惡風寒。惡者有汗無汗。重暑煩毒。皆外所因。蓋傷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胃濕則重。暑則熱煩。此雖常論。揮霍之間。倉卒不辨。遂致錯誤。亂經反常。為害不淺。

諸大喜傷心則氣散。大怒傷肝則氣逆。憂傷肺則氣卻。驚傷膽則氣亂。涎氣槃郁聚結。臟腑痞隔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當從內所因治之。

諸飽食膾炙。恣餐乳酪。水陸珍品。脯鹽雜淆。快飲寒漿。強進石酒。耽縱情欲不節。以胃為五臟海。因脾氣以運行。胃既䐜脹。臟復停凝。臟氣不行。必致郁發。遂成吐利。當從不外內因治之。

霍亂轉筋者。以陽明養宗筋。屬胃於大腸。今暴吐。津液頓亡。外傷四氣。內積七情。飲甘膩致閉諸脈。枯削於筋。宗筋失養。必致攣急。甚則卵縮舌卷為難治。又云。霍亂吐利後煩渴者。以陰陽反戾。清氣干濁。水與谷並。小便閉澀。既走津。腎必枯燥。引水自救。煩渴必矣。又云。凡外所因。必自經絡傳入臟腑。須以脈證推其所因。隨經絡調之。則盡善矣。假如傷寒在太陰經。當用四逆湯。少陰經當用麻黃附子湯。厥陰經當用理中湯。若在太陽經還用麻黃湯。陽明經養胃湯。少陽經小柴胡湯。風暑濕亦然。風則桂枝湯。暑則香薷飲。五苓散。濕則苓朮湯。滲濕。

儒門事親云。凡嘔吐而瀉。病名曰何也。內經熱論云。此乃轉筋霍亂之證也。何氣使然。此乃邪氣在於中焦。使陰陽二氣。不能升降。其證先心痛則吐。先腹痛則瀉。心腹俱痛。則吐瀉並作。致使揮霍之間。自然撩亂。此證喜氣涼之物。可用冰水冷調益元則愈矣。大忌熱物。轉筋之病治之奈何。經曰勞者溫之。溫者。溫存之意也。又一法。生薑湯。益元散。白朮散。禹功散。加冰沉。細細呷之。渴未止者。頻頻飲之。如無冰。新汲水亦得用之。大忌白粥米湯。桂附種種之燥藥不可服之。服之必死。如無藥處。可服地漿者。掘地作坑。注新水於其中間。渾旋。旋取潑清者。飲三五盞立愈。

杜若丸(出千金方) 治霍亂。久將遠行預備。

杜若 藿香 白朮 橘皮 吳茱萸 乾薑 人參 厚朴 木香 雞舌香 瞿麥 桂心 薄荷女菀 茴香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

薺苨飲(出千金方) 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即變虛。心煩手足熱。口燥欲得水。嘔逆迷悶。脈急數者。及時行熱病。後毒未盡。因霍亂吐下仍發熱。心懊欲裂者。以此解之。

薺苨 人參 厚朴 知母 栝蔞根 茯苓 犀角 藍子 枳實 桔梗 橘皮 葛根 黃芩甘草(各二兩)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竹葉湯 治霍亂吐利。已服理中四順等湯。不解者。

竹葉(一握) 小麥(一升) 生薑(十塊) 甘草 人參 附子 芍藥(各一兩) 橘皮 當歸 桂心(各二兩) 白朮(三兩)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上氣加茱萸半升即瘥。理中四順湯。皆大熱。若有熱宜竹葉湯。

木瓜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吐利。冷氣攻心腹。

木瓜(一兩乾者) 艾葉(五錢) 當歸(半兩銼微炒)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肉蔻(半兩去殼)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朮(三分)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瓤焙) 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香熟)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鍾。煎至五分。去渣。不計時。稍熱服之。

人參湯(出聖惠方) 治毒冷霍亂。吐利煩嘔。轉筋。肉冷汗出。手足指皆腫。喘。垂死。絕音不出。百方不效。脈不通者。服此湯取瘥乃止。隨吐續服。勿止。並灸。

人參 附子(炮裂去皮臍) 茯苓(去黑皮)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甘草(炙) 陳橘皮(湯泡去白瓤) 當歸(切焙) 葛根(銼) 桂心(去粗皮) 乾薑(各三兩炮過)

上㕮咀。以水七升。煮取汁二升半。分三服。不拘時。一方有生薑。

虎掌丸(出千金方) 治霍亂永不發。

虎掌 薇銜(各二兩) 枳實 附子 人參 檳榔 乾薑(各二兩) 厚朴(六兩) 皂莢(三寸) 白朮(五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酒下。日三服。一方用枳殼去枳實。武德行尼。名淨明。患此已久。或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將至死時。在朝太醫院。許甘巢之徒亦不能識。余以此治之。

丁香丸(出聖濟總錄) 治飲食過傷。吐瀉。

丁香 白朮 縮砂仁 木香 肉豆蔻(去皮) 乾薑(炮) 桂(去粗皮三分) 陳橘皮(去白焙一兩) 紅豆蔻(去皮五錢)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生薑木瓜湯嚼下。

丁香散(出十便良方) 治霍亂吐利不止。

丁香 桂心 白朮(各半兩) 訶黎勒(煨用皮)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高良薑(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臍三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木瓜(乾者各一兩)

上為細散。不計時分。粥飲。調下二錢。

乾薑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利。心腹疼痛。氣逆手足冷。

乾薑(炮) 甘草(炙)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草豆蔻(去皮) 木香 高良薑(炮)肉豆蔻(去殼麩煨) 乾木瓜(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七氣湯(出危氏方) 治憂思喜怒恐悲驚。七氣鬱發。致五臟互相刑剋。陰陽反戾。揮霍變亂。吐利交作。寒熱暈眩。痞滿咽塞。

半夏(湯洗五兩) 厚朴(姜炙) 桂心(各三兩) 茯苓 白芍藥 紫蘇葉 橘皮(各二兩) 人參(二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朮湯 治霍亂吐利。

白朮(三兩) 甘草(炙)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各一兩) 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陳橘皮(去白焙各二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以煮小麥汁一盞。入竹葉一握。生薑半分。拍碎。煎至八分。

大豆飲(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

大豆 香薷 蘆根 枇杷葉(拭去毛炙) 竹茹 前胡(去蘆頭) 陳橘皮(去白焙)

上等分㕮咀。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切。煎取一盞。去滓溫服。

香薷丸(出聖濟總錄) 治冷熱不調。霍亂吐瀉。

香薷(一兩半) 白扁豆(炒一兩) 丁香皮(三兩) 藿香(去梗) 零陵香(各半兩) 益智仁(一分) 木香(一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紫蘇湯下。

治要除濕湯。(出直指方)

半夏(曲) 川厚朴(制) 蒼朮(炒各二兩) 藿香葉 陳皮 茯苓(赤者各一兩) 甘草(炙七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姜七片。棗二枚煎服。霍亂而不吐者加桂。吐而不瀉者。去蒼朮加丁香。吐瀉俱作。兼腹痛者。只加桂。一方無茯苓。散利其小水。一方有木香。

酸棗仁湯(出危氏方) 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氣在腦中。不得眠。發寒熱。頭痛暈悶。

酸棗仁(炒一兩三分) 人參 桂心 知母 茯苓(各三錢) 石膏(煅半兩) 甘草(炙二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理中散(出十便良方) 治霍亂轉筋。吐利不止。

青木香(六分) 桂心(八分炙) 厚朴(八分) 白朮(八分) 乾薑(十分炮) 附子(六分炮) 甘草(八分炙)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已人行六里。不定。更服一錢。已瘥。忌海藻。菘菜。生蔥。

理中丸(出聖濟總錄) 治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宿食不消。

人參 白朮 高良薑 乾薑 桂(去粗皮各六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日再服。一方有甘草。無白朮。

除濕湯(出危氏方) 治滿身腫者。或多食生冷。揮霍之間。吐瀉俱作。

半夏(湯洗一兩) 藿香葉(五錢去土) 厚朴(去粗皮切薑汁炒用一兩) 陳皮(五錢去白) 甘草(三錢) 蒼朮(米泔浸一兩切炒赤)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熱服。不拘時候。

人參湯 療霍亂卒吐下不禁。脈暴數者。

人參 茯苓 葛根 橘皮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分三次服。忌海藻。菘菜。醋等。

高良薑散 治霍亂。冷熱不調。吐利不止。

高良薑(銼) 木瓜(乾者) 香薷(以上各一兩) 梨葉(一兩五錢) 人參(三分去蘆頭)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頻服。

胃氣丸(出危氏方) 治憂思過度。脾肺氣閉。聚結涎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寒凝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眩暈。或復發熱。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惡阻。全不納食。

硫黃(不拘多少豬腸內縛兩頭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乾一半取出洗穢氣搽干秤十兩) 半夏(湯洗去滑秤五兩) 白茯苓 人參(各一兩) 石膏(一分煅一法用硫黃者)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炊餅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米湯。入少生薑汁下。

紅丸子(出三因方) 治脾胃虛冷。飲食不節。宿食留飲。聚癖腸胃。或因氣不調。沖冒寒濕。忽作霍亂。吐利並作。心腹絞痛。腸胃纏刺。疲苶不勝。

蓬朮(銼二兩) 胡椒(一兩) 三稜(銼秤二兩米醋煮一伏時) 青皮(三兩炒) 阿魏(一分)

上為末。醋化阿魏。陳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朱為衣。每服百丸二百丸。煎生薑甘草湯下。

太白丸(出指南方) 治霍亂吐利。分利陰陽。

玄明石(或名玄精石) 半夏(各一兩) 硫黃(三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脾厥吐瀉霍亂(出指南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姜 甘草(炙) 豉(各半兩)

上用水一升。葉末二錢。棗七枚。姜一錢。煎一盞溫服。

草豆散 治霍亂。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煩渴。

草豆蔻(去皮) 丁香(各半兩) 黃連(一兩去須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清水一鍾。入黑豆五十粒。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下。

人參 乾薑(炮) 陳橘皮(去白焙)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用水二盞。入棗三枚擘。煎取一盞。去滓熱服。連。

菖蒲(切焙) 高良薑(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白朮(半兩) 青橘皮(去白焙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十數沸傾出。放溫頓服。

白丸 療霍亂嘔吐。及暴利。

半夏(三兩洗) 附子(四兩炮) 乾薑(四兩炮) 人參(三兩) 桔梗(二兩)

上作散。臨病和之。若吐利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大。若不瘥復耐藥者。隨意加服。否者。以蜜和丸。忌豬羊肉。餳。

霍亂證(出拔萃方) 本自胃經。或因寒飲。或因飲水。或寒暑毒。或濕氣冷熱不調。水火相干。陰陽相搏。故轉筋攣痛。經絡亂行。暴熱吐瀉。中焦胃氣所主也。察其色脈。隨經標本。此治霍亂吐瀉之法也。如頭痛發熱。邪自風寒而來。中焦為熱相乘之分。邪稍高者居陽分則熱。熱多飲水者。五苓散以散之。如邪稍下者居陰分。則為寒。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以溫之。如吐利後。有表者解之。汗出厥逆者溫之。如既吐且利。小便利。大汗出。內外熱者。亦溫之。如此下後。汗出厥逆不解。脈欲絕者。四逆等湯治之。如吐瀉轉筋。身熱脈長。陽明本病也。宜和中。四君子湯。平胃散。建中湯。

四君子湯

茯苓 白朮 人參 黃耆(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三盞。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吐瀉轉筋。頭痛自汗。脈浮者。四君子湯。加桂五錢主之。如吐瀉轉筋。頭痛無汗。脈浮者。四君子湯。加麻黃五錢主之。如吐瀉轉筋。脅下痛。脈弦者。宜

建中加木瓜柴胡湯 平胃加木瓜五錢亦可也。

桂枝(三兩半) 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膠飴(半升) 生薑(三兩) 大棗(六枚) 木瓜(五錢) 柴胡(五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三盞半。煮至一盞半。去滓。下膠飴兩匙。煎化服。吐瀉轉筋腹中痛。體重脈浮而細者。宜

四君子加芍藥高良薑湯。

四君子 四味(各一兩) 芍藥 良薑(各五錢)同前煎服 如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宜

四君子加姜附厚朴湯。

四君子 四味(各一兩) 生薑 附子 厚朴(炮各三錢) 如吐瀉轉筋。四肢厥冷。

建中加附子當歸湯。

桂枝(一兩) 當歸(三錢) 芍藥(二兩) 甘草(五錢) 膠飴(半升) 生薑(一兩) 附子(三錢炮) 大棗(六枚) 同前煎服。

理中丸(出肘後方) 療霍亂吐利。宿食不消。

白朮 乾薑(炮) 甘草(炙) 人參 大麥糵(熬令黃各二兩)

上搗篩。蜜和丸。以水飲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亂髮湯(出聖濟總錄) 療霍亂。諸藥不能療。

亂髮(一握如雞子熬令焦) 小蒜(十四枚) 附子(一兩炮) 甘草(三錢炙)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

丁香散(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不止。

丁香 木香 肉豆蔻(去殼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粥飲調下。熱服。

和氣煎(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瀉。冷熱不調。

胡椒 綠豆(各一兩) 人參(一分)

上生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五六沸。去滓熱服。

厚朴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吐瀉不止。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熟) 甘草(半兩炙赤粗銼) 肉豆蔻(二分去殼) 黃連(三分去須)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鍾。煎至五分。去滓。溫頻服。

治霍亂下利吐方。(出聖惠方)

人參(去蘆頭三分) 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 兔骨(一兩炙令黃) 陳橘皮(二分去白湯浸焙)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鍾。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藿香烏藥散(出百選方) 治霍亂。

藿香葉 烏藥 香附子(炒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炙)

上為粗末。水一大鐘。煎至七分溫服。

藿香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利不止。

藿香(去梗半兩) 丁香(一分) 白芷 縮砂(去皮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熱呷。不計時候。

正胃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不止。 枇杷葉(去毛炙) 桂(去粗皮)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 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熱服。不拘時。

金液丹 治霍亂吐瀉。

硫黃(一兩) 胡椒(五錢) 黃蠟(一兩)

上為末。熔黃蠟為丸。如白豆大。每服一丸。涼水送下。不止再服一丸。

香薷丸(一名香薷湯出如宜方) 治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射中焦。名霍亂。因飽食所傷然也。

香薷(一兩半) 厚朴(二兩) 黃連(二兩同厚朴入生薑四兩同拌勻炒令紫色)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半盞。同煎去滓。井中沉冷。頓服。不犯鐵器。兼治吐利。腹中痛。大渴煩躁。四肢逆冷。汗自出。筋轉痛。不可忍者。

高良薑湯 治霍亂。冷熱不調吐利。

杜梨(枝葉三兩) 良薑(五兩) 木瓜(一枚)

上為末。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出滓。空腹溫三服。一方有藿香葉。無杜梨。

理中丸(出聖惠方)治惡寒無汗。過食生冷。或飲寒漿。霍亂吐下。脹滿。飲食不消。心腹疼痛。胸膈痞塞。或暈。緩弱脈微。臥起不安。手足躁擾。水漿不下。此由冷熱失和。邪正相干。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喜冷者因熱。惡冷者因寒。其脈弦大。

人參(去蘆頭) 乾薑(炮) 白朮(去蘆頭) 甘草(炙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遠行防霍亂。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如作末。每服方寸匙。酒調下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煅三兩。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心四兩。腎惡燥。故去朮。恐作奔豚故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復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加朮合煎成四兩半。腹滿加人參。合煎成四兩半。若寒者。加乾薑。合煎四兩半。腹滿去朮。加厚朴附子各半兩。病退而不食者。加白豆蔻。橘紅麥糵各半兩。服藥後復熱。服粥一杯。微自溫覆。勿發揭衣被。噦則加丁香。吐利止。身體痛不休者。審其原因以和解之。如初因傷風。用桂枝之類。所謂治有本也。香蘇散治身熱無汗。霍亂吐下。臉赤多痰。加藿香葉生烏藥。烏梅生薑煎甚妙。一方吐瀉不止。身冷汗出。無脈者。可服漿水散。兼桂枝湯。白朮湯。

木瓜湯(出危氏方) 治霍亂吐下已。舉體轉筋。入腹則悶絕。

木瓜(幹一兩去瓤) 吳茱萸(半兩湯洗) 茴香(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紫蘇十葉。食鹽一撮。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仍研生蒜貼心下。腳心上。又用姜附湯清煎。沉冷服之效。熱因寒用之法也。訶子散。治老幼霍亂吐利。一服效。一方無鹽煎。

良薑飲 治霍亂神效。

良薑 藿香 陳皮(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銼細。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龍骨丸 治吐瀉。

白龍骨 白善 白石膏 白礬(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梧子大。入乾鍋。火煅紅為度。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飲湯下。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煅。韓御帶。施此藥甚驗。

四逆加豬膽湯(出肘後方) 療霍亂吐利而汗。小便複利。或下利清穀。裡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

甘草(二兩炙) 乾薑(半兩炮)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豬膽汁(半合)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溫分再服。無豬膽以羊膽代之。刪繁、千金。經心錄同。強人可與大附子一枚。乾薑至三兩。若吐之後。吸吸少氣者。及下而腹滿者。加人參一兩。諸藥皆減為一兩。如厥者亦宜與理厥逆。人參湯佳。忌海藻。菘菜。豬肉等。

扁豆湯 療霍亂吐利。

扁豆葉(切一升) 香薷葉(切一升) 木瓜(切一枚) 乾薑(切一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並無所忌。

四神丸 主霍亂。冷實不除。及痰飲百病。無所不主。

乾薑 桂心 附子(炮各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研如膏)

上為末。蜜和為丸。如小豆大。飲服二丸。取快下。不下又服一丸。忌生蔥。野豬肉。蘆筍。

治霍亂初覺。吐利方。(出聖惠方)

香薷(一兩) 小蒜(一兩)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細銼令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服之。

厚朴散(出仁存方) 治霍亂吐利。

厚朴(二兩炙裂) 肉豆蔻(半兩) 草豆蔻仁(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鹽一捻。煎至八分。去滓熱呷。再服立止。婦人不用鹽。姜二片煎。

陳橘皮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利。

陳橘皮 甘草(炙一兩) 白朮(三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竹葉十片。生薑半分。小麥汁半盞。煎至八分。去渣溫服。日三。

胡椒湯(一名豆椒散出危氏方) 治霍亂吐利。諸藥不納。兼治中暑暴下。

胡椒(七粒) 生綠豆(二十一粒)

上為末。煎木瓜湯鹽湯。調下一錢。一方無木瓜。用新汲水煎湯下。治中湯。治飲食居處不節。以致霍亂。本方青皮陳皮乾姜。能散風寒。蘇合香丸。用枳殼。一方木瓜半分。煎湯調下。治乾霍亂不吐不瀉。氣痞於中。心腹絞痛。此症最惡。

青金丹(一名的寄丹出十便良方) 治霍亂。吐瀉不止。及轉筋。諸藥不效者。一粒治一人。及治一切吐逆翻胃。不問虛實冷熱。並皆治之。

硫黃(一兩研) 水銀(八錢)

以銚子內炒。柳木篦不住手攪。更以柳蘸以候頻頻灑。候如鐵色。法如青金塊方成。刮下再研如粉。留少半為散。余以粽子尖三個。醋約半盞研稀稠得所。成膏和丸。如雞頭實大。朱研為衣。每服一丸。丁香湯磨化。下熱服丁香湯調下一錢。傷寒陰陽乘伏。用龍腦冷水磨。日三二服。或云以木瓜湯調散。並米飲亦得。

吳茱萸湯(一名四片金出衛生寶鑑方) 治冒暑伏熱。腹痛作瀉。或利。並飲水過度。霍亂吐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或忍飢。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下瀉。吐瀉並行。頭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慢。須臾不救。命在頃刻之間。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藥。煎至二升以下。傾一盞。冷熱隨病人服之。卒無前藥。用枯白礬為末。每服一大錢。沸湯調服。更無前藥。用鹽一撮。醋一盞。煎至八分溫服。或鹽梅鹹酸等物皆可服。劇。本方以鹹酸二物煮。

香瓜湯(出百選方) 治吐瀉不止。

木瓜 藿香 良薑

上等分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去滓。熱服。

訶子丸(出楊氏家藏方) 治大人小兒瀉。

訶子(一兩) 藿香(一兩) 肉豆蔻(二個)

上為末。蜜丸。隨大小。米飲下。

豌豆香薷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吐利。

豌豆(三合) 香薷(三兩)

上為末。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服。溫三服。

扁豆散(出千金方) 治霍亂。

扁豆 香薷(各一升)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單用一味亦得。

桑葉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吐瀉不定。

桑葉(一握) 扁竹(一握)

上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分為三服。如人行三里再服。

水浸丹(出三因方) 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口乾煩渴。

黃丹(一兩分炒) 巴豆(二十五個去皮心)

上同研勻。用黃蠟熔作汁。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以水浸少頃。以新水吞。

回生散(出百選方)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

陳皮(去白) 藿香葉(去土)

上等分。銼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丸(出聖濟總錄) 治飲食過多。當風履濕。薄衣露坐。或夜臥失覆。霍亂吐利。

人參 高良薑(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米飲嚼下。不拘時。

硫黃丸(出仁存方) 治邪正相干。清濁不分。有寒者服此。

硫黃(研) 半夏(湯浸七次為末)

上等分。研令勻。以姜煮飯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米飲下三十丸。不拘時候。

防己丸 治伏暑吐瀉。陰陽不分。

防己 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霍亂吐瀉如神方(出聖惠方)

上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香熟為散。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

治霍亂病重。

用烏木梢為末。煎酒服。

治霍亂吐瀉。臨時無藥。(出直指方)

用生蒜頭研細。塗心下。及腳心即止。

主霍亂大善。用有驗。(出肘後方)

用蘆根。其花名蓬葨。水煮汁服之。

治霍亂。(出肘後方)

用胡椒三十四粒。以飲吞之。

治霍亂吐瀉。服藥不即吐。無法可治者。

用井泉水半碗。百沸湯半碗。共和勻。服之即止。

冰壺散(出十便良方) 治備急霍亂。吐利不止。

用良薑。火炙令焦香三兩。打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氣惡。一方加粳米煮良薑粥食之。一方用水煎服。

救人霍亂吐利。頗有神效(出肘後方)

用漿水稍醋味者。煎乾姜呷之。夏月腹痛不調。煎呷之。

療霍亂。吐利不止轉筋。(出本草)

用扁豆為末。和醋服之。下氣。一方用葉。醋浸。取汁服之。

訶黎勒散。療一切風氣痰冷。霍亂。食不消。大便瀉。

用訶黎勒三顆。搗取皮。和酒頓服。三五度即瘥。

艾熨方 治霍亂吐瀉。

令患者仰臥。揉艾鋪臍上。如碟子大一指厚。熨斗盛火。熨斗以鏇。

治吐瀉。(出本草)

用鐺下墨少許。只半錢以下。又於灶額上。取少許。以百沸湯一盞投煤。其急攪數十下。用碗蓋之。汗出通口。微呷一兩口。吐瀉即止。

治霍亂。吐利不止。(出本草)

用萹蓄。豉汁一鍾。以五味調和。煮羹食之佳。

療霍亂不止。(出本草)

用酢漿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納米粉一抄。攪調分二服。別去如人行三四里。

治霍亂。(出肘後方)

用黃杉木。劈開作片一握。以水濃煎一盞。服之瘥。

又方(出本草方)

用肉豆蔻以薑湯服之良。

又方(出本草)

用樟木根磨服之。取莖葉置門上。闢天行時疾。

又方(出本草)

用蘹香子煮羹。及生食。並得闢熱。除口氣臭。

治霍亂氣並。(出本草)

用肉豆蔻。以薑湯服之良。如霍亂。山海無藥。宜舊尿桶板。煎水服。又鹽醋煎服。(出如宜方) 又鹽梅酸鹹物。宜煎服。

治霍亂吐下不止。

以舊麻鞋底木。煮汁服之。

治霍亂。吐利不止。心煩四肢逆冷。

以黃牛屎一升。以水二升。煎取一升。以綿濾傾。去滓服。一方用尿。

治霍亂。(出本草)

以梅根葉。煎濃湯服之。

卻暑飲。(出如宜方) 治暑月傷生冷。吐下。腳轉筋。

良薑 藿香 檳榔 木瓜 紫蘇 赤茯苓(各二兩)

生薑棗子煎服。

小藿香散(出指迷方) 若熱者。其脈疾數。宜。

丁香 枇杷葉 乾薑 藿香葉 赤茯苓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若不止者。宜青金散方。與上項方為一。副方。載於此。

主霍亂。(出本草)

以柟木枝葉。煎汁服之。

主霍亂。(出本草)

以蓮藕生研服之。

止霍亂。(出本草)

以青布浸汁。和生薑煮服。

治霍亂。(出本草)

以木瓜枝葉。煮飲服之良。

止霍亂後。吐逆不止。(出本草)

取糯米一合。水煎服。亦煮粥服。

主霍亂。吐利不止。(出本草)

以梨枝煮汁服之。

治霍亂。吐下不止。(出本草)

以楠木削作屑。煮服之。窮無他藥用此。

治霍亂吐下。(出本草)

取綠豆葉。搗。絞汁。和少醋溫服。

治霍亂。刺風冷風。(出本草)

用楓皮煎湯浴之。

治風毒奔豚。(出本草)

以杉木煎湯淋之。(日華子云。)

治霍亂厚朴湯。

厚朴(四兩炙) 桂心(五枚) 生薑(三四兩) 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霍亂。吐利不止。

用劉寄奴草。煎汁服之。

導引法。

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皆相向。令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在腰。鼻納氣。去轉筋。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令寬大。去轉筋。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令寬大。去筋節急攣臂痛。久行。身開張。又云。覆臥旁視立兩踵在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痠痛。一本云療腳弱。

霍亂嘔吐

(附論)

夫冷熱不調。飲食不節。則使人陰陽之氣。清濁相干。而變亂於腸胃之間。則成霍亂而嘔吐者。是冷氣客於肺腑之間。或上攻於心。則心痛。或下攻於腹。則腹痛。

訶黎勒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嘔吐。脾胃虛冷。氣隔不思飲食。

訶黎勒(皮三分) 桂心(半兩) 白朮(一兩) 澤瀉(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乾薑(半兩炮製銼)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赤芍藥(半兩)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陳橘皮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脾胃虛冷。氣逆嘔吐不止。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乾薑(半兩炮銼) 蓽茇(三兩)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銼) 白朮(一兩) 神麯(一兩炒微黃)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人參湯 治霍亂。下焦熱氣逆上。嘔吐不止。名曰走哺。

人參 梔子仁 葳蕤 黃芩(去黑心) 知母(各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 白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石膏(碎各一兩半)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桔梗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食不消化。嘔吐不止。

桔梗(去蘆頭) 白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乾薑(炮) 枇杷葉(去毛炙微黃) 高良薑

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陳粳米五十粒。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肉豆蔻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冷氣。吐逆不止。

肉豆蔻(去殼) 人參(去蘆頭) 白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高良薑(銼) 桂心(各三分) 胡椒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子大。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

芒硝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走哺。吐不止。噎塞滿悶。

芒硝(別研) 生乾地黃(洗切焙) 白朮 甘草(炙各一兩) 豉(炒)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石膏(碎二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竹葉十片。蔥白二寸。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服。

藿香散 治霍亂吐逆。開胃和氣。

藿香葉(焙一兩) 訶黎勒(皮焙十枚) 人參 丁香(各半兩) 糯米(三百粒) 石蓮心(二枚)

上為散。每服二錢。煨和皮生薑一塊。棗一枚。同煎。濃湯調下。空心服。

厚朴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嘔吐。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 白朮(各一兩) 桂心 枳實(麩炒微黃) 人參(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人參散(出聖惠方) 治嘔吐不止。

人參(去蘆頭) 白朮 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令香熟)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香豉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走哺。嘔吐不止。或噎塞。心熱滿悶。

豉(炒二兩) 白朮(二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碎三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半) 生乾地黃(洗切焙一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竹葉十片。蔥白二寸。煎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白朮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嘔吐。

白朮 肉豆蔻(去殼) 人參(去蘆頭半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薑五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正氣丹(出聖濟總錄) 治下虛。陰陽錯逆。霍亂吐逆。粥食不下。

硫黃(盞內熔化汁三分) 半夏(為末薑汁作餅曬乾) 藿香葉(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子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不計時候。

厚朴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嘔吐。不思飲食。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二兩) 人參 半夏(為末生薑汁調作餅曬乾) 白朮(各三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乾薑散(出聖濟總錄) 治脾臟有積。霍亂吐逆。

乾薑(炮) 訶黎勒(去核) 白礬(燒汁用) 丁香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散。每服一錢。以飯飲調下。不拘時。

厚朴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胃弱。嘔吐不止。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四兩) 白朮(五錢) 干扁豆葉(三兩)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厚朴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嘔吐。腹脹。

厚朴(一兩去粗皮以生薑汁炙令香) 桂心(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高良薑湯(出聖濟總錄) 治冷熱氣不調。霍亂吐逆不定。腹脅脹滿。

高良薑 桂(去粗皮)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棗一枚去核。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

四汁煎(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嘔吐。

生藕(汁) 生葛(汁各二合) 木瓜(汁) 生薑(汁各半分)

上銀器中。慢火熬如飴。每服兩匙。含化徐徐咽津。

梔子湯(出肘後方) 治霍亂吐下後。心腹煩滿。或未得吐下。若轉筋不安。熱渴者。

用梔子十四枚。水三升。煮取二升。淡豆豉一升。煮取七合。頓服之。嘔者加橘皮二兩。若煩悶加豉一升。甘草一兩。蜜一匙。增水二升。煮取一升。分為三服。三服用梔子二十七枚細末。熱水調下。

肉豆蔻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嘔吐不止。

肉豆蔻(去殼) 人參(去蘆頭)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生薑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附子散(一名定嘔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吐少嘔多。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半夏(三兩湯浸七次洗去滑) 乾薑(一錢炮裂銼)

上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粟米五十粒。棗三枚。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丁香散(出海上名方) 治霍亂。吐不止。

丁香 藿香(去土) 枇杷葉(去毛炙各一兩)

上銼碎。用水一盞。生薑半錢。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冰壺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嘔吐不止。飲食輒嘔。

高良薑(生銼) 棗(一枚去核)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頓服立定。一方用生薑。

雞子湯(出聖濟總錄) 治嘔吐煩悶。及霍亂。

雞子(一枚) 人參(一兩)

上粗搗篩。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重煎令沸。入雞子白。打轉。掠去沫。頓服。

青金散 治霍亂。吐逆不定。手足冷。面青不樂。

返魂湯(一名姜鹽湯) 治一切霍亂嘔逆。手足厥冷。

訶黎勒丸 治脾虛冷。嘔逆。霍亂瀉利脹滿。

六和湯(出醫方集成) 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嘔吐。或致泄瀉。寒熱交作。小便赤澀。

縮砂仁 半夏(洗七次) 杏仁(去皮) 人參 甘草 赤茯苓 藿香葉 白扁豆 木瓜 香薷(各二兩) 厚朴(薑製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不拘時服。

小半夏湯 治霍亂。嘔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作痛。

用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切焙。㕮咀。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服。主霍亂。嘔吐不止。(出本草)

以乾薑。用冷水研泥。飲之即止。

治霍亂。煩悶嘔吐。腹空轉筋。(出本草)

用好井水。及土石間新出泉水多服之。名曰洗腸。常試有效。不令腹空。空則便服。如過力弱身冷。則空臟。胃悉寒。寒則不能支持。當以意消息。兼及當時衡量。灸脊骨三十五壯。令暖氣徹內。補胃氣間。不然則危。

霍亂下利

(附論)

夫霍亂者。冷熱之氣。變亂於腸胃之間。搏於陰經。則腹痛而腸鳴。故為霍亂下利之病。然赤為熱。寒同熱相搏。赤白交下。寒甚則青黑。不已則轉筋之證生焉。

木瓜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腹中冷氣下利。

木瓜 當歸(切焙) 熟艾(微炒) 桂(去粗皮各半兩) 赤石脂(二兩) 陳橘皮(湯洗去白焙三分) 木香 人參(各半兩) 白朮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銼) 訶黎勒 高良薑(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下。

烏梅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利不止。冷汗出。腹脅脹。

烏梅肉(微炒) 黃連(去須微炒) 熟艾(微炒) 當歸(銼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三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阿膠(搗碎炒令黃色) 肉豆蔻(去殼各一兩) 赤石脂

上搗。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升麻湯 治霍亂。下焦熱毒。利血如鵝鴨肝片不止。

升麻三分 犀角梢 地榆(去苗各一分) 紫草(去苗三分) 蘘荷根(銼碎一兩) 黃芩(去黑心三分) 芭蕉根(銼碎焙乾一兩) 桔梗(炒三分) 梔子仁(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服之。

黃柏皮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下焦大便洞泄。小便自利。

黃柏(去粗皮一兩半) 黃連(去須二兩半) 人參(一兩半) 艾葉(炒一兩)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二兩) 地榆 阿膠(炙令燥一兩半) 櫸木白皮(銼碎焙乾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三服。

人參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下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各一兩) 芎藭 當歸(銼微炒各一兩半) 白茯苓 乾薑(炮裂銼)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熟各二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合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黃連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下利無度。腹中㽲痛。

黃連(去須微炒) 厚朴(薑汁炙各三分) 黃柏(一分微炙銼)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色) 當歸(銼碎微炒) 乾薑(炮) 木香 地榆(銼各半兩)

上搗篩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粥飲下二十丸。

止血湯 治霍亂。下焦虛寒。或便利後見血。

續斷 當歸(切焙各三兩) 乾薑(炮裂四兩) 蒲黃(三兩) 生乾地黃(焙四兩) 桂(去粗皮三兩) 阿膠(炙令燥二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烏梅黃連散(出聖濟總錄) 療霍亂水利。腹中雷鳴。無不瘥。病緣霍亂而下利者。是冷氣入於腸胃。腸胃之氣得冷。則交擊而痛也。

烏梅肉 黃連 熟艾葉 當歸 甘草 阿魏(碎熬令黃然後為末三兩) 赤石脂 附子(炮各二兩)

上搗篩為散。有患者。每服二方寸。米飲下。凝冷則酒下。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黃連散 治霍亂後。下利赤白不定。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 酸石榴皮 地榆(銼) 乾薑(炮) 阿膠(打碎炒令黃燥)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三兩)

上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伏龍肝湯 治霍亂。下焦虛寒。或先血後便。此為遠血成痢。

伏龍肝(淨揀篩二兩) 甘草(炙一兩) 乾薑(炮二兩半) 黃芩(去黑心一兩半) 生乾地黃(焙二兩半) 牛膝(酒浸焙乾一兩) 亂髮(燒灰一分)

上搗篩。每服三錢。生薑一分拍碎。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赤石脂湯 治霍亂。下焦熱結。或痢下膿血煩痛。

赤石脂(四兩) 烏梅(去核炒乾一兩) 梔子仁(半兩) 白朮(一兩半) 乾薑(炮一兩) 升麻陳廩米(微炒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日三服。

龍骨湯 治霍亂後。虛冷腹痛。下痢不止。

龍骨 當歸(切焙) 乾薑(炮裂) 甘草(微炙) 人參(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三服。

白朮湯 治霍亂。下利不止而渴者。

白朮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三次) 當歸(切焙) 人參 乾薑(炮裂) 甘草(微炒各三兩)

上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八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服。

香豉湯 治霍亂。下焦熱毒。痢如魚腦雜。赤血並下。臍腹㽲痛。不可忍。裡急後重。

香豉(微炒二兩) 梔子仁(三兩) 黃柏(去粗皮半兩) 地榆(銼半兩) 白朮 茜根(揀淨銼碎各三分)

上搗篩。每服三錢。用薤白四寸。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理中丸 主霍亂。下氣能食。止泄利。

人參 白朮 厚朴(炙) 茯苓(各六分) 姜屑(二分)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飲下。酒下亦得。加至十五丸二十丸。忌生冷。海藻。菘菜。桃李。

白茯苓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水利不止。

白茯苓 黃柏(微炙銼) 乾薑(炮銼各一兩) 木瓜(一兩半乾者) 白石脂(二兩)

上搗羅為末。煮粟米飲和丸。如梧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日四五服。

白朮丸(出聖惠方) 治霍亂下利。

白朮 人參(去蘆頭)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四五服。

訶黎勒丸 治霍亂水瀉。腸胃冷滑。

乾薑(炮) 龍骨 赤石脂(各一兩) 訶黎勒(三兩以麵裹煨取皮並面為末)

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藜蘆丸 治霍亂。赤白冷熱等疾。及暴瀉。病勢初發。吐瀉不止。出入不得。並宜服。

藜蘆(炙去苗) 皂莢(酥炙皮子) 巴豆(去心皮膜炒去油各一兩)

上先搗前二味。細羅為末。與巴豆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米飲下一丸。取利為度。未利再服。

陳橘皮湯 治霍亂下利。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乾) 高良薑(銼各三分) 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三次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以生薑半分。拍碎。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四五服。

艾葉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後。泄下不止。

艾葉(一兩) 訶黎勒(一兩煨去皮)

上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五六里。溫再服。

又方(出千金方)

用艾葉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良。如無新者。舊葉濃煎湯服。亦治霍亂轉筋。

又方(出千金方)

用香薷一把。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良。青木香亦佳。

治水瀉。霍亂不止。(出肘後方)

用附子。重七錢。炮去皮臍。為末。每四錢。水二盞。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立止。

治霍亂。下利無汗。(出肘後方)

用梨葉枝一大握。水二升。煎取一升。凡正二月勿食梨。

治霍亂。唯利不吐方。(出聖惠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烏牛齝(一團並草) 生薑(三分切)

上細銼。拌勻。以淡漿水一大盞。煎六分。去滓。分二服。稍熱服之。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初得痢。冷熱赤白。及霍亂。(出海師方)

甘草(一兩炙) 草豆蔻(七個銼)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服。

霍亂四逆

(附論)

夫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之所通也。霍亂吐痢。陽氣暴逆冷。而脈微欲絕也。古法治四逆。專於通脈。蓋營衛流行。氣道升降。則手足自和。逆者順矣。

四逆湯(出千金方) 治寒多。手足厥冷脈絕。

生薑(八兩) 芍藥 當歸 細辛 桂心(各三兩) 大棗(二十五枚) 通草 甘草(各二兩) 吳茱萸(二升)

上㕮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舊方。用棗三十枚。以霍亂病。法多痞。故除之。如退棗。加葛根二兩。惟霍亂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子小者一枚。惡寒。與大附子。

通脈四逆湯(出醫方集成) 治霍亂多寒。肉冷。脈絕。暴虛氣少。

吳茱萸(炒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桂心(去皮不見火) 細辛(洗去蘆土) 通草(一作木通) 白芍藥 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當歸(去蘆三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以水一盞。酒半盞。生薑七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身體疼痛。四肢逆冷。服理中四逆不效者。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附子(二兩炮去臍) 白芍藥(一兩) 桂心(二兩) 當歸(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焙) 白朮(二兩) 高良薑(一兩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吳茱萸湯(出聖惠方) 治霍亂多寒。手足厥冷。脈絕。

吳茱萸(半升洗焙乾)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 芍藥(三分) 細辛(去苗葉) 木通(銼) 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以水一盞。酒半盞。入生薑一片。拍碎。大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氣痞。加葛根半兩。去棗。一方有木香。無木通。無酒。

附子散(出聖惠方) 治霍亂。腹滿虛鳴。氣逆。手足俱冷。

附子(炮去皮臍) 草豆蔻(去皮) 桂心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高良薑(銼各半兩) 甘草(炙微赤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拘時候。溫服。

人參散 治霍亂。吐瀉不定。四肢逆冷。大渴欲水。

人參(三兩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 甘草(炙微赤銼) 白朮 乾薑(炮裂銼)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附子粳米湯(出千金方) 治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

中附子(一枚) 粳米(五合) 半夏(半升) 大棗(十枚) 乾薑 甘草(各一兩)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藥。取米熟。去滓。分三服。

當歸散 治霍亂嘔吐。及下後腹中乾痛。手足逆冷。

當歸(微炒) 人參(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乾薑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甘草飲 治主脾腎冷氣乘心。痛悶吐利。四肢逆冷。或則煩痛。病源云。霍亂而吐。大下後。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為四逆。四逆者。陰陽絕也。

甘草(炙) 人參 乾薑 厚朴(炙) 白朮(各三兩)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四溫服。如人行八九里一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桔梗湯(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利已定。汗出厥冷。四肢拘急。腹中痛不解。脈欲絕。

桔梗(銼炒) 乾薑(炮各一兩) 甘草(炙)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四順附子湯(出聖惠方一名加味姜附湯) 治吐瀉過多。手足逆冷。脈沉細。氣少不語。急服。及霍亂轉筋。肉冷汗出。嘔呃。

生附子 白姜(炮) 人參 甘草(炒各一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二盞。空腹服。腹痛加桂。小便不利。加茯苓。仍用炒鹽熨臍。或用姜附湯。一方附子。炮去皮臍。下甚加龍骨。腹痛不止加當歸。

香薷飲(一名黃連飲出聖濟總錄) 治霍亂吐瀉。四肢厥冷。

香薷(去根二兩半) 藿香(去根焙二兩) 草烏頭(浸切去皮臍曬乾二兩入鹽三兩同炒烏頭黃褐色去鹽不用) 黃連(去須吳茱萸同炒二兩黃連去吳茱萸不用取二兩) 以水煎服驗。

通脈四逆湯(一名姜附湯出十便良方) 治霍亂。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或吐利已定。汗出而絕。四逆不解。

甘草(炙二兩) 乾薑(炮三兩)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脈出即愈。面赤者。加蔥白三莖同煎。腹痛去蔥白。加芍藥二兩。嘔加生薑一分。切。同煎。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並人參二兩。吐利止為度。若身疼痛不休者。消息和其脈外。傷寒論中又有療諸發熱霍亂者。審取之。忌海藻、菘菜、豬肉。

天南星散(一名回陽散出危氏方) 治吐下。四肢逆冷。不省人事。

南星(末二錢) 棗(五枚) 姜(五片)

上水煎極熱服之。一方無生薑。

半夏湯(出危氏方) 治吐下。四肢逆冷。不省人事。

半夏(末三錢) 生薑汁(少許)

上以熱湯點。一服可效。白礬末。點服亦驗。

治霍亂吐瀉。冷氣攻心。腹痛。四肢逆冷。汗出。(出聖惠方)

用硫黃一兩。細研如面。以熱酒調下一錢。

回陽散(出本草) 治吐瀉不止。或致轉筋。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漸暖。神識便省。

用天南星為末。每服三錢。入京棗三枚。同煎八分。溫服。未省再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