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四十九
㿗疝門
陰腫痛
(附論)
夫陰痛者。由腎氣虛損。為風邪所侵。氣流入於腎經。與陰氣相擊。真邪交爭。故令陰痛。但冷者則痛。挾熱則腫也。陰腫者。由風熱客於腎經。流於陰。腎虛不能宣。故腫也。陰猝腫痛者。蓋亦由腎氣虛弱。暴邪氣傳入陰中。冷熱相薄。故猝然而痛也痛甚則邪勝。邪勝則熱勝。熱勝則腫。皆猝然而作也。
方
沉香散 治陰猝腫痛不消。發歇疼痛。
沉香 丹參 赤芍藥 白蒺藜(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檳榔(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木香散 治陰猝腫痛。攻注腹脹滿悶。
木香 防風(去蘆頭各半兩) 赤茯苓(去皮) 檳榔(各一兩) 牡丹 澤瀉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方無郁李仁。
丹參散 治陰猝腫脹或疼痛。
丹參 檳榔(各一兩) 蘹香子 青橘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一盞調下。食前服之。
治陰忽腫痛
桃仁(湯浸去白尖雙仁麩炒微黃) 苦楝子 蘹香子 沒藥(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食前。熱酒調下二錢。
桂枝加味湯 治外腎吊痛。自左乳根起。如蜘蛛絲許。吊縮外腎。拘變不得屈伸。其脈沉弦緊澀。
上以桂枝湯。加澤瀉。川烏炮。青鹽。茴香等分。薑棗煎服之。再用炮附子。葫蘆巴酒炒。川楝肉炒。茴香炒。四味。等分為末。酒者豶豬腰子。去筋膜研細。入酒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四五十丸。食前服。
宣胞丸 治外腎腫痛。
黑牽牛(一兩半生半熟) 青木香(一兩斑蝥七枚用青木香炒香用五枚斑蝥) 川木通(一兩炒)
上為末。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鹽湯亦可。
治陰風冷所傷疼痛(出聖惠方)
白蒺藜(微炒去刺) 附子(炮裂去皮臍) 蘹香子(微炒)
上等分為散。每服食前。以酒調下二錢。
治陰痛不可忍(出聖惠方)
硇砂(一兩細研安放罩子上堀一坑子燒令通赤後蓋用醋一大盞以來澆在坑子內便安罩子著裡面用盆蓋四面擁之二七日取出刮取硇砂細研) 木香(一分末) 肉豆蔻末(一分)
上都細研。糯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蘹子湯。下七丸。相次三二服。取瘥。
又方(出聖惠方)
銅綠 苦楝樹向陽根(銼) 木香(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溫酒下五丸。
又方(出聖惠方)
苦楝子(三兩) 附子(炮製去皮臍) 硇砂(以酒熬成膏各一兩)
上為末。以硇砂膏和丸。如綠豆大。不拘時。溫酒下五丸。
雞屎礬散(出聖惠方) 治陰腫。
雞屎礬 火前茶 龍牙草(各三分)
上為散。雞子清調塗腫處。日三易之。
雞翎散(出聖惠方) 治陰猝腫。
雞翎(六莖燒灰) 蛇床子(一兩炒)
上為散。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左邊腫。即取雞右翎。右邊腫取左翎。姚方無蛇床子。
治囊腫大如升
用蛇床子末。和雞子黃。敷之。
又方 治外腎偏大腫痛。
用大黃末。醋調塗。干即易之。
塗敷方 治陰卵猝腫痛。
桂(去粗皮一分)
上為末。稀麵糊調塗腫處。頻易以效為度。一方以水調塗。
黑豆熨方 治久坐卑濕。忽陰囊虛腫。氣上築。
以米醋炒黑豆。青布袋盛。熨心腹。更以椒蔥湯。淋渫腰胯。厚衣蓋下部。然後服諸藥。
竹皮湯(出危氏方) 治交接勞復。陰囊痛入腹中。
上刮竹青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一半去滓。分三服立愈。
治囊腫大如升
用馬齒莧。搗取汁塗之。
治蚯蚓吹腎囊腫
上用鹽湯洗。以炒鹽包熨痛處。
治外腎腫硬
拈地衣草為末。用津唾勻。於握內揉溫。烙痛處。即安。
治陰腫(出本草)
用梁上塵。醋和塗之。
治猝外腎偏疼(出肘後方)
用皂莢和皮為末。調敷之。良。
海藻丸(出聖惠方) 治虛勞損。腎陰疼痛。
海藻(一兩洗) 肉蓯蓉(三分酒浸去皮炙乾) 牡蠣 木香 牛膝(去苗) 硫黃(研各半兩) 蘹香子 沉香 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三分)
上為末。入硫黃。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亦得。
冬青湯 治腫不下。
冬青葉 小柏 甘草
上等分。煎湯五升瓶盛。湯浸三兩時必下。
神效方 治腎囊腫大。
上用黑牽牛一兩。淨炒黃色。香熱為度。次將舶上硫黃末。拌牽牛入內。須要不見硫黃。將牽牛紙襯於地上一宿。碾末用宿蒸餅糊為丸。每日空心鹽湯。下三十丸。量證加減。
雄黃散(出聖惠方) 治陰腫大如升。核痛不可忍。
用雄黃一兩。碎研綿裹。甘草一兩生切。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洗之。忌海藻菘菜。(千金用礬石二兩肘後用礬石二兩)
治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日夜疼悶。不得眠。
以取生椒。擇之令淨。以布帛裹。著囊。令厚半寸。須臾熱氣大通。日再易之。取消、瘥。一方兼治虛勞陰腫冷痛。
礬石丸(出肘後方) 治陰中痛。
礬石(二分) 大黃(一分熬) 甘草末
上用綿裹如棗以導之。取瘥。
治腎囊腫大(出經驗良方)
淡豆豉(二兩) 斑蝥(四十九個去頭足) 茴香(一兩炒)
上為散。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酒送下。
治猝陰痛如刺。汗出如雨。(出千金方)
小蒜 韭根 楊柳根(各一斤)
上合燒以酒灌之。及熱水氣蒸之。即愈。
滲濕湯(出海上方) 治陰腫痛。
蒼朮(制) 乾薑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甘草(各一兩)
上㕮咀。薑棗煎。空心服。吳松坡嘗有此疾。右邊囊腫。光而微疼。始服瀉腎之藥。其腫疼愈甚。續服腎著湯一料而痊愈。蓋此證因濕氣得之。愈利則愈虛也。
一方(出海上方) 治腎囊腫痛。
用八角茴香一兩。用鹽合炒香熱。和鹽分十服。細嚼。無灰酒送後。服茱萸內消丸三兩。分作十服。空心服。
治陰痛方(出千金方)
甘草 石蜜
上等分為末。和乳塗之。男子陰腫如斗大核痛。人所不能治者。(出肘後方)
上用蕪菁根。搗敷之。有人陰冷。冷氣漸入陰囊腫滿。陰腫。大如升。核痛。
用搗莧菜根敷之。
又方 醋和熱灰熨之。
又方(出千金方)
用釜月下土。雞子白和敷之。一方、車前子為末。飲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用醋和麵炙令熱熨之。
又方(出千金方)
用煮大薊根汁。服一升。日三下。過三即愈。
治腎囊腫痛
用先以生料五苓散。煎七分。去滓熱服。後。以青木香丸一帖。用斑蝥去頭翅。一處微炒。帶青黃色。去斑蝥將藥丸。又用鹽搓丸子後。煎五苓散一帖。加吳茱萸。同煎至七分。去滓送下前青木香丸。服藥後。如小便時。用手托起陰囊。小便了。然後放下。以上二方。孫威儀用效。
治男子陰腫
以荏子萁葉。搗和醋封之。女人綿裹內。三四易。
治猝陰腎痛
以燒牛屎末。和酒敷之。干即易。
治陰囊墜腫氣痛
以槐皮煮汁淋之。
雄黃洗方 治男子陰腫核痛。不能療者方。
馬鞭草散(出肘後方) 專治男子陰猝痛腫。
上用搗蕪菁根。同馬鞭草敷。並良。
蚯蚓散 治陰腫痛。
上用水擂甘草。調蚯蚓糞塗。
雞糞散(出肘後方) 專治男子陰猝腫痛。
上用灶中黃土末。以雞子黃和敷之。蛇床子末。和雞子黃敷之。亦良。
療男女陰腫
上以綿裹生大豆已搗者。納之。
治男子陰腫大如升。核痛不能治者。(出海上方)
上搗馬鞭草塗之。立效。
療陰腫(出海上方)
上以鐵精粉敷之。
蟾心方 治外囊大。心中暴躁。陰下濕癢。
上吳茱萸煎湯。熏洗即愈。或以茱萸末。置熱水洗。亦可。
療虛勞陰腫痛皮癢(出聖惠方)
上以桃仁去皮尖研末。酒服彈丸許。不過三服即瘥。
療惡毒瘡。及陰卵或偏著一邊。攣急痛牽小腸。痛不可忍。
上以茴香搗取汁。飲一升。日三四服。又取滓敷腫。
失笑散(出濟生拔萃方)治腎腫。
用荊芥穗一兩。朴硝二兩為末。蘿蔔同煎湯。淋洗。豬肝法 治陰囊癢搔痛悶。
上用豬肝炙熱。納陰中。當有蟲著肝。
治偏腫(出儒門事親)
茴香 甘遂
上各等分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
又方(出儒門事親) 治偏腫。
巴戟(去心) 川楝(炒) 茴香
上等分為末。溫酒調二錢服。食前。
治陰痛不可忍(出儒門事親)
吳茱萸(二兩湯洗七次焙微炒) 檳榔(一兩) 茴香(一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熱酒下十丸。食前服。
治陰癢痛
用車前子。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癢痛處便瘥。
導引法
養生方云。兩足趾向下柱席。兩湧泉相枯坐。兩足跟頭兩膝頭外扒。手懸前向下。盡勢七通。去勞損陰膝冷。
小腸氣
(附論)
甲乙經曰。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肺。邪在小腸也。又曰小腸疝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夫小腸者。連睪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盛。則有厥逆之證。其氣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肓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引小腹。甚則衝於心胸。蓋其經絡之所繫屬然也。
方
救生丹(出御藥院方) 治男子婦人。小腸寒氣上攻。心腹痛。並男囊偏腫痛。消積聚。補丹田。
京三稜(三兩) 乾漆(二兩半炒煙盡) 廣朮 硃砂(各二兩) 川茴香 破故紙(炒各一兩) 葫蘆巴(炒) 川苦楝 巴戟 紅豆 縮砂仁 海蛤 當歸 半夏(湯洗七次) 硇砂 沒藥 馬藺花(炒) 芫花(醋炒黃色以上各半兩) 水蛭(一錢炒醋盡) 蛤蚧(一對醋炙) 附子(一兩半炮去皮臍) 紅娘子(二錢粳米同炒粳米黃色去粳米不用)
上為末。醋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鹽煎散 治小腸氣吊。腹中成陣刺痛。兼治風證。
益智仁 白芷 白乾薑(炮) 茴香(炒) 甘草(炙) 天台烏藥(去心) 香附(淨各一兩) 青皮(一兩半) 檳榔 麻黃(去節) 川芎 枳殼(制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鹽少許。水煎食前服。
硇砂丸 治控睪小腸氣痛。
硇砂(一兩別研細水飛) 蓬莪朮(炮銼) 楝實(麩炒) 丁香 蓽澄茄 肉豆蔻(去殼炮) 檳榔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巴戟天(去心)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蘹香子(炒) 木香(各半兩)
上除硇砂外。搗羅為末。以酒一升。先取硇砂。並飛硇砂水一盞。熬及一升。入諸藥再熬。頻攪候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加至三十丸。
木香導氣丸 治男子小腸肚疼。一切氣積。以及下元虛冷。脾胃不和。並皆可服。大有神效。
木香 乳香 丁香 八角茴香 川楝子(去核) 破故紙 葫蘆巴 京三稜 香附子 甘草(各一兩) 杜仲(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可。日進三服。
延胡索丸(一名煉陰丹) 治小腸受寒控睪。小腹陰器下墜。腫脹。卵核偏大。堅硬疼痛。不可忍。
延胡索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海藻(湯洗去咸焙乾) 葫蘆巴 昆布(湯洗去咸焙乾) 馬藺花 蘹香子(炒) 楝實肉(炒各一兩) 木香(半兩) 巴戟(酒浸切焙一分一作大戟)
上為末。入硇砂、阿魏、安息香三味。各一分。以醋二升。化開、去泥土。以重湯煮令成膏。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燒綿灰酒下。空心食前服。一方入麝香一錢。沒藥一分。一方無葫蘆巴。
走馬茴香丸(出德生堂經驗方) 治男子積年傷憊久冷。及小腸疝痃氣疾。
復元丸(出朱氏集驗方)治釣腸病。
川楝子(二十五個銼內作五分一分茴香炒一錢一分陳皮炒一錢一分黑牽牛炒二錢一分神麯炒一錢一分巴豆炒五分除去巴豆破故紙二錢代用)
上為細末。煮少麵糊為丸。取江水、井水、塘水、田水、圳水。合煮湯吞下。空心服。
丁香丸 治小腸受寒。控睪上而不下。痛引少腹。
丁香 木香 狼毒 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各一兩) 附子(炮製去皮臍) 芍藥 桔梗(炒)乾薑(炮各半兩) 細辛(去苗葉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泡蘹香子酒下。
通氣散 治小腸疝氣。腰腹牽引疼痛。及感風寒。或因勞動腰痛。並婦人吹奶。心氣脾痛。瘡癤已潰未潰。悉治有功。
穿山甲(銼碎用蛤粉炒腸去粉二兩重) 白牽牛(二兩炒) 玄胡索(去皮) 陳皮(去白淨炒) 厚朴(去皮) 甘草(炙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不見火) 舶上硫黃(二兩炒) 黑牽牛(半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病在上者食後。
化生丸 治小腸疝氣痛。上引腰臍。身不能直。
木香(三錢半不見火) 檳榔(生用) 三稜(煨) 莪朮(煨) 川楝子肉(煨) 陳皮 芫花(醋炒) 青皮(各半兩) 巴豆(十粒去皮)
上陳皮青皮同巴豆炒黃。去巴豆不用。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三十丸。
乳香丸 治小腸受邪。睪丸控引上下。臍腹痛。
丹砂(研) 胡椒 楝實(麩炒去核) 當歸(切焙) 木通(銼) 馬藺子(炒各半兩) 硇砂(研)海蛤(各一分) 蘹香子(炒一兩)
上為末。用乳香一分研細。以酒煮糊。和諸末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亦得。空心食前。
三茱丸 治小腸氣疼。
山茱萸 石茱萸(炒) 吳茱萸(炒) 金鈴子(去核炒) 青皮(去白炒) 舶上茴香(炒) 馬藺花(炒) 小兒胎髮(煅存性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鹽湯酒下。
蕩疝丸 治小腸疝氣。上而不下疼。
川楝子(炒) 茴香(炒) 破故紙(炒各五錢) 青皮(去皮) 牽牛頭末 陳皮(去白各三錢) 廣朮(炮) 木香(各四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青鹽散 治小腸久積寒氣築痛。
青皮(去白) 肉桂(去皮) 乾薑(炮各一錢半) 茴香(炒) 南木香 益智仁 川烏(炮各半錢) 甘草(炙少許)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盞。鹽一捻。煎七分。空心服。
加味通心飲 治腎與膀胱實熱。小腸氣痛。小便不通。
瞿麥穗 木通(去皮節) 梔子(去殼) 黃芩 連翹 甘草 枳殼(去瓤) 川楝子(去核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五莖同煎。空心溫服。
玉藥丹 治小腸氣。疼痛不可忍。欲絕。
青木香(七錢半) 茴香 蠍梢 陽起石 硇砂(湯化去土火氣令淨) 硫黃(研細各半兩) 白礬(生二錢半) 黑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同研。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於疾發時。稱新綿二錢半燒灰。與藥十五丸同研。熱酒調下。甚者加至二十丸。即時氣定不上攻。須臾即愈。久有此疾。日服十丸。半月後。小便中當有如桃膠。即病根除矣。
吳茱萸散 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腰曲不伸。
吳茱萸(湯洗炒過半兩) 楝實(四十九枚) 沉香(半兩) 巴豆(半兩雜令微破三味同炒後入楝實黃焦色去巴豆茱萸不用將楝實去核用) 木香 馬藺花 蘹香子(炒各一分)
上除巴豆茱萸不用外。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炒蔥酒調下。空心夜臥。發時服。
木香丸 治小腸受寒氣。控睪牽痛。
木香(一兩) 石南 肉蓯蓉(酒浸切焙別為末) 菖蒲 牛膝(酒浸切焙別為末) 蘹香子(炒)楝實(炒各二兩)
上除蓯蓉牛膝二味別作末外。搗羅為末。以酒三升。熬蓯蓉牛膝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以紙裹蔥白一寸煨熟溫。細嚼溫酒下。
蘹香子丸 治小腸受邪。痛引小腹。
蘹香子(炒) 蓽澄茄 川楝子(炒各一兩) 木香(一兩) 葫蘆巴 青皮(各三錢半) 檳榔(一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蔥酒任下。
二茱丸(出華佗中藏經) 專治小腸氣痛。
石吳茱萸(各一兩) 金鈴子(取肉並皮一兩) 青皮(去瓤) 舶上茴香 馬藺花(三味各等分)
上逐味於銀銚內。炒令香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疾作。鹽酒下三五十丸。年久不瘥。五七服。可除根。
七珍丹 治小腸疝氣。一切下部冷疾。
木香 知母(焙) 小茴香(鹽炒) 陳皮(去白) 枳殼(去根) 川楝子 甘草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空心鹽酒下。
木香散 治小腸受邪。控睪牽痛。
木香 馬藺花(各半兩) 楝實 巴豆(各三十枚剝去皮同楝實炒候黑色去巴豆用楝實)
上除巴豆不用外。搗研為細散。每服三錢。煎蔥酒調下。鹽湯亦得。空心食前服。
金鈴丸(出華佗中藏經) 治小腸氣。立愈。
黑牽牛(炒) 青皮(去白) 良薑(各等分) 川楝子(半兩) 舶上茴香(半兩) 玄胡索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燒綿灰浸酒下。不拘時。
喝起丸(出瑞竹堂方) 治小腸氣又腰痛。
萆薢 杜仲(酥炒去絲) 葫蘆巴(生芝麻炒) 破故紙(炒) 小茴香(以上各一兩鹽水浸一宿)胡桃仁(二兩湯泡去皮)
上將胡桃為末。同前五味藥為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鹽酒亦可。
沉附湯(出直指方) 治腎虛無陽。小腸氣痛。頭額小腹外腎時冷。兼治濕證。
附子(生一錢) 沉香 辣桂 蓽澄茄 甘草(炙各半錢) 香附子(一錢炒)
上銼為一服。姜七片。空心煎服。
川楝散 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衝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茴香楝實丸(一名控引睪丸出衛生家寶方) 治小腸控睪證。甲乙經云。小腸病、結於腰。上而不下。痛衝心肺所繫也。
茴香(炒) 楝實(麩炒去核) 食茱萸 陳皮 馬藺花(醋炒各一兩) 芫花(醋炒半兩)
上為末。醋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酒溫下。食前服。
大蒜丸 治一切小腸氣。腎囊大。
川楝子(取肉炒) 破故紙(炒) 黑牽牛(炒熟各二兩) 玄胡索(一兩半) 青木香(南木香楝細青香)
上用大蒜。每瓣內夾巴豆一粒。火內煨熱大蒜令香。去皮及巴豆。只用大蒜十頭擂細。加前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用鹽酒送下。空心食前。
木香散(出百一選方) 治小腸氣方。
木香 青皮(去白) 玄胡索 土茴香(炒) 馬樣兒(新瓦上焙乾)
上等分為末。每服炒二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滯氣食物。如豆腐雞鴨子濕面薺菜。病愈任意食無害。
楝實散 治腹受邪控。睪上不下而痛。
川楝子(四兩銼作片) 巴豆 甘草(各一兩) 青鹽(二錢半) 小茴香(二錢半炒)
上將楝實與巴豆一處炒。至川楝黃色。不用巴豆。前三味一處為末。服一分。溫酒空心調下。
治小腸氣。或走氣。
陳皮 蒼朮 破故紙 木通 牽牛
上等分。水二盞。煎一盞。去渣再煎。如或走氣。去故紙枳殼。一同煎。空心冷服。立愈。
秘傳茴香湯(出德生堂經驗方) 治男子小腸心腹痛。下元久冷。婦人血氣刺痛等疾。早晨常服。大妙。
蒼朮(一斤半) 甘草(炙十二兩) 茴香(炒一斤半) 乾薑(十二兩) 鹽(七兩後和藥再碾)
上為末。每服一匙。沸湯調服。不拘時。兼治小兒脾疳泄瀉。
捻金散(出朱氏集驗方) 治奔豚小腸諸氣。痛不可忍。
玄胡索 川楝子(炒) 全蠍(炒) 舶上茴香(炒各一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痛作時。熱酒調下。甚者不過再服。神效。
五復丸 治小腸奔豚疝氣。膀胱偏墜。
青木香丸 海藻丸 消疝丸 內消丸 安腎丸
上前藥以母子大斑蝥七個。小者十四個。去翅頭足。與丸子藥同炒。以藥微裂為度。乘熱為丸。合封一日夜。去斑蝥。用復元通氣散。空心鹽湯。或酒調送丸子五十丸。立效。
立安丸 治小腸氣攻腹作疼。
川椒 淡豆豉(各七十粒) 巴豆(十粒去殼油) 斑蝥(六個去翅)
上為末。醋糊為餅子。用米醋一碗。將餅子煮。醋乾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冷鹽水下。更量虛實。加減丸數服。
治小腸氣痛。不可忍者。(出醫方大成)
烏藥(搗碎用酒浸一宿) 高良薑 茴香(舶上者各一兩) 青皮(去皮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偶發時。熱酒調下。又方杏仁一兩。舶上茴香一兩。蔥白焙乾一兩。同為末。酒調。嚼胡桃嚥下。
治小腸氣撞腹痛。面青唇黑欲死者。(出本事方)
木香(一兩) 茵陳 芫花 甘遂(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服此藥後。應有甘草藥。皆不得吃。恐與甘遂相反故也。其藥甚妙。緣理處方。屢有效驗。
又方(出本事方)
川楝子 茴香 川烏(炮) 破故紙(各等分炒黃色)
上焙乾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溫酒任下。忌生冷動氣一切毒物。
沉香內消丸(出德生堂經驗方) 治小腸疝氣。陰囊腫大。或左右腎偏。結核疼痛難忍。下元虛冷。久而不愈者。並主之。
沉香 木香(各半兩) 葫蘆巴(酒浸) 小茴香(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治小腸下部氣疾。藥力雖微。其功甚大。
大茴香 全蠍 胡椒 吳茱萸(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前溫酒。忌熱物。
治小腸氣
八角茴香(四兩) 川椒 金鈴子 蟬蛻(各四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三四十丸。鹽湯送下。
治小腸氣疾
青木香丸 石刻安腎丸 走馬小茴香丸 茱萸內消丸
上四味各三貼。用斑蝥四十九個。去了翅足。與前藥一爐炒微黃色。去斑蝥不用。只用四味藥。每早空心下五十丸。鹽酒木香湯送。
香殼散(出宣明論)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疼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用鹽炒) 枳殼(各一兩) 沒藥(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不拘時。並二三服。
如神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丈夫婦人。小腸氣塊。從小腸起至心膈間。痛不可忍。及口吐清水。
蛤粉(半兩燒過) 甘草(半兩) 乾葛(一兩)
上為末。酒調二錢。沸湯點服極妙。
治小腸氣(出本事方)
木香(一兩) 天南星 良薑(與天南星同炒令赤色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一盞。煎七分。入鹽少許。空心連滓熱服。
香蠍散(出瑞竹堂方) 治小腸疝氣。陰囊腫痛。
乳香 蠍梢(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入鹽少許。空心連滓熱服。
川楝茴香散(一名金鈴散) 治小腸疼痛。
治小腸氣(出經效良方)
全蠍梢(七個於懷中頓時候暖為末) 玄胡索(五錢) 川楝子(五個燒存性)
上為末。以酒調下。半飢飽服之。即愈。
失笑散(出直指方) 治小腸氣痛。及諸血痛。心腹絞痛。婦人血痛欲死。十餘日。百藥不驗。
川五靈脂 蒲黃(隔紙微炒) 加元胡索(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半盞。水半盞。煎七分。食前服。血痛、臨熟入米醋少許。一方只用釃酒一合。熬藥成膏。水一盞。煎七分。熱呷服。(或不加元胡索)
神砂一粒丹 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 鬱金 姜紅(各一兩)
上為末。醋面和丸。如酸棗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服罷、又服散子。
治小腸下部氣疾。藥力雖微。其功甚大。
上用山果子。即紅糖球不拘多少。連核曬乾為末。卻入大茴香半斤。小茴香半斤。三味為細末。用好酒調服。如腰痛者。加胡桃肉。細嚼送下。立效。
小茴香丸 治小腸氣腹痛。
茴香 胡椒(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小腸氣痛
全蠍 茴香(炒黃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如發時。每服五七十丸。溫酒下食前。
治小腸氣。連臍腹脅肋疼痛。
川烏頭(一兩炮製去皮臍銼如麥豆大) 川楝子(半兩搗碎)
上和勻。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小腸氣
枳殼(麩炒去瓤) 舶上茴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發時空心熱酒調下。
治遠年小腸氣。醫不瘥者。
硫黃 舶上茴香(炒令黃不可犯銅鐵器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用熱酒調。空心服。永除根。
木香散
茱萸(揀四個) 桃仁(一百二十粒)
上同炒香熱。去茱萸不用。只將桃仁去皮尖。蔥白十寸細銼。砂盆內爛研。銀銚內炒香熱。用酒二盞。浸作一服。熱吃出汗便解。
奪命丹(一名星斗丸) 治遠年日近。小腸疝氣。偏墜搐痛。臍下脹痛。以致悶滿。外腎腫硬。日漸滋長。陰間濕癢。抓之成瘡癬。並皆治之。
吳茱萸(一斤去枝梗淨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鹽湯浸四兩童子小便浸各一宿焙乾) 澤瀉(二兩去灰土切作粗片酒浸一宿)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或鹽湯下。
飛黃丹 治小腸疝氣疼痛。
上用帶毛雀兒。取去腸肚。將金絲礬細研。裝於雀兒肚內、滿。縫合。用桑柴灰緩煨。燒成灰。碾為細末。空心用無灰酒調下。任意入鹽少許。年遠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累效。
治小腸氣疝氣疾
小茴香(二兩蔥白三兩細切一處炒乾用) 破故紙(二兩澤瀉一兩新瓦上焙一處不用澤瀉)
上為末。每服溫酒調下。食前服。
治小腸氣走作痛。上氣衝心。便墜搐痛。
小茴香(一兩) 斑蝥(七個)
上將斑蝥同茴香炒黃色。卻不用斑蝥。將茴香為細末。入鹽少許酒調。送下青木香丸。
全蠍元胡散 治小腸氣痛。最良。
元胡索(用鹽炒一兩) 全蠍(曬乾生用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前溫酒調下。亦治心痛不知飢飽。醋湯下。
二聖丸 治丈夫寒氣小腸氣撮痛者。
上用乾漆一兩為末。濕漆一兩。先將濕漆入銚子內。熬如一食飯間以來。住火。與乾漆末一處拌和。丸如半皂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無時。如寒氣小腸膀胱氣痛。牙關緊急。開牙關。溫酒化一丸。灌下必安。怕漆人不可服。
龍麝散 治小腸氣。
上錢子地龍一個。揩去上面泥土。用麝香當門子。與地龍等分為末。平分兩服。用無灰酒調下。
治小腸氣
八角茴香 茱萸(等分)
上用鹽少許。將香萸炒。放冷。空心嚼細。溫酒送下。
通聖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小腸氣。痛不可忍。
桃仁(六兩去皮尖) 硇砂(一兩半去砂石研)
上生為末。每服一錢。煎生蔥酒。調下。一服立止。更不再發。
治小腸氣
上胡椒四十九粒。巴豆三粒。同炒熱。去巴豆不用。如小腸氣發時。將胡椒一粒。空心細嚼。熱湯送下。
又方
五苓散(一帖) 茴香(一撮約一錢重)
上件用連根蔥一莖。燈心三十莖。水一盞半。煎七分。小便通即效。一方加鹽下。
導利散(出海上名方) 治小腸氣痛。不可忍者。
上每服用五苓散一帖。燈心三十莖。酒兩盞。煎一盞。放溫服之。用被蓋臥。小便後立效。一方連須蔥三頭煎。
治小腸氣(出海上名方)
用酒蒸五苓散。入少許燈心。下青木香丸一百粒。
治小腸氣疼(出百一選方)
用曾煅金銀坩堝子。捶碎。碾令極細。每服一錢。熱酒調下。空心服。
又方(出百一選方) 治至危殆者。灌下即愈。
用海水團用炭火燒存性。灰用熱酒調下。如無。烏賊魚腸亦可。
各半散(出十便良方) 治小腸氣。小便不利。
以室女或婦人退發(燒灰) 茴香(為末)
上二件各炒一錢匕。以無灰熱酒調下。如神。名五斗安神各半散。
又方(出百一選方)
用肥皂獨囊者。四十九個。燒存性為細末。再研如粉。用陳米飯爛研如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茴香煎湯下。一方治疝氣。細末熱酒調下。
去鈴丸 治疝氣小腸氣。常服安腎實脾。
用杜茴香一斤。以老生薑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約薑汁盡入茴香內。以好青鹽二兩。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羅為末。無灰酒煮糊。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溫酒米飲任下。此藥專實脾胃。以其有鹽引入下部。遂大治小腸疝氣。服之屢有效。尋常治疝氣藥。多是疏導。久而未有不為害者。此藥用薑汁專一發散。而無疏導之害。所以妙也。郭廷圭知縣云。舊苦此疾。歲不下五七發。服藥一料。病根遂除。今已十五六年不作。
治小腸氣久年痼疾。一服見效。(出存仁方)
用蘿蔔子一兩。以大斑蝥七個。去頭翅足。入內同炒令香。以紙裹定候冷。去斑蝥不用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炒薑湯吞下。食前。
木賊散(出瑞竹堂方) 治小腸疝氣。
木賊(不拘多少去節先用鍋子燒熱後再火炒)
上為末。空心熱酒調下。沸湯調服亦可。
星斗丸(一名吳茱萸丸) 治小腸疝氣痛。
吳茱萸(二兩酒浸二兩醋浸二兩童子小便浸二兩米泔浸或鹽炒)
上分作四處。浸一日至二日。漉出曬乾。碾為細末。用生蘿蔔剖開。皮作蓋子。取肉空。將此藥末裝在內。蓋了用線扎定。甑內蒸熟令爛。同和為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大有神效。如遇無蘿蔔時。以澤瀉代之。用一兩。茱萸四錢。一處和丸。一方煮麵糊為丸。空心下。
治小腸疝氣腫不止
鼠黏子(不拘多少銀器內炒黃)
上為末。每服五錢。熱酒調下。揉動。
煨棗方(出直指方) 治小腸氣。痛不可忍。
用斑蝥一個。去頭足並翅。入棗中。線系濕紙包。置慢火中煨。令香熟。去斑蝥。空腹食棗。以桂心蓽澄茄煎湯送下。
葫蘆巴散(出直指方) 治小腸攻刺。
用葫蘆巴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茴香炒紫。用熱酒沃。蓋取酒調下。
治小腸氣
用血師一兩。米醋一升。以火燒血師通赤。淬入醋中。以淬竭為度。搗羅如面。用湯調下一大錢。即瘥如神。血師即代赭石。
立神丹 治小腸氣。
用香附子不拘多少。去毛炒。再去毛。用無灰酒煮盡。銼碎為細末。薄荷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空心日午。鹽湯或酒下。
蔥白熨方 治小腸脹。小便難。不急治則殺人。
芫花方 治小腸氣小腹疼痛。
芫花(醋炒焦) 木通(銼) 青橘皮(去白切) 胡椒 大黃(煨銼) 辣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小豆大。丹砂末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食前。生薑熱酒下。
三茱丸(出危氏方) 治小腸氣。外腎腫痛。服之。病自泄氣中出。
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十四個好者摘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 黑牽牛(一兩炒熟) 青皮 青鹽茴香(微炒各三兩) 山茱萸 吳茱萸 食茱萸(各二兩) 破故紙(一兩七錢炒香熟)
上為末。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先吃炒桃仁十五個。以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炒茴香酒下亦得。周仲舉苦腎癰。服此藥得效。
巴戟散 治小腸疝氣。
巴戟天(去心) 楝實(取肉麩炒) 木香 蘹香子(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楝實散(同前)
楝實(取肉麩炒) 蘹香子(炒) 京三稜(煨銼) 蓬莪朮(煨銼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一錢。蔥酒調下。
治小腸氣
川楝子(一對面糊燒) 沒藥(二錢) 乳香 八角茴香 舶上茴香(各三錢) 當歸(二錢)
上㕮咀。好酒煎。空心服。
又方
紅曲末 菴䕡末 香附末 橘核末
上件熱酒調。空心服。
降真丸 治小腸氣發動。
附子(去皮臍生) 青橘皮(湯浸去白) 木香 芎藭(各等分)
上為末。濃糯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生薑湯下。日三。
白朮散 治小腸氣。
白朮 楝實(取肉各二兩) 青鹽(一分)
上細銼。慢火炒黑色留性。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熱酒調。日三。
治小腸氣。由小腸內疼痛。忽衝入兩肋。忽攻腰背。小便黃赤。忽即不通。大腸秘熱。其痛難忍。悶絕欲死。宜吃此方。(一名桃仁膏出護命方)
舶上茴香(一兩半炒) 桃仁(一兩炒熟去皮尖並雙仁者)
上先杵茴香一味。為細末。卻入桃仁在內。重杵令細爛。每服三錢。熱蔥酒調下。和滓非時吃。氣壯盛者。服三錢。
救痛散(出衛生家寶方)治小腸疝氣。築心疼痛。不可忍者。
木香(煨) 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 京三稜(煨) 茴香(炒) 馬藺花(醋炒) 金鈴子(去核稱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熱酒調下。如痛時服之。立效。
鱉甲煎丸(出衛生家寶方) 治小腸氣發。不可忍。並治淋。此藥極有應驗。
鱉甲(三兩用水浸三日三夜去裙米醋蘸炙令脆為末) 桃仁(一百粒湯浸去皮尖炒黃細研) 硇砂(湯化去石煎成霜稱三分)
以上三味。用釅醋四升。砂盆中慢火熬成膏。更入後藥。
厚朴(去皮生薑汁炙) 陳皮(去白) 神麯(炒) 肉桂(去皮各一兩) 肉豆蔻(四個) 檳榔(二兩) 柴胡(去苗半兩)
上後七味為末。再溫前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以細切生蔥熱酒下。忌生冷油膩濕面。
抵聖碧霞丹(出衛生家寶方) 治男子小腸疝氣。諸藥不效者。
茴香(炒) 川楝子(去皮核) 全蠍(糯米炒去足梢刺) 北亭(去石) 銅綠(研) 阿魏(研) 青皮 硫黃 元胡索 葫蘆巴(炒)
上等分為末。煨蔥研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煨蔥熱酒下。立效。
附子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小腸疝氣絕妙。
附子(一兩炮去皮尖臍) 胡椒(半兩) 川楝子(十個炒去核) 舶上茴香(半兩炒) 馬藺花(半兩醋半盞煮乾)
上件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一錢服。
軟痃丸 治丈夫小腸氣攻刺。及脅肋下成塊。堅硬不消。婦人血刺血塊。攻注衝心疼痛。不可忍者。
硇砂(兩半飛研) 白礬(三分飛研) 硫黃(一兩飛研細) 硃砂(一兩飛研細) 陽起石(一兩用冷水浸七日取出研面細) 當歸(半兩) 附子(二兩生去皮臍) 茴香(一兩) 木香(三分煨) 丁香(一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煨生薑溫酒下。
神仙導氣散 治小腸氣。發作疼痛。不可忍者。並腳氣等疾。
甘遂(二兩半) 木香(一兩半銼碎)
上件一處入水二升。文武火熬令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隻。入藥末在內。以濕紙裹煨熱。細嚼溫米飲下。臨臥服。更量虛實加減。忌甘草三日。
橘核散 治寒濕腰痛。小腸氣。壯筋骨。暖下元。
五靈脂(去砂石用醋少許炒乾) 元胡索 破故紙 茴香(鹽炒黃色) 菴䕡草(去梗生用) 黑牽牛(生用) 橘核(以上七味各一兩) 糖球子(四兩生用俗呼為山果子) 川楝子(去核半兩研生用)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如聖散 治小腸疝氣。發作無時。疼莫能忍。
牛膝(一兩酒浸一宿焙乾)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焙乾) 葫蘆巴(半兩) 巴戟(半兩去心) 南木香(半兩不見火日曬乾) 破故紙(半兩微炒) 桂心(半兩不見火) 乾山藥(半兩) 蓽澄茄(半兩) 川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作骰子塊) 川烏頭(半兩炮去皮尖切作骰子塊) 黑牽牛(半兩) 蚖青(三十個) 川楝子(一兩每個作四片酒煮十沸焙乾)
上將川楝子、川附子、川烏頭。同黑牽牛、蚖青。於銀器中。慢火炒令黃色。火不可緊。去牽牛、蚖青。只將附子、烏頭、川楝同前藥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華亭人朱其姓。為吳與稅官。日傳此方云妙。凡有氣疾。皆能治之。
木香飲 治小腸氣痛。詩訣曰、小腸氣痛腰先曲。無淚叫啼空眼哭。口乾腳冷上唇乾。額上汗珠濕漉漉。
川楝子(十個巴豆七粒炒令土黃色去巴豆入茴香半兩) 元胡索(半兩) 南木香(二錢) 使君子(三錢)
上為末。米飲調下。大人小兒皆用。
發灰酒 治小腹切痛。屬小腸病。
元豐中丞相王邵公病小腹痛不止。聖旨宣差太醫攻治。終是不效。丸藥之至熱。硫黃附子五夜叉丸。用之不瘥。駙馬張都尉令取婦人油頭髮。燒作灰。酒服二錢。即時痛除。
尋氣丸 治小腸疝氣。偏墜疼痛。
甘遂(二錢炒) 石燕子(雌雄各一個) 斑蝥(三個去翅足炒)
上件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麝香溫酒送下。空心食前臨臥服。忌熱物一時。忌甘草一日。
神效胡桃酒 治小腸氣。及婦人外癰。
上以好胡桃一枚。火內燒成灰細研。以熱薄荷酒調下。絕妙。
胡桃丸 治小腸氣。
胡桃肉(浸去皮研核焙二味為末) 破故紙 大棗(煮去皮核焙二味為末)
上件等分拌勻。以棗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下四五十丸。一方為散。每服二錢。酒調下。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