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五十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五十

㿗疝門

膀胱氣痛

(附論)

夫治膀胱氣痛不可忍。醫者投剛劑。其痛尤甚。小便三日不通。陰陽痞塞。惟有待死。適遇明醫。投五苓散一兩。分而為三。各用蔥須三根。茴香及鹽少許。連服。中夜下小便如黑汁三升。臍下寬得睡。續服硇砂丸。數日而安。蓋此疾本因虛而得。不宜驟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先滌所蓄之邪。然後補之。

金鈴丸(出永類鈐方) 治膀胱腫硬。牽引疼痛。及小腸氣。陰囊腫。毛間水出。並能治之。

金鈴子肉(五兩) 茴香(炒) 馬藺花(炒) 海蛤 菟絲子 破故紙 海帶(各三兩) 木香 丁香(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蔥白散(出三因方) 治一切冷氣不和。及腎臟膀胱氣發攻刺疼痛。又治婦人產前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臟宿冷。骨節倦痛。身瘦怯弱。勞傷帶癖。久服盡除。但婦人一切疾病宜服。

川芎 當歸 枳殼(麩炒去瓤) 厚朴(姜治炒) 官桂(去皮) 青皮 乾薑(炮) 茴香(炒) 川楝(炒) 神麯(炒) 麥櫱(炒) 三稜(炮) 蓬朮(醋浸一宿焙) 人參 茯苓 芍藥 木香(炮) 乾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三寸。煎七分。入鹽少許。熱服。大便秘澀加大黃煎。大便溏利。則加訶子煎。食前服。

治膀胱疝氣腎腫陰痛。不可忍。欲死者。

川楝子(十個) 巴豆(五個) 斑蝥(十個一處炒黃去巴豆斑蝥不用) 沒藥(五分)八角茴香小茴香(五分) 枳殼(炒五分)

上為末。三分溫酒送下。

葫蘆巴丸 治腎經虛冷。膀胱氣痛。或陰腫偏墜。或小腹有物如卵。上下走痛。膀胱氣。外腎腫大。

破故紙 黑牽牛(二味瓦器內炒大半留小半生)

上末別取大蒜入巴豆。濕紙裹煨軟熱去巴豆不用。以蒜研入藥作劑。可丸為度。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清吞下。

青木香丸 治膀胱疝氣腫痛。及胃膈噎塞。氣滯不行。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常服。寬中利膈。

黑牽牛(三兩炒香搗末三兩) 青木香(一兩) 補骨脂(炒香) 蓽澄茄 檳榔(用粟米飯拌以濕紙包火中煨紙焦去飯各二兩)

上為末。入牽牛末令勻。以清水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吞下。

又法(出永類鈐方)

用青木香丸二百粒。斑蝥七個。去頭足翅為末。同於文武火上慢炒。令丸子微香。以瓷碟蓋銚上。頓在冷處。少頃去斑蝥末。取丸每服五十丸。茴酒下。空心服。累試之。有驗。

茴香散(出本事方) 治膀胱氣痛。

茴香 金鈴子肉 蓬莪朮 京三稜(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每二錢。熱酒調。又云每發痛甚。連日只二三服立定。頃在徽城日。歙尉宋姓。膀胱氣作。疼不可忍。醫者以剛劑與之。疼愈甚。小便不通三日矣。下虛脹心悶。予視之。見其面赤黑脈洪大。予曰投熱藥太過。陰陽痞塞。氣不得通。為之奈何。滴有五苓散一兩許。分三服。用連須蔥一莖。茴香一撮。鹽一錢。水一盞半。煎分服。中夜下小便如黑汁者一二升。臍下寬得睡。翌日診之。脈已平矣。續用硇砂丸與之。數日瘥。大抵此疾因虛得之。不可以虛而驟用補藥。經云邪之氣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先滌所蓄之邪。然後補之。是以諸方借巴豆氣者。蓋謂此也。

牽牛丸(出危氏方) 治膀胱氣。服暖藥攻成壅滯。作痛。

黑牽牛(三錢) 大黃(二錢) 白礬(一錢)

上用巴豆去皮。三十粒。先入銚炒焦乾。去巴豆。入眾藥。炒香為末。煨大蒜研細為丸。茴香湯送下七丸。

治男子腎經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成痃氣。皆因憂思愁慮。失餐感寒。疝氣攻痛。有橫痃豎痃。臍腹攻湊。腰腳沉重。不能舒伸。服諸藥不效者。宜速療之。

香附子(一斤) 巴豆 斑蝥(各五十個)

上同一處。炒令香熟。去巴豆斑蝥。用艾葉醋煎。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用鹽酒下。

念珠丸(出衛生家寶方) 治膀胱疝氣。外腎腫脹。痛不可忍。

乳香 硇砂(各三錢飛) 黃蠟(一兩)

上乳香研細。又同硇砂研勻。熔蠟和丸。分作一百單八粒。以線穿之。露一夕。次日用蛤粉為衣。旋取一粒。用乳香湯吞下。頃年有人。貨疝氣藥。擔人我二字。以為照目。日貨千錢。有一國醫。多金得之。用之良驗。

金聖散 治小腸膀胱氣。痛不可忍。

地膽(半兩去翅足頭微炒) 滑石(一兩) 硃砂(半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苦酒調下。食前服。

金鈴子散(出危氏方) 治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服之神效。

金鈴子(四十九個去核銼如麻豆大不得碎細用巴豆四十九個去皮赤不得碎細同炒以金鈴子深黃為度去巴豆不用) 茴香(一兩一方用鹽炒)

上不用巴豆。將二味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一名抽刀散。蔥白酒。空心調服。(儒門事親)

金鈴散(出直指方) 治膀胱小腸氣。外腎腫痛。治膀胱氣。

以葫蘆巴蘹香子桃仁配合。治膀胱氣甚效。惟桃仁麩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鹽湯下。散以熱米飲調下。與丸子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

治膀胱氣(出本事方)

青礬(一兩) 白礬(一兩各為粗末)

上用小瓦罐子一隻。入藥於內。用麻皮縛緊。鹽泥如法。堅牢固濟。炭五斤。煉令通紅。炭盡為度。取出入鹽穴內。二宿去火毒。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鹽湯下。或白湯亦可。

金蓮散(一名川楝散出肘後方) 治膀胱氣痛。

巴豆(三十粒去殼截斷) 川楝子(二十四個湯浸去皮薄切片)

上用麩二合同炒。令黃赤色。去麩與巴豆。只用川楝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空心服。一方茴香湯下。得泄為效。

治膀胱氣急。宜下氣。(出肘後方)

上蕪荑搗和食鹽末。二物等分。以綿裹如棗大。納下部。或即下惡汁。並下氣。佳。

茴香飲(出朱氏集驗方) 治膀胱疝氣偏墜。

八角茴香 白牽牛(炒)

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酒調下。

去鬥丸 治膀胱腎腫。

局方紅丸 連翹丸 青木香丸(各一帖)

上用斑蝥二十一個。同藥入瓷銚慢火炒。令斑蝥黃黑色。連藥傾在地上。去火毒一周時。去斑蝥。卻將藥盛袋中。去斑蝥屑。分作十服。空心酒吞服。不飲酒。或鹽湯下。其病雖大如斗。亦安。

香附子丸(出經驗良方) 治膀胱氣腫痛。

香附子(去毛淨洗用米醋煮乾為末醋糊為丸) 用木饅頭一個。生薑一小片。連皮擂爛同炒。入鹽少許。將水一大盞。煎兩三沸。去滓嚥下二十丸。

治膀胱氣痛

用檳榔二枚。一生一熟。搗末酒煎服之。

療膀胱氣急。宜下氣。

用高麗昆布一片。白米泔浸一宿。洗去鹹味。以水二斗。煮令向熟。擘長三寸。闊四五寸。仍取蔥白一莖二寸。切斷擘之。合昆布煮極爛。仍下鹽酢豉。調和如臛法。不得鹹酸。以生薑橘皮椒末等和。宜食粳米飯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極下氣大效。無所忌。

兼金丸(出危氏得效方) 治熱入膀胱。臍腹上下及脅肋疼痛。便燥欲飲水。按之痛者。

大黃(濕紙裹煨八分) 硝石 桂心 甘草 桃仁(四十個去皮尖)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婦人血閉疼痛。亦宜服之。

茴香酒(出朱氏集驗方) 治膀胱偏墜。久不愈者。

上用燈籠草根浸酒。卻將茴香炒碾。用此酒調下。

治膀胱氣痛方(出朱氏集驗方)

歙縣尉宋葡甫患膀胱氣作痛。不可忍。醫者以剛劑與之。痛愈甚。溲溺不通三日。許學士診其脈曰。投熱藥太過。滴有五苓散一兩。分作三服。各用連須蔥一莖。茴香及鹽少許。水一盞半。煎七分。連服之。中夜下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臍下寬得睡。明日脈已平。續用硇砂丸遂愈。此疾往來皆因腎虛。聖惠云。腎氣虛。風冷所侵。流入於腎。不能宣散而然也。卵脹腸㿗難治。獨氣㿗治之易愈。又有寒疝之氣。注入㿗中。名曰狐疝。亦屬㿗病。嚴氏云。四㿗治法。橘核丸主之。漫錄於後。

黑牽牛(四兩半生用) 白朮(半面) 茴香(半兩) 澤瀉(二錢) 海金沙(二錢) 巴戟(半兩)川楝子(半兩去核) 南木香(四錢)

上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七丸。薺酢汁下。空心服。

治一切丈夫元陽虧弱。膀胱小腸虛冷。非時氣痛。上衝心脅。疼痛難忍。宜服此藥。(出護命方)

益智子(去皮淨) 蓬莪朮(各半兩) 茴香 牛膝 山茱萸 牽牛(炒熱) 續斷 甘草 川芎葫蘆巴 防風(各一分)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二分。煎兩三沸。空心和滓吃。熱湯調下二錢匕。亦得。

腎氣

(附論)

夫腎氣內虛。邪熱內入於腎經。其脈洪大。小便頻數。所出澀少赤濁而痛。此不可以牽牛行之。治法瞿麥燈心煎湯。調真料五苓散。滲泄其熱邪。水道一通。勿藥有喜。

蔥白散(出直指方) 治腎氣刺痛。七氣通用。

當歸 川芎 枳殼(治) 官桂 青皮 川白姜 茴香(炒) 川楝子 陳皮 紫蘇 三稜(煨)蓬莪朮(醋浸一宿焙) 白芍藥 茯苓 木香(各一兩) 人參 沉香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蔥白二寸。鹽少許。煎服。大便秘加大黃。

治腎氣。奔豚氣。

穿山甲(半兩麩炒) 木香 海藻(焙) 茴香(各一兩) 全蠍(十五個去梢毒) 土狗子(十個去翅頭瓦焙乾) 黑牽牛(頭末四兩) 香附子(去皮) 破故紙(麩炒各半兩) 吳茱萸(一兩半)

上用蘿蔔一個。大者。剜去心肉。入吳茱萸在內。用糯米一碗。同蘿蔔煮。飯熟爛為度。次將蘿蔔細切。入米飯。擂細。茱萸曬乾。同煎藥為細末。用前藥與蘿蔔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鹽酒送下。食前服。

金鈴子丸(出和劑方) 治腎氣發動。牽引疼痛。臍腹弦急。攻衝不定。

金鈴子(去核炒四兩) 益智仁 葫蘆巴 石菖蒲 破故紙(炒) 茴香 巴戟(去心各二兩) 木香 白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各一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溫酒下。一用米飲下。

治腎氣

半夏 牽牛 舶上茴香 豬苓木通(炒豬苓去木通不用) 蘿蔔子(炒牽牛去蘿蔔子不用) 薜荔(炒茴香去薜荔不用) 糯米 硇砂(三錢炒糯米去硇砂不用) 斑蝥(三十個炒半夏色黃去斑蝥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鹽湯酒送下。

金山老艾瓜丸(出直指方) 治腎氣攻刺。及腳氣痠痛。通治皆得效。

葫蘆巴(慢火炒) 牛膝(酒浸焙) 舶上茴香(酒浸炒) 肉蓯蓉(酒浸焙) 川續斷(揀淨生用)厚杜仲(去粗皮薑製炒令絲斷) 天麻(各二兩) 當歸(酒浸焙) 沒藥(別研各一兩)

上為末。以艾去枝梗二兩。大木瓜二枚。切蓋去瓤入艾塞滿。蓋定。竹針插。麻線系。蒸爛研細。和藥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通氣丸 少陰不足。腎氣微少。忽為寒折。太陽下陷。腎氣奔迫。內動三焦。或發熱頭疼。咳嗽痰促。或右脅牽痛。或傳為疹子。等症不一。其左脈盡沉而弦。按之則虛、大而澀。又治上氣。

葫蘆巴(炒) 杜仲(炒斷絲各一兩) 補骨脂(一錢) 玄參 三稜(各五錢) 羌活 茴香(各三錢) 川楝子(一兩半酒浸炒) 麻黃(去節二錢春夏三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空心薑湯下五七十丸。或鹽酒下。

代灸膏

木香 附子 吳茱萸 蛇床子 馬藺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姜搗熱麵攤開。貼痛處。

梔子散(出直指方) 治腎氣虛中有熱。小腹外腎肛門俱熱。大小便不通。

梔子仁(制) 枳殼(各半兩) 北梗 北前胡 青木香 赤茯苓 車前子 甘草(各一分)

上銼。每三錢新水煎服。壯熱加柴胡。大便秘加大黃。

柴胡桂枝湯(出直指方) 治腎氣冷熱不調症。

柴胡(一兩三錢) 人參 桂枝 白芍藥 生薑(各半兩) 半夏 黃芩 甘草(炙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棗一枚。水一大盞。煎七分溫服。

海藻丸 治腎氣。

海藻(四兩) 三稜(六兩) 茴香(九兩) 牽牛(一兩二錢炒)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鹽水下。

青娥丸(出和濟方) 治腎氣虛弱。風冷乘之。或血氣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艱難。俯仰不利。轉側不能。或因勞役過度。傷及腎經。或處卑濕。地氣傷腰。或墜墮傷損。或風寒客搏。或氣滯不散。皆令腰痛。腰間似有物重墜。起坐艱辛。悉能治之。一方加川續斷桃仁去皮尖。元胡索黑牽牛炒。酌量入。熱蜜丸。亦可服。虛極宜十補湯。

胡桃(去皮膜二十個) 蒜(熬膏四兩) 破故紙(酒浸炒八兩一方芝麻同炒去芝麻取末) 杜仲(去皮薑汁浸炒十六兩)

上為末。蒜膏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婦人淡醋湯下。常服壯筋骨。活血脈。烏髭鬚。益顏色。一方不用蒜。一方或加炒生薑十兩。

治木腎

乳香 沒藥 地膽 芫菁(去翅足)

有種木腎要知原。乳沒將研各二錢。芫菁地膽二錢半。去翅為末亦同前。共作二十有五粒。能飲酒者飲三傳。空心細嚼一丸下。便如脫俗做神仙。

治腎氣橫豎弦注。痛及外腎腫脹。

川椒(二兩) 小茴香 生薑(連皮紙包煨各二兩) 八角茴香(八個)

上作一服。用井水一碗。河水一碗。無灰酒一碗。同煎至一碗。露一夜。分為三盞。再溫。每日空心一服。作三日吃。服畢。以手摩臍下。覺熱為驗。

甘豆湯(出直指方) 治腎氣虛中有熱。大小便不通。

黑豆(三合) 甘草(二錢銼) 姜(七片)

上作一劑。新水煎取清汁服。

三仙散(出本事方) 治腎氣。

蓬莪朮(一兩) 茴香(二兩揀淨) 阿魏(三錢真者)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治腎氣充心

用五苓散一帖去官桂。加茴香一撮。作一服。水二盞。鹽一捻。蔥白一根。煎七分。不拘時服。

海浮石散(出直指方) 治腎氣熱症。小便秘澀黃赤。

用海浮石為末。每服二錢。煎麥門冬赤茯苓湯調下。

五苓散

生車前子 竹園荽 赤茯苓 麥門冬(去心) 燈心 烏梅

上等分煎湯調下。治腎氣小便不通。兼治水結不散。暑症通用。

苦楝丸(出三因方) 治肝腎氣虛。風冷相搏。攻刺心腹絞痛。腰背不能禁。因受流注氣。腫癢疼痛。久服養腎活血。駐顏輕身。耐老。進美飲食。

川楝子(揀十個銼碎分三分一用巴豆五粒去皮炒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又用斑蝥七個炒焦去斑蝥又用海金沙七錢半同炒去海金沙不用) 茴香(炒) 破故紙(炒) 葫蘆巴(炒) 烏藥 木香(炮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湯酒任下。

金鈴子丸(出仁存方) 治釣膀胱腎氣。偏墜痛不可忍。

川楝子(五兩銼五分一分用斑蝥一個去翅頭炒去斑蝥一分分用茴香三錢鹽半錢炒熱去鹽留茴香入藥一分用牽牛三錢同炒去牽牛一分破故紙三錢同炒留故紙入藥一分用蘿蔔子一錢同炒去蘿蔔子不用)

上將楝子去核。同破故紙茴香。焙乾為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空心下。小腸膀胱腫硬。香附子海藻。煎湯調下。

治腎氣偏墜

伏道艾葉 防風 駱駝糞 蔥子 韭子

上為細末。用瓦桶去底。安地上。內用盤子乘灰。以前藥末。如裝香篆。細細排滿盤內。以火燒著。卻坐於瓦桶上。令煙上熏陰囊。候煙透澈。其囊不墜。即服補藥。驗。

腰子散 治腎氣作痛。

黑牽牛(炒熟) 白牽牛(炒熟等分)

上為末。每服用三錢。豬腰一副。薄切開縫。入川椒五十粒。茴香一百粒。以牽牛末。遍摻入腎中。線系。濕紙數重裹。煨香熟。出火氣盡後。空腹嚼吃。好酒送下。少頃就枕。天明取下惡物。即愈。

腎氣方

用大七氣湯。加炒牽牛煎服。

又方

用生薑每個多開小孔。納以川椒。濕紙煨透。老酒嚼下。

治心痛霍亂。腎氣囊腫。

用檀香濃煎服。水磨敷外腎。並腰腎痛處。

奪命丹

吳茱萸(半斤分作四分酒醋小便米泔四處浸三宿取出曬乾) 用藥為末。加海帶海藻海螵蛸澤瀉共四味。同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酒送下。

雄黃丸 治腎氣大便不通。酌量輕重。

以溫白丸。用枳殼散下。

白羊肉湯 益腎氣。強陽道。

用白羊肉半斤。去脂膜切作片以蒜齏煮食之。三日一度。甚妙。

椒附散 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

大附子(一枚六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末之)

上每服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同煎七分。去椒入鹽。通口空心服。本草方云。腎氣自腰夾脊。上曹溪穴。然後入泥宮。曹溪穴。非精於般運者。不能透。今逆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蕭上達。椒下達。詩言椒聊且貽我握椒。皆此意也。

治腎氣猝沖。脅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兼理小腸氣。

用蘹香子生搗韭葉汁一合。投熱酒一鍾服之。

通神丸 治腎氣偏墜。疝氣腫痛。水流不止。兼腎癰。此藥去敗膿。勻和。消膜外腫脹。

大桃仁(二百個去皮尖研以童子小便一盞半石器文武火熬成膏刮出) 真阿魏(三分) 乾蠍(十個全者去毒) 真麝香(半錢)

上三味研末。桃仁膏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丸。日進二服。

增損腎氣丸 填精補髓止渴。泗洲楊吉老傳

乾地黃(二兩) 薯蕷 澤瀉(以上各四兩) 茯苓 牡丹皮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去皮以上各一兩) 山茱萸(五兩)

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治丈夫腎氣疼痛。不可忍。悶絕欲死。諸般氣藥。不可救療。緣此病乃胸膈有涎。以此投藥不驗。但寸關脈氣。覺似洪大。或沉伏俱是有涎。宜服此方。

元胡索 官桂 鱉甲(醋炙) 檳榔 川芎 半夏 狼毒(捶碎醋二碗同芫花土器內煮乾炒黃黑色) 木香(各一分) 芫花 牽牛(各一兩) 吳茱萸(三錢) 當歸 牛膝 大黃(醋煮各一分) 羌活(半兩)

上件藥爛研芫花狼毒二味為末。牽牛半夏二味。自作一處。杵羅為末。所餘眾藥。合作一處。杵羅為末。每服六錢半。芫花狼毒末半錢。牽牛半夏末三錢。眾藥末三錢。合為一服。以水一盞二分。生薑二片。蔥二枝。瓦鍋內煎兩沸。急瀉傾出。和滓空心熱服。吐出膠涎即安。若未吐。連進服。尚未吐。即利下膠痰。便得安效。若吃藥了。已吐膠涎。即吃後藥。

治丈夫腎氣。吃前面方藥。取痰出後。便宜服此方。

京三稜 殭蠶(去絲) 連翹 羌活 當歸 沉香 元胡索 桑寄生 木香 川芎(各等分)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兩沸。瀉傾出。非時服。

治一切丈夫腎氣。婦人血氣疼痛。不可忍。面青唇黑。幾於不救。丈夫則攻擊臟腑。腰背蜷曲。婦人則腹中成塊。結為癥瘕。忽驟然疼痛。便至危困。忽經年累月。痛無暫停。並宜服此。此藥神驗。不可具述。

芫花(四兩) 沒藥 麒麟竭 元胡索 蓬莪朮 京三稜 牽牛(醋炙焙乾) 木香(各半兩) 當歸 芍藥(各二兩) 狼毒(半兩捶碎同芫花於土器內醋炒黃微黑色)

上先修制芫花狼毒。乳缽內研如塵。又將麒麟竭沒藥。亦作一處。研如飛塵。所餘眾藥。共作一處。杵羅為末。方將芫花狼毒麒麟竭沒藥等末。滾令均。更爛研千百遍。每服一錢半。氣痛時蔥酒調下。和滓吃。不適飽食後吃也。

治腎氣受邪。相刑于心。心既受病。先診其腎脈。其病症若是腎邪干心。即宜先吃此退腎邪散。辰戌年六丙年。多有此候。心有冷病。先吃此方。

萆薢 牛膝 茯苓 石斛 續斷 天靈蓋(酥炙各半兩) 羌活 獨活 木香 川芎(各一分)

以上細杵羅為末。以小便少許。化麝香三銖。加蜜同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三十丸。

三仙丹(出醫學切問) 安和腎氣。進美飲食。壯陽事。

川烏(半兩炒) 蒼朮(三兩米泔水浸) 茴香(一兩) 山藥(一兩) 金鈴子(四兩去皮核肉炒)萆薢(五錢) 青鹽 破故紙(一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乾物壓之。此藥行四方皆可服水土。防山嵐瘴氣。去風濕。避寒暑。進飲食。厚腸胃。令人長肥。有精神。治渾身走注痛。和血脈。治冷積。去寒疝氣。小腸疼。添精補髓血。駐顏壯筋骨。身輕體健。明目暖水臟。行如風。語如鍾。百病不生。黑髮鬢。此藥延年益壽。無妄干方得。如持長陽之事。不可相傳。如獨居無婦。陽氣豪旺不可當。如說修真煉性。吞靈道氣。淫戰行為。此藥休言矣。大有利益。所說功效。不可具述。

玉抱肚(出德生堂方) 溫暖丹田。熏蒸腎囊。藹如春意。大有功效。

川烏 川椒 小茴香 破故紙 葫蘆巴 官桂 良薑 馬藺花 白芷 甘松 乾薑 吳茱萸川楝子 海藻 青木香 乳香 沒藥(各半兩) 好艾(四兩碾末先鋪在裹肚上後用藥末)

上細末。用細絹做夾裹肚一個。腰前襜。覆過臍腹。下斜尖如匾。覆護陰囊。別作梢尾。以帶抄住於後。不礙小淨手。遇大淨手。取下後襜。上覆腰與腎。不及腎上裹肚。前後襜各鋪綿。用前藥末勻滲入綿。微灑以水。薄皮紙蓋上綿。綴定住。翻綿在內。如縫人綿衣。常用拴裹腰腹。護囊使藥氣熏泌。功用至神。

肓腸氣

(附論)

夫腎者內藏精。精舍志。與膀胱為表裡。俱主於水液。其氣貫於小腸而通於陰陽。陰陽不調。臟腑衰損。將攝失宜。腎氣虛微。為邪冷之氣所侵。傳注小腸。則令小腸連陰疼痛。故號肓腸氣也。

蓽澄茄散(出聖惠方) 治肓腸氣。小腹疼痛。不可忍。

蓽澄茄 檳榔 木香 苦楝子 蘹香子 硇砂(細研入各一兩) 乾蠍(微炒) 阿魏(麵裹煨面熟為度) 吳茱萸(湯浸七次焙乾微炒各半兩)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搗羅為末。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湯或酒調下二錢。

磁石丸(出聖惠方) 治肓腸氣。久患不瘥。

磁石(一兩炒醋淬七次搗碎細研水飛過用) 硇砂(一兩) 木香(一兩) 乾蠍(微炒) 白礬灰自然銅(細研) 阿魏(研入各半兩) 陽起石(三分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 銀末(半分)

上先研硇砂。以醋調塗於銅葉上。以新盆蓋七日。刮取綠。細研。諸藥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用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酒下十丸。

八仙丸(出聖惠方) 治肓腸氣。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木香 高良薑(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三分) 阿魏(麵裹煨面熟為度) 膽肭臍(酒刷炙微黃各半兩) 桂心(半兩) 乾蠍(一分微炒)

上搗羅為末。用醋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熱酒下二十丸。

桃仁丸(出聖惠方) 治肓腸氣。疼痛不可忍。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木香(各三分) 阿魏(麵裹煨熟為度) 乾蠍(微炒) 苦楝子 桂心 芫花(醋拌炒黃各半兩) 檳榔(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醋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一十丸。

蛜丸 治肓腸氣。發歇疼痛。不可忍。

蛜 補骨脂(各一兩) 蘹香子 木香 阿魏 馬藺花 苦楝子(各半兩) 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以桃仁膏。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沉香散 治肓腸氣疼痛。

沉香 葫蘆巴 肉豆蔻(去殼) 桂心 蘹香子(各半兩) 檳榔 木香(各二分)

上搗羅細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綠雲丹 治肓腸氣疼痛。手足逆冷。

硇砂(一兩) 硫黃 雄黃 蛜 阿魏 青鹽(各半兩)

上藥同研令勻細。入釅醋。調令稠。塗於銅鑼里。合在淨地上。四畔以泥密封。經五日後。刮取藥細研。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五丸。

蘹香子散 治肓腸氣。小腹連陰疼痛。

蘹香子 苦楝子(炒微黃) 檳榔(各一兩) 木香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和滓不計時候熱服。

木香丸

木香 苦楝子 蓬莪朮 蘹香子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用生漆和。先以生油塗手。丸如梧桐子大陰乾。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阿魏丸

阿魏 硇砂(用酒一大壺與阿魏同熬成膏) 苦楝子(炒微黃)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木香(三分)

上為末。入硇砂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十丸。

硇砂丸

硇砂(二兩研為末以醋煎稠塗於多年銅照子) 檳榔 木香 蘹香子(各一兩) 沒藥(半兩)

上為末。入硇砂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七丸。

苦楝子丸

馬藺花(以瓷器內炒令微黃) 芫花(醋淬微炒各一兩) 葫蘆巴 苦楝子(各半兩)

上為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硇砂丸

硇砂(一兩) 硃砂 雄黃(各半兩)

上藥同研如粉。入頭醋調令稀稠得所。用青銅錢一百文。洗刷令淨後。以鹽水煮過揩乾。於淨地上。以炭火燒令赤。以醋灑過更燒。如此三遍。掃淨卻浮灰。鋪錢在燒處。以雞翎塗藥在錢上。取新瓦盆子蓋。周迴以濕土壅縫。更以水灑周迴。常令濕潤。如此七日後取出。以鋼刀刮下。細研同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十丸。

諸㿗

(附論)

夫陰㿗者。由腎氣虛。為風冷所侵。流入腎經。不能宣散故也。㿗有四種。有腸㿗。有卵㿗。有氣㿗。有水㿗。腸㿗卵㿗難瘥。氣㿗水㿗針灸易愈也。

蒺藜方

蒺藜子 乾地黃(各十分) 鹿茸(炙十分) 白蘞(八分) 磁石(十分研) 礬石(煉十分) 鐵精 桂心 續斷(各五分) 巴戟天 芍藥 玄參 通草 升麻 牛膝 寄生 射干 海藻(如發者各八分) 澤瀉(七分) 蓯蓉

上為末。以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飲下十丸。日二。漸增至二三十丸。忌食生蔥蕪荑生血等物。

黃耆丸 治陰㿗核腫疼痛。

黃耆(銼) 白蒺藜(五兩微炒去刺) 山茱萸 五加皮 檳榔(各二兩)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海藻(洗去鹹味) 玄參(各二兩) 五味子(四兩半)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 牛膝(去苗)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一方用枳實) 人參(去蘆頭) 續斷 桂心 遠志(去心各一兩) 石南(一兩) 龍骨(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於空心及曉食前。溫酒下三十丸。一方無五加皮。亦治陰疝氣攻腫痛。

茱萸內消丸(出和劑方) 治陰㿗偏大上攻。臍腹疼痛。囊膚腫脹。疝氣為病。由腎氣膀胱經虛。為邪所襲。伏留不去。結成寒疝。陰囊偏墜。氣刺奔豚痃癖。時發疼痛。初發心必先惡寒壯熱。甚者嘔逆噁心。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腿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服之內消。不動臟腑。

川楝(三兩銼炒) 桂心 五味子 海藻(洗) 元胡索(各二兩半) 茴香(炒) 枳實(麩炒去瓤)川烏(炮去皮尖) 吳茱萸(一方無) 青皮 白蒺藜(各二兩) 桔梗 橘紅 桃仁(麩炒別研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石茱萸 山茱萸(此二茱萸用帶溺豬胞裝入線縫酒煮乾取出焙乾為末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木香流氣飲兼服效。一方無白蒺藜枳實橘紅。一方有馬藺花山藥。

白蒺藜丸(出聖惠方) 治陰㿗腫大。

白蒺藜(微炒去刺) 熟地黃(干) 鹿茸(去毛塗炙微黃) 白蘞(各二兩半) 磁石(三兩燒醋淬七次細研水飛過) 鐵精(細研) 桂心 續斷(各一兩) 巴戟 赤芍藥 玄參 木通 海藻(洗去鹹味) 牛膝(去苗) 桑寄生 澤瀉 肉蓯蓉(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各二兩) 射干(一兩半)

上各藥為末。再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㿗丸(出千金方)

桃仁 蜘蛛(各五十枚) 桂心 蒺藜子 地膚子 澤瀉 防風 五味子 橘皮 茯苓 防葵芍藥(各二兩) 牡丹皮 細辛 海藻(各一兩) 狐陰(一具)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

桃仁丸(出聖惠方) 治陰㿗腫痛。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海藻(洗去鹹味各二兩) 澤瀉 防風(去蘆頭) 防葵 桂心 赤芍藥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五味子 白蒺藜(微炒去刺) 地膚子 赤茯苓 細辛牡丹(各一兩) 狐陰(一具炙微黃)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陰㿗偏大(出聖惠方)

白蒺藜(微炙去刺) 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蘞 磁石(燒醋淬七次搗碎細研水飛過)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各一兩) 鐵精(細研) 桂心 木通(銼) 牛膝(去苗) 玄參 桑寄生 澤瀉(各半兩) 熟乾地黃(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橘核丸(出仁存方) 治四種㿗病。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囊膚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帶(洗) 川楝肉(取肉炒) 桃仁(去皮尖炒各一兩) 厚朴(姜炙) 木通 枳實(炒) 元胡索 桂心(不見火) 木香(各半兩不見火)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虛寒者加川烏一兩。腎腫久不消。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有熱氣滯者。加黑牽牛大黃各半兩。

狐陰丸(出聖惠方) 治腎氣陰㿗。腰膝冷疼。陰囊腫癢。

狐陰(一具炙微黃) 木香 白蒺藜(微炙去刺) 昆布(洗去鹹味) 膃肭臍(酒刷炙黃) 檳榔(各一兩半) 石斛(去根銼)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二兩半) 牛膝(去苗) 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別搗為末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粒大。每於食前。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再服。忌熱面蕎麥豬魚黏食等物。

大戟丸(一名麝香大戟丸) 治陰㿗腫脹。或小腸氣痛。(出三因方)

大戟(去皮銼炒黃半兩) 葫蘆巴(四兩炒) 木香(一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舶上茴香(六兩) 訶子(煨去核) 檳榔(各一兩) 川楝(五兩後入) 麝香(半錢別研)

上為末。獨留川楝。以好酒一二升。蔥白七枚。長四寸。煮川楝子軟。去皮核取肉。和上件藥。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五七丸。至十丸。薑湯亦得。時發疼痛。炒姜熱酒下十五丸。

天雄散(出聖惠方) 治㿗。小便大腫痛。

天雄(四顆炮裂去皮臍) 桃仁(半斤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川楝子(三十枝) 葫蘆巴(五兩) 胡椒 乾蠍(微炒各一兩) 海藻(三兩洗去鹹味) 蘹香子(三兩)

上用酒二斗。於銀器內盛。煎至七分曝乾。搗細羅為散。入桃仁研令勻。每於食前。溫酒下二錢。

療超躍舉重。猝得陰㿗。(出聖惠方)

白朮(五分) 地膚子(十分) 桂心(一分)

上搗末。以飲服一刀圭。日三。忌生蔥桃李雀肉等物。一方溫酒調下。

三白散(出和劑方) 治膀胱蘊熱。風濕相乘。陰㿗腫脹。大小便不利。

白牽牛(略炒二兩) 白朮(半兩) 桑白皮 陳皮 木通(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湯調下。空心服。初進一服未覺。再進。此藥不損臟氣。只導利留滯。疝方大率多用熱藥。此方唯壅熱症。宜服之。昔時有人患陰囊腫脹。累嘗試之有驗。

抵聖丸(出三因方) 治膀胱有熱。多因天氣熱而發陰㿗。腫滿赤痛。大便秘。欲飲水。按之臍腹痛。

續隨子 薏苡仁 郁李子 茵芋 白牽牛(各一錢略炒)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一方用香姜散咽。黃昏服。五更利下惡物為效。

治腎虛陰㿗。腰膝冷疼。陰囊腫癢。(出聖惠方)

狐陰(一隻炙微黃) 海藻(洗去鹹味) 牡丹(各半兩) 桂心(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溫酒下十五丸。小兒服五丸。

治㿗陰卵偏大。有氣上下脹痛。或行走便發腫。

黃柏(銼) 牡丹 桂心 防風(去蘆頭各半兩)

上為末散。每於食前。溫酒下二錢。

荔核散(出危氏方) 治腎大如斗。不過十劑。除根。

舶上茴香 青皮 荔枝核

上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

蜘蛛散(一名蜘蛛丸出三因方) 治陰狐㿗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脹痛。

蜘蛛(十四個熬焦) 桂心(半兩)

上為末。蜜和丸。梧子大。米飲下十丸。為散取八分。飲和服。日再。

治腎虛陰㿗。腰膝冷疼。陰囊腫癢。(出聖惠方)

漢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昆布(半兩洗去鹹味)

上為末。用好酒煮麵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冷椒湯下十丸。

治㿗方(出千金方)

用楊柳枝如腳趾大。長三尺。二十條。水煮令極熱。以故布及氈掩腫處。取熱柳枝更互拄之。如此取瘥。

治陰㿗

以取白頭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搗之。隨偏腫處敷之。一宿當作瘡。二十日愈。

香附散(出三因方) 治㿗脹。及小腸氣。

用香附子。不拘多少為末。每用酒一盞。煎海藻一錢重。至半盞。撈出海藻嚼細。用所煎酒。調香附子末二錢服。一方、以海藻為末。以熱酒調用尤妙。甚者灌之。一方熱酒下荊芥末。

治㿗卵腫痛

用昆布汁咽之。一方酒煎服。

治水㿗偏大。上下不定。疼痛。

以取牡蠣不限多少。咸泥固濟。炭三斤煅令火盡。令取二兩。乾薑二兩炮。共為細末。冷水調。稀稠得所。塗病處。小便小利即愈。

牡丹散 療㿗偏大氣脹。不能動方。

牡丹 桂心(一方作桂枝) 防風 鐵精 豉(熬各等分)

上為末搗篩。酒和方寸匕服之。小兒一刀圭。二十日愈。嬰兒以乳汁和大豆與之。大效。忌生蔥胡荽。一方。以豉汁調下。

一方 治病後交接勞復。陰㿗腫。縮入腹絞痛。或便不通。

用蚯蚓數條。絞汁服之。以敷囊外。即愈。

秘傳茱萸內消丸 治腎虛為邪所襲。留伏作痛。陰㿗小便大。或生瘡出黃水。

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乾) 山茱萸(蒸去核) 馬藺花(醋浸焙) 川楝子(蒸去皮核) 官桂 黑牽牛(炒去末) 舶上茴香(用鹽炒) 元胡索(略炒) 橘皮 青皮(去白) 海藻(浸洗去咸炒各一兩) 桃仁(浸去皮炒) 白蒺藜(炒杵皮核) 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面稀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治陰卵潰疾。去熱風。可作湯沐。

用地膚子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補氣益力。

橘核丸 治四種㿗病。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囊膚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帶(洗) 川楝子(取肉炒) 桃肉(麩炒各一兩) 厚朴(去皮薑製炒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虛寒甚者。加炮烏一兩。腹堅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

治㿗氣初入陰囊。疼痛腫起。小腹兩畔。相連腰胯處。有兩條弦急。疼痛不可忍。行動難阻。急於痛處弦上。著灸斷其根。脈然後吃此藥火腑熱。唇焦赤。方可吃。

荊芥穗 白蒺藜(去刺各半兩) 連翹 羌活 木香 黃耆 防風 蔓荊子 獨活 芍藥 山梔 牽牛(各一分)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二錢食後熱湯調下。仍是空心吃後丸子更效。荊三稜(二分) 白蒺藜(去刺一兩) 延胡索 當歸 檳榔 官桂 木香(各一分) 半夏 芫花 牽牛(醋煮) 狼毒(捶碎好醋一碗同芫花於土器內炒令乾微黑色不要焦各四銖)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熱湯下三十丸。(大腑冷方可吃)

療㿗方

上以桃仁搗敷之。亦療婦人陰腫。干即易。

治男子陰㿗

以貍陰莖燒灰。東流水服之。

治陰卵㿉疾

以地膚子作湯沐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