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二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五十二

諸毒門

解金銀銅鐵石毒

(附論)

夫金受五方精氣。各有毒性。不可謂之有利無害也。服之適宜。足以瘳疾。服之非宜。徒傷正氣。當隨所畏惡以治之。服石法亦若是。

又人不知服石。以致庶事不佳。惡瘡、疥、瘟疫、瘧疾。年年常患。寢食不安。居常惡人。非止己事不康。且生子難育。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藥。若素肥充。亦勿妄服。四十以上。必須服之五十以上。三年可服一劑。六十以上。二年可服一劑。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劑。人年五十以上。精華消歇。服石猶得其力。六十以上。轉惡服石。難得力。所以常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體充實。雖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人須服之。凡石熱熟煉用之。凡石氣之發。必惡寒頭痛心悶。發作有時。狀如瘟瘧但有此兆。無過取冷水淋之。得寒乃定。止一切冷食。惟酒須溫。

薺苨湯 療石毒卒發者。慄慄如寒。或欲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發毒者。亦寒悶惛喜臥。起止無氣力。或寒。皆是腑臟氣不和所生。此湯主之。

薺苨(四兩) 甘草(炙) 藍子(各一兩) 茯苓 黃芩(各二兩) 蔓荊子(一升) 人參(一兩)芍藥(一兩)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蔓荊子八升。去滓子放藥。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服。若虛弱加人參一兩。若氣上加茯苓薺苨一兩。甚良。

治銀毒方 黃連(去須) 甘草(生銼各一兩)

上粗搗篩。以水三盞。煎取二盞。去滓飲之。

解金銀毒方(出千金方)

用水銀服數兩即出。若毒少者。一兩亦可得一服。每一兩水銀服之。扶坐與吞。令入腹中即活。一方、以雞汁及屎白燒。豬脂和水。淋雞屎汁。煮蔥白汁鴨血。及屎汁。並能治之。一方加人參汁。臘月豬脂為丸。如豉豆大三丸。並服之。單用鴨屎汁。治銅鐵毒及金毒。

治腹中有鐵方

用白炭刮去末。井花水服三錢。不效再服。

解金毒方(出聖惠方)

用鴨血一盞。每服半盞。和雞子清調下。未效再服。

解銀毒方

用石亭脂一兩為末。煎甘草湯。調下二錢。每日三服、效。

治鐵毒方(出聖惠方)

用磁石火煅醋淬。二七遍。一兩。細搗研為粉。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吞下。未瘥更服。

治丹砂毒方

用鹽半兩,以冷水攪勻。令澄,旋旋服之。

治百種乳毒方

用紫石英一兩為末。每服一錢。以溫水調下。連三服。

治硫黃毒方

用細辛去苗葉一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煮豬肉白湯調下冷服。一方、用白野鴿肉服之。並解。

治硝石毒方

用女苑一兩。粗搗篩。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治陽起石毒方

用菟絲子一兩。不用酒浸。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調下。三服立瘥。

治雄黃毒方

用防己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溫水調下。連進三服。一方、取汁解之並瘥。

治礬石毒方(出千金方)

用白鵝膏。不拘多少、研細。服一匙。大豆汁調下。一方、單用大豆汁服之、亦佳。

黑鉛酒 治中金石藥毒。

用黑鉛一斤。淨鍋熔作汁。投酒一升。如此十數回。候酒至半升。去鉛頓服之、效。一方、用井水磨下。解砒毒。

解丹毒方

用地漿服之、最妙。壓丹石毒、及解諸毒方。

用生大豆煮汁。服之甚良。

又方 壓丹石。去煩熱。利小便止渴。小兒熱病。

取葛根水浸。搗汁飲之良。

治服金石方

取栝蔞根。苦酒中熬燥。搗篩。仍以苦酒和塗紙上。攤貼。用之良妙。

五加皮湯 治服諸藥石後。或熱燥多向冷地上臥。又不食諸熱面酒等物。

用五加皮二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候毒發之時。便服。未定更服。

治硫黃忽發。氣弱。

用羊血服一合效。單蔥白湯藥 療石毒沉體中數年。或即發。宜服之。

蔥白一升切。以水五升。煮一半去滓服。未效再服。三劑止。

治丹石熱發

用菰根和鯽魚作羹食之。三兩頓即瘥。

療熱酒及丹石毒

用田螺汁飲之。不可常服。解砒毒。

治食金欲死方

用雞糞半升淋汁一升灌之。如人行三二里。再灌。

馬通散 治石毒。

赤馬糞(不拘多少水浸三日淘洗)

上入砂鍋子煉存性。入麝少許。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治中金藥毒方。亦解眾毒。止瀉泄及邪熱。

取金蛇四寸。炙令黃。煮汁飲。頻服之。以瘥為度。

治一切藥毒。及蠱。並解金石毒。

用石蟹。熟水磨服。

治硫黃毒

煎余甘子汁飲之。以制其毒也。

治硫黃毒

以黑錫煎湯解之。忌食宿冷豬肉。解金銀藥毒

用黃龍眼。以水研取汁半合。空心少少服。二十餘日瘥。

治硫黃髮遍身熱

以大麻油二合。煎熱放溫。以銅匙抄少許啜之。日三五服。效。

治服硫黃髮毒

以豬肉鴨羹。及余甘子湯。並解之。食丹藥毒

用罌粟子研去滓煎。取腐入姜蜜和。萱草研汁服。四物湯、香蘇散、各一帖。和煎服之解。鉛粉調地漿飲之。亦解。淡竹葉濃煎服。豬浮肋骨煎汁。研栝蔞飲之。可解。藍汁、豬血、綠豆。以上並解之。服丹石毒

薄荷 黃芩(各半兩) 芒硝(二錢) 用蜜調嚼或敷。

又方

用東引柳枝及甘松。或加丁香、木香為末。可服可含。解紫石英毒

以破麻鞋底。水煮汁服之。

犀角飲方 解丹石藥毒。

犀角(鎊) 知母 防風(去蘆頭) 甘草(四味各半兩) 山梔子 杏仁(去皮尖) 蔓荊子 地骨皮 白茯苓(去皮五味各一兩) 黃芩(一兩半) 柴胡(去苗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解諸飲食中毒

(附論)

夫五穀、五菜、五畜、五果。以至藥石。皆能養性、益壽、延年、卻老、瘳疾、蠲邪。然有損益。有利害。不可不察。飲食之間。不可不慎也。

物性味。有相須、相得、相畏、相惡。相得則良。相須則用。相畏則制其毒。相惡則置而不用。然則飲食有毒。宜有解散除治之法也。嶺南俚人毒藥。皆因食得之。即覺漸不能食。或心中滿脹。並皆急悶似瘴。微覺即取一片銀方寸余。含之一宿。其銀變色。即是著毒藥也。銀色青是藍藥。若黃是菌藥。不可不辨也。

夫人一旦因飲食忽忽困悶。少時轉甚。乃至死者。名為飲食中毒。俚人假以毒物。投於食里而殺人。但頰內或懸癰內。初如酸棗。漸長大。是中毒藥也。急治則瘥。不治毒入腹臟則死。脈浮滑無陽。微細不可知者。中毒也。凡飲食有毒者。傾於地下墳起者。皆殺人也。

凡飲食雜味。有相須相得則益體。相害則成病。以此治疾。則皆難療。所以病有不受藥療。必至於死也。今略疏其不可食物。不須各題病名。知者善加慎之。

解面毒

以蘆菔啖之。昔有婆羅僧東來。見食麥面者云。此熱何以食之。又見食中有蘆菔云。賴有此以解。自此相傳。食麵必啖蘆菔。

解毒丸 解一切飲食毒。及諸藥毒。並療溺死、縊死、磕死。或湯蕩火燒、氣色已絕。但心頭熱者。皆可治。

五倍子(三兩) 大戟(一兩) 山慈菇(半兩) 板藍根(半兩) 續隨子(去皮一兩) 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研勻。水煮糯米和丸。每一兩作一十丸。陰乾用雞鴨血為衣。候經宿。布袋掛當風。酒下一丸。

治郁食中毒

取豆汁解之良。

治誤中魚毒者。此鱉之屬。無頭足。不縮者是。

以黃耆、吳藍、煎湯服之。解飲食中毒。及魚肉菜等毒。(出千金方)

苦參(一兩半) 醇酒(二升一法用苦酒) 同煎一升去滓。令溫飲之。得吐即愈。或取泔汁、藍汁、犀角汁飲之亦佳。解一切食毒。及飲酒不知中何毒。卒急無藥可解。(出聖惠方)

甘草(生) 薺苨(各二兩)

上細銼。以水五盞。煎取二盞。停冷去滓。分三服。一方解一切藥毒。加蜜少許。同煎服之。

解俚人一切毒飲方

生薑 甘草(炙各一兩)

上各拍碎。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平旦空肚服。分二服訖。然後以別方治之。

又方(出肘後方)

常山(四兩) 白鹽(二錢)

上以水一斗。浸之一宿。以月盡日盡之月一日五更。用土釜中煎之。勿令奴婢雞犬見。煎取二升。於平旦分三服。服少時即吐。以銅盆盛之。看色青。以枝舉得五尺不斷者。即是藥未盡候。一日二日後。更進一劑乃良。席繼曾飲酒。得病月餘始覺。首領梁墳將土常山與之。呼為一百頭牛藥。服即瘥。

治食百物中毒(出千金方)

掘厠旁地深一尺。以水滿坑中。取厠籌七枚。燒令煙。以投坑中。乃取水汁。飲四五升即愈。急者不可得。但掘地著水。即取飲之。服生韭汁數升。含貝母子一枚。須臾吐食物瘥。

治食索粉片積方(出經驗良方)

用紫蘇濃煎汁。加杏泥服即散。

治中豆腐毒方(出經驗良方)

用蘿蔔煎湯。如非時無蘿蔔。用子煎湯亦可。人有好食豆腐。因中其毒。醫治不效。後更醫。醫至中途。適見做豆腐之家。夫婦相爭。因問云、今早做豆腐。妻誤將蘿蔔湯置豆腐鍋中。今豆腐不成。蓋豆腐畏蘿蔔也。醫得其說。至病家。凡用湯俱以蘿蔔煎湯。或調或咽。病者遂愈。

治粽為積方(出經驗良方)

用面末加少木香末。鹽湯調服。口有酒香。食積去矣。又治酒疾甚妙。

治酒面腫方

用參苓平胃散。加白藥煎麵湯下。傷酒亦然。辨飲食毒法。凡飲食傾澆於地上湧起者。不可食。食之皆殺人。

治新中雜食瘀食不消。心腹堅者。(出金匱方)

用白鹽二兩。以水二大盞半。和分三服。連並服。取吐為效。

黃龍湯(出千金方) 專治因食中毒。

取灶底當釜直下。掘取赤土。搗羅為末。以冷水隨多少服之。或犀角水磨取汁飲、大效。亦治六畜肉毒、驗。

又方

取赤馬溺。不拘多少。每服飲一二盞。

又方

取桑上蕈。破作段。著釜中。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漉出澄清。以火再煎沸。經宿不食。來晨空心服三合。則吐食瘕。每日服三合瘥。羸者減服之。

貝齒散 治食諸餅臛百物中毒。及射菵在肉中毒。

解俚人一切毒飲(出肘後方)

用都淋藤十二兩。以水一升。酒二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如人行十里。進一服。盡三服訖。其藥毒遂從大小便出。十日慎吃壅毒諸食。不瘥更服。以瘥為度。又方、療諸毒、用此藤二兩。長三寸。並銼。酒三升。合入罌中密封。以糠火燒四邊。至三四時。取出溫服。長令有酒色。亦無所忌。一方、治初中俚人毒藥。未得此藥。即用黃藤十兩。以水煮取二升。分為三服。藥毒內消。

解雞子毒方(出千金方)

用淳酒解之。

肉桂方 治蜀椒毒。誤食欲死。或下白沫。身體冷。

上用肉桂煎汁服之。多飲冷水一二升。忽食欲吐。急煎濃豉汁服之。或食蒜。或飲地漿亦可。慎不可熱飲、殺人。中椒毒者。含蒜及薺苨瘥。

治消熱面毒

用枸杞葉及根皮。細銼面拌。煮熟吞之良。

犀角散(出肘後方) 專治人以雉肉作餅臛。食皆吐下。

以犀角為末。服方寸匕。又治服諸藥過劑。心中悶亂。燒灰水服。

治食飲損者方

上以蔥豉湯、加當歸一兩煎之。去滓分服即瘥。若不見效。即服蘆根湯。

治有人夜間飲水。誤吞水蛭入腹中。經停月餘後。必生下小蛭。能食人肝血。腹痛不可忍。面目黃瘦。全不進食。若不早治。能令人死。(出危氏方)

用田中干泥一塊。小死魚三四個。將豬膏溶油攪勻。用巴豆十粒去殼膜。拌入泥內。研爛為丸。如綠豆大。用田中冷水吞下十丸。小兒只用三丸。須臾大小水蛭。一時皆瀉出。卻以局方四物湯加黃耆煎服。生血補氣。飲食毒 心煩悶者。

以苦參煮汁飲之。吐出即愈。

解食牛馬豬羊犬雞鴨魚蟹中毒

(附論)

夫禽獸品類。有根性本毒者。有無毒而食毒物者。有雜相畏、相惡、相因成者。人不慎而食之。致傷臟腑之和。亂腸胃之氣。或輕或重。各隨其毒而為害。

凡六畜者。謂牛馬豬羊雞狗也。此等本無毒。不害人。其自死及著疫者。則有毒。人食之。中此毒者。則令人心神煩悶。而吐利無度是也。凡六畜五臟著草自動搖。及得醋咸不變色。又墮不汙。又與犬。犬不肯食者。皆有毒殺人。凡牛肉有毒者。由毒蛇在草中。牛食草。因誤啖蛇則死。亦有蛇吐毒。著於草上。牛食其草亦死。此牛肉則有大毒。又因瘦病而死者。亦有毒。食之則令人心悶。身體痹。甚者乃吐逆下痢。腹痛不可忍。因此而致死者。非一也。凡駿馬肉、及馬鞍之下肉。皆有毒。不可食之。食之則殺人。其有常馬肉。則無毒。或因疫死。食之則有毒中於人也。凡諸無毒。其間野放。或食雜物而遇死。此肉有毒。人食之。則毒入臟腑。故令吐痢困悶不安也。凡狗肉性甚燥熱。不可多食。其疫死及猘死者。皆有毒。食之難消。故令人腹脹心煩。急躁悶亂也。凡鴨肉本無毒。不能損人。偶食之。觸令不消。因結聚成腹內之病也。凡禽獸自死者。肝皆有毒。不可食。往往傷人。其疫死者彌甚。被其毒者。多泄痢嘔吐。悶而不安也。凡諸肉脯。若放在茅草屋雨漏處。則有大毒。人食乃成暴症。不可治。亦有始食下即殺人也。凡諸肉脯。炙之不動。得水則動。故不可食。凡脯肉及熟肉。皆不可深密收藏。令氣不泄。食之殺人也。凡射菵獵人多用菵藥塗箭頭。以射蟲鹿。傷皮則死。以其有毒故也。人獲此肉。除去中箭毒處肉不食。余可食。若誤食其肉。則被毒也。其有不死者。所食肉處。去毒箭較遠。毒氣不深。其毒則輕。雖不死。令人困悶。身體痹不安。並吐痢者。是其候也。射菵藥者。以生烏頭汁煎之是也。凡郁肉者。謂諸生肉及熟肉。納器中密閉。其氣壅積不泄。則為郁肉。有毒。不幸而食之。乃殺人。其輕者。亦悶亂不安也。凡可食之肉。不甚有毒。有死者多因疫氣所斃。則有毒。若食此肉。便令人悶亂吐痢無度。是中毒也。凡食諸魚中毒者。皆由魚在水中。食毒蟲惡草。則有毒。人食之。不能消化。即令悶亂不安也。凡蟹食水蒗。水蒗有大毒。故蟹亦有毒。若中其毒。則煩亂欲死。如經霜以後。遇毒即不能殺害人。未被霜蟹。煮之則多有中毒。故令人悶亂。精神不安也。

獺肝丸(出聖惠方) 專治食魚鱠不消生瘕。常欲食鱠者方。

獺骨肝肺 干胡 大黃(各八分) 蘆根 鵲骨(各七分) 桔梗(五分) 乾薑 桂心(各四分)斑蝥(二十枚炙)

上為末蜜丸。酒服十丸。至十五丸即消。

五蠱黃丸(一名萬病丸出千金方) 專治食蟹中毒。煩亂欲死者。服得吐下皆瘥。

雄黃(一兩以水從旦至夜煎之取出別研) 莽草(取葉水煎洗曝乾一兩) 蜈蚣(一條去頭足炙研細)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炒研勻) 鬼臼(一兩)

上搗羅三味為末。別研巴豆雄黃。和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瓷器中盛。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一方治諸蟲方。依此方。

治食諸肉中毒方(出聖惠方) 專治遇冷不消。成蟲症。

大黃(炒一兩) 朴硝(研一兩) 杏仁(打破和皮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服。

橘姜丸(出十便良方) 專治食魚中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為末) 生薑(去皮切碎搗甚爛) 豆豉(為末一方有冬瓜汁)

上各等分。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三服。吐出神效。

三聖飲 治蟹腹中有毒。食之或將死。急治之。

大黃汁 紫草汁 冬瓜汁

上取汁。共一大盞。飲之立效。

治食蟹中毒方(出聖惠方)

生藕汁 蒜汁 冬瓜汁

上各取汁。自各飲之。或一汁已解。別汁不用飲。一方、專用紫蘇汁飲之。蘇子汁亦可。一方、專用冬瓜汁。服二升。

治食馬肉血洞下欲死方(出聖惠方)

豉(二百粒) 杏仁(二十枚)

上㕮咀。蒸五升米飲下。熟搗之。再服令盡。又用甘豆湯冷飲。能解諸毒。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厚朴飲(出聖惠方) 專治食魚鱠及生肉。在胸膈中不化。吐之不出。便成癥瘕。

厚朴(三兩) 大黃(二兩)

上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盡服立消。人強者。大黃以酒三升。取二升再服。

治食魚鱠不消。及食諸魚中毒方。

大黃(二兩切) 朴硝(二兩)

上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仲景方、橘皮一兩。肘後方云、食豬肉過冷不消。必成癥瘕。一方、無橘皮。一方、煎生薑汁服。

治食六畜肉中毒方(出聖惠方)

上取六畜干屎為末。水服佳。一方畜肉毒、以大糞服之良。

又方(出聖惠方)

燒小豆一升為末。服三方寸匕良。一方。服灶底黃土方寸匕。

治食生肉中毒方

掘地深三尺。取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土五六沸。取上浮清者。飲一升立愈。

治食野菜、馬肝肉、諸脯肉毒方。(出聖惠方)

取頭垢如棗核大。水吞之神驗。一方、燒狗屎灰。水和絞取汁飲之。

又方(出聖惠方)

燒豬骨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方、燒笠子末。服方寸匕亦瘥。

治食百獸肝中毒(出千金方) 大凡食物。自不可輕食。自死者諸心。皆勿食。

豬脂一斤。頓服佳。亦治陳肉毒。

治生食馬肝毒殺人方(出聖惠方)

取牝鼠屎二七枚。兩頭尖者是。以水研飲之。不瘥更作。一方、用雄鼠屎即瘥。

治食豬肉毒方(出聖惠方)

上燒豬屎為末。服方寸匕。犬屎亦佳。

治食魚中毒方(出聖惠方)

以水煮橘皮。停極冷飲之、立驗。一方、用大小黑豆。取汁服之。或用朴硝汁服之、並瘥。一方、大黃汁亦解。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以及鱸魚中毒欲死者。並食鯸鮧魚中毒。銼蘆根。吞取汁。多飲。一方、治蟹毒。取蘆葦葉汁飲之愈。一方、治食馬肉中毒。飲蘆根汁亦可。兼作湯浴之尤妙。(出千金方)

治食魚鱠不消。 及食諸魚中毒。不療必成癥瘕。(出聖惠方)

舂馬鞭草。飲汁一升即消。生薑亦良。姜葉汁一升亦消。又可服吐藥吐之。

又方(出聖惠方)

取鮐魚皮。燒灰水服。無完皮。壞刀裝取之。一名鮫魚皮。或魚皮亦可。大治食鯸鮧魚毒欲死者甚驗。一方、魚皮燒灰水服。

又方(出千金方)

取魚鱗燒灰。水服方寸匕。食諸鮑魚中毒。亦用之。

治食鵝鴨肉成病。胸滿面赤。不下食者方。(出千金聖惠方)

以秫米泔服之良。一方糯米煮服一中盞。

治食狗肉不消。心中堅。或腹脹、口乾、大渴。心急發熱。狂言妄語。或洞下方。(出聖惠方)

用杏仁一升。去皮研。以沸湯三升。和絞取汁。三服。狗肉完片皆出、即靜良驗。

治食牛肉中毒方(出聖惠方)

以狼牙燒灰。水服方寸匕。又云、豬牙亦可。一方、以甘草煮汁飲之並瘥。一方、以豬脂煉為油。服之亦妙。

治食六畜肝中毒方(出十便良方) 大凡物肝久藏不可輕啖。自死者彌勿食之。

用豉一兩。以水浸。絞取汁旋服。亦治食躁。

治鳥獸中毒箭。其肉有毒解之方。(出肘後方)

用藍青三握。細切搗取汁。飲之。每服一盞。肘後方、加大豆汁鹽汁。服之解。

治食魚中毒方

用冬瓜一枚小者。洗淨搗絞汁一大盞。旋旋飲之效。或取甜瓜。絞汁飲之亦得。亦治食蟹中毒。

解河豚毒方(出德生堂)

五倍子 白礬

上等分為細末。水調灌之。

又方(出百一選方)

以槐花腦子為細末。水調灌之。

治食蟹反惡方(出德生堂)

昔一人食大蟹數枚。誤食紅柿。至夜大吐。繼以血。昏不醒人事。同村有知其故者憂之。以木香作餅子。斡開病人口。遂調藥灌入。神效。以木香嚼尤妙。

治食啖蛇牛肉殺人。 凡發向後順者、是也。食之欲死。(出聖惠方)

飲人乳汁一升立愈。又以洗頭泔。飲一升愈。又牛肚細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暖飲之。大汗出者愈。

治食鯽魚沙糖。令人成疳。及丹石熱毒。

取艾和鯽魚作羹食。一兩頓即愈。

治食自死鳥獸肝中毒(出聖惠方)

取故頭巾垢一錢。以熱湯中烊服之。亦治卒心痛。以沸湯取汁飲之。頭巾即髻帛也。又方、飲豉數升。良。

治食牛馬肉及肝中毒

先銼頭髮令寸長。和土拌作溏泥二升。合和飲之。須臾發皆貫所食肝出。

治食豬肉馬肝漏脯中毒(出傳信適用方)

用大蒜燒末服。或豬脂清調下亦可。或單用生蒜汁服之亦瘥。

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乾。或發熱暈亂。(出肘後方)

以煮蘆根飲之治中鱉蝦蟆毒方 及治六畜鳥獸肝中毒。

取生豉一大合。新汲水半碗浸。令豉水濃。頓服之即瘥。有一士人嘗云。此三味大小。皆可殺人。中之令人小便秘。臍下痛至死者。

又方

取五味生為末。一二錢。井水調下。

治食自死六畜諸肉中毒。

搗黃藥末。以水和服方寸匕。未覺再服瘥。一方用犀角屑。水調服之。

治食黍米中藏干脯中毒方(出金匱方)

濃煮大豆汁。飲數升即解。亦治貍肉漏脯等毒。

治鯉魚毒方

用果樹葉蘿蔔刺蝟灰。醋糟搗細。用火焙熱食之。

食河豚毒(出本草)

以蘆根。並橄欖解之。

治食生肝中毒(出聖惠方)

用附子一枚。炮製去皮臍為末。溫水服一錢。日三服。薑湯下亦可。

治漏脯毒。並及諸食鬱肉方。(出聖惠方)

用搗韭汁服之、良。大豆汁亦得。一方、治食百物中毒。單用韭汁數升服之。

治郁濕脯毒。及生肉熟肉。皆不用深藏密蓋。不泄氣殺人。又肉汁在器中密蓋。氣不泄者。亦殺人。張文中雲。肉閉在密器中。經宿者為靜。(出千金方)

以燒狗屎為末。水服方寸匕。酒服尤佳。服人乳汁亦良。飲生韭汁三升。亦得。

治脯在黍米中毒方(出聖惠方)

用面一兩。鹽二撮。以水一升。煮服之良。

治食鬱肉漏脯毒方(出肘後方)

以燒人屎灰。酒服之。方寸匕。

治食生脯過多。筋痛悶絕。

煮細漿水粥。以少鷹糞末攪和。服三五合。雞屎亦可。

治河豚毒等諸毒

來安縣主薄李紘云。丁未春度白塔寨。有二卒一候兵。同食河豚既醉。燒子並食之。遂皆中毒。人急以告巡檢。二卒以困殆。倉卒無藥。因令取麻油。獨以麻油灌候兵者既多。大吐毒物盡出。腹間頓寬。以此無恙。

治中河豚等諸毒

用槐花不拘多少。為細末。如中諸毒。每服三錢。用河水調下。井水亦得。若能未食前先服尤妙。六畜自死

皆是遭疫有毒。食之致洞下。亦致堅積。宜以丸利下。解毒

上急用濃煮香蘇飲汁一升。中豬肉毒

用壁土用水煎一錢服之。又燒白扁豆末。黃柏末並解。中禽魚毒食鴆鳥毒

生扁豆末。溫水下。又葛粉水調下。又生螺肉並解。食鮜毒。生苦蕒嚼及擂水飲。

治河豚魚毒

用白礬末湯點服。河豚能殺人。服此毒自消。累用效。

治食版魚子毒方 治誤食版魚子。吐不止者。

用取魚尾草。研汁服少許立止。魚尾草又名樚木根。形似黃荊。八月間開紫花成穗。葉似水楊。無大樹。經冬不凋。漁人以藥魚。

治中山雞鷓鴣毒方

南唐相馮延己苦腦中痛。累日不減。太醫令吳延紹。密詰廚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物。對曰多食山雞鷓鴣。延紹曰吾得之矣。投以甘豆湯而愈。蓋山雞鷓鴣。皆多食烏頭半夏。故以此解毒。

勝金散

槐花 染坯

上等分生為細末。每服一錢。汲井水調下。常熟一家。專貨此藥。每服百錢。藉之稍溫足。錢倅叔儀家傳得之。

又方 解鰻毒。

櫸樹皮、或櫳木子。或答菜、或冬青葉。皆酒浸服。

又方 解 毒。

灰汁洗鐵漿菜等。皆可服。

又方 解龜毒。

以麻油炒砂焦熱。帛裹縛熨之。

又方 解蟹毒。

未破者、醋炒石灰縛敷。已破水調。酒糟皆效。服天門冬後。食鯉魚中毒。

以浮萍解之。解食牛馬肉毒。腹痛吐利不止者。(出本草)

以麻鞋底。水煮汁服之。

解食馬肝牛肉毒(出本草)

以人乳汁合豉濃汁。服之神效。

治食魚鱠腹中脹滿成瘕痛悶。飲食不下。日漸瘦。(出本草)

取水中石子數十枚。火燒赤。投五升水中。各七遍。取熱飲之。如此三五度。當利出瘕也。

中魚毒方

虞侍郎、蘇州人。平生善食鱠。中年病腹堅。側身不得。每發疼痛幾死。累治不效。一善醫者切脈曰。侍郎右關脈伏。伏為積聚生冷之積。成瘕在腹。則痛不可忍。以取藥令用橄欖汁。吞丸子藥數粒。晚下利一盆許。是魚鱠縷。前一半皆成魚矣。從此遂安。

治人食著諸毒肉。吐血不止。痿悴者。(出本草)

取胡蔥子洗煮。使碎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一服。夜一服。血定止。治人誤食鱠鮐肝而迷悶者。(方見解諸毒方)

治誤食水蛭水蛭即螞蝗(出經驗良方)

用酒及土藍靛絞汁。月頭初三四日。空心服。

治誤吞蜈蚣(出朱氏集驗方)

用生豬血。令病人吃。須臾生清油。灌口中。噁心蜈蚣滾在血中吐出。繼與雄黃細研。水調服愈。昔有村店婦人。因用火筒吹火。不知筒中有蜈蚣藏焉。用以吹火。蜈蚣驚逆竄入喉中。不覺下喉嚨。求救人無措手。適有人云。可討小豬一個。斷喉取血。飲之。

治蛇蟲毒。食飲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

服馬兜鈴即出。又服麝香一錢。即吐蟲毒。

治食鱸魚肝。鯸鮧魚中毒。及食魚蟹毒。

上用蘆根銼煮汁。一二升飲之。又以蓬蒿濃煮汁服之佳。

治食蟹中毒

以生藕汁服之。或煮乾蒜汁。或冬瓜汁。服之並佳。

治飲食中毒。 及魚肉菜等。

用苦參三兩。酒二升半。煮取一升服。吐愈。梅師方、用醋煎。或取犀角煎一升亦佳。

治食蟹中毒

以紫蘇煮汁飲之。以子煮汁亦得。蟹未經霜多毒。

治食魚中毒

以鮫魚皮燒灰為末服之。

解食諸菜果蕈菌中毒

(附論)

朽木生蕈。腐土生菌。二者皆陰濕之地氣。蒸郁所生也。既非沖和所產。性必有毒。若誤食之。令人吐利不已。心腹切痛。甚者身黑而死。菜亦生於陰濕。食之過多。或與菌蕈同。性有反惡。悉能害人。可不慎哉。凡園圃所種之菜。元本無毒。但蕈菌之物。皆是草變化所生。出於樹者為蕈。生於地者為菌。並是濕氣鬱蒸。變化所生。有毒者。人食遇此。多至於死。甚急速也。其不死者。猶能令人煩悶吐利。時久始醒也。

甘草散(出聖惠方) 專治食諸菜菌蕈中毒。

甘草(炙銼) 貝母 胡粉(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泉水調下。小兒尿、乳汁共服二升。亦好。

治食諸蕈並菌中毒方

生薑(切細四兩) 豆漿(四兩) 麻油(二兩半)

上和研勻。楪盛甑上蒸。一炊許時取出。不拘時候。時時服之。諸毒立解。

治諸食中毒方

童子小便 人乳汁(各半盞)

上和勻微煎過。溫分二服。連並服之。

又方

雞毛(燒灰一分) 雞屎(燒灰一分)

上細研和勻。每服一錢。用豆漿水少許研。酒下。三服效。

治食諸菜中毒方

用豆漿不拘多少。逐漸量多少食之。一方治食菜果中蛇毒。以大麥酒。浸汁半升服之。妙。

又方(出聖惠方) 專治食諸菜蕈菌中毒方。並急躁發狂。煩悶吐下欲死者。

上用雞屎燒灰。碾為末。每服半錢。用好豆漿半匙。細研和藥。溫酒調下。連三服立醒。一方用水調一錢。

又方(出醫方集成) 治食蕈並菌中毒。致殺人者。及療楓菌。食之令人笑不止者。並皆治之。蓋菌種類不一。往往蛇虺毒氣所熏蒸而成耳。

掘地作坑。用新汲水投坑中。攪之成濁混。取出以絹濾過。用瓷器盛。每服時打轉。飲一盞至三盞當效。又食橄欖可解。服諸吐利藥丸亦佳。

治食苦瓠中毒方(出聖惠方)

用黍稂銼半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時時服之。一方用黍煮汁飲之。

葛根飲(出聖惠方) 專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者。

用葛根煮汁飲之。

又方(出聖惠方) 專治菜果中毒。

以雞血和真鐵精。丸如梧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一丸。治食野菌毒方。

又方(出千金方) 專治食山中樹中菌中毒。並食楓樹上菌。令人笑不止者。

取人屎服一升良。煎魚魫汁服之。即愈。又用大豆汁飲之。亦可。

治蕈毒欲死。及治菌毒。(出百選方)

用石魚頭。白水煮濃汁。灌之即愈。如無生者。鯗頭亦得。

又方(出經驗良方) 專治中蕈毒。同菰毒。

用左纏藤梗。煎汁服。又治癰疽尤妙。或敷或服皆良。解菰子毒。及解一切菌毒。(出危氏方)

用芫花生者為末。每服一錢。新汲水下。以利即妙。

治食桃子傷方

取桃樹間梟桃。燒服之。漸吐即愈。解誤食菌中毒及芋毒方。(出肘後方)

以荸薺擂水服之。一方用左纏藤。取其葉生嚼吃並解。一云種芋三年不收者。成野芋。故殺人也。

治食菹菜、誤吞水蛭。蛭藏血。腸痛。漸黃瘦者。(出肘後方)

飲羊牛熱血。一二升許。經一宿便暖。豬脂一升飲之。便下蛭食。

治食諸果中毒方(出千金方)

用豬骨燒過為末。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漏脯等毒。

治食菜中毒。發狂煩悶。吐欲死方。(出聖惠方)

取雞毛燒為灰。以水調服二錢、瘥。

治食菜及果子中蛇毒方。(出聖惠方)

用黑豆末。以酒漬取汁服之。

中萵菜毒方

王順求云萵菜出園圃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過其下。誤觸之。則目瞑不見物。人有中其毒者。惟生薑汁解之。解果菜毒豆粉毒

以杏仁細嚼。冷水吞下。荔枝毒。泡鹽湯、又蜜解。瓜毒、瓜皮湯解。鹽湯亦可。柑毒、柑皮湯解。鹽湯亦可解。

治中菰菌毒方

以茱萸煎湯服。吐下即解。熟艾煮三五盞。犬項下。取熱血灌之。雄雞血亦可。

中蕈毒方

崇寧間。蘇州太平山白雲寺五僧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摘而煮食之。至夜發吐三人。急用鴛鴦草生啖遂愈。二人不肯啖。吐至死。此草藤蔓而生。對開白花。傍水依山。處處有之。治壅疽腫毒尤妙。或服或敷。今人皆謂之金銀花。又曰老翁須。本草名忍冬草。

解野菌毒 北夢鎖言、野菌毒人而笑者。

煎魚魫汁服。僧光遠云。夷堅志云急採鴛鴦草。生啖之即愈。中菌毒殺人者。以防風三十枝。銼碎以水煎。候冷灌之立愈。白水濃煮石首魚頭汁。灌之無不愈。食生梨葉解菌毒。地漿飲三盞愈。又多食橄欖愈。

治食野菌毒(出本草)

以蓮葉蓮房。水煮服之。

凡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有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若中風或吐。甘草煮汁服之。即解。(出本草)

麝香丸 消瓜果水毒。

肉桂(去粗皮) 人參(去蘆頭半兩) 丁香(一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 甘草(二兩炙) 青鹽(二錢) 麝香(二錢半別研) 乾木瓜(四兩)

上件為細末。次入麝香青鹽。同研勻。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五丸。每服一丸細嚼。新汲水下。傷冷嘔吐。生薑湯下。

治人食楓樹上生菌。即冷笑不止。(出本草)

以土漿屎汁飲之愈。

蠱毒

(附論)

夫蠱毒千品。種種不同。或下鮮血。或好臥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或百節痠疼。如此種種狀貌。說不可盡。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或百日即死。其死皆於九孔中。或於脅下肉中出去。所以出門常須帶雄黃、麝香、神丹、諸大辟惡藥。則百蠱貓鬼狐貍老物精魅。永不敢近。養生之家。須慮此。俗有灸蠱法。於心下捺。便大炷。灸一百壯。並主貓鬼。亦得愈。又當在小指尖上。灸三壯。當有物出。酒上得者有酒出。飯食得者有飯出。肉菜上得者有肉菜出。即愈、神驗。皆於灸瘡上出。

凡人患積年之久。大黑如漆。或堅或薄。或微赤者。皆是蠱也。凡人忽患下血。以方藥治。更增劇者。此是中蠱也。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無有多少。皆是蠱毒。粗醫以斷痢藥處之。大非也。凡人中蠱毒。似病人者。若服藥知蠱主姓名。當便呼喚將去。若欲知蠱主姓名。以敗鼓皮燒作末。以飲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姓名。可軀令去則愈。又有以蛇蜒合作蠱藥。著飲食中。使人得瘕病。此積一年。乃使療之。各自有藥。江南山左間人有此。不可不信之。蠱之為毒。醫書所載。雖有數種。而中土少見之。今古所傳。多是閩廣深山之人。於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蝦蟆三物。同器貯之。聽其互相食啖。候一物獨存者。則謂之蠱。欲害其人。密取其毒置於酒食中使啖之。若中毒者。令人心腹絞痛。如有蟲咬。吐下血皆如爛肉。若不即治。食五臟即死。然此毒中人。有緩有急。急者十數日便死。緩者待以數月。氣力羸敗。食盡五臟而後死。死則其毒流注於旁人。亦成蠱注。治療之法。必須審而後行。今人凡有積聚脹滿之病。類乎蠱者。便以為蠱。尤為非也。世說閩深山人。專有以蠱。行毒於人者。若素知其姓名。呼喚將去。其病自愈。又有一說。病者若能知元中毒於何物之中。終身不服此物。其毒亦不變作。又蠱毒千品種種不同。有得三年方死。有一月或百日乃死者。其病症亦各有異。或吐下鮮血。或如臥暗室。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痠痛。緩與急皆有殊也。其以五蠱推之。有蛇蠱、有蜥蜴、有蜣螂、有蝦蟆、有草蠱、若蛇蠱者。面色青黃。脈洪壯。病發之時。腹內熱悶。胸脅支滿。舌本脹強。不喜言語。身體常痛。心腹似蟲行。顏色赤。唇口乾燥。經年不治。肝膈爛而死。蜥蜴蠱者。面色黃黑。其脈浮滑而短。病發之時。腰背微痛。手腳唇口皆習習而喉脈急、舌上生瘡。二百日不治。啖人肝心盡爛。下膿血。羸瘦、顏色枯黑而死。蝦蟆蠱者。面色青白。其病發時。咽喉塞。不欲聞人語。腹內呼鳴。或上或下。若天陰久雨而病轉劇。皮肉如蟲行。手腳煩熱。嗜食、咳唾膿血。顏色乍白乍青。腹內脹滿。狀如蝦蟆。若成蠱吐出。成蝌蚪形。是蝦蟆蠱。經年不治。啖人脾胃俱盡。唇口裂而死。蜣螂蠱者。脈緩而散。病發之時。身體乍冷乍熱。手腳煩疼。吐逆無時。小便黃赤。腹內疼。胸中痛。顏色多青。或吐出似蜣螂。有足翅。是蜣螂蠱。經年不治。啖人血脈枯盡即死。欲試蠱與非。當令病人唾於水內。沉者是蠱。浮者非也。又云旦起取井花水。未食前。當令病人唾於水內。唾如柱腳直下沉者。是蠱毒。沉散不至下者。是草蠱毒。又方、含大豆。若是蠱。豆脹皮脫。若非蠱。豆不爛脫。又云以鵠皮置病人臥下。勿令知。若病劇者。是蠱。又云取新生雞子煮熟。去皮留黃白。令完全。日晚口含。以齒微齧之。勿令破。作兩炊時。夜吐瓦上。著霜露內。旦看大青。是蠱毒也。昔有人食新變鯉魚中毒。病心腹痛。心下硬。發煩悶。欲得水洗沃身體。搖動如魚得水狀。有人診云、是蠱。其家云野間相承無此毒。不作蠱治。遂死。又身體弱。自不可輕於濯。江南有射工毒。其色黑。形如肉臠。口中橫骨如角弓。生溪間內。或因兩潦。逐水而入人家。含沙射人之影。得之寒熱悶亂。頭目俱痛。亦如中屍卒不能言。又水毒蟲一名溪。一名灑。得之病狀與射工相若。但有爛瘡為射工。無瘡為溪灑。特少異耳。又沙蝨蟲。細如疥蟲。視不得見。遇陰雨則行出草間。著人身。則鑽入皮里。刺如針芒。是三者、為病朝輕暮劇。皆能殺人。以方術灸法灸之。若治之不早。變生飛蠱。倏入患軀。啖食五臟而死矣。挑生之毒。其類是乎。挑生多於飲食過度。凡魚肉果菜茶湯酒醋之中。皆可挑毒以中人。自嶺以南。率多有此。其候初覺胸腹作痛。次則漸漸如刺。十日生於腹中。生則動矣。治法胸痛則為生在上膈。腹痛則為生在下膈。如上膈者。用膽礬半錢。投入一盞熱茶之內。候礬化。通口服之。少頃以雞翎攪刺喉中取吐。在下膈者。用川鬱金二錢。末之。米湯調下。即瀉出惡物。吐瀉以後。以人參一分。白朮茯苓倍之。碎為粗末。新汲水和。入瓷瓶中。慢火煨至半日。每盞連口服。日兩劑。又廣山谷間。有草曰胡蔓草。亦曰斷腸草。或以藥人。急水吞之急死。緩水吞之緩死。又有取毒蛇殺之。以草覆蛇。汲水灑草。數日菌生。採取為末。入酒毒人。始亦無患。後再飲酒。毒發立死。其俗淫婦多遇合北人。情好雖稠。不肯白歸。陰以藥置食中與之。還即叩之曰。子某年來。若從其說。復以藥解之。若過期不來。則斃矣。又貓鬼者。云是老貍老野物之類。變為死蜮而依附於人。人畜事之。猶如事蠱。以毒害人。其病狀心腹刺痛。食人臟腑。吐血痢血而死。又野道者。是無主之蠱也。人有畜事蠱。以毒害人。為惡既積。乃至死減絕。其蠱則無所依。止浮游田野道路之間。有犯害人者。其病發猶是蠱之狀。但以其于田野道路得之。故謂之道也。

大金牙散 治一切蠱毒。百疰不祥。醫所不治。

金牙 鸛骨 石膏 斑蝥 活草子 胡燕屎 白朮 雷丸 龍牙 銅鏡鼻 梔子仁乾漆 龜甲 鱉甲 鬼督郵 桃白皮 大黃(各四分) 桂心 芍藥 徐長卿 羚羊角 射干 升麻 鳶尾 馬目毒公 蜂房 細辛 乾薑 芒硝 田跂 犀角 甘草 狼毒 蜣螂 龍膽 狼牙 雄黃 真珠(各三分) 芫花 莽草 射菵 烏梅(各一分) 蛇蛻皮(一尺) 鐵精 赤小豆(一合研) 地膽樗雞 芫菁(各七枚) 桃奴 巴豆(各二枚)

上治下篩。服一刀圭。稍加二刀圭。帶下闢百邪。治九十九種。一方有麝香。無白朮。

紫參丸 治蠱注百病。癥瘕積聚。骨肉酸削。大小便不利。卒忤遇惡風。臚脹腹滿。淋漓轉相注。殫門盡戶。延及男女外孫。醫不能治者。

紫參 人參 半夏(洗) 藜蘆 代赭石 桔梗 白薇 肉蓯蓉(各三分) 石膏(一分) 大黃(一分) 牡蠣(一分熬) 丹參(一分) 蝦蟆(炙灰) 巴豆(七十枚去皮心熬) 烏頭(炮四分)狼毒(七分) 附子(炮五分)

上搗篩蜜丸。如小豆大。以米飲下一丸。日三服。老小以意加減。

人參丸 治蠱注。四肢浮腫。肌膚消瘦。咳逆腹大。如水鼓漏泄。

人參 紫參 半夏(湯炮七次去滑) 藜蘆(炒) 代赭石(研) 桔梗(炒) 白薇 肉蓯蓉(酒浸切焙) 石膏(碎) 牡蠣(粉) 丹參(各三分) 干蝦蟆(灰) 狼毒(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巴豆(七十枚去皮心膜油)

上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三丸。量虛實米飲下。

犀角丸 治蠱毒、百病腹暴痛。飛屍、惡氣腫。

犀角屑 鬼臼屑 桂心末 羚羊角(各四錢) 天雄 莽草 真珠 雄黃(各一兩) 貝母子(五枚燒) 蜈蚣(五節) 巴豆(五十枚) 麝香 射菵(如雞子黃大一枚)

上為末合搗。蜜丸如小豆。服一丸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滿蜚屍。服如大豆許二丸。若惡氣腫。以苦酒和塗上。縫袋子盛藥。系左臂。闢不祥鬼疰蠱毒。可以備急。一方、無天雄大黃。空心米飲。下一二丸。

北地太守酒 治萬病蠱毒。風氣寒熱方。(一名烏頭酒)

烏頭 甘草 芎藭 黃芩 桂心 藜蘆 附子(各四兩) 白蘞 桔梗 半夏 柏子仁前胡 麥門冬(各六兩)

上七月曲十斤。秫米一斛。如醞酒法。藥以絹袋盛之。沉於甕底。酒熱去糟。還取藥滓。以青布袋盛。沉著酒底泥頭。秋七日、夏五日、冬十日、空腹服一合。日三服。以之為度。藥有小毒。故以青布盛之。斷勿中止。二十日。大有病出。其狀如漆。五十日病悉愈。有婦人年五十。被病連年。腹中積聚。冷熱不調。時時切痛。繞臍絞急。上氣胸滿。二十餘年。服藥二七日。所下三四次即愈。又有女病編枯絕產。服二十日。吐黑物。大如刀帶。長三尺許即愈。期年生子。又有女人。小得癲疾。服十八日。出血二升半、愈。有人被杖崩血。內室臥著九年。服藥十三日。出黑血二三升、愈。有人耳聾十七年。服三十五日。鼻中出血三升。耳中出黃水五升。便愈。古方云、喜平二年。北地太守臣光造上。此主蠱毒。有人中蠱毒者。服無不愈。極難瘥者。不過二七。所有效莫不備。出曾有一女年四十餘歲。偏枯羸瘦。不能起枕長麻。耳聾一無能聞。兩手不收。已經三年。余為合之。遂得平服如舊。有人中蠱毒。而先患風。服茵芋酒多傷。服此吐出蠱數十枚遂愈。何況此酒。何蠱不下也。嘉其功效。有異常方。故具述焉。

保靈丹(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諸毒。一切藥毒。朱氏方云。往時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歲以天中重陽時。開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貨。其間號名藥世者。於是有人於窗隙間。呼貨藥一聲。識其意。亟投以千錢。乃從窗隙度藥一粒。號解毒丸。一粒可救一人命。夫跡既叵測。故時多疑神仙。政和間。祐陵以仁聖惠天下。嘗即上清寶籙宮中之前。新作雨亭。左曰濟仁。主給藥治病苦。右曰輔正。主符水除邪鬼。因遂詔海內。凡藥之治。彰彰有聲者。悉索方書而上之焉。於是城都守監司。奉命相共窮其狀。乃得售解毒丸家。蓋世世懼行毒者為仇害。故匿其跡。非有所謂神仙者。既據方修治得其全。即並藥奏御下殿中省。上曰朕自施天子所服御。以濟。毋煩有司也。繇是殿中省群醫諸司驗其藥。則王氏博濟方之保靈丹爾。當是時猶子行適領殿中監事。故獨得其詳。吳子南攜是藥。嘗救兩人。食胡蔓草毒。得不死。蓋不可不書。

硃砂(研細一兩) 大山豆(半兩) 雄黃 黃丹 麝香 黃藥子 續隨子(生杵末各二錢半) 川巴豆(肥者二錢半取肉不去油) 斑蝥(二錢半去頭翅足) 糯米(半炒半生用) 赤蜈蚣(二條一炙一生)

上入乳缽研和。用糯米稀糊。丸如龍眼大。陰乾瓷盒收。每服一丸。好茶清吞下。不得嚼破。須臾病人。自覺心頭如拽斷皮條聲。漸次毒物下。或自口出。或大便出。嫩則是血。老則成鱉。或蜣螂雜諸帶命之物。藥丸凝血並下。以水洗淨收之。可救三人。如中蠱口噤。即挑開。如斡牙不開。打落牙一兩枚下藥。若蛇蠍蜈蚣諸毒。以好醋磨敷患處立解。服藥已效。如知毒害之家。不必究名訴知。其毒再發不救。瘥後更忌酒肉等食。一月為軟飯可也。或急用、但擇吉日。精潔修合。不急。宜用端午日、重陽修合。勿令雞犬婦人見之。

鮫魚皮散 治諸蠱注氣。變化無常。

鮫魚皮(微炒) 犀角(鎊) 麝香 白龍骨 丹砂(研) 雄黃(研) 蘘荷根 鹿角(俱鎊各一分) 蜈蚣(炙去足一枚)

上除研外。搗羅為散。共和令勻。每服二錢。以溫酒調下。日三服。一方有椒一分、乾薑一分。貝子十枚。雞舌香一分。

聖惠丸(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心腹堅痛。羸瘁骨立。面目黃瘦。

硃砂(研) 雄黃(研細各七錢半) 藜蘆(去蘆頭) 莽草(微炙) 鬼臼(去須各半兩) 肥巴豆肉(十五枚去油) 麝香(一錢) 斑蝥(去翅足三錢糯米炒黃) 青色大蝦蟆(一個燒存性研細末)

上細末。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小豆大。每五丸空心酒下。少刻更吃粥一盞。利出蟲蛇惡物。若不吐利。更服二丸必效。一方、無青大蝦蟆。

石刻方 治蠱毒。

宋嘉祐中。範吏部道為福州守日。揭一方於石云。凡中蠱毒。無論代代近遠。但煮一鴨卵。插銀釵於內。病者含之。約一食頃。取視釵卵俱黑。即中毒也。其方用。

五倍子(二兩) 硫黃末(一錢) 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丁香 木香 麝香 米粉(各少許)糯米(二十粒)

上用十分於瓶內。煎七分。候藥面生皺為熟。絹濾去滓。通口服。病人平正仰臥。令頭高。覺腹中有物衝心者三。即不得動。若出。一盆桶盛之。鰇魚之類。乃俟吐罷。飲茶一盞。瀉無妨。旋煮白粥補。忌生冷油膩鮓醬十日。後服解毒丸三五丸。經旬平復。

雄黃丸 主蠱毒中藥欲死。

雄黃(研) 硃砂(研) 藜蘆(炙) 馬目毒公 巴豆(去心皮炒各二分) 皂角(炙去皮子二分)莽草(二分)

上搗篩。以蜜丸如大豆許。水服三丸。當轉下。先利清水。次出蛇等。當煩悶者。依常法可用鴨羹補之。忌生豬肉冷水及蘆筍貍肉妙。

治一切蠱毒、邪妖、鬼疰。病者有進有退。積聚堅結。心痛如切。齒不可坐臥。及時行惡氣。溫病風熱。瘴氣相染滅門。或時熱如痎、癗。咽喉腫塞。不下飲食。或煩滿短氣。面目時赤。或目中赤黃。或乾嘔。或吐逆。或下赤白痢。或熱氣如雲。或欲狂走自殺。或如見鬼。或手足清冷。或熱而飲冷水。不知足。或使手掇空。或面目癰腫生瘡。或耳聾目暗。頭項背脊強。不得屈伸。或手足卒癢。或百鬼、惡疰、孤魅走入。皮痛無常處方。(出千金方)

麝香 丹砂 特生礜石 馬目毒公 馬齒礬 雄黃(各一兩) 巴豆(九十粒) 青野葛(三兩一方不用)

上為末。別搗巴豆如膏。合搗五千杵。納蜜更搗一萬杵。丸如小豆大。強者服二丸。弱者服一丸。水下。入腹云行四布。通徹表裡。即得安瘥。如病在膈上吐。膈下利。皆蛇蟲五色諸毒熱水。或不吐下。便後漸除瘥。萬蠱、妖精、狐貍、鬼魅。諸久痼癖塊。皆消散。在表汗出。在裡直下。忌名其藥。故此方無名也。

七寶丸(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

敗鼓皮 蠶蛻(各燒存性) 刺蝟皮 五倍子 續隨子 硃砂(研) 雄黃(研上等分為細末。糯米稀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熱水下。

犀角散 治中五蠱。下血咽喉妨悶。

犀角(三兩鎊) 蘘荷根(四兩) 黃連(去須二兩) 升麻(三兩) 茜根(一兩) 當歸(切焙三兩) 羖羊角(三寸炙焦)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一有苦參。無茜根。

奪命丸(一名太乙追命丹) 專治五蠱。及惡氣心腹脹滿。不時喘息。心痛聚積。及疝瘕。宿食不消。吐嘔噦。寒熱瘰癧。

羖羊皮散 治中蠱毒。腹內堅如石。面青黃。小便淋瀝無常處。肘後古今錄驗方。俱云用鐵精、烏雞肝和丸。以酒服三丸。再甚者不過十日。千金用後方。疑千金語。

羖羊皮(方五寸) 犀角 芍藥 黃連 牡丹(各一兩) 蘘荷(四兩半) 梔子仁(七枚)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一方、無芍藥、牡丹 梔子。用苦參、當歸。蠱即出。席云。余與一人。應時吐蜂兒數升則瘥。一方、有羖羊角。無羖羊皮。不拘時候溫服。

五蠱湯(一名犀角散) 治諸蠱毒。噎喉妨悶。

犀角(三兩屑) 蘘荷根 黃連 絳草(即茜根也) 當歸(各三兩) 羖羊皮(方二寸炙)

上以水七升。煮服二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

丹砂丸(一名雄砂丸出百一選方) 專治蠱毒。從酒食中著者。

辰砂(別研) 雄黃(五錢) 赤腳蜈蚣(一條) 續隨子(一兩) 麝香(一分)

上為末。糯米飲為丸。雞頭大。若覺中毒。即以酒下一丸。蛇蠍所螫。醋磨塗之。其藥端午日合妙。

丹砂丸(出聖惠方) 治蠱毒。

雄黃(別研) 硃砂(別研各半兩) 藜蘆(略炒) 鬼臼 巴豆(去心皮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每服三錢。空心煎薑湯送下。當轉下惡物並蠱等。如煩悶。以鴨為羹食之。

皂莢散(出聖惠方) 治蠱毒。

豬芽皂角(一兩去里皮塗酥炙黃焦去子用) 木香(半兩) 雄黃(細研一錢) 天麻(一兩) 當歸(一分銼微炒)

上羅為散。每服不論時。以煎水調下一錢。

治人得藥雜蠱方(出千金方)

斑蝥(六枚) 桂心 藜蘆(各如指大) 釜月下土(如彈子大)

上治篩。水服一錢。下蠱蛇蝦蟆蜣螂毒俱出。

化蠱丸(一名如智丸) 專治諸般蠱痛。

硫黃(研一兩) 木香 密陀僧(研三分) 附子(炮製去皮臍別為末一兩)

上除附子別研外。搗羅為末。先將附子末。用米醋一盞。熬成膏。入前藥末。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荊芥湯下。空心食前服。蠱化為水。乃愈。

升麻湯(出聖惠方) 專治初中蠱毒。

升麻 桔梗(炒) 栝蔞根(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治蠱毒方 令病人唾水中。沉者宜用。

巴豆(兩粒去臍尖心膜) 豆豉(十七粒) 灶額上煤(二錢一用釜底墨)

上同研細。作一服。以生甘草水調下。或吐血。或瀉血。內有如蛇形。及蛺蝶、蜣螂、蜘蛛、螻蟻之類。即效。如有患者。先令嚼大豆一合。如口內覺豆腥。即不是蠱毒。若覺甘美。便是蠱也。速服此藥。一方、白蜜為丸。甘草湯下。一方、飯為丸。溫酒下。一方、滴水為丸。如彈子大。一丸。新汲水磨下。若毒在膈即吐出。在腹即瀉下。茅香湯下。

赤丸 治五蠱下利。去毒血。

芫花(一升) 巴豆(一百粒去心皮炒) 赤(方一寸)

上搗篩。更以蜜搗丸。如胡豆大。水服一丸。如利不止。以清粥汁止之。不下小增之。欲令陰除。不令大下。忌蘆筍狗肉。

桃白皮散(出聖惠方) 專治蠱毒。喉中如物齧。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或下鮮血。漸漸羸瘦。腹大、食飲不下。

桃白皮(五月五日採陰乾臨用去黑皮一兩半) 大戟(銼炒) 斑蝥(去翅足米炒各三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空心以清粥飲調下。雖大困終不損人。務吐盡。良久食粥飲。李饒州云。若以酒中得。則以酒服。以食中得。以食服之。一分、冷水調下。夷堅志以米泔為丸。忌雞犬婦人見。

治蠱毒方

燕屎(三合) 零陵香 獨頭蒜(十枚去皮)

上和搗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服。蠱當隨利下而出。

礬茶散(出濟生方) 專治中諸毒。及挑生毒。亦解藥蕈毒。嚼黑豆不腥。白礬味甘。乃中毒之候。

晉礬 建(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得吐即效。未吐再服。若欲驗知是中蠱。當令病人唾水中。沉者是蠱。不沉非也。

雄麝散(出濟生方) 專治五種蠱毒。

雄黃末 麝香(各一匙)

上生羊肺如脂大。以刀開。納雄黃等末。以肺裹吞之。一方、有雌黃末。

國老飲 治蠱毒。

白礬末 甘草末

上等分。清水調下。或吐黑涎一兩碗。或瀉亦驗。兼治喉痹。及嶺南啞瘴。

治草蠱術入人喉剌痛此術在西涼。束西嶺南人。多行此中毒。

甘草 藍汁

上搗羅甘草為末。每服一錢。以藍汁調下。

治草蠱毒入人咽喉、刺痛。及中蠱下血日夜不解。欲死者方。(出千金方)

桔梗(銼炒) 犀角(鎊各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三錢即愈。七日止。當食豬脾補之。

東坡雄黃丸(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及蛇獸毒。

雄黃 明白礬(生研等分)

上端午日研細。熔黃臘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念藥王菩薩。藥王菩薩七遍。熟水送下。

蜜髓煎(出聖惠方) 專治中蠱毒。令人腹內堅痛。面青黃瘦。變無常候。

豬骨髓(研五兩) 蜜一碗

上同煎令熟。分為十服。三四服即瘥。

化毒丸(出聖惠方) 專治蠱毒難愈。喉中妨悶瘦瘁。

胡燕屎(炒一合) 獨頭蒜(五枚)

上同搗如膏。丸如杏仁大。每空腹。以清粥飲下十丸。至十五丸。其蠱化作鮮血。一方、有零陵香。

馬兜鈴根湯(出聖惠方) 專治五種蠱。咽中有物。咽吐不出。悶亂不臥。心熱不能食。

馬兜鈴(一兩) 蘘荷(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頓服。其蠱並吐出。一方、單用馬兜鈴。煎水服。如要吐出蠱者。用麝香溫水服之。即出愈。

治蛇蠱方(出千金方) 治蛇毒入菜果中。食之得疾。

上用大豆末。以酒漬。絞取汁。服半升。

治蠱方 犯此病者。小便不通。

用五六月間。菜園內屎釭中。隔宿新浸死蝦蟆大者。以巴豆八粒。乾葛甘遂各半兩。於口上填入令盡。用麻線縫合。卻將兩片銅瓦合住。兩頭用黃泥固濟。柴炭煏透內藥。焦乾為末。不可太過。微赤色為妙。取出研末。每服三錢酒下。其病深。於小便內下。小兒加減服之。已死人。用硬物斡開口灌下。仍用手揉其肚。立效。

治挑生 雷州民康材妻。為蠻巫。林公榮用雞肉挑生。值商人楊一者。善醫療。與藥服之。才食頃。吐積肉一塊。剖開筋膜中有生肉存。已成雞形。頭尾嘴翅悉具。康因訴於州。捕林至獄。而呼楊生。令具疾證用藥。其略云、凡吃魚肉瓜果湯茶。皆可挑生。初中覺胸腹稍痛。明日漸加刺滿。十日則物生。能騰上胸痛。沉下則腹痛。漸瘦悴。此是候也。昔陳可大知肇慶府。脅下忽腫起。如生癰癤狀。頃刻間大如碗。識者云。此中挑生毒也。候五更。以綠豆細嚼試。若香甜則是。已而果然。乃用此方。

用升麻為末。冷熟水調二大錢服之。遂洞下瀉出。腫即消。續煎平胃散調補。若在上膈。即取之。其法用熱茶一甌。投膽礬半錢於中。候丸化盡。通口呷服。良久以雞翎探喉中。即吐出毒物。在下膈。即瀉之。以米飲服鬱金末二錢。毒則瀉下。乃碾人參白朮末各半兩。同無灰酒半升。入甑內。慢火熬半天許。度酒熟取出。即溫服之。日一杯。五日乃止。然後飲食如故。

治蠱毒及金蠶蠱毒方

令中毒者。先以白礬末令嘗。不覺澀而味甘。次食黑豆。不腥。乃中毒也。即濃煎石榴根皮飲之。不下即吐出蟲皆活。無不愈者。李誨之云。凡中毒。以白礬茶芽。搗為末。冷水飲之。

又方

用菖蒲末一味。切焙乾為末。以甘草煎湯調下。不拘時。以病退為度。知府張叔潛云。平生用此甚驗。居官每施此藥。

治中一切藥食蠱毒

用續隨子。隨多少。以熱湯送下。毒隨大便利去。

商陸汁方 治蠱毒。

用生商陸五兩。洗細切。用生薑半兩。和搗取自然汁半盞。五更初服之。服了坐半時。即睡去。但不動。即以茶一盞投。得利。以冷水洗手面便止。煮韭白粥。候冷吃三五度。便安。

鷓鴣酒 治瘴及蠱氣欲死者。

以鷓鴣合羊肉。酒煮服之。或單鷓鴣。以酒服之。

神驗散 治中蠱毒。

用相思子三七枚。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空心以溫水調下。服後欲吐且忍之。如欲吐不可忍。即吐其毒出。少時以稀粥助之。勿食豬肉。輕者七日瘥。

治忽中蠱毒方(出海上名方)

用白雞血。不拘多少。白鴨血亦得。取灌口立解。

生漆丸(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

用正料平胃散。用生漆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十粒。空腹溫酒下。加至百粒。

蠶蛻散 治蠱毒。

治蠱毒方

用牡丹根。搗為末。服一錢。每旦一服良。溫酒調下。

治蠱毒(出肘後方)

取白鸛肫。用砂石磨水服。

胡荽根汁(出肘後方) 治中蠱毒。神驗。

用胡荽根一握。先銼搗。取自然汁半盞。不拘時候服之。其蠱立下。和酒服亦佳。

治中蠱毒(出肘後方)

用生玳瑁水磨濃汁。飲服一盞即解。

治蠱毒咬

用烏雌雞屎。炒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土瓜根。大如拇指。長三寸切。以酒半升漬一宿。一服當吐下蠱。(亦名王瓜)

又方

用王瓜根及葉。搗絞汁服。當吐下。宜少進之。有小毒故也。

檳榔散 治諸蠱在臟腑。久不瘥。

用檳榔銼半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至二錢。以蔥蜜湯調下。空心食前服。

馬兜鈴根湯(出聖惠方) 專治五種蠱毒及草蠱。術在西涼處。及嶺南人。若行此毒。入人咽喉。刺痛欲死者。

用馬兜鈴根一兩細銼。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服頓服。即時吐蠱。未吐再服。以快為度。一方、用苗為散。溫水調服。一方用根搗末。水服方寸匕瘥。

麝香散(出聖惠方) 專治五種蠱毒。蛇食飲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悶亂不得臥。心熱不食。

用麝香研一錢。分為二服。以溫水空腹調下。吐出蠱毒為效。

獨效飲(出聖惠方) 專治蝦蟆蠱。及蝌蚪蠱。其病得之。心腹脹滿。口乾思水。不能食。悶亂大喘息氣急。

用車脂半升。漸漸服之。其蠱即出。一方、溫酒烊令熱。漸漸服之。(車脂乃車中膏油也)

豬脂方(出聖惠方) 專治蜣螂蠱。得之胸中或哽噎。怵怵如蟲行。咳而有血咽喉臭氣出。用豬脂半合服之。其蠱即下。或吐之自消也。

治一切毒方(出肘後方)

取膽子礬為末。用糯米糊丸。如雞頭大。以硃砂為衣。空心服之。冷水化一丸。立瘥。

治諸蠱毒方

用鰻鱺魚乾為末。空腹食之。三五度瘥。一方、燒炙之令香。食尤佳。鰻鱺魚有五色紋者、良。

又方

用黃栝蔞根乾者二兩搗。以綿裹。酒一升漬。去渣溫服。少時吐蠱出後。煮粥一兩盞。吐利即斷。不斷煮人參甘草炙生薑各一兩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豬膽導下部至良。一方以豬膽瀝納下部中。以綿深導內塞之。

又方(出肘後方)

用隱蔥草汁。飲一二升。此草桔梗苗。人皆食之。若蠱已食下部。肚盡腸穿者。取長股蝦蟆青背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合內下部令深入。

犀角散(出肘後方) 專療蠱狀如鬼氣者。以犀角、麝香、雄黃、為散。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水調下一錢。或帶此於身。預防急用甚妙。

又方(出肘後方)

用豬肝一具。蜜一升。共煎之。分為二十服。

解毒散(出肘後方) 治蠱毒。

薺苨湯(出危氏方) 專治蠱毒。

凡毒多因假毒藥投之。覺時宜煮大豆甘草薺苨汁飲之。

治飲食中蠱毒。令人腹內堅痛。面黃青。筋露骨立。病變無常。

用桑木心銼解。著釜中。以水淹之。三升水。煮取二升。澄清微火煎一升宿勿食。旦服五合。則吐蠱毒出。亦可治中蠱吐血。肘後用棗木心。

鐵精丸(出聖惠方) 專治食中有毒。腹內堅痛。兩目青黃。瘦悴形露骨立。病變無常。 用鐵精不拘多少。搗羅為末。研生雞肝和丸。如桐子大。曝乾。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酒下。(鐵精乃煅灶中如綠紫色輕者為佳)

五蠱丸(出醫方大成) 治蛇蠱、蜣螂蠱、蝦蟆蠱、蝌蚪蟲、草蠱。

含升麻咽汁妙。一方、治蟲蠱毒。為末溪水調服。

治黃腫蠱氣。通身黃者。(出聖惠方)

用瓜蒂焙乾細末。三四錢。每用半字。於鼻孔中吹上。日一度。並吹三日。如不愈。後用黃芩末。煎湯調下五錢。

治飛屍遊蠱著喉中。氣欲絕者。(出聖惠方)

以鳶尾根削去皮。納喉中磨病處。令血出佳。

治百蠱不愈方(出聖惠方)

上取鶉鴿熱血。隨多少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上取越燕頭血。隨多少服之。

甘草湯(出聖惠方) 專治凡畏患中蠱欲死。

上甘草半兩生用。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頓服之。當吐痰出。若單要預防蠱者。宜熟炙煮汁服。即內消不吐。神驗。

治中蠱心痛方以及欲呼蠱主姓名(出肘後方)

上取敗鼓皮一片。燒灰細研。粥飲調服二錢。病人須臾自當呼蠱主姓名。可語便去。則便愈。亦有蛇蜒合作蠱毒。著飲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種積年乃死。療之各自有藥。又蘘荷葉。密著病人臥席下。其病人即自呼蠱主姓名也。一方水和服之。令病人即喚蠱主姓名。其蠱便瘥。此證系被他人飲食中毒。所有此病。當令病人吐唾入水。沉是浮者非也。其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咬。或下血。不即治之。蝕人五臟盡則死矣。

寄生散(出聖惠方) 專治中蠱毒。令人腹內堅痛。面目青黃。形露骨立。病變無常。

用桃樹上寄生。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不拘時候。如茶點服之。

萬病丸(一名五蠱黃丸) 專治蠱注。四肢浮腫。肌膚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狀。死後轉註家人。

相思丸(出聖惠方) 專治貓鬼。眼見貓貍。及所雜聞。

相思(一枚) 蓖麻(一枚) 巴豆(一枚去皮心) 硃砂(二分) 蠟(三錢)

上合搗。令先取麻子許大含之。即以灰圍患人前頭。旋吐藥於灰中。吐盡即止。灰上作十字。其貓皆死。

治中蠱毒

用預知子根冬月採陰乾。石臼內搗下篩。凡中蛇毒。則水煎三錢。溫服立已。

又方(出聖惠方)

用臘月豬脂。小兒頭髮灰相和。熱酒調下一錢。

療內脹病。並蠱疰中惡等。及蜂百毒溪毒射工。

雄黃 真丹砂(別研) 礬石(熬各一兩) 生礬(三兩半燒之) 鬼臼(一兩半) 蜈蚣(一枚赤足者少炙) 斑蝥(去翅足) 附子(炮各七枚) 龍膽(五錢) 藜蘆(七分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熬)

上搗篩蜜和。搗千杵丸如豆大。中惡邪氣飛屍遊走脹痛皆水服二丸。若積聚、堅結、服四丸。取利泄下。蟲蛇五色。若蛇疰。病中惡邪。飛屍遊走。皆二三丸。以二丸磨痛上。若蛇蜂百病。若中溪毒射工。其服者。視強弱大小。及病輕重加減。溫水服二丸。

治中蠱毒諸毒 人有行蠱毒。以病人者。若中之。當服藥。如知蠱主姓名。便呼取以去也。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咬。或吐下。即治之。不治蝕人五臟盡即死矣。欲知是蠱。當令病人吐在水。沉者是。浮者非也。有以蟲蛇合作蠱。入飲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種。一年內治之可愈。江南山間人有此。不可不信之。南方有蠱毒之鄉。於他家飲食。即以犀角搗滲之。白沫竦起即知有。無即無毒也。解中蠱毒 造蠱之家。用毒有日。如正月則用初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延平有僧惠全者。刊板以警悟人。凡蠱毒各種皆治。闢蠱毒

取生玳瑁甲帶之。凡遇飲食有毒。則必搖動。死者則不能神矣。薛王鉏之南海。海人獻生玳瑁者。王令揭取上甲。二月二。繫於左臂。欲闢毒。甚被楚痛。毒復發。便養於宅後池河。其揭處復生。還遣送舊處。無傷矣。

治草蠱。其狀入咽刺痛。痛欲死者。

以胞衣一具。切曝乾為末。熱水調下一錢。最療蛇蠱蜣螂草毒等。

治蠱狀如蝸牛。食下部癢。

取萹竹一把。水二升煮熟。五歲小兒服三五合。隔宿食。明早服之尤佳。

治蠱毒

以茜根酒煎服。

治蠱

用麥苗煮取汁。細絹濾服之。

治蠱飛屍

取象豆子中仁。碎為粉。微煮水服一二錢。

治蠱毒

以陳思岌煮服之。

治蠱殺蟲

以預知子去皮。研服有效。試蠱

取椰子殼為酒器。如酒中有毒。則酒沸起。解蠱毒

以藍汁服之。

治中蠱及治下血如雞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待死。

以白蘘荷煮汁服。並臥其葉。即呼蠱主姓名。搜神記云、昔蔣士先得疾下血。言中蠱。家人、密以蘘荷置其席。忽然大笑曰。蠱我者。張小也。乃收小小走。此解蠱藥。人多用之。去蠱毒

用苦苗子。煮汁服之。一方生搗絞汁服。

治飛屍遊蠱

以蓼螺生食以姜醋進之彌佳治蟲蠱

用向東者白蘘荷一把。搗絞汁三升服之。

治蠱諸毒

以千金藤煎服。

療中蠱毒。手足不遂。

以人肝藤。以清水磨一彈丸飲之。不過三兩服。諸蠱毒

以猯胞干之。湯磨如雞卵許。空腹服之。

治蠱毒

以榼藤子。燒作灰為末。酒調服之。

治蠱毒

以千里及。煮服之。吐下。

治蠱毒

取鹽麩子。干搗為末。食之。

治蠱毒 中惡腹內不調者。

以海藥銼。水煎服之。(海藥云出南海諸州根如烏圓小封生也)

治飛屍蠱毒

以紫珠煮汁服之。

治中蠱毒蕈毒

以頭垢。用米飲或酒化下。並得。以吐為度。

治中蠱

以蠱蟲燒為黑灰。水少許下。立愈。按敗鼓皮注云。服敗鼓皮。即喚蠱主姓名。又云古人遇筫盛造蟲圖。富取百蟲甕中盛。經年間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皆名為蠱。能隱形似鬼神。與人作禍。然中是蠱鬼咬人至死者。或從人諸竅中出。信候取之。曝乾用之。廣南衛生方挑生

胡蔓草。胡蔓葉如茶。其花黃而小。凡一葉有百竅。血漬人。無復生。廣西愚民私怒。用以自斃。家人覺之。急以抱卵不生雞兒細研。以麻油扶口灌之。乃盡吐出惡物而蘇。少遲不可救矣。如人誤服此藥者。止以前法解之。

治蠱毒甚佳

用石垂子四月採。焙乾生搗羅。蜜丸服。

療蠱毒

以故錦燒灰。煮汁服。

治中藥煩蠱毒

用山豆根。不拘多少。和水研服少許。不止再服。通大小便。並瀉蠱毒。

以白商陸煎服。得大蒜良。

治蠱毒中惡

用鐺黑。以酒或水。細研溫服之。

療之豬蠱毒

取預知子二枚。綴衣頷上。遇蟲毒物。則聞其聲。當便知之。炒桃仁 解山嵐氣。及蠱毒。法有驗。

桃仁(一把) 茱萸(一兩) 青鹽(四兩如無食鹽亦得)

上用同桃仁炒黃熟了。將桃仁茱萸鹽入於瓷罐內。封閉一七日後。取出除了茱萸鹽。只將桃仁去皮尖後。時時嚼三五顆。祛山嵐毒氣。曾經使有效。或有去廣者。兵士望施散與。

又方

貝母(末)

上每服半兩。令病人盡其酒量劇飲。良久酒化為水。從傷處出。候出盡。又以貝母末塞瘡口。妙不可加。

夷堅志云有病此者。夢道人示頌。似犬非犬。似貓非貓。烹而食之。其病自消。覺而有狐入其室。殺而爛煮食之。腹自消。白氏六帖云。青丘狐食之。令人不蠱。本草孟詵云。狐補虛。又主五臟邪氣、蠱毒、發寒熱。萬病解毒圓、治蠱毒、挑生毒、藥毒、草毒、畜獸毒。

文蛤(即五倍子半兩) 山慈菇(即金燈花根一兩洗焙) 全蠍(五枚) 大山豆根 續隨子(取仁去油留性各兩半) 麝香(一錢) 硃砂 雄黃(各三錢) 紅芽大戟(洗焙七錢半)

上先以五味藥入木臼。搗羅為末。次研麝隨子硃砂雄黃。夾和糯米糊丸。作三十五丸。端午、七夕、重陽、臘日。淨室修合。每一丸。生薑蜜水磨下。並井水浸研。敷所患處。解毒收瘡收病神妙。硃砂雄黃。乃伏其毒第一用也。一方、無山豆根。

解蠱毒方

昔有朝官。與一高僧西遊。道由山峽。程途荒遠。日過中餒甚。小村舍間有食。而勢必就之。去住未定。僧曰。吾有神咒。可無憂也。僧閉目誦持。食至。俄見蜘蛛緣碗吻。僧曰速殺之。於是竟食無所損。其咒曰、姑蘇啄摩耶。吾知蠱毒生四角。父是穹窿母是舍耶。汝眷屬百萬千。吾今悉如汝摩挲。薩婆訶。時同行者競傳其所至無恙。傳有解毒方。用

豆豉(七枚) 巴豆(去皮二粒)

上入百草霜。一處研細。滴水丸綠豆大。以茅香湯吞下七丸。

檞皮湯 治蠱毒。

用檞皮木北陰白皮。一大握。長五寸細銼。以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腹頓服。得吐即愈。豆真圓 治中蠱不深。久之變為鬼瘧。或中氣結邪。或胸藏痰癖。或口中血出。或中惡。或驚魘。或邪入在裡。或產婦胎衣不下。或生馬刀腫癰。處女經水不調。

女青(二兩半) 蘭草 白百合 丹砂(研各一兩) 犀角(鎊) 馬先蒿 皂角(酥炙去皮子) 䕡茹(各半兩) 巴豆(十粒去皮心炒壓去油研)

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夜半冷水送下。

治蠱毒方

白鴿毛糞燒灰。以粥飲服之二錢。日三四服。一方。治急蠱。飲調方寸匕。愈。

治蠱毒

用獨行根。水煮三兩沸取汁服。

導引法

治一切蠱毒。以兩手著頭相叉。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從外抱膝中曲。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十二通。愈蠱毒及三尸毒。腰中大氣。又云、常度日月星辰清淨。以雞鳴安身臥。漱口三咽之。調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治心腹病。又云治百病邪蠱。當正偃臥。閉目閉氣。內視丹田。以鼻徐徐納氣。令腹極滿。徐徐以口吐之。勿令有聲。令入多出少。以微為度。存視五臟。各如其形色。又存胃中令鮮明潔白。如素為之。晨倦極汗出乃止。以粉粉身。摩捋形體。汗不出而倦者。亦可止。明日復為之。又當存作大雷電。隆晃走入腹中。為之不止。病自除。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