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三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五十三

諸毒門

蠱毒下血

(附論)

蠱能變化毒害人。有事之者。以毒害人。多為飲食內行之。人中之者。心腹懊痛煩毒不可忍。食人五臟。下瘀血。黑如爛雞肝。又云、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無有多少。此皆是蠱毒。粗醫以斷痢藥處之。此大非也。

躑躅散 治蠱毒、腹痛。注下赤血。

羊躑躅 乾薑 藜蘆(熬) 附子(炮) 雄黃(研) 巴豆(去心熬) 野葛皮 肉桂 丹砂 蜈蚣(炙各一兩)

上搗散為末一兩服。不知加一慄米。忌豬肉、蘆筍、生血物、蔥、貍肉。

茜根湯 治中蠱下血。如鴨肝。腹中疼痛急者。

茜根 升麻 犀角(鎊各一兩) 地榆 桔梗(銼炒半兩) 白蘘荷根(二兩) 柏皮(銼)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上粗篩。每服五錢。以水半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治中蠱下血。日數十行者方。

巴豆(十二枚) 芫菁 藜蘆 附子 礬石(各二分)

上為末。別治巴豆。合篩和相得。以綿裹藥。如大豆許。納下部中。日三服。

槲皮散 治蠱毒下血。如爛肉片。心腹㽲痛。如有物齧。若不即治。食人五臟乃死。

槲皮(避陰白皮) 桃根白皮(各四兩並細銼) 蝟皮灰 亂頭髮(各一兩) 大麻子汁(五升)

上先以水五盞煮槲皮、桃根皮、取濃汁二盞。和麻子汁。每服暖汁一盞。調頭髮灰、蝟皮灰二錢、服。令患人少食。旦服。須臾用水一盞。用雞翎引吐於中。如牛涎諸蠱並出。

治蠱下血欲死方

薔薇根(銼一升) 牛膝(五合) 連翹子(一升) 蠟(一彈子大)

上切、以水四升。煮三升。分三服。不計時。

治蠱吐下血方

櫸皮(廣五寸長一尺) 蘆荻根(五寸如足趾大一方用薔薇根)

上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即下蠱。一方以水酒共煎服亦得。

治中蠱毒下血。如肝。

蓖麻(一粒去皮) 朴硝(一錢)

上研細末。作一服。新汲水調下。連作二三服效。

桔梗散 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晝夜不止。臟腑悉損者。用桔梗(去蘆頭) 伏龍肝(等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以溫酒下二錢。每日三服。不能下藥。斡開口灌之。心中自定。服七日止。食諸臛脯物補之。一方、單用桔梗搗屑酒服。一方搗汁服。並瘥。

地榆散 治蠱毒下血。或腹痛。或不痛。百治不效。日夜不止。煩渴。

臭椿根(東引根白皮蜜炙焙乾) 地榆(各半兩)

上為細末。熱米飲、調下一錢。

牛膝酒(出千金方) 專治腸蠱、先下赤。後下黃白沫。連年不瘥。

用牛膝一兩捶散切。以淳酒一升。漬一宿。平旦空腹服之。再服便愈。

鼓皮散(出直指方) 專治蠱毒、下血如雞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待死而已。者。

用鼓皮五寸。薔薇五寸。酒水煎服。

蝟皮散(出聖惠方) 專治蠱毒、下血。

用蝟一枚。炒為灰細研。以熟水調下二錢。日三服。

苦瓠湯(出聖惠方) 專治蠱毒。吐血或下血、如爛肝。

用苦瓠一枚切。以水二大盞。煎去滓。以取一盞。空腹溫服、二服。吐下蠱即愈。

範汪方云、苦瓠有毒。當臨時量之。肘後方、用苦酒一升。煮令溫服之、神驗。一名苦瓠蘆。

治中蠱毒瀉血。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出肘後方)

取皂角三個。炙去皮子、打碎。釅醋四升。入瓷器中。日中午時漬。又以新白布三尺蓋上。布上刀裂一橫口。正對病人眼。床下安之。明日午時。藥用布濾去。分三服。如人行十里再服。若不肯服。可針兩手大指端甲。亦不勞深。勿取針。當自服。或吐、或利、去根。先取白襄荷葉四五枚。放病人床蓆下。勿令病人知。若中毒則不眠其上矣。一方治蠱毒。以酒漬一宿。去滓頓服。並瘥。

治蠱毒、暴下血。

以䈥子根酒飲、磨服。

療卒中蠱、下血如雞肝者。 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壞。惟心未毀。或鼻破待死者。

以桔梗搗屑。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藥。以物拍口開灌之。心中當煩。須臾自定。服七日止。當食豬肝臛以補之。神良。

療中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壞敗待死。知蠱姓名方。

取敗鼓燒灰作末。酒服方寸匕。須臾自當言蠱主姓名。令蠱主呼取蠱姓名、即瘥。聖惠方、亦治小兒蠱毒。一方作飲服。

治蠱毒血痢。(方見治中蠱下血)

治蠱毒下血如雞肝。出血石余。四臟悉壞。心未毀。或鼻破待死。

取馬蘭根末。水服方寸匕。隨吐出。極神效。苗似葛蔓。綠子。生子如橘子。

治蠱毒溪毒惡刺。虎狼蟲虺等毒。

干犀根(味辛平生嬰婺洪饒間苗高二三尺獨莖根如細辛) 千金藤(味苦平生北地主商土者根大如脂黑色亦如細辛)

上二味。不拘多少。煮汁服之。若研服、尤良。

蠱毒吐血

(附論)

夫病源云、蠱是合聚蟲類。以器血盛之。任其相啖食。僅一存者。名為蠱。能害人。食人腑臟。其狀、心切痛如被齧。或面目青黃。病變無常。是由先傷於隔上。則吐血也。不治之。食臟腑盡、則死矣。

太上五蠱丸(一名雄黃丸出千金方) 專治百蠱。吐血傷中。心腹結氣。咽喉堅塞。語聲不出。短氣欲死。飲食不下。吐逆上氣。去來無常。狀如鬼崇。身體浮腫。心悶煩痛。寒戰夢與鬼交。狐貍作魅。卒得心痛。又脅胸痛如刀剌。經年累歲。著床不起。悉主治之。

雄黃 椒目 巴豆 莽草 芫花 真珠(外臺用木香) 鬼臼 礬石 藜蘆(各四分) 附子(五分) 獺肝(一分) 蜈蚣(二枚) 斑蝥(三十粒)

上藥為末。煉蜜和。更搗二千杵。丸如小豆。先。食飲服一丸。密封勿瀉藥氣。十丸為劑。如不中病。後日增一丸。以下利為度。當下蠱種種狀貌。不可具述。下後每日將息。服一劑。三十年百病盡除。忌十五辛。一方無真珠巴豆。有木香。空心粥飲下。亦以利為度。

治中蠱吐血以及下血方(出肘後方)

羚羊皮(方三寸得敗鼓皮亦佳) 苦參(三兩) 蘘荷根(三兩) 黃連(二兩) 當歸(二兩)

上㕮咀。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一方、加犀角升麻各三兩。無蘘荷根。用茜根四兩代之。

雄黃散(出聖惠方) 專治中蠱、吐血。

雄黃(研一分) 伏龍肝(研半兩) 獺肝(如棗大炙) 斑蝥(去翅足糯米炒十四粒)

上搗羅為散。每二錢空心服。以酪漿調下。或吐蝦蟆及蛇等出為驗。

蘘荷根湯(出聖惠方) 專治中蠱毒、吐血。

蘘荷根 苦參(各一兩) 敗鼓皮(燒存性三分)

上粗搗篩。分為四服。每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計時服。

治中蠱吐血(出肘後方)

雄黃(研) 丹砂 藜蘆(炙各一兩)

上搗篩為散。旦以井花水。服刀圭。當吐蠱毒。忌生物血貍肉。一方、無雄黃。

茜根湯(出千金方) 專治蠱毒。吐或下血如爛肝。亦治肺疾。

茜根 蘘荷根(各半升)

上細銼。以水五盞。煎至三盞半。去滓空腹分溫。三服即愈。又自當呼蠱主姓名。茜根草、即染絳草也。

獨效散(出千金方) 專治諸熱毒。或蠱毒。鼻中及口中出血方。

取人屎七枚。燒作火色。置水中研之。頓服即愈。亦解百毒氣。熱病之毒。服訖溫覆取汗。為度。

麥面散(出聖惠方) 專治中毒、吐血。

用小麥面二合。分為三服。以冷水調服。半日服盡。蠱下即瘥。

桔梗汁(出聖惠方) 專治中蠱。吐血及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

用生桔梗。不拘多少。搗取汁。每服一小盞。日三服。

治食著諸毒肉。吐下血不止。痿黃方。

取淨胡荽子一升。煮取汁。停冷服半升。日一夜二服。即止。

治中蠱心痛。吐血欲死方。(出肘後方)

用鹽一升。醇苦酒一升。煮令和。一服盡。立吐即愈。

治中蠱毒。或吐下血、如爛肝。

用蚯蚓十四條。以苦酒三升漬之。去蚓但服其汁。已死者皆可活。

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

用蠡實曬乾。搗為細末。每服方寸匕。以水調下。隨吐下。

又方

用蝟皮、燒存性為末。水服方寸匕。當吐蠱毒。

中水毒

(附論)

夫中水毒。其名有三。中溪、中灑、中水。其狀惡寒、頭痛、目疼、心煩腦悶。四肢振掀。腰背骨節皆強。或熻發熱神昏喜睡。朝輕暮劇。手足指冷。二三日則蟲生下部。生瘡不癢不痛。人罕自覺。若不即治、則便膿。蟲毒上食五臟。熱盛煩。毒注下不禁。八九日死。若手足指冷至一寸為微。至肘膝為劇。然治水毒。有陰有陽。其瘡正赤。如截肉者。陽毒也。其脈緩大而數。其瘡如鯉魚齒者。陰毒也。其脈沉細而遲。陽毒雖急而易治。治宜發汗。陰毒雖緩而難治。尤不可忽。凡水毒。惟高山及山峽溪源繚繞處。多有之。何者、山高水冷。日中始得陽氣。故得陰氣常積、而水有毒。亦猶廣南、山高地下。氣不疏通。故鬱而為瘴。水毒為多陰。瘴氣為多陽。多陽則熱結於中。多陰則指節逆冷。二者為病。大體與傷寒相類。欲辨水毒。即以熱湯數斗。蒜四升。搗碎納湯內洗浴。若身體發赤斑者。是水毒也。此證、劇則為洞利。及齒間出血。心腹煩滿。下血如爛肝。不食而狂。皆為熱毒變化而成也。至人闢卻之法。略與射工相似。

升麻湯 治中毒、寒熱。

升麻(三兩) 龍腦 葳蕤 大青(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鍾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未瘥頻服。

蔥白湯 治中水毒溪毒。如傷寒狀。

蔥白(一握切) 豉(半升) 葛根(二兩) 升麻(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以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溫服。移時又服。

烏梅湯 治中水毒。手足指俱冷。

用烏梅三兩。去核搗碎。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頓服之。

五加皮散(出聖惠方) 專治中水毒溪毒。寒熱如傷寒狀。

用五加皮三兩。洗切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酒一盞調下。日三夜一。粥飲調下亦得。一方、以五加皮根。燒研為末。水調服。

牡丹散 治中水毒溪毒。下部蟲蝕生瘡。

用牡丹皮二兩。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酒一盞調下。日三服。

葛藤洗方 治中水毒溪毒。下部蟲蝕生瘡。

用葛藤不拘多少。以水煮取濃汁。洗下部。並導灌入下部。良。

治中水毒

搗藍青汁。以少水和。敷頭面身上、令匝。

治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膝肘。

以浮萍曬乾為末。每服三四錢。以酒服。又云、中水病手足指冷。即是。若暖非。其冷或一寸極或竟指未過時一寸淺至於肘膝為劇。

治中水毒

用䔧葉一把。熟搗杵。以酒一盞。攪服之。不過三服。愈。

治溪毒

以馬齒莧絞汁一升。以滓敷瘡上,佳。日四五遍。(葛氏方治射工毒)

治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灑。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

以小蒜三升㕮咀。於湯中莫令大熱。熱即無力。捩去滓。適寒溫。以浴身體。若發赤斑紋者無異。

治病中水毒方。

取梅葉、桃葉。搗絞汁三升許。以少水解為飲之。小兒不能飲。以汁敷乳頭、與之。

又方

用常思草。搗絞汁三升。並以綿裹中指。以導下部。飲汁日過三即愈。

治水毒方

以燒鮫魚皮。水調下二錢。

又方

搗七姑草塗腰背諸處。即瘥。七姑生冬間。細葉如酸莓。

又方

以烏蒜一枚。爛搗酒半盞和服。瘥。一名烏韭。山中甚多。

又方

搗蒼耳取汁。一大盞。分二服。

又方

取蓼搗汁一盞漸飲。兼以塗身。令周匝、立瘥。用酒調。

又方

取雄牛膝一把。水酒共一盞漬。絞取汁飲之。日三。雄牛膝莖紫。白者是雌。

又方

用大莓根搗末飲之。並導下部。生者用汁。夏月行常多齎此藥末。入水以一錢投水上流。無所畏。又闢射工。凡洗浴。以少許投水盆中。即無腹中毒也。治水箭有二種。一種赤箭。發則甚速。或在手足四肢。或如指大。或半錢大。如真紅色、起泡子。疼痛不可忍。即時有線。直衝上肚。便能殺人。一種白箭。生處大小。皆不定。顏色亦赤。初發不痛不癢。中間微白。其赤處如蝨咬。不治之。則便起白泡。疼痛不可忍。有線一道。入腹則殺人。但稍緩於赤箭耳。大忌抓破。風水入內則不治。

上用蛇莓草一撮。帶嫩根及梗。連葉五六十片。淨洗爛研入酒。隨人所飲多少。不得過半碗。酒浸半時。取出草滓。暖溫此酒服了。以前滓入些鹽拌。於瓦上微炒訖。塗患處。以帛縛定。半日便退。大抵須治於未痛之前則易。切慎切慎。

解酒毒

(附論)

夫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性剽悍急疾。後食而入。先食而出。能通關節而走膚腠。上古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後世嗜之無節。或飲過度。停積不散。凝滯於胃。散流諸脈。熏蒸腑臟。令人志亂。乃至不醒。有連日而無所覺知者。甚則中毒而為酒疸諸熱之病也。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傷之當發汗則愈。其次利小便而消其濕。則分解之矣。今酒客多服大寒大熱之劑下之。則無形元氣受傷。而有形陰血亦損。乖誤甚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為黑疸。慎不可犯。蓋令上下分消其毒蘊也。凡醉不得安臥不動。使人搖轉不住時。忌當風席地。及水洗飲水交接之事。昔有人飲酒過多。因酒作病。胸脘不快。其氣擁隔。服無數二陳湯。竟無寸效。由是不喜飲食。復以調氣服之。致發大熱。自後只用薄荷煎雞蘇丸、麻仁丸。日就痊愈。乃以胸脘悶。隔熱在上焦使然耳。又有人酷好飲酒。復感寒邪。服不換金正氣散。以致內熱愈熾。煩渴且悶。汗出如雨。身體怯寒。續後以小柴胡湯。加枳殼、白芍藥解之。柴胡黃芩退熱。枳殼寬中。芍藥調營止汗。霍然痊愈。然則酒客抱病。其可妄以溫藥。嘗試一中乎。凡飲酒過多。酒毒漬於腸胃。流溢經絡。使血脈充滿。令人煩亂嘔吐為度。乃至累日不醒。往往有腹背穿者。是酒熱毒氣所為。故飲酒須搖其身以消散也。夫酒性有毒。人飲之有不醒。隨血脈流散故也。人有榮衛否塞。痰水停積者。因復飲酒不止。大醉大吐。故酒與痰相搏。不能消散。故令腹滿不消也。夫酒性有毒。而復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之氣。滲溢經絡。漬臟腑而生諸病也。或煩躁壯熱而似傷寒。或灑淅惡寒。有同溫瘧。或吐利不安。或嘔逆煩悶。隨臟氣虛實而生病焉。病症非一。故云諸病也。

沉檀聚香餅子(出德生堂) 專治消化宿酒。闢口氣。助脾胃。和飲食。

香附子(五兩) 丁香(二兩) 檀香(四兩) 三稜(二兩) 白茯苓(二兩) 甘松(二兩) 沉香(一兩半) 白豆蔻仁(二兩) 砂仁(二兩) 甘草(五兩) 木香(一兩半) 葛花(三兩) 乾葛(四兩) 麝香(三錢另研入藥) 加南硼砂(一兩)

上為末。熬甘草膏子。炒飛羅面。與藥末和成劑。捏作小小餅兒。含化。

葛花丸 治醒酒、解毒、消痰。

葛花(半兩) 砂仁(半兩) 木香(一兩) 沉香(一分) 豆蔻(一分) 蓽澄茄(一分) 陳皮(去皮一兩) 烏梅(十四個) 半夏(二十一枚湯泡七次汁浸煮曬乾切作片另用姜炒乾用) 山果(半兩) 茯苓(一分)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 葛粉末(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含化。

葛花解醒湯(出濟生拔粹)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否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白豆蔻仁(半兩) 縮砂仁(半兩) 葛花(半兩) 木香(半錢) 白朮(二錢) 橘皮(去白一錢半) 青皮(去瓤三錢) 乾生薑(二錢) 白茯苓(一錢半) 澤瀉(二錢) 豬苓(去皮一錢半)神麯(炒二錢) 人參(一錢半)

上為極細末秤勻。每服三錢。以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蓋不得已而用。蓋藥味辛辣。對酒服之。不損元氣。敵酒故耳。不可頓服。恐損天年。

沉檀快膈丸(出德生堂) 專治酒食所傷。胸膈痞悶。氣逆吐痰。口吐酸水。

香附子(一斤) 丁皮(半斤) 甘草(一斤) 桂枝 甘松 莪朮 益智仁 檀香 丁香(各四兩) 藿香 薑黃(各二錢) 沉香(一兩) 加山果子(四兩)

上為末。用砂仁杵碎。取仁作母。炒豆粉一斤四兩。黃色。和勻加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細嚼酒水任下無時。加數丸亦可。

六和湯 治飲酒煩渴。

人參 赤茯苓 厚朴 白扁豆 木瓜 半夏 白朮 藿香 砂仁 杏仁 甘草 香薷(等分為末)

上㕮咀。用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水煎服。

百杯丸(出濟生拔萃) 專治酒停腹中。膈氣痞滿。面色黃黑。將成癖病。飲食不進。日漸羸瘦。如飲酒先服此藥。百杯不醉。亦無諸痰。

橘皮(去白三兩) 木香 廣朮(炮三錢) 乾薑(三兩) 白丁香(五十個) 甘草(炙二錢) 茴香 京三稜(炮三錢) 砂仁(三十個) 白豆蔻(三十個) 生薑(一兩去皮切作片子鹽二兩淹一夜焙乾)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硃砂為衣。每一兩作五丸。生薑湯下。細嚼。無時。一方用益智仁二十個。

橙香餅(出御藥院方) 專治溫脾益胃。降氣寬中。生津液。止煩渴。消痰。及治中酒不散。細嚼一二餅。用酒下。或沉至杯中。可增酒味。以津化。自逼人香。

橙皮 白豆蔻(各一兩) 木香 橘紅 白檀 甘松(各半兩) 蓽澄茄 沉香(各三錢) 龍腦(一錢) 薑黃(四兩研)

上十味為細末。用甘草膏。和作餅子。每服二三餅細嚼。用白湯下。

人參湯(出三因方) 專治飲酒過多。大熱煩躁。言語錯謬。及治房勞。

人參(二兩) 芍藥 蔞實 枳實(去瓤麩炒) 茯神(去木) 生地黃(洗) 甘草(炙) 葛根 酸棗仁(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一方無葛根。

百杯丸(出御藥院方) 專治酒不散。胸膈滯悶。嘔吐酸水。心腹疼痛。並服之。

沉香(細切) 紅豆 甘葛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半兩) 丁香(六錢) 砂仁(一兩半) 白豆蔻(二兩) 乾生薑(一兩搗碎)

上九味為末。煉蜜和成劑。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木香分氣丸(出德生堂) 治酒食後。胸滿氣痞。宜常服之。本方得效。

香附子(一斤) 三稜 廣朮(四兩) 丁皮(四兩) 甘松(淨四兩) 檀香(四兩) 甘草(一斤)豆粉(十兩炒黃色) 薑黃(三兩研)

上為細末。砂仁四兩。杵碎取仁作母。水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三五丸細嚼。酒水任下。無時加服。

豆蔻丸(出聖惠方) 專治飲酒太過。心悶腹滿。吐逆喘急。

草豆蔻(去皮二分) 丁香 小豆 人參 木香 高良薑 檳榔 陳皮(泡去白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薑一分。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訶黎勒散(出聖惠方) 專治飲酒後痰滯。心膈不利。腹脅脹滿。

訶黎勒皮(一兩) 草豆蔻(去皮半兩) 人參(半兩) 桔梗(半兩) 乾木瓜(半兩) 桂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木香(一分研)

上粗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鍾。入生薑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細呷之。

高良薑散(出聖惠方) 專治飲酒後脾虛。心胸腹脹滿。不能消化。頭疼心悶。

高良薑(三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 草豆蔻(三分去皮) 白朮(半兩) 沉香(三分) 乾紫蘇(半兩) 陳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五豆湯(出德生堂) 專能解酒毒。止煩渴。能發小兒豆瘡不出。並解發渴之證。後成瘡痍者。

黑豆 黃豆 綠豆 青豆 赤小豆(各五升) 乾葛(一斤) 甘草(一斤) 貫眾(俱不銼)

上用水五斗五升。臘八日用大鍋。熬至豆熟為度。濾去豆汁頓冷。以大瓷器盛之。用苦葉紙重封。春夏月開用。酒後渴隨意飲之。小兒痘瘡不出。飲即發見。凡人家不可不於臘月八日。留心熬之。此藥水浸服之。

人參飲(出千金方) 專治飲酒。房勞虛受熱。積日不食。四月中熱飲酒不已。酒入百脈。心氣虛。令人錯謬失常。

人參 芍藥 栝蔞根 枳實 知母(各二兩) 甘草(一兩) 生地黃(八兩) 酸棗仁(半斤) 茯神(三兩) 白薇(二兩)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茯神作茯苓。

益智子散(出聖惠方) 專治飲酒過多。肚腹脹滿。不消。心下痞急妨悶。

益智子(去皮三分) 砂仁(去沙三分) 茅根(二分) 草豆蔻(去皮二分) 丁香(半兩) 乾木瓜(三分) 陳皮(半兩湯浸去白焙)

上搗羅粗散。每服一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六分。去滓。微溫呷之。

穀神丸 治酒食後、胸膈痞悶。

木香(半兩) 砂仁(二兩) 檀香(一兩) 甘松(一兩) 白豆蔻(二兩) 薑黃(片子者半兩) 甘草(一兩銼)

上為細末。用甘草汁為丸。每一兩作十丸。細嚼、熟水下。

全真丸 治男婦酒食過傷。胸膈痞悶。

黑牽牛頭末(三兩) 大黃(半兩) 南木香(半兩) 陳皮(半兩) 甘草(半兩) 皂角(一兩淨去皮弦用文武火炙黃色)

上為細末。用米醋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溫湯送下。日進三服。解酒藥

葛根 薄荷 砂仁 甘草(各半兩) 盆硝(二錢半)

上㕮咀。如麻子大。每用少許細嚼。解酒立效。

草豆蔻散(出聖惠方) 專治飲酒過度。嘔逆不止。心腹脹滿。

草豆蔻(十枚去蘆) 高良薑(三分銼) 人參(七兩半) 白茯苓(二兩) 青皮(三分湯浸去白炒)

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六分去滓。點少鹽。攪勻服之。

葛根散 解酒毒。

甘草 乾葛花 葛根 砂仁 貫眾(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三五錢。去滓服。

橘皮湯 治飲酒過度。酒毒積在腸胃。或嘔吐、不食湯水。服此。

陳皮(去白湯浸炒) 葛根(銼) 甘草(炙銼) 石膏(打碎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服之。解酒毒 治飲酒太過。

百藥煎 乾葛 枸杞子 烏梅(等分為末)

上為細末。小粉糊為丸。如桐子大。溫白湯下二十丸。

石膏湯 治飲酒過多。大醉不醒。

石膏(五錢) 葛根(銼) 生薑(細切各三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百杯散 治停酒、胸膈痞悶。飲食不快。但是一切酒病。並宜服之。

甘遂 橘皮(去白) 葛花(一兩淨)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酒臥調服。至夜利下。酒病方愈。未知再服。忌食甘草藥物一二日。

治酒病方

蔥白 豉(各一升)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

麻仁丸 治連日飲酒。咽喉爛。舌生瘡。

大麻仁(一升) 黃芩(二兩肘後方作黃柏)

上為末。蜜和丸含之。一方、用黃柏二兩。

五靈脂丸

五靈脂(一兩為末) 麝香(少許研)

上研勻。飯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不拘時。

治因為酒毒所傷。斷酒方。

酒(五升) 硃砂(半兩細研)

上都盛於瓶中。密封瓶口。安在豬圈內。任豬搖動。經七日取之。飲盡為度。

治飲酒過度。欲至穿腸。

取驢蹄硬處削下。以水煮濃汁、冷飲之。襄州散將樂小蠻得此。

治飲酒中毒、不醒方。

用大豆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每服一盞。不拘時候溫服之。立吐、即愈。治飲酒醉。不得安臥。必須使人搖動。不爾恐酒毒腐腸傷胃。宜急治之。以生茆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之。

柑皮煎散 治酒毒、昏悶煩渴。或醉不醒。

用柑子皮二兩。洗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三五沸溫服。或入鹽少許。沸湯點。未效再服。

治飲酒中毒方

用干桑椹二合。以酒一升。浸一時久。取酒漸飲之即解。

治酒醉醒方

用菘菜子。不拘多少。每研半合。以井花水一盞調服。

葛花散 治飲酒中毒。

用葛花一兩。搗為末。沸湯點一大錢。不拘時候。亦可煎服。

葛根湯 治飲酒過。不醒。

用葛根細銼二兩。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一方葛根汁一斗二升。取醒止。

治飲酒後襲人方

用干蔓荊根。不拘多少。蒸三次。切、焙乾為散。每服二錢。以飲酒後。用新水調下。一方煮汁。納雞子清三枚。

治飲酒頭痛方

用竹茹五兩。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令冷。納破雞子清五枚。攪勻。更煮二沸。飲二升盡。瘥。治飲酒腹滿不消方。(方見解酒毒)

治酒毒下血方

用百藥煎二兩。一兩燒存性。一兩炒香。共為細末。每服三錢。陳米飲調下。解酒毒、開胃口方。

取菰根雜鯽魚為羹。服之。

治消酒毒。明目、散氣滿。不能食。

取赤小豆花煮服之。又下水氣。亦治飲酒不醒。

治飲酒大醉、恐爛腸方。(出千金方)

作湯著大器中漬之。復易之。酒自消。夏月用之。佳。

治飲酒大醉。中毒方。(出聖惠方)

用枳椇子樹枝二兩銼。每服一兩。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溫服。

又方(出聖惠方)

搗生葛根汁及葛藤。和絞汁飲之。乾葛干蒲亦佳。

又方

上用白粳米一升。水五升。煮使極爛。濾去滓。放冷飲之。

治飲酒積熱。遂發黃方。(出肘後方)

取雞子七枚。苦酒漬之器中、密封。納井底一宿。當軟取吞二三枚。漸至盡、驗。

栝蔞湯 治飲酒發渴。又欲飲酒。

栝蔞根(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葛根(二兩) 桑根白皮(三兩細切)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之。不拘時候。

治飲酒連日醉。不醒。(出聖惠方)

用蕪青菜並小米。熟煮去滓、冷。納雞子三枚。調勻飲之。二三升。無雞子則單飲。

又方(出聖惠方)

取水中螄螺及螺蚌等。著蔥椒姜豉。煮如常法。飲數升即解。又煮蔥豉取二升。飲之瘥。又煮粳米一升。水五升。煮爛去滓飲之。

加味敗毒散(出海上方) 專治酒過度。面黑肚飽。

人參敗毒散(一貼) 斑蝥(一個) 枇杷葉(十片)

上後二味同炒黃色。去斑蝥。將枇杷葉入敗毒散。水一碗。煎至七分。臨睡通口服。

蘆根湯 若已服安和藥。仍不退者。及小觸動。服蔥豉等湯不解者。可服。

蘆根 地榆 五加皮(各一握)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二升。服之即解。

專治吐酒(出傳信適用方)

用桑樹上木耳。以新瓦焙乾為末。糯米飲調服之。

枳朮黃連丸 治酒太過。眼熱、口瘡。去痰。

枳實 半夏 白朮 白茯苓 黃皮 黃連 南星 陳皮 青皮 黃芩(用半) 大黃(用半)

上各等分為末。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臨睡溫水送下。

解酒毒目黃者(出本草)

以蛤蜊煮食之。解酒渴

上用上好菘菜二斤。煮作羹啜之。作齏菹亦得。

欲使難醉、醉則不損人方

用葛花並小豆花。末了為散服。二三服即不醉。又用葛根飲、枇杷葉飲。並以雞子煮乾蒲麻子服。使欲便而不病人。胡麻亦可。酒先食鹽一撮。後則飲酒亦倍。

栝蔞粉(出本草) 專解酒毒。

栝蔞根(不拘多少水浸三日淘洗)

上細切研。水濾取汁。作粉。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草節散(出本草)

赤馬糞中草節(不拘多少略洗曬乾)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薺汁丸(出本草) 專治酒食所傷、並嗽。

杏仁(七個) 巴豆(一枚去皮殼) 硃砂(少許飛淨)

上件一處研成膏。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五丸。淡齏湯汁下。臨臥服。小兒一丸。如酒積、溫酒下。

治酒毒口中如膠而臭(出本草) 食柑子而瘥、即柚也。口噙雞舌香。即丁子香、以沉香可代。

知母 地骨皮 桑白皮 山梔子 麥門冬 甘草(各等分)

上藥煎湯入鹽口含。或早起汲井水、第一汲水。即井花水。含之吐棄厠下、即瘥。

酒毒肺熱咳紅四黃丸(出本草)

宣連 大黃 山梔子 黃芩

上件略為末。蜜丸冷含。

麝香丸(出本草) 治飲酒稍多。及傷瓜果。虛熱在脾。飲水無度。狀似消渴。大抵消中之疾。往往脾氣既衰。元氣耗散。土不制水。故水益不收冷。脾有熱而元氣不衰者。非消渴也。此藥主之。

麝香當門子不拘多少

上件研細。以好酒濡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十丸。煎枳椇子湯送下。明日再服。以不渴為度。枳椇子。亦謂之癩漢指頭。蓋取其似也。小兒喜食之。食前服。

大酒不可安臥(出本草)

常令搖動轉側。又當風席地。及水洗飲水。最忌交接房事。

天南星丸(出本草) 能去痰。治酒積。化酒毒。

南星(一斤端正者)

上於平地上。掘一窟。闊五寸。深一尺五寸。仍略搗窟中。次用剛灰於窟內簇起。燒過大半。除火去灰令淨。以煮酒一斗澆之。將南星放其中。覆以瓦盆。用元土泥封固盆縫。勿令吐氣。一宿早取出。用酒水各二升和洗。切作片。焙乾碾末。入飛過辰砂一兩。薑汁糊為丸。桐子大。又以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治噦氣嘔逆(出本草)

用糟筍中酒。以小兒乳。和少牛乳飲之。亦可單服少許。

解酒毒(出本草)

取鹽面子、干搗為末食之。

消酒毒(出本草)

取葛根蒸食之。其粉甚妙。一方、搗汁飲三升、即醒。

治嗜酒不已(出本草)

以山蛩蟲一節。燒為灰。水下、服之訖。便不喜聞酒。過一節、則毒人至死。

解酒毒目黃(出本草)

以蜆肉浸取汁服。一方、煮食之。(蜆子肉湖邊溪澗皆有之)

治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出本草。方見四黃丸)

治斷酒方(出千金方)

柳花 臘月鼠頭灰

上等分為末。黃昏時酒服一杯。一方、水調三錢。

治嗜酒方

以杉菌耳子七枚。燒作灰。投酒中飲之。勿令人知。知則不效。

治酒苦唾

用葳蕤葉為散、服之愈。昔晉嵇紹有胸中寒痰。每酒後唾。服之得愈。

飲酒不醉方 治飲酒不醉。

白扁豆(二十五粒) 乾葛 益智 縮砂仁(各等分)

上為末。酒水各一碗。熬成膏。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吃酒時。酒送下二丸。

益脾丸(出御藥院方) 專治飲酒不醉。又益脾胃。

葛花(二兩) 小豆花(一兩) 綠豆花(半兩) 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白蜜為丸。如桐子大。煎紅花湯下十丸。或夜飲津液下五丸。不醉大妙。

治飲酒令人不醉方(出千金方)

柏子仁 麻子仁(各二兩)

上飲前為一服。進酒三倍。

又方(出千金方)

葛花 小豆花(各等分)

上為末、服三方寸匕。臨飲時、仍進葛根汁。及枇杷葉飲。並能倍酒。又搗生葛根及葛藤餅。和絞汁飲之。又幹蒲桃煎服、亦佳。

又方(出千金方)

取九月九日菊花為末。臨飲服方寸匕。亦治酒醉不醒。

又方(出千金方)

六月六日。取小豆花葉。陰乾百日為末。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陰乾為末。酒服之二錢。

治飲酒令無酒氣方(出千金方)

上用干蔓荊根三七枚。三遍蒸為末二錢許。酒後水服之、神驗。

遇仙方

詩曰。丁香沉檀麝一錢。更兼香附半錢先。飲時少許投壺內。席上春風正遇仙。


恶酒

属性:(附论) 夫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剽悍而有毒。入肠胃。则肠气逆上。满于脑内。熏于肝胆。 故令 方 恶酒方 取鹰屎灰。酒服方寸匕、效。勿使饮人知。 治恶酒健嗔方 用空井倒生草、烧灰。水调饮之。勿令人知。亦治饮酒不醉。 又方 取其人床上尘。和酒饮之。 酒病方 用豉葱白各半斤。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散酒气 以二人林郎实。生食之。 又方 正月一日。酒五升。淋碓头。捣七下。取饮之。 又方 用故坛中 耳子七枚、烧灰。黄昏时服一杯。咒曰、与病患狂人饮也。勿令知之。后不 喜饮酒也。 又方 用白猪乳汁一升、饮之。永不饮酒。 又方 刮马汗和酒与饮。终身不饮。 又方 取虎屎中骨烧末。和酒与饮。 又方 取鸬 屎烧灰。水服方寸匕。其效如神。 又方 取鹰毛用水煮。去毛顿服。 又方 以故车弦烧灰。和酒与服。 又方 取驴驹衣烧灰。酒饮方寸匕。 又方 以自死蛴螬。干捣末。和酒与饮即呕。神验。 又方 用酒客吐中肉七枚。阴干烧末。服之。 又方 用酒渍汗靴底一宿。平旦空腹与饮。即吐。不喜见酒。 又方 用白狗乳汁。酒服之。 又方 用腊月马脑和酒。服之。 治恶酒嗔怒不醒方。 用鸡子清二枚。生吞下。 又方 用甘蔗捣取汁。每服一小盏。 酒病方 用赤小豆煮汁。热饮即愈。 解酒毒 以牛肝和腹内百叶。生姜醋食之。 解酒热。面赤者。 以冬霜作团、饮之。 酒后暴热 以腊雪小温。饮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