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四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五十四

雜治門

中惡

(附論)

夫病者。卒心腹脹滿。吐利不利。如干霍亂狀。世所謂中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憂。遂為邪鬼所擊。或復附著。沉沉默默。寤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人有欺心。已知其兆。登高涉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其狀萬端。如醉如狂。不可概舉。此皆神鬼及諸精魅附著惑人。或復觸犯忌諱土地神靈。為其所作。非有真實。但隨方俗考驗治之。中惡者。是人精神衰弱。為鬼邪之氣卒中之也。夫人陰陽順理。榮衛調平。神守則強邪不幹。若將攝失宜。精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氣。其狀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又凡卒中惡。腹大而滿者。診其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又中惡吐血數升。脈數細者死。浮焱加疾者生。中惡者瘥後。余勢停滯。發作則變成疰也。

備急散(一名雄黃散出聖惠方) 治卒中惡、客忤、五屍入腹。鬼刺、鬼排、及中蠱毒注。吐血、下血。及心腹疼痛脹滿。寒熱毒病。

雄黃(研二兩) 丹砂(研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一分) 桂(去粗皮) 藜蘆(各一分)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半兩) 野葛(三分) 芫花(醋炒四分) 巴豆仁(三十五個去心熬)

上將巴豆別治如脂。余細為散。以巴豆合搗令勻。瓷器貯之。密封勿泄氣。遇急病。水服一分許。加至半錢。凡老幼減半。病在頭當鼻衄。在膈上則吐。在膈下則利。在四肢。則汗出而愈。

闢穢丹 能闢穢氣。

細辛(半兩) 甘松(一兩) 川芎(二兩)

上為細末。水丸如彈子大。久窨妙。每燒一丸。加麝香少許。如無亦可。

桃皮湯(出聖惠方) 治中惡氣喘急。心腹痛。胸脅脹滿短氣。

桃皮(一握東引者) 白楊皮(一握) 梔子仁(十四枚) 真珠(研)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各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吳茱萸(湯浸焙炒半兩)

上除真珠外。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大棗。煎至一盞。去滓納真珠末半錢。攪勻溫服。一方、無白楊皮。

當歸散(出聖惠方) 治中惡心腹痛。胸脅短氣。

當歸(二兩銼碎微炒) 梔子仁(一兩) 桃白皮(二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赤芍藥(一兩)蓬莪朮(一兩) 桂心(一兩) 吳茱萸(一兩湯浸十次焙乾微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即時溫服。

桃皮湯 治中惡心痛。胸脅㽲刺喘急。

桃東行白枝皮(銼一握) 丹砂(研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當歸(切焙三兩) 桂(去粗皮三兩) 附子(炮裂盡去皮臍一兩)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 香豉(炒各五合)

上除丹砂外。銼如麻豆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碎。煎取七分去滓。入丹砂末半錢、溫服。

雄黃膏(一名五毒神膏出肘後方)

雄黃(二兩) 硃砂(二兩) 當歸(二兩) 椒(二兩) 烏頭(一升) 薤白(一升)

上以苦酒漬一宿。豬脂五斤。東南陳蘆煎五上五下。絞去滓。納雄黃硃砂末。攪令相得畢。諸卒百勞、溫酒服。如棗核一枚。不瘥更服。得下即除。四肢有病可摩。癰腫諸病瘡。皆摩敷之。夜行及病冒霧露。皆以塗人身中尤佳。

硃砂丸(出聖惠方) 治中惡、客忤、垂死。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雄黃(一兩研水飛過) 麝香(一分別研入)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為末)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細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不計時。以粥飲下三丸。不利更服三丸。漸加至五丸、七丸。以利為度。

空青散(出聖惠方) 治中惡、客忤、垂死。

空青(一兩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雄黃(半兩細研)

上研相和令勻。每服醋一合相合。調散半錢。不計時候。又用湯一合。與醋相勻服之。須臾即吐為妙。

朱犀散(出經驗良方) 治中惡、中忤、鬼氣。其證、暮夜或登厠。或出郊野。或遊空屋。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眼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驚恐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鼻口出清血。性命須臾不救。此證與屍厥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切勿移動。即令人圍繞。打鼓燒火。或燒麝香、安息香、蘇木、樟木之類。醒,方可移歸。

犀角(半兩鎊屑研末) 生麝香(一分) 大硃砂(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和勻二錢。用井花水調灌服。如無前件藥。只用單方。

桃枝湯(出危氏方)

用雄黃為末。每服一錢。桃枝葉煎湯灌下。如無雄黃。只用後方。

又方(出危氏方)

用故汗衣。或用濁衣。著在上身多時。久遭汗者、佳。濁衣者久著上身內衣也。男用婦衣。婦用男衣。燒灰。每服二錢。百沸湯點灌服。

雄黃丸(出聖惠方) 治患鬼氣出鬼毛方。

獨顆蒜(一枚) 雄黃(一錢)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都研。為丸如麻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靜坐少時。鬼毛、自爪甲中出矣。當汗出即瘥。

備急丸(一名追魂丹出聖惠方) 療心腹卒暴百病。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刀刺。氣急口噤。風氣滯迷。絕不知人。

巴豆(去心去油) 乾薑(炮) 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以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服之。一方、為散研。以水三合灌之、亦可棗穰為丸。停屍卒死者。以暖水化服之。若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喉。須臾瘥。未知更與三丸。腹當鳴轉。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閉。亦須折齒灌之。藥入喉即瘥。此藥無問一切雜病。並能治之。

麝香散(出聖惠方) 治卒中惡。心腹刺痛。去惡氣。

麝香(研一分) 犀角屑(半兩) 木香(半兩)

上為散拌勻。每服二錢。空心熱水調下。日再。未止更服。亦可漿水調服。

吳茱萸散(出聖惠方) 治中惡、心神煩悶。腹脅刺痛、宜服。

韭根(一握切) 烏梅(十四枚碎)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二兩半)

上以潦水五升煮之。以病人櫛、納其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時飲之。

備急散 治卒中惡。心痛脹滿。欲吐短氣。

大黃(二兩) 桂心(四兩) 巴豆(一分去心皮熬研)

上為散。取一錢。以湯七合和服。當吐下、即愈。

雄黃散(出聖惠方) 治卒中惡、心腹㽲痛。刺急脹滿。

雄黃(半兩) 赤小豆(半兩炒熟) 瓜蒂(半兩)

上為散。每服不計時。以溫漿水調服一錢。服至錢半。當小吐。若不吐、加至二錢。

又方(出聖惠方) 治中惡、悶亂腹痛。心膈不利。宜服、吐。

桂心(一兩) 生薑(三兩) 梔子(十四粒) 豉(五合) 人參蘆頭(一分酒銼)

上搗碎。以酒二升微煮之。去滓頓服之。取吐為度。一方無人參蘆頭。

三神方 能闢死氣。

蒼朮(二兩米泔浸兩宿焙乾) 白朮(半兩) 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白滾湯點服。

治中惡吐血、欲死。

用水煮蘇木汁一升、服之。

治中惡(出千金方)

用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肘後方云、入七八寸。無不見效。

又方(出千金方)

用大豆二十粒為末。雞子黃並酒相和。頓服。雞子白亦可。

又方(出千金方)

使人尿其面上可愈。肘後方云。此扁鵲法。

伏龍肝散(出千金方) 治中惡、並蠱毒。

冷水和伏龍肝。如雞子大。服之必吐。

又方(出千金方)

上溫二斗豬肪。頓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車脂如雞子大。溫酒烊令熱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臘月野狐腸、燒灰。以水服方寸匕。

又方(出本草)

用香墨為末。水服一錢。

犀角散 治卒中惡、心痛。及心風煩悶。熱毒筋骨中風。

用犀角研為末。和水服之。

治中惡氣、欲死。(出聖惠方)

取釜底墨半兩。鹽一錢和。去滓研入熱水一盞、調服。

艾葉湯(出聖惠方) 治中惡、遁屍。心腹及身體痛。甚者短氣不語。以手按之。得其痛處。則病人色動。恐人近之。宜艾葉敷。

取生艾小葉。挼碎敷痛上。厚寸余。以沸湯和灰作泥。令熱敷艾上。冷則易之。不過再敷、愈。一方、以熨斗者火熨艾上。令一平人。在病人中惡毒處。輕輕連熨數遍。暖氣運動即愈。

治中惡心氣欲絕(出聖惠方)

取新牛糞絞汁服。無新者以乾者浸汁服。或干以水煮之。若口不開。拗口。納藥也。

又方(出十便良方)

仰臥。以物塞兩耳。以竹筒。納病人鼻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旁。無令氣得出。半日病人即噫。則勿復吹也。

治卒中惡氣絕(出聖惠方)

取真硃砂書舌作鬼字。額上亦書之、大良。

又方(出肘後方)

先以衣三重、藉服上。以銅器著衣上。隨取少許茅。於器中燒之。茅盡益之。勿頓多也。取愈乃止。救卒中惡死、及卒死。(出肘後方)

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兩耳。極則易人。又可以竹筒吹之。並捧其肩上。側身遠之。莫臨死人上。

又方(出肘後方)

取雄鴨就死人口上。斷其頭。以熱血瀝口中。並以竹筒吹其下部。極則易人。氣通下即活。互吹之。

治卒暴死

用鯉魚齒燒灰。酒服方寸匕。

扁鵲陷米丸(出肘後方) 療內脹病。並蠱疰、中惡等。及蜂百毒。

雄黃(一兩) 真丹砂(別研一兩) 礬石(熬一兩) 生礬石(一兩半燒灰) 鬼臼(一兩半) 蜈蚣(一枚赤足者炮炙) 斑蝥(去翅足) 龍膽 附子(炮各七枚) 藜蘆(七分炙)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熬)

上搗篩蜜和。搗千杵。腹內脹滿病、中惡、邪氣、飛屍、遊走、皆服二丸。如小豆。若積聚、堅結、服四丸。取利、泄下蟲蛇五色。若蟲疰病、中惡邪、飛屍、遊走、皆服二三丸。摩痛上。若蛇蜂百病。若溪毒射工。其服者、視強弱大小。及病勢輕重。加減服之。

中和湯(出衛生家寶方) 治忽感惡氣。昏悶暈倒。逆冷氣絕。卒中、驚氣、四肢厥冷。用香附子。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心痛醋湯服。

救卒死、或先病、痛或常居寢臥。奄然而絕。皆是中惡、救之方。(出肘後方)

上破白犬以拓心上。無白犬、白雞亦佳。

又方(出肘後方)

上取丹雄雞冠血。管吹納鼻中。

治破腹中惡血、殺蟲。

用馬鞭草。生搗水煎。去滓再煎如飴。空心酒服一匙。惡血皆下,良。

治中惡。及救死。或先病、常居寢臥。奄然而絕。

以韭搗汁、灌鼻中。一方、用薤汁。治中惡、心痛。

孫真人食忌(本草)

用苦參一兩。酒一升半。煮取八合。乘熱頓服。

治鬼氣注忤、中惡、心腹痛。背急、氣喘、惡夢、常悸、為鬼神祟撓者。

以古櫬板。用水酒和。東引桃枝同煎服。當得吐下。彌古者佳。杉材最良。千歲通神。

治忽心中惡心。口吐清水者。(出本草)

取高良薑根。如骰子塊。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為末。煎湯常飲之、佳。

辟惡氣(出本草)

以臘月鼠。燒灰為末。服一錢。水調之佳。

辟惡氣(出本草)

取兜納香燒之。能闢遠近惡氣。

治惡氣、令人身香、羹。(出本草)

用白茅香煮服之。亦可作湯、浴之。

去惡氣(出本草)

取橙子穰。和鹽蜜。細細食之。

治惡氣。溫中消食。(出本草)

取擾殿以豆漿汁食之。芳香好味。

治惡脹滿(出本草)

以桃橛煮服之。三載者良。

除身中一切惡氣、不潔之疾。令人白淨。肌體滑澤。

以天門冬、煮食。

除邪辟惡(出本草)

以麝香一劑。安於枕盒中、枕之。

治惡氣心痛(出本草)

以吐舌木。酒煮服一合。

祛鬼氣(出本草)

用迷迭香。燒之去鬼。

辟惡(出本草)

以五月五日。取楝葉佩之。

治中惡、疰忤、心腹痛。(出本草)

以腐竹根先入地者。煮服之。一名、鬼齒。先入地者。亦名鬼針。

治鬼氣、中惡、疰忤。心腹痛、惡夢、鬼神。(出本草)

用糧罌中水。浸。一合。多飲令人心悶。

伏鬼物惡氣(出本草)

用磨石燒赤熱。投酒中、飲之。

治惡氣、中惡、心腹痛、鬼疰。(出本草)

以釣樟材。用酒煮服之。

辟邪惡鬼(出本草)

以火槽頭帶之。

辟惡(出本草)

以酒服之。昔三人晨行山中。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凡酒力辟惡。勝於作食。

治惡鬼神注刺痛、霍亂。

以䈥子磨散。酒飲服。

治中惡、鬼氣。(出本草)

取厠籌燒。取熱氣徹上。

治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而用之。若已死、並用。(出本草)

上搗、菖蒲。生絞汁灌之、立瘥。屍厥之病。卒死。脈猶動。聽其耳如語聲。股間暖、是也。亦以此方治之。

治中惡客忤垂死(出本草)

以麝香一錢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瘥。

治中惡疰忤(出本草)

用熱暖姜酒一碗。服即止。

治中惡、脫肛。(出本草)

用年久筆頭。燒灰水飲之。

治中惡、心腹刺痛。(出本草)

以羊尿燒熏鼻中。

治惡病(出本草)

以松葉陰乾。搗為屑。丸服。無不瘥。

辟惡(出本草)

以琥珀帶之。

辟邪惡氣(出本草)

用真降香、令小兒帶之。

辟惡(出本草)

以丹砂帶之。

辟惡鬼(出本草)

以虎爪懸小兒背上。殺鬼、去邪氣。(出本草)

以桃木中蠹、食之。

治鬼氣(出本草)

取樗木根皮一握。細切。以兒童小便二升。豉一合。浸宿。絞取汁。溫一沸。三五日、一度服。辟邪惡。去鬼氣。(出本草)

以蘇合香。俗雲師子尿。赤黑色、燒之。

治百病一切惡氣疰病。(出本草)

以麝香研末。以水服之。

療一切鬼氣(出本草)

取初生艾實。作乾菜食之。

治鬼氣(出本草)

取青蒿子為末。酒服之。方寸匕、瘥。

治鬼氣(出本草)

取必慄香。煮服之、並燒。

殺鬼毒(出本草)

用堇菜生取汁半升。服即吐出。一名堇葵。

治鬼氣(出本草)

以白蒿子末。和酒服之。良。

治鬼氣注忤(出本草)

以枕材煮汁服之。

治心腹惡氣

取艾葉搗汁飲之。

治卒噁心腹不安。

以茴香莖葉。煮食之、即瘥。

治百惡氣

取艾子和乾薑。搗作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三十丸。以飯三五匙壓之、再服。其鬼神即速走出。能消一切冷血。田野之人。與此方。相宜也。

療惡疾

以狼毒秦艽等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日常服之。瘥。辟惡。

以雄黃服之。

鬼魅

(附論)

夫心者、精之合。神之舍也。心氣不足。精神衰弱。邪氣乘虛而感。則為鬼魅。其狀令人喜怒不常。情思如醉。或狂言驚怖。向壁悲啼。夢寐多魘。與鬼交通。病乍寒乍熱。腹滿短氣。不能食。診其脈。人迎氣口。乍大乍小。乃鬼魅所持之候也。

阿魏散 治夢與鬼交通。及狐貍精魅等、方。

野狐皮(焙炙) 豹鼻(焙各七枚) 狐頭骨(一具炙) 雄黃(一兩) 膃肭臍(一兩) 鬼箭羽(一兩) 露蜂房(一兩) 白朮(一兩) 虎頭骨(炙一兩) 驢馬駒駞牛等毛(各四分燒作灰若骨蒸氣如泥加死人胸骨一兩炙) 阿魏(二兩炙)

上搗篩為散。攪使調勻。又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散。和散之時。勿以手攪。將虎爪攪和為丸。如彈子大。以熏患者。欲熏之時。蓋覆衣被。勿令藥氣輕泄。別搗雄黃為末。以藉藥。燒藥節度。一如薰香法。其藥一分。於床下熏、彌善。忌桃李雀肉等。

雄黃散 治五臟六腑氣少。亡魂失魄。五臟不安。忽喜忽悲。恐怖如有鬼物。皆發於大驚。及當風從高墜下、落水所致。悉治之。

雄黃(一兩細研) 黃芩(半兩) 黃連(三分去須) 黃柏(一分銼)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黃耆(半兩銼) 桂心(半兩) 細辛(半兩) 黃環(半兩) 澤瀉(半兩) 山茱萸(半兩) 蒲黃(二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羅為散。每服不計時。以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不止稍增至二錢服。羸劣者。更加人參五分十分合。一方、有生地黃二分。一方、有蜀椒五分。乾薑四分。

九精丸 治感鬼魅邪氣。驚怖悲啼。休作無時。一名九物牛黃丸。

牛黃(研二兩) 荊實(二兩) 曾青(研二兩) 五屑(研二兩) 雄黃(研二兩) 空青(研二兩)赤石脂(研二兩) 元參(二兩) 龍骨(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食前溫酒下、日三。以止為度。

黃環丸 治邪氣鬼魅。脈見人迎氣口。時大時小。

黃環(五兩) 琥珀(研二兩) 丹砂(研二兩) 生銀(水磨細二兩) 龍膽(二兩) 白頭 蚯蚓(微炒一兩) 元參(去心一兩) 大黃(銼炒一兩) 䕡茹(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雞鳴及日中時。用溫麝香酒。下十丸。稍加至二十丸。以止為度。

煞鬼五邪丸 治邪氣鬼魅所持。妄言狂走。恍惚不識人。

丹砂(研一兩半) 龍骨(一兩半) 鬼臼(去毛炙一兩半) 赤小豆(一兩半) 鬼箭羽(去莖二兩半)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五十枚) 芫青(三十枚炒去翅足)

上除研者外。搗羅為細末。入雄黃丹砂。再研拌勻。熔蠟和丸。如彈子大。囊盛之。男左女右。繫於臂上。小兒繫於頭。合藥時、勿令婦人雞犬見。亦可用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米飲下。日服數次。不拘時候。神定即止。

大殺鬼丸 絕一切鬼魅魍魎。

虎頭骨(三兩) 雄黃(一兩研細) 鬼臼(一兩去發) 天雄(一兩去臍) 皂莢(去子及皮一兩)蕪荑(一兩) 藜蘆(一兩去蘆頭)

上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杏核大。伏屍、惡疰、為患者。燒一丸。安室四角。熱疾時氣。燒一丸。安床頭邊。牛馬疫疾。燒一丸安圈中。

虎爪丸 治狂邪鬼魅。妄語狂走。恍惚不識人。一名。殺鬼丸。

虎爪(燒三兩) 丹砂(細研一作赤朱) 雄黃(研細) 蟹爪(燒各一兩)

上除研者外、為細末。再入研者拌勻。熔蠟為丸。如梧桐子。每至正旦。及有狐魅處焚之、甚妙。以熏巫人。即神去。一方、無蟹爪用鱉爪。消松脂和丸。如芡實大。堂中燒。

四物鳶頭散 治鬼魅。

東海鳶頭(是由拔根) 黃牙石(又名金牙) 防葵(各一分) 莨菪子(一分水淘去浮者水煮金牙出曝炒令黃色)

上藥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欲病人見鬼。增防葵一分。欲知鬼主者。復增一分、看驗。防葵、莨菪、並令人迷。或恍惚如狂。不可多服。

又方 治女人與鬼物交通。獨言笑。或悲思恍惚。

雄黃 人參 防風(各一兩) 五味子(一升)

上為散。早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松脂(三兩烊) 雄黃(一兩)

上用虎爪攪令調。如彈子。一丸夜納籠中、燒之。令女裸坐籠上。被急自蒙。唯出頭耳。過三熏、即斷。

鹿角散 治妖魅病人。不論鬼是男女。喜夢鬼通。致精神恍惚。

用鹿角鎊屑。搗羅為細末。水服方寸匕。自言則瘥一方、用酒調服三服。

治精魅感著。語言狂亂。悲怖不常。不飲食。

用水銀一兩。入漿水一盞。炭火上煎。取三分。去火、取生水銀。如豌豆大。空腹服一丸。晚再服一丸。日三。或作神符裹生水銀。空腹吞之。

雄黃散 治鬼迷不寤、及卒魘。

用雄黃研如粉。吹入病人兩鼻中瘥。桂亦佳。闢諸邪祟附著。及小兒驚哭恐悸。

於安息處。取一皂子焚燒。令煙起、邪自去。

治百邪鬼魅

服頭垢、如小豆大。

又方 治鬼魅。

用水服獺肝末、日三。千金翼、用獺肉末。

療癲狂、鬼魅、及蠱毒。

用鵲巢多年者。燒之。亦敷瘻瘡、良。

治鬼魅、傳屍、溫疫、魍魎、神等。

取古厠木。以太歲所在日時。當戶燒熏之。闢百邪鬼魅

以雄黃佩之。鬼神不能近。入山林、虎狼伏。濟川、毒物不敢傷。辟邪魅

以白芥子燒灰、服。

治鬼魅、神邪、及狐魅。

以豹鼻和狐鼻、煮服之。

治妖魅

以狐心肝、生服。

治人臥忽不寤

勿以火照。照之殺人。但痛齧其腫。及足拇指甲際。多唾其面即活。以菖蒲末吹兩鼻中。又桂末吹舌下。

治狐魅

以鷹嘴及爪。燒灰為末。和飲服之。

治精魅邪氣

以桃符煮汁飲之。一、以桃雙丸散服之。一、以桃仁每夜嚼一顆。合蜜塗手面、良。

治妖魅瘟疫

硃砂 雄黃

上為末。調醋滴入鼻中。

鬼魘

(附論)

夫鬼魘者、屈也。謂夢裡為鬼邪之所魘屈也。凡人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若形數驚恐。心氣妄亂。精神懾郁。志有搖動。則有鬼邪之氣。乘虛而來。入於寢寐。使人魂魄飛蕩。去離形骸。故魘不得寤以致死。必須人助喚。並以方術治之乃蘇。若在燈光前魘者。是魂本由明出。喚之無忌。若在夜暗處魘者。忌火照。火照則魂不復入。乃至於死。又人魘須遠呼。不得近而急喚。恐神魂或致飛蕩也。

鎮心丸 治心氣怯弱。常多魘夢。恍惚謬妄。

紫石英(研二兩) 丹砂(研一兩) 雄黃(研)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去木)銀屑 菖蒲 桔梗(去蘆頭炒) 人參 乾薑(炮) 遠志(去心) 甘草(炙銼各二兩) 防風(去蘆頭) 防己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 鐵青(各一兩) 細辛(去根留葉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後。以熱水下。日三。增之。

大定心湯 治心虛悸。恍惚多忘。或寐驚魘。神少不足。

人參 茯苓 茯神 遠志(去心) 赤石脂 龍骨 乾薑 當歸 甘草(炙) 白朮 芍藥 大棗 桂心 防風 紫菀(各二兩)

上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五服。日三夜二。忌如常法。

人參散(出聖惠方) 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魘。神氣不足。

人參(去蘆頭) 茯神 遠志(去心) 赤石脂 龍骨 乾薑(炮裂銼) 當歸(銼微炒) 甘草(炙微赤炒) 白朮 白芍藥 熟地黃 桂心 防風(去蘆頭) 紫菀(去苗土以上各一兩)

上搗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日三。

茯神散(出聖惠方) 治虛羸。心氣乏弱、多魘。

茯神(一兩) 黃耆(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芍藥(一兩) 乾薑(一兩炮製銼) 遠志(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上搗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八毒赤丸(出濟生拔萃) 治男子婦人。染著神鬼。謂之鬼疰病。服之甚有效驗。

礬石 雄黃 硃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蘆 巴豆(各一兩) 蜈蚣(一條)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六七丸至十丸。冷水送下、無時。昔副使許可道。至雄州請醫。看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氣血不勻。邪氣傷正。本官說、走路到邯鄲驛中。夜夢一婦人著青衣。不見面。用手於脅下打了一拳。遂一點痛。往來不止。寒熱不食。醫言乃鬼擊也。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常讀明醫錄中。看李子愈八毒赤丸。為殺鬼枚子。遂與藥三粒。臥服。旦下清水二斗、立效。可謂如神。合時、宜齋戒心志。

小定心湯 治形體虛羸。心氣怯弱。多魘善忘。

茯神(去木一兩) 甘草(炙銼) 芍藥 乾薑(炮) 遠志(去心) 人參 桂(去粗皮各二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入棗二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外臺秘要有川芎無甘草伏龍肝散(出千金方) 治鬼魘不寤。

用伏龍肝為末。吹鼻中。或以桂心末。以蘆管吹入兩鼻中。

雄朱散(出衛生家寶方) 或到客官驛。及久無人居冷房。睡中為鬼物所魘。旦聞其人呃呃作聲。便令人叫喚。如不醒。此乃鬼魘也。不急救則死。

牛黃 雄黃(各一錢) 大硃砂(半錢)

上為末。每挑一錢、床下燒。一錢用酒調灌之。

凡人好魘(出本草)

以桃仁熬去皮尖。三十枚。以小便下之。

雄黃散(出聖惠方) 治卒魘。

用雄黃為末。細篩以管吹入鼻孔中。一方。加桂心末佳。

麝香散(出十便良方) 療卒魘。

用虎頭為枕。一方枕麝香一分於頭邊。又灌麝香少許。

治卒魘(出十便良方)

令一人坐頭邊守。一人於戶外。呼病人姓名。坐人應曰在。便蘇。

治魘死不覺者(出千金方)

慎燈火。勿令人手動。牽牛臥其上、即覺。若卒不能語。取東門上雞頭為末。以酒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治卒魘昏昧不覺。魂魄外遊。為邪所執錄。切忌火照。

上用皂莢為末。如大豆許作丸。吹鼻中。嚏則氣通。起死回生。集驗方、治中惡。

闢魘(出千金方)

用雄黃如棗大。系在腋下。令人終身不魘。張文仲云男左女右帶之。一帶頭上。尤妙。

又方(出聖惠方) 治臥忽不寐。勿以火照殺人。但痛齧拇指甲際而唾其面則活。如不醒者。移動些子。徐喚之。若用燈即存。如無燈切不可用燈照。

取搗韭汁吹鼻孔中。及灌兩耳。如冬月用韭根。取汁灌之口中。並兩鼻孔。

又方(出經驗良方)

用桃柳枝東邊者。各七寸。煎湯三盞。候溫灌服。

又方(出經驗良方)

用灶心土。捶碎為末。每服二錢。新汲井花水調灌。更挑半指甲。吹入鼻中。

治卒魘(出聖惠方)

以菖蒲吹入兩鼻中。以桂末納於舌上。亦得。

治卒魘(出金匱方)

上剔取左角發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半天河

取竹籬頭雨水。及高樹穴中所盛天雨。能殺鬼精。恍惚妄語。勿令知之。與飲瘥。

破棺散(一名復生散出經驗良方) 治魘寐卒死。及為牆壁竹木所壓。水溺、金瘡、卒致悶絕。產婦惡血衝心。諸暴絕證。又兼治自縊死。一切橫死。心溫並用之。用半夏。湯洗七次去滑。不拘多少為末。每一大豆許。吹入鼻中、即活。但心頭溫者。一日可活。

又方 治心下溫、一日可活。

用生薑汁、調蘇香丸。灌之效。

治卒魘不寤(出聖惠方)

以蘆管吹兩耳。並將其人頭髮二十莖作繩。納鼻孔中。或割雄雞取血。以管吹入喉咽、大良。

治魘及惡夢(出聖惠方)

用麝香不拘多少。安頭邊、佳。又灌麝香少許在口中。

治卒魘不寤

卒魘之人。多語聲不出。不必高叫。但敲臥床。其人當自寤。

治卒魘死(出十便良方)

以井底沉泥塗死人目。令人垂頭就井。呼姓名、即活。

又方

勿以火照。但痛齧其足後跟。及足大指爪甲、即活。齧其踵不覺者。宜用礬石散。方見鬼擊門。又方、以鹽湯灌之。

又方(出肘後方)

以瓦甑覆病人面上。使人疾打破甑、則寤。

又方(出肘後方)

以牛蹄或馬蹄。臨魘人上。亦可治卒死。青牛尤佳。卒魘不覺。及凡人喜魘、及惡夢者。(出肘後方)

取火燒死者灰。著枕中、履中。枕之即止。

闢魘寤(出肘後方)

以真赤罽方一尺。以枕之。

治卒死或魘死者(出肘後方)

掐兩手中指甲內即醒。

治卒魘。昏不覺。(出肘後方)

以筆毛刺兩鼻中。男左女右。展轉即起也。

治卒魘夢寐不祥

將霹靂石作枕。即無此患。導引法

養生方云、拘鬼門。制鬼戶。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著四小指內抱之。積習不止。眠時亦不復開。令人不魘魅。又云、人魘勿燃火明喚之。魘死宜暗喚之好。唯得遠喚。不可相近而急喚。亦恐失魂魄也。又魘不寤。候人眠睡。則魂魄外遊。為鬼邪所魘屈。其精神弱者。魘則久不得寤。乃至氣暴絕。所以須旁人助喚。並以方術療之。即蘇也。

鬼擊

(附論)

夫精足則神旺。精耗則神衰。精神耗衰。血氣虛弱。則邪氣易襲。故邂逅鬼邪相遇。則為鬼擊之病。一名鬼排。言鬼排觸於人也。其得之無漸。卒著人。如矛戟所傷。令人胸脅腹滿急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衄。或下血。輕者或獲免。重者每至不救。治宜符禁之法。兼以辟邪安正之劑。今巫覡實見人。忽被鬼神所擊刺擺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觸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負所招。輕者獲免。重者多死。猶如周宣燕簡輩。事不為虛也。必應死者。亦不可療。要自不得不救之耳。

瓜蒂散 治鬼排鬼刺下血。

麝香 皂莢(去皮子) 雄黃(細研) 藜蘆(去蘆頭) 瓜蒂(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如大豆大。以竹筒吹入鼻中。得嚏則氣通便活。若未嚏復吹之。以嚏為度。

礜石散(一名吹鼻散又名倉公散) 治鬼氣排擊。心腹刺痛。吐下血、死不知。及臥魘齧踵不覺者、諸惡毒病。此是漢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方。

生礬石(一分以水和赤土裹之炭火三斤燒兩炊久取出去赤土)

上為散。以竹筒吹大豆許入鼻中。得嚏則氣通。氣通即活。未嚏者復吹之。又一方、加丹砂、麝香、各半分。

升麻散 治卒得鬼擊。如刀刺。胸脅腹內急痛。不可按仰。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

升麻 獨活(去蘆頭)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溫酒調下。一方去桂、加犀角屑半兩。一方、去獨活、加大黃半兩。

治卒鬼擊如中箭。忽然一點痛如炷。不可忍。

以桃皮一片。將裡面濕處。貼痛上。匙頭安枕枝皮。緊搓艾一團如大胡桃。安匙頭灸之。須臾痛微散。

又方 治鬼擊、忽然不寤。若火照之則殺人。但痛齧其踵後。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

上作犀角枕佳。或以青木香納枕中。並帶。亦闢魘寐。

治鬼擊病 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即吐血。或鼻中血出。或下血。一名鬼排。

雞糞白(如棗) 青花麻(一把)

上酒七升。煮取三升熱服。須臾發汗。若不汗。盛火炙熨斗熨兩脅下使熱。汗出愈。

又方 治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滿。㽲刺疼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鼻中出血、下血。一名鬼排。

以熟艾如雞子大三枚。水五升。煎取三升。頓服之。

治鬼擊之病。及兵刀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卒中。

以雄黃粉酒、服一中盞。日三。血化為水。

治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如刀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衄血、下血。一名鬼排。

斷白犬頭。取熱血一升飲之。無白犬、白雞亦佳。

治卒中鬼擊。及救卒死。或先病。或常居寢臥。奄忽而絕。皆是中惡。

以雞冠血瀝口中。令人下咽。及破此雞以拓心下。冷即葉於道旁。得烏雞佳。

又方

以豬脂取雞子大服。未瘥再服。亦可。一方、以醋一合煮沸。灌喉中良。

又方

以刀鞘三寸燒末。水飲之。

又方 治鬼擊。

用犢子屎半盞。酒三升。煮服之。亦治中毒。

又方 治鬼擊。

用燒鼠矢如黍米許。水和服。不能以水飲。和少許納喉中。

又方

以好醇酒吹兩鼻。一方、用醋吹鼻中。

治鬼擊。狀卒著如刀刺。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按摩。或吐血及鼻中衄血。

用鹽一盞。水二盞和服。以冷水噀之。吐即瘥。一作鹽一兩。

又方

豆粉一撮。於水中攪飲之。

又方

用蓬莪朮研。酒服一盞。

治鬼打、鬼注、邪氣。

鍛鍖下鐵屑。水漬攪沫出。澄清去滓。及暖飲三盞。

治夢中被殺刺或杖打。諸般不祥。卒然衄血、吐血、及下血。甚者九竅皆有。病名鬼擊。亦名鬼排。

升麻 獨活 地黃 續斷(各半兩) 桂(一分)

上為末熱水服。日三。

卒忤

(附論)

夫卒忤者。亦名客忤。謂邪客之氣。卒然犯人精神也。此是鬼厲之毒氣。中惡之類也。人有魂魄衰弱。則為鬼氣所犯忤。喜於道間門外得之。其狀心腹㽲痛。脹滿氣衝心胸。或悶絕不識人。面色變異。腑臟虛竭者。不即治。乃至於死。然其毒氣有輕重。輕者微治而瘥。重者克臟腑。雖當時救療。餘氣停滯。久後猶發。乃變成疰也。

礬石丸(出聖惠方) 治卒中忤。

礬石(半兩黃泥煨燒細研)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雄黃(半兩細研) 真珠(半兩細研)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藜蘆(半兩去蘆頭) 蜈蚣(一枚微炙去足) 麝香(一分細研)犀角屑(半兩) 細辛(三分) 斑蝥(七枚糯米拌炒微黃去足翅)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不計時。以溫酒下一丸。日二服。蛇蜂蠍所中。以藥摩之效。

正氣散 療客忤、心腹絞痛。脹滿氣衝心胸。煩燥壯熱。或氣悶又刺痛。此鬼魅之氣。

麝香(一錢) 茯神 人參 天門冬(去心) 鬼臼 菖蒲(等分)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溫酒下。

太乙神精丹(出千金方) 治客忤、霍亂、腹脹滿痛、屍疰、惡風、癲狂、鬼、諸蠱毒、妖魅、溫瘧。凡一切惡毒。並皆治之。

丹砂 曾青 雌黃 磁石(各四兩) 金牙(二兩半)

上各搗篩。惟丹砂、雌黃、雄黃用釅醋浸之。曾青好酒浸之。各於鍋器中漬。以紙密封訖。日中曝百日、經夏。急、五日亦得。無日、以火暖之。然後各研。令如細粉。以釅醋同拌。使乾濕得所。納土釜中。以六一泥固臍。勿令泄氣。干後安鐵環。施腳高一尺五寸。置釜上。漸放火。無軟硬炭等皆得。初放火、取熟一兩。秤炭各三分。二分長置釜上。盡即益。如此三度盡。用熟火。然後再益生炭。其過三上熟火以外。皆須加火漸多。乃至一伏時。其火已欲近釜。即就釜下益炭。經兩度即罷。火盡極冷。然後出之。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雖無五色。但色光明。皎潔如雪。取佳。若飛上不盡。更冷。與火如前。以雄雞翼掃取。或多或少不論。研和棗膏。丸如黍粒。一本云、丹砂、曾青、雄黃、雌黃各二斤。丹砂以大醋瓷器中漬。曾青美酒漬。紙密封閉。日曝一百日。雄黃、雌黃。各油煎九日九夜。去油膩訖。更搗數千杵。皆勿研之。別以大醋拌。令浥浥然。納藥土釜中。以雄黃在下。次雌黃。次曾青。次丹砂。以乾土泥塗。勿令余毫毛許。干以剛炭火燒之。九日九夜。去釜五寸。九日九夜至釜底。九日九夜侵釜腹三寸。三九二十七日。冷之一日一夜。以刀子於釜腹際刮著一匝。開之取丹。丹成訖、細研如粉。以棗膏和。一切丹不得用蜜。皆用棗膏。學者宜知。舊不用磁石金牙。今加而用之。治遍風、大風、惡疾、癲癇、癧癤、鬼打等最良。服法、平旦空服一丸。以黍米為度。其瘧病日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脹滿。上身面腳等並腫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吐瘥者。若不吐復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後日增半丸。漸服無有不瘥。氣亦定。當吐出青黃白物。其因瘧、兩脅有癖塊者。亦當消除。若心腹不脹滿者。可與一丸。日日加之。以止為度。不必專須吐。亦可一丸即瘥。勿並與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須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內有水。便即下者忽怪。若患瘧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人藥性。並與兩丸作一丸。頓服之。皆午後食。勿使熱豉將粥任意食之。若病瘧盜汗虛弱者。日服一丸。至二日吐即止。若患瘧不汗。氣復不流腳冷者。服一丸。至三日。若不汗氣復。腳即暖。有潤汗不止。三日吐即止。若患瘧無顏色者。服藥後三日。即有顏色。亦有須吐瘥者。亦有服少許而瘥者。亦有殺藥。強人服三四丸。始覺藥行者。凡人稟性不同。不可一概與之。但作黍米大。服之為始。漸加以止為度。藥力驗、勿並多服。特慎油麵魚肉蒜。當清淨服之。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並腹脹滿及腫。或下利垂死者。與藥救之。亦或瘥也。又一說、癥瘕積聚、服刀圭。以飲漿水送下。治諸卒死、中惡、客忤、霍亂、腹滿、體惰、五屍疰、惡風、疰忤大病相染易、死亡滅門、癲狂、鬼語、已死氣絕。心上微暖者。扶起頭。以物擊口開。琢去兩齒。以漿飲送藥。藥下即活。諸久病者。日服一刀圭。覆令汗。汗出即愈。不愈者。不過再服。亦有不汗而瘥。復有不汗不愈者。服如上法。加半刀圭。以瘥為度。常以絳囊帶丸散刀圭。男左女右。小兒系頭上。闢瘴毒惡氣、時氣、激射。小兒患此。可以苦酒和之。塗方寸紙上。著小兒心腹上。令藥在上治之。亦有已死者。冬二日、夏一日。與此藥同服。得藥下便活。若不得入腹不活。若加金牙磁石者。至五服內。必令人吐逆下利。過此即自定。其藥如小豆大為始。從此漸小。不得更大。大風惡亂癩。可二十服。偏風、癧癤、諸惡風癩病等。亦可二十服。自余諸惡病。皆止一二服。量人輕重強弱。不得多與。若欲解殺藥。但食爛煮肥豬肉。服此藥後小應。頭痛身熱。一二日來。大不能得食味。後自漸得氣味。五日後更能食。若貪食過多者。宜節之。若服藥下悶亂。可煮木防己湯。服之即定。凡言刀圭者。以六粟為一刀圭。一說云、三小豆為一刀圭。

作土釜法

取兩齒瓦盆。各受二大斗許。以甘土塗其內。令極干。又法作一瓦釜。作一熟鐵釜。各受九升。瓦在上。鐵在下。其狀大小。隨藥多少。不必依此說。一本云、搗好甘土。絹篩水和作泥。硬軟如瓦坯泥。泥一升納細紙。搗可受十斤亦可。隨藥多少作之。陰乾三十日。置日中曝。亦三十日。多翻轉向日乾訖。以糠五石納釜中。糠四面土攔擁之。令糠遍釜。周迴上下。各厚七寸。以火從下放。五日五夜。勿令人近土。及待冷一日一夜乃取。掃拭令淨。以黃丹醋和如稀粥。掃其中令厚一分。乃納藥丸。合九丹、八石、招魂、太清、諸神大丹。皆用。作釜作之。萬成終不落節。其石釜六一泥。及鐵釜皆除之。勿更用也。此釜一具。久轉前後數十周回不動。此法師甚秘之。余欲令後來天下學士得解之。所以委曲具述之也。

作六一泥法

赤石脂 牡蠣 滑石 礬石 黃礬 蚯蚓屎 滷土(以上各二兩)

上取釅醋。以足為度。若無滷以鹽代之。先作甘土泥。以泥各別裹前黃礬等五種。作團裹之。勿令泄氣。以火燒周三日最好。一日亦得。出破團取藥。各搗碎絹篩。然後與蚯蚓屎滷土等分。以醋調和之如粥。既得醋、可用二分醋。一分水和用。取瓦盒以此泥塗之。如曾青、如蚯蚓屎、如黃連。加即佳。如崑崙碌亦得瘥病。丹砂亦堪。硃砂亦得。舊不用磁石金石。今加之。用治萬病惡風神良。凡有患年遲積歲不可治者。須合此一釜。皆以王相日。天氣清明。齋戒沐浴。如法合之。

述曰。古之仙者。以此救俗。特為至秘。余以大業年中。數以合和。而苦雄黃曾青難得。後於蜀中避難。遇雄黃大賤。又于飛烏、元武、大獲曾青。蜀人不識。須令識者。隨其大小作蚯蚓屎。既是如此。千金可求。遂於蜀縣魏家。合盛一釜。以之治病神驗。不必論宿症、風氣。百日服之。皆得痊愈。故取而敘述焉。

凡雄黃、皆以油煎九日九夜。乃可入丹。不爾有毒。慎勿生用。丹有熱毒。不堪服。宜慎之。

還魂散(一名還魂湯出聖惠方) 治卒客忤、鬼擊、飛屍。奄忽氣絕。無復覺知。或已死口噤。即發口下湯。湯入口不下者。捉病人發。左右搖動。引之藥下。復增。取盡一升。須臾立效。

麻黃(三兩去根節) 杏仁(三兩浸泡去皮尖雙仁焙) 桂心(三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丹砂(半兩)

上搗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分三服。一方、無丹砂。

桔梗散(出聖惠方) 治卒客忤。不能言。

桔梗末(一兩) 麝香(一分)

上研勻。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服之。

細辛散(出肘後方) 治卒客忤。停屍不能言。

細辛 桂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納口中。

桔梗散(出肘後方) 治卒客忤。停屍不能言。

燒桔梗二兩末。米飲服之。仍吞麝香如大豆許、佳。

附子散(出肘後方) 治卒口噤不開者停屍不能言。

用生附子末。置管中。吹納舌下。一方、搗末、吹喉中。

麝香散(出肘後方) 治客忤惡氣垂死。

用麝香一錢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瘥。

又方

治卒忤即今人所謂中惡者。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用。

用鹽八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吐之即愈。

又方

治卒中客忤死出肘後方。

用人血和真珠。如梧桐子大。二丸。折齒納喉中。令下。

又方

治卒忤停屍不能言者出肘後方。

用真珠末。以雞冠血和丸。如小豆大。納口中。三四枚。瘥。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