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九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五十九

食治門

食治水腫病(附論)

夫腎主於水。脾胃俱主於土。土性剋水。脾與胃合。胃為水穀之海。若胃虛不能傳化。使水氣滲溢經絡。浸漬腑臟。脾得水濕則病不能制於水。故氣獨歸於腎。三焦不瀉。經絡閉塞。水溢於皮膚而令腫也。宜以食治之。

赤小豆羹方(出聖惠方) 治水氣腹大臍腫。腰痛不可轉動。

赤小豆(五合) 桑根白皮(三兩銼) 白朮(二兩) 鯉魚(一頭三斤者洗制如常)

上水一斗。都一處煮。候魚熟。取水魚盡食之。其豆亦宜吃。勿著鹽味。其汁入蔥白生薑橘皮。入少醋調和作羹食之。甚效。

鯉魚粥方(出聖惠方) 治水腫。利小便。

鯉魚(一頭可重一斤去腸淨洗) 商陸(二兩銼) 赤小豆(三合) 紫蘇莖葉(二兩)

上於淨鍋內著水五大盞。都煮。候魚爛熟。空腹食之。其汁入蔥白生薑橘皮。及少醋調和作羹食之。其豆亦宜吃。甚妙。

海蛤索餅方(出聖惠方) 治水腫。

海蛤(搗研如面一兩) 甘遂(三分為末絹羅如面)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一兩一分)

上以桑根白皮一兩。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棗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黑豆粥方(出聖惠方) 治水氣。利小便。除浮腫。

黑豆(半斤) 桑枝(銼半升) 構枝(銼半升)

上以水五大盞。煮取二大盞。去滓。每取汁一盞。入米一合。煮作粥。空心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鯉魚(一頭可重一斤去鱗腸肚淨洗) 赤小豆(半升淘令淨) 冬麻子(半升水研濾取汁一升)

上先以水四大盞。煮魚豆欲熟。入麻子汁更煮十餘沸。出魚空腹食之。其豆汁並宜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商陸汁(三合) 生薑汁(一合) 生地黃汁(三合)

上相和煎三五沸。每取二合。攪粥半盞空心食之。

羊肉臛方(出聖惠方) 治水腫。

羊肉(細切三兩) 商陸(去皮切半斤)

上先以水三大盞。煮商陸至二升。去滓。下肉煮。入蔥豉鹽等。作臛如常法。任意食之。商陸赤者有毒。慎不可用。

白雞湯方(出聖濟總錄) 治腹大小腫。利小便。

白雞(一隻) 赤小豆(一升)

上治如食法。以水三升。煮豆並雞候熟食之。其汁稍飲令盡。

麻子粥方(出聖惠方) 治風水腹大臍腫。腰痛不可轉動。亦治腳氣腫暴咳嗽。小便澀痛。虛勞補益。

冬麻子(搗取汁半升) 粳米(三合)

上以冬麻子汁和米。入薑蔥豉椒等。煮作稀粥空腹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郁李仁(一兩半搗卻以水和取汁) 薏苡仁(二合)

上以郁李仁汁。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之。未愈更服。

餅子方(出聖惠方) 治水氣面及腹微腫。及未曾服藥者。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熟二兩) 甘遂(酥炒令熟三分)

上搗羅為末。用大麥面一兩。藥末一兩。水和作餅子。濕紙裹煨熟。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即止。

商陸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水氣。

用商陸去皮。銼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入細粟米一合。煮成粥。空腹食之。微利為度。

燒冬瓜方(出聖濟總錄) 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

用黃土厚泥冬瓜火燒令熟。去土食之。

豬肝方(出聖濟總錄) 治浮腫脹滿不下食。心悶腳氣腫。

用豬肝一具。切作胾臠。著蔥豉姜椒鹽等。令乘熟食之。腳氣腫細切豬肝水洗拭乾。大蒜食之良。

治腳腫氣轉上。入腹垂死方。(出聖惠方)

用赤小豆一升。淘令淨。以水三升。煮熟去豆。取其汁浸腳。即重暖用之。其豆食之亦妙。

治十腫水病不瘥垂命方(出聖惠方)

用猯豬肉半斤。細切。以粳米三合。水三升。入蔥豉及椒姜。作粥每日空腹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青頭鴨一隻。剝去毛足頭及腸。洗淨。和粳米煮之令熟。著五味薑蔥豉任意食之。

治水氣浮腫小便澀方(出聖惠方)

用鯉魚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煮令熟。取汁入冬瓜蔥白。作羹食之。一日盡。再作食。

治水氣浮腫腹脹。小便澀方。(出聖濟總錄)

用水牛蹄一隻。治如食法。煮熟銼碎作羹。空腹食之。水牛皮細切蒸熟。姜醋食之亦可。

食治腳氣(附論)

夫腳氣者。晉魏以前。名為暖風。古來無腳氣名。後以病從腳起。初發因腫滿故名腳氣耳。又有不腫而緩弱者。行即卒倒。漸至不仁。毒氣陰上攻心。便至危困。禍不旋踵。然寬延歲月。即緩風毒氣。得其總稱矣。此病狀證尤多。經方備證。今宜以食治之。

橘皮粥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心胸壅悶。氣促不食。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紫蘇莖葉(一兩) 大腹皮子(三枚) 桑根白皮(一兩) 生薑(三分切) 粳米(二合)

上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

郁李仁粥方(出聖惠方) 治腳膝痹氣。大便風澀。

郁李仁(二十一顆湯退去皮研如膏) 粳米(三合揀淨淘) 蜜(一合) 生薑(搗汁半合)

上以水一升。煮粳米令熟。次入郁李仁姜蜜等。空腹食之。如食不盡。即候日中再食之。

檳榔粥方 治腳氣喘悶。大腸壅澀。

白檳榔(熟水磨一顆) 粳米(淨淘一合) 生薑(汁半合) 蜜(一合)

上以水半升。煮米令熟。次下蜜並檳榔生薑等汁。同煮為粥。空腹食之。

蓯蓉羹方(出聖濟總錄) 治丈夫失精虛損。陽氣衰。腳腰疼痛無力。

肉蓯蓉(溫水洗去土細切一兩) 白羊腎(一對去脂膜切) 蔥白(七莖擘) 羊肺(二兩切)

上入五味汁作羹。空腹食之。

炙肚方(出聖濟總錄) 治下焦風冷。腰腳疼痛。

豬肚(一枚制如食法切為臠) 酒(半升) 蔥白(七莖切細)

上以五味醬等拌炙熟。空腹食之。

鯉魚羹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衝心煩躁。言語錯謬。

鯉魚(一枚制如食法) 蓴菜(四兩) 蔥白(二合)

上調和豉汁。煮作羹食之。一方無蔥白。

馬齒莧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頭面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馬齒莧(洗淨四兩) 粳米(一合) 醬汁(半合)

上以水三大盞。先煮粳米。次下馬齒莧。候菜熟。入醬汁調和食之。日宜一次。

鹿蹄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風冷濕痹。四肢攣急。腳痛不得踐地。

鹿蹄(一具淨洗銼碎) 牛膝葉(銼碎半斤)

上以豉汁五升。先煮鹿蹄令熟。次入牛膝葉。及蔥白五寸。拍破。兼入椒薑末各一錢。同煮至二升調和。漸漸食之。

牛膝粥方(出聖惠方) 治風濕下注。腰膝無力疼痛。

牛膝葉(切一斤) 粟米(五合)

上以豉汁。相和煮作粥。入少五味調和。空腹食之。恐食不盡。兩度食之。

紫蘇子粥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浮腫。脹滿不下食。及小便不通。

紫蘇子(三合) 粳米(一合)

上以水三大盞。研取汁。去滓。入淨淘粳米一合。煮粥。初熟時。入豉椒姜各少許攪和。空腹食之。

生粟子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腎虛。腰腳無力。宜吃。

用粟子不限多少。布袋盛。懸令乾。每日平明吃十有餘顆。次吃豬腎粥佳。

獖豬肝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上衝入腹。

用獖豬肝一具。去脂膜細切。以蒜齏五味調和。空心食之。如食不盡。分為三兩遍食亦得。

又方(出聖惠方)

用水牛犢子頭蹄。治如食法。蒸令極熟。停冷。任性食之。

豉心方(出聖惠方) 治風毒腳氣。膝脛攣急骨節痛。

用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半。浸經宿。每取用一小盞。攪粥食之。

楮皮粥方(出聖惠方) 治腳氣。

用楮白皮微炙細切三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澄清。入白粳米一合。淘淨煮粥空心服。

食治五淋(附論)

夫五淋者。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是也。此皆由腎虛而膀胱熱也。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淋也。小便數又多者。此由下焦虛冷故也。腎主水。與膀胱為表裡。腎氣衰不能制於津液。脬內虛冷。水下不禁。故令小便數而多也。宜以食治之。

酥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小便淋痛。

真酥(一兩) 白茯苓(二兩搗如麻子粒大) 滑石(三兩搗如麻子粒大) 生薑(一兩濕紙裹灰火煨) 蔥白(三七莖去須葉細切)

上先以水四升。煮後四味。至二升。以生絹濾去滓取清。更入漿水一升。粟米三合。淘淨煮作粥。候粥將熟。方入酥攪勻取熟。空心任意食之。

生地黃粥方(出聖惠方) 治小便出血磣痛。

生地黃(汁二合) 蜜(三合) 車前子葉(取汁三合) 米(一合)

上先以水一大盞半。煮成粥。次入諸藥汁及蜜。更煎三兩沸。分為二服。

粟酥粥方(出聖惠方) 治小便不通。

粟米(一升淨淘) 酒(一升) 酥(無好酥以熟油一兩代之) 蔥白(一握細切)

上用漿水五升。煮粟米為粥。將熟下酒並酥蔥。更煮取熟。令病人空腹恣意食之。或腹痛無害。但行三五十步。即通為妙。

青頭鴨羹方(出聖惠方) 治小便淋瀝澀少疼痛。

青頭鴨(一隻淨去毛並腸肚骨等細切) 萊菔(四兩細切即是蘿蔔) 冬瓜(去皮瓤細切四兩) 蔥白(四兩細切)

上濃煎豉汁二斗。煮鴨肉。候熟。入冬瓜等三味。更煮取熟。更入鹽醋。空心任意食之。

車前子葉羹方(出聖惠方) 治熱淋。及小便出血莖中痛。

車前子葉(擇取一斤細切) 蔥白(一握細切) 粟米(三合淘淨)

上以豉汁五升。煮令沸。先下米煮熟。次下車前子葉蔥白。和作羹。入少鹽醋。空腹食之。或煮為粥亦得。

葵菜粥方 治諸淋小便赤澀。莖中疼痛。

葵菜(擇取葉並嫩心三斤細切) 粟米(三合淨淘) 蔥白(去須葉一握細切)

上以水五升。先煮葵菜至三升。絞去葵菜。取汁下米並蔥白。更入濃煎豉汁五合。同煮為粥。空心頓食之。不盡。分為兩度。一日取盡。

冬麻子粥方 治五淋。小便澀少疼痛。

冬麻子(二合) 葵子(一合) 米(三合)

上研二味。以水二大盞。淘絞取汁。和米煮粥。著蔥白熟食之良。

真酥粥方(一方漿水粥) 治熱淋小便不利。

真酥(一兩) 粟米(三合淨淘) 淡漿水(三升)

上以漿水煮米作粥。候粥將熟。下酥。更煮取熟。適寒溫。空腹恣意食之。

冬瓜羹方 治五淋。小便疼痛壯熱。腹脹氣悶。

冬瓜(去皮瓤一斤細切) 蔥白(一握細切) 冬麻子(一升先研碎)

上以水三升。漉麻子成漿。生絹濾取汁。煮冬瓜蔥白作羹。候熟入少許鹽醋。空心食之。

青小豆方 治小便不通淋瀝。

青小豆(半升) 冬麻子(三合搗碎以水三升淘絞取汁) 陳橘皮(一分末)

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熟食之。

鳧葵粥方 治熱淋。小便不利。

鳧葵(擇取一二斤細切即水中荇葉也) 粟米(半升洗淨淘)

上先用鹽豉汁五升。煎令沸。下米煮十餘沸。下鳧葵煮作粥。空心任意量多少食之。

蔥白粥方 治小便不通。

蔥白(去須葉一大握細切爛研生布絞取汁) 白粳米(兩合淨淘又青粱米亦得)

上以水二升半。煮米作粥。候粥將熟。下蔥汁。更煮取熟。空心溫食之。良久即通。

榆皮索餅方 治淋。小腹結痛。小便不通。

榆皮(去粗皮細切一兩) 白麵(四兩)

上以水二升。煮榆皮至五合。絞去滓。取汁和麵作索餅於濃煎鹽豉汁中。熟煮空心食之。續以熱蔥茶投之。

粳酥粥方 治久淋不瘥。宜食。

真酥(三合) 蕪荑仁(微炒銼搗末三錢半)

上先取白粳米半升。淨淘量水多少。煮粥候熟下酥。並蕪荑末。攪勻任意食之。食不盡。分作兩度。

葡萄煎方 治熱淋。小便澀少磣痛瀝血。

葡萄(絞取汁五合) 藕汁(五合) 生地黃汁(五合) 蜜(五兩)

上相和煎如稀餳。每於食前服二合。

黃雌雞肉粥方 治膀胱虛冷。小便數不禁。補益五臟。

黃雌雞(一隻去毛腸臟) 粳米(一升) 黃耆(一兩銼) 熟乾地黃(一兩銼)

上同煮令極熟。去藥及擗去雞骨。取汁並肉和米煮粥。入鹽醬一如食法調和。空腹食之。作羹及餛飩任意食之亦得。

生薯藥羹方 治下焦虛冷。小便多數。瘦損無力。

生薯藥(半斤切) 薤白(半斤去須切)

上於豉汁中。煮作羹如常。調和食之。

治小便數方

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薤白(切一握)

上以豉汁煮羹。入五味如常法空腹食。一方有小豆葉。嫩者。可無薤白食之。

治小便數。下焦虛冷方。

羊肺(細切一具) 羊肉(切四兩)

上入五味。作羹空腹食之。一方去羊肉。

治小便數。下焦虛冷方。

用生山芋半斤。削去皮拍破。慢火煎酒二升。候酒沸下山芋入鹽椒蔥白。空腹食之。

小豆葉羹方 治小便數多。

用小豆葉一斤。細切。於豉汁中煮調作羹食之。

小便數方(出聖惠方)

用雞腸菜一斤。豉汁中入五味煮羹食之。

治小便赤澀臍下急痛方(出聖惠方)

用牛犢蹄煮熟熱吃。甚利小便。

食治一切痢疾(附論)

夫一切痢者。由榮衛不足。腸胃虛冷。冷熱之氣。乘虛入胃。客於腸間。腸虛即泄也。此皆由飲食生冷。脾胃虛弱。不能制於水穀。故糟粕不結聚而變為痢也。宜以食治之。

豬肝方(出聖濟總錄) 治冷勞下痢膿血。瘦怯不能食。

獖豬肝(一具水洗去筋膜令淨切作柳葉片) 鱉甲(去裙襴米醋慢火炙一兩) 柴胡(去毛三分)甘草(炙銼) 烏梅肉(炒) 人參(各半兩) 白朮(三分) 胡黃連(一兩) 乾薑(炮) 陳橘皮(湯浸去白) 訶黎勒(炮去核) 蕪荑(炒各半兩)

上除肝外。搗羅為末。將肝與藥末拌和。

令藥在肝上。即旋串慢火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渴。即將藥末煎湯服。亦得效。

炙肝散方(出聖惠方) 治積冷氣。痢下膿血。肌瘦不能飲食。

豬肝(一具去筋膜) 木香 人參(去蘆頭) 白朮 黃連(去須微炒) 乾薑(炮製銼) 訶黎勒(煨用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蕪荑(以上各半兩) 烏梅肉(三分微炒)

上搗細。羅為散。將肝切作片子。以藥末一兩。摻令勻。即旋以串子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渴。即煎人參湯溫服之。

食羊肉方(出聖惠方) 治勞傷泄痢。暖腰腹。縮小便。

精羊肉(八兩切作餡) 肉蓯蓉(微炒二錢半) 蒔蘿(末半兩) 乾薑(炮製二錢半) 附子(炮製去皮臍細切半兩) 胡椒 蓽茇 訶黎勒(炮去核各一錢) 蕪荑(微炒半兩) 白麵(五斤)

上搗羅八味為末。以肉並藥末等相和拌勻。分作四劑。每劑以麵裹之。撮合微拍令扁。用濕紙裹入煻灰火中煨令熟。空心食之。以飽為度。

羊脂粥方(出聖惠方) 治赤白痢久不瘥。困劣煩渴甚者。

羊脂(一兩) 豬脂(一兩) 黃牛脂(三兩) 蔥薤(每五莖切去須) 生薑(一分切) 蒔蘿(末一錢) 漢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搗末半錢)

上先將脂等與蔥薤生薑同炒。次用水入粳米三合。煮成粥。入蒔蘿椒末攪勻。空腹頓食之。

六味鱠方(出聖濟總錄) 治冷痢白如鼻涕。臍腹切痛不可食。

鯽魚(去鱗切鱠十兩) 乾薑(炮) 蓽茇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胡椒(炒) 蒔蘿(各三分)

上除魚外。為細末。先將豉汁八合。煎令熟。次入藥末五錢。再攪和煮。乘熱空心頓服。

豬肝饆饠方(出聖惠方) 治冷勞氣痢瘦甚。

豬肝(一具勿著水去筋膜切作柳葉片子) 乾薑(炮製) 蕪荑(微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令淡黃色各一兩) 訶黎勒(炮去核) 縮砂仁(各二錢)

上除豬肝外。搗羅為末。糝肝片上。拌令勻。用麵裹作饆饠。以三重濕紙。裹安於煻灰火中煨取熟。空心飽食之。

黍米粥方(出聖惠方) 治諸痢不瘥。

黍米(二合) 蠟(一兩) 羊脂(一兩)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色為末)

上煮黍米作稀粥。臨熟投阿膠蠟羊脂。攪令消。空腹食之。

粳米飲(出聖濟總錄) 治冷痢寒結不散。日夜無度。

倉粳米(淨淘控干四合) 薤白(七莖) 羊腎脂(五兩) 豉(用水四升煎取去滓澄清)

上熬腎脂煎薤白令熟。入豉汁。與米同煮。空腹食之。

蠟薤餅方(出聖惠方) 治赤白痢及水痢。

白蠟(一兩一分) 雞子(三枚取黃) 薤白(五莖細研) 白麵(三兩)

上以雞子黃與薤白麵等。調作餅子。用蠟代油煎取熟。空心食之。

豬子餅方(出聖濟總錄) 治脾胃氣虛下痢瘦弱。

豬子肝(一葉) 蕪荑仁(研) 胡椒(為末各一錢) 乾薑(炮為末半兩)

上薄切肝。糝三味藥麵裹。更以紙裹水濕慢灰火中。煨熟去面。空腹食之。

食羊肉方(出聖濟總錄) 治休息痢。

羊肉(去筋膜取精者薄切令作片子四兩) 胡粉 胡黃連(各半兩) 大棗(煮去核並皮二十顆)

上除羊肉外。先研棗如泥。卻別碾胡黃連作末。並胡粉一處和棗作圓。以濕紙包裹。於煻火煨令熟。取出搗羅為末。每服三錢半。勻摻羊肉片子中。將濕紙裹煨令香熟食之。不過三服效。

阿膠棋子方 治泄痢。

阿膠(炙燥為末四兩) 乾薑(炮製為末半兩) 薤白(煮爛細研七莖)

上以面五兩。拌薄切如棋子大。煮熟空腹食。少入五味調和亦得。

赤石脂面方 治冷痢不止。

赤石脂(細研) 雲母粉(各半兩) 面(五兩)

上以水拌和切作條子。煮熟分兩服食之。著鹽醋椒蔥亦得。

羊肝子方 治水痢。

羊肝(細切五兩) 蕪荑(微炒少許) 薤白(細切七莖)

上入少五味。以白麵裹。依食作子。候熟空心食之。

胡椒餛飩方 治氣痢。

胡椒 乾薑(炮各半兩) 訶黎勒皮(四枚)

上搗羅為末。取精羊肉四兩。細切和藥。以麵裹作小餛飩子。煮熟空腹食之。以飽為度。

粥飲方 治諸痢疾水泄霍亂。並泄血後困頓不識人。宜補虛正氣。

黃耆(細切二兩) 人參(一兩) 米(二合)

上銼二味如麻豆大。以水三升。同煎取二升。去滓。下米煮粥服之。

鯽魚鱠方 治赤白痢。

小鯽魚(一斤如常鱠法) 蒜醋 椒姜鹽(各少許)

上先將魚切作薄片。以蒜齏椒鹽姜拌和食之。不用別物兼之。一方。煮熟蒜齏空心食之。

大蒜雞子方 治休息痢。

大蒜(剝去皮二顆) 雞子(二枚)

上先將蒜放鐺中。取雞子打破沃蒜上。以盞子蓋候蒜熟。空腹食之。下過再服。

撥粥方 治赤白痢。休息氣痢。久不瘥者。

薤白(一握去須細切) 白麵(四兩) 蔥白(一握去須細切)

上和麵調令勻。臨湯以筋旋撥入鍋中。熟煮空腹食之。

附子粥方 治冷痢飲食不下。

附子(一分炮製去皮臍) 乾薑(一分炮製銼)

上為細末。每日空腹煮粥納藥二錢食之。以瘥為度。

粳米粥方 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痢下赤白不止。

粳米(二合) 曲末(一兩微炒)

上煮粥空腹食之。亦主小兒無辜痢。

葛粉飲方 治血痢日夜百餘行。宜服。

葛粉(二兩) 蜜(一合)

上以新汲水二中盞。攪令勻。空腹分兩度服之。

羊肉食方 治水痢注瀉。

羊肉(去皮膜六兩煮熟) 倉米(淘淨炒香搗末三兩)

上薄切羊肉。以倉米末拌摻。隨意食。不拘時。

羊腎方 治赤白痢。

羊腎(一對去膜淨洗切細如小豆大) 白麵(三兩)

上羊腎。以白麵拌和同煮。入豉鹽醋等。候熟。空心頓食之。

木耳粥方 治赤白痢。兼治腸胃滑。

白木耳(洗細切二兩) 白粳米(淘淨三合)

上相和以豉汁煮粥。任下蔥椒鹽等。空腹食之。

蔥粥方 治赤白痢。

蔥(切細二莖) 粳米(淘淨三合)

上以水熟煮乘溫。空腹食之。

小麥曲粥方 治赤白痢不止。脾胃氣虛。弱食不消。

用水將曲麥煮作粥。空心食之。亦治小兒無辜痢。加減多少食之。

薤粥方 治脾胃虛冷。下白膿痢。及水穀痢。

薤白(銼七莖) 粳米(淨淘三合)

上相和煮粥。任下椒姜等。攪勻令熟。空腹食之。

鯽魚方 治赤白痢。

鯽魚肉(薄切六兩作鱠) 粳米(二合)

上和鱠五味。作粥空心食之。

豬子肝方(出聖惠方) 治脾胃氣虛。兼下痢瘦弱。日夜不記行數。一方無蕪荑。用縮砂仁二兩。

豬子肝(一具去筋膜切作柳葉片子) 蕪荑(微炒碾作末二錢半)

上取肝。以蕪荑末摻令勻。以麵裹入煻灰火中。煨令熟。去面。只取肝空心頓食之。水瀉冷勞氣痢。細切醋煮熟蕪荑末。調和空心食之。

治水痢不瘥方(出聖惠方)

用林檎十顆。以水一大盞。煮取六分去滓。每服一二合。攪粥食之良。

陳米湯方(出聖濟總錄) 治吐痢後。大渴飲水不止。

用陳食米淘淨三合。以水二升半。煎至六合。空心食之。日晚再煎食。

雞子餅方(出聖濟總錄) 治水痢臍腹疼痛。

用雞子三枚。打去殼。醋炒熟入面少許。和作餅子。炙熟空腹食之。

乾薑餅子方(出聖濟總錄) 治冷痢瀉不止。食物不消。

用乾薑炮為末一兩。以面五兩。拌和作餅子。燒熟。空腹食之。

炙肝散(出聖濟總錄) 治氣痢。

用訶黎勒皮一兩。分為三服。搗羅為末。取羊肝。批作片子。勿使相離以藥末入肝葉中。炙熟食之。以瘥為度。羸瘦。加蕪荑末少許相和。

食治五痔諸疾(附論)

夫痔疾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奶出孔外。時時膿血者。名牡痔。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牝痔。亦名漏痔。若肛邊有核腫痛。及寒熱者。名腸痔。若因便而清血隨出者。名血痔。若大便難肛邊生瘡。癢痛出血者。名脈痔。此五者。中於風寒之氣。或房室不節。或醉飽過度。勞於氣血。而經脈流溢。滲入腸間。衝於下部之所致也。宜以食治之。

黃耆粥方 治五痔下血不止。

黃耆(一兩細切) 粳米(二合)

上以水二盞。煎黃耆取一盞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蒼耳苗葉(一斤細切) 粳米(三合)

上於豉汁中。入米煮粥。少加鹽蔥白空腹食之。作羹亦可。

牛脾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諸痔。

臘月 牛脾(細切一具) 米(三升)

上每用牛脾三兩。米三合。煮粥食之。牛脾一具盡。即瘥。

桑耳粥方(出聖惠方) 治痔病下血不止。

桑耳(四兩) 米(三合)

上以水三升。煎桑耳取汁二升。去滓。著鹽椒蔥投入米。煮粥空腹食之。

又方(出聖惠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入水一大盞絞汁) 粳米(二合)

上於杏仁汁中。投米煮作粥。空心食之。

野豬肉方(出聖惠方) 治久患腸風下血。肛門疼痛。

用野豬肉二斤。切作臠。入椒鹽蔥白串炙令熟。空腹食之。

馬齒菜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腸風五痔。熱血血痢。

用馬齒菜每日作齏食之。及下米作粥淡食。一方。馬齒菜二大握。粳米三合。拌煮。

治五痔及殺諸蠱方(出聖惠方)

用鰻鱺魚切如食法。切作片。以鹽椒蔥白調和炙熟食之。

治五痔瘻瘡方(出聖惠方)

用鴛鴦一隻。治如食法。煮令熟。細切以五辛和食作羹。亦妙。

治五痔下血不止。肛腸疼痛方。(出聖惠方)

用野貍一隻。去皮骨腸胃。及骨薄切片著少面。並椒薑蔥白鹽醋調和。炙熟食之。或作羹食皆效。

又方(出聖惠方)

用鴝鵒一隻。去毛腸肚炙令熟食之。作羹亦得。

又方(出聖惠方)

用木槿花半斤。新者。於豉汁中。入椒鹽醋蔥相和煮令熟。空腹食之。

又方

用篇竹葉半斤。切入豉汁中。煮作羹。少加鹽醋椒薑蔥白。調和空心食之。

治野雞痔下血不止。肛邊疼痛方。(出聖惠方)

用鯉魚一頭。治如食法。細切作鱠。以蒜醬鹽醋食之。

桑耳羹臛方(出聖濟總錄) 治諸痔。

用桑耳不拘多少。取作羹臛。調和令羹熟。空腹隨飯食之。

糯米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肺痿勞嗽。胸膈痛。大便秘澀。

糯米(淨淘二合) 檳榔(炮銼搗取末一分) 大麻子(兩合) 郁李仁(湯浸去皮研成膏一分)

上先研大麻子令爛。以水三升。與大麻仁攪勻。生絹濾取汁。煮糯米作粥。將熟。入檳榔末郁李仁膏。攪勻。空心食之。

牽牛粥方(出聖惠方) 治大便壅澀。面目虛腫水氣及四肢。

牽牛子(炒熟搗取末半兩別取生者搗取末半兩同研勻旋用) 白粳米(淘淨三合) 生薑(細磨二錢)

上先用水三升煮粥。次入炒熟牽牛末五錢。併入姜攪勻空心食。須臾轉下滯物。

檳榔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大腸風秘風毒下注。腳膝煩痛。

檳榔(水磨盡一枚) 真酥(半匙) 生薑(自然汁半盞)

上相和。以白米煮粥。入蔥薤白。更煮數沸。入前三藥。同煮至熟。空心頓服。食未利。晚食前再作。

胡荽餅方(出聖惠方) 治腸風瀉血。

胡荽(淨擇五兩作齏) 胡餅(三枚市買者)

上以胡餅裹胡荽食之。不用別吃物。一兩服。血止。

麻子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腸風秘結。

大麻子(半斤) 附子(二兩炮製去皮臍別搗末)

上將麻子淘淨曝乾。搗羅為末。每服二兩。水一升半。研勻。細布絞取汁。入附子末一錢。再相和粟米一合。同煮粥。空心食。不得用漆匙。

烏梅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腸風下血煩渴。

烏梅(捶碎十顆) 粟米(淘淨少許)

上以水八合。浸一宿。去烏梅。取汁煮粥。每日空腹頓食之。

糯米粥方 治大便秘澀。

用水三升。研麻子。生絹濾取汁。煮米作粥。空心食之。

桃花面方 治大便不通燥結。腸內脹痛。

新桃葉(二兩半或用乾者四兩搗末) 白麵(半斤)

上水和勻。薄切如常食。煮熟空心淡食之。至午時。腹中鳴。當下惡物。三五日內。忌熱毒炙爆。

食治吐血

食治蛔蟲

食治飴粥

食治養老附論

夫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病之道。唯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怡神養生。以資血氣。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道也。是故君父有疾。即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也。論曰。人子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膳每食。必忌於雜。五味相撓。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啖鮮者。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虛薄。多則不消。膨脹短氣。必至霍亂。夏至以後。秋分之前。勿進肥濃美臛酥油乳酪。則無他慮矣。所以老人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食飲太冷。其魚鱠生菜生肉腥冷之物。多損於人。直宜斷之。唯乳酪酥蜜。恆宜溫之而食。此大利益老年。若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脹泄痢。可漸食之。每日常宜淡食。勿食太鹹物。

牛乳法(出聖惠方) 凡牛乳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氣不衰。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一日勿闕。恆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補虛養老。以藥水飲取乳服食。

鍾乳(一斤上好者細研) 人參(三兩去蘆頭) 甘草(五兩炙微赤銼) 熟地黃(三兩) 黃耆(三兩) 杜仲(三兩去粗皮) 肉蓯蓉(六兩) 白茯苓(五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薯蕷(六兩) 石斛(三兩去根銼)

上搗細羅為散。以水三斗。先煮粟米七升為粥。納散一兩。攪令勻。和少冷水與渴牛飲之。令足。不足。更飲水。一日余時。患渴可飲清水。平旦取牛乳服之。生熟任意。牛須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純黃色者。為上。余色者為下。其乳恆令犢子飲之。若犢子不飲者。其乳動氣。不堪服也。慎蒜豬魚生冷陳臭。其乳牛清潔養之。洗刷飲飼須如法用心看之。

烏麻散方 耐老駐顏。

用烏麻任多少。以水拌勻。勿使太濕。蒸令氣遍。日下曝乾。又蒸又曝。往返九遍。干搗去皮作末。空腹。以溫水或酒調下二錢。晚食前再服。漸漸不飢。久服不老。耐寒暑。

食治妊娠(附論)

夫凡初有妊娠。四肢沉重。不多飲食。脈理順時。是欲有胎。如是經三二日。便覺不通。則結胎也。其或心中憒憒。頭目眩暈。四肢沉重懈怠。不能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酸鹹果實。多臥少起。是謂惡食。其至三月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如有前候者。便依此飲食將息。既得食力。體強胃盛。足以養胎子母安健也。

鯉魚湯方 治妊娠胎臟壅熱。不能下食。心神躁悶。

鯉魚(一頭長一尺者治如食法) 生薑(一兩切) 豆豉(一合) 蔥白(一握去須切)

上以水五升。煮魚等令熟。空腹和汁食之。一方加糯米煮之。

鯉魚粥方 治妊娠內傷動胎。腹裡㽲痛。宜服安胎。

鯉魚(一頭重一斤者去鱗鰭及腸胃細切去骨) 苧根(二兩乾者淨洗銼) 糯米(五合)

上以水三碗。先煎苧根。取汁二碗。去滓。下米並魚。煮粥入五味。空腹食之。

豉湯方 治妊娠傷寒頭痛。

豉(一合) 蔥白(一握去須切) 生薑(一兩切)

上以水一大盞。煮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

阿膠粥方 治妊娠下血。

阿膠(半兩炙黃為末) 龍骨末(一分) 艾葉末(一分)

上用糯米二合。入藥。以水煮作粥。空腹食之。

糯米阿膠粥方 治妊娠胎動不安。

糯米(三合)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搗為末)

上先煮糯米作粥。臨熟下膠末。攪勻食之。

烏雌雞肉粥方 妊娠安胎。及治風寒濕痹。腰腳痛。

烏雌雞(一隻切細取肉) 粳米(三合)

上切雞肉於豆豉汁中。和米煮粥。入鹽椒蔥白。空腹食之。或作羹。及餛飩索餅食之。亦得。

丹雄雞肉索餅方 養胎臟。及治胎漏下血。心煩口乾。

丹雄雞(一隻取肉切作臛) 白麵(一斤)

上溲麵作索餅和臛。任意食之。

鹿角末豉湯方 治妊娠損動。下血苦煩滿。

豉(一合) 鹿角末(一分)

上以水一大盞。煮豉取汁六分。內鹿角末攪勻。分為二服。

地黃粥方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胎。胞干胎斃。

生地黃汁(三合) 糯米(三合)

上煮糯米作粥。臨熟下地黃汁。攪調令勻。空腹食之。

竹瀝粥方 治妊娠恆苦煩悶。此名子煩。宜吃。

淡竹瀝(三合) 粟米(三合)

上以米煮作粥。臨熟下竹瀝。攪令勻。停冷食之。單飲竹瀝三二合。亦佳。

治妊娠損動腹痛方

用冬麻子二合。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作二服。

治妊娠腰痛方。

用黑豆二合。以酒二大盞。煮取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麥門冬粥方 治妊娠反胃。嘔逆不下食。

生麥門冬(去心淨洗切細研爛絞取汁一合) 白粳米(淨淘二合) 薏苡仁(揀淨去土一合) 生地黃(肥者四兩淨洗切細研爛取汁三合) 生薑汁(一合)

上以水三盞。先煮粳米薏苡仁二味。令百沸。次下地黃麥門冬生薑汁。相和煎成稀粥。空心溫服。如嘔逆未定。晚後更煮食之。

鹿頭肉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四肢虛腫。喘急脹滿。

鹿頭肉(半斤) 蔓荊實(去土一兩) 高良薑 蘹香子(炒香令熟各半兩)

上除鹿肉外。搗羅為末。每服四錢。先以水五盞。煮鹿肉。候水至三盞。去肉下白粳米一合。同藥末。候米熟下少五味。調和得所。分作三次服。一日食盡。

雞臛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四肢虛腫喘急。兼嘔逆不下食。

黃雌雞(一隻去頭足毛皮腸胃等洗淨去血脈於沸湯中掠去腥水) 高良薑(一兩) 桑根白皮(揀淨銼一兩半) 黃耆(銼揀一兩)

上後三味。與雞同煮。候雞熟。去藥取雞留汁。將雞細擘去骨。將汁入五味調和。入雞肉再煮。令滋味相入了。隨性食之。不計早晚食。不妨別服藥餌。

鯉魚羹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傷動胎氣不安。

鮮鯉魚(一頭治如食法) 黃耆(銼炒) 當歸(切焙) 人參 生地黃(各半兩) 蜀椒(揀十粒炒) 生薑(一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一分) 粳米(一合)

上銼八味。令勻細。納魚腹中。用綿裹合。以水三升。煮魚熟。將出去骨取肉。及取魚腹中藥。同為羹。少下鹽醋。熱啜汁吃。效。

苧麻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胎不安。腹中疼痛。宜常食。

生苧麻根(一兩洗淨煮取汁二合) 白糯米(二合) 大麥面(一合) 陳橘皮(浸去白炒半兩末)

上和一處。以水煮似常作粥。稀稠得所。熟後方入鹽花少許。平分二服。空腹熱食之。

陳橘皮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冷熱氣痛。連日不可忍。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苧麻根(括去土曬乾一兩) 高良薑(末三錢) 白粳米(揀淨半合)

上除粳米外。搗羅為散。每服五錢匕。先以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滓。入粳米半合。鹽一錢。煮作常式粥食之。空心一服。至晚更一服。

小豆飲(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漏胎。血盡即子死。

赤小豆(半升)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十四枚) 烏雌雞(一隻理如食法)

上以水二升。煮雞豆椒令熟。取汁。時時飲之。未瘥。更作服之。

豉心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諸種瘦疾。往來寒熱。

豆豉心(二合以百沸湯泡細研) 柴胡(去葉三錢末) 桃仁(湯浸去皮尖研三十枚極細)

上先將豆豉心。桃仁二味。以白米三合。水三盞。似常式煮粥。候欲熟時。入柴胡末三錢。攪勻食之。

半夏撥刀方(出聖濟總錄) 治初妊娠惡阻。擇食痰逆。服諸湯藥皆無效。

半夏(以湯洗七遍後以生薑汁半盞煮半夏令汁盡再炒乾一兩) 人參(半兩)

上為末。入小麥面六兩。以水挼作丸子。切如撥刀。以新生雞子二枚。去殼。湯內煮。旋以箸剔破。入蔥薤白各三五莖。擘破以鹽醬調和。候湯沸。下撥刀煮令熟。任意分三次熟食之。

山芋面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惡阻嘔逆。及頭痛食物不下。

生山芋(一尺於沙盆中研令盡以葛布絞濾過) 苧麻根(一握)

上研勻。入大麥面三兩。和溲切細如棋子法。於蔥薤羹汁內。煮熟旋食之。

又方(出聖濟總錄)

木瓜(一枚大者切) 蜜(二兩)

上以水一處。煮令木瓜爛。於沙盆內。細研入小麥面二兩。攪令勻。入薄杆切為棋子。每日空心。用白沸湯煮將半盞。和汁淡食之。

蔥粥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數月。未滿損動。

蔥(三莖) 糯米(三合)

上以蔥煮糯米粥食之。效。如產後血暈。用之亦效。

雞子羹(出聖濟總錄) 治妊娠胎不安。

雞子(一枚) 阿膠(炒令燥一兩)

上以清酒一升。微火煎膠。令消。後入雞子一枚。鹽一錢。和之。分作三服。相次服。

蘇麻粥(出鮑氏方) 治子煩悶甚。

蘇子(三錢半) 大麻仁(去殼淨半兩)

上研極細。水煮粥。大便和。煩自去。

食治產後(附論)

夫妊娠十月既足。百骨皆坼。肌肉開解。然後能生。百日之內。猶名產母。時人將謂一月。便為平復。豈不謬乎。若飲食失節。冷熱乖理。血氣虛損。因此成疾。藥餌不和。更增諸病。令宜以飲食調治。庶為良矣。

益母草汁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虛勞。血氣不調。腹肚結痛。血暈昏憒。心熱煩躁不多食。

益母草汁(二合) 生地黃汁(二合) 藕汁(二合) 生薑汁(半合) 蜜(二合) 白粱米(一合水淘研令細)

上先以水一大盞。煮米作粥。次下諸藥汁。更煎三兩沸。每服吃二合。日三服。

鯽魚熟鱠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虛冷。下痢腹痛食少。

鯽魚(二斤作鱠) 蒔蘿 陳橘皮(去瓤焙) 蕪荑 乾薑(炮) 胡椒(五味等分搗羅為末)

上煎豉汁中煮鱠臨熟。合宜下料。五味調和。空心食之。

地黃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瘀血。及癥結疼痛無力。

生地黃汁(二合) 生薑(半兩取汁) 粳米(三合)

上以米作粥。臨熟入二味汁。攪和令勻。空心食之。

冬麻子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腹中積血。及中風汗出。益氣肥健利小便。

冬麻子(一合以水研取汁三升) 薏苡仁(一合搗碎) 粳米(二合)

上用冬麻子汁。煮二味作粥。空心食之。

粟米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血氣虛弱。不能下食。

粟米(三合) 羊肉(半斤去脂膜揀取四兩細切)

上以水五大盞。下米羊肉。同煮欲熟。入鹽醋椒蔥。更煮粥令熟。空心食之。

豬心羹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中風。血氣驚邪。憂恚悖逆。

豬心(切一枚) 蔥白(一握去須細切)

上以豉汁鹽椒米同作羹食之。

鯽魚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赤白痢。臍下痛。不下食。

鯽魚(一斤) 粟米(三合別煮粥)

上用濕紙裹。煨熟。去骨細研。候粥熟。下魚。入鹽醋調和。空心食之。

豬蹄羹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虛損少乳。

豬蹄(一具切) 粟米(三合)

上一如常法。入五味作羹食之。

豬肝羹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乳不下。閉悶妨痛。

豬肝(一具) 粟米(三合)

上一如常法。作羹粥。空心食之。

薤白粥方(出聖惠方) 治產後赤白痢。腰臍痛。

薤白(一握切) 粟米(二合)

上作粥空心食之。

治產後虛羸無力。腹肚冷痛。血氣不調。頭中風。冷汗出不止方。(出聖惠方)

用白羊肉一斤。細切。調和作醃臘。及羹。空心食之。

治產後風怯瘦病。五勞七傷。心虛驚悸方。(出聖惠方)

用爛煮羊頭於豉汁中。入五味調和。空心食之。

治產後下痢腰痛方(出聖惠方)

用艾葉搗粗羅為末。如常作餛飩。空心服之。

羊肉粥方(出聖濟總錄) 產後七日後宜吃。

白羊肉(去脂膜細切四兩) 粳米(淨淘三合) 生地黃汁(三合) 桂(去粗皮銼末一分)

上以水。煮肉並米。熟後入地黃汁。並桂末。令得所。以五味調和。空心任意食之。

冬瓜撥刀方(出聖濟總錄) 治產後血壅消渴。日夜不止。

冬瓜(研取汁三合) 小麥面(四兩) 地黃汁(二合)

上溲和如常面。切為撥刀。先將獐肉四兩。細切。用五味調和。煮汁熟。切漉去獐肉。取汁下撥刀面。煮令熟。不拘多少。任意食之。

龜肉臛方(出聖濟總錄) 治產後乳汁不下。

龜肉(洗切二兩) 羊肉洗切(三兩) 獐肉(洗切三兩)

上水不拘多少。入五味煮作臛食之。

黃雌雞飯方 治產後虛羸。補益遍身疼痛。

黃雌雞(一隻去毛腸肚骨) 生百合(淨洗擇一顆) 白粳米飯(一盞)

上將粳米百合。入在雞腹內。以綿縫定。用五味汁煮雞令熟。開肚取百合粳米飯。和雞汁調和食之。雞肉食之亦妙。

黃雌雞羹方 治產後虛損。

黃肥雌雞(一隻理如食法) 粳米(半升) 蔥白(五莖切)

上依常法。以五味調和為羹。任意食之。

脯雞糝方 治產後心虛驚悸。遍身疼痛。

黃雌雞(一隻去毛頭足腸胃淨洗以小麥兩合以水五升煮雞半熟即取出雞去骨) 蜀椒(去目併合口炒汗出取末一錢) 柴胡(去苗二錢) 乾薑末(半錢) 粳米(三合)

上先取水。煮雞及米令爛。入蔥薤椒姜柴胡末等。次入五味鹽醬。煮取熟。任意食之。

豬肚羹方 治產後積熱勞極。四肢乾瘦。飲食不生肌肉。

豬肚(一枚洗淨先以小麥煮令半熟取出肚細切另安一處) 黃耆(銼碎半兩) 人參(三分) 粳米(三合) 蓮實(銼碎一兩)

上以水五升。煮豬肚。入人參黃耆蓮實。候爛去滓藥。並肚澄其汁令清。方入米。煮將熟。入蔥白五味。調和作粥。任意食之。

鮑魚羹方 治產後乳汁不下。

鮑魚肉(切細半斤) 麻子仁(別研一兩末) 香豉(別研半合) 蔥白(切碎三莖)

上先取鮑魚肉。以水三升。煮熟後。入麻仁豉蔥白等。煮作羹。任意食之。

豬蹄粥方 治產後乳不下。

母豬蹄(一隻制如食法以水三盞煮取二盞去蹄骨) 王瓜根(洗切) 木通(銼碎) 漏蘆(去蘆頭各一錢)

上除豬蹄汁外。粗搗篩。每服三錢。以煮豬蹄二盞。先煎藥至一盞半。去滓。入蔥豉五味等。並白米一合半。合作粥。任意食之。

滑石粥方 治產後小便不利。淋瀝。

滑石(半兩別研) 瞿麥穗(一兩) 粳米(三合)

上以水三升。先煎瞿麥。取二升半。濾去滓。將汁入米。煮如常粥熟。入鹽少許。蔥白三寸。方入滑石末。煮令稀稠得所。分作三度服之。

豬蹄羹方 治產後乳汁不下。

母豬蹄(淨洗兩隻) 木通(銼作寸段一兩半)

上先將木通。以水五升。煎取四升。去木通和豬蹄。入五味如常煮法。煮熟作羹。任意食之。

又豬蹄羹方 治產後乳無汁。

豬蹄(洗淨一具) 粳米(淨淘一合)

上水不拘多少。以五味煮作羹。任意食之。作粥亦得。

豬腎臛方 治產後風虛勞冷。百骨節痛。身體煩熱。

豬腎(一對去脂膜薄切) 羊腎(一對去脂膜薄切)

上以五味。並蔥白豉臛如常食之。不拘時。

生藕汁方 治婦人蓐中好食熱面酒肉。變成渴燥。

生藕汁(半盞) 生地黃汁(半盞)

上相和溫暖。分為三服。

茯苓粥方 治產後無所苦。欲眠而不得眠。

白茯苓(去黑皮取末半兩) 粳米(二合)

上以米淘淨。煮粥半熟。即下茯苓末。粥熟任意食之。必得睡也。

燒豬肚方 治婦人產後赤白痢。腰腹㽲痛。不能下食。

豬肝(四兩) 蕪荑末(一錢)

上以豬肚薄切。糝蕪荑末於肝葉中。五味調和。以濕紙裹三五重。煻灰火煨熟。去紙食之。一方溲麵裹。

紫莧粥方 治產前後赤白痢。

紫莧葉(細切一握) 粳米(三合)

上以水。先煎莧菜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立瘥。

鯽魚羹方 治產後乳無汁。

鯽魚(一斤) 蠐螬(五枚)

上依常煮羹。食後食之。

牛肉羹方 治產後無乳汁。

用牛鼻肉洗淨。切小片。以水煮爛後入五味。如常羹法。任意食之。

鹿肉臛方 治產後無乳汁。

用鹿肉洗切四兩。水三碗。以五味煮肉作臛。任意食之。

生藕汁飲(出聖濟總錄) 治產後惡血不利。壯熱虛煩。

生藕汁(半盞) 地黃汁(半盞) 淡竹葉(一握切以水一盞半煎取半盞) 蜜(一匙)

上同煎沸熟。溫分三分。日二夜一。

藥茶

食治五臟

方 调五脏。理经脉。助脾气消食。(出本草) 用白鱼煮炙于葱醋中。重煮一两沸。食之。亦可和豉作羹。顿食。惟新鲜者好。经宿者 不堪 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之宜人。不毒亦不发疾。(出本草方) 用 鱼作 食之尤佳。曝干甚香美。 补五脏(出本草方) 用鲛鱼作 食之。 补五脏(出本草方) 用牛肚腊煮食之。 利五脏六腑(出本草方) 用白豆嫩叶作菜食之。 安五脏平三焦温中(出本草方) 用牛髓以酒送之久服增年 治五脏除气(出本草方) 用KT 药以乳及水煮服之。 主五脏补七伤。填骨髓。大补益气力(出本草方) 用黄狗肉空腹食之。 通利五脏下少气(出本草方) 用白梅未干者。常含一枚。咽其津。 治五脏虚损。久病罢疗人。(出本草方) 用鳗鲡鱼和五味。以米煮食之。 暖五脏六腑之气(出本草方) 用陈廪米炊之。以 中水浸令醋食之。 安五脏。益精强志。倍力轻体不老。久久益住。(出本草方) 用蓬 。以四五月候甘实成采之。曝干捣筛。水服三钱。 主五脏不足。伤中气。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用莲子蒸熟。食之良。 安中利五脏 用苜蓿煮和酱食之。作羹亦得。 治五脏邪气 用水牛酥饮之。 解烦去睡。调理腑脏。止呕哕。白人肤体。 用浆水作粥。薄暮啜之。粟米新白者佳。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