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四
服餌門
神仙服餌
神仙去三尸九蟲(附論)
潁陽書曰。人之腹中。盡有三尸。為人大害。三尸者。托陰氣以成靈。感私欲而致用。邪蘊臟腑。非天機清明。至難沉濁者。鮮不易其心矣。欲生則三尸生。欲滅則三尸滅。故至人云。欲者不欲。不欲者欲。反覆自明之謂也。成道之速者。欲去三尸。先外去色味名利。內平喜怒愛惡。寂然虛靜。屍乃無處潛留。則遁跡而逝矣。又曰。每至夜半起。端坐私誦。妙靈名彭倨彭質彭矯七遍。無令耳聞。依守清淨法。動用消息之宜。繼晝不睡。甲子庚申守之亦爾。則妙靈飛去。心神凝定。五方秀氣。入於靈臺童子。童子者。人神至精也。精則成聖。蕩則成愚。是故聖人修之以真。行之以勤。若能克己勵志。不出三年。其道成矣。心生光明。久習彌廣。南華謂之虛室生白。秀髮靈臺。即布日積數並。三元六甲。本命算以次扣之。乾坤六甲。天人玉女。獻五方色數於童子。合於天地。天地不違。合於萬象。萬象不卻。所求隨意。而應知來藏往。出有入無。不可得而名。心有進綱退紀之法。變奇乘除之數。五音六律。消息加減。剖析神明。天道隱。故不言而行自彰。玄門之能事。長生之妙術。盡於此矣。
又曰。妙靈三尸也。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地。記人罪過。及人生籍。令人早亡。魂則昇天。魄入於泉。唯上屍獨在地上游行。相承而為鬼祟。或四時八節。三牲祭禮不精。輒與人作禍。苦心痛。注忤伐人生命。上屍彭倨。在人頭中。專伐人眼。故目暗面皺。口臭齒疼脫落。中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臟。令人少氣力。多忘。好作惡事。敢食眾生血肉。或為惡夢。驚恐不安。汗流不止。下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踴動。不能自禁。苦三尸為祟。則害於子孫。傳注不絕。如學道之人。不先去屍蟲。徒服良藥。斷谷絕味。勤於吐納。以求長生。終不可得。將知至道。須究其害。每至庚申日。其夜不寐。守之至明。若覺體重疲倦。宜可少眠。須令數覺。此三尸蟲即不得上告天地。太上科律云。六月八日。及庚申日夜。北帝開諸罪門。聽群鬼物下詢訴訟。其人罪滿五千則當死。一守庚申。三尸振伏。七守庚申。永絕。乃得精神安宅。骸室常存。五神恬靜。不復搔擾迷亂。每夜欲臥時。扣齒三七通。左手撫心。呼三尸名三遍。則不復為害。又常以寅日去手爪甲。午日去足爪甲。年中七月十六日。去手足爪甲。燒之作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蟲永自消滅。又江南芒草香。三尸所惡之草。煎作湯沐浴。三尸自去矣。又以三月四日。取桃葉五升。熟搗。脫衣避風。密室中坐其上。令氣入腹中。從旦至暮。屍蟲悉出。但疾中療難者。莫過於癩。次是癆瘵。一染後。子孫相傳。時呼傳屍。欲斷此疾。須禁絕三尸九蟲。邪氣伏盡。即入諸藥。世人得此疾。自言宿業。甘心受斃。豈不惑哉。是故上士修德以伏之。中士守庚申以制之。下士餌藥以除之。
方
貫眾方 神仙去九蟲方。一曰蛔蟲。狀如。長四寸。令人腹鳴。二曰長蟲。亦名蚖蟲。長一尺。令人心痛。三曰白蟲。長一寸。生子孫轉大。或長至四五尺。亦能殺人。四曰肉蟲。狀如爛李。令人煩滿。五曰肺蟲。狀如蠶。令人咳嗽。六曰胃蟲。如蝦蟆。令人嘔吐。不喜。七曰鬲蟲。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蟲。如生肉。令人腹鳴。九曰蟯蟲。至微細。狀如菜子。群蟲之上也。令人癆劇。多則為人癩病。亦為人癰疽瘡疥瘻癬蚤風等。宜服。(出聖惠方)
貫眾(一兩三分去伏蟲) 白藋蘆(三兩去蚖蟲) 蜀漆(三分主白蟲) 蕪荑(一兩一分去肉蟲)雷丸(一兩半主赤蟲) 白殭蠶(一兩主鬲蟲) 石蠶(一兩一分主蟯蟲) 厚朴(二兩一分主肺蟲) 狼牙子(一兩主胃蟲)
上並切。熬令黃。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粉漿服五丸。日漸加至十丸。經十五日積聚下。六十日百病瘥。婦女服之。絕孕還生子。服藥須先齋戒。即屍蟲奔散。神靈來輔矣。
又方(出聖濟總錄)
青木香(一分) 白檳榔(一枚銼) 桂(去粗皮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真人去三尸方(出聖濟總錄)
狗脊(去毛七兩) 乾漆(三兩) 蕪荑(三兩)
上同熬。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三七日。三尸自去。或下形如小兒狀。以綿帛裹之。拋東流水。哭之三聲。咒曰。汝是地鬼。我是天仙。急急如律令。迴歸易道。慎勿反顧。太上科儀以甲子日灑掃庭中。以半夜時放案。案上安新汲水三杯。一東一中一西。燒降真白膠乳頭香。至心。面北。三位稱拜。郡鄉里曾孫臣某。稽首再拜。長跪曰。奉請上帝神人。上皇真人。北極三臺君。南鬥、北斗、中鬥、東鬥、西鬥君。司命、司錄、司非、司危君。中宮戊己金紫金老君。日元君。三光四時五行五相尊神。天師、六甲、父母、願垂玄感降臨坐席。即伏存思諸神來降定訖。乃起再拜曰。諸神永降。去身中三尸九蟲。令臣某學道登仙。長生度世。伏受神恩。言訖長跪。願諸神明。日君。月夫人。乞賜神水。降臣某頭中屍彭倨。便取東杯水飲畢。又言。諸神明。日君。月夫人。乞賜神水。降臣某腹中屍彭質。便取中央杯水飲畢。又言。諸神明。日君。月夫人。乞賜神水。降臣某足中屍彭矯。便取西杯水飲之。飲訖再拜畢。上回入室寢。當自有夢應。見人啼泣謝去。或不啼泣但謝而去者。皆是驗也。若無驗應。即後甲子再拜為之。應乃止。夫覺與陽合。寐與陰並。覺多即魂強。寐多則魄壯。魂強為生之途。魄壯為死之路。常須拘制之。上魂名爽靈字浮游。中魂名胎光字合明。下魂名幽精字黨形。魂欲上天。魄欲入泉。魂魄還觀。其道自然。生隨魂。死隨魄。魂好外沈。但虛心任氣。五神無媱役。自然神真契道矣。太微靈書曰。每月初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離其身。當須攝之。法、去枕仰眠。交足左壓右。交手心上。瞑目閉氣三息。存心中赤氣。和雞從心內出上咽中。相次覺體小熱。則呼三魂名。叩齒微呼。爽靈延年。貽光益祿。幽精絕死。三呼訖。即微呼。叩齒三通曰。
太微元宮。中黃始清。內煉三魂。三神交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監者天靈。若欲飛行。唯詣上清。欲不飢渴。自飲玉津。每月。晦朔弦望。七魄不守。尤須作意制之。叩齒七通。一呼之。女即十四通呼之。屍荀伏矢雀陰。天賊飛毒除穢魄師。呼訖咒曰。太上高尊。上皇至真。萬神安顛。七魂佩身。不得越錯。與惡為群。長居室後。俱化成仙。永守身形。保我得真。遊行上宮。同為黃賓。
夏禹去三尸方(出聖濟總錄)
木香 柏子香 松香 蘹香子(各一兩)
上用木臼杵為末。蜜丸。瓷器收。淨室存神安住之處燒之。合時向壬方和之。亦可服。
安神妙香丸(出聖濟總錄) 慎固腸胃。不生飢渴。守煉五臟。消滅九蟲。綿永胎息。
丹砂(半兩研如粉) 松脂(三兩煉十次取一兩半) 鶴蝨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狗脊(去毛) 貫眾(研如粉各半兩) 蠟(二兩) 蜜(煉) 乳香(研如粉) 禹餘糧(燒三度研如粉各一兩)
上各搗研為末。取十五日合和。先入蜜蠟松脂三味於銚子內。化為汁。和八味丸之如皂子大。至誠祝曰。願闢除穀氣。咽息沖和。便用糯米一升。杏仁二合。去皮尖雙仁。細研白蠟一兩。相和煮粥飽食一頓。須臾服大豆一合熟者。仍服藥一丸。待十八日續更服一丸。待三十四個月。又服一丸。即終身永無飢渴。戒五辛。色欲。鹽醋等物。若慮無力。吃棗肉三七枚助之。一月後更不服。服時用乳香湯下。渴即吃茯苓湯。若要開食時。吃葵菜湯一盞。其藥自下。收取用乳香水洗三五次。於土坑內培三七日。留待再服。轉加靈效。開食時煮淡面飯一小碗許。合藥了用雲母粉收之。
金簡煎(出聖濟總錄) 辟穀固氣。卻滅三尸。消蕩九蟲。安和五臟。鎮守三田。輕身強志。拘魂制魄。延永胎根。
乳香(四兩) 牛乳(一斗銀石器中盛並乳香於重湯內煮旋旋燒牛乳汁以乳香化為度) 赤石脂(半斤細研水飛過於紙箱內沙上滲干入夾絹袋盛於飯上炊九次每次出焙乾又炊以飯熟為度) 丹砂(四兩研水飛過紙箱內盛焙乾秤) 蜜(銀器盛重湯內熬以絹袋漉過秤取四兩)
上將蜜分作九分。每一分拌乳香等入新竹筒中盛。大者可三四枚。盛了。次用新桑白皮扎塞定筒中。令密。以黑豆大夾水拌鋪在大甑。底坐竹筒。次又以豆麥蓋覆過竹筒。再蓋覆如法。慢火炊。一日。三四次添水。炊至夜取出筒。傾藥出。以瓷器盛了。入焙籠內。火焙一夜。或未乾又焙令極干。再取蜜一分拌藥令勻。又以新桑白皮塞了。再入水灑拌豆麥令勻。又依前再炊一日。如前用熱水灑三四次。炊一日。至夜。依前取焙之。如此九炊九焙。放幹成煎。每服抄一大匙許。仍須先勻作一百二十服。須先服藥床。如要服藥床。忌鹽醋。如要治中風癱瘓。半身不隨。口眼喎斜。語澀神昏者。分作一百四十服。亦須先服藥床。
住食藥床方(出聖濟總錄)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大麥面(半斤) 桑根白皮(三兩)
上同搗羅為末。拌勻和作面劑。煮作棋子大淡吃。服此一斤四兩。次服半月。計面一秤。藥計六十兩。充為藥床。半月後。方得吃金簡煎。金簡煎。每用溫酒調服。如日內飢。即得服酒一盞或兩盞。如渴即飲一兩盞溫水。睡眠自在。
亡蟲丸(出聖濟總錄) 去三尸
紫菀(去苗土醋煮熟焙半斤) 射干(一錢) 白龍骨(半兩)
上先將紫菀搗末。次搗射干、白龍骨、和勻為散。每日服一錢匕。空心甘泉水調下。呼三尸名。即屍亡矣。
廣福延齡丹(出聖濟總錄) 去三尸。潔臟腑。鎮七魄。明耳目。
丹砂(研如粉) 雄黃(研如粉)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白朮 乳香(研細各四兩)
上各搗研為末和勻。入銀器中。用白蜜和如稀膏。以油單封口。又以水和白麵裹器物外。厚兩指許。每日於飯上炊。候飯熟取下。如此半月。如藥干。更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忌羊血。其功甚大。
神仙苣蕂丸(出聖濟總錄) 輕身壯陽。卻老還童。去三尸。下九蟲。除萬病。
苣蕂(酒浸一宿九蒸九焙) 牛膝(酒浸切焙) 巴戟天(去心) 天門冬(去心焙) 山芋 熟地黃(焙) 柳桂(去粗皮) 酸棗仁 覆盆子 遠志(去心) 菟絲子(酒浸另搗焙乾) 菊花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上揀擇淨。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服一月身輕體健。萬病不侵。
青丸子返童散(出聖濟總錄) 輕身延年。除百病。去三尸。
天門冬(去心焙)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麥門冬(去心焙) 白菊花(各六兩)
上搗羅為散。每日溫酒。或米飲調下三錢匕。不拘時候服之。三年覺身輕。
神仙雄黃丸(出聖濟總錄) 去三尸百蟲。美顏色。明耳目。
雄黃 松脂(各等分)
上擇雄黃如雞冠色。不雜砂石者。先搗研羅極細。次以松脂和杵為丸。如彈子大。每旦以酒研下一丸。服至十日。腹中三尸百蟲自下。面上紫黑皆除。服及一月。百病自瘥。耳目聰明。久服致神仙。切勿借與人衣服皮履。損人藥力。精氣常欲飛去。常須淨潔為佳。
神仙(出三尸方出聖惠方)
附子(二兩炮治去皮臍) 蕪荑(三升) 乾漆(二兩搗碎炒令煙出)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合。空心以水調服。午晚再服。七日上屍。九日中屍。十二日下屍。並出。其形似人。綿袋裹之。送於東流水。哭之祝曰。子死屬地。我當昇天。與子長隔。易道而歸。更勿回顧。三日之中。當慎少語。
又方(出聖惠方)
白茯苓(十斤去皮曬乾搗羅為末) 商陸(白者五斤削去皮細切與茯苓同用酒浸) 糯米麵(五斤) 糯米(五斗淨淘炊為飯候冷令與上三味相合)
上等分入水五斗。並釀於甕中。封三七日。藥成壓取汁。別用黑豆熬。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日用藥汁一合。化破一丸。服之十日以上。漸加如雞子黃大。上屍百日。中屍六十日。下屍三十日。悉皆爛出。上黑名彭倨。中青名彭質。下白名彭矯。此蟲與身俱生。能與三業。常欲人速死。至晦朔且伺人罪過。上白天公。上屍好車馬衣服。中屍好五味飲食。下屍好色欲。三尸若去。人皆不思不飢。長生不老。
神仙去三尸方(出聖惠方)
熟乾地黃(三兩) 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 桂心(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飯後水服七丸。以知為度。十日三尸盡出矣。
神仙去三尸方(出聖惠方)
用硃砂五兩。細研水飛過。以好酒五合。漬之五宿。出曝乾。俟可丸即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水下日三。三十日諸蟲悉下。若有病癩皆愈。
神仙去三尸方(出聖惠方)
凡砂(一斤細研水飛過) 淳漆(二升) 醋(一斤)
上相和。入於鐺中。微火煎令可丸。即丸如麻子大。每日早晨以淨水下五丸。三十日百病愈。三尸去。服之百日。肌骨強。服之千日。司命削去死籍。與天地相保。改形易體。變化無常。日中無影。
去三蟲丸方(出千金方)
用生地黃汁三斗。東向灶。葦火煎三沸。納清漆二升。以荊匕攪之。日移一尺。納真丹三兩。復移一尺。納瓜子末三升。復移一尺。納大黃末三兩。微火勿令焦。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先服一丸。日三。濁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諸蟲皆下。五十日百病愈。面色有光澤。
又方(出千金方)
漆(半斤) 大黃(六兩末) 酒(一升半) 蕪菁子(三升末)
上以微火合煎。丸如梧桐子大。先服三丸。十日濁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蟲皆爛下。五十日身光澤。一年行及奔馬。消息四體安穩。乃可服草藥。其餘法在三蟲篇備述。
神仙去三尸方(出聖惠方)
三月三日。取桃葉絞取汁一升。以醋一合。同煎取五合。平旦分溫二服。神仙治百疾。去三蟲。耳目聰明方。(出聖惠方)
用槐子仁。不限多少。搗令爛。丸如酸棗大。每服十丸。水下日三服。長服成仙。
神仙去三尸方(出聖惠方)
用商陸白者二十斤。削去皮。以酒漬煎之令爛。陰乾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酒調後服之。日三。服三百日。屍大如手。出取埋之。祝曰。伏屍當屬地。我身屬天。復去勿顧視。服藥忌食犬肉生魚。合藥以正月五日七日良。諸仙藥當先去屍。屍去作法後始成仙。
通神長生法(出本草方)
枹朴子內篇云。淳漆不枯者。服之通神長生。或以大蟹投其中。或以雲母水。或以玉水合之服。九蟲悉下。惡血從鼻出。一年六甲行廚至也。陶隱居云。生漆毒烈。人以雞子和服之去蟲。用蟹消之為水。煉服能長生。
服漆葉方(出本草方)
華佗傳云。彭城樊阿少師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作漆葉方。服之去三蟲。利五臟。輕身益氣。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年五百餘歲。漆葉所在有之。青黏生豐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臟益精氣。
神仙辟穀(附論)
人以胃氣為本。水穀所以致養。山林之士。乃有休糧辟穀者。其說悉本神農之書。究其性味。非養氣而輕身。則必堅重而卻老。神仙之術。有出乎此。理或然也。
方
真人辟穀雲母丸(出聖濟總錄)
雲母粉 大豆黃 白茯苓(去黑皮) 松脂煉 苣蕂(湯脫皮蒸) 蠟(煉各一斤) 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十兩)
上搗研五味為末。煉松脂並蠟蜜和劑。初服如彈丸大。溫酒下。日再服。
辟穀丹砂丸(出聖濟總錄)
丹砂(研水飛過) 白蠟(各一斤)
上先細切白蠟。銅器煮清酒令沸。投蠟於酒中。候蠟消。置器於冷水中。蠟凝。復將丹砂末投於酒蠟中。拌和令勻。再置於銅器中。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攪。勿令猛大。候煎成膏。取出放於不津瓷器中。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水下。每一服得三七日不飢。又一服一月不飢。再一服得一百日不飢。從此三服以後。每百日一服。如服藥後覺渴。飲冷水一盞。服至周歲以外。自覺身輕體健。延年不老。即不飢矣。如欲飲食之時。先煮淡葵菜吃一次。然後每日依常飲食無礙。
辟穀凝靈膏(一名神仙茯苓膏出危氏方) 若欲絕食頓服令飽。即得絕之。久服輕身明目。不老而復壯。發白更黑。齒落重生。延年益壽。
茯苓(十八斤為細末) 松脂(十二斤) 松子仁(六斤為末) 柏子仁(六斤為末)
上先取白蜜七斗。納於銅器中微火煎。一日一夜。次下外三末攪令勻。微火再煎七日七夜。取出。每服如雞子大一丸。溫酒下。後十日再服一雞子大。三十日更服一雞子大。滿四劑當得延年不老。若治癩病。加石硫黃。石膽末各半兩。忌食米醋。
辟穀木耳丸(出聖濟總錄)
木耳(搗末) 大豆(炒熟搗末各八兩) 大棗(煮熟去皮核研一升)
上煉蜜和丸。如雞卵大。有食日服一丸。無食日服二丸。逢食即食。無食亦不飢矣。
辟穀松蠟丸(出聖濟總錄)
松脂(煉一斤十二兩) 白蠟(一斤四兩) 酥(半斤) 蜜(一斤四兩) 白茯苓(去黑皮搗末十兩)
上先取白蠟、松脂、蜜、酥、四味入瓷器內盛。密封坐於二鬥黍米甑內同蒸。候米熟取出。茯苓末以杖攪和之。再密封如前。經五日即開。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酒下。早晨近晚服。十日後即服一丸。若飢加至二丸、三丸。服此藥時。不得食一切物。服盡。即不食亦可延年。
辟穀金花方(出聖濟總錄)
金箔 雄黃(油煎九日九夜研如粉) 丹砂(研如粉水飛取浮者曝乾) 白茯苓(去黑皮水淘取浮者曝乾搗各一錢)
上用白膠香二兩。入少酒煎如稀餳汁。和之搗一千二百杵。如綠豆大。合時不得見雞犬、婦人、孝子。每服溫酒下一丸。三七日不飢。又服一丸。百日不飢。從此以後每一百日一丸。服時前三四日。須先吃淡麵食。至平旦日未出時。取一粒面東服訖。連咽十下。叩齒三十六通。若此後欲食。即食少果子。通腸不食則已。不得食水果子等。永不飢矣。
辟穀延年天門冬丸(出聖濟總錄)
天門冬(去心) 白茯苓(去黑皮) 白蠟 白蜜 白羊脂(去膜各一斤)
上先搗羅天門冬茯苓二味為末。次以清酒五升。入大鐺中煎三沸。納羊脂煎三五沸。又內蜜並蠟煎五沸。掠去沫。次入天門冬茯苓末。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勻。火不令猛。候煎成膏。可丸乃丸如櫻桃大。又取大杏仁一升。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傾入淨通油甕內。坐慢灰火中。納前藥丸子於杏仁膏。養令色白。即取離火。每服三丸。空心服溫酒下。
辟穀稻米杏仁方(出聖濟總錄)
稻米(二斗水浸一宿曝乾) 杏仁(三升湯去皮尖雙仁細研水三升浸一復時澄清去滓)
上以杏仁汁侵米一宿。炊之。曝乾又浸。盡汁乃止。搗為末。每服一升。十日後。三日服一升。一月後。十日服一升。即不飢矣。
辟穀青粱米石脂丸
青粱米(一斗) 赤石脂(三升為末)
上以水浸令相和。置溫處三兩日。上生衣。乃取搗丸如李子大。日服三丸。即不飢矣。如渴當以少水飲之。可以遠行。又云白秈米九蒸九曝。可辟穀糧。
辟穀五穀方
粳米 黍米 小麥 麻子(熬) 大豆黃(各五合)
上搗末以白蜜一斤。煎一沸去沫。和拌為丸。如李子大。每服一丸。冷水下。即不飢矣。
辟穀山精餅 術(一斛淨刮去皮洗灘令浥浥細銼) 黍米(一斗五合) 飴(五斤)
上同搗碎。用水三斛。先納術於大釜中。次入水一斛五斗。文武火煮之。水耗旋添。盡三斛。煮至兩日兩夜。絞去滓取汁。用黍米一斗五升。淨淘空令浥浥。先納汁在釜中。次入米煮至六七沸。又下飴五斤。微火煎至三斗乃熟。取出置案上。曝乾。拌作餅子。四方斷之。合如梳大。陰乾。每日食三餅。輕身益壽。
辟穀山精丸
術(一斗淨刮去皮洗控令浥浥細銼) 清酒(二升) 白蜜(一升) 阿膠(四兩)
上搗碎。以清酒三升。淨甕中浸之一日一夜。絞去滓。納銅器中。入釜中以重湯煮之。又入白蜜一斤。阿膠四兩煎之。攪令相得。候如膏。即丸如彈子大。放干。盛不津器中。每服一丸。細嚼酒下。日三服。久服體光澤。百病除。輕身延年。
辟穀仙術丸
術(一斗淨刮去皮洗令控干浥浥細銼) 清酒(五斗) 大豆黃(炒) 天門冬(各二斗)
上搗碎。納淨甕中。水二斛浸一宿取出。納大釜中煮令減半。加清酒五斗。煮至一斗。絞去滓。再納釜中。微火煎之。又入炒大豆黃。天門冬末。各二斗。更煎攪和令勻。候如膏。丸如彈子大。放干。盛不津器中。每服三丸。細嚼溫水飲日三服。久服耐風寒。延年不老。
辟穀棗術丸
術(一斛淨刮去皮洗令控浥浥細銼) 白蜜(六斤四兩) 松脂粉(二斤半) 棗膏(二斤半)
上搗碎。以水一石五斗。納於釜中煮之。稍益水至三石。煮至三斗。絞去渣。卻納銅器中。入白蜜六斤四兩。煉成松脂粉棗膏各二斤半。文火煎之。攪和令勻。候如膏。丸如彈子大。放干。盛不津器中。每服三丸。含化咽之。日三服。久服則長生不老。
辟穀仙術茯苓丸
術(五斤淨刮去皮洗控令浥浥銼) 白茯苓(三斤去黑皮搗末)
上先將術搗碎。以水三斗。納釜中煮之。至五升絞去滓。加茯苓末。攪和令勻。候如膏。丸如彈子大。放不津瓷器中。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日三服。久服活血駐顏。耐風寒。延年不老。
辟穀駐顏秘妙方
白茯苓(三斤搗為粉以生絹袋盛於水盆中漬之候水清取粉曝乾) 慄黃(三斤曬乾搗羅為末) 胡麻(五斤九蒸九曝除去皮取三斤末)
上取青州棗二斗。以水五斗。入於大釜中。先煮令熟爛。去皮核。以皮袋絞取瓤。卻於煮棗水內。用慢火熬令稠。候冷。入諸藥為膏。每日空心及晚。各服一合。酒調下亦得。此是神仙所服。切在秘密。勿傳非其人。其功不可具述。忌食米醋。
辟穀白朮方
白朮(三斤搗為細末) 生黃精(三斗洗淨控干搗碎絞取汁) 蜜(一斤)
上先將黃精汁一味。納於釜中。用文武火煎熬取汁三升。再入蜜一斤。並將前白朮末卻納汁中。煎成膏。丸如彈子大。令乾。盛不津瓷器中。每服三丸。含化咽之。日三服。寧少服。令有常。不須多。而中輟。渴則飲水。久服絕谷輕身。長生不老。
辟穀黃精地黃方
生黃精(一斗洗淨控干搗碎絞取汁) 生地黃(三斗洗淨控干搗碎絞取汁)
上汁合和納釜中。文武火煎熬減半。入白蜜五斤。攪勻更煎成膏。停冷。丸如彈子大。放干。盛不津瓷器中。每服一丸。含化咽之。日三服。久服長生。面如童子。
治卒絕糧飢憊欲死。
凡修行家。忽到深山無人之地。或墮澗谷深井之中。無食者。便應咽津飲水。服氣以代之。
淮南王辟穀登仙秘要方(出聖惠方) 療飢治風。明目變白。治瘦病。益心力。久服令人不飢。肌健。日誦萬言。日行千里。服之百日。與天地齊畢矣。
仙菁玄實子(五升即蔓菁子是以水煮令苦汁盡搗羅為末) 木脂珠(二升即是干棗以水煮令熟去核皮用肉)
上相和熟搗丸。如雞子黃大。曝乾。每服三丸。嚼爛咽之。日三服。百無所忌。
又方(出聖惠方)
用蔓菁子一升。以水三升。急火煮。數去上黃水。嘗子甜水美為度。此藥熬沸即熱。不熬即冷。但空心水服三錢亦得。不飢。若以枸杞根少許。同煮。即無所忌。如渴要飲水。茶湯一切無慮。不能頓絕穀食。即與粥飯同吃。即漸漸自斷矣。
真人絕粒長生方(出聖惠方)
漢椒(五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去汗) 苣蕂子(五升)
上九蒸九曝。苣蕂子訖去黑皮。搗羅為末。次搗羅椒為末。二味相和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冷水下。日三服。自不飢渴。久服長生。
神仙絕谷方(出聖惠方)
白蜜(五兩) 白蠟(半斤) 黃丹(二兩)
上先熔蜜蠟於鐺中。乃納黃丹相和令勻。漸漸煎之。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水下五丸。日三服。一年後。身輕益氣。自然不飢。合藥惟獨在幽室。勿使人見之神驗。
神仙絕谷方(出聖惠方)
禹餘糧(四兩)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二兩)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上都研極細。以棗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十丸。日三服。
神仙絕谷方(出聖惠方)
赤石脂(六兩) 白芍藥(二兩) 天門冬(四兩去心焙) 葳蕤(二兩) 白茯苓 澤瀉(各二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蜜湯。或茯苓湯下五十丸。日三服。漸至不飢。
沈建神仙絕谷方(出聖惠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白茯苓(一斤) 川芒硝(半兩) 蠟(五兩)
上都入臼搗三萬杵。入煉蜜和丸。如彈子大。頓服九丸。絕谷常服。即一日一丸。酒化破服之。漸漸不飢。
又方(出聖惠方)
黑豆(四升炒去皮) 大麻子(四升熬令香)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合。水調服之。日三服。十日後斷谷。冬不寒。夏不熱。顏色光澤。氣力百倍。走及奔馬。
文始先生絕谷方(出聖惠方)
雄黃(半兩細研) 禹餘糧 白礬(燒灰) 雲母粉(各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欲服藥。先作牛羊肉羹。稻米飯。飽食。明旦服三十丸。以井花水下之。可終身不飢矣。
神仙絕谷方(出聖惠方)
用白茯苓七斤。銼碎酒漬之。三日。曝乾。搗羅為末。以棗三斗納釜中。煮令爛熟。經宿更以湯淋濾棗取汁。置釜中下茯苓微火煎之。可丸即丸如雞子黃大。空心及晚食以酒下一丸。久服不飢。骨堅髓滿。腸化為筋。男子年三十以上。皆可服之。可涉遠有力。日行千里。忌食米醋。
又方(出聖惠方)
用黃蠟一斤。納銅器中微火熔之。納蒲黃一斤。攪令相得。於重湯上煮候可丸。即丸如彈子大。每服以酒調下五丸。加至十丸。令百日不飢。若覺腹中藥去。更服十丸。若欲食谷者。可作肥豬肉羹飽食之。藥便下。合藥當用王相。以滿日服之為良。
辟穀絕食(出儒門事親書)
大豆(五升淘淨蒸三遍去皮為細末) 大麻子(五升湯浸一宿漉出蒸三次令口開去皮為細末) 糯米(五升淘淨共白茯苓一處蒸熟) 白茯苓(五兩去皮)
上將麻仁末一處。搗爛如泥。漸入豆黃末同和令勻。便有拳大再入甑蒸。從初更著火。至夜半住火。至寅時出甑。午時曬乾搗為末。服之以飽為度。不得吃一切物。用附子汁第一頓。一月不飢。第二頓四十日不飢。第三頓千日不飢。第四頓永不飢。顏形日增。氣力加倍。飲麻仁汁。轉不渴。滋潤五臟。若待吃食時分。用葵菜子三合。為末。煎湯放冷食之。取其藥如後初間吃三五日。白米稀粥湯少少吃。三日後諸般食飯。無所避忌。此藥大忌欲事。
茯苓餅子(出儒門事親書)
白茯苓(四兩為末) 頭白麵(二兩)
上同調成煎餅面稀稠。以黃蠟代油。爆成煎餅。蠟可用三兩。飽食一頓。便絕食。至三日。覺難受。三日後氣力漸生。熟果芝麻湯米飲涼水。微用些小以潤腸胃。無令涸竭。開食時。用葵菜湯。並米飲稀粥。少少服之。
保命丹(出儒門事親書)
人參(五兩) 麻子仁(三兩去皮) 乾地黃 栝蔞子(炒) 菟絲子(酒浸以上各二兩) 生地黃干大棗(各三兩) 大豆黃(一升煮去沫) 黑附子(一兩生用二兩炮去皮) 白茯苓 茯神 地骨皮(去粗皮) 蔓菁子(煮熟) 杏仁(去皮尖煎) 麥門冬(炒去心用) 地膚子(蒸七次) 黍米(作粉) 粳米(作粉) 白糯米(作粉) 天門冬(去心) 車前子(蒸) 側柏葉(煮二次以上各二兩半)
上同搗為細末。各揀選精粹者。臘月內合者妙。他時不可。日月交蝕不可合。如合時須揀好日。淨室焚香。志心修合。勿令雞犬婦人見。又將藥末同蠟一斤半。濾去滓。白蜜一斤。共二斤半。一處熔開和勻。入臼中杵二千下。微火薰。用酥油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服至五日。如來日服藥。隔宿先吃糯米飯一頓。粳米白麵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飲送下。如路上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餅。爛嚼咽。或乾果子。以助藥力。不吃更妙。忌鹽醋。日後退下藥來。於長流水中洗淨。再服。可百年不飢。
辟穀方(出肘後方) 若遇荒年穀貴。無以充飢。應須藥濟命。用粳米一斗。酒三升。浸之出曝之。又漬酒止。取稍食之。渴飲之。闢三十日。足一斛三升。闢周年。
又方
用麻子一升。白羊脂七兩。蠟一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不飢。
絕谷昇仙不食方(一名松子丸出聖惠方) 益精補腦。久服延年。不老。百歲以上。顏色更少。令人身輕悅澤。
松實(去皮) 菊花(各等分)
上搗末。以煉了松脂和丸。如梧桐子大。或煉蜜為丸。每服十丸。酒下日三服。可至二十丸。亦可作散。服二錢匕。空心日午近晚服神效。
神仙凝雪膏方(出聖惠方)
白茯苓(三十六斤銼水煮一日) 松子仁(十二斤) 松脂(二十四斤煉了者)
上搗羅為末。以白蜜二石四升。納銅器釜中。微火煎之。一日一夜。次第下藥。攪令相得。微火養之。七日七夜止。可丸即丸如櫻桃大。食前酒服七丸。日三服。若欲絕谷。頓服取飽。即不飢。輕身明目。老者返少。久服成仙矣。忌食米醋等。
苣蕂丸(出聖惠方) 神仙延年輕身。
苣蕂(一斗二升去黑皮) 白茯苓(半斤) 澤瀉(二兩)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合。水調服之。日二服。令人輕身長生。久服絕谷。
神仙服苣蕂絕谷不食方(出聖惠方) 令人顏色悅澤。氣力百倍。時人命盡。我獨身存。秋冬不寒。春夏不熱。百病立愈。可得神仙。
苣蕂(二斗) 黑豆(五升炒去黑皮)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漿水調下。日三服。無所忌。亦可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漿水化破服之。日三服。漸至不飢。顏色美好。若渴但飲水。勿食他物。若食他物。即便飢矣。
真人絕谷餌苣蕂方(出聖惠方) 除痹益精。補髓壯氣力。
用苣蕂一石。揀擇令淨。上甑蒸令氣遍。下曝令乾。如此九遍。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溫酒化破服之。日三服。食谷者自然斷之。百日病愈。水洗不著身。服之一年。玉女侍衛。一石苣蕂。加茯苓二斤。合搗羅為末。以蜜和。如上法服。得力益甚。漸至不渴不飢。神仙秘之。
神仙服芍藥絕谷方(出聖惠方)
以大豆五斗。淘淨入甑。熟炊三次。大麻子三斗。湯浸一宿。漉出亦蒸三次。曬乾後焙過。便以輕圓木杖竿破。篩取仁用之。上件先將大豆為末。以下麻仁搗令勻。丸如拳大。再入甑內。從初更著火。蒸至半夜子時住火。寅時出甑曬乾。午時杵為末。服之以飽為度。不得食一切物。第一頓七日不飢。第二頓四十九日不飢。第三頓一百日不飢。第四頓二千四百日不飢。不問貴賤老少。依法服食。令耳目聰明。氣體強壯。容貌日增。永不憔悴。如渴即研大麻子漿飲。轉滋臟腑。若要開食。用葵菜子三合。杵末煎之冷服。取下元藥如金色。任餐諸物。並無所損。冬不寒。夏不熱。顏色光澤。氣力百倍。走及奔馬。一方有青州大棗。若遇荒年穀貴無以充糧。應須藥濟命者。(出肘後方)
取稻米一斗淘沐之。百蒸百曝。搗日一餐。以水得三十日都止。則可終食不食。日行三百里。
防飢備急固胃神方(出衛生家寶方) 得之於圓通石壁間。
炒黑豆三十粒。嚼至半爛。繼以青松毛一把。咀嚼。自然物類相感。津潤無滓。人久食稀膳。初服似乎不喜。五七頓後。氣味甘香。平定軍在大行山中。心苦遺火。饑饉相仍。又失耕種。死者十七八。王屋隱者。教山中人此法。全活甚眾。有病腰腳者。服之即愈。久餌氣健不衰。有益無損。如要飲食。不妨。若無食服。服並無悔。又如渴飲少冷水熱湯易飢。此方乃真人秘法。愍念群生。遭饑饉厄運。故傳世間。此方至簡至易。二藥在處皆有。凶年荒歲。可廣其傳。
妙香丸(出余居士選奇方) 休糧絕食。
白膠香 乳香 硃砂 雄黃 蠟 茯苓(各等分)
上共搗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臨服之時。飽食麵一腹。然後服此藥。可永停食。身輕力健。氣血愈壯。
避難渴食方(出余居士選奇方)
白麵(六兩) 黃蠟(三兩) 白膠香
上杵。將面冷水煉令熟。如打面同。然後為丸。如黑豆大。用日曬乾。再將蠟熔成汁了。將丸子投入內打令勻。候冷彈子裹放在淨處。如服時。每日早晨空心可服三五十丸。冷水嚥下。不得熱食。如若食物。任意不妨。
絕谷昇仙不食法(出肘後方)
取松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飢。渴則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抱朴子云(出肘後方)
漢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皆生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伺其所在。合圍取得。乃是一婦人。問之。言。我是秦之宮人。東賊至秦。王出奔。驚走入山。飢無所食。迫欲餓死。有一老公。教我吃松柏葉實。初時苦澀。後稍便吃。遂不復飢。冬不寒。夏不熱。此女是秦人。至成帝時。三百餘載也。神仙辟穀法
上以胡麻白大豆棗三物。九蒸九曝。作丸食。令人不飢。延年斷谷。
神仙辟穀法(出聖便良方)
松脂(研) 杏仁(去皮尖炒為末) 棗肉(焙乾為末) 茯苓(去皮為末) 蠟(熔如藥水)
上五味各等分。合成丸如梧桐子大。食後飢服五十丸。便不飢。功效甚多。
穀子煎法(出十便良方)
取赤熟穀子絞汁。煎如稠飴。可用和丹砂。如無穀子。穀皮濃汁亦可和丹砂。忌一切魚肉。陳宿生冷蒜。尤忌生血物。及見生血物。
主不飢令健行(出本草方)
以鉤栗子食之。
不飢耐寒(出本草方)
取蕢麻汁煮粥食之。
令人不飢(出本草方)
以蓮子熟。去心為末。蠟和丸日服二十丸。
潤五臟長年不飢(出本草方)
用甘露水飲之。
延年不飢(出本草方)
用繁露水作盤收之。煎令稠食之。是秋露繁濃時。
輕身不飢方(出本草方)
取黃精根食之。昔臨川有士人。虐其使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取根葉。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久而遂不飢。輕健。夜息大樹下。聞草中動。以為虎。懼而上樹避之。及曉下平地。其身欻然凌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頂。若飛鳥焉。後數歲。其家人採薪見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絕壁下。以綱三面圍之。俄然騰上山頂。其主異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骨。不過靈藥服食。遂以酒饌五味香美置往來之路。觀其食否。果來食訖。遂不能遠去。擒之。具述其故。指所食之草。即黃精也。
不飢方(出本草方)
以術食之。抱朴子云。南陽文氏。值亂逃蟲山中。飢困欲食。有一人教之食術。遂不飢。數十年乃還鄉里。顏色更少。氣力轉勝。
輕身斷谷(出本草方)
以桃膠用桑灰漬之服。輕身。有光明在晦夜之地。數月斷谷。
斷谷長生(出本草方)
以胡麻九蒸九曝。熬搗餌之。斷谷充飢。
令人不飢(出本草)
用青粱米。以純苦酒一斗。漬之三日。出百蒸百曝。裹好藏之。遠行一餐。十日不飢。重餐四百五十日不飢。
止飢(出本草方)
以天門冬蒸曝去心皮。食之。甚甘美。
仙家斷谷方(出本草方)
用芡實蒸作粉。蜜和食之。可休糧。
絕谷長生(出本草方)
以救藭草食之。
止飢方(出本草方)
以旋花根食之不飢。
令人不飢(出本草方) 主荒年食之。
取牛奶妳中粉食之。如葛根。
斷谷(出本草方)
以松葉細切如粟。以水及面飲服之。
厚腸胃令人不飢(出本草方)
以鳧芡。化粉食之。
令人不飢(出本草方)
以狼尾草子。作黍食之。
令人不飢耐老益氣(出本草方)
以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炒令香。搗末蜜丸。日二服。
辟穀方(出本草方)
取檀樹皮。和榆白皮。食之濟飢。神仙辟穀法
以立春後庚子日。溫蔓菁汁。合家大小並服。不限多少。可理時疾。
闢暑丹(出聖惠方)
雄黃 白石脂 磁石 曲灘中石 丹砂
上各等分。各研水飛過。候乾同研令勻。以煉成白松脂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服六十日後。夏月可以衣裘。
欲不畏寒方
用天門冬茯苓各等分為末。服方寸匕。日再服。大寒單衣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