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四
諸瘡腫門
諸疔瘡
反花瘡
(附論)
夫瘡生惡肉。久則反出於瘡外。故謂之反花瘡。其初如一飯粒。破之血出。餘毒尚熾。惡肉隨生。根深而膿潰。此皆風熱毒氣之所作也。
方
胭脂散(出直指方) 治反花瘡。
胭脂 貝母(各一分) 硼砂 沒藥(各半分) 胡粉(一分)
上研細。先以溫漿水拭後。敷藥。
甘草塗敷方(出聖濟總錄) 治反花瘡。
甘草(半生半熟) 礬石灰 人中白 密陀僧(各半兩)
上為末。入童子小便半盞。以微灰火熬。用竹篦攪成膏。取塗瘡上。日三五次。
胭脂塗敷方(出聖惠方) 治反花瘡。
胭脂(一兩) 胡粉(一兩半)
上相和研令勻。先以鹽湯洗瘡淨。帛搵干。用藥敷之。三五上。
治反花瘡方(出聖惠方)
以鼠尾草根細切。不拘多少熱搗。和豬脂封貼瘡上。即愈。
藜蘆敷方(出聖濟總錄) 治反花瘡。
藜蘆末 豬脂
上相和調糊塗瘡上。日三五度。
惡實根塗敷方(出聖濟總錄) 治反花瘡。並治積年諸瘡不瘥者。
惡實根末(四兩) 豬脂
上調和如糊塗瘡上。日三四度。
又方(出聖惠方)
燕糞 胡粉(各一兩)
上搗細羅為散。先以溫漿水洗瘡。後以藥敷之。
治反花瘡久不瘥方。(出聖惠方)
用鵓鴿三兩。炒黃為散。先以溫漿水洗瘡搵干。以藥敷之。
馬齒莧塗方(出危氏方)
取馬齒莧搗爛令細。塗瘡上。日五度。一方燒灰。以豬脂調塗之。
治反花瘡方。(出千金方)
取蜘蛛膜貼瘡上。干即易之。瘥止。
治反花瘡方
以柳枝葉三斤銼。水五升煎至二升。去滓再煎如餳。塗敷瘡上。日三五度。一方以清油單煎柳枝令焦黃。去滓候冷。塗之。
治反花瘡方(出聖濟總錄)
以硇砂細研塗敷上。日三五度。
治反花瘡方
以蒼耳藥搗攪取汁。服三合。並塗瘡。日三五次。
治反花瘡方(出本草)
以鬼屎刮取。和油塗之。生陰濕地如屎。亦如地錢。黃白色者。
治反花瘡方(出本草)
以掬天皮。和油塗之。
浸淫瘡
(附論)
夫心惡熱。風熱蘊於心經。則神志躁鬱。氣血鼓作。發於肌膚而為浸淫瘡。其狀初生甚微。癢痛汁出。漸以周體。若水之浸淫泆不止。故曰浸淫。其瘡自出。日流散四肢者輕。毒氣已升出故也。從四肢反入於口則重。以毒復入於內故也。
方
水沉膏
乳香 輕粉 白蘞 赤蘞(各二錢) 雄黃(半錢) 白芨 黃丹 烏魚骨(各一錢)
上為細末。後將草藥一處再為末。先用熱絹子放在水上。浸少時取出。量大小調藥。攤於絹子上。貼瘡口上。三二日勿敷之。
升麻湯(出聖濟總錄) 治心有風熱。生浸淫瘡遍體。
升麻 大黃(銼炒) 黃芩 枳實 芍藥(各一兩) 甘草(炙) 當歸(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入燈心一握。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晚食前服。
苦瓠散(出聖惠方) 治浸淫瘡。表裡相當多。
苦瓠(一兩) 蜂房 蛇蛻(各半兩) 大豆(半兩) 梁上塵(一兩)
上制下篩。以粉為粥。和敷紙上貼之。日三。一方無大豆。
胡粉散(出聖惠方) 治浸淫瘡多汁。
胡粉(研炒黃) 甘草 䕡茹 黃連(去須以上各半兩)
上搗細羅為散。日三四上以敷之。
戌鹽塗敷方(出聖惠方) 治浸淫瘡。
戎鹽(半兩) 大黃(一兩) 䕡茹心(一分)
上為細末。以酒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
治面上耳邊生浸淫瘡。有黃水出。久不愈。名辨香瘡。
羖羊須 荊芥 干棗(去核各二錢)
上燒灰存性研勻。入膩粉半錢。同研極細。每用許。清油調搽。先以溫熱湯洗淨。拭乾塗藥。三二次必效。又治大人、小兒兩吻瘡。
立效丸 治浸淫瘡。疼痛動臟腑。
雄黃(一兩) 雌黃(五錢) 沒藥(半兩) 巴豆(一兩去皮不出油另研) 乳香(五錢) 木香(一兩)
上為細末。麵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夏月清茶下。冬月溫水食後下。
又方(出千金方) 治浸淫瘡。
以豬牙車骨年久者捶破。燒令脂出。熱塗之。
雞冠血塗方(出聖濟總錄)
治猝得浸淫瘡。早不治則繞身周匝。能殺人。外臺云。浸淫瘡轉廣有汁。多起於心。以雄雞冠上刺血塗敷。日三五度。
牛屎汁塗方(出聖濟總錄) 治浸淫及濕瘑、丹毒。
以牛屎新者絞汁。敷之。或取乾者燒煙燻之。亦佳。
治猝得浸淫瘡有汗。多發於心。不早治。散周身則殺人。(出肘後方)
以秫米熬令黃黑。杵末以敷之。療猝毒氣攻身。或腫或赤。痛癢。並分散上下周匝。
煩毒欲死方(出聖惠方)
以生鯽魚切之如膾。以鹽和搗敷之。若通身。即多作敷遍病上。干復易之。此為浸淫瘡也。備急同。一方用豆豉和搗敷之。或醬清調用魚燒灰為之。亦療馬瘡。
苦楝散又名苦楝膏(出聖惠方) 治浸淫瘡。及大人、小兒禿惡瘡。
上以苦楝根日乾存性。或用皮亦得。為末。豬脂調敷。濕則摻。先用苦楝參大腹皮煎湯洗。一云取皮並枝燒作灰。敷上。
治猝得浸淫瘡有汗。多出於心。不早治。周匝身則殺人。(出聖惠方)
取胡燕窠中末水和。敷之。
治浸淫瘡(出本草)
以瞿麥搗。敷之。
治浸淫惡瘡。
用胡麻子生嚼。敷之。
治浸淫瘡繞身至心者死。
用燕子窠中草。燒灰為末。酒調服之。
冷瘡
(附論)
夫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氣能養形故也。周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有五氣養之之法。蓋以氣不足。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經久不瘥。所謂冷瘡是也。蓋諸瘡既潰。風冷之氣。入於榮衛。傷於肌肉。故冷瘡而不痛癢。治宜溫肌養血。滌汙除膿。則愈。
方
豬骨膏(出聖濟總錄) 治諸瘡口氣冷。不瘥。
豬筒骨(二個取髓) 松脂(通明者研二錢) 乳香(研) 黃連(去須為末) 白芨(為末各五分同研)
上搗研。熔蠟和為膏。不拘時敷之。
乳香膏 治諸冷瘡久不瘥。
乳香(一兩) 食鹽末(一兩半) 松脂 杏仁(湯浸去皮研各一兩五錢) 生地(汁三兩) 白羊腎脂(半斤) 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生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脂煎。以柳棍攪勻。瓷盒盛。取敷瘡上。日三兩度。
蕪荑散(出聖惠方) 治冷瘡久不瘥。
蕪荑(一兩微炒) 藜蘆(一兩去蘆) 大黃(半兩) 青礬(半兩) 雄黃(五錢) 苦參(三分) 附子(三分)
上為末。先以溫水洗瘡。去痂拭乾。生油調。塗之。
烏賊魚骨散(出聖惠方) 治冷瘡發歇疼痛。膿水不止。生肌。
烏賊魚骨(一兩燒) 黃連(一分) 檳榔(一枚) 訶梨勒皮(一分) 白龍骨(一錢五分) 赤石脂(一錢五分) 麝香(一錢)
上為細散。於瓦缽內。入麝、龍骨、赤石脂。相和研勻。每用時。先暖鹽漿水洗瘡。拭乾後。以散敷。日二用之。
葶藶膏(出聖濟總錄) 治一切瘡久冷。
葶藶(一兩) 蜣螂(五枚) 馬牙蟲(五枚) 蟬殼(五枚) 斑蝥(五枚) 麝香(一錢)
上搗研為末。煉蜜和為膏。以故帛上攤貼。日三次。瘥為度。
二黃散 治冷瘡不愈。
雌黃 雄黃 密陀僧 定粉 膩粉(各一分) 乳香(少許)
上研細。乳香同研。蜜調敷之。
六灰煎膏(出聖濟總錄) 治諸冷瘡。紫肉久不瘥。
石灰(五升) 蒺藜灰 白頭翁灰 白柞灰(如無以⿱艹腐蒿灰代之) 桑灰 藜蘆(各半斤)
上相和。於瓦甑內蒸一食時。取釜中湯淋下灰汁二升。於銅器中煎成膏。以瓷盒盛。先以鹽湯洗瘡。後取塗敷。即瘥。
蔥白湯 治諸瘡風冷腫痛。皆因瘡腫。坐於水中。及風冷所至。或反脹腫入腹。則能殺人。
蔥白(切) 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用) 薤白(各半斤) 香豉(二合) 防風(三兩) 芎藭(一兩半)
上銼碎。取一長項瓷甕。納藥於甕中。下水二升。以故帛及紙三兩重。密封甕口。以繩縛之。然後納甕於釜中。以水煮之。甕中氣沸。當中通氣。以瘡當氣上射之。瘡中黃水出盡即止。日三兩度。再煮甕令熱用之。以瘥為度。
亂髮熏方 治冷瘡。
亂髮 雞屎 蠟(各二兩) 大麻子 大豆(各二合) 青布(一尺二寸)
上先用發安青布上。次用雞屎蠟麻豆等如果餅角。可粗如臂。長一尺。以繩縛之。取一瓦著煻灰火。置藥於瓦中。更以一瓦覆上。以繩縛定。塞一頭孔。其煙只一頭出。以瘡當煙上射之。令瘡中黃水出盡乃止。或汗出勿觸風。熏了。熔熱蠟注瘡中。即瘥。
檳榔散 治冷瘡。
雞心檳榔 木香 硫黃 薑黃(各半兩) 吳茱萸 麝香(一字)
上搗末。麻油調敷。有膿乾摻。
檳榔散 治冷瘡不瘥。
檳榔(半兩) 甘草 鬱金 木香 黃連(各半兩) 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令勻。先取砒霜少許安上。用生油調敷。有膿乾摻。日再換。
丹砂散 治冷瘡。長肌肉。止疼痛。
丹砂(一分) 麝香(一分) 陳石灰(一分) 鉛丹(一分) 豬筒骨(一枚)
上搗羅為散。每用一錢。干敷之。
乳香散 治瘡冷及膝脛。生瘡年深。筋骨攣躄。膿血不瘥。
乳香(一錢) 紫藤香末(一錢) 安息香灰(半錢) 人指甲灰(五分) 硇砂(一字)
上細研令勻。用油單裹包。令人懷中貼肉。懷十日取再研令勻。患者以溫水洗瘡。以紙捻子尖上。點藥少許。深納瘡中。外面以帛裹縛令定。一夜當取出惡物如魚腸之類。自然生肉。
雄黃散 治冷瘡。暖瘡口。
雄黃(研) 百合 乳香(研) 黃柏(去皮炙) 牆上爛白蜆子(小蚌蛤子是各一分)
上為細散。先用漿水。煎甘草濕柳枝湯。溫洗拭乾。敷之。
乳香散 治冷瘡。暖瘡口。止疼痛。
乳香(研末) 麝香 黃蜀葵花(搗) 白小豆(搗) 黃柏
上等分。搗為細散。干敷瘡口。
附子散 治冷瘡。夜發歇疼痛。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川椒(一分去目) 白礬(三分燒汁盡研細) 膩粉(二錢) 雄黃(一分細研)
上附子、椒二味為末。次入白礬、膩粉、雄黃相和勻。每使以清油調令得所。瘡日二換。
木香散 治冷瘡或在頂上。或在脅間。年深未瘥。
木香 乳香(各一分) 母丁香(一枚) 麝香(少許)
上搗研為散。用雞子一枚。打作眼子。取清和藥二錢。卻入空殼內。濕紙蓋了。飯上炊熱。分作四服。每日空心。午間、臨臥各一服。爛嚼蠟茶下。
金黃散 治冷瘡。經久不愈。
雄黃 栝蔞根 五倍子(等分)
上為散。先用溫漿洗瘡了。干貼。如瘡口久不合者洗了。用巴豆一米許紝瘡內。待血出後。敷此藥。
治冷瘡疼痛不止方
蛇床子(一兩) 乳香(半兩) 薤白(臨時切)
上為末。入薤白搗。看稀稠得所。可瘡上貼之。
治積年風冷疼痛方
麝香(一分) 乳香(一分) 龍骨(一分)
上細研。用黃蠟臨時看口大小。於湯內熔蠟如軟面。入前藥相和。熱貼在瘡口上。不過三兩度。
又方 治冷瘡。日夜發歇疼痛。
龍骨(一兩炙) 蜂窠(一兩炙) 蛇床子(半兩炙)
上研令勻。以生油調塗。日二換之。
桑灰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冷瘡。
以水淋桑柴灰汁。溫浸洗。日三五度。即瘥。
棗肉浸洗方(出聖濟總錄)
用棗肉二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浸之洗瘡。以瘥為度。
生肌散(出聖濟總錄) 治一切瘡口不合。
以秦艽淨洗。焙乾為細末。貼之便生肌肉。
冷露瘡(出應驗方)
用細茶同藿葉一處煮。一般燒灰。油調。照瘡大小。攤在葉上。貼之。
炙藥餅(出聖濟總錄) 治冷瘡諸瘡中風冷氣。膿出痛急。
薤白(切一合) 商陸(切二合)
上以鹽半兩。相和熟搗。令細研作餅子厚如錢。安瘡口上。以艾炷灸。令熱氣射瘡中即水出。再灸水出盡即止。餅子干。頻頻換之。以瘥為度。
熱瘡
(附論)
凡熱瘡起。便生白膿。黃爛瘡起即淺。但出黃汁。名肥瘡。
又有洪燭瘡。身上忽生瘭漿。如沸湯灑。劇者偏頭面赤。有胸脅腰腹腫緩。通體如火熱。而瘭起者是也。治之急服漏蘆湯下之。外以升麻膏敷之。其間敷升麻膏若無效。一依敷丹方。熱瘡本於熱盛。風氣因而乘之。故特謂之熱瘡。蓋陽盛則表熱。形勞則腠疏。風邪得入。相搏於皮膚之間。血氣之內。聚而不散。故蘊結為瘡。赤根白頭。輕者瘭漿汁出。甚者腐為膿血。熱少於風則癢。熱盛於風則痛而腫。
方
內塞散(一名防風散出聖惠方) 治大瘡熱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排膿。
防風(去叉) 白茯苓(去黑皮) 白芷 桔梗(銼炒) 遠志(去心) 甘草(炙) 人參 芎藭當歸(切焙) 黃耆(銼炒以上各一兩) 肉桂(去粗皮五錢) 附子(二個炮裂去皮臍)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分) 赤小豆(五合酒浸熬之)
上搗羅為散。酒調下二錢。日三度。一方無酒。用黃耆湯調下。
白蘚皮散(出聖濟總錄) 治遍身熱毒瘡。及皮膚瘙癢。發躁。
白蘚皮 子芩 川升麻 玄參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桔梗(去蘆頭) 前胡(去蘆頭) 百合 甘草(炙微赤銼) 梔子仁(各半兩) 馬牙硝(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為散。每於食後。以薄荷湯調下二錢。
黃耆湯(出聖濟總錄)治瘡。退風熱。
黃耆(銼一兩半) 生地黃(四兩) 甘草(炙銼) 麥門冬(去心焙) 芍藥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 石膏(碎) 芎藭 大黃(銼炒) 人參 當歸(切焙一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犀角散(出聖惠方) 治熱毒攻皮膚。生瘡疼痛。
犀角屑 木香 川升麻 吳藍 玄參 子芩 羚羊角屑 防風(去蘆頭) 白蒺藜(微炒去刺)枳殼(麵炒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麝香(一錢研細入)
上為細散。每於食後。煎竹葉湯調下二錢。
白蒺藜散(出聖惠方) 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白蒺藜(微炒去刺) 白蘚皮 防風(去蘆頭) 子芩 玄參 赤芍藥 梔子仁 桔梗(去蘆頭)川大黃 麥冬(去心焙) 前胡(去蘆)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於食後。煎薄荷湯調下二錢。
木蘭皮膏(出聖濟總錄) 治熱瘡。
木蘭皮 芍藥 射干 蛇床子(各一兩) 白芷 黃連(去須一兩五錢) 黃柏(去皮) 黃芩(去黑心) 狼牙 山梔子(各一兩) 豬脂(二斤)
上除脂外。細銼如麻豆大。先熬脂令沸。下藥煎。候白芷黃赤色。以綿濾去滓。瓷盒盛。塗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甘家松脂方(出肘後方) 療熱瘡出黃膿。不痂無瘢。
松脂 白膠香 薰陸香(各一兩) 當歸 蠟(一兩半) 甘草(一兩切) 豬脂 羊腎脂(各半合) 生地黃(半合)
上以松脂等末。納脂膏地黃汁中。微火煎令黃下蠟。絞去滓。塗布貼瘡。極有驗。秘不能敷。此是半劑。
蛇床子散(出聖濟總錄)治熱瘡。
蛇床子 乾地黃(各半兩) 苦參(洗) 大黃(生) 木通(銼) 白芷(洗) 黃連(去須各一兩)狼牙(半兩)
上搗羅為散。旋取臘月豬脂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
赤小豆散(出聖惠方) 治熱毒瘡腫痛。
赤小豆 糯米(各三兩) 松脂 黃柏(微炙銼) 白礬灰 萵苣子(三合) 黃丹(微炒) 密陀僧(各半兩細研)
上為末研勻。用生油調。日三兩次塗之。
芎藭散(一名大黃散出聖惠方) 治熱瘡多膿汁。
芎藭 大黃(生) 白蘞 芍藥 黃連(去須) 槐皮(銼) 龍骨(火燒各半兩)
上搗羅為散。塗敷瘡上。日三五度。一方無芎藭。
紫金散(出聖惠方) 治一切熱毒瘡。
紫草 黃芩 漏蘆 車前子 黃柏(各半兩銼) 赤小豆 糯米(各一合炒焦)
上為末。以生油調。令稀稠得所。日三塗之。
人參龍骨散(出千金方)
凡患腫皆因宿熱所致。須服冷藥。瘥後。有患冷痢不止者。
人參 龍骨 赤石脂 甘草 乾薑(各三兩) 附子(一枚)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每服八合。
麥門冬湯 治體卒生熱瘡。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豉(炒一分) 人參(三分) 桑根 白皮(銼一兩五錢) 肉桂(去皮五錢) 甘草(炙銼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蔥白三寸切。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晚再服。
紫草膏(出直指方) 治熱瘡。
紫草茸 黃連 黃柏 漏蘆(各半兩) 赤小豆 綠豆粉(各一兩)
上搗細。入麻油為膏。日三敷。常服黃連阿膠丸。清心。
又方(出直指方) 治熱瘡淫濕。
南星 半夏 黃柏 黃連(各一分) 五倍子(煅) 虢丹(各半分)
上細末。糝癢加煅白礬。更癢加雄黃。
熱證平血飲(出危氏方) 治遍身生瘡。膿血爛腫。極痛且癢。
乾葛 赤芍藥 升麻(各一兩) 粉草(五錢) 天麻(加) 蟬蛻(加)
上銼散。與人參敗毒散。合和生薑、薄荷、生地黃、麥門冬去心煎。不拘時候。大效。
膩粉膏(出聖惠方) 治熱毒。
膩粉 胡粉(細研) 黃連(去須為末) 甘草(生為末各一兩) 松脂(半兩) 豬脂(六兩煉了者)
上先以豬脂煎松脂。化後去滓。下四味攪勻。瓷合盛用。每日三四度塗之。
狼牙湯(出聖惠方) 治熱毒惡瘡。淋洗。
狼牙 赤芍藥 白芷 黃柏 丹參(各五兩) 川大黃(三兩生用)
上細銼。分為六貼。每度一貼。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去滓。看冷暖洗之。日三度。
黃芩湯 治表熱實。身體生瘡。或發瘡癤。大小便不利。
梔子仁(半兩) 知母(焙) 甘草(炙銼)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大黃(銼炒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芒硝一錢。空心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二參丸(出聖濟總錄) 治熱瘡。
玄參 苦參 烏頭(炒裂去皮臍用之) 何首烏(各一兩) 丁香(一分)
上搗羅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鹽湯。日三服。
金露散(出瘡科精要) 治時氣熱毒瘡。
黃柏(一兩) 白芨 白蘞 雄黃(各二錢半) 寒水石(生一兩半)
上為細末。無根水調。以紙花貼。或掃亦妙。
密陀僧散(出聖惠方) 治熱毒惡瘡潰爛。久不生肌。
密陀僧 雄黃 雌黃 定粉(各半兩) 膩粉(三錢)
上研為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兩捶碎。以漿水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熱淋洗瘡後。以藥敷之。
竹茹膏(出醫方大成)
真麻油(二兩) 青木香(半兩) 青竹茹(一小團) 杏仁(二七粒去皮尖)
上用藥入麻油。慢火煎令杏仁色黃去滓。入松脂末半兩。熬成膏子。每用少許。搽瘡上。
四聖丸(出傳信適用方) 治熱毒風瘡。
何首烏 蔓荊子 苦參 荊芥穗(各一兩)
上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送下。
水銀膏(出聖惠方) 治熱毒瘡。亦治頭中惡瘡。
水銀(並胡粉入少水研星令盡) 胡粉 松脂(各二兩) 豬脂(半斤煉了者)
上先以豬脂煎松脂令消。次下水銀、胡粉攪勻。瓷器中盛。旋取塗瘡。日二。 胡洽云療兒頭面瘡。加黃連二兩。亦療得禿瘡。
大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熱毒瘡腫。
大黃(銼炒) 赤小豆(各三兩) 石灰(一兩)
上搗羅為散。用酸醋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大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熱瘡。
大黃(生為末) 硝石(研各半兩) 黑膠(一分)
上先搗大黃、硝石為末。用醋半合。熔膠烊。調散子如糊。塗敷患上。日三五度。即瘥。
又方(出直指方) 治熱止痛收汁。先用大腹皮、苦參、白芷煎湯。泡荊芥洗次用藥。
地榆 苦參 白芷 黃連(等分)
上為細末。入真蚌粉乾摻。更痛加去皮綠豆。治身體生瘡。
熱毒似火燒爛赤方(出聖惠方)
胡粉 黃連(去須各一兩) 膩粉(各一錢)
上為末。用摻瘡上。日四五度。
又方(出聖惠方)
密陀僧(細研) 胡粉(細研各一兩) 黃連(二兩去須為末)
上研勻。先以溫水洗去瘡痂。拭乾。日三四度敷之。
黃連散(出仁存方) 治風熱毒氣。客搏肌膚成瘡。癢痛不止。
黃連(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入輕粉和勻。瘡乾燥生油調塗。有膿汁。干捻在患處。一日兩三上。
黃連湯(出聖濟總錄) 治熱不散。體生細瘡。
黃連(去須四兩) 芒硝(四兩)
上先將黃連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下芒硝。乘溫洗瘡上。冷即再暖洗。日三五次。以瘥為度。
治皮膚熱生瘡及皮熱方
苦參 地龍(去土)
上等分為末。醋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溫漿亦可。
青金散 治一切熱毒、膿窩瘡。
青黛(一兩) 寒水石(一兩煅過蘇為度)
上為細末。用香油調搽。
茄子角方(出聖濟總錄) 治熱瘡。
先取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令口小。再去瓤三分。似一罐子。合於腫上角即消。如已膿再用。以瘥為度。
地榆根湯(出聖濟總錄) 治熱瘡。
以生地榆根二斤。洗切細銼。以水一斗。煎出五升去滓。溫洗瘡上。冷即溫。日二度瘥。
治熱瘡方
搗蕪荑和豬脂。塗瘥。
白金散 治風攻注毒。便及手足生熱瘡。疼痛有黃水出者。
用桂府滑石為細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約半兩許。二碗水煎上項藥。煎至一碗。去滓。微熱淋洗瘡。水冷拭乾。上摻滑石末。冷通便睡。至明決愈。
治遍身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黏著衣被。夜不得睡。及治頭瘡。(出危氏方)
多取菖蒲為末。布於席上。使病者恣臥其間。仍以衣被覆之。五七日瘡愈。疹瘡爛用艾黏亦可。一方用末敷瘡上。
苦參丸(出醫方大成) 治肺受熱毒。遍身生瘡。及治火丹。
用苦參為末。粟米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或為末。水調敷丹上。
治熱毒赤瘡子心神煩熱。(出聖惠方)
用梔子仁二兩。以少酥拌。微炒為細散。每於食後。以溫水調下二錢。
硝石水漬方(出肘後方) 治服丹石人有熱瘡。疼痛不可忍。
用硝石研末。以紙捻作繩如指大。累起圍腫上。取硝石填令滿。以匙抄新汲冷水澆令濕。候覺寒冷不痛。即止。日三四次。瘥為度。
密陀僧散(出楊氏家藏方)治熱毒攻注。遍身生瘡。臭穢不可近者。
黃連(去須) 密陀僧(火煅另研) 香白芷 白蘞(以上各半兩) 膩粉(半錢)
上為細末。先以鹽湯洗瘡。次用生油調藥。以翎毛敷之。
五參丸(出澹寮方) 凡瘡無有不屬腎心者。赤而痛乃心經熱。癢而黑乃心腎虛。皆當兼服此藥。
人參 杜參 玄參 苦參 沙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熟水吞下。本草無杜參。一方用紫參。即沙參之紫花者。亦名杜蒙。
羚羊角散(出朱氏集驗方)治一切膿泡、熱瘡及發背。
羚羊角 黃耆 生熟地黃 川芎 當歸 芍藥
上等分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服。
鹿角丸(出朱氏集驗方) 治療同前。
鹿角(銼) 黃耆(炙)
上等分。卻入羚羊角一半蜜丸。地黃酒下。趙龍學病虛。服之剛劑多。劉立之云必有瘡。疾服此藥。後不發。止遍身發細瘡。用生地黃汁解白餅酒常服。兼進前方。服之遂無事。蓋鹿角散血。羚羊角消膿。兼用鍾乳粉、鹿茸為丸。服之。
治熱瘡(出本草)
以蚯蚓屎鹽研。敷之。
治熱瘡(出本草)
以田中螺肉搗碎。敷瘡上。
治熱瘡解諸毒(出本草)
以藍靛敷之。
治熱瘡(出本草)
以水萍搗汁。敷之。
治身皮瘡熱氣(出本草)
以牛扁作湯。浴之。
治大飈熱瘡及疥瘡(出本草)
以活螄搗碎。敷之。
治火心瘡(出本草)
以慎火草根濃研取汁。塗患處。
痱瘡
(附論)
夫經謂汗出見濕。乃生痤痱。蓋熱盛汗出。陽氣發泄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則熱氣內鬱於皮腠之間。輕則為痱。重則為痤也。世俗通謂之痱子瘡。其狀皮肉如毫針所刺。遍體細瘡如麩片。愈而復發者是也。
方
玉粉散(出御藥院方) 治熱汗浸漬成瘡。腫癢焮痛。
定粉(一兩) 蛤粉(九兩五錢) 石膏 白石脂 白龍骨(各半兩) 滑石 粟米粉(二兩) 寒水石(燒通赤於淨地上放冷出火毒一兩)
上為末。再研極細勻。每用藥干搽患處。
七寶散(出御藥院方) 治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已。
黃耆 當歸 防風 荊芥穗 地骨皮 木通(各三兩) 白礬
上為粗末。每用藥一兩、水三碗。煎五六沸。濾去滓。稍熱淋渫患處。拭乾避風少時。先師東垣老人。論此方城北獨柳店之客舍。有推江軸者。皮膚皴裂不任痛。兩手不能執轅。足不能履地。而輒止宿。因制此藥與敷之。即效。明日遂行。自此屢用屢效。
赤石脂散(出聖惠方) 治痱子磨破成瘡。宜止痛生肌。
赤石脂(細研一兩) 黃柏(去粗皮銼) 臘茶(末各半兩) 白麵(二兩) 龍腦(半錢)
上搗研為細末。每用時。綿搵撲之。
葛粉方 治夏月痱子及熱瘡。
葛粉(三兩) 石灰(微炒半兩) 甘草(生用為末一兩)
上研細末。每服用時。綿搵撲之。
滑石粉方 治夏月痱盛。
滑石(研) 綠豆粉(研) 棗葉(乾者為末各一兩)
上合研為細末。遍敷之。
治熱痱瘡方
干炭灰(半合) 石灰(半合微炒) 棗葉(半斤)
上為細散。先以溫漿水洗瘡後。以藥敷之瘥。
蛤粉散 治夏月抓破皮膚成瘡。
蛤粉 白礬(各少許) 胡桃(一個燒灰)
上研細油調。塗之。
龍腦粉方 治痱瘡癢痛。
龍腦(一錢) 粟米粉(五兩)
上研細末。先用棗葉湯洗後。綿搵撲之。玉女英 治夏月痱瘡癢痛。(一名痱子滑石粉)
綠豆粉(四兩微炒) 滑石(半兩研)
上拌勻如粉。綿撲之。
楝花粉敷方 治痱子瘙癢。
以苦楝花不拘多少。焙乾為細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許研勻。日頻敷之。
丹惡散 治夏月痱瘡。
取舊屋梁上。刮取舊赤白羅末。敷之。
治暑月肌膚瘡爛。或因搔皮汗出瘡。出水。汗出坐臥濕地。多是大暑傷肌膚。
取干壁蜆揉細末敷之。隨手即瘥。
治夏月沙痱子癢痛。
用新汲水挪蒿汁調蛤粉敷之。雪水尤妙。
又方
以剪草汁調蛤粉敷之。剪刀草、即慈菇葉也。
治熱痱瘡
以棗汁揩之。和葛根汁尤妙。亦治熱瘡。一方棗葉乾為末。和葛粉敷之。
治暑月汗漬腋下赤腫及痱瘡。
以蠟和蚌粉敷之。立瘥。瓦木上以雞毛羽掃取。收瓷瓶中。持久亦不壞可用。或用霜亦可。
一方加滑石、綠豆粉。同和勻。無雪水則用新汲水調塗。或日乾撲之。
又方
用升麻煎湯洗。仍須先飲一盞。如神。
治痤痱法
用黃瓜一枚切作段子。搽痱子上。
玉粉散 治痱痤。
寒水石(四兩火煅紅取出地上去火毒) 井泉石(二兩生用) 腦子(半錢)
上件細研。新水調敷。干撲亦得。
治痱子
用冬瓜切摩。甚良。
治痱瘡英粉方
用粟米浸累日令敗。研澄取之敷瘡。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