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八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二百七十八

諸瘡腫門

諸腫

(附論)

夫腫之生也。皆由風邪寒熱毒氣。客於經絡。使血澀不通。壅結皆成腫也。風邪所作者。腫無頭無根。浮在皮上。如吹之狀。不赤不痛。或腫或散。不常腫也。其寒氣與血相搏作者。有頭有根。色赤痛腫。其熱毒作者。亦無正頭。但急腫久不消。熱氣結盛血壅。則為膿也。其候非一也。

凡諸暴腫。一一不同。無問近遠。皆服五香連翹湯。刺去血。小豆末敷之。其間數數以針刺去血。若失療已潰爛者。猶服五香湯及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依方用之。外以升麻湯溻洗。熨之。摩升麻膏。若生息肉者。以黃耆散。若敷白䕡茹。青黑惡肉不盡者。可以摻頭䕡茹散半錢。和白䕡茹散三錢。稍稍敷之。其散各取當己。單搗下篩。直爾成散用之。

犀角膏 療熱毒風。併發背。

犀角 羚羊角 玄參 續斷 大黃 白蘞 射干 白芷 黃芩 麻黃(去節各六分) 升麻(十分) 梔子仁(二十枚) 薤白(五升) 具藍(八分大藍亦可) 蛇銜(切一升) 寒水石(十二分) 慎火草(切一升)

上切。以竹瀝三升。生地黃汁五合。漬藥一宿。納豬脂三升。微火上煎。十上十下。候白芷黃。膏成去滓。塗病上。

延壽濟世方 治瘡腫

硃砂 鹽花(各二錢) 雄黃 明礬生 楓香(各二錢) 黃丹 赤石脂 琥珀 輕粉(各一錢半) 射香(一錢) 片腦(一錢) 巴豆(去殼煮數沸) 蓖麻子(各一十九粒研細)

上為細末。豆蓖膏和藥不就。加煉蜜為度。放於瓷器內。紙封。如用旋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井水送下。食前服。以利三五行溫粥補之。忌熱半日。男子量虛實加減。不必盡劑。腫病即止。有孕婦不可服。就此藥丸如黃豆大。安於瘡上。軟膏藥護之。開其瘡口。收住暈毒為妙。又治內外發背、疔瘡、肚癰、無名腫毒、誤食金石砒藥、反肉皆可。治之大效。又治小兒緊慢驚風。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冷下。

內托復煎散(出濟生拔粹方) 治腫焮。如外根盤不深。形諸在表。其脈多浮。痛在皮肉。邪氣盛而必侵於內。須急內托。以救其里也。

地骨皮 黃耆 防風(各二兩) 芍藥 黃芩 白朮 茯苓 人參 甘草 當歸 防己(以上各一兩) 柳桂(淡味加五錢)

上㕮咀。先煎蒼朮一斤。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蒼朮滓。入前藥十二。再煎至三四盞。絞取清汁。作三四服。終日服之。又煎蒼朮滓為湯。去滓。再依前煎十二味藥滓服之。此除濕散鬱熱。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煩熱已退。卻服復煎散半料。如此使榮衛俱行。邪氣自不能侵也。

紫草膏(出聖惠方) 治一切腫毒。肉色不異。時時牽痛。經年腫勢不消。

紫草(一兩) 桂心(一兩) 芎藭(一兩) 赤芍 白蘞 川大黃 防風(去蘆頭) 黃芩 莽草當歸 木香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用散二兩。酒二升。於鐺中煎令成膏。及熱塗熁腫處。日再用之。

紫葛散(出御藥院方) 治諸腫貼方。

紫葛(十分) 大黃(五分) 青木香(一分) 玄參 白蘞 黃芩 黃連 榆白皮 升麻 由跋(各二分) 赤豆(一合)

上治下篩。以生地黃汁和如泥。敷腫上。干則易。無地黃汁與米醋和之。一方無由跋。以溫水調敷。藥干再掃。

金花散(出御藥院方) 消赤腫、止疼痛、散毒氣。

川大黃 黃柏 蔚金 黃連 黃芩(各一兩) 甘草 朴硝 寒水石(各半兩) 白芨 白蘞(各少許) 糯米粉(三合)

上為細末。每用生蜜水調稀。雞翎塗掃四畔焮赤腫處。

療風毒及一切腫塗散方。

大黃(五兩) 白蘞(三兩) 寒水石 紫葛 青木香(各一兩) 硝石 黃芩(各二兩) 大青(三兩) 苦參(三兩)

上搗散。和牛乳塗故布上。拓腫上。隨著即消。干復易之。若腫在骨節。拓近骨節好肉處。移取腫。拓即消。

廣聖散 治一切腫毒。

蒼朮(一斤米泔水浸四時) 川烏(半斤炮) 草烏(四兩炮) 蠍梢(二兩) 地龍(二兩去土) 天麻(三兩) 細辛(三兩去葉) 川芎(五兩) 白芷(五兩)

上一處為細末。治風毒腫。用溫酒調下一錢。外以水調搽患處。半身不遂。風寒暑濕。用溫酒調下一錢。腦疽發背。以井花水調塗四畔。外用溫酒調服。瘋犬咬傷。用溫酒調一錢。外以水調搽患處。一切頭風。用生蔥搽。酒調下。傷寒用溫茶調下出汗。疔瘡用溫酒調服。外醋調搽。臁瘡用井花水調搽。小兒風證。用薄荷湯調下。忌一切豬葷。

商陸膏 貼諸腫瘡。

商陸(二兩) 黃芩 黃連 白芷 白蘞 大黃 莽草(各二兩) 白芨(二兩)

上搗篩。熔膠汁和如泥。塗紙貼腫。干即易之。

金黃散 消腫散毒。生肌止痛。

黃連 大黃 黃耆 黃芩 黃柏 鬱金(各一兩) 龍腦(半錢另研)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入龍腦研勻。若治濕毒、丹毒腫。新水調掃赤上。或蜜水調如稀糊。用小紙花子貼之。或小油調掃。如久不瘥。熱毒瘡亦乾摻。或水調塗。亦佳。

七聖散 治一切腫毒。不出三日。神效。累用果驗。

當歸 黃耆(蜜炙乾) 貝母(各五錢) 甘草 枳殼(四錢) 白芷(六錢) 乳香(痛加三錢不痛減用)

上用皂角刺七個捶破。水二大盞。同煎取一盞服。

千金散 治諸腫毒、便毒初覺。一服即愈。

金銀花 大黃 山梔子 牡蠣(酥煅各半兩) 栝蔞(一個銼) 穿山甲(炮二錢半) 甘草(少許)

上為粗末。每用好酒半碗。煎至八分。去滓。隨病上下服。忌雞蝦馬肉等物。

水黃散 圍腫毒。

犀角屑 草烏皮尖 大黃 白芨 白蘞 麝香 朴硝(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醋調。薄攤油紙上貼之。稍干揭下再添。潤濕貼之。如用平起先塗藥。仍以油紙貼上。外用漬毒藥 治諸腫毒。堅硬不消。

黍黏子 葛根 升麻 地骨皮 甘草 金銀花 黃花 地丁(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五七錢。水一升煎汁沸。於腫處四畔熱用。冷則再暖。

治毒腫方

草烏尖(去皮) 天花粉 赤小豆 天南星 貝母 香白芷 拒霜葉(陰乾秋後收者)

上各等分為細末。或醋或生薑自然汁調敷。中留小口出毒氣。腫者散。熱者潰。

當歸內消散 治諸般腫毒。

白殭蠶 香白芷 貝母 桔梗 百藥煎 甘草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茶清調下。

縮毒金粉散

鬱金(半兩) 白芷(一兩) 天花粉(一兩) 甘草(半兩) 川芎(一兩) 乾葛(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無鬱金。用黃芩或蒲黃。皆可代用。

和血通氣丸

人參(一兩) 大黃 黃柏 黃芩(去腐各四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牽牛(一斤炒香取頭末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溫水下。尋常積熱之人。隔三二日服。此藥唯利潤動。永不生瘡腫。

乳香托裡散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者。如少壯氣實者。先疏利後服之。

御米殼(去蒂萼蜜炒一二兩) 當歸 芍藥 川芎(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病在上者食後。下者食前。若未止。即再服。

消毒散(出聖惠方) 治一切腫毒。及腫而疼痛者。

天南星 鬱金 木鱉子(去殼) 草烏頭 赤小豆 朴硝(研細旋入各等分並生用)

上為細末。如腫赤色。用冷水調敷腫四畔。如不赤。溫淡醋調。加味消毒飲子 治搭腮腫。

荊芥穗 甘草 牛蒡子 防風 羌活 連翹(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三兩服。散毒然後用藥塗腮腫處。切不可便用藥塗。毒氣入喉中不救。

金花散(出十便良方) 治一切熱毒結聚。焮赤疼痛。消腫解毒。

葉子雌黃(半兩細研) 黃連(半兩去須) 檳榔(一分) 鬱金(半兩) 川大黃(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

上為細末。雌黃並麝香同研令勻。以麻油調如糊。塗於腫上。日二換之。一方有黃柏無鬱金。

藜蘆膏(出千金方) 治赤色腫有尖頭者。

藜蘆(二分) 黃連 礬 雄黃 松脂 黃芩(各八分)

上為末。豬脂二升二合。煎令烊。調和以敷上。瘑、癬、頭瘡極效。又治濕瘡。經年抓搔癢處成孔者。

梔子仁湯(出外科精要) 治時氣頭面赤腫。

鬱金 枳殼(去穰) 升麻(各一兩) 梔子仁 牛蒡子 大黃(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金黃散 治敷諸腫毒。

天花粉 黃柏 寒水石 黃芩 何首烏

上各等分為細末。用涼水調敷之。又方用鬱金。

治敷腫痛藥

赤小豆(一升) 天南星(二兩) 小粉(二兩炒) 木鱉子(一兩用肉) 草烏(二兩)

上為細末。用米醋調敷。加無名異尤妙。

溻腫湯(出御藥院方) 諸腫痛不消。或筋脈拘攣。不能屈伸。

蒲公英(黃花地丁) 枸杞苗 鷺鴛藤 升麻 葛根(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半兩。水一升。煎十沸去滓。熱溻。冷則再暖溻之。

團腫方

草烏 白芨 白蘞 黃柏 朴硝(各等分)

上蜜調。入醋和勻。團腫外即便收起。

治諸般腫毒並便毒疽癰方

白朮 赤茯苓 豬苓 澤瀉 栝蔞(各等分)

上一半水、一半酒煎一盞。露天一宿。若病在上飽後服。在下空心服。

五香散(出聖惠方) 治一切毒腫。疼痛不止。

沉香(一兩) 木香(一兩) 丁香 薰陸香(各一兩) 麝香(一錢細研)

上為末。入麝香更研令勻。每服二錢。水一鍾。煎至五分。不去滓。不拘時候溫服。一方滓敷腫上。

佛手散(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腫毒

黃柏 大黃(各一兩) 甘草(半兩) 朴硝(三兩) 粟米粉(一兩)

上為末。每用水調如膏。塗患處。

消腫毒方

牡蠣 草烏頭 南星 半夏 貝母

上各等分。用薑汁面調塗之。一方添知母。單用薑汁塗之。

內消散 敷前項赤腫。

朴硝 香附子 木鱉子 橘紅

上為細末。用蜜水調敷之。

內托散(出儒門事親) 治諸般腫毒惡瘡。一服立愈。

大黃 牡蠣(各半兩) 甘草(三錢) 栝蔞(二個山梔子亦可)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碗。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麝香散 治皮肉猝腫起已入腹者。及產後妒乳。腫痛壯熱。欲結成癰者。宜服此方。

麝香 薰陸香 青木香 雞舌香(各一兩)

上以水四升。同煮取二升。分為再服。若惡核腫結不可散者。以吳茱萸小蒜等分合搗敷之。單蒜亦可。一方為末。水調服。

消腫毒方

用檳榔半兩。豬糞燒存性半兩。龍骨三錢。輕粉少許。鹽湯洗患處。拭乾。油調塗之效。

乳香餅子(出聖惠方) 治一切惡瘡腫毒。

蔓荊根(一握) 乳香(一兩) 黃連(一兩去須)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

上搗三五百杵。團作餅子。三四分厚。量腫處大小貼。干即易。肘後用術三四錢。白者各銼。

消腫毒方

用黃蠟熔開。攤紙上。用茶湯入飛鹽洗患處後。用蠟膏貼之。三日一洗換。

祛毒散(出應驗方) 治腫毒便毒。一切惡瘡敷貼效。

貝母 白芷(各半兩) 赤小豆(四十粒) 蒼耳葉(四十九葉)

上為細末。用蜜水調敷腫處。無蜜新井水調。如干再調濕。頻換。日三五次即愈。

犀角消毒散

犀角 防風 人參 大力子 甘草(生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半碗煎一盞。冷服。

通氣散 治諸腫毒初發。無異宜服。

陳皮(一斤去蒂) 阿膠(四兩炒) 甘草(四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用水二盞。煎八分。去滓溫服。

替針膏(出應驗方)

信 江子 斑蝥

上為細末。丸如小麥粒大。每用時針挑破。安藥在內。膏藥貼上妙。

治頸項及胸背。有大腫赤發。即封之令不成膿方。(出千金方)

朴硝(三兩) 香豉 生地黃(各半斤)

上合搗。煮令地黃爛熟。敷腫處。厚二分。日三四易。至瘥止。兼治一切腫。

治諸般腫毒(出聖濟總錄)

用紅槿花去萼。搗為膏敷之。若干以蜜調敷。

五倍子散 治一切腫毒。

五倍子 大黃 黃柏(各一兩銼)

上為散。新汲水調如糊。日三五度。塗敷患處。

如冰散 治一切腫毒。

無名異 苦杖 香白芷

上各等分為細末。用新汲水調敷之。

黃芩湯 治汗後餘毒、頰腫痛。

黃芩 栝蔞 甘草

上㕮咀。每服半兩。白水煎服。

縮毒散 治諸般腫毒。

白芷(二兩) 山梔子(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酒調下。隨病服。

治諸腫毒方

生薑(一塊洗淨) 乾山藥(比姜用三分之二)

上一處搗爛敷腫處。乾濕自加。日換五七次即消。

治一切惡腫毒(出聖惠方)

槐子(半斤) 護火草(一把)

上合搗。水和敷上。干即易之。

治無名腫毒。或背疽治法。腫圍之名鐵井檻。

蒼耳(端午前收燒灰存性) 芙蓉葉(重陽前收同研為末)

上以蜜水調。敷之。

治臂腕腫痛

取死蛇一條。以水煮取濃汁。浸腫痛。冷易之。

治諸惡腫失治有膿(出肘後方)

取燒棘針作灰。水調敷之。經宿頭出。

治手腳痠痛兼微腫

取烏麻五升。熬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隨多少飲之。

治腫

以柳枝如腳指大。長三尺。二十枝水煮令極熱。故帛裹腫處。取湯熱洗之。即瘥。

又方

以醋研萊菔子服之。消腫毒。不可以地黃同食。用時以水研。服之。

治身體手足腫

以牡驢脂和鹽。敷之。

治身體手足猝腫

以米醋和蚯蚓屎。敷之。

治猝暴微腫。中有物如石。痛刺啼呼。若不治百日死。

取商陸根搗汁。或蒸之。以布籍腹上安藥。勿令腹冷。冷復易。晝夜勿息。

治一切腫

以紫檀細碎。大醋和敷腫上。

又方

以紅藍花熟爛搗。取汁服之。不過再三服便瘥。服之多少。量腫大小而進之。

治暴患赤腫

以芸香皮三兩搗。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妒乳腫。服丹石人採藥。生服一兩莢佳。子作醬食。能助肺殺諸蟲。下氣令人能食。滿心腹間惡氣。猝心痛。食之良。

治穀道赤腫

以杏仁杵作膏。敷之。

治諸腫方

取江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良久又燒。如此十遍。鹿角一具。連骼骨者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出即止。加白蘞末與石末等分。鹿角倍之。三物同搗篩令極細。取三年米醋於鐺中煎。如魚眼沸。即下前藥。調和令如寒食餳。以篦敷於腫上。惟留腫頭如指面。勿令有藥。使熱氣得泄。如未有腫膿。即當內消。若作頭即撮令小。其病久直至肌肉爛落出筋骨者。即於細布上塗之。貼於瘡上。干即易之。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其瘡腫。切禁手觸。其效極神異。

又方

以薑汁或乾末。和油煎成。摩結核上。三五度瘥。

治凡腫已潰未潰者

以鯉魚燒作灰。醋和塗之。一切腫上。以瘥為度。

獨勝散 治腿上赤腫疼痛。漸次移下消。

用真川芎為細末五錢。擂蘿蔔汁調服。

消腫毒方

用好京墨醋磨塗四圍。薑汁和豬膽塗毒上。干即再塗效。

治毒氣攻手足腫疼

以櫸樹皮、槲皮合。煮汁如飴糖。以樺皮濃煮汁。絞飲之。

赤龍散(出儒門事親) 消散一切腫毒。

以野葡萄根紅者。去粗皮為末。新水調塗腫上。頻掃新水。

水調膏(出百一選方) 治一切腫毒

以小粉不拘多少。炒令焦黑。研細。先以米醋一大盞。入捶碎皂角二梃。煎滾數沸。濾去皂角滓。密收之。逐旋調藥。或攤紙花上敷之。

神效方 治痄腮及癰疽、發背、瘡癤等證。立效。

以赤小豆為細末。以新汲水調敷瘡上。及四邊赤腫處。干即再敷之。

蒺藜散

以蒺藜一升。熬令黃。搗篩。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塗故帛上。剪如腫大。勿開頭揩上。無蒺藜子用小豆和雞子如前。干則易之。甚效。

神效方(出肘後方) 療一切腫初覺。痛不可忍。

取面溲如十指粗取。繞腫令匝滿。中布生椒。又以一斤面可椒上蓋之。當中以艾炷如酸棗大灸之。蓋面欲焦。即換著新面。痛停止。

水銀拓方(出聖濟總錄) 治惡毒風腫熱疼。

以水銀二斤。以紙分為兩裹。密系頭。更以帛重裹。勿令走失。遞互拓腫上。覺濕即易。不過十數度。熱盡歇即消矣。神效。一方治偏腫毒

以茴香、甘遂各等分。用酒調二錢。服之。

團腫方

以馬齒莧、朴硝、黃柏。以水蜜和。塗腫處。

治諸腫毒及火丹蛇咬

以地錢草、丹爐中名此。俗呼火丹草。其形如小錢大。葉如荷葉。又名散風草。和姜鹽爛搗敷之。立愈。或加見腫消草尤良。

秘方 治腫毒

以黑豆一斤。米醋煮乾。就炒燥研末。山藥半斤為末。官桂二兩為末。用鮮米粉作糊為丸。無灰好酒送下一百五十餘丸。不拘時候。

三聖散 治無名腫毒。惡物所傷。並破傷風。

以好石灰一斤。鐵鍋內炒紅。傾入瓷器內。加大黃二兩和勻。水調搽腫暈處。

又方

以貝母、香白芷、酒擂服。以滓敷之。初患者一宿即消。

痄腮方

用水調乳香末塗之。仍服蘇子降氣湯。

治一切熱毒癰腫。疼痛不可忍方。( 出聖惠方)

用蒼耳子不限多少。熬令微黃。搗為末。取油澱相和。塗於腫上。干即換之。蒼耳汁漬之佳。

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方(出肘後方)

用鹽豉及羊屎一升令熱。以漬之。

又方

細銼黃柏五斤。以水三斗煮漬之。亦治攻陰腫痛。

又方

以牛肉裹腫處。消腫痛止。羊肉亦得。

皂莢乳香酒(出聖濟總錄) 治腫毒。

以皂莢刺大者一枚。銼作十餘片。用乳香一塊雞頭大。銀石器內炒令煙起。入皂莢刺同炒。候香纏在刺上。便入醇酒一盞。同煎令沸。濾去滓。作一服。腫未成者便消。已成者則膿毒自破。

消腫毒方

用黃柏蘸豬膽汁。炙數次為末。水調塗之。

又方

用野地人糞下土。水調塗之。

又方

用好粉油調碗內。另燒艾熏至黃色。抹搽之。

又方

用生茄子皮貼。臭黃水即出。一日一換。亦可治臁瘡。

犀角升麻湯(出本事方) 治陽明經絡受風熱。口唇、頰車、髮鬢腫痛。及鼻痛不可開口。雖言語飲食亦相妨。

犀角(七錢) 川升麻(半兩) 防風(一錢半) 羌活(三錢) 川芎 白附子 香白芷(各二錢半) 黃芩(三錢半) 生甘草(一錢半)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五盞。煎至三盞半。去渣。

分作三服。一日一服訖。其證必減。如臟腑有些溏。不妨足陽明胃經也。經云。腸胃為市。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㕓無所不有也。六經之中。以胃經血氣俱多。腐熱飲食之毒。聚於胃。故此方以犀角為主。飲食之毒。陽明經絡。環唇挾口。起於鼻交頞中。循頰車。上耳前。過額。上入循髮際。至額顱。昔王公患此一經。亦以升麻佐之。余藥皆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故用有效。

神應散(出御藥院方) 治諸瘡腫硬。色白不潰。疼痛不已。

用吳茱萸不以多少。生用為粗末。熨烙卻用鹽包蓋之。

升麻湯 大潝潰腫痛毒消赤散(出家藏經驗方) 治一時赤腫作痛。

黃丹(一錢生) 草烏(二錢半) 牡蠣(四錢火煅) 蛤粉(八錢生)

上為細末。每用三錢。汲井花水調。用鵝毛掃敷。

治腫不下(出百一選方)

冬青葉 川柏 甘草

上等分煎湯。以五升瓶盛。湯浸三兩時。必下。

柏皮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一切風熱毒氣。赤腫疼痛。

赤小豆 天南星(生用) 黃柏(上三味各一兩) 土朱(一分)

上件為細末。新水調成膏子。攤在紙上。貼之。

消腫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風熱毒氣上攻頭面。或遍身赤腫疼痛。

鬱金 甜葶藶 大黃 黃芩(以上四味各半兩) 芒硝(另研) 赤小豆(一合) 伏龍肝(二兩)

上件為細末。以生雞子白入蜜少許。調令稀稠得所。塗之。干即再塗。

如冰散(出楊氏家藏方) 療風邪熱毒壅滯。肌肉榮衛不宣。蘊積成腫。血澀膚腠如行舟之狀。風隨氣行。遊無定處。邪毒攻衝。焮赤熱痛。

朴硝(五兩另研) 蛤粉 寒水石(各三兩) 香白芷(一兩) 腦子(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和勻。每用新汲水調。稀稠得所。以雞翎塗掃。勿令藥干。

玉粉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熱汗浸漬成瘡。腫癢焮痛。

治身體頭面。忽有暴腫處如吹方。(出肘後方)

用巴豆三十粒。連皮碎。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綿蘸以拭腫上。趁手消。勿近口。

七聖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消熱毒赤腫。痛不可忍。

黃芩(一兩去黑心) 大黃(一錢) 滑石(四兩)

上為細末。每次二錢。用冷水調。掃腫赤痛處。如干即再掃。

白鶴散(一名提毒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熱毒腫硬難消者。 寒水石(軟者火燒不爆散者乃是寒水石燒爆烈散即是石膏不可用)

上用炭火燒寒水石通赤。細研。冷水調少許。在瘡高處。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次。上用此藥後。便軟做瘡頭兒。更用七聖散掃。膏藥周迴腫處。藥干即更掃。

治猝風毒腫(出聖惠方)

伏龍肝

上以醋和如泥。塗於腫上。干即易之。

又方

上以獨顆蒜切作片子。貼於腫上。以艾火灸之二七壯。極驗。

水調膏(出衛生家寶方) 治風熱腫毒。結聚未成頭者。

寒粟米不拘多少。遇三伏日。用盆缽盛粟。汲井花水浸頓露地。五七日一易水。直至盡臘。方取出搗研如膏。曬令乾。入鍋炒令焦黑色。出火毒。為細末。每量約用多少。水調成膏。攤紙花上。貼之效。

白芨散(出十便良方) 治發瘡。腫硬熱赤不散。

麒麟竭(指面大塊) 木鱉子(五個去皮殼研) 白芨(五大指塊) 黃連(半兩)

上為末。用豬膽汁調塗。上留一竅。以瘥為度。干即易之。

治赤腫

白芷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蜜醋調塗。

治腫毒(出本草)

用土蜂窠上細土。醋和為泥。敷之。治一切腫毒。

兼止疼痛(出本草)

用皂角於酒中。取盡其精。於火內煎之成膏。塗帛貼之。

治腫毒(出本草)

用落蘇入醋。摩敷之。

治腫毒(出本草)

用地椒作湯。淋渫。

敷腫方(出本草)

取⿺鼠公壤堆上土。苦酒和為泥。敷腫極妙。一方用酒。

治諸腫失治有膿(出本草)

以蛇蛻皮燒灰。水和封腫上。即蟲出。

治諸惡腫(出本草)

取黃藥根研服之。塗赤腫上。

治腫毒(出本草)

以大青莖葉搗。塗窨患處。

又方(出本草)

以瞿麥搗。敷之。

治腫毒遊風。風疹頭痛。(出本草)

並以芭蕉根研。窨敷。

治腫毒(出本草)

用蘿蔔子醋研。敷之消。

又方(出本草)

用白商陸同大蒜熁之。

消腫毒(出本草)

以積雪草用鹽挼。貼腫上。

治一切腫痛風疾(出本草)

以刺虎根葉枝干細銼。焙乾搗細為末。暖酒調服一錢。

治一切赤腫。但癰毒結未成者並可消。

用黃蜀葵子不拘多少。研細。滴水研令稀稠得所。將絹帛子裹定。旋挹所餘汁撲腫所四畔。數撲之有奇效。

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方

掘坑令深三尺。少容兩足。燒坑令熱。以酒灌坑中。著履踞坑中壅勿泄。

治腫多癢。按之隨手起或癮疹方。

但令痛。以手摩將抑挼數度。自消。

治皮膚惡腫(出本草)

以仰盆水磨敷之。

風腫

(附論)

夫風腫之證。不痛不赤。一身浮腫。起如吹脬。但覺體冷如石。煩滿短氣。骨節沉重。此蓋陽氣不足。腠理虛疏。為風邪所乘。久而不去。復為寒濕所搏。壅塞不痛。結盛生熱。致令身體浮腫。內經謂熱勝則腫是也。久不愈則風熱積肌肉。潰為肉泥之類。便致危殆。

治與水腫不同。宜以通榮衛去風濕之劑調之。

人忽發風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或著頭項。發作虛腫。如吹之狀。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欲不遂。令人煩滿短氣。身體常冷。皆由冬月遇溫。風入於肌里。至春復大寒。風不得出。氣壅肌間。不自覺知。至夏恣取風涼。氣聚不散。而成腫也。久不瘥。氣結成生熱者。乃化為膿。若至爛敗則殺人。右手關上脈浮而虛者病腫也。

龍沙丸(出聖濟總錄) 治一切風毒。頭面虛腫。癢麻遍身。風瘙生瘡。風氣遊走。骨肉疼痛。攻刺胸膊。頭項熱痛。冷痹。白虎風腳手干小。腎臟風拘急。四肢轉動不得。流灌腳膝上腫。眼目昏暗。澀淚赤腫。女人血風鑽刺。四肢瞤麻。發落頭疼。男子腎臟風下注。變為腳氣瘡。紫黑脹爛等疾。

天麻 芎藭 附子(炮裂去皮臍) 狗脊(去毛) 躑躅花 藿香葉 紫葳(凌霄是也) 乾蠍(去土炒) 地龍(去土炒) 藁本(去苗葉) 白芷 乳香(研) 楓香脂(研) 白殭蠶(炒各半兩) 萆薢(一兩) 蒺藜子(去角炒) 獨活(去蘆頭各半兩) 麻黃(去根節) 敗龜(醋炙各一兩) 烏頭(炮去皮臍)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一兩)

上以一十九味為末。與二味研者和勻。煉蜜丸如彈子大。別以丹砂一分。龍腦、麝香各二錢。同研為末。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溫酒嚼下。

烏蛇膏(出和劑局方) 治風毒瘡腫疼痛。

犀角散(出聖濟總錄) 治諸風腫。

犀角(鎊) 玄參 連翹 柴胡(去苗各半兩) 沉香 甘草(炙銼) 檀香 射干(去須各一分)芒硝(生用一兩) 升麻(三分) 木通(銼三分)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良久及夜食後各一服。利多即減。一名犀角湯。無檀香。

茯苓散(出聖濟總錄) 治風氣攻。頭面浮腫。煩渴。心中燥悶。腹肚脹滿。小便秘澀。

赤茯苓(去黑皮) 郁李仁(去皮) 赤芍藥(各一兩半) 大腹(二枚並子) 百合 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枳殼(去稂麩炒) 知母(銼焙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五錢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芒硝末一錢。更煎沸。分溫二服。空心夜臥各一。

熨風散(出瘡科精要) 治諸因風致腫。

羌活 防風 白芷 當歸 芍藥 細辛 芫花 吳茱萸 官桂(各等分)

上為粗末作二劑。赤皮蔥連須切半片。同釅醋拌勻。炒令極熱。帛裹於瘡熨之。稍冷即換藥熨之。上下痛止而已。

連翹散(出聖惠方) 治風腫欲結成膿。令內消。

連翹(一兩半) 沉香 紫檀香 犀角屑 川升麻 甘草(各一兩) 射干 元參(各二兩) 川芒硝(三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射干湯(出聖濟總錄) 治諸風腫欲成膿。

射干(去須) 玄參(堅者各二兩) 犀角(鎊) 連翹 紫檀香 沉香(銼) 升麻(各一兩)

上為粗末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芒硝末半錢。更煎沸。食後夜臥溫服。若利即減。

羚羊角飲(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衝。頭面虛腫。

羚羊角(鎊) 犀角(鎊) 羌活(去蘆頭) 檳榔(銼) 人參(各一兩) 當歸(切焙半分)

上粗搗篩。分作四服。每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臨臥溫服。余滓重煎。

解風腫毒腫(出聖惠方)

沉香 木香 薰陸香 麝香 雞舌香 紫檀香

上各等分為細末。用水調敷之。

黑豆浸酒(出聖惠方) 治風腫無問冷熱。

黑豆(一升炒黑) 白花蛇(一條重五兩酒浸炙微黃) 大麻仁(二升蒸熟) 五加皮(五兩銼) 蒼耳子(五兩炒微黃) 牛蒡子(一升酥炒微黃)

上搗碎。生絹袋盛。用好酒三斗。納入瓷瓶中封頭。浸七日開瓶。每於食前。暖一中盞服之。

半夏散(出聖惠方) 治猝熱毒風腫。

半夏 莽草 川大黃 白蘞 川芒硝(各一兩)

上為末。以水和如泥塗之。干即再塗。

生犀湯(出聖濟總錄) 治諸風毒氣。身體疼痛。面目暴腫連手足。

生犀角(鎊三分) 貝齒(生用先搗後研一兩) 羚羊角(鎊一兩半) 升麻(一兩三分生用)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去滓服。日二服。夜一。

鹿角散(出聖惠方) 治皮猝風赤腫。

鹿角(五兩) 白蘞(二兩) 牡蠣(四兩) 附子(二兩)

上為末。以醋調塗於帛上貼腫處。干即換之。

黃耆丸(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腫滿。

黃耆(銼) 枳殼(麩炒去瓤) 威靈仙(米湯浸洗焙乾木石臼中搗各一兩)

上為細末。以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

祛風散(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塗方。

天南星 白礬 草烏頭(去皮臍)

上等分。並生為細末。每看腫處用酒調。雞翎掃之。如風毒腫甚者。生薑自然汁調。刷之立消。

木香散(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

木香 楓香脂(各半兩) 生菖蒲(一兩)

上為散醋調。敷之。

治風毒腫氣急硬疼痛方(出十便良方)

柳枝(一握細銼) 桑枝(一握細銼) 黑豆(一升)

上藥相和。炒候大豆熟為度。以好酒五升投之。良久澄濾去滓。每夜欲臥時。以意酌斟暖飲之。其滓入鹽一兩。炒令熱。以帛裹之。於腫處熨之。冷即炒。不過三兩度。

重苔草散(出聖惠方) 治風毒暴腫。

重苔草 木鱉子(去殼) 半夏(一兩)

上為細散。以醅醋調塗之。凡是熱腫。熁之即消。

當歸湯(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

當歸(切焙二兩半) 甘草(炙銼一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午時夜臥各一次。

大麻仁敷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

大麻仁(生用) 赤小豆(生用各二合)

上搗研極細。冷水調。敷之。

紫檀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腫。

紫檀香(銼二兩) 芒硝(半兩)

上水磨。每用濃者三合塗腫處。干即易。

桑枝湯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在手。

桑枝(切) 槐枝(切各一升)

上以水一斗、煮七升。去滓淋洗。

芎藭淋洗方 治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在手。

芎藭(二兩) 苦參(三兩)

上細銼。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渣淋洗。

蠶砂熨方 治風腫。

晚蠶砂 鹽(各不拘多少)

上相和炒熱。布裹熨之。冷即再炒。或入少許醋。大佳。

治身體手足猝風腫方

驢脂(四兩) 鹽(二兩)

上搗令熟。敷腫上。日三易之。

又方

浮萍草(三兩) 紫草(三兩)

上搗令熱。敷腫上。干即換之。

蛇床湯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或在手。

取蛇床子一升。生用。以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通手淋洗。

蝙蝠糞頭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腫。

以蝙蝠糞研細。以冷水調。塗之。

杏仁膏(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

以杏仁生用五合。燒令煙出窨滅。細研。取駝脂二兩熬。濾去筋膜。和勻成膏敷腫上。點燭遙灸。

蒴藋煎(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

以蒴藋根洗切八斤。爛研。以水三斗浸絞取汁。熬如稠膏。取豬脂一斤。熔去滓。大停冷。

與前膏和勻。更煮三五十沸。每服一匙至二匙。空心臨臥熱酒調下。又取塗摩患處。一云用苗切五升。用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淋洗。

磨桂塗方(出聖濟總錄) 治猝得風腫。

以桂不拘多少。去粗皮。用醋於砂盆內磨。塗風腫上。火炙乾。又塗之。

附子湯浸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肌膚。皮肉浮腫。或在腳或在手。

以附子生去皮臍。銼四兩。用水一斗。煮至七升。去滓熱洗。余滓更煮洗。

馬藍湯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

取藍切五升。以水五升。再用五升煮。取八升。淋腫處。

白楊湯洗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

以白楊皮、取東南面皮。去地三尺以來。去蒼皮勿令見風。細切半斤。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熱洗。以腫消為度。

治風毒腫及麻痹(出本草)

以芥子醋研。敷之。

治手足心風腫(出肘後方)

以秦椒鹽末等分。醋和敷之。

治風腫止痛。撲損惡瘡。(出本草)

以菝葜葉和鹽。塗敷之佳。

治猝風毒腫氣急痛(出聖惠方)

以柳白皮一斤銼。酒煮令熱。帛裹熨腫上。冷再煮易之。

去風毒瘡腫(出聖惠方)

以都管草、四時皆有。採其枝根。煎湯淋洗。

治風腫成瘡。已潰未潰者皆效。(出肘後方)

以牛膠大片水漬濕軟貼之。當頭上開一孔子。如已潰還合。未潰即潰。能撮去膿。膿盡則合。未成則內消。一方用白膠一片。效。

治諸瘡因風致腫方(出千金方)

以白芋燒灰。溫湯和厚三分敷瘡上。干即易。五六度瘥。

又方(出千金方)

取櫟根皮三十片銼。以水三斛。令煮熱下鹽一把。令灼灼然熱以浸瘡。當出膿血。日日為之。瘥止。一方無鹽。

治風腫外風入瘡口腫痛方

用劉寄奴末摻瘡口。止痛。

治熱毒風腫。及諸癰發背等證。(出聖惠方)

用牛蒡根去黑皮切半斤。以無灰酒一升。水二升相和。下牛蒡慢火煎。汁濃看少黏。即去滓。卻向鐺中煎如稀餳。即停火膏成。先以膏於腫處塗之。便著故帛貼之。日夜三四度易之。治風腫及惡瘡疥。

敷之疼痛內消方(出十便良方)

用肥皂莢一斤。以文火炙令黑色。搗為末。取酒三升。入藥熱攪熬成膏。臨時看疾狀大小。用藥塗貼。日二易之。

蕓薹膏方(出聖濟總錄) 治猝風腫。

以蕓薹子一升。用米醋二升。略煎三五沸。漉去爛研。漸入醋調。絹絞取汁。又取桂二寸搗末。杏仁四十九粒生用。湯退去皮尖、雙仁。爛研。生薑三兩搗汁相和。然後取天靈蓋兩片。各掌大。洗去汙垢。燒灰搗羅為粉。與諸藥和勻。以火養成膏。旋取貼於腫上。不過兩三次。其腫自消。

又方(出聖惠方) 治風腫。

用皂莢刺一撮。去兩頭。以水一大盞。煮取六分。去滓頓服。取快利其腫便消。

治猝風腫毒起急痛方(出聖惠方)

用蔓荊根一斤。洗去土。爛搗。以醋和如泥。敷腫上。以帛裹。三日易之。

又方(出聖惠方) 治風腫。

用牛糞燒灰為末。醋和敷腫上。干即易之。

又方(出聖惠方) 治風腫。

用川芒硝二兩。研為末。用醋調敷之。干即再塗。

治皮肉猝腫起(出肘後方)

用水和石灰。封上妙。

又方(出肘後方)

用苦酒磨升麻。或青木香。或紫檀香。以磨敷上良。一方以苦酒磨桂或獨活。數敷之良。

治風腫(出本草)

搜桑根下土。為泥餅敷風腫上。仍灸三二十壯。取熱通瘡中。又人中熱風水肉腫。一個差以土埦。灸二百壯。當下黃水即瘥也。

治風瘡腫惡毒(出本草)

以黑錫醋為末。和青木香末。豬脂調敷。

主風腫毒及諸瘻(出本草)

以惡實根作茹食之。

解風腫(出本草)

以菩薩石用水磨。服之。

治風毒腫白虎湯(出本草)

以三年醅醋五升。熱煎三五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許。漉出。用帛熱裹。當病處熨之。瘥為度。

洗方(出本草) 治風腫、風損。及瘡等。

用石榴葉、馬鞭草、貼壁草煎湯。洗之。

治風腫、毒瘡、疥癬。

臘月收者野豬脂。塗之。

氣腫

(附論)

內經謂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則腫毒之作。蓋有因於氣者。以諸氣屬於肺。肺主皮毛。氣為風邪所搏。則鬱而不通。腫見於皮毛之中。然氣虛無形。故狀如癰。無頭虛腫。而色不變。皮上雖急動之乃痛。

凡身中痛處。忽如打撲之狀。名曰氣痛。痛不可忍。遊走不住。發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此皆由冬時受溫氣。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乃作氣痛。宜先服五香連翹湯、摩丹參膏。又以白酒煎楊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氣點點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連翹湯及小竹瀝湯。可服數劑。勿以一劑未瘥。便住藥以為無效。即禍至矣。中間將白薇散佳。又有氣腫痛。其狀如癰腫無頭。虛腫色不變。但皮急痛不得近手。亦須服此五香湯。次用針瀉之。次與蒺藜散敷之。

白薇散(出聖濟總錄) 治氣腫痛。狀如瘤而無頭。但虛腫色不變。皮急痛。

白薇 防風 射干 當歸(切片用酒炒) 防己 木香 天門冬(去心焙) 烏頭(炮剖去皮臍)枳殼(去爪麩炒) 獨活(去蘆頭) 山茱萸 葳蕤(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末一兩)柴胡(去苗) 白芷 莽草(各半兩) 秦艽(去苗二兩) 椒(二兩)

上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寸匕。仍以五香湯瀉之。次以蒺藜散敷之。一方有枳實無枳殼。

小竹瀝湯(出千金方) 治氣痛

淡竹瀝(二升) 射干 杏仁 獨活 枳實 白朮 防己 防風 秦艽 芍藥 甘草 茵芋 茯苓 黃芩 麻黃(各二兩)

上㕮咀。水九升。煮取半。下瀝取三升。分四服。

犀角湯(出聖濟總錄) 治氣不 消犀角(鎊) 獨活(去蘆頭) 生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枳殼(去稂麩炒二兩) 木香 沉香 大黃(銼炒二兩) 白蘞(各二兩) 丁香(一兩半) 玄參(九兩) 連翹(六兩) 漏蘆(半兩) 木通(銼) 甘草(炙) 朴硝(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

大五香湯(出聖濟總錄) 治毒氣在肌肉中。腫痛寒熱。急者數日殺人。若心腹悶。當急服。

雞舌香 沉香 藿香(各五兩) 薰陸香(一兩) 麝香(研一錢) 甘草(炙) 吳茱萸(湯浸焙炒各三兩) 細辛 桂(去粗皮各半兩) 升麻(一兩一分)

上除麝香外。粗搗篩。入麝香拌勻。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海藻浸酒方(出聖濟總錄) 治風腫行走無定。或起如蚌大如甌。或著腹背。或著臂腳。

海藻(洗淨) 赤茯苓(去黑皮) 防風(去叉) 獨活(去蘆頭) 白朮 附子(炮剖去皮臍各二兩) 鬼箭(去莖用羽) 當歸(切銼各二兩) 大黃(銼焙炒四兩)

上銼如麻豆。生絹袋貯。以酒二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三合。空心午時臨臥各一服。若頻利即減。未利加至四五合。瘥為度。

虎骨丸(出聖濟總錄) 治氣腫、走注。疼痛不可忍者。

虎脛骨(去筋骨肉刷洗淨塗酥炙黃) 黃耆(銼) 杜仲(去粗皮各二兩) 麝香(另研半兩) 附子(炮剖去皮臍二兩) 乳香(另研半兩)

上四味搗篩為細末。入麝香、乳香。再研令勻。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加至三十丸。

甘草酒(出聖濟總錄) 治毒氣腫。當頭上如刺痛。

甘草(炙) 升麻 沉香 麝香(另研各半兩) 豉(一兩半)

上除麝香外。粗搗篩。入麝香拌勻。每服五錢。用酒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早晚食前各一服。其滓熱敷腫上。甚者取豉半升。梔子仁十四枚。葵菜二兩。三味用水二升半。煎至一升。濾去滓。溫服。空心午後晚間。服盡為度。

檳榔散(出聖濟總錄) 治一切毒腫。或癢或痛。

檳榔(銼) 凝水石(煅各一兩) 烏頭(大者一枚去皮臍生用) 吳茱萸(一錢半生用) 硫黃(半兩研)

上為細末。用生油調。敷之。

桃仁酒(出聖濟總錄) 治氣毒腫痛。變走諸處。或牽引小腹。及腰臍痛。

桃仁(一升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酒(二升)

上先乘熱搗桃仁如膏。漸入酒研。絞去滓。每服五合。空心夜臥溫服。一方後用衣被蓋。令汗。不過三劑瘥。

蒺藜塗敷方(出聖濟總錄) 治氣腫。其狀如癰。虛腫色不變。皮上急痛。

蒺藜子(去角炒) 赤小豆(各一兩)

上為散。用雞子白調如糊。塗敷腫上。干即易之。

蒺藜散 治氣腫痛。

以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如泥。焳炒令焦黑。以藥攤青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無蒺藜用小豆末。和雞子如前。干易之妙。

馬齒莧塗方 治一切腫

以生馬齒莧不拘多少。入水搗爛。放銅器中。用新汲水沉冷。敷腫上。熱即易。如無。以慎火草代之。

治毒氣

以蒺藜子為末。加醋封之。日三易之。

治氣攻腫痛。坐臥不得。

以獨頭蒜去殼。入油少許。同研如泥。塗敷腫上。日三次。

熱腫

(附論)

內經謂諸病胕腫。皆屬於火。故熱勝則腫。流走無常。若火炙然。亦或謂之流腫也。此得風熱搏氣血而作。熏爍鼓動。流四肢而著腹背。大則如盤。小則如手。甚者熠熠然遍於一體之中。令人五心煩熱。唇口乾燥如渴之狀。治宜湯液瀉滌於內。膏敷發泄於外。使熱氣得通。則腫自消矣。

犀角膏 治熱毒

犀角(鎊屑) 升麻 山梔子(去皮生用) 黃芩(去黑心) 芍藥 芒硝 連翹 大黃(銼生用)蛇銜草(各二兩) 白蘞(生用二兩) 漏蘆(去蘆頭生用二兩半) 玄參(黑藍者一兩) 蒴藋(切四兩) 干葉(生用半兩) 生地黃(十兩研絞取汁) 豬脂(四斤不入水者另煎)

上納十四味銼如麻豆。與地黃汁相和經宿。別煎豬脂。濾去筋膜。停溫入諸藥。以微火煎半日。去滓膏成。用瓷合盛。以故帛塗膏。貼腫處及瘡上。

犀角散 治熱腫熱毒防己丸 治熱毒。

防己 大黃(銼醋炒各三兩) 芍藥 檳榔(煨各二兩二分) 牛膝(去苗酒浸焙) 薏苡仁 生乾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 木香(各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一分) 茯神(去木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丸。漸加至三十丸。食後良久。溫酒或生薑湯下。日三。

漏蘆湯 療熱腫及癰疽發背。一切成瘡、丹疹、毒腫、惡肉。及眼赤痛腫、翳膜、瘡疥久不愈者。皆可服之。

漏蘆(無用梔子) 白芨(一作白蘞) 黃芩 麻黃 白薇(無用知母) 枳實(炙) 升麻(無用犀角)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 大黃(三兩無用芒硝)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快下之。無藥處單用大黃。本方有芒硝。今去之。若見熱加實者。加大黃五分。或加芒硝亦可。肘後治癰疽、丹疹、腫毒、惡肉。千金翼無白薇。劉涓子無芍藥有連翹。始時行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毒腫。及眼赤痛生障翳。若熱甚。可加芒硝二兩。經心錄無白薇有知母、犀角、芒硝各二兩。此方與小兒篇方相重。分兩服法異。一方有當歸、牛膝。

大黃散 治諸熱毒腫痛。欲成瘡癤者。

栝蔞根 大黃 黃芩(去黑) 百合(各半兩) 葛根(一兩銼) 當歸(切焙半兩) 黃柏根(銼)芒硝 赤小豆(各一分) 粳米(一合)

上銼焙為散。量腫處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調藥如膏。攤於腫處。紙蓋之。一日一換。

赤小豆湯 治少年氣血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煩或渴。小便不利者。

赤小豆(炒) 當歸(去蘆炒) 商陸 連翹仁 赤芍藥 漢防己 木豬苓(去皮) 桑白皮(炙) 澤瀉(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不拘時候溫服。熱甚者。加犀角二錢半。

青木香散 療一切熱毒腫痛極驗方。並主癰疽乳癰。

青木香 紫葛 紫檀 朴硝(各二兩) 赤小豆(二合) 蜀升麻(銼) 白蘞 生礬石(各一兩)

上搗篩。以水和如稀麵糊。又以榆皮汁和之亦妙。以布剪可腫大小。仍每片剪三兩個小孔子。塗藥貼腫上。干即易之。

又貼毒熱腫消方

以商陸根、蕓薹苗葉根各等分搗之。依上方貼效。

又療一切熱瘡腫硝石膏方

硝石(一斤) 生麻油(三升)

上將油先煎令黑臭下硝石。緩火煎令如稠餳。膏成以好瓷瓦器中收貯。以塗貼瘡腫。或熱發。服少許用好酥煎良。忌生血物。

地黃煎丸(出瘡科精要) 治臟腑有熱。胸膈痰實。氣血不和。經絡秘澀。多生瘡腫。已患惡瘡腫毒。大小便結澀。

黃芩(去腐三兩) 黃連(五兩) 人參(二兩) 枳殼(炒去穰) 大黃(各二兩半) 生地黃(新者十兩洗水浸研如泥)

上除地黃煎外。併為細末。再和地黃煎和搗。入煉蜜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溫水下。素有熱之人。日服百餘丸。不發瘡瘍。年高氣弱之人。亦以常服。清利胸膈明目。

漏蘆湯(出濟生拔粹方) 治臟腑積熱。發為腫毒、時疫、胳瘩。頭面洪腫。咽喉堵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癘。

升麻 大黃 黃芩(各一兩) 藍葉 玄參(各二兩) 漏蘆(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盞。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腫熱甚。加芒硝二錢半。快利為度。已利去硝。一方竹葉二十一片同煎。

五香湯(出千金方) 治熱毒氣。猝腫痛結作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寒熱氣急者。數日不除殺人。病愈後。餘毒或觸犯再服之。

青木香 藿香 薰陸香 沉香 丁香(各一兩)

上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再服。並以滓搗。薄敷腫上。千金翼以麝香代藿香。

解毒散(出濟生方) 赤熱腫收赤暈

寒水石(二兩) 龍骨(半兩) 黃連(去須) 黃柏(各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和雞子清調。以雞翎掃瘡上。若是熱瘡。加黃丹半兩。

秦皮湯(出聖濟總錄) 治熱腫。懼向暖處。周身毒熱蒸人者。

秦皮(銼一兩半) 防風(去尖三兩) 車前子(微炒二兩) 黃連(去須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後臨臥各一。

麝粉散(出聖濟總錄) 治熱腫毒。

麝香(研半錢) 膩粉(一錢) 馬兜鈴根(一分) 黃柏(半兩)

上搗研為散。用油調塗。腫立消。

拔毒散(出外科精要) 治熱毒丹腫。遊走不定 。

石膏(生用四兩) 寒水石(生用四兩) 黃柏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新水調掃之。油塗之。或紙花貼。干則以涼水潤之亦妙。亦治疔腫。水煎服。又若大熱背腫。身多生瘡。下諸熱方。

露蜂房(六兩) 緋帛(一尺) 亂髮(三兩) 升麻(三兩)

上先用緋帛裹蜂房等。以麻纏。便於炭火上燒令煙盡。及熱搗碎作黑灰。篩之取末。候熱時。空腹酒和服一方寸匙。日再服。此藥五六日即看以小便及大便下青黃赤汁及黑物。極滑而腥臭者。此為下候。三五度下即休。若多恐令瘦損。若不大急困。但煮五加木汁服。亦療疔腫。

三黃丸(出聖濟總錄) 治熱腫。

黃連(去須) 大黃(銼炒) 黃芩(去黑心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熱水下。不拘時候。

白龍散(出聖濟總錄) 治熱腫赤痛。

蛤粉 白礬(各二兩) 青鹽(一兩)

上同研為末。用生油調。塗腫處。

金花散(出聖濟總錄) 治熱毒腫。

黃柏(一兩) 雄黑豆(一兩緊小者是也) 大黃(半兩)

上為散。浸甘草水。調如膏。量腫處大小攤貼。以紙花子蓋。

神黃散(出外科精要) 治一切熱腫。攻焮疼痛。

黃柏末(一斤) 黃丹(二兩炒紫色) 雄黃(一兩另研)

上同研勻。用新水調如糊敷掃。以小紙花貼。稍干以蜜水潤之。

鉛酒方(出聖濟總錄) 治熱毒腫。或生癰漿。

鉛(五兩) 酒(一升無灰者)

上先將鉛熔成汁。卻投入酒中。又取熔汁。再投入酒中。如此凡十度。然後淨濾。使之澄清。時時飲三合至五合。不可太醉。醉甚則吐。吐則損正氣也。

惡實丸(出聖濟總錄) 治熱毒腫。

惡實(各三兩) 山梔子(去皮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良久。熟水下十五丸。日再夜一。

追毒散 治一切熱腫欲結瘡癤。焮赤疼痛。

草烏頭(去皮臍生搗為細末一兩) 蚌粉(五錢)

上拌勻。每看多少。臨時用汲水調。攤紙上貼之。

治兩腿或遍體生熱毒瘡。爬著清水腫爛。癢痛不可忍方。(出聖濟總錄)

豉(炒煙盡) 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為末。臘月豬脂和塗之。如瘡濕。即干敷。

又方

用水楊梅葉不限多少。水煎減一半。傾桶內。終日浸洗。

治一切熱腫毒

蔓荊根(生一握) 鹽(少許)

上和搗敷腫上。日三易。一方用蔓荊根無。以龍葵代之佳。

甘草湯(出聖濟總錄) 治熱毒腫。或身生瘭漿。

用甘草炙銼二兩。粗搗篩。每服六錢。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良久及夜臥時。各一服。

治熱腫毒

取白鴨糞和雞子白封之。毒自消。

治熱毒足腫痛欲絕(出肘後方)

以苦參酒煮漬之。水和亦可。

治天行熱病手腫。

以稻穰灰汁。漬之佳。

治熱毒腫(出肘後方)

以惡實根及葉搗爛封之。杖瘡、金瘡。取葉貼之。永不畏風。又癰癤及丹疹熱毒皆治之。明耳目。利腰膝。則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三日。每日飲三兩盞。隨性多少。欲散肢節筋骨煩熱毒。則食前取子三七粒熬。緩吞之。十服後甚良。細切根如小豆大。拌麵作飯。煮食尤良。肌皮毛間。習習如蟲行。煮根汁浴之。夏浴避風。卻以其子炒過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一方用蒼耳汁敷之。

治熱腫

以山豆根用水研濃汁塗之。干即塗。

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絕者。

以豬膏和羊尿。塗之佳。

治熱毒方

取黃雌雞子三顆白。和蜜。一合服之瘥。

治熱腫

上搗堇汁敷之良。堇汁又殺鬼毒。生取汁半斤。服即吐出。

治熱遊赤腫

用蕎麥麵醋和。塗之。

治一切熱毒腫(出肘後方)

以商陸根和鹽少許敷之。日再易。下熱氣腫壓。丹石煩熱。

以生大豆煮食之。又大豆汁解諸藥消腫。

治熱毒(出肘後方)

用浮萍搗汁。敷之令遍。熱敷之亦可。

治熱腫(出肘後方)

取黃色雄黃。雌黃色石。燒熱令赤。以火醋沃之。更燒醋沃。其石即軟如泥。刮取石屑塗腫。若干。醋和塗之。

水澄膏(出外科精要) 治熱腫痛。大效。

大黃 黃柏 鬱金 天南星 白芨 朴硝 黃蜀葵花(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新水一盞半。藥末二錢。攪調勻。候澄底者去浮水。以紙花子攤於腫焮處貼之。如極燥津唾潤之。此藥除熱毒赤腫神效。如皮膚白色者勿用之。

療熱腫(出本草)

以家芥子並柏葉搗。敷之無不愈。大約得山芥更妙。又搗小芥子末。醋和作餅子。貼腫及瘰癧。數看消即止。多貼損肉。此療馬附骨良。

療熱毒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出本草)

取蒼耳汁以漬之。

治熱腫(出本草)

用龍葵菜。煮作羹粥食之。

治諸毒熱腫(出本草)

用獨行根水磨為泥封之。日三四。立瘥。

消風熱結赤腫(出本草)

用鵝抱以酒磨。塗之立愈。

治熱毒(出本草)

以藍汁塗之。

治熱腫及一切癰腫(出本草)

以甘蔗根搗。敷之甚良。干即便上。無不瘥者。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