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三百二

明·朱橚、滕硕、刘醇等编
来源:普济方

卷三百二

金瘡門

金刃所傷

(附論)

夫金刃所傷。瘡有微甚。生死所繫。要在原經絡所在。觀變動之形。察微妙之脈。昔人謂天窗、眉角、腦戶、臂里跳脈、髀內陰股、兩乳上下、心鳩尾、小腸。及五臟六腑腧。皆不可傷。此所謂原經絡所在也。破腦出血。戴眼直視。不能語言。咽中沸聲。口急唾出。兩手妄舉。肌肉不生。按之乾急。或青黃汁出。或瘡邊寒清。內消臭敗。或前出赤血。後出黑血。或血出不止。白汁隨出。此所謂觀變動之形也。診其脈虛細小者生。微緩者、遲者生。反此謂難愈。此所謂察微妙之脈也。三者兼得。則治藥庶幾矣。

夫金瘡有久不瘥。膿汁不絕。肌肉不生者。其瘡內有碎骨、斷筋、伏血、腐肉、缺刃、竹刺。久而不出者。令瘡不愈。喜出清汁。當破出之。瘡則愈矣。

治金瘡者。無大小冬夏。及始初傷血出。便以石灰厚敷裹之。既止痛又速愈。無石灰。灰亦可用。若瘡甚深。未宜速合者。納少滑石令瘡不時合也。

治金瘡白藥

黃皮 黃芩 赤芍藥 甘草 木鱉(去殼) 當歸 生地黃 黃耆 黃連 牡丹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錢半) 白芷 馬蓼梢葉(生者一錢火煅過)

上桐油三兩。煎焦黃色。少停。用疏生布濾去滓。再煎油稍熱。入細白版松香一片。慢火煎須頻頻柳枝攪勻。卻又入乳香、沒藥、虢丹各七錢。煎數沸出火。頃時。以少綿敷於前濾藥滓布上濾過。先用瓦缽滿盛清水八分。將濾藥於缽水中。卻去清水中如繃面狀。繃三二百度。愈繃愈白。故名白藥。常以清水浸俯於冷地上。用物遮蓋。勿令塵入。五七日一換水。刀斧一應金傷。量傷孔大小。取一塊填於傷孔中。以白紙裹之。隨手不痛。日一換。五日生肉。筋斷加杜仲、續斷。各二錢同煎。收瘡口加龍骨半錢。碎了煎入藥內。打損只敷於油紙上。貼之即愈。卻不須入接筋龍骨之劑。

治金瘡及些小(出血出本草)

用通草煮汁。釀酒飲之。一方起了通草貼之。血止瘡合。草須以滑面貼瘡。乃佳。

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肉。消惡血。(出本草)

用質汗以酒消服之。亦敷痛處。

治金瘡(出本草)

用枸杞根去上浮粗皮。一種近白者。一種色微紫極薄。陰乾末。敷瘡有神驗。

如聖散 治一切金刃傷。及諸般傷損中風等疾。

蒼朮(六兩米泔浸一宿) 雄黃(三錢通明者生) 白朮(一兩五錢) 川烏(四兩炮裂去皮臍) 草烏(一兩半同上浸) 兩頭尖(不用白心者炮四兩) 細辛(二兩半去土淨) 蠍梢(五錢微炒)川芎(一兩半去蘆) 白芷(一兩半) 防風(二兩半去蘆)

上碾為細末。如金刃箭傷。先以藥末一錢重。干貼傷口。後用溫酒調一二錢服之。仍以軟帛封裹瘡口。腹破腸出。先剪去指甲。潤油於手上。將腸款款納入。以細桑白皮縫合瘡口。然後敷上藥末。溫酒調服二錢。不可多服。一切金刃傷。並打撲損傷。中風搐倒。牙關緊閉。以剪股揭開口。溫酒調二錢。灌下即愈。再休服。若再發則再服。

沒藥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內損久不瘥。

沒藥 乾薑(炮裂銼) 密陀僧 紅藍花子 麒麟竭 雌黃(細研) 安息香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墓里石灰(一兩炒令黃) 豬膽(三枚煅干)

上為末。外貼。一日一換。內損溫酒調下一錢。定痛乳香散專治金傷病證。並折骨打撲傷損。

虎骨(半兩酥炙) 穿山甲(火炮炒些許)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敗龜板(一兩) 當歸鬚(半兩) 紫金皮(二兩) 半兩銅錢(五個無自然銅火煉醋浸) 骨碎補(半兩)

上為細末。好酒調下。每服一錢重。病沉二錢重。損上者食後服。損下者食前服為妙。

王不留行散(出金匱方) 治身有瘡。被刀斧所傷。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蒴藋細葉(七分七月七日採) 桑東南枝(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白及閉口者炒出汗) 黃芩(二分) 乾薑(二分) 芍藥(二分)厚朴(二分)

上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制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枝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用。

生肌止血立效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闢一切風冷。續筋骨。

石灰(二升搗生地黃青蒿汁和作團焙之令赤細研) 芎藭 艾葉(熬黃) 狗頭灰(細研) 地松密陀僧(各半兩) 黃丹(一兩) 麒麟竭(三分細研)

上為細末。研勻。密封之。每有金瘡敷之。

如聖散 治金瘡破傷風。蛇蠍咬、狗咬、腫癤、丹瘤、諸疔、發背、搭手、腦疽、臁瘡、湯火、牙疼、杖瘡、雷頭風、癩干風、遍身麻木。常服甚妙。一切小血傷無口。並皆治之。

川烏頭 防風(去蘆) 白芷(各二兩) 川芎(一兩二錢半) 草烏頭(半兩) 細辛(去苗土淨錢半) 蒼朮(二兩去皮實者)

上俱不見火。都生用曬乾。研為細末敷之。如金刃所傷。初傷者藥到血定。以帛片系定。其瘡如日久。不可去瘡口痂。口噙漿水淨洗。搵干貼三二次。即愈。如破傷初發時。用藥一錢。熱酒一盞。不拘時調服。用被蓋取汗為驗。如病重每服一錢半。如多時汗不出。再加藥一錢。依前取汗。或涎出為驗。如男子婦人洗頭感風疼痛。用藥一錢。溫酒調服。汗出即愈。

太乙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箭鏃。不問輕重。以此敷之。並治癰疽癤毒。

白芷 乳香 沒藥 蒼朮 白膠香 石膏(醋炒) 黃丹(各五錢)

上為末。用真清油四兩。桐油真者亦可。以黃蠟一兩。先煎油柳枝攪。次入白芷等四味。煎少頃。卻入膠香、石膏、黃丹。得同煎試欲成珠。卻入蠟同煎片時。用生布濾過。瓦器收藏。用油單攤之。損傷敷瘡口。自然肉不痛速愈。

獺膽丸(出聖惠方) 治金鏃去後。瘡疼痛不可忍。

獺膽 獖豬膽 鯉魚膽(各一枚為一處) 青黛 栝蔞根 沒藥(各一分) 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為末。與膽汁研和令勻。入瓷閤中盛收。經七日後用之。每用一丸如小豆大。旋旋取紝在箭瘡內。疼痛立止矣。

木香檳榔散(出儒門事親) 治刀箭所傷。

木香 檳榔 黃連 乳香 輕粉 密陀僧(各等分)

上為細末。乾摻之。先以口噙漿水洗瘡敷。一方加黃柏、麝香。

乾薑散治(聖惠方) 治一切金瘡。止痛闢風。

乾薑 甘草(炙) 桂心(各一兩) 當歸(三兩) 芎藭(四兩) 蜀椒(三兩出汗)

上搗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久不瘥。宜敷。

白蘞 黃芩 艾葉(各二兩) 狗頭骨灰(五兩) 地松(三兩) 石灰(五合)

上搗篩為末。粉瘡上。立愈。

龍骨膏(出危氏方) 治金瘡。

真龍骨 海螵蛸 五倍子 赤石脂 黃丹(煅過或不用只使血竭尤佳) 石亭脂(一方不用石亭脂只用麝)

上等分為末。塗患處。如傷大。先以冷鹽水洗淨。卻用黃桑生漿塗四圍。待水乾皮斂。即干敷。若小傷。只以冷鹽水略洗。敷之。

密陀僧敷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久不瘥。諸藥未效。

密陀僧(十兩) 黃丹(一斤炒金紫色) 生肌草(一斤) 白蘞(半斤) 突厥白(一兩) 石灰(一斤炒)

上為細末。以敷瘡上。帛封。勿令水濕。

鉛白霜散(出儒門事親) 治刀箭所傷。

鉛白霜 干胭脂 寒水石(各等分) 腦子 白蘞 輕粉(各少許)

上為末。乾摻患處。

當歸散(出聖惠方)治金瘡。避風止痛方。

當歸(半兩銼微黃) 川椒(半兩去目微炒出汗揀去合口者) 澤瀉(半兩) 附子(一兩去皮臍炮) 川芎(一兩)

上為末。若金瘡有折瘀血。用酒調下一錢。日三服。刀箭傷

牛膽 大灰(不以多少) 白芨(半兩) 乳香 血竭(各少許)

上用新牛膽內盛藥物。窨干為末。每用少許干貼。不得犯婦人手開。

麒麟竭散 治金瘡久不瘥。傷筋骨疼痛不止。

麒麟竭(三兩) 黃丹(炒令紫色) 白蘞 白芨(各五兩) 葛布(三尺燒灰)

上為細末。於傷中處干敷之。立效。

雄黃散 治刀箭所傷。

雄黃 乳香 沒藥 麝香(少許)

上為末。量瘡大小干貼。

治刀鐮所傷

千人心(香灰) 千人手(門扉後塵) 千年土(門檔土) 青龍(蔥汁)

上捻和作一塊。如有刀鐮所傷。旋割為末。貼之。

治破血在心腹。

蘇木(半兩) 南乳香 沒藥(各一錢) 生薑(一塊長約二寸)

上捶破。用瓦器以濕紙遮口。不與走氣。好酒慢火溫。時服一盞。金瘡藥

白龍骨(一兩) 密陀僧(五錢) 千年石灰(一兩) 大黃(一兩作塊子燒灰了)

上上為細末。干貼瘡口上。

急風散 治久新諸瘡。破傷中風。項強背直。腰反折。口噤不語。手足抽掣。眼目上視。喉中鋸聲。及取箭頭。(方見諸風門破傷風類)(按原方:丹砂一兩。麝香一分研。生烏頭同草烏一處為末一分。草烏頭一兩一半生用。一半以火燒存性。以米醋內淬令冷。上為細末和勻。)

治剝馬驢傷手。

以熱雞血及熱浸之。

治中刀箭悶絕。

取蟕蠵刺血飲。便瘥。

治刀斫箭所傷。

赤石脂 白茯苓 龍骨(各一兩)

上為細末敷瘡口。立愈。刀箭藥。

石灰(一斤多年者) 龍骨(四兩) 刺薊(一小束)

上為末。杵作泥為餅子。或為散。貼患處。端午日合。尤良。續斷骨治金瘡。

蜀續斷 蛇含草 防風(各三兩)

上切。以豬脂三斤。於東向露灶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滓。若深大瘡者。但敷四邊。未可使合。若淺小瘡者。俱通敷使相連。能止血住痛。亦可為丸。以酒服之。

黑虎散 治一切金傷。

黑狗頭(一個) 豬牙皂角(三個) 鹽梅(五個)

上用香油十二兩。同浸一宿。前藥九炙九浸。(如煎有人唾。浸投之。)炙油干存性。研細為用。

黃柏散 治寒濕金瘡舉發。打撲傷損。

黃柏 黃芩(等分為末) 蘿蔔葉(一握搗細如無用子亦可)

上為末。以酸米醋調敷患處。多多用。藥干。醋解之。

治金瘡

木賊(三兩) 麻黃(去節一兩) 甘草(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五錢。熱酒調下。先整骨了。夾定飲之令醉。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上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黃柏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排膿湯

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大棗(十枚)

上㕮咀。以水三升。生薑一兩。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新石灰散 治金瘡止血除疼痛。闢風。續筋骨。生肌肉。

新石灰(二升) 青蒿(切) 艾葉(切各一斤)

上先搗青蒿、艾葉。絞取濃汁。拌石灰令盡。曝乾。研入黃丹、突厥白朮各三兩令勻。封金瘡。血止立效。

治刀瘡潰及合口神驗。金瘡深者。若以藥速合則潰宜用。

滑石四兩(一方一兩) 黃丹(一兩)

上同研細。乾摻患處。(一名黃石膏)

玉真散(一名神助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金刃傷。打撲傷損。及破傷風。

天南星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摻上瘡口後。以溫酒調下一錢。如牙關緊。身似弓。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下。但鬥毆內傷。二錢調酒下。傷欲死者。童子小便灌下。並進立效。一方敷瘡口仍不作膿神驗。

又方

五倍子(燒灰存性) 燈草(燒灰存性)

上共乳香為末。敷傷處。仍以帛子扎定。

檳榔散 治金瘡。

黃丹散(一名桃紅散出危氏方) 治金瘡。並一切惡瘡。

上等黃丹 欶石膏(不以多少火煅通紅)

上研細。和勻如桃花色。摻傷處。甚妙。

治金瘡定疼痛方

以紫皂角針二兩。用麥麩炒黃黑色。碾為細末。次入乳香、沒藥末、各半兩。令勻。每服二錢。用酒調下。

神妙丸(出朱氏集驗方)

以威靈仙根和烏豆焙乾為末。酒麵糊丸。空心下五十丸。見效。廣東馮師乾云。渠當年腰下為金瘡所傷。遇春則發。痛入小腹。有不可忍。忽傳此方。療之神妙。

治刀箭金瘡藥

龍骨 紫石英

上為細末。貼瘡上。定血闢風。

治金瘡(出危氏方)

黃柏(半斤) 半夏(四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生薑半兩。生地黃取自然汁調塗。攧處如折斷。用絹帛封縛。次杉木皮扎定。干則頻搽薑、地黃汁潤之。

百草散(一名備急百靈膏一名大效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

以五月五日平旦。使四人出四方。各於五里內。採一方草木莖葉。每種各半把。勿令漏說一事。日正午時細切。碓搗並石灰極令爛熟。一石草斷一斗石灰。先鑿大實中桑樹令可受藥。取藥納孔中。實築令堅。仍以桑樹皮蔽之。以麻油搗石灰極黏密泥之。令不泄氣。又以桑皮纏之使牢。至九月九日午時取出。陰乾。百日藥成。搗之。日曬令乾。更搗。絹篩貯之。凡一切金瘡傷折出血。登時以藥封裹治使牢。勿令動轉。不過十日即瘥。不腫不膿不畏風。若傷後數日始得藥。須暖水洗令血出。然後敷之此藥大驗。平時無事。宜多合以備倉卒。金瘡之要。無出於此。雖突厥、質汗、黃柏末。未能及之。一方云採時不得回顧。任意摘取方回。入杵臼內。爛搗如泥。量藥多少。以意入石灰和勻。取出拍成膏。日中曝乾。遇用旋取捻碎。若刀斧傷干敷。取血止為度。湯火傷冷水調開塗敷。蛇蠍犬咬。以溫水洗。以津液調敷。疥瘡先抓損。以藥末干敷。濕癬以醋調敷之。其效如神。

紫金散(出危氏方) 治金瘡中臟。刀斧傷見血欲死者。

用紫膝香即降真香也。刮末碾細。敷之。一方用花蕊石散。朱氏集驗方云。周崈班緣捕海寇。被寇以提刀所傷。血出不止。分明筋如斷。骨如折。用花蕊石散掩之。血不止。痛不定。有兵士李高。言其在軍中被人傷中欲死。見統領以藥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瘡靨如鐵遂安。又無瘢痕。告統領祈此方。只用紫膝香。瓷刮下。石碾碾細。敷之。

又方(出危氏方)

用門扉後塵。敷之立瘥。

治刀傷斧斫方(一名血竭散出百一選方)

用五倍子一味為末。干貼瘡上效。一方炒黑為細末。摻瘡口妙。亦名小血竭。凡殺傷不透膜者。

用乳香、沒藥各一皂角子大。研爛。以小便半盞。好酒半盞。同藥通口服。然後用花蕊石散。或烏賊魚骨。或龍骨為末。敷瘡口。立止。殺傷氣偶未絕。

取蔥白熱鍋炒熟。便敷傷處。頃即再易。其痛自止。但青葉亦可。

灰彈散(出聖惠方) 治刀斧傷。及多年惡瘡。並金瘡止血。

用多年石灰細碾。雞子清調成團。煅過候冷。再碾細。若刀斧傷。摻之患處。若多年惡瘡。以薑汁調敷。一方單用石灰摻上患處。裹定並瘥。如無石灰。灰亦可用。

治金瘡方

用磁石、厚朴、白藥或槐花。入沙鍋中泥固。燒存性。但得一味為末。敷之立愈。

又方

用新桑白皮、松葉、車前根葉。並搗爛。敷之。刀斧傷

用隔年四月苧葉。揉令極軟。覆在傷處。縛定血止也。鮮苧葉亦可。

又方

以紫蘇研末。敷之良。

治金瘡傷至重。但不透膜者。

用海味中咸白鰾。揀大片色白而有紅絲者。成片鋪在傷處。以帛子扎。血止如膏脂出。不傷內膜者。即剃去傷人頂心發。以熱熨斗不令傷人知。於新剃頂上一燙。膏脂即入。以桑白皮線縫合。用血結草、木臘葉、磁石為末。干敷瘡上。即合。

又方

以五月五日採馬鞭草、缺盆草、血見愁擂爛。同風化石灰為末。合和候乾。再為細末。塗之即愈。神仙刀箭藥。妙不可言。(一名桑葉散)

取桑葉陰乾。為末干貼。如無。旋熨乾末敷之。一方用新桑葉研。取白汁塗之。能合金瘡。

治金瘡並一切惡瘡。

用雲母粉敷之。絕妙。

治金刃所傷。瘡若深。未宜速合者。

用少滑石末。敷之。

治人倉卒中金刃。

刮花乳石為末。敷之亦效。

治金瘡。

用冬葵子葉燒灰。及搗干葉末。並取根搗敷之。皆妙。

治療金瘡。

用苦芺五月五日採。曝乾。燒作灰。水和服之。甚驗。一方春初採艾葉。陰乾為餅。用時入生薑汁。服之良。一方熟艾拓敷之。

治金瘡傷折瘀血。

用天南星根為末。敷傷處。

治刀斧折傷。及一切金瘡。

以白殭蠶不拘多少。炒令黃色。細研為末。敷之立效。

又方

用狼牙草莖葉熟搗。敷之。兼止血。(一方藎草根敷之)

又方

用蛇蛻全搗。敷之佳。

藍汁飲 治金瘡。

治金刃初傷

取生青蒿搗。敷上。以帛裹創。血止即愈。

陽起石散 治刀箭所傷。

用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塗腫病處。

白灰散 治刀斧傷見血。及惡瘡。

用石灰不以多少。端午日午時。取百草搗汁濾過。和作餅子。入韭菜汁調。陰乾為末。少許敷上。搽少時血止便安。五月五日取灰尤佳。如腸潰出。桑白皮線縫合罨之。帛系定效。一方用晚蠶砂生為末。摻勻綿裹之。瘡愈血止。一方蘇木、五倍子末封之。(吳內翰父少保。守南雄州。有刀傷人腸潰者。以此藥治之。全二人之命。一方只用韭汁和石灰。宜端午日合。)治刀斧傷磕搽。及破傷風浮腫者。

用薑汁調平胃散敷塗。若急卒。只以生薑和皮。爛搗罨患處。止痛截血。且無疤痕。倉卒易得。

療金瘡方

割氈方一寸燒灰。研細以敷之瘥。黑氈尤妙。(封裹勿動直待生肌)

杏仁方(一名石灰膏)

用杏仁去皮尖。搗如泥。石灰等分。以豬脂合之。淹足合煎。令杏仁黃。絞去滓。以塗瘡上。日五六過愈。一方亦主犬馬被金刃所傷。並皆治之。

又方

以蛇銜草搗。敷之瘥。晉異苑云。昔有田父見蛇被傷。又見蛇銜一草著其瘡上。經日。傷蛇乃去。田父取其草以治瘡。皆驗。遂名曰蛇銜草。

又方(出聖惠方)

用五月五日掘葛根。曝乾搗末。敷瘡上。止血止痛。

又方(出本草)

用釣樟根刮取屑。敷瘡上。神驗。五月五日採。

又方

燒牡蠣末。敷之佳。

桑皮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或壓損斷裂。及金瘡血出不止者。

剝取新桑皮作線縫之。又以新桑皮裹之。以桑白汁塗之。極驗。小瘡但以桑皮裹即瘥。

又方(出本草)

以桑白皮燒灰。和馬糞塗瘡上。立瘥。

治金瘡若驚。瘡血復出。及未愈而交接。血湧出多死。

急以蒲黃敷之。又方取所交婦人衣帶三寸。燒灰末服。亦以粉瘡。灸手令熱。以熨瘡上良。若驚而腫者。燒小鐵出灼瘡中。不療則須臾殺之。(出肘後方)

治金瘡即瘥方(出肘後方)

取生地松三四升。搗如泥餅。封瘡上。無問大小即合。神良。

治刀斧傷。並磕破血出方。

用頭髮一兩。皂角二兩。皆燒存性為末。加倒吊灰貼上即止。

又方

刮杉條皮瓤貼之。尤妙。

治刀箭傷。(出海上名方)

用香白芷爛嚼。和生土敷之。途成道者不可用。

治金瘡血出。

用胡椒末。隨即摻之妙。

又方

用海船縫內久年油灰。碾碎摻之佳。

治刀刃傷。

用旱蓮子即水栝蔞。以香油一處揉之。敷瘡口上。

藥蛆方治金瘡內爛生蛆者(出濟生拔粹方)

以皂礬飛過。干貼其中。即死。

治金瘡(出千金方)

燒乾梅為炭。搗末敷之。一宿即瘥。亦治打傷止血。一作白梅。干鹽梅亦可。

又方(出千金方)

用麻葉三斤。以水三升熟煮。取二升半。為一服。

又方(出千金方)

取蚯蚓屎以水服方寸匕。日三。亦治金瘡煩悶。

治金瘡。(出百一選方)

用猴猻頭草黃花子如蒺藜骨䤪者。一名草血竭。用其子爛研。或爛嚼敷傷處。血立止。

治破血在心腹。

用薊葉焙乾。摻瘡中。亦止血。

治金瘡血痢。

用野豬脂碎銼。以酒服之瘥。

胡堇草方 治五臟、榮衛、肌肉、皮膚中瘀血。止疼痛。散血。

用胡堇草絞汁。塗金瘡上良。

糯米膏(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

用糯米三升。揀去粳。入米瓷盆內。於端午前四十九日。以冷水浸之。一日兩度換水。輕以水淘轉。逼去水。勿令攪碎。浸至端午日。取出陰乾。生絹袋盛。掛通風處。旋取少許。炒令焦黑。碾為末。冷水調如膏藥。隨大小裹定瘡口。外以絹帛包定。更不要動。直候瘡愈。若金瘡誤犯生水。瘡口作膿。紅腫漸甚者。急以藥膏裹定。一二食久。其腫處已消。更不作膿。直至瘡合。若竹木簽刺者。臨臥貼之。明日看其刺出在藥內。若金瘡及水毒。不可換藥。恐傷動瘡口。

治金瘡久不瘥(出聖惠方)

以白楊木皮細銼。熬令乾。搗細為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金瘡。金傷皮肉裂開方。

用黃蠟熱酒溶化。服之。其口自合。

花蕊石散(出和劑局方) 治一切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或至死者。應急於傷處摻藥。其血化為黃水。再摻藥便活。更不疼痛。如內損血入臟腑。熱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調一大錢。服之立效。若牛抵腸出不損者急內入。細絲桑白皮尖茸為線。縫合肚皮。縫上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得。並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干。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但心頭尚暖者。急取童子小便。調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片。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立效。

用硫黃上色明淨者四兩。花蕊石一兩。搗為粗末。相拌令勻。先用紙筋和膠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干納入藥。密泥封了。焙籠內焙乾。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生火。令漸漸上徹。有墜下火。旋挾火上。直至經宿。火冷炭消盡。又放經宿。罐冷定。取出細研。以絹羅子羅至細。瓷合內盛。依前法使用。一法用鹽固濟。

治金瘡止血疼痛闢風。續筋骨。生肌肉。(出聖惠方)

取烏樟根曬乾搗。細羅為末。薄敷瘡上。神效。

治寒濕金瘡舉發。打撲傷損。

用鹽梅浸水。後用陳石灰九燒九浸。研細。黃丹入少許。後塗患處。

地榆絹煎 治刀刃所傷。內損大腸。及兩脅肋病。腹肚傷破。大便從口中出。並中大箭。透射傷損腸胃。及治產後傷損小腸。並尿囊破。小便出無節止。此方神效。餌至一服。其藥直往損處。補定傷痕。隔日開瘡口看之。只有宿舊物出。即無所惡物出。瘡口內用長肉散子作捻子。引散藥入瘡裡面。候長肉出外。其痕即自合。

地榆(八兩洗淨搗羅為末) 絹(一疋小薄者)

上用清水洗淨絹糊。以炭灰淋清汁二斗煮絹。

灰汁盡為度。絹已爛熟。擘得成片。段五寸至三寸。即取出壓盡灰汁。入於清水內洗三五度。令去灰力盡。重入鍋內。以水二斗。入地榆末煎煮熟爛。以手捻看不作絹片。取入砂盆研之。如麵糊得所。分為二服。用白粳米粥飲調。空心服之。服了仰臥。不得驚動轉側言語。忌一切毒食。只得食熟爛黃雌雞、白米飯。余物不可食。將其餘一服。至來日空心。亦用粥飲調服。其將養一月內。切須慎護。如是產後所傷。服一疋分作四服。每用粥飲一中盞調。服之。日二服。

治金瘡(出瑞竹堂)

黃柏(四兩好者去粗皮) 黃連(三兩去須淨銼) 黃葵花(三兩焙乾) 降真香末(一兩) 檳榔(二兩雞心者佳) 白芍藥(少許以上六味同研為細末) 木鱉子(半兩) 烏賊魚骨(三兩二味同研為末旋入) 密陀僧(一兩細研) 真龍骨(一兩乳缽旋令研入) 真血竭(一兩) 麝香(一錢旋入) 輕粉(一錢) 韶粉(一兩) 滴乳(二錢另研同於乳缽內再細研旋入黃丹) 黃丹(三兩飛過研)

上為一處。合和令勻。用好紙包裹令密。勿令透氣。候三日方可用。須十分研細為佳。凡遇金刃所傷血不止者。作急用藥干貼。血痛立止。或所傷日久。用蔥鹽湯洗去惡物。搵干。用唾津調藥貼。用紙封蓋瘡口。留一竅出膿水。又被傷血流太多。恐傷斷筋絡血脈。急揩去血。用藥干貼之。立止。

內補澤蘭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

澤蘭 石膏(細研末飛過)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製銼) 辛夷(各一兩) 細辛 芎藭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防風(三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又方(出鮑氏方) 治刀箭傷。

龍骨 寒水石 赤石脂 半夏 五倍子

上為末。乾摻貼皆可。

主治傷刀箭藥方

烏魚骨(五月五日前準備下一兩) 石灰(四兩) 萵苣菜(一握) 在地青薊草(一握藥一虎口人手指團圓是也) 韭菜(一握)

上於五月五日平旦。本人不語。旋取後三味同杵。於日未出搏作餅子。曬乾用。用時旋刮削敷之。早用並不作膿。

又方(出肘後方)

燒馬矢。敷上瘥。

又方(出肘後方)

山行傷刺血出。無藥可得。挼葛葉敷之。又即尿沖亦好。

又方(出肘後方) 療金瘡初傷。

五月五日取百草心。和石灰搗熟。鑿桑北面下作孔。團藥了。納孔中。以大桑皮掩孔。釘四畔令固。七月七日開。陰乾末。用敷瘡大良。但百草心陰乾亦佳。此當令桑白汁入藥中。

治金瘡(出如宜方)

宜五月五日樟手草。和石灰搗爛。曬乾為末。摻之。

又方(出如宜方)

用蛀蟲蛀屑摻。

又方(出如宜方)

宜五月五日以墨同韭菜和研汁。調石灰。令乾為末。摻之。

又方(出如宜方)

炒石灰令沸。候溫。入大黃末調勻。要如桃花色。名利水桃花散。

又方(出如宜方)

臘月牛膽入龍骨、金毛狗脊毛。懸當風處用。

又方(出鮑氏方) 治刀刃傷。或負重所傷。

即時嚼青刺芥草貼傷處。只用目前青草細嚼。塗之亦可。入湯水無妨。

又方(出鮑氏方)

用白麵鹽各一撮。新水調塗瘡。

治金瘡妙方(華佗中藏經)

以石灰不以多少。和人血作餅。厚兩指許。風乾。旋切敷之。

治刀傷。及竹木刺血出。(傳信適用方)

急以自己小便淋洗三兩次。立止。不妨入水。

劉寄奴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刀箭所傷 。

赤石脂 無名異(炒紅) 風化石灰 寒水石 磁石(燒紅七次以上五味各一兩) 王不留行 劉寄奴 地松 地榆 黃柏皮(以上五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乾摻患處。如刀傷肉開者。以藥摻後。更用軟帛微斂之。即時肉合。更不作痛。亦無膿血。甚妙。

凡耳斫落。上脫下黏。或下脫上黏。用封口藥封貼。卻以線對準縛住。看脫落所向。用鵝翎橫夾定。卻用竹夾子直上橫夾定鵝翎。用藥封其耳後。(出永類鈐方)治人中鐵刀入肉。(出本草)

取駝鳥矢。敷之立消。

治金瘡痛。(出本草)

用生牛膝搗。敷瘡上立瘥。

治金刃所損。痛不可忍。(出本草)

用沒藥爛研。以熱酒投。飲之良。

治金瘡。(出本草)

用黃蜀葵葉燒為末。敷之。

治刀刃所傷。

以北庭硇砂罯敷定。當時生痂。亦名秋鹽者。

治金瘡。(出本草)

用薔薇灰末方寸匕。日三服之。

治金瘡折傷。(出本草)

用天明精搗敷之。昔劉燼宋元嘉中射一獐。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燼怪而拔草便倒。如此三度。因名劉燼草。

治刀刃所傷。(出本草)

以朱鱉帶之。

治金瘡(出本草)

以小薊作煎。和糖服。

治金瘡並折傷。止暴痛。(出本草)

以蓮藕搗。罨其上良。

治刀斧諸瘡。(出本草)

用絡石草搗。封之立瘥。

治金瘡。(出本草)

以當歸煮。飲之。

治金瘡。(出本草)

以牛蒡葉貼之。永不畏風。亦不膿。又搗敷之。

治金瘡。(出本草)

用白檳榔、黃連少許為末。敷之即瘥。

金刃傷中筋骨

(附論)

夫金刃所中。至於筋骨。所傷深矣。然折骨絕筋。亦可接續。要在乘血氣未寒。急施治法。若不乘熱。則風冷易入。瘡縱暫愈。後必不仁。亦致痛煩而終身不完。至於小碎之骨。即當出之。不爾、則膿血不絕。肌亦不斂矣。

夫金瘡始傷之時。半傷其筋。榮衛不通。其瘡難愈。以後令不仁也。若被創截斷諸解身軀肘中。及腕膝髀若踝際。亦可連續。須在急及熱療之。其血氣未寒。碎骨不去。令人痛煩。膿血不絕。日久不能得安。諸中傷人臟者。十死一生。

續斷散 治金瘡傷中筋骨。

續斷 生地黃(焙) 地榆 芍藥 蛇銜 甘草(炙銼) 當歸(切焙) 芎藭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 杜蘅(各二兩) 乾薑(炮一兩) 肉蓯蓉(酒浸切焙二兩) 細辛(去苗葉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半) 牡蠣(煅研一兩一方無牡蠣) 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

骨碎補丸 治一切金刃傷。及筋骨風冷。所中疼痛。

骨碎補(炙去毛三兩) 敗龜(醋炙) 虎骨(酒炙) 澤蘭葉 白薇(各一兩) 山芋(一兩)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 山茱萸 桂(去皮各一兩) 當歸(切焙) 肉蓯蓉(切焙三分) 熟乾地黃(焙) 五味子 乾薑(炮各半兩) 白檳榔(生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肉豆蔻(去殼二枚)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欲作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並空心日午臨臥服。

杜蘅散 治金瘡筋骨斷。令續。

杜蘅 生乾地黃(各二兩半) 蛇銜草 地榆(各二兩銼) 乾薑(炮裂半兩) 川椒(去目及合口煮令汗出) 桂心(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 芎藭 赤芍藥(各一兩半)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粗皮炙乾用一兩半) 人參(去蘆) 甘草(炙微赤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葛葉散 治金瘡續筋骨。斂血止痛。

葛葉 地松苗 續斷 石灰末 旋覆花 地黃(生用) 益母草 麥門冬(去心各五兩)

上搗絞七味取汁。和石灰調作餅子。曝乾。再搗為散。敷所傷處。

麒麟竭散 治刀箭傷筋斷骨。止痛定血闢風。

麒麟竭 白芨(各半兩) 黃柏(銼) 甘草(炙微赤銼) 白芷 白芍 當歸(銼微炒) 密陀僧(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時以少許乾摻瘡。立效。

敗弩箭散(即地黃散) 治金刃弓弩所中。筋急不得屈伸。

敗弩箭(燒作灰) 秦艽(去苗洗淨土) 熟乾地黃(焙各半兩) 附子(焙裂去皮臍一兩) 大棗(三枚取肉焙) 杜仲(去粗皮炙各半兩) 當歸(切焙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一方有續斷無大棗。

沒藥散 治金瘡傷筋骨。疼痛。

沒藥(一兩) 當歸(銼微炒) 地龍(微炒) 自然銅(細研各三分) 肉桂(去粗皮)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裂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地松苗散 治金刃傷筋骨。止血生肌。

地松苗 石灰末 旋覆苗 葛葉 青蒿苗 麥門冬苗(各五兩)

上除石灰外。切碎搗絞取汁。和石灰作餅子。曝乾。再搗羅為散。敷瘡上。五月五日合佳。一方有益母苗。

骨碎補散 治金瘡傷筋骨。疼痛不可忍。

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 自然銅(細研) 虎脛骨(塗酥炙令黃) 敗龜(塗酥炙微黃各半兩) 沒藥(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爛嚼。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

催潮散 治針鐵箭頭等鋒刃氣。入皮肉筋骨害人。不能出。

天南星 半夏(生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先嚼生薑少許。後嚼生薑少許。以滓窨曲廉。

檳榔散 治金瘡捽筋破骨。並血不止。

檳榔(銼) 黃連(去須並生用)

上等分。搗羅為散。干敷之瘡上。如瘡口乾。用香油潤瘡口。摻藥瘡上。

續骨妙方

用馬蘭草花葉去根。以五月五日採取。陰乾為細末。酒調服。立效。治金瘡續筋骨。

又方(出肘後方)

用石灰細篩。以麻油和之。作丸如栝蔞許大。以炭火燒赤。放冷搗篩為末。又以油和燒。凡如此十遍。為細散敷瘡。神效。

又方(出聖濟總錄)

取葵菜根爛搗。敷之立瘥。

治金瘡續筋斷骨令還續方(出聖惠方)

多取蟹頭黃。及腦並足中肉熬末。納瘡內。

治傷斷筋骨續筋方(出聖惠方)

取旋覆根搗汁。滴瘡中。仍用渣敷瘡上封之。十五日即筋骨便續。更不用易。

金刃腸出

(附論)

夫金刃所傷。有腸出者。有腸出已斷者。視其輕重之證。可決死生。腸有一頭見者。不可續也。若腹痛不可忍。短氣不能食。近則一日。遠則三日。治無及矣。腸有兩頭見者。可速以桑白皮挼為線。或以麻縷續之。仍取雞血塗隙。勿令氣泄。推納之。更以前線縷綴縫瘡口。亦以雞血塗之。腸有出而不斷者。當以大麥粥取其汁。洗腸而內之。綴縫瘡口如前法。然後作研米粥。飲二十餘日。稍作強糜。百日後。始得飯。食不可飽。飽則腸痛。宜常以湯飲助之。

被傷肚皮俱破。腸出在外。只腸全斷難醫。傷破者不斷。皆可治療。腸及肚皮破者。用花蕊石散敷之線上。輕用手從上縫之。莫待糞出。用油捻活。放入肚內。肚皮裂開。用麻縷為線。或捶桑白皮為線。亦用花蕊石散敷線上。須用從里重縫肚皮。不可縫外重皮。留外皮開用藥摻。待生肉。

如傷孔大。肚腸與脂膏出。放入內則用縫。如孔小隻有膏出。先用清心藥與服。用手擘去膏不用縫。此膏出者。已無用了。不可復入肚中反成禍。只須擘去不妨。此是閒肉。但放心去之。肚肉被傷者。專用退利大小腸。不可待秘。恐成重患。

磁石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腸出。宜入之。

磁石(煅研) 滑石(研) 鐵精(各二兩)

上等分。同研細末。每服一錢匕。以溫酒調下。空腹、日午、晚間。各一服。夜臥二服。及以針砂塗腸上。其腸自收入。一方用白米飲服。一方無鐵精。

治金瘡腸出方。(出聖惠方)

取人屎干為末以粉腸。即入。若腸干。取濃麵漿濕腸上即入。以冷水噀。而令吸氣。即易入。

治被傷腸出不斷出。欲燥而草土腸著。(出聖惠方)

作大麥粥。取汁洗腸。推納之。常研米粥飲之。二十日稍稍作強糜。百日後乃可瘥。草土當踧在皮外。乃以干馬矢敷瘡上。

治金瘡中腸出。不能入者。(出聖濟總錄)

以小麥三升。用水九升。煮取五升。絹濾過候冷。含噴瘡上漸入。以冷水噴其背。不宜多令人見。亦不欲令傍人語。又不可令病人知。或尚未入。取病人臥席四角。令病人舉身搖。須臾腸自入。十日內食不可飽。頻食而少。勿使病人驚則殺人。縫金瘡腸出者。(方見桑皮方)

又方(出本草) 治金瘡腸出者。

以桑白皮作線縫之。更以熱雞血塗上。立愈。唐安藏剖腹。用此法效。

毒箭所傷

(附論)

夫箭鏃毒藥。入皮膚肌肉間。令人短氣悶絕。口噤唇乾。血雖止而腹痛不能言。其人如醉者為難治。若瘀血應時出。其瘡溫而熱。間能言則可治也。巢氏論毒箭有三種。曰嶺南夷俚用焦銅作箭鏃。次嶺北諸處。以蛇蟲毒熬物汁。著管中漬箭鏃。及有以草藥為之者。三種傷人皆不易治。唯急飲糞汁可以御其毒。小緩則毒氣深入。不可救也。

梨母子煎(出聖惠方) 中毒箭後。皮內瘀腫方。

梨母子(一斤去核爛研鹽面搗之曝乾再搗用絹羅之去滓) 瀆子(五兩一作鹽麩子) 綠豆(三兩炒熟) 不灰木(三兩以牛糞火燒赤) 藍子(五兩) 黃連(三兩) 獨棵慄(三兩生用) 黑豆(三兩炒熟) 大糞燒(五兩) 赤芍藥(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膏。每一匙溫酒下。日三四服。一方加甘草銼生用。

治毒箭及馬汗方。不灰木散。(出聖惠方)

不灰木(二兩以牛糞火燒令赤色) 密陀僧(一兩) 黃柏(半兩銼) 膩粉(一分) 麝香(一分)

上為末。鹽水洗患處敷搽。日一換之。

雄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藥毒箭頭。在身未出。

雄黃(細研一分) 粉霜(半兩研) 蜣螂(四枚為末生用) 巴豆(三粒去殼別研為末生用)

上再同研為散。以銅箸頭取乳汁調。點瘡上。頻頻用之。七日瘡熱。箭頭自出。

解毒雄黃散(出聖惠方) 療毒箭所傷。

雄黃(細研) 大麻仁(微炒各一分) 蘆根(半兩銼) 白蘞(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中射罔箭藍子散(出聖惠方)

藍子(五合) 升麻(八兩) 王不留行 甘草(各四兩)

上制下篩。冷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又以水和塗瘡。干易之。

治中毒箭方(一名蘆根散出聖惠方)

蘆根(一兩) 藍葉(一兩) 紫檀(半兩) 不灰木(二兩以牛糞火燒令赤色為末)

上為末。每用一錢。以薑汁調下。粥飲一服。不拘時候。

乾薑散(出肘後方) 治毒箭。

乾薑末(一作乾葛末) 鹽

上等分。再同研勻。敷瘡上。毒自出。

藍汁飲(出聖惠方) 治毒箭所中。

搗藍汁一升飲之。並以敷瘡上。若無藍。取青布漬。絞汁服之。並淋瘡中。鏃不出。搗死鼠肝塗之。鼠腦亦得。用之即出。

又方(出聖惠方)

煎地黃汁作丸。以熱水服之。百日箭出。或作膏調服亦得。

葛根飲 治毒箭所中。

貝子散(出聖濟總錄)

用貝子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日三四服。此方治中毒。並治金瘡止痛。

又方(出聖惠方)

取雄黃末敷瘡上。日四五度。汁出便愈。治毒蛇咬瘡亦妙。

又方(出聖惠方)

取蘆根自然汁。每服半盞許。日二夜一。一方飲藕汁。唯多為妙。蘆根煮汁亦可。一方貝齒末服一錢匕。大良。

甘草飲(出聖濟總錄)治毒箭。

用甘草三兩細銼。用水二升。煎取一升。絞汁。每服一小盞。溫飲。日三服。仍淋瘡上。

生薑飲(出肘後方) 治毒箭。

用生薑半斤切。研如泥。取自然汁飲五分。一盞未退再服。更無疤痕。一方煮薑汁飲三二升。甚佳。

旋覆散(出聖濟總錄) 治毒箭。

用旋覆根不拘多少。搗為散。每服二錢匕。以溫酒調下。日三服。不拘時候。仍用敷瘡中。

若無根。花並子亦可用。

治毒箭所傷。煩亂欲絕。(出肘後方)

用大麻子三升。搗取自然汁。每服半盞。來日再服。

秦龜飲 治俚人毒箭傷。

用秦龜血。飲之良。

治卒被毒箭及金瘡方(出千金方)

用麻蕡仁數升杵。飲汁瘥。

又方(出肘後方)

煮藕取汁飲之。飲多益良。

療毒箭方(出千金方)

以鹽鋪瘡中。灸鹽上三十壯。一方多飲豬血良。

治毒箭及馬汗方

用大虻蟲於端午日收之。陰乾為末。每服一錢。挑破瘡口敷之。後以醋糊膏子貼之。即追出毒。

治卒被毒箭中人。才破肉爛者。即便死人。

飲人糞汁。以糞塗瘡上良。

治著藥弩藥箭。

用曲蟮泥為末。搗豆豉和勻。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隨傷上下。用五六服。一月安。

治毒箭所傷。(出本草)

以菩薩石為末。敷之良。

治中藥箭方(出本草)

交廣夷俚人。用焦銅作箭。嶺北諸處。以蛇蟲毒熬物汁。著管中漬箭鏃。此二種才傷皮。便漬膿沸爛而死。若中之者。以飲月水、屎汁。並以敷之亦可。惟此最妙。

治毒箭鏃。及深山大蝮中人。(出本草)

速取病者當頂上十字之。令皮斷出血。以芍藥末瘡上。並敷所傷處。其毒必攻。上下泄之。當出黃汁數升。則悶解。

治毒箭蟲蛇咬。(出本草)

以芋麻根搗汁。塗之。

治毒箭。(出本草)

以薺苨搗。罨之。

治毒箭。(出本草)

以芋葉罨敷之。一方用生芋同鹽研細。敷之。解藥箭毒。(出本草)

用鵝抱篩末。以酒調。服之有效。

箭鏃金刃入肉

(附論)

夫凡箭鏃金刃入肉。治宜速出之。或有碎一日亦須去盡。然後塗敷諸藥。不然其瘡必不合。縱後少愈。亦常作疼痛。若神驚、血亂、氣奪則死矣。

續斷膏(一名當歸續斷膏出聖濟總錄) 治箭頭入肉赤腫。僻風斂瘡。

當歸 續斷 骨碎補 桂(去粗皮) 附子 澤蘭 芍藥 白芨 牛膝 羌活 芎藭 木香 麒麟竭 生乾地黃 白殭蠶 白附子(各一兩) 沉香 丁香(各半兩) 栝蔞(二枚大者) 烏蛇肉 白蘞 白芷 玄參(各一兩) 杏仁 桃仁(各三分)

上細銼。入麻油四斤。豬脂一斤。驢脂三兩。用文武火煎三日。濾去諸藥。入乳香三兩。松脂六兩。更煎一日。用生絹濾卻粗滓。再用五斗大主鐵鍋。細羅鉛丹三斤。炒令紫色。旋入前藥。油煎令紫色。即旋退火。

以藥油滴少許水碗內。成珠子為度。以瓷石器密收。依前法用。

抵聖散(出聖濟總錄) 出箭頭。

附子(二枚重半兩者炮裂去皮臍) 檳榔(二枚一生一熟) 大黃(銼) 木香(各一分) 巴豆(半兩去皮漿水煮三二十沸麩炒黃研出油) 肉豆蔻(去殼) 吳茱萸(先焙炒) 當歸(銼焙) 黃連(三錢去須) 豬牙皂莢(酥炙去黑皮並子各一分) 蒼鼠(銼焙乾研末一兩) 芎藭 陳橘皮(湯去白焙) 乾薑(炮) 桂(去粗皮) 蕪荑(各一分)

上為細末。沒藥酒調下一字匕。只三服。箭頭自出。

虎舌丸(出聖濟總錄) 點藥箭頭。令自出。

干虎舌(半兩用石臼杵搗為末) 生草烏頭尖(末三錢) 楮實(末三錢) 磁石(半兩用石臼杵搗為末性緊者) 水銀(三錢同磁石末一處研細令水銀星盡) 丹砂(一錢研) 硫黃(舶上得一錢) 硝石(三錢同硫黃研) 硇砂(透明者二錢研) 金牙(半兩石臼杵搗為末)

上一處。於乳缽內更研極細。石腦油為丸。如黍米大。令兩頭尖角。合子盛貯。每出箭頭一枚。用藥一丸竅內。將銅箸點入箭瘡內。即以好酒少許。摩瘡四畔。次將紅散子摩瘡。須臾覺瘡極熱而癢。其箭頭當日內自出。次以生肌金華散摻瘡內。以紫金膏封之。

紅散子(出聖濟總錄) 摩瘡上。

蔓陀羅子 草烏頭尖 麒麟竭 蓖麻子(去殼細研) 茄子花(各半兩)

上為細散。以好酒調下如膏。於瘡口上塗摩之。箭頭自出。

雄黃丸(出聖濟總錄) 治箭鏃不出。

雄黃(研) 獨角仙 硇砂(砂) 不灰木 威靈仙(去殼) 木槿花(各一分) 鼠(一枚心頭取血研入眾藥內)

上除鼠血外。搗為散。和勻。煉蜜丸黃米大。納在瘡口。箭頭自出。

牡丹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箭頭在骨。遠年不出。

牡丹(去心) 白蘞(各一兩) 桑白皮(銼二兩) 藿香葉 丁香 麝香(研各一分)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淺者十二日。深者二十日。箭頭自出。

雄黃丸(出楊氏家藏方) 治骨中箭頭方。

雄黃(一分) 蜣螂(一分研) 不灰木(一分以牛糞火燒赤色) 威靈仙(一分) 朝陽花(一分)鼠(一枚去頭取血)

上為末。入鼠血。並煉蜜和丸如黃米大。納瘡口。其箭鐵不計遠年。自出。

蠐螬丸(出聖惠方) 治金瘡箭頭鏃在骨中。遠年不出方。

蠐螬(五枚乾者) 螻蛄(三枚乾者) 赤小豆(一分) 赤鯉魚鮓(一兩) 硇砂(一錢) 紅花末(三錢)

上研細。以鮓研和。丸如綠豆大。如瘡口在。只於瘡口內紝一丸。如無瘡口。以針撥破納藥。不過三丸。箭頭自動。輕搖即出。

巴豆丸(出聖惠方) 治肉中箭頭。

巴豆(一枚去皮) 膩粉(一分) 砒(少許細研) 磁石(半兩細研) 蜣螂(一個為細末)

上以雞清和。丸綠豆大。先以針撥開瘡口。用女子乳汁化一丸。在撥開處上。用醋面紙封貼。貼處當癢。癢極不可忍。則其鐵自出也。多年者兩上。新者一上。箭鏃自出。

治箭鏃入肉。(出聖惠方)

雄黃 蜣螂 膩粉 砒霜 巴豆(去皮各一分)

上為末。先以兒乳汁濕箸頭。點藥入瘡內。當癢。不過三兩上。便出矣。

半夏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箭頭在肉中不出。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白蘞 牡丹(各一兩) 桑皮白皮(銼二兩)

上為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

出箭頭方

蜣螂(自死者十個) 土狗子(三個) 婦人發灰(少許)

上蜣螂去殼。取白肉與二味同研如泥。用生塗中箭處。如膏搽後。內微癢。以兩手蹙之。其箭頭自出。

解骨丸(出聖惠方) 治箭鏃不出。

雄黃(研) 蜣螂(研) 象牙末(各等分)

上搗研為散。煉蜜丸如黍大。納瘡口內。後細嚼羊腎、脂麻摩貼之。覺癢。箭頭自出。

治箭鏃不出。(出聖惠方)

蜣螂(五月五日取者佳) 斑蝥(各七枚去翅頭足曝乾細研) 砒黃(細研半兩)

上和勻。入青竹筒三寸內。卷蠟紙塞口。更以蠟紙封定。厠中浸三七日。取出洗。曝乾。每用豆許。待癢按之自出。出箭頭方。(出濟生拔粹方)

角蜣螂(不計多少全用) 乳香 麝香(不計多少)

上為細末。撥動箭。撥藥於瘡口內。

治箭鏃入肉。(出聖惠方)

斑蝥(二七個) 蜣螂(一七個) 硇砂(一錢)

上為末。都入竹筒內。封頭。納入厠中。七日取。後於陰地內埋之。七日取。於瓷合內盛之。每用時取少許。於瘡上塗之。其箭鏃自出。

白蘞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箭在肉內不出。

白蘞 半夏(各等分)

上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淺瘡十日出。深瘡二十日出。終不住肉中。

牡丹皮散(出聖惠方) 治箭鏃及諸刀刃、在咽喉胸膈諸隱處、不出者。

牡丹皮(一分) 白鹽(二分一方作白蘞)

上制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出。

治箭鏃入骨。取不出。疼痛不可忍。宜用此方。(出聖惠方)

巴豆(三枚) 蜣螂(三枚)

上研塗所傷處。候痛定。微癢忍之。極癢不可忍。即撼動拔出。

用生肌膏藥敷之。以黃連、管仲湯洗畢。以牛膽制風化石灰敷之。兼治惡瘡。

夏候鄆云。初在潤州得之方。鏃箭出後。速以生肌膏敷之。說者云兼治瘡。鄆得方後。至洪州旅舍。主人妻患背瘡呻吟。鄆遽用此方試之愈。

治箭頭不出。(出聖濟總錄)

磁石(生搗研極細) 雄黃(研各三分)

上同研令勻。每服二錢匕。綠豆水調下。空心。十日後輕撥便出。手足上用此藥貼之。自出。

白蘞散(一名丹散出聖惠方) 治箭頭不出。

白蘞(三分) 牡丹(去心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一方加鹽等分。

萬類灰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及箭入肉不出。腫痛。

萬類灰 弓弦灰(各三兩)

上共研為散。每二錢匕。用蓼藍汁調下。日再服。

治刀箭傷緊閒者。

血竭(一枚) 滑石

上為末敷之。出血不止。立效。

又方

龍骨(二錢) 般灰(六兩) 乳香(一兩)

上為末。敷之立效。

治箭鏃方

用射罔以塗之。

治卒中箭不出。或肉中有聚血。(出千金方)

取女人月經布燒灰屑。酒服之。

治箭鏃及諸刀刃在咽喉胸膈諸隱處不(出者出千金方)

用酒服瞿麥方寸匕。日三瘥。

又方(出千金方)

服栝蔞汁塗箭瘡上。即出。一方用根搗敷瘡。日三易。

治針折入肉中。並箭諸物刺。(出千金方)

刮象牙為末。水和聚著折針上。即出。

又方(出千金方)

用磁石吸鐵者。著上即出。取箭鏃方。(出危氏方)

用天水牛一個。獨角小者尤妙。用小瓶盛之。用硼砂一錢。研細。用水些少滴在內浸。自然化水。以藥水滴在傷處。箭頭自然出也。淮西總管趙領衛名屬殿。岩密之子。云仇防禦方、張循王屢求不得。因秦知德壽。宣取以賜之。有奇效。與楊氏方中用巴豆蜣螂者。大率相似。

赤小豆飲(出聖惠方) 治箭頭入肉。及入腹不出。

用赤小豆半升。以水五升。煮令爛熟取汁。每服一盞。空腹。日午夜臥服。一方和酒相次服之。服盡為度。

治箭頭在咽喉中。或胸膈中。及諸處不出者。(出聖惠方)

用鼠肝五具。細切爛研敷之。兼以鼠腦髓或鼠頭血塗之。並良。專治人針折在肉不出。並刀刃傷。

又方(出聖濟總錄)

以生鼠皮一枚。及前兩足。燒作灰。用豬膏和。塗之即出。

牛膝膏(出聖濟總錄) 治箭在咽喉中。或胸膈中。及諸處不出者。

搗牛膝不限多少。作末。以熱水調塗。箭頭即出。若火瘡灸瘡不能愈者塗之效。

又方(出聖濟總錄)

以白頭蚯蚓十四枚。納銅器中。次入研細鹽一兩。於日中曝。並化作汁。塗有箭鏃並刃傷處。須臾癢則出。

療箭頭及諸刃頭在咽喉胸膈諸隱處不(出者出葛洪肘後方)

嚼杏仁不限多少塗之。研杏仁。細敷之。

又方(出聖濟總錄)

搗烏梅不限多少為散。水和。塗之即出。

又方(出聖濟總錄)

取蠐螬不限多少。細研。取汁塗之。血止即出。箭鏃中傷在咽喉胸膈不出。及針刺不出者。(出聖惠方)

用螻蛄即土狗蟲乾者。濃煎汁滴上三五度。箭頭自出。一方以螻蛄腦十枚。細研。塗瘡上亦出。

治(出箭頭出本草)

以慄肉生吃七個。又生嚼敷可出。亦罨惡刺。

治箭頭不出。及惡刺破癰。(出本草)

以人牙齒垽和黑蝨研塗之。出箭頭。

治折箭刺入膿囊不出。堅燥及鼠僕。

取薔薇灰末方寸匕。服之十日。鑱刺皆穿皮出效。

萬聖神應丹(出衛生寶鑑) 出箭頭、魚骨、針、麥芒。遠近治之。

用莨菪子一名天仙子。取著中一子服。本枝華花實全者好。於端午日前一日。特不語。尋見莨菪子言道。先生你卻在這裡哪。道罷。用柴灰自東南為頭圍了。用木椑子橛取了根周細。於次日端五日未出時。依前特不語。钁只一钁取出土。用淨水洗了。不令雞犬及婦人見。於淨室中以石臼搗為泥。丸如彈子大。黃丹為衣。以紙袋封了。懸於高處陰乾。如有人著箭不能出者。用緋絹盛。此藥干於臍中。用綿裹肚繫了。先用象牙末於瘡口上貼了。後用前藥。如瘡生合。用刀子刺開貼之。最驗。

葛根飲 治箭鏃不出。及治毒箭所傷。

用生葛根三斤。銼細研。絞取自然汁。每服半盞。不拘時候。日三。治一切金瘡。無有不效者。又云。葛白屑熬黃。敷瘡止血立效。

治箭鏃石不出方

用黑羊糞搗末。敷之。待瘡口開。即以生鼠刺取血滴瘡口中。須臾即出。

神鈴散 治箭頭在骨內。取不出。

大雄鼠(一枚)

上件去皮骨。取精肉薄劈焙乾。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若覺箭瘡癢。不得抓。忍癢少時。箭頭自出。不拘時候。磁石丸出箭頭。

斑蝥(五十枚全者) 屁盤蟲(五十枚去頭翅) 磁石(一兩四面緊者) 硇砂(一兩別炒) 巴豆(二十枚去殼不用) 川烏頭(二十枚生用不去尖)

上件為細末。以棗肉為丸。如鼠糞大。塞瘡口內。箭頭自出。如瘡口生合不見。於舊瘢上灸三十壯。以津液化藥。敷在灸瘡上。用濕紙貼定。候瘡開。以物枕瘡口。臥良久。箭頭自出。鼠油膏出箭頭。

鼠(一枚熬取油) 蜣螂 皂莢(燒灰) 定粉 龍骨(上四味各一錢) 乳香(少許別研)

上件為細末。以鼠油和成膏子。點藥瘡口內。其上更用磁石末蓋之。箭頭自出。

凡箭鏃及諸壯刺沒肉中。頭尾猶可揣得者。

應破上以鉤針引出之。若深藏不見者。難療多死。又箭中骨。骨破碎者。須全出去碎骨。盡得藥敷之。不爾、瘡永不合。亦死。

鐵勇丹 治金箭頭入腹內。及在身體諸處。竟或著骨斷折。不能取者。

獺膽(七枚如無只用赤鯉魚膽一十四枚) 磁石(四邊緊者) 血竭(銼研) 澤瀉 赤小豆 紫葛根 蒼耳子 赤芍藥(以上七味各半兩) 樟柳枝(三兩)

以上並生用焙乾。為細末。酒煮赤小豆。麵糊入膽汁。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如在腹內。每服二十丸。濃煎赤小豆、樟柳枝湯。並酒各半盞送下。不拘時候。日三四服立出。在骨節禁穴內。不可取者用後藥。硇砂(別研) 砒(別研) 巴豆霜 斑蝥(上四味各一字) 蜣螂(十枚) 螻蛄(七枚) 蠐螬(七枚)

上七味研細。入前藥二十丸。一處再研。用石腦油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塞瘡口內。上用雲母膏蓋口。日一換藥。不過三五日。其箭即出矣。湧鐵膏取箭頭一切針刺入肉。盡皆治之。

糞鼠頭(一個) 螻蛄(四十九個) 芫青(一兩) 土消蟲(十個) 巴豆(一兩) 馬肉蛆(一兩焙乾) 信(一兩) 醬蛆(一兩焙乾) 夏枯草(一兩) 硇砂(一兩) 磁石(一兩) 黃丹(一兩) 地骨皮(一兩) 蘇木(一兩) 蜣螂(一兩) 石腦油(三兩) 蒿柴灰(三升)

上將灰汁、石腦油。用文武火熬成膏。次下地骨皮等末令勻。瓷器內收。臨時用看瘡勢大小點藥。良久、箭頭自然湧出。神聖膏取針鐵入皮膚。

車脂(不以多少)

上成膏子者好。攤在紙上如錢許。二日一換。三五次其針自出。鳥翎散取針鐵誤入皮膚。

鳥翎(三五枚火炙焦色)

上碾。為好醋調成膏子。塗在瘡上。紙蓋。一兩次其針自出。神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