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
金瘡門
金瘡血不止
(附論)
夫血行脈中。周行灌溉而無窮矣。金刃所傷者。深則其流湍激。若海沸河決。御之至難。要在杜其沖溢之勢。外觀其形。內診其脈之如何。若血出不斷。其脈大而止者為難治。若血出不止。前赤後黑。或黃或白。肌肉腐臭寒冷喘急者。亦為難治。不可不察也。
夫金瘡去血。其人若渴。然每忍之。常勿干食並肥之物以止渴。慎勿鹹食。若多飲粥輩。則血溢出殺人。不可救也。又忌憤怒、大言笑、思想陰陽、行動作勞。勿多食鹹酸飲酒。熱羹臛輩。皆使瘡痛腫發。甚者即死。瘡瘥後猶爾。出百日半年。乃稍常耳。凡金瘡傷天窗、眉角、腦戶、臂里跳脈。髀內陰股。兩乳上下。心鳩尾小腸。及五臟六腑腧。此皆是死處。不可療也。又破腦血出不能言語。戴眼直視。咽中沸聲。口急唾出。兩手妄舉。亦皆死候。不可療。若腦出而無諸候者可療。又瘡卒無汁者中風也。瘡邊自出黃水者中水也。並欲作痙候。可急療。不可止。前赤後黑。或白肌肉腐。自寒冷緊急者。其瘡難愈。亦死也。口血出不止。則用方中止血藥敷之。如洗開後瘡孔大甚。且先用降真香、龍骨、沒藥摻之。肉即生上。瘡孔須用油單貼。待膿血汁出。莫待蔽塞。如夏月用藥。以薄荷葉貼瘡孔。一日一度湯洗。又用藥摻。如肉上滿瘡口。用手搦不痛。如好肉一般。即用收瘡口藥敷上。卻莫貼。待風稍著瘡口立收。若未生實肉。切不可先收瘡口。裡面恐為患也。
夫金瘡血出不斷。其脈大而止者。三七日死。金瘡血出不止。前赤後黑。或黃或白。肌肉腐臭。寒冷強急者。其瘡雖愈。亦難療也。
夫金刃中於經絡者。出血必多。腑臟空虛。津液竭少。無血氣以榮養。故次補之也。
方
當歸散(一名內補散一名蓯蓉散出千金方) 治金瘡出血多虛竭。此藥內補。
當歸(銼微炒) 芎藭 川椒(去目及閉口去微炒出汗) 乾薑(炮製銼) 白芍藥 桂心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 吳茱萸(湯浸七次焙乾微炒) 桑根白皮(銼各半兩) 肉蓯蓉(四兩酒浸一夜銼去粗皮炙令乾) 參(去苗) 黃耆(銼) 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令香熟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一方有白芨。無黃芩、桑根白皮。
麻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止血悶及疼痛。
麻黃(去節兩半) 甘草炙 白芷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 當歸(切焙) 續斷 黃芩(去黑心) 芍藥 芎藭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可加至三錢匕。
內補芎藭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傷。筋骨疼痛。下血多。食少。臟腑虛竭。
芎藭(一兩半) 熟乾地黃 當歸(銼微炒) 白芍藥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用以上各一兩) 蛇銜草 乾薑(炮裂銼各三分) 續斷(二兩) 桂心 附子(炮裂去皮臍) 細辛(各二分)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內塞散亦名黃耆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疼痛羸弱。內補。
黃耆 當歸 芎藭 白芷 乾薑 黃芩 芍藥 續斷(各二兩) 附子(半兩) 細辛(一兩) 鹿茸(三兩)
上制下篩。先食酒服五分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一方無芍藥。
川大黃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刀箭所傷。血不止。日夜疼痛。
川大黃(銼生用) 甘草(銼生用) 甘菊花 旋覆花 檳榔 黃連(去須) 白芷 蔓荊花(各一兩) 黃柏(五兩銼) 桑根白皮(二兩銼)
上為細末。敷之神效。
蒲黃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血出。腹脹欲死。
甘草(炙銼三分) 黃耆(銼一兩) 蒲黃 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 當歸(切焙) 芎藭 白芷 續斷(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血化為水而下。若口噤。斡開口與之。仍加大黃一兩半。
龍骨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出血不止。
龍骨 烏樟根(各三兩) 當歸(銼微炒) 芎藭 續斷 熟乾地黃 突厥白(各一兩) 鹿茸(半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
上為末。敷瘡上血即止。如服。即每服以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石灰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血不止。
石灰(二斗以童便浸五日細淘過) 大麻心 桑葉(各五兩) 檞葉(一兩) 青蒿(半斤) 刺薊益母草 蕓薹子(各六兩)
上以端午日收採。相和石灰。納臼中杵令爛。後將各葉曬乾。細研旋搗為散。以敷瘡上。一方無大麻心、桑葉、檞葉。
如神散(出王氏博濟方) 治一切刀斧所傷。血出不止。並久患惡瘡。
龍骨(研半兩) 虎骨(炙研半兩) 丹砂(研一錢) 鉛丹(以火燒令通赤半兩) 膩粉(一錢) 麝香(研少許) 乳香(一塊皂子大研)
上研極細。一切瘡以黃連湯或鹽湯洗。拭乾摻藥在瘡上。不得以液沾著瘡口。
治金瘡出血不止方。
川芎 續斷 熟地黃(各一兩) 鹿茸(半兩塗酥去毛炙微黃) 烏樟根(三兩) 突厥白(一兩)
上搗為末。敷瘡血即止。如服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雄黑豆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疼痛。血不止。
雄黑豆(半升緊小者是也) 柏葉(半升銼) 蕓薹子 桑根白皮(銼) 烏賊魚骨(各四兩) 黃連(去須) 龍骨(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用敷瘡上。
治金瘡下血(出本草)
以青黛摩敷之。
治刀箭折傷。生肌止血止痛。(出本草)
以會州白藥為末。敷瘡上。藥如白蘞。出會州也。
金傷散(出御藥院方) 治金刃箭鏃所傷。血出不止。及落馬打傷。內綻血出。亦皆治之。
白芨 白蘞 乳香(各一兩) 龍骨(半兩) 黃丹(少許) 石灰(半斤遠年者佳)
上為細末。入黃丹有如淡紅色。每用、干捻在患處上。用軟紙更以絹帛裹護之。忌見水乾捻為妙。
定血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一切刀傷。血出不止。收斂瘡口。
天南星(生) 槐花(炒黃) 鬱金(上三味各四兩) 半夏(二兩生用)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以入沒藥、乳香同研令勻。如有傷處。干貼瘡。切忌水洗。
治金瘡出血多。虛竭內補。(出千金方)
當歸(三兩) 乾薑(三分) 芍藥 辛夷(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沒藥散(出醫方大成) 治箭傷。止血定痛。
定粉(一兩) 枯白礬(三錢另研) 沒藥(另研) 風化石灰 乳香(另研各一兩)
上為末和勻。摻上。
當歸散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內補方。
當歸(三兩) 芍藥 細辛(各五分) 乾薑(三分) 甘草(二分)
上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忌海藻、粉菜、生菜。
黃連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刃所傷。血出不止。
黃連(去須) 檳榔(銼生用) 木香 白芷(各半兩)
上為散。摻所傷處。血即止效。如婦人血暈。以童子小便調下一錢匕。如臟毒瀉血。以水煎服。
刀箭藥(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血不止。
石灰(遠年船上者燒一兩) 龍骨(研半兩) 鉛丹(炒三錢) 狗腦骨(燒灰半兩)
上搗羅末。
敷瘡上。
風化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止血定痛。
風化石灰(一升) 乾薑(三分生用) 生栗子末 白藥(各五兩)
上以端午日。搗羅為末。
敷患處。
雄礬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金瘡血出不止。
雄黃(別研) 乳香(別研) 五倍子 膩粉(別研)
上等分為末。依瘡口大小摻之。血出立止。其瘡不許封。即干斂不痛。一方有白礬。
黑散子(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止血。
大黃(三兩半童子小便浸三日後用紙裹碾) 巴豆(一兩半漿水浸炒令黃) 半兩錢(四十九文以解線系燒紅以酒五升淬盡) 羊脛炭(一握七莖米醋五升淬盡用之)
上為細散。隨傷損大小貼之。疼痛立止。瘡無瘢痕。及能出箭頭、止血、大效。婦人一切敗血極者。可服一字。溫酒調下。
神仙止血散
龍骨(一兩五色緊者) 訶子(一兩) 白石脂(半兩) 苧麻葉(半兩系五月五日午時採來陰乾者)
上為細末。水調服之。如修合時。不得令婦人雞犬見之。
灰韭散 治金刃止血。
新石灰 韭菜 苧麻葉 小秦王草
上等分。先搗三味。爛汁著石灰再搗爛。和成餅子。亂草裹。放背陰處。用時碾碎末。乾摻如神。五月五日午時修合。一方無小奇花。
治金刃或打傷。血出不止。(出危氏方)
降真香末 五倍子末 銅末(是銷下鏡面銅於乳缽內研細等分)
上拌勻。敷傷損等處。安豐手毆朱嵩碎首。用此藥而愈。
黃金散 治金刃傷。止血定痛。
鬱金 半夏(各一兩) 風化石灰(四兩)
上為末。凡有傷損。乾摻之。
治刀箭傷血出不止。並折骨。
檳榔(一個) 木香 胡黃連(各二錢重)
上為末。敷瘡口上立止。亦接得損骨傷中便貼之。
如研下指血來。定速將藥裹定。便得。卻相連接。
治金瘡血不止。疼痛。(出聖惠方)
生栗子(一斤曬乾) 乾薑(三分炮裂銼) 白芨(五兩)
上於端午日搗細為散。瓷器中貯。每用時於瘡上敷之。止血止痛。極效。
治金瘡出血不止。
蒲黃(一斤) 當歸(二兩)
上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
桃紅散 治金瘡出血。
石灰(一升) 大黃(四兩銼作骰子塊)
上同炒至石灰淡紅色。去大黃用石灰。加當歸、海桐
皮為末。敷之。
南星散(出聖濟總錄) 治刀刃所傷。血出不止。
天南星(三枚切焙) 鉛丹(半錢)
上為散。干貼立定。
檳榔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出血。痛甚。
桃紅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或竹木所刺。出血不止。及疼痛。
乾葛粉 染胭脂(各一兩)
上研細。乾摻在瘡上。又用青絹以雞子清塗絹。可瘡口大小。仍先用篦子按去血。令藥與肉平。方以青絹蘸雞子清貼之。
石榴花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傷破。血流不止。
石榴花(曝乾半兩一方用半斤) 石灰(炒一斤半一方炒一斤)
上為散。取少許敷瘡上。捺少時。血斷便瘥。
治金瘡血不止方(出千金方)
煮桑根十沸。服一升即止。
又方(出千金方)
搗車前汁敷之。血即絕。連根取用亦效。
又方
用柳絮封之。
又方
以蜘蛛幕貼之。血即止。
又方(出聖惠方)
飲人屎五升愈。
治金瘡血不止。
取豉三升。熱湯煮。須食頃。絞去滓。納蒲黃三合。頓服之。
蔥白方(出朱氏集驗方) 治金瘡。定痛止血。
以蔥白煨爛。乘熱縛定。痛血自止。蔥冷再易。後全無痕。神驗。傷者亦可以煨蔥白罨之使活。一方以蔥葉炙取汁。塗瘡上即止。或用蔥莖葉煨熱。爛研罯敷之。亦治金瘡水入皸腫。若為婦人所驚者。取婦人中衣。火烤令熱。以熨瘡上。張氏經驗方。荊門軍點頭錄。石城鄉人戴堯臣。作尉試馬。被馬勒拶於籬。戴損大指甲。離肉血淋。將蔥白煨爛。乘熱縛定。痛與血隨止。蔥冷再易。遂不復痛。後亦無痕跡。小木匠姓雷。腳跟為斧角所傷。乘急用泥塞。後攻注成腫。發寒發熱。不可立。遂剔去舊土。令血再出。卻用煨蔥白敷之。不移時。痛住血止。推官宋琢定。驗兩處殺傷。氣偶未絕。亟令取蔥白鍋內炒熱。以敷傷處。繼而呻吟不已。數日後傷合無事矣。樂平人好鬥多傷。樂平鮑宰。每有殺傷公事未暇詰問。先將蔥白敷傷損者。活人甚眾。大辟遂減。傷損不必它求。無蔥處以葉亦可。只要炒熱為上。時易為佳。若傷多煨炮不及。但以乾鍋內且烙。且杵令涎出。蔥熱用之為妙。
如聖千金散(出衛生家寶方) 治金瘡出血。痛不可忍。
海金砂 生鬱金 滑石(各半兩)
上一處為末。每服二錢。用砂糖一塊。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金瘡血不止。(出儒門事親)
用薇末貼之。立止。
治金瘡血出。
用孩兒茶亂末。敷之隨愈。
治刀傷瘡血不止。
取楊梅樹皮嚼細。安刀瘡上。立愈。
治金瘡傷損血出。(出百一選方)
用生牛膽入石灰末。候乾摻瘡即止。以臘月牛膽。入風化石灰。懸當風處佳。候乾用。
百草散 治金瘡止血。
桑皮方 治金瘡止血。
灰礦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止血。
用古窯石灰、紫礦各半兩。同為散敷之。
灰彈散 治金瘡止血速瘥。
治金瘡血不止。兼痛方。(出聖惠方)
用麒麟竭末。敷之止。
治金中經脈傷皮。及諸大脈血出多。心血冷則殺人。(出本草)
用炒鹽三撮。酒調服之。
治金瘡止血生肌。及惡瘡入水。並無妨。絕妙。人號為上血竭也。(出聖惠方)
急刮真紫檀末敷之。凡裹縛瘡。用故布帛。不寬不急。如系衣帶。即好。一方用降真香為末。敷之亦佳。
治金瘡止血止痛。出刃方。(出肘後方)
用甑帶燒灰封其患處。江南以蒲為甑帶。取久者燒灰。入藥。味辛溫無毒。甑帶久被蒸氣。
故能散氣通氣。
治金瘡血湧出。
取月水衣炙熱熨之。又燒末敷之。
治金瘡血出不止。
以篩過石灰。用旋殺豬血。就盆內攪勻。捻作餅。篾穿熬干為末。貼之。
治刀箭瘡。止血並痛方。(出本草)
用茅香花罯之良。一方以白茅針生挼。敷瘡上。
治金瘡。生膚止血。(出本草)
以研合子搗碎。敷瘡上。或云昔漢高祖。戰時用此敷軍士金瘡。故名研合子。
旋覆散 治金瘡止血。
葛根飲 治金瘡筋脈傷。及諸大脈皆血出多不可止。
血冷則殺人(方見箭鏃金刃入肉類)治金瘡血不止。痛。(出聖惠方)
用白芍藥一兩。熬令黃。杵令細。為散。酒或米飲下二錢並得。初三服。漸加。一方為末敷之。
治金瘡血流破血。(出本草)
用莧煮汁。飲之良。
治刀箭瘡。有血不止方。
以小兒屎塗封之。三日即瘥。並不傷人。
五倍散(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血不止。亦治疳瘡。
以五倍子生用為散。干貼。血立定。
治金瘡血不止。疼痛。(出聖惠方)
以龍骨搗末細研。敷瘡上。
又方(出千金方) 治金瘡血出不止。
以人精塗之。
神奇散(出聖濟總錄) 治刀斧所傷。並箭傷血出不止。諸藥貼不效者。
麒麟竭(研) 沒藥(研) 自然銅(煨令紫) 天南星(炮) 乾薑(燒灰) 鉛丹(炒黑) 膩粉 瓦蘚 麝香(研少許)
上為散拌勻。每用藥貼瘡。先以鹽水洗過。燒蔥研汁塗瘡上。然後乾摻藥。貼之。
治金瘡出血。(出本草)
用楮紙燒灰。止之甚效。
治金瘡(出血出本草)
以地菘挼敷之。
治刀箭傷止血。(出本草)
用白梅研。敷之。
芎藭散 治一切出血過多。金瘡疼痛欲倒者。
川芎(好者) 當歸(酒浸各等分)
上㕮咀。白水煎服。
救生丹(出衛生家寶方) 治刀刃所傷。出血不止。及打撲傷損。及惡蟲所傷。及發背瘡疽等疾。無不效者。
寒食麵(四兩及寒食日用水搜竹餅陰乾) 千口土(四兩蟻蛻土) 土馬鬃(四兩乃牆上長鬚青苔) 萵苣心(四十九個) 荊芥心(四十九個若嫩者小則添一握) 紇勒蔓心(四十九個) 雄黃(一兩水研飛過) 乳香(一兩別研多為妙)
上於五月五日午時修合。用砂石擂盆內。爛研令勻。丸作彈子大。曝乾。當風處用葛布袋盛掛起。如治瘡及毒。以一丸為率。細研。用新汲水調。飲清者。濃者用雞鵝翎掃腫處。欲散則遍掃。欲聚則留頭。才幹再掃。甚效。如刀傷血出乾摻。修合日忌雞犬婦人見。
治刀斧傷(出衛生家寶方)
黃連(一兩去須) 檳榔(一分) 石灰(一分細羅) 臘茶末(一分)
上為細末。凡傷者不拘深淺。干敷。用綿帛纏之。血立止。三日瘡口合。不得用水與湯洗。
軍中一捻金散(出永類鈐方)
金櫻葉(二兩) 桑葉(一兩) 嫩苧葉(一兩)
上搗爛敷。若欲致遠。陰乾作末。敷上帛縛。止血口合。名草蠍經進方。以五月五日。或閉日收藥良。
治金瘡犯房。血出不止死。以湯泡綿帛。拓瘡口令血散。四肢活仍服。(出永類鈐方)
川芎 當歸 人參 龍骨(等止血住痛生血)
煎前藥。灌以蘇合香丸服。
治金瘡或雜傷。出血不止。(出永類鈐方)
用新頭等鈔角。擘少許茸碎。敷瘡上。
又方(出永類鈐方)
嫩紫蘇葉和桑葉搗爛。貼效。
又方(出永類鈐方)
以陳紫蘇葉蘸所出血搗爛。敷瘡口。血不作膿。甚效。仍且愈後無痕。
治金刃及雜傷。血出不止。(出永類鈐方)
用降真末、五倍子末、鏡面上削下銅末。細研等分。敷傷處。
治金瘡止血。(出本草)
用花乳石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潰。
治金瘡下血不止。(出本草)
取壁錢蟲汁點瘡上。或搗爛敷瘡上。
治金瘡止血。(出本草)
搗旋覆花苗。敷瘡上。
治金瘡出血。(出本草)
以小薊絞取汁服。
治金瘡血不止。(出本草)
用小薊葉挼封之。
治金瘡傷刺。血不止。
用葛葉挼。敷之甚效。
金瘡內漏血不止
(附論)
夫金瘡通內血者為內漏。兩脅脹。不能食者死。瘀血搏在於內。腹脹。脈牢大者生。其脈沉者死也。
方
治金瘡內痛方。虻蟲散。(出聖惠方)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兩半)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水蛭(三十個微炒) 虻蟲(三十枚去足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五分。溫日五服。夜三服。如無童子小便。酒並水代之。服訖。後以胡粉散敷之。
胡粉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漏血。
胡粉(二兩) 乾薑(一分) 生薑(二分陰乾去皮)
上為末敷瘡上。一方生栗子陰乾、去殼。不用生薑。
治金瘡內漏方。(出千金方)
蒲黃(二兩) 麻勃(一兩用七月七日採者)
上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二。
又方(出聖惠方)
虻蟲(一兩炒令微黃) 牡丹(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治金瘡內漏血不出方。(出聖惠方)
用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或溫酒調下亦得。又服蒲黃一方寸匕。血立下。
治金瘡內漏。(出肘後方)
還自取瘡中血著杯中。水和。服之愈。又以器貯湯熨服。令熱達。則內消。
雄黃散(出肘後方) 治金瘡。血內漏。
以雄黃末如大豆。納瘡中。敷之亦得。一方治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懣欲絕。酒服五錢匕。血皆化為水。卒以小便出之。
治金瘡出血。內漏。
用蝙蝠二枚。燒煙盡末。以水調服方寸匕。令一日服盡。當下如水。血消也。
治金瘡內漏。在腹中不出。(出聖惠方)
取豬膏、莓搗敷之。斷血生肉。除痛消浮腫。或作湯浸潰。避風並效。
又方(出聖惠方)
以馬齒莧搗汁。每服暖飲一小盞。即止。兼治惡血在腹中。
又方(出聖惠方)
以質汗末敷之。及用熟艾、麝香末等分。敷之亦佳。
治諸瘡傷。瘀血不散。
以五六月收野苧、蘇葉擂爛。敷瘡上。如瘀血在腹。用順流水擂爛。服即通。血皆化水。以死豬血試之可驗。秋月恐無葉。早收。
二物湯 治金瘡腹中瘀血。
大麻子(三升) 大蔥白(二七莖)
上使數人各搗令熟。著九升水。煮一升半頓服。若血出不盡。腹中有膿血。更合服。當吐膿血。
金瘡煩悶及發渴
(附論)
夫金瘡煩悶者。以血出太甚。經絡空虛。而發熱燥也。經所謂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者如此。其有發渴者。亦以經絡之竭。津液枯燥。故欲引飲。
方
瞿麥散 治金瘡煩悶及渴。內補。
瞿麥穗 芍藥 細辛(去苗葉) 桔梗(炒) 芎藭 當歸(切焙) 甘草(炙銼) 乾薑(炮) 熟乾地黃(焙) 防風(去叉) 續斷 人參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 辛夷(去毛) 牡蠣(煅) 栝蔞根 白蘞(各半兩) 桂(去粗皮)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熟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筋骨斷者。加續斷三分。
生乾地黃散 治金瘡煩悶。
生乾地黃 甘草(炙微赤銼) 白芷 當歸(銼微炒) 續斷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屑 黃芩 赤芍藥(各一兩) 芎藭 桂心(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白薇散 治金瘡煩悶。疼痛不止。
白薇 栝蔞 枳實(去瓤麩炒) 辛夷(去毛) 甘草(炙銼) 石膏(研如粉各一兩)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酸棗仁(炒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白薇散 治金瘡煩悶。不得眠臥。疼痛。
白薇 栝蔞根 枳實(麩炒微黃) 辛夷(仁) 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各一兩) 酸棗仁(二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硝石散 治金瘡煩悶欲死。大小便不通。
硝石(煉) 寒水石(研) 栝蔞根 澤瀉 白蘞 芍藥(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地骨皮散 治金瘡煩渴、悶亂、頭痛。
地骨皮 黃連(去須)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微赤銼) 生乾地黃(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白芷散 治金瘡煩悶。
白芷 甘草 芎藭(各一兩)
上細銼。炒變色。搗散。每服一錢匕。熟水調。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酸棗仁散 治金瘡煩悶。
酸棗仁(微炒) 芎藭 甘草(炙微赤銼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用溫水調下二錢。日四服。
大黃丸 治金瘡煩悶疼痛。大便不利。
川大黃(三兩蒸三度)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溫水下三十丸。日三服。以利為度。
治金瘡煩痛。大便不利。
大黃 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二服。
石膏散 治金瘡煩悶。止煩。
石膏(研) 甘草(銼各二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熟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治金瘡煩痛。(出千金方)
用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漬之。熬令燥。復漬滿三日。令色黑服方寸匕。日三。
磁石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煩痛。
用磁石搗羅。重研五兩。為細散。量瘡口大小。以意敷之。止痛斷血。
雄黃散 治金瘡出血發渴。
秦龜飲 治中刀箭悶絕。
琥珀散(出聖惠方)治金瘡弓弩箭中。悶絕。無所識。
用琥珀研如粉。以童子小便調一錢。三服愈。高祖時寧州貢琥珀枕。碎、以賜軍士敷金瘡。
蒲黃散(出危氏方) 治打撲傷。金瘡悶絕。
用蒲黃不以多少為末。熱酒灌下。
治金瘡煩滿。心悶方。(出聖惠方)
用赤小豆一升。以生地黃汁漬之。熬燥。復漬滿三日。候乾為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又方(出聖惠方)
用茅根搗絞取汁。和酒各一中盞。分暖三服。
生地黃汁方(出肘後方) 治金瘡腹中血留滯。滿悶心煩方。
用生地黃搗取汁一升。川芒硝一兩半。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暖服一小盞。
金瘡中風水及痙
(附論)
夫金瘡中風水者。以封裹不密所致也。中風之候。其瘡卒無汁。中水之候。則出青黃汁。而又疼痛。發作肌肉腫硬。將為痙狀。可急治之。凡痙狀口急背直。搖頭馬鳴。腰為反折。須臾十發。氣息如絕。汗出如雨。不可緩。緩則不救矣。
夫金瘡風痙者。此由血脈虛竭。飲食未復。榮衛傷損。風邪乘虛入於五臟。五臟受寒。則令痙也。凡金瘡卒無汁者、中風也。瘡邊自出黃汁者、中水也。並欲作痙。急治之。又痛不在瘡處者。傷經絡亦死爾。
方
續斷散(出千金方) 治金瘡中風痙。筋骨疼痛。
續斷 蛇銜草(各二兩) 地榆(銼) 當歸(銼微炒) 細辛 乾薑(炮裂銼) 桂心 熟乾地黃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去蘆頭) 芎藭 甘草(微炙銼以上各二兩) 赤芍藥(一兩半) 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令乾) 川椒(三分去目及合口者微炒出汗)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療金瘡已中水。及惡露風寒腫痛。(出肘後方)
以鹽數合。急抑著瘡上。以火炙之。令熱透瘡中畢。以臘月竹管。插熱灰中令烊。以滴入瘡中即愈。若無鹽用薤白亦良。一方治金瘡中風。用煎鹽令熱。以匙抄瀝。取水熱洗瘡上。冷更著。一日許勿住。取瘥為度。
又方(出聖惠方)
以桑灰汁溫之。以漬瘡良。大治金瘡止痛。以灰敷瘡上尤妙。
蒲黃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中風寒水露。腫痛入腹。
用蒲黃並舊青布。納在小口瓶中。燒取煙燻瘡。汁出愈。
赤箭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中風痙。口噤不語。
赤箭(一兩) 桂心 防風(去蘆) 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各三分)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乾微炒) 天南星(二分炮裂) 白附子(半兩炮裂)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乾薑(一分炮裂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乾蠍(半兩生用)
上為末。用酸醋三升。熬成膏。可丸、即丸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蔥酒下三丸。服後汗出為效。
蛇銜草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中風痙。內傷疼痛。
蛇銜草 甘草(炙微赤銼) 芎藭 白芷 當歸(銼微炒)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三分) 續斷 獨活 澤蘭 桂心(各一兩)
上為細末。不計時候。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
虎骨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中風痙。肢節筋脈拘急。
虎脛骨(一兩塗酥炙令黃) 黑豆(五合) 松脂(二兩) 桂心(三分)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敗龜(一兩塗酥炙令黃) 當歸(一兩銼微炒) 芎藭(一兩) 乾蠍(一兩微炒)
上先將松脂並黑豆炒令熱。後和諸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八仙散 治金瘡闢風水、續筋骨、止血。敷之。(一名石灰散)
石灰(風化者十兩) 地松苗(新者切研半兩) 細辛(去苗葉) 旋覆根(切研) 新葛葉(切研無即用葛粉) 青蒿(新者研切) 麥門冬 苗(各半兩) 豬膏(去筋膜半斤)
上除石灰、豬膏外。將六味搗研。絞取汁。和石灰並豬脂。搜研作餅子。曝乾。搗羅為散。再研之如粉。
以敷瘡口上。止血定痛生肌。五月五日合之。一方加莓苗汁。
苦瓠散 治金瘡中風水腫。疼痛不止。
苦瓠(一兩) 蛇蛻皮(半兩微炙) 黑豆(半升炒熱去皮) 露蜂房(半兩微炙) 梁上塵(一合)
上為細末。以粥和調貼瘡上。日三易之。
芎藭散 治瘡中風。疼痛不可忍。
芎藭 防風(去叉) 羌活(去蘆頭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當歸(焙一兩)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蓋覆出汗。若不汗。加麻黃去粗皮三分。去節。一兩桂。湯成、又加竹瀝半合。
白石脂散 治金瘡中風水。久不成痂者。
白石脂 烏賊魚骨 檳榔(各一兩)
上為細末。時摻瘡中。以成痂為度。
治金瘡中風水腫毒方。
葦灰(一升) 烏賊魚骨 白龍骨(各三兩燒赤)
上細研。敷於瘡上。其水即自然出。敷之三五度。水盡腫消。即用酥調烏賊魚骨末塗之。甚良。
豆淋酒 治因金瘡中風。反張者。
雞屎白(一合) 大豆(六合)
上炒令大豆焦黑。次入雞屎白同炒。乘熱瀉於三升酒中。密蓋良久。濾去滓。每服五合。如人行五里。更一服。汗出佳。未瘥即更作服之。以汗出為度。服後宜以熱生薑稀粥投之。
當歸散 治金瘡闢風止痛。
塗封方 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
生雞子(一枚) 烏麻油(三兩)
上先將雞子打破。與麻油相和。煎之稍稠。待冷即塗瘡上。封之。
治金瘡中風痙欲死者。及諸大脈皆血出多。不可止。血冷則殺人。
用生葛根一斤銼碎。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熱酒一小盞。日三四服。若干者搗末。溫酒服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即止。
瓠瓜方 療金瘡得風。身體痓強。口噤不能語。或因打破而得。及斧刀所傷得風。臨死服此並瘥。
取未開瓠瓜一枚長柄者。開其口。隨瘡大小開之。令瘡相當。可繞四邊閉塞。勿使通氣。上覆開一孔如碗口。取浮麻子燭兩條。並燃。瓠瓜向上。燭盡更續之。不過半日即瘥。若不止。亦可經一兩日熏之。以瘥為度。若燭長不得納瓠瓜中。可折用之。
蔥白方 治金瘡水入皸腫。(方見本門金瘡血不止類)
胡粉膏 治金瘡中風寒水腫。
胡粉 炭灰(各半兩)
上以豬膏量藥調和。塗瘡孔上。出水便瘥。
治外風入瘡口。腫痛。
全蠍(一個) 白殭蠶(三個去絲) 蟬蛻(三個)
上為末。擂生蔥自然汁。調塗自愈。
治金瘡中風水刺痛方。
蔥(一握) 鹽(一合)
上以水三升。煮數沸漬瘡。即止。
浸酒方 治金瘡中風痙。
用雞屎白三升炒黃。以生絹袋盛。入瓷瓶中與酒六升。火煨浸半日。去滓。溫服五合。日三夜一。並取莨菪根搗作餅子。當瘡上安著。以灸上。熱徹。黃水出便瘥。
必效酒 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者。
用蒜擘破去心頂一升。以無灰酒四升。煮爛。並渣每五合頓服之。須臾、得汗即瘥。
治金瘡浸酒方
或擊破等瘡中風。口閉牙噤。身強欲死。
用雀屎炒研半合。以酒七合。煮五合。濾去渣。令溫頓服。腹中轉動當即愈。若不能開口。斡開灌之。
杏仁酒摩方 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者。
用杏仁碎研。生用不去皮尖三斤。蒸令一炊久。更研令極細。入酒三升。絞取汁。每服五合。日二夜一。汗出即愈。慎外風。兼將杏仁酒汁摩瘡上。一方不用酒亦得。
豆淋酒 治金刃傷破見骨。中風口噤。
用大豆炒去腥半熟。勿使大熟五升。粗搗篩。蒸一饙頃。傾出盆中。以酒一斗五升淋之。絞去滓。每溫服五合至七合。日二夜一。衣覆微汗出。別研生杏仁膏敷於瘡上。若腦髓出者難救。
又方 治金瘡因風水腫。
取蠟不計多少溶了。入鹽少許。滴在瘡中大驗。或先以鹽罨瘡上。從溶蠟令冷熱得所。灌瘡中亦可。
又方(出聖濟總錄)
取鹿角不限多少。燒末細研。以臘月豬脂和塗之。久不瘥者。不過五七日瘥。
椒罨方 治金瘡中風。
用蜀椒生完者去目三兩。量瘡口大小。用面作餛飩。煻灰中炮令熟。及熱開一孔。當瘡上罨之。卻引風出。可作數十枚。更番用之。溫冷即換。
蔓荊子方 治因金瘡中風。口噤不能語。
用蔓荊子淨洗一升。搗令極爛。捏為炷。灸瘡上三兩炷。微熱即瘥。
莨菪根方 治金瘡中風。搐搦。角弓反張。
用莨菪根量瘡大小。截令平。如無大者。並縛數根。以稱瘡為度。別以豬脂一合。鹽末一撮。令相和。熱煎令如膏。將莨菪根平處蘸膏。溫坐瘡上。冷即易之。以瘥即止。宜避外風。
牛膝膏 治金瘡因風水腫。
治暴風口噤金瘡。
用垣衣酒漬。服之效。
麻根飲 治金瘡中風。骨痛不可忍。
用大麻根葉無問多少。搗研絞取汁。飲三合至四合。無青者以乾者。煎取汁服。亦主墮墜打損。有瘀血在心腹。令人脹滿短氣。並宜服之。
黍瓤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腫痛。因中水及中風。仍沖寒露濕氣。其腫入腹則殺人。宜熏之。或中狐尿刺。
取黍瓤並牛馬乾糞。及桑條輩。多煙之物。於坑中都燒令煙出。乃以板蓋坑上。開板作小孔。以瘡口痛處。安孔上熏之。令瘡上出汗。乃瘥。
鹽韭敷方(出聖惠方) 治金瘡因風水腫。
取韭並鹽搗各等分。置瘡上。以火灸藥上。熱徹即愈。
又方
取櫟木根皮三斤。細銼。用水二斗煮沸。納鹽一合。時以漬瘡腫。膿血當出。便瘥。
又方
取白茅根不限多少。燒為灰。湯和敷瘡上。取瘥。一方治金瘡止血。煮汁服之。
艾葉方 治金瘡中風。掣痛不仁不隨。
用艾葉生熟者。令揉團得所。納瓦甑中。塞諸孔。獨留一穴。以通氣。熏蒸患處。良久身體自知。立愈。
治八九月刺手足。金瘡及諸瘡中寒露水。冷毒皆殺人。
用生竹若桑枝兩條。惟得一物。郁著火中。為推引之。令極熱斫斷之。正以頭炷瘡口中。熱氣盡更易一枚。盡此二枚。則瘡當爛。乃取薤白搗。以綿裹著熱灰中。使極熱去綿。以薤白敷瘡上。布帛急裹之。
治金瘡中風。口噤欲死。(出本草)
用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
金瘡止痛生肌
(附論)
夫金瘡者。乃肌膚之損。要害甚重。不可不療。若不急治。斂合瘡口。潰去膿血。以生肌肉。日久必為風水所害。愈難治矣。
方
龍骨散 治金瘡刀箭傷。生肌長肉。定痛止血。諸瘡斂口。
龍骨 寒水石 滑石 枯礬 乳香 沒藥 輕粉(些少) 黃丹(炒各半分)
上為細末。每要乾摻。外用膏藥貼之效。止血生肌方。
蘩蔞 葛葉 鹿活草 槲葉 芍藥 地黃 蒼耳 青蒿 以五月五日採取。合石灰為丸。曝乾。碾為細末。摻於患處。
金傷散 治刀鐮斧傷。闢風止痛生肌。
白芨(二兩) 龍骨 白附子 天南星(各一兩) 黃丹 桑白皮(各二兩) 陳石灰(二兩風化)
上為細末。每用干貼之。
地黃膏(一名生肌膏出聖惠方)治金瘡、火瘡、炙瘡不能瘥者。
松脂 杏仁 蠟(各二兩) 薰陸香(二兩) 生地黃(切一升搗絞取汁三合) 石鹽(一兩研如粉) 羊腎脂(五合煎) 烏麻油(二升)
上先下蠟。微火令消。次納羊脂令消。次下油。次下松脂令消。冷下杏仁。次下薰陸。次下地黃汁。次下石鹽。以微火煎令地黃汁水氣盡。以綿濾。停凝。一切諸瘡初傷。皆用敷之。日三夜二。慎生冷豬雞魚肉。一方加蜜二兩。此膏治瘡法。先食惡肉不著痂。先從內瘥。乃至平復無痂。不畏風。不膿水大。為妙。
地黃散亦名石灰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止血、除疼痛、避風、續筋骨、生肌肉。
地黃苗 地松 青蒿 蒼耳苗 生艾汁(三合) 赤芍藥(各五兩入水取汁) 石灰(三升)
上五月五、七月七。午時修合。以前藥汁拌石灰陰乾。入黃丹三兩。更杵羅細。凡有金瘡傷折出血。用藥封包。不可動著。十日瘥。不腫不膿。
地榆散(出聖惠方) 療金瘡內塞止痛。
地榆根 白蘞(各三分) 當歸(四分) 芎藭 白芷 芍藥(各三分) 附子(一分炮)
上搗散。以酒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肉冷水。
治金瘡內塞逐痛方。
黃芩 當歸(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 細辛 烏頭(炮各二兩) 乾薑(一兩) 白芷(四兩)
上搗篩。以酒飲服一錢匕。日三。可至二錢匕。忌生菜、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
牛膝散(出危氏方) 治金刃箭鏃。敷瘡口。兼能生肉。
降真香 牛膝 石灰 人骨(醋炒) 真龍骨 老松皮(各一兩)
上用黃牛膽一枚。將小竹管插膽中。以石灰末從管中入膽內。掛高處曬乾。要用刀破開。同諸藥為末。敷瘡肚中。不痛自愈。
完肌散
陳石灰(四兩) 麝香(一錢另研) 黃丹(半兩) 桑白皮(新者) 密陀僧 龍骨(各四兩)
上為細末。乾摻之。
雙金散(出楊氏家藏方) 敷貼金瘡、斂口、定痛、生肌。
乳香(半兩研) 檳榔 黃連 黃丹(火飛) 龍骨 訶子(去核焙各一兩)
上為細末。干貼瘡口。
三白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生肌。
白芨 白蘞 甘草(生用各半兩) 白芷 熟乾地黃(各三分) 豬脂(半斤煉了)
上為細末。入豬脂內熬成膏。候冷。日三四度塗之。
生肌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兼治一切打損瘡。
白芍藥 薰陸香 胡粉 乾薑(炮裂銼各一兩) 油(四兩) 蠟(二兩)
上為細。以油蠟相和。煎如膏。用貼瘡上。日二換之。
止血收瘡口方(出危氏方)
白膠香(主接筋) 老松皮 白芷 龍骨 血竭(各一兩)
上為末敷之。如瘡大者。以燈心蘸入孔中。
止血收瘡口(出鮑氏方)
土朱(二兩用瓦盛瓦上火煉一日) 人骨(火煉者) 老松皮 龍骨(各等分)
上為細末。敷之妙。
麒麟竭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定痛、止血、滅瘢。
麒麟竭(另研) 突厥白(另研各二兩) 密陀僧(另研如麩一兩) 石灰(以小便一斗浸三五日後飛淘極細曝乾秤一斤)
上合研令細。但是金刃所傷。厚以散敷之。以帛封裹。勿令著風及露水。三日後開。不見瘢痕。一方小鷹糞二兩。
治金瘡。兼治一切打損瘡。(出聖惠方)
乳香(二兩) 羊腎脂(一兩) 蠟(二兩) 油(半斤)
上以油和煎如膏。綿濾過。置不津器中。旋取塗於瘡。神驗。
生肌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炙瘡、火燒瘡等。
檳榔(一枚) 薰陸香(半兩) 杏仁(二七枚去皮研如膏)
上為細末。以煉了豬脂二兩。合黃蠟如胡桃仁大。入杏仁膏同煎。令膏成。以瓷盆盛。每用攤於帛上貼之。
檳榔散(出危氏方) 治長肉、止痛、生肌。
檳榔 黃連 木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敷貼瘡上。神效。一方無木香。金瘡生肌散。(出十便良方)
甘草(一斤炙) 黃柏(八兩) 當歸(四兩)
上搗末。以封瘡上。日再。
禁聲飲子(出危氏方) 治棒杖刀斧傷。疼痛不可忍者。
防風(去叉) 南星(湯洗)
上銼散。每服三大錢。水酒各半盞。生薑捶碎同煎。通口服。甚者不過三服。立效。
灰韭散 止血收瘡口。
牡蠣散(出聖惠方) 治金瘡止痛。
牡蠣(二分熬) 石膏(一分)
上下篩以粉瘡。痛即止。或用煉了豬脂調敷亦妙。
松皮散(出危氏方) 治金刃箭簇敷瘡口。兼能生肌。
老龍皮(二分末) 生石灰(二停礦者用瓦盛上用瓦蓋炭火四畔上下煉一夜晚取研細)
上為末敷之。止血收瘡口。立效。
治金瘡苦痛。(出千金方)
用楊木白皮。熬令燥為末。以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又以敷瘡上愈。
治金瘡及刺瘡。痛不可忍者。(出千金方)
用蔥一把。以水三升煮數沸。取漬洗瘡。能止痛。
治金瘡止血生肉方。(出聖惠方)
用青木、綿布燒灰。干挹患處。如舊者洗淨燒灰妙。生肌斂瘡方。
用白附子為細末。急貼傷破處。
治金瘡並斂瘡口。(出仁存方)
用十年石灰。不拘多少為末。炒煙出。用油紙捻點燒。攪白放冷。研細末。任意用之。或以新石灰為末敷之。亦得。
劉寄奴散(出危氏方) 治斂金瘡口。止疼痛。
取劉寄奴一味為末。摻患處。一方治湯火瘡。以劉寄奴為末。先以糯米漿雞翎掃傷處。後摻藥末在上。並不痛。亦無痕。大凡湯著。急用灸。鹽末摻之。然後藥敷之。
朱氏集驗方云。宋高祖劉。微時伐狄。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復至。聞有杵臼聲。往視之。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敷之。帝曰。吾神何不死射者。答曰。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收藥而反。每遇金瘡敷之。良效。寄奴高祖小字也。
治金瘡。生肌、破血、補損。(出聖惠方)
用紫葛二兩細銼。以順流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酒煎亦妙。
療金瘡生肌肉。
生搗薤白。以火封之。更以火灸瘡。令熱氣徹瘡中。干則易之。白色者好。亦治金瘡中風水腫痛。止血收瘡口方。(出鮑氏方)
用雞內金焙為末。敷之立止。
治金瘡止痛。(出聖惠方)
用馬蹄燒灰三指撮。以酒和服之。或用燒酒亦得。
治刀斧鐮所傷。經年不瘥者。
用皂角一挺。水浸打碎。春五夏三。秋七冬十。用文武火熬膏貼。
又方
用甘遂三四月採一擔。以水大鍋熬。一桶半熬半碗。用瓷器盛放膏藥。旋攤。
治釘鐵獨傷手足。腫痛不可忍。
用合子草細嚼。縛於傷處。一日三次。換貼即愈。金瘡藥草靈散。(出家藏經驗方)
韭菜 刺薊草 試劍草
上於五月五日各取一斤。不用根。洗擇淨。同搗爛如泥。次入絹篩石灰不拘多少。再搗令十分勻。捏作餅子。以瓦盆盛貯。安置淨室中。至六月六日曬令極干收。如常用之。兒婦之兄李中父。曉藥性。云刀瘡藥無出於此。
治葛蛇銜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生肌。
蛇銜 薔薇根 續斷 治葛(各二兩) 當歸 附子(各一兩半去皮) 防風 黃芩 澤蘭(各一兩) 松脂 柏脂(各三兩)
上㕮咀。以豬脂三斤煎之。別以白芷一枚納中。候色黃。即膏成。去渣。濾、以蜜器收之。以塗瘡。無問大小皆瘥。不生膿汁也。一方用羊腎膒脂。不用柏脂。
生地黃散(出朱氏集驗方)
生地黃 川芎 赤芍藥 生藕節 當歸 蕓薹子 川芒硝 荊芥 馬齒莧(各一兩陰乾)
上為細末。和勻。酒煎蘇木。取酒調藥二大盞。無時候服。如不甚發熱。減芒硝。加桃仁、荷葉干。桃花散貼法。(出朱氏集驗方)
乾地黃(生) 桃木(取白皮) 劉寄奴(葉) 枯桐皮(取白皮) 生薑 左纏藤葉國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和勻。用生餅酒調塗損處。如因損而成風。則加服風損藥。
天蛾散(外臺秘要)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用晚蠶蛾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用藥貼於瘡口上。用綿裹。不須再動。一上便可。亦治一切金瘡。
治金瘡生肌止血。(出本草)
以鐺墨研塗瘡。在面慎勿塗之。黑入肉如印。
治金瘡。止痛、斷血、生肉。(出本草)
用豬膏莓搗。封之。
治金瘡。止血生肌。(出本草)
取五月五日採露草。取之一百種。陰乾。燒作灰。井花水和石灰為丸。燒令白。刮敷瘡上。
治金瘡。止血、生肉。令瘡黑。(出本草)
以燈花末。敷之。
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出本草)
以無名異以醋磨。塗敷所苦處。
治金瘡。止痛、止血、生肌。(出本草)
取桑柴灰研。敷瘡上佳。
治止血生肌膚。合金瘡。(出本草)
用墨以醋磨。敷之。
治金瘡止血長肉。(出本草)
以漏蘆搗。敷之。
治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出本草)
以青蒿生挼。敷瘡良。
治金瘡長肉(出本草)
用鉛丹敷之。
治金瘡疥癬。生肌止血。(出本草)
以棕櫚木皮燒灰。敷之。
治金瘡。止血長肌。(出本草)
取金瘡小草葉挼碎。敷之。又預知加石灰杵為丸。曬乾。臨時刮敷。
治金瘡。(出本草)
取火槽頭炭刮取。敷之瘡上。止血生肉。
定血散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密陀僧(半斤) 烏賊魚骨 白礬灰 龍骨(各一兩) 桑白皮(一斤) 黃丹(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乾摻。止血如神。
白芷膏(出聖惠方) 治金瘡。止血生肌。
白芷 熟乾地黃(焙一作生者) 當歸(切焙各一兩) 白蘞(一兩) 芎藭(一兩一分) 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二合) 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 甘草(炙半兩)
上細銼。以豬脂五斤。合和煎三上三下。藥成膏。去渣。軟硬得所。每日塗瘡上。頻塗即效。一方無芎藭。
治金瘡。止血生肌。
用琥珀和大黃、鱉甲為末。酒下方寸匕。能下惡血。婦人腹內血盡即止。
石灰膏(一名杏仁方出聖濟總錄) 治金瘡。止血、定痛、生肌。(方見杏仁方)
治金瘡。生肌、破血、補損。
用琥珀研為細末。敷之。
又方
用石蠶摩。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