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属性:方 黑虎膏 治一切痈疖疽毒。发背、脑疽、肠痈、痔 、疔疮、乳痈。虎野狼刀箭所伤 。一应无名肿毒。及 扑损伤。车马 伤。杖伤。悬痈。并贴之。如痔 丸如枣核扑 入。肠痈丸如鸡实大。甘草汤送下三丸。 当归 防风(各一两) 大黄 赤芍药 黄芩 黄柏 生地黄 黄连 玄参 桔梗 官 桂 白芷 木鳖子仁 杏仁 血竭 猪牙皂荚 没药 乳香(各半两别研) 香油(二斤) 黄 丹(一斤别研) 上 咀。药入油浸三日。铫内同煎油药。候白芷焦色为度。每用槐柳枝各 数 十条搅动其油。文武火熬。却用布帛滤去滓。再入铫下丹。并乳没末。不住手搅。熬至紫色。 及有青烟起。急去火。紧搅。滴水中成珠为度。看时候冷热。加减油并丹。临时通变。倾于 净器盛之。修合时。于净室勿令鸡犬妇人见。 神妙膏 治诸般疮疖痈疽。 伤损及折伤。 乳香 没药 头发 大黄 肉桂 当归 玄参 续断 莪术 生地黄 赤芍药 白芷 射干 巴豆 明矾 黄芩 柳枝(各半两) 香油(一斤) 黄丹(八两) 麝香(一钱) 上 锉如 豆大。油浸一宿。煎柳枝搅令色黑。滤去滓。油再入铫微冷下丹煎。不住手搅。黑色滴水中 不散。不粘手为度。下乳没麝香搅匀。取出每用油纸安刀上。摊以药。量大小贴患处。治杖 疮宜中间贴。此膏药用大黄、黄柏皮、黄芩三味焙干为末。鸡子清调涂四边。用皮纸条封。 第三日葱椒盐汤熏洗疮。一日一次换膏药。忌醋面肉。服乌药顺气散。 木香膏 木香(八钱) 川乌(一两) 地骨皮(六钱) 羌活(一两) 甘草 白芷 八角茴 香天南 星(各半两) 蓖麻(八十五粒去壳油) 官桂(八钱) 巴豆(八十五粒去壳油) 细辛 大 黄 荆芥 黄连 防风(各半两) 苦参(半两) 生姜(一两) 生葱(一两连根) 半两钱 (五七文) 上锉碎。根据法浸煎。 韶粉膏 韶粉(一两) 银朱 獐脑(各半两) 青盐(四钱) 松香(一两) 龙骨 虎骨(油 炙各半 两) 白丁香 地龙(瓦焙去土各二钱) 穿山甲(二钱半) 全蝎(五枚瓦 去稍) 乳 香没 药(各一两) 血竭(六钱) 脑子(半钱) 轻粉(六钱) 麝香(半钱) 蛤粉(二钱) 上诸药锉 如豆大。入油内浸三宿。文武火熬药色焦黄。滤去滓。再上火煎沸。先下黄丹。次下银朱。 用柳枝三两根不住手搅。候药色略变。抬下。不住手搅成膏。滴水中成珠不散。轻重得所。 温冷却次第下药末。第一松、乳、没、血竭。第二龙骨、虎骨、韶粉、蛤粉。第三白丁、蝎、 山甲、地龙。第四轻粉、脑、麝、獐脑。加狗脑骨烧灰末。搅匀入瓷罐内。掘坑埋三宿去火 毒。摊贴。此膏治男妇恶疽疮毒。疖漏。发背。脑疽。瘰 。疔疮。牙床肿痛。打扑伤损。 筋骨动损。刀斧割伤。杖疮。汤火所伤。小儿头面疮疖。丹流热毒。蜈蚣蜂蝎蛇犬伤。毒痔 疮诸般疮疖。无名肿毒。及治风湿脚气。小肠疝气。劳瘵咳嗽。风虚头痛。耳鸣腰腹疼痛 。妇人血气刺痛。吹奶肿痛。 神效胜金膏 清油(三斤) 黄丹(一斤半) 当归(一两) 白芨 黑牵牛(各半两) 木鳖子(六 十枚去 壳油) 独活(一两) 川牛膝(半两) 川楝子(八钱) 清藤(半两) 猪牙皂荚(半 两) 松枝 桃枝 槐枝 柳枝 石榴枝 上药根据法煎制。 玉容膏 治皮肤骨疮癣毒。唇裂面皱。风刺及打扑伤损。舒经络通流血。消肿止痛 。发散邪毒。每用少许。涂摩热为度。如耳鼻中有疮。有绵杖儿。点少许在疮上。 黄 (去粗皮锉) 当归(去芦锉) 白芍药(锉) 白芷(锉) 川芎(锉) 藿香 叶零陵香 白檀香(锉) 白附子(锉) 白芨(锉) 白蔹(锉) 杏仁(汤去皮尖研各一两) 栝 蒌(一枚) 龙脑(二钱) 清油(四两) 上除龙脑。其十三味。入清油浸三日。用银器内慢火熬。药 焦黄 色。绵滤去滓。放温入黄蜡熔令匀。再用绵滤过。入龙脑不住手用柳木枝搅。候冷密封如法 用。冬用油三两。蜡一两。夏用五两。蜡三两。 中黄膏 治男子妇人风湿脚气疼痛。贴疼处。受风寒咳嗽贴背心。风寒腰疼贴腰上 。眼肿贴太阳。心气疼痛贴鱼尾。诸气疼痛贴疼处。打扑伤闪胸疼痛并贴患处。疮疖肿 毒贴患处。杖臀疮贴患上。 草乌 防风 本 大黄 白芷 当归 苦参 生地黄 玄参 乳香 没药(各半两) 木鳖子仁(二十五枚) 蓖麻子(二百枚去壳) 猪牙皂荚(十斤) 桐油(四两) 松香 (春用十 二两夏用十八两秋十一两冬十两) 上药根据法制。 玉龙膏 治摩风止痛。消肿化毒。一切伤折疮肿。 栝蒌(大者一枚去壳) 松脂(研一钱半) 黄蜡(一两半) 白芷(半两锉) 麻油 (六两) 麝香(研一钱) 零陵香 藿香(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 升麻 黄 赤芍药 白芨 白 蔹 甘草(净拣锉各一分) 上以油浸七日。却出油。先炼令香熟。放冷入诸药。慢火煎黄色。 用 绢滤去滓。入银石锅内。入蜡并麝香松脂熬少时。瓷器盛。每用少许。薄摊绢帛上贴之。头 面风癣痒疮肿疼痛并涂摩令热。频用之。如耳鼻中令用纸捻子每日点之。至一月愈。如炙疮 及小儿瘤疮涂之。兼灭瘢痕。 一善膏 治小儿脾证。大人一切风气。气积。食冷积。气块。但有形之痈疽、疖毒 、疔肿、杖疮之类。 木通 绵黄 羌活 川芎 生地黄 桃仁 白芷 连翘 元参 防风 木鳖子仁 当 归(末) 乳香(另研) 没药(另研各二两) 上除乳没当归外。余并锉用。真麻油四斤 半。炒 黄丹二十四两续挑入油内。以柳枝三五条不住手搅之。丹不可老。火不可猛。直候丹变黑色。 滴水不散为度。取出稍冷。却下乳没当归末。再搅匀。慢火养一时许。露地毒一宿。蛤粉养 之。旋摊用。凡贴之。数日不可揭去。速则坐痛。 乳香膏 治伤折皮肉破冷。久不合。 乳香 续断 当归(切焙) 莨菪子 乱发(烧灰) 麒麟竭 薰陆香(各二两) 桂 (去粗 皮一两) 麻油(七两) 松脂 猪脂(腊月) 铅丹(各四两) 上药除麻油猪脂铅丹外。 并为 末。先煎油脂等令熟。停冷下药以柳木枝搅匀。用慢火更煎半日。后下铅丹搅匀。候成膏。 瓷盒盛。每用故帛摊贴。 观音膏 香油(四两) 松香(一斤明净者) 乳香(四钱) 没药 龙骨(各四钱) 白芷(四 钱) 木 鳖子(七枚) 柳枝 穿山甲(炙五钱) 蓖麻(二十一枚) 贝母(三钱) 上以清油浸 没药、龙 骨、白芷、木鳖子。却以火三五次沸。再入松乳末。将柳枝不住手搅。熬三五沸。滴水不散 为度。又滴地上随取起不粘手上。膏成矣。 善应膏 治一切疮疽。及伤折损痛。 巴豆(七枚去壳) 僵蚕(去丝嘴) 赤芍药 白芷(各五钱) 五倍子(二钱) 黄 连(一钱) 乱发(鸡子大) 桃柳枝(各七条) 蓖麻子(三粒去壳) 猪膏(一指面大) 上清油半 斤。浸药 三日。慢火煎熬。令乱发焦烂。出火候冷。用绢滤去滓。再澄却入铫内。火熬。次下飞过黄 丹四两。以桃柳枝不住手搅。青烟微出为度。滴水不散即膏成矣。即出火。搅令温。再入乳 香没药末各五钱。桂心末三钱。略上火搅匀。收瓷器。贴使用。一方无乳香、没药、桂心。 善应膏 治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 子、牙肿。打扑、接骨、闪胸。刀斧 伤。杖疮、蛇虫毒、犬马咬、汤火、漆疮、疥癣。贴之即愈。及治妇人吹乳。丸药如梧 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丸。产前催生。产后败血。经脉不调。温酒下二十丸。不得犯荤 辛及火焙。 黄丹(八两细研) 没药 乳香 白芨(生) 木鳖子仁 白蔹子 当归 杏仁 白芷 (并 生用) 官桂(去粗皮各一两) 清油(一斤) 新柳枝(两三条搅药用) 上药根据法煎熬。 内官 桂为极细末。同乳没一并下。 八宝膏 治诸般恶疮。肿毒。伤折疼痛。 杜牛膝 马鞭草 血见愁 剪刀草 稀 草 灯笼草 醋浆草 螺面草 苍耳草(各一 把) 上于端午日采。阴干。香油一斤。黄丹六两。后入乳没松香各五钱。根据法熬贴。 金丝膏 治闪肭。并寒湿疼痛。一切肿毒。 白芷(一两) 木鳖 蓖麻(各十枚) 竹茹(一两) 柳条(十茎长一寸) 没药 乳 香(夏 一两秋半两冬二两) 白胶香(六两) 上药入桐油煎。令黄色。去滓。绢子重滤净。下白 胶 香。再煎匀。下乳没搅匀。用新汲井水一盆。将药倾入水中。持杖千余遍。如银丝为度。柳 稍正。此在手第一指不通用。过节只虎口长。蓖麻、木鳖子去壳。每个作两三块。 神应膏 治一切恶疮。消毒止痛。活血溃脓。去风生肌。亦治杖疮疼痛。 清油(三斤) 桃、柳、槐枝(各半斤) 木鳖子仁(半两) 当归(一两) 黄丹(一 斤) 乳 香没药(各半两另研细末) 上将油慢火熬。续下三枝焦。去滓不用。下木鳖子、当归焦。 去不用。冷定。下丹乳没药。枝搅丹性绝。再用慢火熬。不住手搅。休溢出滴水内成珠不散 为度。瓷器盛之。旋摊贴之。 没药膏 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伤折KT 。坏脓。生肌止痛。贴灸疮。 麒麟竭 乳香(研) 没药(各一方分研) 当归(半两去芦) 黄丹(六两) 杏仁 木 鳖子 仁(半两细研) 乱油头发(二两) 上先以油一斤。石器内或砂锅中露天底炼油热。先下 木鳖、 当归、杏仁、头发、慢火熬黄焦。油耗五分。离火绵滤去滓。再入锅得所取下火。入三味研 药。再搅匀。瓷盒盛。放地上。以盆盖一宿尽出火毒。如用或帛或绵。摊贴日易之。 长肉膏 桑枝 柳枝 桃枝 槐枝 榆枝 枸杞枝 上各四十九寸。先以真麻油一斤熬滚。下枝 在内。煎黄赤色去枝。入黄丹十两。柳枝不住手搅匀。滴试水中不散为度。倾入水盆内。候 冷瓷器盛贮。凡用摊纸上。慢焦贴。长肌肉无痕。此膏治肉瘤、疔疮、痈疽、发背、脑疡。 蜘蛛蛇犬伤、蜈蚣蝎毒、蜂虿草刺。竹木屑。小儿梅花秃疮。面痣、赘痣、诸疖疮。箭镞。 毒胎。六指。面目无名肿毒。恶肉。悉根据法治。凡疔疮其患四畔俱赤。中间或青或白或黑或 凸或陷者是也。痛如入心彻骨不可忍。身如火热。头如斧劈。昏闷不省不爽。其病三日不疗。 病丧身命。急用铁针于疮头上刺入一分许。作十字用药一粟点之。黄水出为度。少顷将纸拭 干。再用药点。如是者三次乃止。内服菊花散。将生菊叶一握。研冷水一二盏与服。吐泻为 度。如虚弱人多服内补十宣散数日。疔疮自然坠地。暑月尤速。若脓水不干。用麝香散掺之。 四畔长肉膏。但肉满平复如初是也。 子大者如银杏。小者如鸡头。先用麻布搽令血热。以 绵系定。将药于根头旋转点之。若暑月实时落。痈疽发背脑伤等。不问有头无头。但要肿处 知痛。用药一粟许。于疮头上点之。少顷再点。便觉肉地软痒。内服黑神散和复元通气散。 须用局方有白牵牛穿山甲者。二药打和匀。以无灰酒一二碗调服。实时脓溃痛减。次服十宣 散内补。如脓水不止。麝香散掺之。用膏贴。忌食毒物。及房室等事。切须将理。不得失宜。 待疮口合愈矣。治蜘蛛蜂虿等。不问咬破皮。或见血。以药一粟。点所伤处。候黄水出尽为 度。其毒已消。毒气不行于四肢。随时便可治。草刺竹木刺屑以药一点滴之。少顷黄水流痛 止。刺屑自出。小儿梅花秃疮。以先剃头令净。若有脓血用帛拭干。却将油纸一张摊药面清 水在上。以托纸罨放小儿头上。不住手旋转。扶之其虫即死。后用水洗令洁净。二三日来结 薄痞白落也。面痣用箸子杵令血热。将药随痣大小点之。待痞干落。即可。赘痣先剪去硬皮。 以药点之。痞落即去。大者内捻去。疔子仍须搽令血热。方可用药。疥癣待痒时抓破。以药 面清水拂之。其虫即死。痢疮凡疾后有此疮。盖余毒不散。生于谷道四傍。有若痒癣。其痒 无休。时当根据癣法治。箸旋毒蜘蛛蝎毒同治。无名肿毒。恶肉与瘤同法治之。 乳香膏 治一切恶疮。打扑走注疼痛。 乳香(研) 黄蜡(各半两) 白胶香(二两) 杏子油(一斤) 珠子沥清(半两) 上 将沥青 于木炭火上先熔开。下白胶香、黄蜡。入油搅匀。以绵滤去滓。于井花水中持援白色如银。 再熔乳香在内。援白色收瓷盒内。根据常法摊用。 膏药方 真香油(一斤) 黄丹(半斤) 巴豆(七十粒) 木鳖子(五枚) 穿山甲(五片) 上 香油用 铁锅熬滚。下川山五片。煎黄色取出。却下木鳖子亦煎黄色。取出。然后下巴豆。熬黄色。 取出将生绢滤去滓。将油入砂锅内。浸火再熬。下丹用柳枝三条。不住手搅。一时久。后沫 高三寸可住手。将油滴水中不散成珠为度。 走马膏 治诸疮。一切打伤肿毒。 皂荚(猪牙者十梃皮碎) 芫花(五两) 生姜(五两取自然汁) 生地黄(一斤取自 然汁) 上方先以米醋一斗。入诸药煎至三升。绞去滓。再煎。以柳木搅。稀稠得所如膏。瓷盒盛。 埋地内。五日取出。故帛上涂贴患处。日二上。 膏药方 沥青 蓖麻(各一两) 上同捣烂。摊纸上。贴疮。 神应膏 治脚气疼痛不可忍。及寒湿。 皂荚(肥大者二十) 蓖麻(一两为末) 上将皂荚炙过捶细。好米醋二碗。同煎五七 沸。 揉去滓。熬成稀膏。入乳末搅匀。次加木鳖、草乌、南星等末匀。熬一沸。取下再入没药、 血竭、轻粉匀。放温量患处。约一分浓。纸粘贴。 膏药 治诸般恶疮。打扑伤损。及心痛。遍体疮疼痛。 木鳖(二十枚) 白芷(二十枚) 上咀作小片。用油四两半。慢火煎焦黄色为度。绵 滤去 滓。秤油见数。凡油四两。入嫩松香六两。柳枝搅松香熔尽。入水中去毒。用。 乳香膏 治诸疮肿硬疼痛。及脓溃。肌肉腐烂。兼治腐肉不退。 南乳香(一两) 没药(半两) 松脂(五两) 天台乌药(一两) 赤芍药(三钱) 木 鳖子(三钱用仁去皮二钱) 当归(三钱) 小油(一两) 加血竭(二钱) 上九味。除 乳香没药松 脂血竭等四味外。用前项小油。浸乌药等四味。计五日。慢火同煎数十沸。滤去滓。澄清一 宿。入南乳香等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成膏。 大红膏方 乳香 当归(各二两) 琥珀 香白芷 没药 白芍药 白芨 白蔹 绵子(各一两) 沥 青(十六两) 黄丹(十两) 小油 木炭(三斤) 定瓷碗(二只) 上八味为细末。同 沥青一处 。放在碗内。用文武火熬。以沥青熔开。次下小油。徐徐下之。看取硬软得所。用绵滤在水 盒内。放温。次下丹熬成膏。若用时。摊于纸上用之。
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颠扑伤折方
属性:金丝膏 治打扑伤闪肭。疼痛湿气。 当归 川芎 苍术 香白芷 赤芍药 木鳖子 大黄 草乌头(各一两) 香油(半斤) 沥青(一斤) 松香(一斤) 乳香(五钱另研) 没药(五钱另研) 上前八味。同香油 熬去滓。 沥青松香熬。看软硬。冬软些。夏硬些。乳香没药摊膏药时用之。 黄气膏 治 扑闪肭。打扑伤损。 苍术 赤芍药 白芷 当归 苦参 乳香 独活 川芎 南星 草乌 没药 天花粉 木鳖子 上等分 咀。以香油二斤。冬月用此数。夏月一斤半。槐柳枝各二十一。煎黄色。 煎汁令尽。下丹搅令相匀。又煎一两沸。下蜡候色黑软硬得所。膏成。帛上摊贴。日二换。 乌麻膏 治一切痈疽发背。生肌止痛。 乌麻油(一斤) 黄丹(七两) 薰陆香(一两) 麝香(半两细研) 松脂(一两) 黄 蜡(三 两) 上先煎油沸。下松脂薰陆香。及蜡。候消以绵滤过却安铛内。下丹火搅令黑色。滴水 中为珠。软硬得所。去火下麝香。搅令匀。瓷盒盛。看疮大小。帛上摊贴。 黄 膏 治一切痈疽发背。止痛生肌。 黄 赤芍药 当归 川大黄 芎 独活 白芷 薤白(各一两) 生地黄(二两) 麝 香(二钱细研) 上药并细锉。先用猪膏二升。煎三五沸。下药煎白芷色赤。以绵滤过。去 滓 入麝香搅匀。收瓷盒。日三四度涂摩疮上。 抵圣雄黄膏 治一切恶毒疮毒。 雄黄(一两细研) 黄丹(二两) 乳香(细研) 没药(细研) 麒麟竭(细研各一 分) 密陀 僧(细研半两) 麝香(细研) 丁香(末各半分) 红芍药(锉) 白芷(锉) 白蔹(锉) 不灰木(锉各一分) 槐柳条(各二十一寸冬用根夏用条) 乳发(如球子大净洗并槐柳条 一处水浸一 日漉出) 油(半斤) 蜡(四两) 上药从芍药已下。以油煎。令白芷焦赤。滤去滓。入 蜡并 雄黄以下八味。不住手以柳木枝搅。候色变黑。即倾入瓷盒中。看疮大小。于故帛上涂贴。 乌蛇膏 治一切远年恶疮。发背。冷漏疔疮。刀箭所伤。 活络内炙膏 治闪肭筋骨。但是一切无名疼痛。皆宜用。 当归 黄 芍药 白芷 半夏 铜青 木鳖子 乳香 没药(各一两) 白胶香(一 斤 半) 上除白胶香外。为粗末。用麻油一斤。同煎至黑色。滤去滓。入乳香、没药令匀。次 下白胶香。煎至黑色为度。白札纸。看病大小摊贴。 大红膏 治从高坠下。落马伤损。瘀血结滞。筋脉挛急。肌肉肿硬。疼痛不可忍者 。并皆治之。 当归 赤芍药(锉) 天台乌药(锉各一两) 小油(半斤以上三味油浸七日七夜) 没 药(一两) 乳香(二两) 琥珀(一两以上同研为细末) 沥清(一斤) 黄丹(十两) 上 先将沥 清。以银石器内慢火熬。铁 子搅化开为度。时月看硬软旋。旋入浸药油。硬软停当。次下 研药三味。搅匀。绵滤在净水盆内。以手持 。如锡白色。次下黄丹。再持 令匀。盛在瓷 盒内。每用热铁 摊浓软纸上。贴患处。 金丝膏 治筋骨伤损。时发疼痛不已。 松脂(通明者四两) 良姜(一两取末八钱) 乳香(三钱另研) 木鳖(四枚大者去 壳为末) 川乌头(三枚锉如麻豆) 小油(半斤) 杏仁(一百枚锉如豆大) 上将小油煎热。下乌 头、杏 仁熬焦黄色为度。取出。以绵滤去滓。极净。再用银石器内慢火熔。松脂化开。然后下良姜、 乳香、木鳖子末。不住手搅匀。旋入乌头杏仁油。看硬软得所。再用绵滤在瓷盒内。贮放。 如用摊纸上贴患处。 当归膏 治伤折损破。痛不止。肉不合。 当归(一两末) 阿魏(研一分) 绯帛(五寸细剪) 胎头发(细剪半两) 铅丹(二 两) 麻 油(四两) 上先煎麻油令沸热。次下头发、绯帛。煎令焦。滤去滓。再煎、候油沸入铅丹、 阿魏、当归。以柳枝搅匀。候黑色滴水中成珠子。以瓷盒盛之。涂疮口。或摊纸上贴之。 万金膏 蜡 乱发 轻粉 油 白芨 上将油入连根葱二根。发少许。白芨熬黄去滓。下轻粉丹。 熬黑为度。下蜡为膏。 金丝膏 治打扑伤损。止痛散血。 上将松脂嫩者四两。先熔二两。倾入水中。候冷取出。将已入水者。再熔成汁。谓之两 熟。却下二两。生者一处熔成汁。入麻油半两。冬月加紫草。用油纸摊。随大小贴之。 雄黄暖膏 接骨止痛。 黄丹(四十八两) 麻油(五斤) 猪脂(二斤) 松脂(一斤) 羊脂 蜡 野驼脂 (各十两) 当归 乌蛇 生干地黄 续断(各二两) 连翘花 白芷 露蜂房 川乌头(去皮脐) 细 辛 棘针 川芎 羌活 人粪(干者烧灰) 紫草 虎红骨 鲛鲤甲 皮 莨菪子 吴茱萸(各 一两) 白蔹 紫葛 玄参 桑木耳 木通(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 白术 防风 桑 根白 皮赤芍药 香附子(各三分) 青绯布(各七寸烧灰烟尽) 槐枝 柳枝(各四两) 葱 (连根 者三七根) 上将油、猪脂、羊脂、野驼脂于锅内煎为油。入柳、槐枝、棘针、葱紫草、露 蜂房。于油内慢火煎半日。去滓。其余诸药细细锉入。热油内慢火煎半日。次入松脂蜡更煎 半日。滤去滓。拭锅内细罗黄丹炒金紫色。热下药汁中。以柳枝搅不令住手。候色变紫色。 膏成矣。住火。次入。 雄黄 沉香 丁香 木香 桂心 麒麟竭 附子(去皮脐各三两) 乳 香(四两以上研细入膏中) 上调令匀。用瓷盒中盛。凡有患者。于绢帛上微火摊贴。于折 损 处。一日一度换之。 腽肭脐膏 治伤折。接骨止痛。 腽肭脐 当归 附子(去皮脐生用) 桂心 生干地黄 莨菪子(各二两) 羌活 川 芎 麒麟竭 乌蛇 乳香 木香 续断 白芷 穿山甲 皮 桃仁(汤浸去皮) 紫草 杏仁 (汤浸去皮) 棘针 柳枝 槐枝 赤芍药 白蔹 防风 细辛 密陀僧(各一两) 葱白 (十 四茎连根) 黄蜡 沥青(各十两) 驼脂 羊脂(各三两) 猪脂(二十两) 清麻油(五 斤) 黄丹(二斤炒紫色) 上细锉。先以猪、羊、驼脂等于火锅属性火煎取清汁。去滓。后入麻 油 煎如鱼眼沸。次下棘针、柳枝、槐枝、葱白等四味。煎令焦黄。去滓。即下腽肭脐等药。以 炭火养一七日后。绵滤去滓。却入锅内。旋下黄丹。用柳枝搅不住手。候转色紫。稀稠得所。 即成膏矣。于瓷盒中盛。每用纸上摊贴患处。 抵圣膏 治伤折。接骨散瘀血。止疼痛。 麻油(二斤) 羊脂 野驼脂(各四两) 腊月猪脂(十两) 当归 乌蛇 生干地黄 连 翘 续断 白芷(各二两) 白蔹 白芨 玄参 鲛鲤甲 皮 露蜂房 桑木耳 木通(各一 两) 以上诸药。细锉。并脂油等煎半日。去滓。后下。 杏仁(汤浸去皮尖) 桃仁(各二两汤浸去皮尖) 丁香 沉香 木香 桂心 芎 羌 活 附子(去皮脐各一两) 松脂(八两) 以上细锉。入前油内。慢火再养半日。候药焦黄色。 以 绵滤去滓。即下后药。 黄丹(二十四两炒紫色) 乳香(二两末) 麒麟竭(二两末) 上先以黄丹旋下油内。 用柳 木不住手搅。待变紫色。即下乳香麒麟竭末。令匀停冷。凡有损折处。微火 摊于帛上。 封裹之。 紫金膏 治从高坠下。落马坠车。腕折。骨碎。筋伤。 黄丹(二十四两) 麻油(二斤半) 猪脂 野驼脂(各四两) 松脂 乌蛇 白蔹 白 芷 白芨 连翘 续断 紫葛 牛膝(去苗) 生干地黄 鲮鲤甲 皮 露蜂房 木通 当归 (各半两) 桃仁(汤浸去皮尖) 杏仁(汤浸去皮尖) 乳香 丁香 木香 桂心 附子 (去皮 脐生用) 川芎 羌活 麒麟竭(各二两) 上细锉。入油脂并松脂。同以慢火煎养半日。 候 药焦熟绵滤去滓。净铛内细罗黄丹炒紫色。旋下熟药汁。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变紫色。即 油力尽。滴于水中成珠。入手不污即停火。收于瓷盒中。用纸摊贴痛处。日一换之。 槐子膏 治伤折。 槐子 水杨白皮(各三两) 黄丹(二十四两炒紫色) 麻油(二斤半) 猪脂(一斤) 蜡 (五两) 头发 桑根白皮 皂荚(去皮子) 天雄(去皮脐) 当归 槐白皮(各一两) 巴 豆(去皮心) 雄黄(细研) 麝香(各半两细研) 上细锉。入脂油内。慢火煎养一日。 焦熟用 绵滤去滓。即下黄丹熟药汁内。用柳木篦搅。莫令住手。候药成紫色。入水中成珠油。力尽 即住火。入雄黄麝香和匀收于瓷器中。凡有伤折。逐日摊贴痛处。极效。 薤白膏 治 伤折。金疮。生肌。 薤白(两握) 白蔹 赤芍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 续断 芎 白芷 郁金 棘 针(各一两) 生地黄(二两) 滑石(三两) 绯帛 青布(各一尺烧灰) 黄丹(一十 四两) 上 除黄丹外细锉。用麻油三升。先煎薤白、生地黄。后下诸药。以慢火煎半日。次下滑石绯帛 布灰等。再用慢火煎半日。绵滤去滓。于净锅内。炒黄丹紫色。旋下油内。柳木篦不住手搅 成紫色。待油力尽。滴水内成珠。入手不污即停火。入盒中收。用纸摊贴痛上。日一换之。 白金膏 治伤折疼痛。 桑根白皮(三两) 柳白皮 槐白皮(各二两) 楼葱白(一握切) 白芷 当归 乳 香羌 活(各一两) 黄丹(十六两) 上细锉用麻油二斤。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并葱。煎 令焦 黄色。去滓。即下诸药。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黄丹以柳枝子搅令黑色成膏。瓷盒贮。每用 时故帛上摊贴患处。 乳香膏 治打扑闪肭。伤损。及疰气疰痛。 青娘子 红娘子(各一对去头翅) 蓖麻(十五粒去壳) 当归(不拘) 白芷(不拘) 山 栀(一枚) 乳香(半斤) 松香(半斤) 香油(四两) 上除松香外。将六味锉入香油 内煎。以 柳枝搅。候蓖麻熟。滤去滓。却将松乳熔开。次倾入煎药油。挑柳枝搅匀。候油滴水不散。 牵拽不断。瓷罐收。热贴。 金丝万应膏 治 扑伤损。手足腹背。并寒湿脚气。疼痛不可忍。小儿脾疳。泻痢 咳嗽。不肯服药者。宜贴。 沥青(二斤半) 威灵仙(二两) 蓖麻子(一百枚去皮脐研烂) 黄蜡(二两) 木 鳖子(二 十八枚去壳切片研烂) 没药(各一两别研) 乳香(一两另研) 小油(夏一两春秋三两 冬四 两) 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内熬化开。以槐柳枝搅。候焦黑色为度。重帛滤过。以沥青 入水盆内。候冷成块。取出秤三斤净。下锅熔开。下小油、黄腊、蓖麻、木鳖子泥不住手。 槐柳枝搅匀。须慢火滴数点入水中。拭金丝状。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许。软加沥青。试得 如法。却下乳没末。起锅在灰火上再用槐柳条搅数百次。又以粗帛滤膏在水盆内。扯拔如金 丝。频换水。浸二日。却用小铫盛顿。如落马坠车。于被伤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内为验。 连换热水。数次落之。则热血聚处。自然消散。小儿脾疳。贴患处。泻痢腹肚上贴。咳嗽背 心上贴。 金丝万应膏 治 扑伤损。外贴膏药。内服小乌沉汤加乳香。热酒调。随病上下服 之。 上根据疮肿伤折类。黑虎膏。松香八斤。如法煎熬。倾于水盆内。浸一宿。净器盛之。不 用黄丹。凡治 扑伤损。外贴膏药毕。内服小乌沉汤加乳香。热酒调。随病上下服之。 穿山甲骨贴 膏 治伤折接骨。 穿山甲骨(三两涂醋炙令黄) 桂心(一两) 当归(一两) 生地黄汁(三合) 飞 面(一匙) 附子(二两去皮脐生用) 生姜(五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熟暖加生地黄、生姜汁。调 五钱。 令摊于绢上。乘热裹贴折痛处。急系缚。每日换之。 蓖麻膏 治打扑闪肭。 蓖麻子(去壳另研) 木鳖子(去壳另研上二味各二两) 苍耳(烧去烟一两) 雄黄 (一两 另研) 金毛狗脊(去毛半两) 上件药各为末。和匀。用半两。骨髓二两和成膏得所。每 用 篦子挑在手心内。醋调。量疮口大小。涂遍。用薄纸盖了。上用以木板夹定。频用醋扫。此 药兼消一切痈肿。或因酒后卧湿地。或元有寒湿。臂膊冷麻。根据前调药。涂用纸盖了。频用 扫。即愈。 神应膏 治闪扑伤折。消肿定痛。 牛皮胶(一斤捶碎) 生姜(一斤取汁) 肉桂(去粗皮一两为细末) 上先将胶放铫 内。用 水煎熔。次下姜汁在内。搅熬稀稠得所。即逐旋抄肉桂末在内。慢火熬极匀。倾入瓷罐子内。 密封贮。每月用药摊于患处。以纸花子三两重盖覆。其痛即止。渐渐平复。如药熬下多日干 硬。再于火上锅动。如太干即入生姜自然汁搅极匀。如煎用。 木鳖膏 治打扑闪肭。 木鳖子(一百枚去壳) 大鲫鱼(一枚去鳞并头尾肚肠) 上件同捣成膏。涂在痛处。 抵圣大白膏 治折伤闪肭。疼痛不已。消肿 毒。却邪止痛。及疗痈疽初生。肿疼 尤甚。疮疡肿疖。赤 发毒气。结搏肌肤痛急。 白胶香(十四两研为细末) 乳香(一两另研) 定粉(二两) 白芷(六钱锉碎) 白 蔹(六 钱锉碎) 上件以麻油四两。炼白芷。候焦黄色漉出二物。次下白胶香候熔。退火次入乳香、 定粉。再搅匀。倾入瓷器内。候凝密封贮。每用慢火炙动。量患处大小。纸上摊贴。 木香膏 治一切打扑伤损。 肿疼痛。滞血不散。并远年近月疮肿。遍身热疮。并 可贴神效。 木香(碎切) 槟榔(捶切) 当归(薄切各一分) 上使清油四两。煎上件药。令焦 黄色。 漉出。以新绵滤过。不使滓。却将油入黄丹一两在内。入铛中。文武火重炼。以柳枝箸不住 手搅。候烟白。滴一二滴在水碗内。以手取丸之不泥手。膏得成丸。即倾出也。 接骨膏 赤小豆(三合) 草乌头(二两) 天南星(一两) 生白姜(一两) 白蔹(一两) 桂 (一两) 黄丹(一钱)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膏。贴患处。 接骨膏 治手脚骨折。 上取嫩细柳条。量所用长短。截数十条。以绵穿帘。裹于损折处。缠一遭。就绵头系定。 用好皮纸一长条。量柳帘高下裁剪。即于纸上摊熔黄蜡匀糁肉桂末在蜡上。浓半寸许。即于 帘子上缠药纸三四重。上用帛子软物缠缚扎定。其痛渐止相接。即获平复。 如折骨。先服当归、炮草乌、白芷等分。末温酒下二钱。略身麻后整疗揣接。用糯米粥 调牡蛎末涂伤处。以杉木板夹之。缚定。却宜服乳香、没药、芍药、川芎、川椒、当归半两 火。自然铜二钱为末。熔黄蜡二两入药。不住手搅匀。丸如弹子大。好酒煎开热服。随痛 处卧。少时连进数服。又宜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温酒入姜汁调一钱服。伤处仍此药敷贴盖。 大治破伤风。 神仙接骨膏 黄丹(飞过) 密陀僧 自然铜(各四两) 辰砂 血竭 乳香 没药(各一两) 黄 蜡白 矾(飞过) 腊月猪脂(各十三两) 上用新锅子。先下脂熔滤去筋膜。次下蜡成油。放锅 于冷 处。次下密陀僧、黄丹、自然铜末。更慢火煎。滴水中不散为度。便出锅于冷处。下诸药。 柳木篦子搅匀。入瓷器中。不住手搅至凝。丸如弹子大。候极冷。收通油新瓷器内。永不败 坏。若一切折伤。不问内外轻重。虽已无气。但心头尚暖者。分一弹作十五丸。热葱酒吞下。 如已绝不能吞。即以热葱酒磨灌。但下喉即自省人识痛。病患痛亦定。仍取十丸入少油火炙 软。摊在帛上。贴痛伤处。如伤损处大。用二丸以上。此药不粘肉。即以寻常胶粘膏药。 神验膏 治打扑伤损。筋骨难动。不问手足腰背并治之。 糯米粉(一合) 飞过面(一合) 马屁勃(一碗) 上三件拌和。于生布上筛下。用 生姜自 然汁半碗调。却入后药。 牛皮胶(三两半) 酸米醋(一碗) 上先用醋熬牛皮胶化。便入前所调三味药。不住 手搅 成膏子。以瓷器盛之。每遇 损。以药膏摊于纸上。粘贴伤处。却用杉木片夹定。用浓衣服 裹之。勿令冷。三两日一换。若只伤筋骨。粘贴如火。若筋损骨碎。粘贴而痛。如虫行为妙。 初折伤者只三次效。 应痛膏 治大折伤疼痛。 白槟榔(二枚) 白豆蔻(一枚) 官桂(半两) 柳枝(一分) 木鳖子(二十枚) 香 白芷(三钱) 当归(一两) 丁香(三钱) 天南星(一个) 白附子(一两) 黑附子 (大者一个) 黄蜡(时足用) 上味都为末。一两蜡用药末一两。同于铛内煎。直候紫花上来。药方热后。 用井泉水一盏。将铛内药倾入水盆内。然后以手扯拔其药。直须熟软。并不得分毫结硬。捻 为饼子。裹在伤处。三日后却将药重于火上炙团一处。依旧捻饼子。裹旧伤损处。
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金疮方
属性:金疮膏 川当归(五钱) 杜当归(二两) 白芍药 赤芍药(各一两) 香白芷(一两半) 紫 金皮(一两半) 黄蜡(一两) 乳香(另研) 没药(另研各半两) 白胶香(二斤) 真 桐油(半斤) 上锉细。入油煎熬。用文武火下二芍药煎。次下二当归。再次下乳香。三下白胶香。香白芷。 四次下紫金皮黄蜡。五次下没药。如法煎成膏。用布滤去滓。倾入水盆中净处煎。忌鸡犬妇 人见。 金疮膏(一名败毒膏)治贴诸般疼。刀砍斧伤。皆可 入贴之。 桐油(二斤) 紫金皮 白芷(各半斤) 赤芍药(四两) 白芍药(四两) 独活(一 斤) 上 药先下净锅内。文武火熬。看白芷嫩黄色。下当归三两。白芷老黄色下黄松香八两。次下黄 蜡四两。次下乳香三两。次下没药二两。次下血竭二两。文武进退火熬。棒桃珠似珀色。入 水中不散。拈方好。用麻布滤去余药。扯拔黄色为度。用水养之。 治镰斧所伤。经年不可。 用皂荚一锭。水浸打碎。春三、夏三、秋十、冬十。用文武火熬膏。 又方 取甘遂三四月采一担。用大锅熬一桶半。用瓷器盛。旋摊用之。
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内外诸疾方
属性:万应膏 治一切恶疮。及刀斧所伤。蛇咬狗咬。虫伤。心痛牙痛。眼腹痛。脚气骨 节疼痛。大人小儿痹癖。悉皆贴之。心痛丸梧桐子大。温醋汤送下三十丸。肚腹痛温酒 送下三十丸。 当归 芍药 白蔹 白芨 白芷 木鳖子 杏仁 轻粉 乳香 黄 (各一两) 巴豆 (六钱去皮) 雄黄(研一两) 白矾(少许) 没药(一两研) 黄丹(二斤) 血余(三 两净) 好油(三斤) 蓖麻子(三百五十个) 上先将乳香、没药、黄丹、雄黄、白矾、另研极细 外。 将余药锉碎。同槐柳条各二两。锉碎。蓖麻三百五十个。去皮研碎。先入油内浸三日。于铁 锅 内熬。用槐柳条各二根。二尺长。不住手搅。微黑色。滴水中不散捞去粗滓。再用绵滤净。 再入锅内熬滚。先下黄丹。次下血余。次下白矾雄黄。又下乳香没药。不住手搅。至烟尽。 微热。下轻粉搅匀。倾入水盆内。浸一宿。出尽火毒。于瓷器内盛之。 青膏 治百种风。头眩鼻塞。清涕泪出。霍乱吐逆。伤寒咽喉痛。脊背头项强。 偏枯拘挛。或缓或急。心腹久寒。积聚疼痛。咳逆上气。往来寒热。鼠漏瘰 。历节疼 肿。关节尽痛。男子七伤。胪胀腹满。羸瘦不能饮食。妇人生产余疾。诸病 疥。恶疮 痈疽。肿阴蚀。黄胆。发背。马鞍牛领疮肿。(一名卫侯青膏) 当归 栝蒌根 干地黄 甘草 蜀椒(各六两) 半夏 桂心 川芎 细辛 附子(各 四 两) 黄芩 桔梗 天雄 藜芦 皂荚(各一两半) 厚朴 乌头 莽草 干姜 人参 黄 连 寄生 石楠 戎盐(各三两) 黄野葛(二合) 生竹茹(六升) 巴豆 续断 杏仁(各 一两) 猪脂(三斗) 苦酒(一斗六升) 上 咀。诸药以苦酒渍一宿。将猪脂微火上煎之。三上 三下。 膏成。病在内以酒服如半枣。在外摩之。日三。丸作膏。当以破除日。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 贱人鸡犬禽兽见之。 胜金膏 专治男子妇人。筋寒骨痛。坠堕闪肭。打损血结聚。伤筋骨碎。中风入脑 。头痛湿痹。骨节酸痛。四肢邪气不仁。百节拘挛。不能屈伸。腰脚软弱。冷嗽气促。 咳逆牙疼。腹痛冷气。腰脊痛疼。寒湿脚气。游风走气。膝腿脚酸疼。并皆治之。 艾(四两) 当归须 白芷 牛膝 黄 木鳖子 皂荚刺 蓖麻 防风 桑白皮 白 僵 蚕川续断 延胡索 官桂(去皮) 黄连 降真 独活 赤芍药 川芎 细辛 南星 巴 豆(去壳三十枚) 桔梗 蓬莪术 牡丹皮 白藓皮 狗脊 天麻 蔓荆子 接骨木 蛇床 木 香威灵仙 白芨 白蔹 杜仲 骨碎补 羌活 萆 破故纸 漏芦 海桐皮 五加皮 薏苡仁 荆芥(各五钱) 槐柳条(向南者) 桃枝(向东北枝) 以上各味并锉碎。用香 油浸。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然后用慢火将前药于铫内温火热。不可用火骤。如此三日三夜。 次用文武火煎沸。掇上用柳槐枝搅。看白芷黄色为度。 黄蜡(四两) 松香(五斤) 芸香(二斤半) 姜汁 连根葱汁 陈米醋(各一大盏) 香油(三斤四时用) 以上先用松香、芸香。于锅内熬化。滤去滓后。将葱姜汁、并陈米醋 各一 盏。并五十味药油。四时用。春、秋、冬、用多。夏用少。自宜斟酌。 降真香 五灵脂 自然铜(醋净七次白色为度) 无名异 雄黄(明净五钱) 乳香(一 两) 没药 黄丹(火飞) 全蝎 血竭 琥珀 麝香(三钱半) 露蜂房(烧灰) 虎骨(醋炙 黄) 穿 山甲(火 焦黄五斤) 败龟板(醋炙黄五钱) 上十六味。碾细末。同前药在锅内慢火化。 不 住手搅。待松、芸香匀后。下各味末药。除麝香黄丹。又下乳香、没药。急搅匀。滴水中试 老嫩。然后倾入水中。手扯百余遍。盛在瓷器内。出火气。三日方用。 阴膏 草乌头 槐枝 厚朴 当归 牙皂 白芨 龙骨 黄芩 木鳖子仁 没药(另研) 黄 柏 鳖甲(九肋) 乌鱼骨 白蔹 黄连 苦参 白芷 柳枝 川芎 乳香 生地黄 大黄 玄 参(各二两) 清油(一斤冬月四斤) 黄丹(十四两) 上各锉如豆大。于银石器内。将 诸药于 油内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将诸药于锅内用文武火。三上三下熬至紫色。用绵滤 去滓。候少时。再上火。油起下丹。用柳枝搅至黑色。点于水中。不散成珠为度。熬时须要 慢火。无令过火。如过火硬时。再入少清油。不住手搅。不粘手已成。忌产妇、孝子、鸡犬、 生人见之。 无比神应膏 治诸般恶毒疮肿。发背瘤疽。瘰 。 疮。脚气。打扑伤损。刀斧伤 。汤浇火烧。马犬蛇虫、蜈蚣蜂蝎。多年咳嗽。口内吐血贴背。败毒愈。心疼腹痛。小 肠疝气赤白痢泄不止。于脐下贴即痊。牙疼贴腮上止。肉溃流脓。顽癣。腰痛。奶痈。 痈痪。杖伤重者。两贴安。 白蔹 白芨 木鳖子仁 香白芷 官桂 杏仁 当归 乳香 没药(各一两) 桂花(半 两) 苏合香(一丸) 黄丹(二斤半) 真香油(五斤) 槐柳条(各半斤) 上锉碎。 除乳香、 没药、黄丹、苏合香丸另研外。其余药于油内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过冬减黄丹 三两。新铁锅内浸至日期用文武火熬。一顺搅。槐柳条冬黑色。尽去其滓。放温入乳香、没 药、苏合香丸。将药再熬。不住手搅。微滚两三沸。放温下。面下黄丹毕。令文武火熬滚起。 出火再滚。如此五七次。不住手搅。至数千次。烟尽黑色为度。滴水不散方可。切不可过火。 辰火日熬。忌妇人鸡犬见。 善应膏 治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 子牙疼。打扑接骨。闪肭刀斧伤。杖疮。 蛇虫毒。狗马咬、汤火、漆疮、疥癣。贴之即愈。又治妇人吹乳。以药丸如梧桐子大。 新汲水下二十丸。肺痈肠痈亦可为丸服。温酒米饮或白粳甘草煎汤皆可服。不可犯荤手 。及火焙。 黄丹(八两研极细) 白胶香 明没药 滴乳香(并另研) 大当归 川白芷 杏仁(去 皮 尖) 大黄 草乌 川乌 赤芍药 槟榔 生干地黄 土芎 沥青(另研入) 乱发(净洗 各一 两)上除乳香、没药外。将磁石铫盛。香油一斤浸药一宿。慢火煎熬诸药黑色。再入葱白乱 发煎少时。用生绢滤去滓。留下一两药油。复将所滤油于慢火上熬。却将黄丹入油内。用长 柳槐条不住手搅。后有微烟起。药铫将柳条点滴在水面上。凝成珠不散方成膏。如不成珠再 熬。直待成膏提起药铫搅。无烟出。却入乳香、没药、白胶末搅匀。倾出瓷器内将原留下浸 药铫。一并收拾器内。用新汲水。一日一换。将药器坐放水内三日。出火毒。方可用之。 阳膏 川羌活 黄 当归 川芎 杏仁 生地黄 木鳖子仁 全蝎 穿山甲 牙皂 白芷 大黄 乳香(另研) 没药(另研) 木通(各二两) 连翘 上锉如豆。每料用清油五斤 重炒。 黄丹二斤。于银石器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用文武火熬至稍沸。三上三下火候。 药黑紫色为度。用绵滤去滓。放温再上火。次下炒黄丹作三次下。滴水中不散成膏矣。忌生 产妇人。孝子、鸡犬等见。 陈元膏 治下湿身病苦痹。饮食衰少。医疗不瘥。及坠马腰痛。天阴雨转。发心腹 积聚。用膏摩之即愈。头眩取膏摩之。三日鼻中当下水二升。所病即愈。 当归(一两陇西者佳) 生地黄(二斤取汁) 附子(二两十二铢) 细辛(二两) 桂 心(一 两一铢) 天雄(二两二铢去皮) 干姜(二两十七铢) 丹砂(一两研) 川芎(二两) 雄 黄(二 两半研) 乌头(二两七铢去皮) 苦酒(二升) 白芷(一两) 松脂(半两) 不中水 猪脂(十斤 炼去滓) 上 咀。以地黄汁。苦酒浸一宿。取猪脂内诸药。微火煎之。令十五沸。膏成去 滓。内丹砂等末。热搅。勿令妇人、鸡犬、孝子、恶疾不具人、小儿等见。 善应膏 治一切痈疽肿毒。肢节漏疮。发背脑疽。 子。寒湿冷痹顽麻。贴疮。不 痛牙痈外贴。打扑伤损。闪肭瘀血。毒气不散。金疮小儿。头疮发痈毒。大小便毒。蜈 蚣蝎螫。贴取毒气下。治 疮诸般恶疮及疥癣。妇人吹乳。丸梧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 丸。产前催生。产后赶下败血。脐腹疼痛。经脉不行。温酒下二十丸。此药不可犯荤手 。火上熔化。净纸摊贴。凡用药。先须净洗疮。然后贴药。 黄丹(一斤水飞) 没药 乳香 白蔹 木鳖子(去皮) 白芨 当归 官桂 杏仁 白 芷(各一两) 血竭(半两) 槐枝(五两) 柳枝(五两每条三寸) 真麻油(五斤) 上 除乳香、 没药外。十味锉碎。入油浸三日。文武火铁锅内熬黄色。滤去粗药。下黄丹。以新柳枝长五 六寸。如小钱大。搅匀。令熬丹变色。掇下锅子。在地。却用柳枝搅药出尽烟。方入乳香、 没药血竭搅匀。三五十遍候药冷。倾在瓷器内。春三月间合。如常贴用。 金丝膏 治伤筋动骨。损痛闪肭。风毒恶疮。风湿筋寒诸病。 当归尾 川白芷 杏仁 猪牙皂荚(去皮弦) 玄参 草乌(生用锉各三钱) 白胶香 (明 者八个) 沥青(半斤明者) 乳香 没药(另研各半两) 黄蜡(一两) 男子头发(洗 净如鸡子 大) 上用清油半斤。将七味锉碎。根据法熬滤。却入胶香、沥青、搅匀。下黄蜡。又搅无烟。 方下乳香、没药。一方无玄参、乱发。 神应膏 治一切疮肿伤损。汤火烧摩。风湿痛痒。用薄绢摊贴患处。癣以药涂擦。 热彻为度。鼻中耳中肉铃。用纸捻点一豆大。一月取下。并不疼痛。除瘢退痕。 栝蒌(一枚去皮) 零陵香 藿香 芍药 甘草 黄 杏仁(去皮各一两) 白芷(二 分) 龙脑 麝香(并研各一钱) 黄蜡(一两半) 清油(六两) 上除龙脑麝香外。并细锉入 于。蜡 日用油浸七日。却出药。将油炼令香熟。放冷。秤六两。却再入诸药煎令黄。用生绢袋滤去 滓。再入锅内。旋下蜡搅匀。滴水中成珠即止。去火毒。候温入龙脑麝香。打匀倾出。热瓷 盒内。 救苦膏 治贴一切风湿疼痛。无名肿毒。死胎不下。凉水吞下七丸。 川牛膝 白芷 黄丹 乳香(各五钱) 当归 没药(各一两) 白蔹 贝母 茯苓 槐 角(各二两) 川乌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上为细末。加沥青八两。松香三两。同入木 匣内。 用香油四两。随模搏杵一气千余下。方成膏。 白膏 治百病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 。眼翳耳聋。鼻塞龋齿。根梃 痛。及痈。痔疮癣疥。(一名神明白膏) 吴茱萸 蜀椒 白术 白芷 前胡(各一升一作白前) 附子(三十枚) 桂心 当归 细 辛(各二两) 川芎(一升) 上 咀。淳苦酒于铜器中淹浸诸药一宿。以猪膏一斤。炭火 上煎 三沸。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为度。病在腹内。酒服弹丸枚。日三。月痛取如黍米内两鼻中。 以目向风。无风可以扇之。诸疮痔龋齿耳鼻百病皆主之。皆以膏敷。病在皮肤。炙手摩之。 日三。一方无桂心。 善应膏 治恶疽疮。肿毒。疖漏。发背、脑疽、 子。寒湿气冷痹。顽麻贴药不疼 。小儿头面疮疖。丹瘤聚热。杂疮。蜈蚣蜂儿螫。净洗实抵消停。取毒牙肿。外贴打扑 。骨闪肭歇血。毒气不散。镰刀铁器所伤。杖疮。药到不疼。马犬咬。虫蛇所伤。汤火 漆疮。甜指水毒下疰。 疮。诸般疮肿。药到毒滋润止痛。干湿疥癣拨动贴药。妇人吹 奶丸如梧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丸。产前催生。产后赶下败血。脐腹刺痛。经脉不调。 温酒下二十丸。不得犯荤手。火上焙化。净纸摊贴。 黄丹(二斤罗细上等者) 没药(研) 南乳香(研) 白蔹(生) 木鳖子(全用) 白 芨(生) 白芷(生) 桂(三寸生用各一两) 新柳枝(一斤如箭头大) 上除黄丹、乳香、没药外。 其余 药材。用好芝麻油五斤。浸一宿去。炭火上用铁锅内熬令药材变黄色。滤去滓。次将黄丹入 锅内。用新柳枝一条。长四寸。如小钱大。搅令黄丹后变褐色。掇下锅。再用柳枝搅出尽。 火烟入没药、乳香在内。再用柳枝搅匀。药冷倾在磁盆中。顿放。候药硬。将刀子取出。切 成块。用油纸裹。然后使用。修合宜春三、秋八月间。 神仙太乙膏 治八发痈疽。及一切恶疮软疖。不问年月深远。已成脓未成脓并宜贴 之。蛇虎伤。蝎螫犬咬。汤火刀斧所伤。皆可内服外贴。如发背先以温水洗疮净。用软 布拭干。却将绯帛摊膏贴疮。如服冷水下。血气不通。温酒送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 咳嗽及喉闭缠喉风并用新绵裹膏药。置口中含化。一切风赤眼。用膏捻作小余。贴太阳 穴。后如服用山栀子汤送下。打扑伤损。外贴内服。橘皮汤下。腰膝病者。患处贴之。 内服用盐汤下。唾血者桑白皮汤下。诸漏先以盐汤洗净。诸疮并量大小。以纸摊贴。每 服一粒。旋丸如樱桃大。蛤蚧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坏。愈久愈烈。(一方久远瘰 同 上。 疮盐汤洗贴。酒下一丸。妇人血气未通甘草汤下一贴。疮疖并肿痛及疥劳另炼油少许 末膏贴之。) 玄参 白芷 川当归(去芦) 肉桂(去粗皮) 大黄 赤芍药 生干地黄(俱锉各一 两) 上用麻油二斤。浸诸药。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滤滓油。熬得黑色取出不用。将油滤过。 然后入黄丹一斤。用青柳枝不住手搅。候滴于水中成珠不粘手为度。倾磁器中。以砖盖口。 掘窖子埋树阴下。以土覆三日出火毒。却服。丸如鸡头大。 乳香膏 止痛及追脓血。消恶毒。 木鳖子(去壳细研) 当归(各一两) 柳枝(二尺八寸锉之) 乳香 没药(各半两) 白胶 香(明净者四两去研细) 上以麻油四两。将前三味慢火煎令黑色。次用研药入油煎化。绵 滤 去滓。将药铫令极净。再倾药油在内。候温入黄丹一两半。以两柳枝搅令得所。再上火煎不 住手搅。候油沸起住搅。直待注水中成珠不散为度。秋冬欲软。春夏欲坚。倾在水盆内。出 火毒。搜成剂。收之遇用贴开。 金丝膏 痢药 清油(三两夏二两) 松香(五两) 蜡(三钱半) 丹(二钱半) 乳香(半两) 上 以油煎转 色。去滓。下松香、蜡、乳香。用槐条搅。一顺手五百遍。入丹熬。滴水成珠。水盆内拔千 遍。磁器收之。用油纸摊贴脐下。加草乌木鳖子大妙。 莲子草膏 治一切风耳聋。眼喑生。发变白。坚耳延年。 莲子草汁(十三升) 生巨胜酒(一升) 生乳(一升不食糟也) 甘草(一大两末) 上 和于 锅内煎之。缓火才令鱼眼沸。数搅之勿住手。看上沫尽消。澄滤不津磁器中贮之。一方有青 莲药六分。龙脑花三分。郁金香二分。并末先煎诸药三分。减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每欲 点。即仰卧垂头床下。一孔中各点如小豆许。久起有唾。却勿唾之。起讫即啜少热汤饮。点 经一年。白发尽黑。秃处并生。 大黄膏 治大人小儿痹癖。 大黄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同蒜泥和成膏。用绢摊成膏。贴于病处。其痹病自 消 也。 黑虎膏 治肠痈乳痈骨疽者。每服十五丸。如梧桐子大。甘草汤或漏芦汤下。外贴 患处。眼目赤疼痛肿者。以茶清或山栀子煎汤下。仍贴两太阳穴。妇人胎衣不下。瘀血 冲心。童子小便下。月候不通。红花汤下。 槐条 柳条(各七十茎每长七寸半) 巴豆(八十枚去皮) 当归(二钱) 木鳖子仁 (五枚) 白芷(三钱) 自然铜(少许为末) 小油(一斤一两) 黄丹(八两) 上先将小油锅内 煎沸。下 前药煎黄色。滤去滓。入丹熬成膏。 三仙膏 治贴金疮。肚痛泻痢。皆可贴服之上。 香油(二斤) 黄丹(一斤) 白巴豆(四百八十枚) 上将油于铜锅内煎热。入桃枝 二十 根。煎枯将出。次下柳枝二十根。每长二寸。煎枯将出。三次下巴豆煎枯。将出放温。入砂 锅内。煎油热下丹。文武火搅匀。一个半时辰。熬丹起。抬下于地。再搅。滴水成珠。沉下 膏成矣。就锅番合地上。三日至第四日可用。 碧霞膏 治内刺。 铜绿(研二两) 乳香(研二两) 没药(研一分) 松脂(四两) 黄蜡(一字) 白 胶香(研 一分半) 芝麻油(另熬炼熟冬添夏减) 上先炼松脂滤去滓。次下白胶香。又下芝麻油搅 匀。 看硬软得所。续次下黄丹。再搅匀。下乳没铜绿末。搅匀冷放磁盒内盛。每用火上 药。摊 纸上贴患处。一方轻粉一钱。 木鳖子膏 治经络受风寒邪。血脉牵连。皮肤疼痛。结聚或拘挛麻痹者。 木鳖子(一两去皮锉如小豆大) 乳香(一钱另研) 上清油二两。浸木鳖子一两宿。 然后 慢火熬至减半。去木鳖。下黄蜡一钱。搅匀。绢滤去滓。待欲凝结。投乳末在内。不住手搅 匀。收磁器内。每用少许。搽肌肉皮肤疼痛聚硬处。不住手。以热为度。 成膏药方 以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一斤。黄丹七两。二物锅铛中文火煎、粗湿。柳篦搅不停。至黑 色。加武火以扇之。搅不停。烟断沫尽。看渐稠膏成矣。煎时须于净处。勿令鸡犬见。齿疮 贴之。痔疮敷之。 久疮膏 当归 防风(各一两) 黄 芍药 白芷(各半两) 乳香(一分) 黄丹(半两) 黄 蜡(一两) 上以油四两。煎前药。候色变。入丹成矣。蜡收之。磁盒盛。 防风膏 灸疮。 当归 防风 黄蜡(各一两) 黄丹(半两飞过炒) 上以油四两。先煎当归防风。候 紫黑 色。却入炒过黄丹沸一两次。以绵滤过。入黄蜡收之。若要止疼痛。加乳香一两。 麻油(半斤) 黄丹(三两) 乳香(一两) 柳枝(一握) 上如常法。熬成。然后 入乳香搅 匀。贮器中。 生肌膏 治一切灸疮。取脓水。须是取得脓水。方得病好。 取生杨柳枝一握。碎锉如豆大。以清油四两。煎令黄色。漉出以新绵滤过。入黄丹二两。 在油内重炼。以柳枝箸不住手搅。令烟青白。滴一两滴在水碗中。以丸得为度。须丸成不泥 手。方可泻出也。 冷金膏 治汤火疮。并 疮、瘰 、恶疮、金疮等。 油(一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双仁炒焦碎) 乱发灰(五两) 黄药(三两半) 石 灰(半两) 黄狗脂(少许) 鼠(一枚去皮切) 上先煎油。次下鼠及发。待鼠肉尽。即去鼠骨。又煎。 入 诸药。更煎令黑色。若稀。下蜡三五两。候得所。故帛或纸上摊贴。 水柳膏 治灸疮急。肿痛不可忍。 水柳枝(二两锉碎春夏取枝皮秋冬取根皮用) 甘草(二两捶碎) 白胶香(半两细研) 麝 香(半两细研) 松脂 黄蜡(各半两) 黄丹(三两炒令紫色) 油(八合) 上先取油。 安铛 内。以文武火炼香熟。渐入柳枝、甘草。煎令黑色去滓。次下白胶香、松脂、蜡等。候化。 即以绵滤过。净拭铛。却倾油于铛内。渐下黄丹。不住手搅转。急着火上。试滴于水中。成 珠子膏成。入麝香令匀。用磁盒盛。于熟绢上摊贴。神验。 润肌膏 治手足皴裂疼痛。 沥青(四两) 黄蜡(八钱) 乳香(二钱) 上三味同于铁锅内。文武火熬。次入小 油一二 茶匙。旋滴于水中试之。如硬更入油。硬软合宜。滤于水中。磁器内放。每用火上炙软。裂 子上。贴纸封。 秘传膏药 治阳衰气盛。补益甚多妙。长老秘传。用之效验。然修合多者。不能成 膏药。予尝亲督学生。至诚修拣道地真药。根据法制炼。如熬膏。密地不令妇人鸡犬见之 。乃获成效。 赤石脂 舶上疏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酒浸) 菟丝子(酒 浸) 木 香(酥炙各二钱) 肉苁蓉(酒浸) 没药(另研) 紫霄花 杏仁(去皮尖另研) 鹿茸 虎 骨(生用) 牛膝(酒浸) 阳起石 远志(去心) 川续断 蛇床子 谷精草 龙骨( 各二钱)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乳香(五钱另研) 蟾酥(另研) 麝香(各一钱另研) 雄黄(四 钱另研) 生地黄 沉香 母丁香(各二钱) 官桂(三钱另研) 甘草(三钱一碗) 松香(明净三 两另研) 木鳖子(一两重去壳碾) 上为末。除甘草、杏仁、木鳖子、官桂四味。用水六斤四两。于 砂 锅内。用桑柴火熬至一碗。去滓净。先将松香末小油二两。白芨末一两。下砂锅内化开数沸 。却下其余药末。以槐柳桑条不住手搅成膏药。稠粘为度。要用则以绯绢裁帛。逐渐浓摊。 如小面碗大。贴脐上、腰上。则与寝。有益无损。
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熬膏药法
属性:凡膏药中。鲜有不用虢丹。其货卖者多用硝与盐杂和在内。重秤若干。不飞过而用。反 有害。熬药法于后。方始用虢丹即黄丹。先以冷水漂过。去其盐硝水。再用漂再去其水。澄 干微火炒紫赤色。将纸摊在地上。出火毒。秤净用。再研细无声。用乳香没药须用灯心同于 乳钵内研细。不然难为研细。候熬药成膏。提起药铫。仍搅无烟起去灯心。却下此二味。入 油内不住手搅匀。熬药用磁器或铜铁铫盛。油浸药一宿。慢火煎熬。诸药黑色。生绢帛滤去 滓。留下一两重药油。复将所滤油于慢火上再熬。却将黄丹入油内。用长条槐柳枝不住手搅。 候有微烟起。即提起药铫。就柳条点药油。滴在水中面上。凝结成珠。不散方成膏矣。如油 尚散。不成珠。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药铫。搅无烟出。却入乳香、没药搅匀。倾出瓷器内。将 前留下油洗铫。一并收拾器内。用新汲水一日一换。将药器放水内三日出火毒。方可用。如 膏药硬。酌量加黄蜡清油。入膏内搅匀得所。其黄蜡等油。减半用之。故熬膏极难于火候。 须耐烦看火紧慢。火猛则药中火发。不特失药性。又燎伤制药人面目。
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贴膏药法
属性:如疮有脓血不净。痂瘢闭碍。须用药水洗净。如法拭干。候片时水气干醒。却用膏贴。 贴后有黄水及脓血流出。用纸揩擦。从侧畔出。一日一换膏。黄水脓血上两日一换、或三日 一换。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