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卷一

清·轮印禅师
来源:女科秘旨

卷一

安胎論

凡孕婦脾胃旺。氣血充足。則胎安產正。子亦多壽。何用安胎。若氣血衰。脾胃弱。而飲食少。則虛症百出。或孕成數墜。而子不壽。是必資藥力以助母胎。並壽子也。夫精血會凝而成孕。精氣蒸胃而遂嘔。血少肝虛。加愛醋物。胃氣受傷。厭阻飲食。若人素弱。嘔阻。橘半量加。稟孕而然。竹瀝。薑汁。胎痛宜緩。少加帶殼砂仁。胎漏宜涼。須用地黃生熟。至若傾撲動胎下血。膠艾宜加。怒氣胎遂上衝。木香為使。小便短澀成淋瀝。安榮不應用升提。若還滯血流於脬。逍遙。梔子宜加入。子腫面目虛浮。而肢體水氣。全生白朮堪醫。子煩心驚膽怯。而時見悶煩。竹葉安胎可療。天仙藤治子氣。腳縫水出。人虛多用術參。羚羊角理子癇。項強筋搐。應用人參竹瀝。脾氣虛而胎壓尿胞。則臍腹痛而小便淋閉。安胎飲雖宜。法當升提探吐。脾氣弱而轉運淹遲。則飲食停而胃家脹嘔。安胎飲力緩加參。平胃調和。又若胸滿腹脹。便閉遍身浮腫。鯉魚湯治胎水攸宜。恐脾胃氣虛。四君。五皮為佐。胎氣上攻。心腹脹痛。紫蘇飲療子懸甚當。若食少晡熱。逍遙加味相。兼柴前梅連為丸。骨蒸勞熱可退。當歸六黃作引。盜汗晡熱堪除。孕成屢墮。因母血弱。不能分蔭其胎。娩子無氣。由母氣虛。僅可滋榮於己。老夫得其少婦。須寡欲以候經期。壯陽若遇衰陰。必宜頻藥以全胎力。參朮條芩。為安胎之聖藥。芎歸懷熟。實補血之良規。佐以蘇葉。陳皮。可為常服之方。孕成六月之前。其胎尚未轉運。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黃耆肥胎。豈可常加。香附雖胎喘宜加。久服虛人有害。砂仁可止嘔定痛。多用動血行胎。歷考丹溪之論。不過數言。安胎之方。止於三四。若能加減治病。可以十全八九矣。

辨胎歌

肝為血兮肺為氣。血為榮兮氣為衛。榮衛和諧胎必成。血衰氣盛未有體。寸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如雀啄。孕婦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耽休認錯。三部浮沉平正等。尺按不絕胎其確。(無止方是) 滑而且散三月胎。(散者。心脈三月。心胞養胎故爾。) 但滑不散五月母。(經云。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也。動如豆厥厥動搖也。心主血。胎成則血聚護胎。故心脈動。或亦有不動而是胎者。乃作足少陰非也。蓋動者壯婦血盛也。不動者弱婦血少也。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左陰右陽。尺陰寸陽。沉陰浮陽。搏者淤觸於手也,胎必熱故脈搏。陰者胎之所居也。婦人時時衄血而轉筋者。軀。衄時嚏而動者。非軀。婦人寸口脈衝浮而大。榮反弱。浮大氣強。反弱血少。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強榮弱。積為陰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旺。故令少血。時發喘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吐涎沫。乃是重虛津液。漏泄經血。三月不來。名曰居經。非軀也。) 諸陽為男諸陰女。左右分明肺腎取。(左盛男。右盛女。左右俱盛一男一女。) 左手帶縱兩個兒。右手帶橫一雙女。(夫乘妻為縱。妻乘夫為橫。) 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盛生三女。(子乘母為逆氣。母乘子為順氣。)又男胎居左。女胎居右。胎之所居。氣血聚焉。其脈滑利而盛。故左盛則男。右盛則女。嘗觀癰癤發上則寸脈盛。發下則尺脈盛。發左則左脈盛。發右則右脈盛。此所以悟胎居之理也。

驗胎散

真雀腦芎(一兩) 當歸(全用七錢) 為細末。作兩股。濃煎膠湯一盞。酒調服。服後二三時覺臍腹作動。此有胎也。動罷即愈。安穩無虞。如不是。胎不動。所滯惡物自行。如一服不覺。再煎紅花湯調下。一服必效。

探胎散

皂角(去皮) 炙甘草(各一錢) 黃連(五分) 為末。溫酒調服。有胎則吐。無胎不吐。一法經水三月不行。用川芎(三錢) 為末。煎艾湯調服。服後一時腹內微動。非胎不動。大約尺脈調而不月水者。孕也。如經閉。脈必不正。或不至。

養胎

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先屬少陰。天癸既行屬厥陰。天癸既絕屬太陰。或妊娠養胎。始於厥陰者。是祖氣生化之原也。陰陽配合。故次及少陽膽經。五行相生。正是肝膽之木。次及胞絡。三焦之火。歷脾、腎、肺、大腸、胃、膀胱而終十月之期焉。惟手少陰、太陽、二經。無專養者。君主之官。無為而已。

一月肝足厥陰經。

二月膽足少陽經。

三月胞絡手厥陰經。

四月三焦手少陽經。

五月脾足太陰經。

六月胃足陽明經。

七月肺手太陰經。

八月大腸手陽明經。

九月腎足少陰經。

十月膀胱足太陽經。

按回回國。譯天文書。七曜相照。所屬與前不同。今並載以備參考。(初時胎宮極熱。將外膚蒸乾後為胞衣。)

一月土星照。

二月木星照。(色變紅。)

三月火星照。(心肝腦成。)

四月太陽照。(身體全成。)

五月金星照。(毛髮成。)

六月水星照。(舌動。口開。)

七月太陰照。(此月胎中有力。若是月生。養得長成。)

八月又土星照。(土星性燥。胎氣動。兒昏沉。是月生。養不長成。)

九月又水星照。(熱潤。有力轉動。)

十月既足。氣全力生。

安胎

安胎之法。以養血氣。理脾胃為主白朮益脾以培萬物之母。條芩固中瀉火氣。能滋子戶之陰。使火不妄動。所以為安胎聖藥。砂仁安胎以其止痛行氣故耳。勞神動怒。情欲之火。俱能墮胎。推原其本。皆因於熱。火能消物。造化自然。古方謂風冷傷於子宮。而墮。未達病情者也。如慣墮胎之婦。或中氣不調。食少。且不必養血。先理脾胃。次服補中益氣湯。使氣血自生。因母病而動胎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因胎病而致母病者。但安胎則母病自愈。胎多在三月分而墮者。爾時手厥陰心胞絡。主養胎元。勞心多慮。心胞絡虛。不能養胎則墮治。宜兼制火。用四物湯加黃柏。元參。白朮。條芩。左脈微弱。身痛。夜熱。腰痛。胎不安。屬血虛。用四物湯。加杜仲。黃芩。白朮。秦艽。

右脈寸關大而無力。似滑。且不流利。倦怠懶於言動。屬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杜仲。條芩。

兩手脈俱弱。胎常墜。屬氣血兩虛。用八珍湯。加山梔。杜仲。續斷。條芩。白朮。孕婦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是氣虛也。用佛手散。加黃耆。糯米。濃煎汁服。如腹不痛。單用耆。糯米。(佛手散方見秘要。)

孕婦下赤汁。屬血虛有火。正方用子芩。當歸。川芎。煎服。若奇兵則用銀苧酒。

銀苧酒

苧根(去黑皮研碎五錢) 白銀(一兩) 以水酒各半煎服。

治胎動不安。一法取苧根。如足趾大者一尺煎服。即愈。丹溪云。以苧根能補血行滯也。

懷胎宜養血。益氣。健脾。清火。當常服固胎飲。

固胎飲

川芎(一錢) 當歸 白芍 熟地(各二錢) 人參 白朮 陳皮 甘草(各一錢) 少佐黃連。黃柏。桑上羊兒藤。(要七葉完全者) 糯米(一錢) 如見血不安。加阿膠。痛而氣滯。加縮砂仁。胎至七月後。宜服方。

束胎丸

黃芩(酒炒夏月一兩秋七錢冬五錢) 茯苓(七錢五分) 白朮(二兩) 陳皮(三兩) 為末。粥丸。每服錢五分。

胎至臨月。服束胎散易產。

束胎散(即達生散。)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白朮 白芍 全當歸(各一錢) 炙甘草(二分) 蘇葉(五分) 大腹皮(二錢)

難產之婦。多氣血虛弱。榮衛澀滯使然。是方用人參。白朮。甘草以益氣。當歸。芍藥。以益血。紫蘇。腹皮。陳皮。以疏滯氣。 則其生易矣。如腹脹或痛。加砂仁。枳殼。青蔥(五葉) 。黃楊腦(七個)。有火加黃芩。頭目眩悶。加川芎。如氣虛。倍參。術。氣實加香附。倍陳皮。血虛倍當歸。加地黃。形實倍紫蘇。性急加黃連。熱極加黃芩。濕痰加海石。半夏。食積加山楂。食後易飢加黃楊腦。腹痛加木香。官桂。黃芩。(冬月不可用桂)

臨產當服補血順氣藥。使胎易產。

保生無憂散

(兼治小產瘀血腹痛。)

南木香 當歸 川芎 白芍 枳殼 乳香 血餘(即頭髮洗淨煅灰各等分) 水煎日二服。(均用五分)

小產

半產多在三個月。及五七月。除跌撲損傷外。若前次懷胎三個月而墮者。下次有孕。如期復然。蓋先於此時受傷。故後期必應。乘其虛也。必須預服健脾、益氣、養榮藥於一有孕之日。日日不可缺乃可。

胎元不足倦怠。或胎動不安。或身微熱。減食。

單氏安胎散

人參 當歸 懷熟地(各二錢) 白朮(二錢五分) 條芩(八分) 陳皮 蘇葉(各四分) 砂仁(三分) 如煩渴。加麥冬(一錢) 棗(五枚) 水煎服。如腰疼脾腿痛。必一日夜服三帖可安。

嘔吐痰水。心煩悶。頭重。目眩。惡聞食氣。胎動。腰腹痛。下血等症。用四物湯加黃耆。白朮。甘草。黃芩。阿膠。人參。桑寄生。(如無真寄生。以續斷代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