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卷四

清·轮印禅师
来源:女科秘旨

卷四

心痛

風寒邪氣痰飲交結。而傷心支結。則乍寒乍止者是。當審其因而治。如飲食所傷。用平胃散加枳殼。山楂。

火龍散

川楝子 小茴香(炒各三錢) 艾葉末(鹽炒一錢五分) 水煎服。卒然心痛。欲死不可忍。

白朮湯

白朮 白芍(各二兩) 黃芩(一兩五錢) 分三帖煎服。或沉香降氣湯。或茯苓補心湯。或四七湯。或紫蘇飲。或延胡為末調服。皆可治。

治臨產卒然心痛。

歸苓散

當歸 川芎 茯苓(各三錢) 厚朴(一錢五分) 水煎服。

心腹痛

多由風寒。濕熱。痰飲。與臟氣相擊。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攻痛不已。則胎動矣。宜用金沸草湯。若胎氣鬱結。加香附。川芎。如飲食傷滯。用六君子湯。加紫蘇。枳殼。如怒氣傷肝。加柴胡。山梔。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加枳殼。山梔。

孕婦腹中不時作痛。小腹重墜。多由血虛氣陷。閒有兼寒熱者。

單氏加味安胎散

人參(一錢五分) 白朮 熟地(各二錢) 川芎(八分) 紫蘇 當歸 甘草 陳皮(各四分)姜引。如兼寒加吳茱萸。或乾薑(五分) 砂仁(一錢五分) 研末服。

孕婦腹中絞痛。

當歸芍藥散

芍藥(半斤) 當歸 茯苓 白朮(各四兩) 澤瀉 川芎(各二兩) 共研末。每服二兩。用姜三片棗一枚。煎水送。

小腹痛

此症如因風寒所搏。用紫蘇飲。加生薑。系氣血虛。加八珍湯。系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如脹痛。用安胎飲。加升麻。白朮。服之不應。兼服補中益氣湯。

腰腹背痛

風冷乘虛入滯則痛。若使腰痛甚則墮胎矣。如因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湯。因氣血滯郁。用紫蘇飲。加枳殼。因勞傷元氣。用八珍湯。加杜仲。砂仁。阿膠。艾葉。因脾腎陰虛。加白朮。補骨脂。因肝火所傷。用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因肝脾鬱結。用歸脾湯。加柴胡。枳殼。

治腰痛不可忍。

神效通氣散

破故紙(瓦上焙五錢熟為末) 胡桃(一個) 空心溫酒嚼下三錢。

子鳴

此症或云兒口含臍帶上疙瘩。因母高舉臂脫出。故啼。令母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令入兒口即止。

子鳴散

空房鼠窟前後土為細末。研麝香(一二釐) 入內。酒下二錢。

又方

黃連煎汁呷。(上二方麝香開竅。黃連性寒。俱宜酌用。)

積聚

岐伯云。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故重身毒之。有故無損。亦無殞也。

丹溪曰。血塊如盤。有難服峻藥者。以後方主之。

香附海粉丸

醋煮香附(四兩) 桃仁(去皮尖) 蛤粉(醋煮) 白朮(各一兩) 為末。麵糊丸服。

咳嗽

嗽有風寒、痰熱、虛損、氣喘之異。咳有心肝、脾、腎、肺之分。治當知其因。審所屬。則咳嗽止。而胎自安矣。

肺咳則喘息有聲。甚者唾血。(肺藏氣而應息。故喘息有聲。肝絡逆。故吐血。)心咳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者咽腫喉痹。(小腸失氣。)

肝咳則兩脅下痛。甚至不可轉。轉則兩脅下滿。(嘔水膽汁。)

脾咳右脅下痛。隱隱引肩。甚則不可動。動則咳劇。(胃嘔而食蟲出。)

腎咳則腰背引痛。甚則咳涎。膀胱遺溺(三焦腹滿。不欲飲食。)

治嗽因風寒。

寧肺止嗽飲

天冬(二錢) 桔梗 紫蘇 甘草(各四分) 知母(一錢) 杏仁(十粒) 桑皮(八分) 因痰嗽。加橘紅(四分) 竹瀝。薑汁。因熱嗽去杏仁。加黃芩(八分) 因虛嗽。加紫菀。款冬(各五分) 因喘夜嗽加麻黃(蜜炙三分) 虛損嗽加栝蔞(一個) 竹瀝。薑汁。若心胸不舒。加貝母。百合(各一錢)

治嗽不止。胎不安。

止嗽紫菀湯

杏仁(二錢) 甘草(八分) 紫菀 桑皮(各二錢) 桔梗 天冬(各一錢) 水煎服。治嗽帶血。

止嗽涼血飲

紫菀 知母 白朮 麥冬 當歸(各一錢) 陳皮 甘草(各四分) 黃芩 犀角(各八分) 天冬(二錢) 如喘加栝蔞(一錢)

治肺癰。咳嗽喘急。

苦梗散

桔梗 紫蘇 桑枝 貝母 人參 甘草(各五錢) 天冬 赤苓(各一兩) 麻黃(二錢五分) 共研末。每服四錢。加姜引。

治胎氣壅滯。咳嗽喘急。

馬兜鈴散

馬兜鈴 桔梗 人參 甘草 貝母(各五錢) 橘紅 大腹皮 桑皮 紫蘇(各二兩) 五味子(二錢) 共研末。每服四錢。加姜三片。如不嗽而喘。當求別治。

霍亂

吐瀉頻腹痛。服六和湯。次用丹溪安胎飲。

丹溪安胎飲

白朮 當歸 熟地(各二錢) 川芎 條芩(各八分) 人參(一錢) 紫蘇 陳皮 甘草(各四分) 砂仁(三分) 薑棗引。

治內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若因食滯。用平胃散。如果系脾胃損傷。陽氣虛寒。手足厥冷。必須溫補。然後詳審。毋使胎動。

不語

重身九月而喑。不必服藥。月足當復。蓋少陰之脈貫腎絡舌本。胞系了戾。故不能言。

泄瀉

此症以六君子湯為君。如因米飯傷。加穀芽。麵食傷。加麥芽。肉食傷。加山楂。兼寒熱作嘔。肝木侮脾土。加柴胡。生薑。兼嘔腹痛。手足逆冷。乃寒侮土。加薑桂。如不應。再服錢氏益黃散。若瀉黃色。乃脾土之真色。加木香。姜。桂。若瀉在五更清晨。飲食少思。乃脾腎虛弱。五更服四神丸。日閒服白朮散。如不應。或愈而復作。飲食少思。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以生脾土。至如元氣下陷。發熱作渴。肢體倦怠。則用補中益氣湯。

痢下黃水。乃土色。此脾氣下陷。當升補中氣。兼青黃色。乃木剋土。泄肝補脾。黃兼白。此子令母虛。宜補脾胃。黃兼黑。此水侮土。必溫補脾胃。黃兼赤色。當補母益子。宜補中益氣。至於腸胃虛弱。風寒客之。須胃風湯。或胎不安。急補胃自安。凡安胎之藥。臨病制宜。不拘膠艾之類。

歸芍湯

當歸 白芍(各二錢) 黃芩(八分) 白朮(三錢) 川芎(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水煎服。

凡胎前痢。宜用黃芩。黃連。白芍。炙草。橘紅。紅曲。枳殼。蓮肉。略用升麻。未滿七月。勿用滑石。如症急必須用者。不拘此例。

瘧疾

妊娠患瘧。多傷乎胎。宜早治。若系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鬱怒所傷。用小柴胡兼歸脾湯。若木旺侮於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湯。佐以安胎藥。仍參三陽三陰而治之。

單氏治胎前患瘧方。

半夏(七分) 草果 青皮(各五分) 烏梅(一個) 人參 黃芩(各一錢) 白朮 當歸(各二錢) 紫蘇 甘草(各四分) 藿香(五分) 姜引。

煩渴

心脾二經。氣行口舌。孕婦臟腑氣虛。榮衛不理。陰陽隔絕。熱乘於心脾。津液枯少。故令煩躁而口乾也。若胃經實火。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人參黃耆散。胃經氣虛。補中益氣湯。肺經虛熱。紫蘇飲。肝經火動。加味逍遙散。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孕婦煩熱。兼咽間作痛。用知母散。加山梔。

知母散

黃耆 赤茯苓 子芩(各七錢五分) 門冬 知母 甘草(各五錢) 共研末。每服四錢。竹瀝引。

熱病

孕婦口乾。不得臥。用丹溪安胎飲。加麥冬。甘葛。

壅熱。心神煩躁。口乾渴。

參芩犀角湯

人參 知母 麥冬 梔子仁(各一錢) 甘草 條芩(各五分) 栝蔞根 犀角(各八分) 如夏令加竹瀝(五匙) 薑汁(二匙) 沖服。

熱病嘔吐不食。胸中煩躁。

蘆根湯

蘆根 葛根(各一錢五分) 人參 麥冬 知母(各一錢) 竹茹(一丸) 梔子(一錢) 蔥白三寸。

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氣急欲絕。此胎落矣。

青黛豆豉湯

梔子 黃芩 升麻(各一錢) 青黛(七分) 淡豆豉(四十九粒) 生地(二錢) 杏仁(十粒) 石膏(一錢五分) 蔥白七寸。

熱病。骨節疼痛。不急治。則胎落。

葛根湯

葛根 石膏(各二錢) 升麻(三分) 前胡(八分) 青黛(八分) 如有痰。加竹瀝。薑汁。

胎蒸

面腫赤色。口苦咽乾。日晡寒熱。日漸羸瘦。胎氣不見升動。用銀柴胡。胡黃連。各一錢。煎服。治從氣血虛。加味。

治胎不轉動。

芎歸蘇苓湯

當歸(二錢) 川芎 枳殼 茯苓 砂仁(各一錢) 蘇葉(五分)

吐衄

凡憂思驚怒。傷其臟腑。氣升於上。血隨而溢。心悶胸滿。久而不已。至墮胎則不治矣。若系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生地。次用前藥。合四物湯。後用加味逍遙散。系肝經風熱。用防風。子芩丸。繫心經有熱。用硃砂安神丸。繫心氣不足。用補心湯。系思慮傷心。用妙香散。系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系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系鬱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系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系子氣不攝血。補中益氣湯。系腎經虛火。加味六味丸。

加味逍遙散

當歸 芍藥(各二錢) 黃芩(八分) 白朮 柴胡 甘草(各一錢) 薄荷 加山梔(各四分) 丹皮(六分)

防風子芩丸

條芩(炒焦) 防風(等分) 為末。酒糊丸。米飲下。或溫酒亦可。

硃砂安神丸

黃連(酒炒六分) 硃砂(五錢) 炙甘草(五分) 生地 當歸(各三錢五分) 為末。糊丸。每服十五丸。

補心湯

人參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 桂心(五分) 麥冬(二錢) 紫石英(煅) 赤小豆(各一錢) 大棗(七枚)

妙香散

甘草(二錢) 遠志 山藥 茯苓 茯神 黃耆(各一兩) 人參 桔梗(各五錢五分) 辰砂(三錢) 麝香(二錢) 木香(二錢五分)

為末。溫酒下二錢。

犀角地黃湯

犀角(八分) 丹皮(一錢五分) 生地 白芍(各二錢)

加味清胃散

升麻(四分) 黃連(三分) 丹皮(五分) 生地 當歸(各二錢)

加味歸脾湯

人參 白朮 茯神 黃耆 棗仁(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 木香(各五分) 當歸 遠志(各一錢) 龍眼肉(二錢五分) 加丹皮山梔(各一錢) 薑棗引。

清肺飲

五味 黃耆(各二錢) 歸身 麥冬 生地 人參(各一錢)

治男婦諸血逆上。

必勝散

熟地 小薊(並根用) 人參 蒲黃(炒) 川芎 當歸(各五錢) 烏梅肉(五錢) 煎不拘時服。

治吐衄或破傷失血。驀患口噤。項強。背直。類中風症。此皆由失血而然。

單氏吐衄方

人參 當歸 白朮(各二錢) 生地 條芩 天麻(各二錢) 陳皮 防風 荊芥(各四分) 麥冬(一錢)

爽期

婦人懷胎有七月八月而似欲生者。宜涼血安胎。有過一年二年數年而不生者。宜補血行氣。

治月分未足。痛甚欲產。

知母丸

(兼治難產子煩。)

知母(為末) 蜜丸。溫酒下。或米飲亦可。每服二十丸。日三服。

槐子丸

槐子 蒲黃(等分) 為末。蜜丸。溫酒下二十丸。以痛止為度。

又方

梁上塵 灶突煤。同為末。空心溫酒下。二三錢。

(〔吳按〕灶突煤。即百草霜。燒草者佳。)

治過期不產。

加味四物湯

川芎 當歸 熟地 白芍(各二錢) 香附(錢半) 桃仁 枳殼(各七分) 縮砂 紫蘇(各一錢)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