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脾虚挟湿型睑板腺囊肿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冯某,男,3岁。湖南省长沙市星沙镇星沙幼儿园,幼儿。于2014年9月12日初诊。

 家长代诉:患儿双眼反复长包块1年。

 病史:家长1年前发现患儿右上睑内有一硬结,曾在外院诊为“睑板腺囊肿”手术刮除,术后复发,且左上睑又长一包块,于是又手术切除,1年曾动手术4次。现右眼上睑内长一赘生物,双上下睑内还有数个小硬肿。患儿素来偏食甜味零食,面色少华,纳差,倦怠无力。

 检查:右上睑内有一新4mm×5mm暗红色新生肉芽组织。双上下睑内有1~3个稍隆起之硬结,与皮肤无粘连;舌质淡,苔薄白,指纹色淡白,在气关。

 诊断:睑板腺囊肿(双眼)。

 辨证:脾虚挟湿证。

 治法:健脾益气散结。

 方剂: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芪6g,皂角刺2g,金银花3g,桔梗2g,白芷2g,当归2g,白芍3g,白术3g,太子参3g,茯苓3g,神曲3g,山楂3g,炒麦芽3g,甘草2g。6剂。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医嘱:①注意按时休息,保持充足睡眠。②饮食宜清淡,禁辛辣炙煿之品。

 外治:局麻下手术切除右上眼睑内新生肉芽组织。

 二诊(2014年9月18日):右上眼睑内肿物消失,皮色如常,双上下睑内肿块渐小;食欲大增。原方去皂角刺。6剂。

 三诊(2014年9月24日):双上下睑内肿块渐小,患儿面色渐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红,在气关。原方去金银花、桔梗、白芷,再服6剂。

 四诊(2014年9月30日):患儿面色红润,食欲正常,睑内结节消失,无需再次手术。

 按:睑板腺囊肿中医称“胞生痰核”、“疣病”、“睥生痰核”。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包括睑板腺分泌物及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中医认为,多因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成本病;或恣食炙煿厚味,脾胃蕴积湿热,灼湿生痰,痰热互结,阻滞脉络,以致气血与痰热互结于睑内,隐隐起核,发为本病。本案患儿素来偏食甜味零食,脾胃虚弱,痰湿阻滞胞睑脉络,致气血不行,混结于睑内,故睑内生硬核而推之可动;正虚邪留,故术后易反复发作。治宜健脾益气,消肿散结。托里消毒散加减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以上七味药物共奏扶正之功;金银花解毒;白芷配桔梗,有疏风散邪,消肿排脓之力;皂角刺祛风溃坚消肿;神曲、山楂、炒麦芽健脾化食散结。久服,气血充足,病邪去除,胞生痰核便不再复发。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