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男,19岁,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学生。于2015年6月25日初诊。
主诉:右眼睑内常反复长包块,术后复发1月余。
病史:患者右上睑内反复长包块半年余,曾手术两次,反复发作。
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5。右上睑内触摸一个5mm×5mm大小的肿核,与皮肤无粘连,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有灰蓝色的病灶,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睑板腺囊肿(右眼)。
辨证:痰热互结证。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
方剂:防风散结汤(《原机启微》)加减。
处方:防风10g,羌活10g,当归尾10g,赤芍10g,红花5g,苏木10g,苍术10g,茯苓10g,独活5g,前胡10g,黄芩10g,甘草5g,防己10g,连翘10g,黄连5g,柴胡10g。5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局麻下手术刮除右眼睑板腺囊肿。术后第2日,外用玄明粉30g,煎水,作眼部湿热敷,每日2次。
医嘱:①注意按时休息,保持充足睡眠。②饮食宜清淡,禁辛辣煎炸之品。
二诊(2015年6月30日):右上眼睑内肿块消失,皮色如常。
按:《审视瑶函•睥生痰核症》曰:“凡是睥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临床多由恣食炙煿厚味,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成本病;患者痰湿阻滞胞睑脉络,致气血不行,混结于睑内,故睑内生硬核而推之可动,睑内灰蓝色隆起,为痰湿互结,瘀而化热之象。治宜清热化痰散结。防风散结汤加减方中以防风、羌活升发阳气为君药;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破凝行血为臣药;茯苓、苍术祛痰湿,前胡利五脏,独活除风邪,黄芩清热燥湿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防己行十二经为使药,因病在上睑,加黄连、柴胡,以走手少阴、足厥阴;加连翘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胞生痰核日久则药不能去,故必手术除之,术毕,以升发之药散之,药术皆至,病去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