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某,男,25岁,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行政。于2014年3月8日初诊。
主诉:左上眼睑内生小包块不红不痛10日。
病史:患者于10日前无意中发现,左上眼皮肤下有一硬结,触之不痛。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左上睑内触摸一个3mm×3mm大小的硬结,与皮肤无粘连,按之不痛,推之可移动,睑内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诊断:睑板腺囊肿(左眼)。
辨证:痰湿瘀阻证。
治法:化痰软坚散结。
方剂:化痰散结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
处方: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6g,桔梗10g,浙贝母10g,昆布10g,海藻10g,前胡10g,夏枯草10g,玄参10g,连翘10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局部按摩,并用玄明粉30g,煎水,作眼部湿热敷,每日2次,以促其消散。
医嘱:①注意按时休息,保持睡眠充足。②饮食宜清淡,禁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年3月15日):左眼上睑硬结已明显缩小,原方再进7剂。
三诊(2014年3月22日):睑内硬结已消,触之无肿块。
按:睑板腺囊肿中医称“胞生痰核”、“疣病”、“睥生痰核”。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包括睑板腺分泌物及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中医认为,多因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成本病;或恣食炙煿厚味,脾胃蕴积湿热,灼湿生痰,痰热互结,阻滞脉络,以致气血与痰热互结于睑内,隐隐起核,发为本病。本案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成本病;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滑,为痰湿瘀阻之候。治宜化痰利湿,软坚散结。化痰散结汤方中以半夏、浙贝母化痰散结为君药;夏枯草、连翘、玄参清热化痰,与昆布、海藻相配,能消痰软坚散结为臣药;茯苓、陈皮、前胡健脾除生痰之源为佐药;桔梗祛痰且载药上行为使药。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故痰化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