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某某,女,65岁。于1991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双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2年,视物不清15天。
病史: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双眼涩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曾在当地诊为“沙眼”、“倒睫”,曾滴氯霉素滴眼剂、四环素眼膏药,症状时轻时重,近半月来感视物不清,眼内刺痛、畏光。
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5。双眼胞睑厚硬,重坠难开,上胞睫毛倒插,睑内红赤,颗粒累累,布满睑里,并可见白色条纹,黑睛上方赤膜下垂,遮盖部分瞳神;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泪窍,双下入咽,部分从上泪窍逆流而出。舌质暗红,苔黄,脉浮数。
诊断:①椒疮(双眼);②倒睫拳毛(双眼);③赤膜下垂(双眼);④泪窍狭窄(双眼)。
辨证:脾胃湿热证。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
方剂:石膏羌活散(《审视瑶函》)加减。
药物组成:苍术10g,羌活10g,密蒙花10g,白芷10g,生石膏15g(先煎),麻子仁10g,木贼5g,黄连(酒制)5g,细辛3g,菊花10g,荆芥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桑叶10g,甘草5g。3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法:0。1%利福平滴眼剂,滴双眼,一次1~2滴,一日4~6次。玄明粉30g,煎水,眼部湿热敷,每日2次。
二诊(9月18日):双眼刺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渐减,舌质红,苔黄,脉数。原方加蝉蜕5g,以退翳明目。5剂。
外治法:局麻下行双上睑内翻矫正术,术后每日换药。
医嘱:①注意个人卫生,勿共用洗脸用具,以免引起交叉感染。②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
三诊(9月23日):双上睑内翻矫正术拆线,伤口愈合好。眼内刺痛灼热消失,沙涩、羞明、流泪减轻;舌质暗红,苔黄,脉数。治宜凉血散瘀,方剂凉血散瘀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药物组成:生地黄15g,赤芍10g,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0g,蝉蜕5g,刺蒺藜10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5g,红花5g,甘草5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四诊(9月30日):双眼沙涩、羞明、流泪消失。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睑内红赤颗粒减少,有白色条纹,黑睛上方可见赤膜下垂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原方去黄连。7剂。嘱继续用0。1%利福平滴眼剂,滴双眼,一次1~2滴,一日4次。连续2月,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瘀积而成椒疮。热入血分,壅滞胞睑脉络,则胞睑厚硬,睑内红赤,颗粒累累成片,赤膜下垂。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弛,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治宜祛风清热解毒。石膏羌活散加减方中以羌活治脑热头风;白芷清头目;荆芥治目中生疮;密蒙花治羞明怕日;苍术明目暖水脏;木贼退障翳;麻子仁起拳毛;细辛起倒睫;黄芩、黄连、石膏洗心退热。待畏光流泪减轻,适时行睑内翻矫正术,并以活血化瘀之凉血散瘀汤治之,凉血散瘀汤中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为君药;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助生地黄、赤芍凉血散瘀为臣药;柴胡、荆芥、防风、蝉蜕、刺蒺藜祛风清热,散结化瘀;红花活血祛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内外兼治,辅以手术,则奏效快捷,患者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诸症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