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五轮学说”治疗睑缘炎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患儿,女,8岁,2019年4月21日初诊。其父代诉:眼周丘疹鳞屑伴瘙痒1年。患儿1年前眼睛因“麦粒肿”,自涂药膏(具体不详),愈后眼周总觉瘙痒,时常搓揉、搔抓,渐渐眼周出现红色丘疹略肿胀、瘙痒明显。就诊于当地儿童医院、人民医院、私人眼科医院等,诊断为“睑缘炎”,予以多种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但效果均不佳,反复治疗达1年之久。

 刻下症:眼周皮肤见淡红色丘疹,睑缘有灰白色糠秕样鳞屑,睫毛根端见黄色蜡样分泌物,部分干后结痂,鳞屑与痂皮除去后,露出充血睑缘表面,未见溃疡及脓点,睫毛易脱落,身形略消瘦,面色赤红,口气略臭,平常爱食辛辣之物,饮食偏油腻,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可,舌尖红、苔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睑缘炎。

 中医诊断:睑弦赤烂;辨证:脾胃湿热,风盛伤津。治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处方:野菊花9g,金银花9g,连翘9g,黄芩片6g,桑叶9g,浮萍12g,生地黄6g,牡丹皮9g,车前子9g,薏苡仁6g,决明子9g,焦三仙各9g,火麻仁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嘱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2019年4月28日二诊:患儿眼周皮疹不红,肿胀、瘙痒减轻,鳞屑减少,分泌物消失,部分结痂脱落,口臭消失,饮食佳,大便不干,小便略黄,舌尖淡红、苔薄腻,脉滑略弦。处方:于初诊方基础上加栀子6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5月6日三诊:诸症愈,眼周皮疹不红、不肿、无脱屑、基本不痒,饮食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予以二诊方5剂,以固前效。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眼睑对应五轮之肉轮,对应于脾。因脾胃互为表里,故肉轮病变多与脾胃关系密切,临床诊疗也多从脾胃入手。患儿用药后时常搓揉眼部,邪风乘机入侵,风盛则痒,发为瘙痒,反复搔抓,形成恶性循环。患儿形体消瘦多火,饮食口味偏重,则脾胃湿热久居,腐熟之味上泛,发为口臭,加之便干尿黄,湿热不得清利,则上蒸肉轮,郁而出疹,皮肤出现红、肿、痒等症状。西医治疗局部给药,反复理化刺激,耗气伤津,眼周皮肤不得濡养,津伤肤燥,发为鳞屑。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胃湿热、风盛伤津。以金银花、连翘、野菊花、黄芩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消肿散结;桑叶、浮萍、生地黄、牡丹皮凉血养阴、舒肤止痒;车前子、薏苡仁、决明子清利湿热、利尿散结消肿;焦三仙、火麻仁消食通便,给邪以出路;炙甘草调和诸药。因患儿年龄尚小,故药量相对较轻。二诊患儿诸症减轻,说明方药对证,再加栀子加强清热泻火之力。“外有所缺,必内有所求”,治疗皮肤疾病时,探其病因,明其病机,辨证施治,遵于理,不拘于法,外病内治,则收效甚验。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