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卷第二
金屑
味辛,平,有毒。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除邪毒氣,服之神仙。生益州,採無時。
銀屑
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年。生永昌,採無時。
雄黃
味甘,大溫,有毒。主治疥蟲,䘌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悅澤人面。餌服之,皆飛入人腦中,勝鬼神,延年益壽,保中不飢。得銅可作金。生武都、敦煌山之陽,採無時。
《本經》原文:雄黃,味苦,平、寒。主寒熱鼠瘻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蠱毒,勝五兵。煉食之,輕身神仙。一名黃食石。生山谷。
雌黃
味甘,大寒,有毒。蝕鼻中息肉,下部䘌瘡,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殺蜂蛇毒。久服令人腦滿。生武都,與雄黃同山生。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採無時。
《本經》原文:雌黃,味辛,平。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蝨身癢邪氣諸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生山谷。
石鐘乳
無毒。主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不練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採無時。(蛇床為之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本經》原文:石鐘乳,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生山谷。
殷孽
無毒。主治腳冷疼弱。鍾乳根也。生趙國,又梁山及南海,採無時。(惡朮、防己。)
《本經》原文:殷孽,味辛,溫。主爛傷瘀血,泄利寒熱,鼠瘻癥瘕結氣。一名姜石。生山谷。
孔公孽
無毒。主治男子陰瘡,女子陰蝕,及傷食病,恆欲眠睡。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黃色。生梁山。(木蘭為之使,惡細辛。)
石腦
味甘溫,無毒。主治風寒、虛損,腰腳疼痹,安五臟,益氣。一名石飴餅。生名山土石中,採無時。
石硫黃
大熱,有毒。主治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䘌瘡,止血,殺疥蟲。生東海牧羊中,及大山及河西山,礬石液也。
《本經》原文:石硫黃,味酸,溫。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生山谷。
磁石
味鹹,無毒。主養腎臟,強骨氣,益精,除煩,通關節,消癰腫,鼠瘻,頸核,喉痛,小兒驚癇,練水飲之。亦令人有子。一名處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陰,有鐵者則生其陽,採無時。(柴胡為之使,惡牡丹、莽草,畏黃石脂,殺鐵毒。)
《本經》原文: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一名玄石。生山谷。
凝水石
味甘,大寒,無毒。主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止渴,水腫,少腹痹。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色如雲母,可折者良,鹽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縣及邯鄲。(解巴豆毒,畏地榆。)
《本經》原文:凝水石,味辛,寒。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飢。一名白水石。生山谷。
石膏
味甘,大寒,無毒。主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鬲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毒公。)
《本經》原文: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生山谷。
陽起石
無毒。主治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飢,令人有子。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雲母根也。生齊山及瑯瑘,或云山、陽起山,採無時。(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本經》原文:陽起石,味鹹,微溫。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補不足。一名白石。生山谷。
玄石
味鹹,溫,無毒。主治大人小兒驚癇,女子絕孕,少腹寒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一名玄水石,一名處石。生太山之陽,山陰有銅,銅者雌,玄者雄。(惡松脂、柏實、菌桂。)
理石
味甘,大寒,無毒。主除營衛中去來大熱、結熱,解煩毒,止消渴、及中風痿痹。一名肌石。如石膏順理而細。生漢中及盧山。採無時。(滑石為之使,畏麻黃。)
《本經》原文:理石,味辛,寒。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一名立制石。生山谷。
長石
味苦,無毒。主治胃中結氣,止消渴,下氣,除脅肋肺間邪氣。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生長子及太山及臨淄,採無時。
《本經》原文:長石,味辛,寒。主身熱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牜⿱宀隹,下三蟲,殺蠱毒。久服不飢。一名方石。生山谷。
綠青
味酸,寒,無毒。主益氣,治鼽鼻,止泄痢。生山之陰穴中,色青白。
鐵落
味甘,無毒。除胸膈中熱氣,食不下,止煩,去黑子。一名鐵液,可以染皂。生牧羊平澤及枋城,或析城,採無時。
生鐵
微寒,主治下部及脫肛。
鋼鐵
味甘,平,無毒。主治金創,煩滿熱中,胸膈氣塞,食不化。一名跳鐵。
鐵精
微溫,主治驚悸,定心氣,小兒風癇,陰㿉,脫肛。
《本經》原文:鐵精,平。主明目,化銅。鐵落,味辛,平。主風熱惡瘡,瘍疽創痂,疥氣在皮膚中。鐵,主堅肌耐痛。生平澤。
鉛丹
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生蜀郡。一名鉛華,生於鉛。
《本經》原文:鉛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生平澤。
玉英
味甘,主治風,療皮膚癢。一名石鏡,明白可作鏡。生山竅。十二月採。
厲石華
味甘,無毒。主益氣,養神,止渴,除熱,強陰。生江南,如石華,採無時。
石肺
味辛,無毒。主癘咳寒久痿,益氣,明目。生水中,狀如肺,黑澤有赤文,出水即干。
石肝
味酸,無毒。主治身癢,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
石脾
味甘,無毒。主治胃寒熱,益氣,癢瘀。令人有子。一名胃石,一名膏石,一名硝石。生隱蕃山谷石間,黑如大豆,有赤文,色微黃,而輕薄如棋子,採無時。
石腎
味鹹,無毒。主治泄利。色如白珠。
遂石
味甘,無毒。主治消渴,傷中,益氣。生太山陰,採無時。
白肌石
味辛,無毒。主強筋骨,止渴,不飢,陰熱不足。一名肌石,一名洞石。生廣焦國卷山,青色潤澤。
龍石膏
無毒。主治消渴,益壽。生杜陵,如鐵脂中黃。
石耆
味甘,無毒。主治咳逆氣。生石間,色赤如鐵脂,四月採。
終石
味辛,無毒。主治陰痿痹,小便難,益精氣。生陵陰,採無時。
當歸
味辛,大溫,無毒。主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生隴西。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惡䕡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本經》原文: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創瘍金創,煮飲之。名干歸,生川穀。
防風
味辛,無毒。主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葉,主治中風熱汗出。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風,一名䕡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鄲、琅瑘、上蔡。二月、十月採根,曝乾。(得澤瀉、藁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治婦人子藏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殺附子毒。)
又,叉頭者令人發狂,叉尾者發痼疾。
《本經》原文:防風,味甘,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久服輕身。一名銅芸。生川澤。
秦艽
味辛,微溫,無毒。治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生飛烏。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菖蒲為之使。)
《本經》原文:秦艽,味苦,平。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黃耆
無毒。主治婦人子藏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氣,利陰氣。生白水者冷,補。其莖、葉,治渴及筋攣,癰腫,疽瘡。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禾呈糸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漢中。二月、十月採,陰乾。(惡龜甲。)
《本經》原文:黃耆,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一名戴糝。生山谷。
吳茱萸
大熱,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根白皮,殺蟯蟲,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經產余血,療白癬。生上谷及宛朐。九月九日採,陰乾。(蓼實為之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
《本經》原文:吳茱萸,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根,殺三蟲。一名藙。生山谷。
黃芩
大寒,無毒。主治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穀,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一名空腸,一名內虛,一名黃文,一名經芩,一名妒婦。其子,主腸澼膿血。生秭歸及宛朐。三月三日採根,陰乾。(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耆、白蘞、赤小豆治鼠瘻。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參、牡丹、藜蘆。)
《本經》原文:黃芩,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一名腐腸。生川穀。
黃連
微寒,無毒。主治五臟冷熱,久下泄澼、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治口瘡。生巫陽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採。(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畏款冬,勝烏頭,解巴豆毒。)
《本經》原文: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連。生川穀。
五味子
無毒。主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一名會及,一名玄及。生齊山及代郡。八月採實,陰乾。(蓯蓉為之使,惡葳蕤,勝烏頭。)
《本經》原文:五味子,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生山谷。
決明子
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唇口青。生龍門,石決明生豫章。十月十日採,陰乾百日。(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本經》原文:決明子,味鹹,平。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輕身。生川澤。
芍藥
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倉,一名鋋。生中嶽及丘陵。二月、八月採根,曝乾。(須丸為之使,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本經》原文: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穀。
桔梗
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治喉咽痛,下蠱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圖,一名白藥,一名梗草,一名薺苨。生嵩高及宛朐。二、八月採根,曝乾。(節皮為之使,得牡蠣、遠志治恚怒;得硝石、石膏治傷寒。畏白芨、龍眼、龍膽。)
《本經》原文:桔梗,味辛,微溫。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生山谷。
芎藭
無毒。主除腦中冷動,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一名胡窮,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根,曝乾。(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本經》原文:芎藭,味辛,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生川穀。
藁本
味苦、微溫、微寒,無毒。主闢霧露潤澤,治風邪嚲曳,金瘡,可作沐藥、面脂。實主風流四肢。一名微莖。生崇山。正月、二月採根,曝乾,三十日成。(惡䕡茹。)
《本經》原文:藁本,味辛,溫。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悅顏色。一名鬼卿,一名地新。生山谷。
麻黃
微溫,無毒。主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痛,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一名卑相,一名卑鹽。生晉地及河東。立秋採莖,陰乾令青。(厚朴為之使,惡辛夷、石葦。)
《本經》原文: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一名龍沙。
葛根
無毒。主治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大寒,治消渴,傷寒壯熱。白葛,燒以粉瘡,止痛斷血。葉,主金瘡,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鹿藿,一名黃斤。生汶山。五月採根,曝乾。(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本經》原文: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葛谷,主下利十歲以上。一名雞齊根。生川穀。
前胡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知母
無毒。主治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兒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兒踵草,一名東根,一名水須,一名沈燔,一名。生河內。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本經》原文: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一名蚳母,一名連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參,一名水參,一名水浚,一名貨毋,一名蝭母。生川穀。
大青
味苦,大寒,無毒。主治時氣頭痛,大熱,口瘡。三月、四月採莖,陰乾。
貝母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腹中結實,心下滿,洗洗惡風寒,目眩、項直,咳嗽上氣,止煩熱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一名藥實,一名苦華,一名苦菜,一名商草,一名勒母,一名。生晉地。十月採根,曝乾。(厚朴、白薇為之使,惡桃花,畏秦椒、礜石、莽草,反烏頭。)
《本經》原文:貝母,味辛,平。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創風痙。一名空草。
栝蔞根
無毒。主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乾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澤姑。實,名黃瓜,治胸痹,悅澤人面。莖葉,治中熱傷暑。生洪農及山陰地,入土深者良,生鹵地者有毒。二月、八月採根,曝乾,三十日成。(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本經》原文:栝蔞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一名地蔞。生川穀。
丹參
無毒。主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採根,曝乾。(畏鹹水,反藜蘆。)
《本經》原文:丹參,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一名郄蟬草。生川穀。
厚朴
大溫,無毒。主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治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一名厚皮,一名赤樸。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楊。治鼠瘻,明目,益氣。生交趾、宛朐。三月、九月、十月採皮,陰乾。(乾薑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本經》原文:厚朴,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竹葉
芹竹葉大寒,無毒。主除煩熱,風痓,喉痹,嘔逆。根,消毒。生益州。
淡竹葉
味辛,平、大寒。主治胸中淡熱,咳逆上氣。其瀝,大寒,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其皮筎,微寒,主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苦竹葉及瀝
治口瘡,目痛明目,通利九竅;竹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干筍,燒服,治五痔血。
《本經》原文:竹葉,味苦,平。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汁,主風痓。實,通神明,輕身益氣。
玄參
味鹹,無毒。主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症,定五臟。久服補虛,明目,強陰,益精。一名玄臺,一名鹿腸,一名正馬,一名咸,一名端。生河間及宛朐。三月、四月採根,曝乾。(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
《本經》原文:玄參,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目明。一名重臺。生川穀。
沙參
無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鬚,一名白參,一名識美,一名文希。生河內及宛朐、般陽續山。二月、八月採根,曝乾。(惡防己,反藜蘆。)
《本經》原文:沙參,味苦,微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穀。
苦參
無毒。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治惡瘡,下部慝,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驕槐,一名白莖,一名虎麻,一名岑莖,一名祿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採根,曝乾。(玄參為之使,惡貝母、漏蘆、菟絲,反藜蘆。)
《本經》原文:苦參,味苦,寒。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一名水槐,一名苦。生山谷及田野。
續斷
味辛,無毒。主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採,陰乾。(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本經》原文:續斷,味苦,微溫。主傷寒,補不足,金創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生山谷。
枳實
味酸,微寒,無毒。主除胸脅淡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生河內。九月、十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枳實,味苦,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生川澤。
山茱萸
微溫、無毒。主治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強力,長年。一名雞足,一名思益,一名寇實。生漢中及琅琊、宛朐、東海承縣。九月、十月採實,陰乾。(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本經》原文: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一名蜀棗。生山谷。
桑根白皮
無毒。主去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創。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葉汁解蜈蚣毒。)
桑耳
味甘,有毒。黑者,主治月水不調。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不飢。其金色者,治癖飲,積聚,腹痛,金瘡。一名桑菌,一名木。生犍為。六月多雨時採木耳,即曝乾。
《本經》原文:桑根白皮,味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
松蘿
味甘,無毒。主治淡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生熊耳山松樹上。五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松蘿,味苦,平。主瞋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痛。一名女蘿。生山谷。
白棘
無毒。主決刺結,治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一名棘刺。生雍州。
《本經》原文:白棘,味辛,寒。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一名棘針。生川穀。
棘刺花
味苦,平,無毒。主治金創內漏,明目。冬至後百廿日採之。實,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熱,利小便。生道旁。四月採。一名菥蓂,一名馬朐,一名刺原又有棗針,治腰痛、喉痹不通。
狗脊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暗,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一名強膂,一名扶蓋,一名扶筋。生常山。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萆薢為之使,惡敗醬。)
《本經》原文: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一名百枝。生川穀。
萆薢
味甘,無毒。主治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老血,老人五緩。一名赤節。生真定。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牡蠣、前胡。)
《本經》原文: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生山谷。
菝葜
味甘,平、溫,無毒。主治腰背寒痛,風痹,益血氣,止小便利。生山野。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石葦
味甘,無毒。主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臟,去惡風,益精氣。一名石皮。用之去黃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治。生華陰,不聞水及人聲者,良。二月採葉,陰乾。(杏仁為之使,得菖蒲良。)
《本經》原文:石葦,味苦,平。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䩾。生山谷石上。
通草
味甘,無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治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陽。正月採枝,陰乾。
《本經》原文:通草,味辛,平。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瞿麥
味辛,無毒。主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一名大菊,一名大蘭。生太山。立秋採實,陰乾。(蘘草、牡丹為之使,惡桑螵蛸。)
《本經》原文:瞿麥,味苦,寒。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一名巨句麥。生川穀。
敗醬
味鹹,微寒,無毒。主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疾痛。一名鹿首,一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八月採根,曝乾。
《本經》原文:敗醬,味苦,平。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一名鹿腸。生川穀。
秦皮
大寒,無毒。主治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及宛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本經》原文:秦皮,味苦,微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川穀。
白芷
無毒。主治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一名白茞,一名虈,一名莞,一名苻蘺,一名澤芬。葉名蒿麻。可作浴湯。生河東下澤。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本經》原文:白芷,味辛,溫。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一名芳香。生川穀。
杜蘅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寒咳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曝乾。
杜若
無毒。主治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令人不忘。一名杜蓮,一名白連,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及宛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
《本經》原文:杜若味辛,微溫。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一名杜衡。生川澤。
柏木
無毒。主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亦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根,名檀桓,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生漢中及永昌。(惡乾漆。)
《本經》原文:柏木,味苦,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一名檀桓。生山谷。
木蘭
無毒。主治中風、傷寒,及癰疽、水腫,去臭氣。一名杜蘭,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太山。十二月採皮,陰乾。
《本經》原文:木蘭,味苦,寒。主身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皰酒渣,惡風癲疾,陰下癢濕,明耳目。一名林蘭。生山谷。
白薇
味鹹,大寒,無毒。主治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三月三日採根,陰乾。(惡黃耆、乾薑、乾漆、山茱萸、大棗。)
《本經》原文:白薇,味苦,平。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生川穀。
葈耳實
味苦。葉,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治膝痛,溪毒。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陸及六安田野,實熟時採。
《本經》原文:耳實,味甘,溫。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穀。
茅根
無毒。主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一名地菅,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田野。六月採根。
《本經》原文:茅根,味甘,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生山谷。
百合
無毒。主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腫,止涕淚。一名重葙,一名重邁,一名摩羅,一名中逢花,一名強瞿。生荊州。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本經》原文:百合,味甘,平。主邪氣腹張,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生川穀。
酸漿
寒,無毒。生荊楚及人家田園中。五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酸漿,味酸,平。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其實立產,一名醋漿。生川澤。
淫羊藿
無毒。主堅筋骨,消瘰癧,赤癰,下部有瘡,洗出蟲。丈夫久服,令人無子。生上郡陽山。(薯蕷為之使。)
《本經》原文:淫羊藿,味辛,寒。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一名剛前。生山谷。
蠡實
溫,無毒。主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肥大。
花葉
治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一名荔實。生河東。五月採實,陰乾。
《本經》原文:蠡實,味甘,平。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花、葉,去白蟲。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川穀。
梔子
大寒,無毒。主治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一名越桃,生南陽。九月採實,曝乾。
《本經》原文:梔子,味苦,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疱渣鼻,白癩赤癩瘡瘍。一名木丹。生川穀。
檳榔
味辛,溫,無毒。主消穀,逐水,除淡澼,殺三蟲,去伏屍,治寸白。生南海。
合歡
無毒。生益州。
《本經》原文:合歡,味甘,平。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山谷。
衛矛
無毒。主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生霍山。八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衛矛,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注。一名鬼箭。生山谷。
紫葳
無毒。莖葉,味苦,無毒。治痿蹶,益氣。一名陵苕,一名芺華,一名陵時生西海及山陽。
《本經》原文:紫葳,味酸,微寒。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生川穀。
蕪荑
平,無毒。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生晉山。三月採實,陰乾。
《本經》原文:蕪荑,味辛。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一名無姑,一名䕋。生川穀。
紫草
無毒。主治腹腫脹滿痛,以合膏,治小兒瘡及面渣。生碭山及楚地。三月採根,陰乾。
《本經》原文: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芺。生山谷。
紫菀
味辛,無毒。主治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一名紫茜,一名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鄲。二月、三月採根,陰乾。(款冬為之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本經》原文:紫菀,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臟。生山谷。
白蘚
味鹹,無毒。主治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余痛。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採根,陰乾。(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經》原文:白蘚,味苦,寒。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生川穀。
白兔藿
無毒。主治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生交州。
《本經》原文:白兔藿,味苦,平。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營實
微寒,無毒。久服輕身益氣。根,止泄利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及蜀郡。八月、九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營實,味酸,溫。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一名牆薇,一名牆麻,一名牛棘。生川穀。
薇銜
微寒,無毒。主暴症,逐水,治痿蹶。久服輕身,明目。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及宛朐、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本經》原文:薇銜,味苦,平。主風濕痹厯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一名糜銜。生川澤。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
王孫
無毒。主治百病,益氣。吳名白功草,楚名王孫,齊名長孫,一名黃孫,一名黃昏,一名海孫,一名蔓延。生海西及汝南城郭垣下。
《本經》原文:王孫,味苦,平。主五臟邪氣,寒濕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穀。
爵床
無毒。生漢中及田野。
《本經》原文:爵床,味鹹,寒。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生川穀。
白前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百部根
微溫,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氣。
王瓜
無毒。主治諸邪氣,熱結,鼠瘻,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治馬骨刺人瘡,生魯地田野,及人家垣牆間。三月採根,陰乾。
《本經》原文: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益氣愈聾。一名土瓜。生平澤。
薺苨
味甘,寒。主解百藥毒。
高良薑
大溫,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馬先蒿
味苦,無毒。生南陽。
《本經》原文:馬先蒿,味平。主寒熱鬼注,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一名馬屎蒿。生川澤。
蜀羊泉
無毒。主治齲齒,女子陰中內傷,皮間實積。一名羊泉,一名羊飴。生蜀郡。
《本經》原文:蜀羊泉,味苦,微寒。主頭禿惡瘡熱氣,疥瘙痂癬蟲。生川穀。
積雪草
無毒。生荊州。
《本經》原文:積雪草,味苦,寒。主大熱,惡瘡癰疽,浸淫赤熛皮膚赤,身熱。生川穀。
惡實
味辛,平,無毒。主明目,補中,除風傷。根莖,治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生魯山平澤。又,惡實,一名牛蒡,一名鼠黏草。
莎草根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鬚眉。一名薃,一名侯莎,其實名緹。生田野,二月、八月採。
大小薊根
味甘,溫。主養精,保血。大薊,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採。
垣衣
味酸,無毒。主治黃疸,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金瘡內塞。久服補中益氣,長肌,好顏色。一名昔邪,一名烏韭,一名垣嬴,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牆陰或屋上。三月三日採,陰乾。
又,垣衣,主暴風口噤,金瘡、酒漬服之效。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一名冰臺,一名醫草。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乾。作煎,勿令見風。
又,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牡蒿
味苦,溫,無毒。主充肌膚,益氣,令人暴肥,血脈滿盛,不可久服。生田野,五月、八月採。
假蘇
無毒。一名姜芥。生漢中。
《本經》原文:假蘇,味辛,溫。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一名鼠蓂。生川澤。
水萍
味酸,無毒。主下氣。以沐浴,生毛髮。一名水白,一名水蘇。生雷澤。三月採,曝乾。
《本經》原文:水萍,味辛,寒。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久服輕身。一名水華。生池澤。
海藻
味鹹,無毒。主治皮間積聚暴㿉,留氣熱結,利小便。一名藫。生東海,七月七日採,曝乾。(反甘草。)
《本經》原文:海藻,味苦,寒。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一名落首。生池澤。
昆布
味鹹,寒,無毒。主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生東海。
葒草
味鹹,微寒,無毒。主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一名鴻䕵。如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採實。
陟釐
味甘,大溫,無毒。主治心腹大寒,溫中消穀,強胃氣,止泄痢。生江南池澤。
乾薑
大熱,無毒。主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生薑,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生犍為及荊州、揚州。九月採。(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芩、天鼠矢。)
又,生薑,微溫,辛,歸五臟。去淡,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小志少智,傷心氣。
《本經》原文: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川穀。
薰草
味甘,平,無毒。主治明目,止淚,治泄精,去臭惡氣,傷寒頭痛,上氣,腰痛。一名蕙草。生下濕地,三月採,陰乾,脫節者良。
船虹
味酸,無毒。主下氣,止煩滿。可作浴湯,藥色黃。生蜀郡,立秋取。
嬰桃
味辛,平,無毒。主止泄腸澼,除熱,調中,益脾氣,令人好色美志。一名牛桃,一名英豆。實大如麥,多毛。四月採,陰乾。
五色符
味苦,微溫。主治咳逆,五臟邪氣,調中,益氣,明目,殺蝨。青符、白符、赤符、黑符、黃符,各隨色補其臟。白符一名女木。生巴郡山谷。
〔附〕
龍腦香及膏香
味辛、苦,微寒,一云溫,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出婆律國,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氣,明淨者善;久經風日,或如雀屎者不佳。云合粳米炭、相思子貯之,則不耗。膏,主耳聾。
又,龍腦治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立瘥。
石劇
味甘,無毒。主渴消中。
路石
味甘,酸,無毒。主治心腹,止汗生肌,酒痂,益氣,耐寒,實骨髓。一名陵石。生草石上,天雨獨干,日出獨濡,花黃,莖赤黑。三歲一實,實赤如麻子。五月、十月採莖葉,陰乾。
曠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養神,除熱,止渴;生江南,如石草。
敗石
味苦,無毒。主治渴、痹。
越砥
味甘,無毒。主治目盲,止痛,除熱瘙。
夏臺
味甘。主百疾,濟絕氣。
鬼目
味酸,平,無毒。主明目。一名來甘。實赤如五味,十月採。
馬唐
味甘,寒。主調中,明耳目。一名羊麻,一名羊粟。生下濕地,莖有節,節生根,五月採。
羊乳
味甘,溫,無毒。主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一名地黃。三月採,立夏後母死。
犀洛
味甘,無毒。主治癃。一名星洛,一名泥洛。
雀翹
味鹹。主益氣,明目。一名去母,一名更生。生藍中,葉細黃,莖赤有刺。四月實,實兊黃中黑;五月採,陰乾。
雞涅
味甘,平,無毒。主明目,目中寒風,諸不足,水腹,邪氣,補中,止泄利,女子白沃。一名陰洛。生雞山,採無時。
相烏
味苦。主治陰痿。一名烏葵,如蘭香,赤莖。生山陽,五月十五日採,陰乾。
神護草
可使獨守,叱咄人,寇盜不敢入門。生常山北共,八月採。
黃護草
無毒。主治痹,益氣,令人嗜食。生隴西。
天雄草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陰痿。生山澤中,狀如蘭,實如大豆,赤色。
益決草
味辛,溫,無毒。主治咳逆肺傷。生山陰,根如細辛。
異草
味甘,無毒,主治痿痹,寒熱,去黑子。生蘺木上,葉如葵,莖傍有角,汁白。
勒草
味甘,無毒。主治瘀血,止精,溢盛氣。一名黑草。生山谷,如栝蔞。
英草華
味辛,平,無毒。主治痹氣,強陰,治面勞疽,解煩,堅筋骨,治風頭。可作沐藥。生蔓木上。一名鹿英。九月採,陰乾。
吳葵華
味鹹,無毒。主理心氣不足。
〔附〕
北荇華
味苦,無毒。主治氣脈溢。一云芹華。
華
味甘,無毒。主治上氣,解煩,堅筋骨。
節華
味苦,無毒。主治傷中,痿痹,溢腫。皮,主治脾中客熱氣。一名山節,一名達節,一名通柒。十月採,曝乾,
新雉木
味苦,香,溫,無毒。主治風頭,眩痛,可作沐藥。七月採,陰乾,實如桃。
合新木
味辛,平,無毒。解心煩,止瘡痛。生遼東。
俳蒲木
味甘,平,無毒。主少氣,止煩。生山陵。葉如奈,實赤,三核。
遂陽木
味甘,無毒。主益氣。生山中。如白楊葉,三月實,十月熟赤,可食。
荻皮
味苦。止消渴,去白蟲,益氣。生江南。如松葉,有別刺,實赤黃。十月採。
蕙實
味辛。主明目,補中。根莖中湯,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生魯山平澤。
白並
味苦,無毒。主治肺咳上氣,行五臟,令百病不起。一名王蕭,一名箭悍。葉如小竹,根黃白皮。生山陵。三月、四月採根,曝乾。
赤涅
味甘,無毒。主治疰,崩中,止血,益氣。生蜀郡山石陰地濕處。採無時。
黃秫
味苦,無毒。主止心煩,汗出。生如桐,根黃。
黃白支
生山陵。三月、四月採根,曝乾。
紫藍
味鹹,平,無毒。主食肉得毒,能消除之。
累根
主緩筋,令不痛。
良達
主治齒痛,止渴,輕身。生山陰,莖蔓延,大如葵,子滑小。
委蛇
味甘,平,無毒。主治消渴,少氣,令人耐寒。生人家園中,大枝長鬚,多葉兩兩相值,子如芥子。
麻伯
味酸,無毒。主益氣,出汗。一名君莒,一名衍草,一名道止,一名自死。生平陵,如蘭,葉黑厚,白裹莖,實赤黑。九月採根。
類鼻
味酸,溫,無毒。主治痿痹。一名類重。生田中高地,葉如天名精、美根。五月採。
逐折
殺鼠,益氣,明目。一名百合。厚實,生木間,莖黃,七月實黑如大豆。
並苦
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安五臟。一名薰,一名玉荊。三月採,陰乾。
索干
味苦,無毒。主易耳。一名馬耳。
疥柏
味辛,溫,無毒。主輕身,治痹。五月採,陰乾,生上黨。
常更之生
味苦,平,無毒。主明目。實有刺,大如稻米。
城裡赤柱
味辛,平。治婦人漏血,白沃,陰蝕,濕痹,邪氣,補中,益氣。生晉平陽。
鳧葵
味甘,冷,無毒。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荇菜也,一名接余。五月採。
〔附〕
白菀
一名織女菀,一名苑。生漢中川穀,或山陽。正月、二月採,陰乾。
零羊角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注毒伏在骨間,除郁,驚夢,狂越,僻謬,及食噎不通。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利丈夫。生石城山及華陰山,採無時。
《本經》原文:零羊角,味鹹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魘寐。生川穀。
羖羊角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產後余痛。燒之殺鬼魅,闢虎狼。生河西。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菟絲為之使。)羊髓,味甘,溫,無毒。主治男女傷中,陰氣不足,利血脈,益經氣,以酒服之。
青羊膽
治青盲,明目。
羊肺
補肺,治咳嗽。
羊心
止憂恚膈氣。
羊腎
補腎氣,益精髓。
羊齒
治小兒羊癇,寒熱。三月三日取之。
羊肉
味甘,大熱,無毒。主緩中,字乳余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羊骨
熱,治虛勞,寒中,羸瘦。
羊屎
燔之,治小兒泄痢,腸鳴驚癇。
《本經》原文:羖羊角,味鹹,溫。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泄,辟惡鬼虎狼,止驚悸。久服,安心益氣輕身。生川穀。
犀角
味鹹,酸,微寒,無毒。主治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氣。久服駿健。生永昌及益州。(松脂為之使,惡雚菌、雷丸。)
《本經》原文:犀角,味苦,寒。主百毒蟲注,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久服輕身。生山谷。
牛角鰓
燔之,味苦,無毒。水牛角,治時氣寒熱頭痛。髓,味甘,溫,無毒。主安五臟,平三焦,溫骨髓,補中,續絕傷,益氣,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膽,味苦,大寒。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精。心,治虛忘。肝,主明目。腎,主補腎氣,益精。齒,治小兒牛癇。肉,味甘,平,無毒。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氣,養脾胃,自死者不良。屎,寒,治水腫,惡氣,用塗門戶著壁者。燔之,治鼠瘻,惡瘡。黃犍牛、烏牯牛溺,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
又,牛鼻中木卷,治小兒癇。草卷燒灰,主治小兒鼻下瘡。
《本經》原文:牛角䚡,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髓,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膽,可丸藥。
白馬莖
味甘,無毒。主治小兒驚癇。陰乾百日。
懸蹄
止衄血,內漏,齲齒。生雲中。
白馬蹄
治婦人漏下,白崩。
赤馬蹄
治赤崩並溫。
齒
治小兒馬癇。
鬐頭膏
主生髮。鬐毛,主女子崩中赤白。
心
治喜忘。肺,治寒熱,小兒莖;。肉味辛、苦,冷。主除熱下氣,長筋,強腰脊,壯健,強意利志,輕身不飢。脯,治寒熱痿痹。屎,名馬通,微溫。治婦人崩中,止渴,及吐下血,鼻衄,金創,止血。頭骨,治喜眠,令人不睡。溺,味辛,微寒。治消渴,破症堅積聚,男子伏梁積疝,婦人瘕疾。銅器承飲之。
又,馬毛,主小兒驚癇。
《本經》原文:白馬莖,味鹹,平。主傷中脈絕,陰不起,強志,益氣,長肌肉肥健,生子。眼,主驚癇腹滿瘧疾,當殺用之。懸蹄,主驚邪瘛瘲乳難,辟惡氣鬼毒,蠱注不祥。生平澤。
牡狗陰莖
無毒。六月上伏取,陰乾百日。膽,主痂瘍,惡瘡。心,治憂恚氣,除邪。腦,主頭風痹痛,療下部䘌瘡,鼻中息肉。齒,治癲癇,寒熱,卒風痱,伏日取之。頭骨,主金創,止血。四腳蹄,煮飲之,下乳汁。白狗血,味鹹,無毒。治癲疾發作。肉,味鹹、酸,溫。主安五臟,補絕傷,輕身益氣。屎中骨,治寒熱,小兒驚癇。
又,狗骨灰,主下痢,生肌,敷馬瘡。烏狗血,主產難橫生,血上蕩心者。
《本經》原文:牡狗陰莖,味鹹,平。主傷中,陰痿不起,令強熱大,生子,除女子帶下十二疾。一名狗精。膽,主明目。
鹿茸
味酸,微溫,無毒。主治虛勞洒洒如瘧,羸瘦,四肢痠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養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不可近陰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乾,使時燥。(麻勃為之使。)
角
味鹹,無毒。除少腹血痛,腰痛折傷惡血,益氣。七月取。(杜仲為之使。)
髓
味甘,溫。治丈夫女子傷中脈絕,筋急,咳逆。以酒服之。腎,平,主治腎氣。肉,溫,補中,強五臟,益氣力。生者治口僻,割薄之。
《本經》原文:鹿茸,味甘,溫。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
獐骨
微溫。主治虛損,泄精。肉,溫補益五臟。髓,益氣力,悅澤人面。
虎骨
主除邪惡氣,殺鬼疰毒,止驚悸,治惡瘡,鼠瘻,頭骨尤良。膏,治狗齧瘡。爪,辟惡魅。肉,治噁心欲嘔,益氣力。
又,屎,治惡瘡。其眼睛,治癲。其屎中骨灰,治火瘡。牙,治丈夫陰頭瘡及疽瘻。鼻,治癲疾,小兒癇也。
豹肉
味酸,平,無毒。主安五臟,補絕傷,輕身益氣,久服,利人。
貍骨
味甘,溫,無毒。主治風疰、屍疰、鬼疰,毒氣在皮中淫躍如針刺者,心腹痛走無常處,及鼠瘻惡瘡。頭骨尤良。肉亦治諸疰。陰莖,治月水不通,男子陰㿗。燒之,以東流水服之。
兔頭骨
平,無毒。主治頭眩痛癲疾。骨,治熱中消渴;腦治凍瘡;肝治目暗。肉味辛,平,無毒。主補中益氣。
雉肉
味酸,微寒,無毒。主補中,益氣力,止泄利,除蟻瘻。
鷹矢白
主治傷撻滅瘢。
雀卵
味酸,溫,無毒。主下氣,男子陰痿不起,強之令熱,多精有子。腦,治耳聾。頭血,治雀盲。雄雀矢,治目痛,決癰癤,女子帶下,溺不利,除疝瘕。五月取之良。
又,雀矢和男首子乳,如薄泥,點目中胬肉赤脈貫瞳子上者,即消。
鸛骨
味甘,無毒。主治鬼蠱,諸疰毒,五屍,心腹疾。
雄鵲肉
味甘,寒,無毒。主治石淋,消結熱。可燒作灰,以石投中散解者,是雄也。
伏翼
無毒。主癢痛,治淋,利水道。生太山及人家屋間。立夏後採陰乾。(莧實、雲實為之使。)
《本經》原文:伏翼,味鹹,平。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熹樂,媚好無憂。一名蝙蝠。生川穀。
蝟皮
無毒。主治腹痛,疝積,亦燒為灰,酒服之。生楚山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本經》原文:蝟皮,味苦,平。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生川穀。
石龍子
有小毒。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生平陽及荊山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惡硫黃、斑蝥、蕪荑。)
《本經》原文:石龍子,味鹹,寒。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生川穀。
露蜂房
味鹹,有毒。主治蜂毒,毒腫。一名百穿,一名蜂。生䍧牱。七月七日採,陰乾。(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又合亂髮、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丁腫惡脈諸毒皆瘥。
《本經》原文:露蜂房,味苦,平。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山谷。
樗雞
有小毒。主治腰痛,下氣,強陰多精,不可近目。生河內樗樹上。七月採,曝乾。
《本經》原文:樗雞,味苦,平。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生川穀。
蚱蟬
味甘,無毒。主治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五月採,蒸乾之,勿令蠹。
又,殼名枯蟬,一名伏蜟,主小兒癇,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本經》原文:蚱蟬,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生楊柳上。
白殭蠶
味辛,平,無毒。主治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滅諸瘡瘢痕。生穎川。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
又,末之,封丁腫,根當自出,極效。
《本經》原文:白殭蠶,味鹹。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病。生平澤。
桑螵蛸
味甘,無毒。主治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久服益氣,養神。螳螂子也,二月、三月採,當火炙,不爾令人泄。(得龍骨治泄精,畏旋覆花。)
《本經》原文:桑螵蛸,味鹹,平。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一名蝕疣。生桑枝上,採蒸之。
䗪蟲
有毒。一名土鱉。生河東,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十月取曝乾。(畏皂莢、菖蒲。)
《本經》原文:䗪蟲,味鹹,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生川澤。
蠐螬
微寒,有毒。主治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艹楚齊,一名㪍齊。生河內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蜚虻為之使,惡附子。)
《本經》原文:蠐螬,味鹹,微溫。主惡血血瘀,御覽作血痹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一名蟦蠐,生平澤。
蛞蝓
無毒。一名土蝸,
一名附蝸。生太山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本經》原文:蛞蝓,味鹹,寒。主賊風喎僻,軼筋及脫肛,驚癇攣縮。一名陵蠡。生池澤。
海蛤
味鹹,無毒。主治陰痿。生東海。(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本經》原文:海蛤,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一名魁蛤。
文蛤
味鹹,平,無毒。主治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本經》原文:文蛤,主惡瘡蝕,五痔。
鯉魚膽
無毒。肉,味甘,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治水腫腳滿,下氣。骨,治女子帶下赤白。齒,治石淋。生九江取無時。
《本經》原文:鯉魚膽,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生池澤。
蠡魚
無毒。主治五痔,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白。生九江,取無時。
又,蠡魚腸及肝,主久敗瘡中蟲。
《本經》原文:蠡魚,味甘,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一名鮦魚。生池澤。
龜甲
味甘,有毒。主治頭瘡難燥,女子陰瘡及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肌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久服益氣資智,亦使人能食。生南海及湖水中,採無時,勿令中濕,中濕即有毒。(惡沙參、蜚蠊。)
《本經》原文:龜甲,味鹹,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飢。一名神屋。生池澤。
鱉甲
無毒。主治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肉,味甘,治傷中,益氣,補不足。生丹陽,取無時。(惡礬石。)
《本經》原文:鱉甲,味鹹,平。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生池澤。
鮀魚甲
有毒。主治五邪涕泣時驚,腰中重痛,小兒氣癃,眥潰。肉,治少氣吸吸,足不立地。生南海,取無時。(蜀漆為之使,畏狗膽、芫花、甘遂。)
《本經》原文:鮀魚甲,味辛,微溫。主心腹癥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陰中相引痛,瘡疥死肌。生池澤。
烏賊魚骨
無毒。主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肉,味酸,平,主益氣強志。生東海,取無時。(惡白蘞、白芨、附子。)
《本經》原文:烏賊魚骨,味鹹,微溫。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生池澤。
蟹
有毒。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爪,主破胞,墮胎。生伊洛諸水中,取無時。(殺莨菪毒。)
《本經》原文:蟹,味鹹,寒。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僻面腫,敗漆,燒之致鼠。生池澤。
鰻鱺魚
味甘,有毒。主治五痔,瘡瘻,殺諸蟲。
原蠶蛾
雄者,有小毒。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屎,溫,無毒。主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雄黃蟲
主明目,闢兵不祥,益氣力。狀如蠮螉。
天社蟲
味甘,無毒。主治絕孕,益氣。狀如蜂,大腰,食草木葉。三月採。
蝸離
味甘,無毒。主燭館,明目。生江夏。
梗雞
味甘,無毒。治痹。
梅實
無毒。止下痢,好唾,口乾。生漢中,五月採,火干。
又,梅根,療風痹,出土者殺人。梅實,利筋脈,去痹。
《本經》原文:梅實,味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生川穀。
榧實
味甘,無毒。主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注。生永昌。
柿
味甘,寒,無毒。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
又,火柿,主殺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壓胃間熱。
木瓜實
味酸,溫,無毒。主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
甘蔗
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補脾氣,利大腸。
芋
味辛,平,有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
烏芋
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消渴,痹熱,熱中,益氣。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二月生葉,葉如芋。三月三日採根,曝乾。
蓼實
無毒。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生雷澤。
《本經》原文:蓼實,味辛,溫。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川澤。
蔥實
無毒。蔥白,平。主治寒傷,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精,殺百藥毒。蔥根,主治傷寒頭痛。蔥汁,平,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本經》原文:蔥實,味辛,溫。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薤
味苦,無毒。歸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生魯山。
《本經》原文:薤,味辛,溫。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生平澤。
韭
味辛,酸,溫,無毒。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子,主治夢泄精,溺白。根,主養髮。
白蘘荷
微溫。主治中蠱及瘧。
菾菜
味甘、苦,大寒。主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蘇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水蘇
無毒。主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雞蘇,一名勞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華。生九真。七月採。
《本經》原文:水蘇,味辛,微溫。主下氣殺穀,除飲食,闢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生池澤。
香薷
味辛,微溫。主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大豆黃卷
無毒。主治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皯,潤澤皮毛。
生大豆
味甘,平。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久服令人身重。熬屑,味甘。主治胃中熱,去腫,除痹,消穀,止腹脹。生太山,九月採。(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本經》原文:大豆黃卷,味甘,平。主經痹,筋攣⿱敄牛痛。生大豆,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
赤小豆
味甘,酸,平,溫,無毒。主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又,葉名藿,主治小便數,去煩熱。
《本經》原文: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生平澤。
豉
味苦,寒,無毒。主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大麥
味鹹,溫、微寒,無毒。主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又云令人多熱,為五穀長。(食蜜為之使。)
穬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糵,溫。消食和中。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溫。消穀,止痢。以作面,溫,不能消熱,止煩。
青梁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
黃梁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
白梁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粟米
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治胃熱、消渴,利小便。
丹黍米
味苦,微溫,無毒。主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
孽米
味苦,無毒。主治寒中,下氣除熱。
秫米
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治漆瘡。
陳廩米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
酒
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邪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