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方选 下部病上

清·日本·山田元伦、村上等顺著
来源:名家方选

下部病

【疝瘕】

茴香丸 治疝瘕腰腹痛。或引囊。及囊大者。

鹿角霜(五兩) 茴香(二兩) 胡椒(一兩)

上三味。為末糊丸。

治疝氣俄頃腰腹弦急不能搖者方

綿實仁(二錢五分) 甘草(五分)

上二味。水煎頓服。

【腳氣】

七味檳榔湯 治腳氣疏通之劑也。

桂枝(三分) 大黃 橘皮 枳實(各五分) 檳榔(一錢) 甘草 生薑(各三分)

上七味。水煎服。

烏頭湯 治腳氣。遍身洪腫者。

烏頭 桑白 檳榔(各一錢) 大黃(三分) 商陸(三錢) 生薑(七分)

上六味。以水三合。先煮烏頭減一合。內諸藥煮取一合。日三貼。

黑豆湯 治腳氣上衝。

黑豆(五錢) 大黃(八分) 檳榔(一錢)

上三味。以水三合。先煮黑豆取二合。去滓。入諸藥再煮一合。分服。

沉香散 治腳氣。氣急毒攻者。

沉香(上品二分五釐) 香附 木瓜(各二錢) 縮砂(五分) 甘草(一錢) 檳榔(末五分) 鹽(少許)

上七味。水煎去滓。內檳榔鹽。攪調分溫服。

逆沖飲 治腳氣。氣急上衝心欲死者。

檳榔(末二錢) 生薑汁(五分) 童便(二合)

上三味。攪調頓服。

如神丸 治腳氣腫滿。氣衝心。氣急不可忍者。

芫花 甘草 大戟(各五分) 大黃(三分)

上四味。細末稀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或一錢。空心薑湯送下。宜隨虛實增減之。頗利水則佳。勿大泄下。

洗腳氣急者方

礬石(五錢) 芍藥 甘草(各五分)

上三味。水煎洗腳妙。或少加鹽亦佳。

松葉酒 治腳氣。手足不仁。或攣急。及風濕身體疼痛不已者。

松葉(三錢) 烏頭 羌活(各一錢)

上三味。以好酒一升。漬之七宿日盡一合。

【淋疾便毒下疳陰囊病】

小解毒湯 治氣結內淋疾。小便澀。下膿血者。

山歸來(二錢) 滑石 澤瀉 阿膠 茯苓 木通 忍冬(各七分五釐) 大黃(三錢)

上八味。水煎服。此方解毒利水。功相兼。淋家應用之方也。

治淋疾疼痛甚者方

菟絲子(七分) 甘草(二錢三分)

上二味。水煎服。

救淋一方 治痛甚方。

阿膠(三錢) 大黃(二錢) 附子(一錢)

上三味。水煎溫服。

又方

雄黃 大黃 海金砂(各等分)

上三味細末。白湯送下。

治淋奇方

桂枝湯加蘇鐵葉為末攪調送下最妙

又方

甜瓜皮(五錢) 甘草(一錢)

上二味。水煎服。

亨嘗試之。治膿淋最妙。

又方

山茶花(二錢或三錢一代木槿花) 車前 瞿麥 木通 芒硝(各五分)

上五味。水煎服。

果霜子方 治初發便毒。用之不過三貼而神效。

胡桃(七個炒)

上一味。為末。酒送下。

下便毒方

芎藭 大黃 蕎麥(各等分)

上三味為散。酒服一錢。日三。

治便毒瘳後核不消方

鹿角(二錢) 土茯(三錢) 蝮蛇(霜二分) 鼴鼠(霜一錢半) 甘草 紅螺(各三分) 當歸 丁香 川芎 大黃(各五分)

上十味。輕粉燒五分。和藥為末糊丸。

傅下疳腐爛方

角石(五分) 百藥煎(三分) 輕粉(二分)

上三味為末。和黃蜀葵汁。溫湯洗患處。後擦之。

下疳膏 下疳通治之奇膏也。

黃柏 豬膏(各等分) 輕粉(少)

上三味。和煉而傅患處。

單杉散 治疳瘡痛甚。忌油蠟者。杉一味細末。和雞子。傅患處。

治陰囊溫癢方

麻黃根 牡蠣 乾薑 蛇床子(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擦患處。

治蛙丸發方

川烏頭 湯花 大黃 硫黃(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以燒酎煉之。以紙封固。一夜而取出。醋和之。敷患處。此方又治芥癬至妙。

又方

萆麻子(少) 胡椒 黃連(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和醋。敷患處。

又方

大黃 烏頭(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和敷患處。

【臁瘡】

治臁瘡奇方

楊梅皮(五分) 茯苓(六分) 桔梗(七釐) 甘草(五釐)

上四味銼。以水一合。煮取九勺。日三夜二溫服盡。五日間每以水一合。煮前滓減日倍一勺至五勺。服法如前。至三劑而止。當時無驗者。明年不再發也。

治臁瘡連年發不痊方

絲瓜(不熟者一枚黑霜) 天石(一錢) 輕粉 滑石 騏驎血(各一錢) 硃砂(五分)

上六味為末。取豆腐半枚。和煉之。貼患處。破之七日則愈。

服藥方

大黃 莪朮(各八分) 蒼朮 陳皮 白朮(各八分) 甘草 山梔子(各五分)

上七味。水煎頓服。

又方

荊防敗毒散。加雁來紅。水煎服最妙。

【痔漏脫肛】

治痔漏方

荊芥 槐實 地黃(各八錢) 大黃(五錢)

上四味水煎。鹿胎子霜二十錢。分為七。臨臥攪煎湯送下。凡七日服盡。

同洗方

木天蓼 木綿實(各十分)

上二味煎汁。洗腰下最妙。

同傅藥方

蚯蚓油 蝸牛油 杉脂油 琥珀油(各等分)

上四味調和。傅患處。

胡黃連追毒丸 治痔漏不拘遠近。有漏通腸。汙物從孔出。先用此方追膿血。

胡黃連 刺蝟皮(各一兩) 麝香(三分)

上三味為末。陳米爛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一錢。食前溫酒送下。服後膿水益多者。是藥之應也。勿恐矣。候膿水盡。宜用胡黃連閉管丸。

胡黃連閉管丸方

胡黃連(五錢) 穿山甲 石決明 槐花(各五十錢)

上四味為末。蜜丸麻子大。晨昏各一服。米湯飲下。重者四十日而愈。如漏之四邊硬肉突起。蠶繭二十枚炒為末。和入藥中。凡治遍身諸漏皆效。

薰痔法

取馬屎溫而蒸之。

外因病

【中風】

試癱瘓中風瘥不瘥方

無槵子(二錢半)

上一味。以水二合半。煮一合分服。

亨嘗云。凡見癱瘓中風一證。則用此湯而得大便溏者可治。否則難治。

治偏枯方

白朮 茯苓 莪朮(各五分) 青皮 烏藥 附子 大黃(各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水煎服。兼用一粒金丹妙。

【痛風】

治痛風方 治劇症。

忍冬(二錢) 木通 芍藥 川芎(各二錢) 大黃(酒製) 牛膝(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土骨皮(三錢) 羌活(二錢九分)

上九味。分為七劑。七日服盡。

又方 治易症。

濱防風 川芎 羌活(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服。

【瘧】

截瘧方

梨實 常山(各五分) 山椒(三分)

上以水一合半。煮八分服。

又方

椒目(一錢) 厚朴(八分)

上二味。以水一合半。煮一合頓服。

治瘧母方

反鼻 常山 大黃 鱉甲(各一錢)

上四味為末。白湯送下。

【風疹】

治陰疹屬熱者

四物湯。加荊芥防風山梔各等分。

荊芥湯 治風疹。惡寒發熱者。

荊芥 麻黃(各八分) 桂枝

上三味。水煎溫服。

【痢疾】

如神丸 治痢疾神方

阿片(一錢) 黃連 沉香 砂仁 黃柏 甘草(三分)

上六味為末。小麥糊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

治痢疾後重方

三年酒(三合) 冰糖(六錢)

上二味。投土鍋中。以慢火煮。令如飴。數數服之。半日許而行。減穢物大下數日而瘥。

亨按老人小兒。元氣虛衰者。攻擊已止。而宜用此藥寬中也。

內因病

【虛勞】

乾坤丸 治心氣虛勞。及勞瘵初發。

干牛(二十錢) 茯苓 薯蕷(各十錢) 大棗(四十個去核)

上四味調和。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治勞咳方

石龜(生)

上取一匹。入人屎中數日。喰人屎而後取出。洗流水。盛土器。蜜封燒為末糊丸。白湯下。。此方能去諸病似勞熱者。至妙。

朗明湯 治遺精久不止。盜汗。五心煩熱等證。

枳實 厚朴(各一分) 牡蠣 白朮(各七分) 梔子 黃連 竹茹 石膏(各三分) 甘草(二分)

上九味。水煎頓服。

七寶散 既欲成勞瘵。疑似之間。宜用此方。兼治蟲積為羸瘦者。

半夏 厚朴 良薑(各八分) 甘草 青皮 草果 烏梅(各五分)

上七味。水煎溫服。

神授丸 勞瘵之症。先灸四花患門。後宜服此方。

大黃 皂角 桃仁 檳榔 雷丸(各一錢) 安息香(一分)

上八味糊丸。桃柳葉煎汁送下。斷病根。

【黃胖】

黃胖丸 治黃胖上逆動氣。或下血。眩暈不能行步者。

針砂(醋煮後水洗) 蕨粉(各十錢) 硫黃(八錢) 枯礬(二錢)

上四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日一錢或二錢半。酒送下。

鐵砂散 治黃胖病。氣上衝胸。短息。小便不利者。

鐵砂(五錢) 蕎麥(十錢)

上二味為散。每服五錢。日三。白湯送下。

水飲病

【水腫】

禹水湯 又曰敦阜劑 治水腫。平和而能疏通之劑也。

赤小豆(一錢二分) 大麥(炒五分) 地膚子(七分炒陰乾) 豬苓 澤瀉 茯苓(各四分炒) 牽牛子(一分炒)

上七味。合四錢八分為一劑。細銼。以水三合。煮取二合。日三夜二服。。脅腹痞。加縮砂青皮各二分。氣不順加木香二分。一方加陰乾胡瓜最妙。

赤小豆湯 治毒氣內攻。水腫氣急者。

赤小豆(一合) 商陸(三錢) 木通 桂枝(各七分五釐) 茯苓(一錢五分)

上五味。以水三合。煮取二合服。

琥珀湯 治產後水腫。及諸血毒生腫者。

琥珀(一錢半) 商陸(二錢) 桂枝(八分) 反鼻(五分) 豬苓(七分)

上五味。水煎分溫服。

白朮膏 治水腫迫胸部者。甚效。

豬皮(生) 桑白皮(生各三十錢) 白朮 瓢肉(為末各二錢八分) 黑豆(三合)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四合去滓。入酒五合更煮取三合令如泥。更加朮末。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治水腫神方

西瓜子(三錢) 豬白皮(一錢) 商陸(三錢) 小麥(二錢)

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半服。

又方 治水腫。諸藥入口則吐。及十日余不食脈實者。

石葦(一錢) 沉香(五分) 澤瀉 豬苓(各七分)

上四味。水煎服。

瘡腫病

【癰疔】

白英散 治癰疔。及諸熱毒腫。

白英(一錢根莖葉並燒為霜) 胡椒(燒為霜) 丁子(各三分燒為霜)

上三味。各等分。溫酒飲下。每服六分。

治癰腫發背方

蒼耳 稀薟(俱燒為霜各一錢) 鹽梅(各五分) 和參(同各燒為霜) 食鹽(各三分)

上五味研勻。充填瘡口。知痛者毒淺。不知者。更數次。以知為度。

【黴瘡】

甲字丸 治黴瘡毒。

黃芩 黃柏 大黃 輕粉(各三分) 鹿角(霜六分)

上五味糊丸。辰砂為衣。日五分或三分。

洗黴瘡痛甚者方

茵陳(五兩) 蒲黃(一兩)

上二味。煎汁洗之。

治黴毒方

鹿角霜(五錢) 黃柏(三錢)

上二味為末。分為七服。七日服之。每服土茯苓一斤。銼細七分之。其一分以水九合煎取四合。煎汁送下散藥。

梓葉湯 治黴毒發未發。及骨節疼痛者。

梓葉 忍冬(各一錢) 大黃 川芎(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水煎服。多服益佳。

【雜瘡】

如意金囊散 治毒腫。諸藥不驗者。

天花粉(一錢半) 黃柏 大黃 薑黃 白芷(各三錢) 厚朴 橘子 甘草 白朮 天南星

上十味。病輕則為末和醋敷患處。以軟紙蓋其上。若病重則濃煎。入蔥白清酒熨患處。冷則頻頻換而溫之。消腫去毒至妙。

治諸結毒漏瘡不瘳者方

金銀花(五錢) 遠志(一錢)

上二味。以水五合。煮取三合。洗患處。日數次。

楸葉湯 治瘍腫。一切惡毒瘡。

楸(十五錢連莖並陰乾) 檞木皮(十錢) 櫻皮(五錢)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分溫五服、小便不利加木通三錢。

大苦參丸 治瘡毒。

苦參 發灰 靈天蓋 露房(霜) 雄黃 硃砂 茗 輕粉 反鼻 乳香(各等分)

上十味糊丸。梧子大。日一錢半。或二錢。白湯送下。

大解毒湯 治黴毒發瘡。或骨節疼痛。或下疳腐爛。不問新久難愈者。

土茯苓 川芎 通草 忍冬 茯苓(各九錢) 大黃(一錢二分)

上六味。以水三合。煮取二合服。

治湯火傷及諸惡瘡方

豆巴 代赭石 寒水石(各八錢)

上三味。為末糊丸。以丹為衣。丸梧子大。隨症增減丸數。

治疣痔方

膽礬 枯礬(各等分) 莽草(五十枚)

上三味。水煎洗痔。日三次。疣自消。

土骨皮湯 治諸毒氣在表將發者。

土骨皮 忍冬(各二錢) 防風 大黃(各八分) 羌活 桂枝(各五錢) 甘草(三分)

上七味。水煎服。

透膿湯 治膿已成而不穿破者。破之則潰爛者。

黃耆 芎藭 當歸 皂角(各等分) 穿山甲(各一錢)

上五味。水煎服。

治大人小兒頭瘡方

天花粉(四錢) 輕粉(二錢) 地龍(霜一錢)

上三味細末。和麻油屢傅之。

治無名毒腫方

茜根(一錢) 反鼻(五錢)

上二味。水煎溫服。

又方

劉寄奴草。生葉一味。

治疣方

薏苡(三錢) 甘草(一分)

上二味水煎。或以二味敷患處。

治浸淫瘡方

阿仙藥 黃連(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和水。傅瘡上。日三次。

療一切血毒疥癬不已者方

楊梅皮(二錢) 荊芥(五錢或一錢)

上二味。水煎服。日二劑。或三劑服之。。臁瘡積年不已。與此湯。結毒腫脹發庠干瘡。不過三旬而得效。

櫻茹湯 治一切血毒熱腫。

櫻茹 檞木皮(各四錢) 楊梅皮(一錢) 忍冬(二錢) 甘草(少許)

上五味水煎服。七日而痊。

發疥瘡方 將發之間二三日。以酒塗之則盡發。

巴豆 萆麻子 杏仁(各等分)

上三味。細研和酒。以布包之。按患處數次。一日而瘡大發而愈。

治瘭疽方

乾柿 白砂糖 味噌(各等分)

上三味。為霜細末。和水敷患處。

治灸瘡不愈者

豆腐一味。去水。和糊貼瘡上。

梅肉散 治諸惡毒。

梅肉 山梔(各七分半霜) 巴豆(二分半) 輕粉

上四味。細末為散。每服方寸匕。

廢痼病

【結毒】

七寶丸 治遠年近日瘡毒痼疾。骨節疼痛者。

牛膝 輕粉(二錢半) 土茯苓(一錢) 大黃(五分) 雞舌香(五分)

上五味。細末糊丸。白湯送下。

後方

巴豆 雞舌香(各二分半) 大黃(五分)

上三味細末糊丸。前方朝夕服八分。至六七日。亦服續七寶丸。

續七寶丸 治服七寶丸未愈者。

水銀(三錢) 硝石 礬石(各六分) 鹽(二錢)

上先碎硝石礬石。乃合四味。內尾盆以磁器覆之。以泥封之。安架上而燒之。半日許。既而取其所屬著磁器霜。以棗肉為丸服之。

輕粉丸 治黴毒痼疾。累月積年難愈者。

牽牛子(二錢) 竹茹(一錢) 輕粉(一錢) 梅肉(一個)

上四味。為末糊丸。茶末為衣。每服三分。日三服。白湯飲下。盡一劑。後服備急丸五分。穢物當下。凡施劑未必盡劑。隨病人強羸可權之。

治黴毒諸藥無效骨節疼痛不止方

鼴鼠(霜)

上一味。溫酒送下。

頭風神方 治瘡毒上攻。或輕粉毒攻。

萆薢(十六錢或十二錢) 金銀花(三錢二分) 防風 玄參 蔓荊子 川芎 天麻 烏頭 辛夷(各五錢) 燈心 細茶(各三分)

上十一味。水煎頓服。

酒煮解毒湯 治諸瘡毒經年不愈。或骨節疼痛者。

穿山甲 白芷 防風 沒藥 甘草 芍藥 貝母(各五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一錢)

上十味。合二錢五分為一劑。酒煎日服一劑。三日或七日服之。煎法初以酒三合。煮取二合。再入酒二合。煮取一合。若不嗜酒者。酒水各半服。

治諸結毒方

地骨皮 忍冬 通草 荊芥 防風 大黃 川芎(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八味水煎。二日服五貼。。若有結毒者。骨節疼痛。或轉筋者。宜用水銀丸。

水銀丸方

硝石(一兩) 青鹽(五分) 絳礬 礬石(各一兩) 棗肉(半兩或蜜和少許) 水銀(一兩)

上六味先用青鹽棗肉和水銀。次內絳礬研相和而不見星。次內硝石枯礬相和數磨之。若干枯難作丸者。加蜜少許煉為丸。綠豆大。以蜜蠟為衣。製法勿令失法。若犯之則不作丸。

神祐丸 治筋骨疼痛。數月不止。及瘡癤不差者。

甘遂 芫花 大戟(各半兩) 輕粉(分量隨人增減) 大黃 牽牛子(各一兩)

上六味。細末糊丸。白湯送下。

玄直散 治一切痼疾。羸瘦虛弱。不可與峻劑者。

土茯苓(六十錢合為三生黃黑) 熟地黃(三兩) 生地黃 當歸 黃耆(各酒製一兩) 茯苓(蜜制一兩) 甘草(一錢) 人參(芳野產二兩)

上八味細末。為二十貼。以土茯苓煎汁。日服三貼。

感享丸 治黴毒奇劑。

槐花 董陸(內土器上微火消爍焦之而入槐花調和) 棗肉(炒為末) 胡桃仁(各二十錢) 輕粉(五錢)

上五味。為末糊丸。每服一分。兼用後湯。

土茯苓(五錢) 萎蕤(三錢)

上二味。以水五合。煎取三合。溫服。禁醋油酒臭物魚鳥。

雞肉膏 治黴毒疳痼疾之良劑也。

大黃 黃芩 黃連 肉桂(各三兩) 土茯苓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內雞肉一具。令煮和調而以如飴為度。用後一兩日。乃用後方。。制雞肉法。取雞一具。去羽骨皮筋。薄銼之。漬清酒一宿。明旦用之。

嗅藥方

水銀(一錢) 黑鉛(三分納土器上武火沸時內硫黃少許則為黑霜) 肉桂(五分) 甘草(二分)

上四味和調。而更和陳艾六分。中令分捻而為七炷。猶燈心狀。納盞浸香油燈於方燈檠中而嗅之。每日一炷。七日嗅盡之。嗅法 方燈檠四面上下以紙塞之。令氣勿泄。一面穿小孔。令患人含水當鼻而嗅之。甚驗。

雞肉丸 治黴毒諸藥不效者。

雌雞(一具去羽皮骨腸) 信石(為末一錢五分)

上二味和調。分而為七。納土器七枚固封。以鹽泥遍塗器面。乃悉燒之。初以文火。後以武火。須臾下火。細末糊丸。以搜風解毒湯煎汁。每日送下。一器之藥。七日宜盡劑。初服二三日病人四肢稍當覺麻痹。至六七日。全身痿痹。縱雖不痿痹者。必瞑眩。則止後服。禁冷物魚鳥醋酒房事等。

治諸結毒方

檞木皮(二錢) 夏枯草 地骨皮(各三錢)

上三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或加大黃三分。

再造散 治大風及黴毒。不擇新痼服之妙。

礬金(五錢) 皂角刺(一錢) 大黃(十錢) 白牽牛(六錢) 反鼻(五錢)

上五味為末。溫酒送下。

東山丸 治結毒。經年不愈者。

大黃 輕粉(各二錢) 竹茹(八錢) 甘草(五分) 黃連(三分) 川芎(五分) 阿仙藥(三錢)

上七味。為末糊丸。辰砂為衣。

【癜風】

療白癜風方

硫黃 膽礬 菊名石(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和醋塗患上。

療赤白癜風方

苦參 大黃 川芎 硫黃(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和醋。以茄帶擦之甚妙。

治赤白癜風經年難愈者方

稀薟葉 酸漿草(各二錢) 硫黃(一錢) 輕粉(五分)

上四味。先搗稀薟酸漿。次輕粉硫黃。為細末。合搗。盛絹袋擦癢處。日三度奇驗。

婦女病

【經閉血癖】

通滯散 治經閉帶下。或痢後腹中生塊。手足痿弱者。

香附(半炒半生) 阿膠(炒) 反鼻 大黃(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每服一錢。日二。溫酒送下。

浮石丸 治血地妙劑也。

桃仁 大黃 浮石(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糊丸。梧子大。白湯送下。日一錢半。

琥珀散 消瘀血在腹內為痛者。

琥珀 鱉甲 大黃(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日二。

熨瘀血在腹為痛者方

樟腦 紅花 茴香(各等分)

上三味為粗末。以新布包之。漬燒酎中。須臾而火溫熨患上。日數次。瘀血積年不瘥者。用此方。則能回宿疾。而後用藥。則藥能應病也。

下瘀血方

綿實 番茄 胡椒(各五錢) 紅花 牽牛子 牛膝 釜煤墨(各二錢)

上七味。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半夏紅花桃仁大黃白芥子煎湯送下。或溫酒送下。

糯米散(俗稱白藥) 下瘀血塊。宜用之。

糯米(冬月寒時曝者五合) 硫黃(一錢至二錢)

上二味為細末。以中條家本味正氣散。去人參加牡丹皮。(生炒)煎湯送下藥末。日二劑。

治服糯米瞑眩甚者方

鉛(三錢)

上一味。水煎頓服。

延胡索湯 治婦人經閉。時腹痛裡急者。

延胡索(一錢) 當歸 桂枝(各七分) 乾薑(六分)

上四味水煎。日二服。長服益佳。

黃漆丸 治婦人血癖痼瘕。積年不痊者。

大黃(三錢) 生漆(一錢半) 麵粉(二錢半)

上三味為末蜜丸。白湯送下。日三錢。

【崩漏帶下】

腰滯二妙湯 治赤白帶下。或產後腰弱不能步者。

毛茛根 前胡 桑白 ⿱艹⿰火菜(細銼各等分) 肉桂(少)

上五味。二錢半為一劑。以水三合。煮取二合。滓再以水二合煮取一合。

松寄生散 治白帶下妙劑。

松寄生 益智 黃柏 芍藥 生地黃 茴香 甘草 續斷 山藥 蓮肉(各等分)

上十味。水煎頓服。

治崩漏下血及淋方

亂髮(霜)

上一味。每服一錢。日一。白湯送下。 亨嘗治產前產後。血氣上逆諸疾。亂髮。味噌。黑霜二味相和。白湯送下之以極驗。並附於此。

茅根湯 治帶下諸藥不效者。

茅根(四錢) 丁子 肉桂(各一錢)

上三味水煎頻薰前陰最效。

治崩漏奇方

鯉鱗(霜)

上一味。白湯送下。

琥珀丸 治赤白帶下日久者。

琥珀 木香 沒藥 當歸 麝香(各二分) 乳香(一錢) 辰砂(二分)

上七味水丸。如彈丸大。白湯送下。

治帶下方

牡蠣(一錢) 梔子 芍藥(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水煎服。

又方

乾薑(黑炒) 芍藥 鬱金(各五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水煎服。

【妊娠產後病諸症】

試妊娠方

大麻稭一味。燒為末。

上服五分。日二。白湯送下。用七日而後不見月經者。必妊娠也。否者非。

治惡阻嘔吐不止者方

伏龍肝(五錢) 白朮(二錢五分) 豬苓(二錢五分)

上三味為末。每服自三分至五分。日三。白湯送下。

犀角湯 治妊娠口中熱。生瘡者。

犀角(六分) 芍藥(七分) 芎藭(五分) 生地黃(八分)

上四味。水煎服。

治轉胞方

枇杷實(二十個) 巴豆(七分) ァヶソカンキソ(四錢) 田螺(十個去貝搗為膏)

上四味。先以枇杷實為末。內ァヶソカンキソ。巴豆。田螺。合研塗。一寸五分紙。貼臍下二寸。以小便通為度。劇者尤效。

香麻散 俗所謂下枕藥者也。

香附子 苧麻

上二味。黑霜。白湯送下。

治兒枕痛方

阿膠烊消。投胡椒末。和攪為膏。乘熱塗少腹。頃刻病人覺發熱乃瘥。

治產後狂癇方

犀角 虎骨 血竭(各二分) 苧麻葉(一錢二分六七月中為霜)

上四味為末。白湯送下。

橐吾散 治氣逆血暈。或痰咳急迫。諸與瀉心藥而不效者。

橐吾根(三錢能洗浸美酒一宿乃陰乾用) 阿仙藥(二錢) 辰砂(一錢)

上三味細末。白湯送下。

兔腦散 治產後血暈諸症。

兔腦(霜)

上一味為末。白湯飲下。

治血暈方

棕櫚毛霜 亂髮(霜各等分)

上二味細末。白湯送下。

洗陰散 治產後陰門腫痛者。

五倍子 明礬 芒硝 小麥 蔥白(各等分)

上五味。水煎屢洗陰門。

治產後熱毒口中腐爛不得食者方

楊梅皮 南燭實(各二錢) 甘草(五分)

上三味水煎。食前含之。初慘痛不可忍。二三次必效。

雲母湯 治難產奇劑也。

芎歸湯倍雲母用之方也。

亨按凡難產露手足而不出。既破水而未娩。引二三日者。或雙胎一娩一未娩之類。先須用此方。實催生之良劑也。

補母湯 治產前產後。或金瘡打撲。凡從血症變出者。

當歸 伏苓 桔梗 柴胡 木香 芍藥(各一錢) 莪朮 藿香 芎藭 人參 黃耆 肉桂 桂心 董陸 沉香 乳香 熟地黃 丁子 石膏 滑石 大黃 升麻 縮砂 檳榔 黃芩 甘草 安息香(各三錢)

上二十七味。水煎服。

【婦人雜疾】

治乳腫方

取萬年青生汁。塗患處神驗。

治乳岩潰爛精神日衰者方

水蜥蜴生者。研今如膏。塗患處。立令精神爽恍。連日益佳。

釀乳丸 療產後百日間。乳汁不通者。服此方神驗。

木通葉(六錢) 牡蠣(四錢) 麥門(二錢)

上三味。為細末糊丸。如大豆大。蒲黃為衣。白湯送下。胎妊中亦可服。禁五辛青菜類。又嫌他藥並用。

乳風奇方

貝母(一錢) 天花粉 柴胡 芍藥 穿山甲(各五分)

上五味。水煎溫服。

小兒病

【五疳】

千金莫傳方 五疳通治之妙劑也。

木香(三錢) 莪朮 檳榔 苦辛 仙人草 胡黃連(各四錢) 三稜(三錢) 黃柏(二兩生二兩曬)

上八味。細末糊丸。如梧子大。隨兒歲數服之。一日三四次。宜服。

午王丸 疳脹通治之藥也。

人參 莪朮 山藥 丁子 木香 黃柏(各二分) 香附 檳榔 甘草(各一分)

上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疳眼兼藥

合歡木 車前子(各等分存性霜)

亨按凡類疳眼雀目者。用午王丸不愈者。兼用此藥即驗。此藥先取小鰻鱺魚不滿尺者燒之。魚汁將出。則取霜藥粉於魚上。乃餌之益佳。

治小兒疳眼生翳方

藍葉 細辛 黃蠟(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糊丸。先取雞卵一個。以錐刀穿孔。納一丸。以濕紙封固。蒸熟取出去殼。日服一個。。以上三方。余原本入眼目之部。然事以為小兒之病。移入於此。

八神丸 治小兒五疳。

藜蘆(三兩) 苦參 馬錢子(各一兩) 黃柏(炒) 蝙蝠(霜) 大嘴鳥(霜去嘴爪各半兩)

上六味。以糯米糊丸。如粟粒大。一歲以上者。隨歲數。而晝夜用各三度。七歲以下。不拘歲數。四五粒可用。

䱱魚丹(一名神應蛤蚧丹) 治小兒五疳胎毒。蟲咳雀目等諸症神驗。

䱱魚(箱根產可用浸水去手足爪並眼目更浸醋炒九度。一作蛤蚧功用略相似) 山楂子 白芍 麥芽 白朮 青皮 茯苓 使君子 榧實(各十錢) 甘草(五分) 澤瀉(三錢)

上十一味糊丸。白湯送下。

白丸子 五疳殺蟲之良劑也。

雞膽(五錢) 黃連 黃芩(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

上四味糊丸。銀箔為衣。

治疳蟲奇方

檳榔 枯礬(等分)

上二味。細末和糊。貼紙傅而肩骨妙。

味噌藥方 治小兒一切屍疳蟲者。

蝸牛數十個。去殼碎為泥。

上一味。調和味噌中。同研煮服之。

【蟲症】

鷓鴣菜湯 治小兒胎毒頭瘡。蟲癖腹痛者。

鷓鴣菜(二錢半或三錢) 大黃(三分或二分) 蒲黃(三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合。煮至一合。空心溫服。一二日而下蛔蟲。及穢物佳。一方去蒲黃。加苦楝皮。

馬明湯 療小兒疳蟲症。

馬明退(一錢隨人壯少) 青黛(五分) 大黃(二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合半。煎取一合。適寒溫服。

又方

馬明退 紅花(各五分) 大黃(二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水煎服。

治中丸 治小兒蟲積。

雞膽 大黃(等分)

上二味。細末糊丸。白湯送下。

【痘疹】

絲瓜湯 無辨痘不痘。但嬰兒身熱。呵欠煩悶。

睡中驚悸。噴嚏眼澀。鼻涕出氣粗。手足痠軟。即先宜與服。

絲瓜(陰乾三分) 升麻 芍藥 桔梗 甘草(各二分)

上五味。水煎溫服。

解痘毒方 初熱之中。服之則能解毒也。

絲瓜(霜一錢) 辰砂(一分)

上二味。能攪調。白湯送下。

百祥丸 治痘瘡初發用之。則毒氣不迫咽喉。

大戟一味

上為末。糊丸。一晝夜二錢。白湯送下。

治痘瘡將發而或瘡上凹者方

青豆 紫河車(各等分)

上二味。細末糊丸。白湯送下。毒深者。以桃仁湯送下。

湯浴方 凡痘瘡至四五日六七日未起脹。或譫語發狂。或不食。或疼痛。雜症變出。當此時而令兒浴此湯。則必快起脹。

水(一斗) 米糠(二升) 好酒(二十三錢) 赤小豆(三粒) 鼠糞(三個) 鹽(合)

上五味者為熱湯內盤中。自兒頭面至手足遍浴之。拭巾拭一身。令氣莫泄。取微汁。則必自起脹。凡春夏行此法。易起脹。如秋冬難起脹。則再三浴之而效。兒五歲以下者。宜用水四五升。或七八升。糠酒鹽亦隨之增減。

洗身散 治痘瘡陷伏不起。或隱在皮膚中者。

枳實 陳皮 紅花 牛蒡子(各四錢) 黑豆(三錢) 桃枝 桑枝(各長一尺五寸)

上七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洗遍身則大效。

治痘瘡難起脹者方

豬毛(黑霜)

上生者一味。白湯送下。或豬肉焙而餌之。亦佳。

雄黃胭脂散 治痘瘡諸藥不驗。見黑陷者。

大黃 紫草 雞冠雄黃(各等分)

上先以三稜針刮破瘡。以小竹管頻吸之。而後取三味細末。以水和寒制胭脂傅瘡上。而封。令風不入。則毒能解。

治痘瘡有蟲癖者方

山椒 烏梅(各二錢) 黃連(三錢)

上三味。細末糊丸。白湯送下。

治痘毒入眼者方

巴豆 辰砂(各等分)

上二味。和調敷一會。

痘瘡使眼不閉方

白檀(上品)

上一味為末。塗眼胞臉數次。

治痘毒痛甚血出不已者方

杏仁 雞子黃

上二味。合研塗痛處。

治痘毒入眼失明方

鴨蹠漬花紙 臍帶(各格)

上二味。浸水以汁點眼中。

解痘毒入眼方

蜣蜋一味。細摩點目中。或暴乾用之。

松花散

痘瘡爛者。用松花粉撲之。

薰癢方

茵陳 白芨 荊芥

上三味為末。以紙條點火薰之。

一方

荊芥霜摻之。

【急慢驚風】

積雪草 藍澱(各八分) 蕺菜(三分) 牛黃(二分)

上四味。水煎服。

治急慢驚風兼蟲症者方

馬明退(二錢) 蜀羊泉 紅花(各一錢) 連錢草(五分)

上四味。水煎服。腹痛加青皮。木香。山椒。

治小兒驚風熱毒。沖胸搐搦。煩悶不已者方。

連錢草生者一握。碎而和水取汁。屢以用之大驗。或加藍草。

【胎毒雜瘡】

龍葵散 治初生惡毒。

龍葵(一錢) 巴豆 輕粉(各三分)

上三味細末。日三分。白湯送下。

紅花散 殺疳蟲。消胎毒。凡治小兒百病必驗。

紅花 忍冬(各二錢半) 黃芩 連翹(各二分) 檳榔(一分半) 木通 桔梗(各一分) 大黃(三分)

上八味。水煎服。

金玉丸 凡小兒雜病蛔蟲。及胎毒者。此丸主之。

紅花 鼴鼠(霜各二錢五分) 巴豆(一錢五分) 輕粉(五分) 牽牛子(一錢五分) 積雪草(五錢) 海人草(三錢) 大黃(二錢五分)

上八味。為末糊丸。如芥子大。辰砂為衣。自兒初生至三歲服六七丸。日三。空心白湯送下。用隨病淺深。丸數止二十丸。

解小兒胎毒方

⿱艹秡荷 紅花(各八分) 鬱金 龍膽(各五分) 枯礬(三分)

上五味。水煎服。或加大黃。

治龜胸龜背方

紫丸每服自二分至五分。五日或十日一服。以肩生痛為驗。用之半年。肩背漸發腫益佳。是瘥之徵也。

【小兒雜病】

治吐乳方

連錢草(三錢) 甘草(五分) 樟腦(一分) 黃連(五分)

上四味。水煎服。

治小兒痰癖方

天南星 巴豆 硃砂(各半兩)

上三味。細末糊丸。股必便膿血。丸藥以不化而下為度。

治暴喘並馬脾風方

巴豆 大黃 雞冠石(各等分)

上三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十歲以上。每服三分。後服白虎湯佳。

治初生小兒黶方

胎糞一味。為末傅之。

畫眉膏 小兒至六七歲飲乳汁。乳母欲斷之者主之。

山梔子(三個燒存性) 雄黃 硃砂(各三分)

上三味細末。入麻油輕粉少許調勻。候兒睡著。濃抹於一眉上。覺令不念乳。若不效。加黃丹一錢。

治兒有舐鼻下之癖方

四君子湯方中。加白芷。余依前法數服。而益佳。

治鵝口瘡方

石膏 滑石 硼砂 辰砂(各等分)

上四味細末和水。以鳥羽塗之。

又方

馬明退 紅花(各等分) 甘草(少許)

上三味黑霜為細末。和干胭脂塗患上。不過三日而愈。

又方

天南星。細末和糊。傅足心甚妙。

解毒方

解魚毒方

款冬一味。莖根俱取生汁。頓服之。

解食蕈中毒。欲死者方。

礬石 茶(為末各等分)

上二味水煎服之。須臾腹中痛。大便乃下。明日復常。

解河漏毒方

楊梅皮

上一味。水煎頓服。

下水銀方

鷹糞 磁石(各等分)

上二味。細末。白湯送下。從大小便以水銀下為度。

解河豚毒方

五爪龍生汁一味。頓服即效。

拔竹木入肉方

象牙 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為細末。和糊敷患上。

治狂犬咬傷毒方

麝香 虎骨 辰砂(各五分)

上三味為細末。先以韭菜自然汁。洗咬處。而傅藥末於其上。且頻頻洗之可也。

解酒毒方

葛花(一錢) 大黃 甘草(各五分)

上三味細末。白湯送下。

治服輕粉劑口中腐爛者方

綠豆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頓服。

又方

石榴皮一味。水煎服。又含之可也。

治瘋犬傷方

竜角一味為末。水煎服之。又外和水傅患上。久而又毒發者。大黃一味。煎湯入麝香少許。水煎服至妙。

解中漆毒者方

山椒(青者尤佳) 連根葉俱揩浴遍身也。

又方

溫飩粉一味。塗之遍身。

雜集方

神通湯 治飲食大過。腹痛無吐下。悶亂痛甚。凡病當危急。諸藥不效欲死者。可用之。

良薑 丁香 沉香 木香 陳皮 莪朮 大腹 吳茱萸 砂仁 乾薑 枇杷葉 連翹

上十二味。水煎服。分量存口傳。

苦參丸 治陽狂。

苦參一味。細末糊丸。或煉蜜為丸。日服一錢。兼服三黃瀉心湯。日二劑。

治癲癇方

蝮蛇(霜) 生漆(不雜油者)

上先以蝮蛇。和生漆。能幹調。陰攪為末。糊丸。白湯送下。丸數多少。宜隨人強弱。病輕重增減之。

兼用方 虎骨(一錢) 海人草 葛根 艾根 蜀椒 苦楝皮 甘草(各五分)

上七味水煎服。。凡治療之間。大抵百日禁房。犯之則無效。

鐵朱散 治大人。小兒癲癇。

鐵粉(五錢) 靈粉(二錢) 蠟(四錢) 鷓鴣菜 桐木(燒為霜) 硫黃(各四錢) 巴豆(二錢)

上七味。蜜丸白湯送下。日一錢。服後必下利。下利已。則有又發者。仍前法用二三。則拔病根。始用三黃瀉心湯數十貼。以冷水灌頂。而與此藥則能應。

療癲癇方

大蓼 水蛭(各為霜等分)

上二味。一服一錢。白湯送下。日二服。至七日不發者。試可令食蒟蒻。而再發者。又作劑如前法。食蒟不發者。為全瘥也。

治狐詫人方

白雞冠花 甘草(各等分)

上二味。水煎頓服。

治邪祟方

金銀花一味。煎湯用之佳。

亨按俗云有婦人小兒。或又大病後。血氣未調。為狐貍貓犬所襲者。又筑紫俗云。河伯為祟之類。此方主之。

又方

甘松香一味。燒火薰之。

打撲不選新久悉下之方

大黃(四分) 鮸魚(二錢) 當歸 芎藭(各五分)

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服之。

雞鳴散 治打撲折傷。

大黃(一錢) 杏仁(二錢)

上二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臨臥服。服後飲醇酒。醉臥。則至雞鳴而死血盡下。

治湯火傷爛方

黑砂糖(十兩) 辰砂(一錢)

上二味。調煉塗患處。從手愈。

又方 海膽一味。塗之大效。

治遺溺方

貓屎(曝屋上者佳) 防己 甘草(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合調一服。一錢日三。

治腋下狐臭方

當歸(一兩) 明礬 輕粉(各一錢) 古茶(二錢)

上四味為末。白湯飲下。

白龍散 治消渴之神劑。

寒水石(生一名凝水石) 甘草(半生半炒) 葛粉(各等分)

上四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麥門冬湯送下。原華佗中藏經選方也。

治落架風方 香蘇散。加木香。 外楊梅皮末。入鼻得嚏。必瘥。

續名家方選上 病部

【頭面】

清上湯 治頭面諸病。屬血熱者。

四物湯合三黃湯。加山梔子。桔梗。香附。連翹。薄荷。甘草。

上十三味。水煎服。

治頭屑方

黑豆一味。以醋煮。數洗之。甚妙。

治婦人血風諸頭痛方

薄荷 生地黃

上二味水煎。此方平劑。然能奏殊效。

治平素有頭痛癖者方

芎藭(一兩) 土茯苓(五兩)

上水煎服。或為末。白湯點服。

【耳】

治大人小兒聤聹方

山鳥尾(黑霜) 麝香(少)

上二味。浸麻油點耳中。未止者。加朱少許。

治有小兒聤耳癖者方

藿香正氣散。本方連進數貼妙。

止耳痛方

生石菖根汁。灌入耳中妙。

又方 白芷浸麻油入。耳中妙妙。

又方 白百合浸麻油入耳中。

治耳鳴不聞者方

地黃 黃柏 麥門 當歸 桂枝(各等分)

上五味。水煎服。

療中年後耳鳴方

六味丸料。加菊花。蔓荊子蟬蛻。水煎服。

【鼻】

辛夷湯 治鼻塞。清涕頻出。不聞香臭。及腦漏濁涕不止。

辛夷 川芎 白芷 菊花 前胡 石膏 白朮 生苄 薄荷 赤苓 陳皮(各一兩) 炙甘(二兩)

上十二味。水煎服。

療酒皶鼻奇方

枇杷葉 山梔仁 黃芩(各二十錢) 連翹(四十錢)

上四味。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白湯送下。或作湯兼用之益妙。準頭自覺冷。佳兆也。

又方治久年者妙劑

當歸(酒製) 大黃(酒製各五錢) 沉香(上品者四錢) 川芎(三錢) 香附子(炒一錢)

上五味細末。食後煎茶服。

療鼻痔方

芒硝細末。點入鼻內數次。

又方

密陀僧 白芷(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生蠟調和傅鼻中。

【眼目】

涼明飲 療風熱上衝。眼目赤腫者。

黃連 柴胡 黃芩 防風 芍藥 生苄(各一錢) 當歸 羌活 升麻 白芷 山梔子 川芎(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十三味。銼水煎服。有赤脈者。加菊花。木賊。白睛赤腫痛甚。加桑白皮。多淚不止。加荊芥。薄荷。菊花。

養明飲 療老眼虛眼。中氣不振。飲食不進者。

黃柏 白芍藥(各一錢) 人參 黃蓍(各七分) 蔓荊子 葛根 升麻(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銼。水煎服。

洗眼方 洗諸眼翳障要方。

寒水石 爐甘石 石膏 蓬砂 枯礬 辰砂(各一銖) 龍腦 麝香(半銖)

上八味極末。絹包和水洗諸眼甚妙。

龍腦散 眼科傳方言云。凡諸眼痛治之良方也。

石膏(四銖) 寒水石(六銖) 滑石(四銖) 白礬(二銖) 真珠(一分) 焰硝(二銖) 麝香(一銖) 龍腦(一銖)

上八味。極研末。點入眼中。若眼中生瘡。白輪多血。則加蓬砂。雀貝。葛根。(各一銖)貝齒。白丁香。(各二銖)樟腦。(少許)極研和本方。點入。若內障則代赭石。石膏。龍腦。(各一銖)麝香。滑石。(各二銖)極研和。本方。點入。若外障。或翳障。或血濺眼。則滑石。蛇骨。(各一銖)白龍。(三銖)牡蠣。(一分)雀子(一銖)貝石(五銖)鹿角(二銖)天石(六銖)麝香(少)極研和本方點入。

石膏散 治眼中多淚妙方。

滑石(三銖) 丹(一銖) 光明朱(一銖) 石膏(三銖)

上四味。極末點入。

焰硝散 治爛弦倒睫要藥也。

焰硝 石膏 樟腦(各等分)

上三味。極研末。和水塗眼四周。若倒睫。則鑷子拔睫毛塗之。

蓬砂散 治血輪見血脈。眼中生菌之類。

焰硝(少) 蓬砂(一銖) 麝香(少) 石膏 決明子 硃砂(各一銖) 龍腦(少)

上七味。極研末點入。

黃連湯 洗眼中疼痛甚者。尤妙。

黃連 黃芩 甘草(各八分) 生石菖蒲根(一錢) 燈心(三分) 文錢(十銅)

上六味。水一合。煮取七勺。頻洗眼中。。以上六方。名譽眼科家所傳。無敢以授人。雖似則泄天寶。今錄示之同志。

治爛弦方

銅粉(三分) 黃柏(生六分炒六分) 黃連(生末六分)

上為細末。蜜煉水和調。以鴉羽塗其爛處。不欲入眼中。

小柏散 治一切上氣熱症眼疾。

沒藥 紅花 乳香 黃柏 小蘗 橘葉(陰乾各等分)

上六味等分。一錢許。裹緋帛。漬熱湯洗眼。目且蒸熨亦佳。

溫洗眼目方 洗冷淚。

乾薑 肉桂(各等分) 白礬(減半)

上三味。盛絳囊。漬熱湯。淋眼中。日數次。

治疣目方

百草霜 鹽(各等分)

上二味。合研入臍中。紙蓋其上。

治衝破眼方

水仙花根一味。研如泥點眼中。

療雀目奇方

五苓散方內加芣苡蒼朮。水煎服。

除眼翳方

蓬砂一味。極研末。以燈心點翳中。

制疳丸 治小兒烏睛見翳。或痘後生翳者。及疳眼通治良劑。

青皮 和胡黃連 莪朮 黃連 縮砂 乾漆 臭梧桐蟲(酒浸曝乾各等分)

上細末。四錢許。煉熊膽五分。丸梧子大。日服五十丸。七日而效。外龍腦散點之。

治痘後毒入眼中痛者方

京墨 熊膽(各等分)

上二表。乳汁和調。點眼中。

【口舌】

黛黃散 治口瘡及牙齒根臭爛。或黑色。或疼痛甚者。

黃柏(一兩) 青黛(二錢) 黃連 白芷(各一錢半) 赤芍 細茶(各一錢) 麝香(二分五釐)

上七味。研末傅患處。若舌上生瘡爛痛者。加酒炒黃芩。乾薑。細辛。山梔。各一錢。摻患上。噙之則涎出而愈。

黛紅散 治舌上赤爛生小瘡。

青黛 黃連 紅花(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食前塗舌上。

療口舌破裂腫痛方

莽草乾陰。一味水煎。頻含之吐。

治口中一切腫痛方

礬石(五分) 五倍子(三分) 細辛(二分) 黃柏(三分五釐) 大黃(二分) 黃連(三分) 蔓荊子(三分)

上七味。水一合半。煮取一合。溫含之。

療舌疽方

昆布 梅乾肉(各四錢) 巴豆(一錢) 枯礬(二分)

上四味。燒存性。合和傅之。

治上焦鬱熱。口中及牙齒痛腫方。

藍葉 黃連 石膏(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頻含之。後吐。

【牙齒】

清熱白虎飲 治風熱攻注牙根腫痛。

石膏(一錢半) 升麻 知母(各一錢) 大黃 山梔 薄荷 茯苓 連翹(各八分) 朴硝(六分) 甘草(五分)

上十味水煎。食遠服。頻頻含咽則愈。

治血熱衝上齲齒痛方

四物湯方內倍加山梔子。水煎。先含後咽之。

治胃中鬱熱。牙齒腫痛方。

平胃散。本方加升麻煎服。

治齲齒方

南星一味。為末和麻油。左痛則投左耳中。右痛則投右耳中。則愈。

治牙齒疼痛。不可忍者方。

隨牙齒疼痛左右。橫臥。納入白焰硝細末少許。於痛方。耳中滴醋少許。則耳中蟬鳴。齒痛徐止。則伏下其耳。則藥汁流出而驗。

【咽喉】

通喉散 療咽喉腫痛。或喉痹食難通。或骨硬後疼痛甚者。

黎實(連莖葉二十錢) 鹽梅肉(二個連核) 昆布(四方五六寸許)

上三味。各黑霜為細末。吹咽中。

治咽喉腫塞。勺飲難通者方。

橙皮(霜) 黃連(霜) 生昆布(霜) 甘草(少)

上四味。細末。白湯送下。或加辰砂。

療喉痹方

鳳仙花實為末。吞下則愈。

又方 治勺飲不入。語言不出。殆將死者。

膽礬 烏頭 皂角刺(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以蘆管吹咽中。吐膿血則愈。而後隨症可議治也。

治骨硬方

芭蕉葉嫩生卷出者。陰乾水煎服。

又方

橘核三五枚。細齧吞下妙妙。

治喉風方

白姜蠶(炒茶色) 訶子(各二錢) 薄荷 甘草(各一錢)

上四味細末。以管吹入喉中。

【喘急咳嗽】

定喘飲 療諸喘急。屢起發者。

橘皮 半夏 茯苓 桑白皮(各一錢) 莪朮(五分) 甘草(三分) 生薑(一片)

上七味。水煎溫服。

喘急奇方

無槵子(黑霜一味) 阿仙藥(細末一味)

上二味。各別調。一服。黑霜一服。細末。白湯互用。

救喘急息迫將死者方

茶實一味。濃煮汁。少許滴鼻中妙妙。

治喘急塞迫欲死者方

黃蓍建中湯。加薤白。熟附子。照常水煎服。

茶實丸 治前症愈劇者。

茶實(生熟者佳) 百合根 礬石(各等分)

上三味。研勻為丸。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雞卵濃湯 治咳逆上衝。不得臥。喘急塞迫者。

雞卵(一個)

上沸湯攪調。和白砂糖頓服。。此方清人常服為補虛養生之妙具。

桔梗半夏湯 療久喘咳嗽。

茯苓 陳皮 當歸 莪朮 枳殼 瓜蔞根(各五分) 桔梗 半夏(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九味。水煎服。

止咳奇方 治煩咳甚者。

阿芙蓉(一錢) 阿仙 乾薑 桂枝 罌粟殼(各二錢) 細辛(五分)

上六味。糊丸。日用三分或五分。稍安者止後服。

虛咳丸 治久咳數歲不止者。

質汗 伊計摩 松脂(各三分) 烏梅 甘草(各一錢)

上五味。糊丸用。

咳嗽奇方

榛子(二錢) 甘草(三分)

上二味。水煎服。

百合湯 治寒熱虛咳。殆類勞者。

百合 升麻 黃芩 牡丹皮 生地黃 鱉甲 桔梗 沙參(各等分) 甘草(二分)

上九味。水煎服。

治喘滿欲死方

硃砂 鼴鼠(霜) 枯礬

上三味為末。白湯下。

【嗝噎反胃】

一大醫試效云。凡反胃證在男子。則十六味流氣飲。合六君子湯。煎服。在女子則同方合正氣天香湯。煎服。此方至妙。

治反胃方

馬藺(十錢) 茯苓(二錢)

上二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服。

治嗝噎方

荼毗所灰少許。白湯送下。

又方 野蒜和粥煮。頻食之妙。

治膈奇方 反鼻一味。先作鹽豉稀湯。煮之三沸。俱米子攪下湯內服驗。

上部雜症(藥方稀少而不足舉門類者皆入雜症部後仿之)

嘔家奇方 小半夏加茯苓湯。內加白梅花一味。用之妙妙。

又方 嘔甚藥食難用者。用之。婦人女子。多有此症皆主之。

馬藺一味。陰乾炒。甘草少許。水煎溫服。

療諸吃逆方

柿核(二枚) 蜀椒(十粒) 丁香(五粒)

上三味。以麻沸湯。漬之飲服。

養血清心丸 凡人口吃。語言蹇澀者。心血虛而火亢甚也。輕者語澀重者。口眼喎斜。醫誤為中風者。此方主之。

當歸(酒洗十錢) 麥冬(六錢) 川芎 白芍 防風(去梢各十錢) 黃芩 荊芥 青皮(各八分) 黃連(十錢) 薄荷(五錢) 牛黃(二錢) 甘草(三錢)

上十二味。為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臨服空心熱酒送下。。此方往昔鹿苑上皇珍貴之方也。

治瘭疽。及一分指腫方。

杉葉(生葉黑霜三錢) 鼴鼠(二錢) 丁子(八分)

上三味。為細末。和梅肉與飯煉和鋪紙上傅之。。按此方手腕以上。足腨以下。一切腫痛之病。奏殊效。

療瘭疽方

毛茛花(一錢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二味。水煎服。

療瘭疽疼痛。不可忍者方。

亂髮灰一味。和麻油傅患上。即愈。

又方 小麥粉一味。和麻油傅瘡上。

治指痛方

水仙花根。研調以釜底墨和之。傅患上。

療痜瘡方

蜈蚣 紫草(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和麻油傅之。

治臂痛妙方

木鱉子(去油一兩) 桂枝(五錢) 上糊丸用

治狐臭方

田螺(一個) 巴豆(一個) 膽礬(大豆許) 麝香(少)

上先以田螺一個。投於水中。三日吐泥。開蓋入三味末。以絲縛田螺之蓋。而納於器中。明日化為水。臨服以藥末傅腋下盡為度。後覺心腹痛為佳。臭氣從大便下。宜別厠。莫使臭氣感他人。若不愈。更傅如前法。

中部病

【心腹痛】

調中散 治諸般腹痛奇方。

牡蠣(六兩) 甘草 丁子 肉桂 胡椒(各二兩)

上五味。細末。白湯送下。

療虛腹諸藥無效。或血氣留滯。久腹痛難愈者方。

肉桂 乳香 延胡索(各等分)

上三味。水煎服。

療心痛方

鬼燈籠實(去皮) 上一味。水煎服。

化蟲丸 治大人小兒諸蟲痛。

鷓鴣菜(二十錢) 甘草 白礬(各五分) 鶴蝨 檳榔子 蜀椒(各十錢) 牡蠣(一錢)

上七味和丸。

治心痛徹背。縮脊。聲不出者方。

五靈脂(一錢) 乾薑(五分)

上二味。以水一合半。煮取一合。內童便三勺服。

三靈湯 治嘔吐腹痛。胸中氣結。痰飲窒塞。惡聞藥食氣。專屬蟲積諸證者。

紅花 檳榔 香附子(各等分)

上三味以麻沸湯漬之。須臾而用之。即效。

圖基按此方。先師以來。常常活用之良方也。今取其隨症加減法錄之。因蟲嘔吐不止者。加橘皮茯苓生薑水煎服。咳甚不止屬蟲者。合二陳湯加青皮蘇子杏仁水煎服。熱病吐不止譫語。全不納食者。間有蟲積熱不解者。加柴胡葛根山梔子芍藥茯苓生薑煎服。婦人小兒風熱解後。餘熱不除者。有屬蟲者。加柴胡葛根陳皮茯苓水煎服。癇症氣逆衝上。眩暈噁心者加沉香沸湯。用。凡蟲積症脈微弱。全不食。噁心嘔吐者。醫誤為虛症。以補劑。則惡候蜂起。臨此際用此方。則有起死回生之妙。不可盡述。

安蟲丸 大人小兒。蟲積腹痛。必用之劑。

黃柏(五兩) 苦參(三兩) 檳榔(一兩半) 楊梅皮(一兩) 黃連(三兩) 黃芩(一兩) 莪朮(一兩)

上七味。丸梧子大。白湯送下。

徵蟲丸 治諸蟲屬冷者。

香附(一錢) 良薑(七分) 丁香(五釐) 莪朮 陳皮(各三分)

上五味為末。白湯送下。或煎服亦可。

青木香丸 治諸蟲屬熱者。

香附(三錢) 黃柏(二錢黑霜) 胡黃連(一錢) 青木香(五分)

上四味。為丸用。

雞膽丸 治小兒腹中有蟲。喜食土器壁土。或馬糞等者。

雞膽(用稱嘉士和者佳) 黃連 大黃 檳榔(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白湯送下。

貼積塊方

穿山甲 檳榔 木香 莪朮 三稜 青皮 枳殼 雄黃 牛膝(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以海蘿煉貼血塊。以紙蓋其上。又加南星角石益妙。

寬中湯 治腹中攣急。大便燥結。

蠶豆(二錢炒) 糖霜(一錢) 雞子黃(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合。先煮蠶豆三沸去滓。內糖霜。及雞子黃攪勻。臥空心頓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