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3岁。于1990年11月2日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双上胞下垂,昂头视物与生俱来。、
病史:患儿自生下起,双眼较小,上胞下垂,昂头视物。父母非近亲联姻,足月生,剖腹产,生下时2.5公斤,哺乳期以母乳为主。
检查:患儿双眼上胞垂下,无力抬举,睑裂变窄,视瞻时昂头举额,扬眉张口,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在风关,色淡红。
诊断:先天性上胞下垂(双眼)。
辨证:先天不足证。
治法:补肾健脾。
方剂:补肾健脾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熟地黄3g,山药5g,枸杞子3g,山茱萸2g,炙甘草2g,鹿角胶1g(烊化),菟丝子2g,白术3g,黄芪5g,当归2g。7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11月9日):双眼上胞下垂无明显减轻,面色稍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在风关,色淡红。原方7剂。
三诊~十诊(11月16日~1991年1月5日):已服49剂,双眼上胞下垂明显减轻,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在风关,色淡红。改全鹿丸,口服,一次1g,每日2次,连服3月。
十一诊(1991年4月6日):双眼上胞下垂明显改善,视物不必再昂头及扬眉张口,活泼爱笑,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在风关,色淡红。继续口服全鹿丸,一次1g,每日2次,3月。
按:患儿为先天禀赋脾阳不足,睑肌发育不全所致。上胞乏力而不能上举,患儿视瞻时则须昂头举额,扬眉张口。治宜补肾健脾。补肾健脾汤方中以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其“阴中求阳”之义,为君药;再用鹿角胶、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共补肝肾精血,为臣药;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脾肾精血并补,元气充足,血虚得养,脾弱得复,则眼病向愈。后改为全鹿丸调理,全鹿丸方中全鹿干、补骨脂、锁阳、杜仲、菟丝子、肉苁蓉、楮实子、葫芦巴、巴戟天、续断、花椒、小茴香,可温润肾精,补虚损,壮阳强腰膝;五味子、覆盆子、芡实补肾宁心;党参、炙黄芪、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补中益气;当归补血养血;天冬、麦冬、枸杞子、熟地黄滋阴填精;大青盐滋阴降火;陈皮、沉香醒脾和胃,畅达气机,川牛膝、川芎调经通脉,使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