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真君脈訣序

清·陈士铎
来源:脉诀阐微

鬼真君脈訣序

《脈訣》自王叔和傳後,世鮮其人,誰知叔和止注《脈經》,誤傳有《脈訣》也。叔和既無《脈訣》,何傳《訣》而不傳《經》,以《脈經》之多不及《脈訣》之約也。然《脈經》始於高陽生,非叔和原文也。鐸遇雲中逸老於燕市,傳法之備而不傳《脈經》者,以《素問》《靈樞》二書言脈之多也。雖然於多之中而求其約,安在必求脈於《靈》《素》哉。鬼真君名臾區,雲中逸老弟子也。貌甚奇,面長尺有一寸,發短而鬈,深目鼻高,耳垂下且大,非凡近士也。且岐天師備傳方法,何不傳於鐸。因授是書,皆切脈法也。夫真君為天師之徒,天師傳道之備,胡真君傳脈之約乎?蓋病分臟腑,若脈則傳臟而不及腑,寧脈與病異哉?不知病必兼臟,而脈不可兼臟也。《靈》《素》二書有時合而言之,何今傳《脈訣》獨與病殊乎?以臟病而腑亦病,腑病而臟亦病,故治臟而腑在其中,切臟而腑亦在其內,又何必合言之。所以單言臟而不及腑也。真君之傳,雖出於天師,亦真君之獨見也。傳止五篇,其言約矣。然皆言臟之文,治臟不可通之治腑哉。

山陰陳士鐸敬之甫別號遠公題於文筆峰之小瑯琊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