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风散热饮子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何某,男,32岁,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霞光中路,自由职业。于2015年7月6日初诊。

 主诉:双眼红,灼热感,畏光流泪2日。

 病史:患者于7月4日突发双眼红,灼热,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稀薄,伴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双眼眼睑微红,结膜充血(+++),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角膜未见星点浸润。耳前颌下可扪及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双眼)。

 辨证:初感疫疠证。

 治法:疏风清热。

 方剂: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连翘10g,牛蒡子10g,羌活10g,薄荷5g(后下),赤芍10g,防风10g,当归尾10g,栀子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板蓝根15g,甘草5g。3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①鱼腥草滴眼剂,滴双眼,每1~2小时1次。②0。1%更昔洛韦(晶明)滴眼剂,滴双眼,一次2滴,每2小时一次,一日给药5~6次。

 医嘱:①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揉擦眼部。②手帕、毛巾、脸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应注意消毒,防止传染。③禁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5年7月9日):双眼红、灼热、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分泌物,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双眼睑红肿已消,结膜充血、点片状出血减轻,耳前颌下淋巴结减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原方3剂。鱼腥草及更昔洛韦滴眼剂,改为每日滴双眼各3次。

 三诊(2015年7月12日):视力:右眼1。0,左眼1。2。双眼结膜充血基本消退,结膜下点片状瘀唁局限。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原方3剂。药尽而愈。

 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中医称“天行赤眼”。是一种暴发流行的眼部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极强。中医认为多因感染疫疠邪毒,上犯白睛,或肺胃积热,热毒隐伏,内外合邪,交攻于目所致。《银海精微•卷之上》指出:“天行赤眼者,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患者因外感疫疠之气,热伤络脉,故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患眼碜涩灼热,羞明流泪,眼眵稀薄,胞睑微红,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耳前颌下可扪及肿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初感疠气之征。治宜疏风清热。驱风散热饮子加减方中防风、羌活、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辛凉解表;连翘、栀子、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清热泻火解毒;当归尾、赤芍活血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活血止痛之功,眼内碜涩灼热,羞明流泪,眼眵稀薄,胞睑微红,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及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耳前颌下肿核等症俱退。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