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某,女,48岁。于1991年5月14日初诊。
主诉:双眼白睛红赤,反复发作,眼感酸痛,干涩流泪1年。
病史:患者自去年2月份以来,双眼红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巩膜炎”,滴“抗生素”及“激素”滴眼剂,口服“强的松”、“吲哚美辛”、“头孢氨苄”后症状缓解,停药即发。伴口咽干燥,潮热颧红,便秘不爽。
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颞侧白睛结节高隆不甚,色紫暗,压痛不明显,黑睛、瞳神正常;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诊断:火疳(双眼)。
辨证:肺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清肺,兼以散结。
方剂: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
药物组成:白芍10g,生地黄15,玄参15g,麦冬10g,浙贝母10g,牡丹皮10g,赤芍10g,丹参10g,郁金10g,夏枯草10g,甘草5g。7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法:①双氯芬酸钠滴眼剂,滴双眼,每日6次。②玄明粉30g,煎水,作眼部湿热敷,每日2次,以促其消散。
医嘱:少食辛辣炙煿之品;保持七情和畅;注意寒暖适中,避免潮湿。
二诊(5月21日):双眼白睛混赤,灼热疼痛减轻。舌质红,少津,脉细数。原方加知母10g,地骨皮10g,以养阴清热。7剂。双氯芬酸钠滴眼剂改为每日滴双眼各3次。
三诊(5月28日):眼痛消失。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双眼红赤消退。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嘱服知柏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9g,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双眼火疳,病久邪热伤阴,阴伤火旺,然非实火,故病变反复,眼干涩稍痛,白睛结节高隆不甚,压痛不明显。口咽干燥,潮热颧红,便秘不爽及舌质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肺阴不足之征。治宜养阴清肺,兼以散结。养阴清肺汤加减方中生地黄、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君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黄、玄参养阴清肺润燥,牡丹皮助生地黄、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为臣药;佐药以浙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赤芍、丹参、郁金、夏枯草清热消瘀散结;使药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之,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则肺阴不足之火疳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