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汤加减治疗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易某,男,54岁,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职员。于2014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双眼内干涩不舒,有眼眵1月余。

 病史:患者1月前开始出现眼内干涩不舒,尿黄等症状,平素喜饮酒,好厚味。滴抗生素滴眼剂后症状未见好转。

 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眼睑无红肿,结膜微充血,角膜染色阴性;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

 诊断: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双眼)

 辨证:脾肺湿热证。

 治法:清肺化湿。

 方剂:桑白皮汤(《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桑白皮10g,旋覆花10g(包煎),泽泻10g,玄参10g,麦冬12g,黄芩10g,菊花10g,地骨皮10g,桔梗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 = 1 \\* GB3 ①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过用目力及接触风沙烟尘; = 2 \\* GB3 ②少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年7月19日):双眼干涩不适减轻,结膜充血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滑。原方7剂。

 三诊(2014年7月26日):双眼干涩不爽消失。双眼结膜充血消退。

 按: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慢性卡他性结膜炎,中医称“赤丝虬脉”、“白涩症”。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膜炎症,发病无季节性,常为双侧性。中医认为外感风热,客留于肺,迁延失治;或多食膏粱厚味,饮酒过度等,使脾肺两经湿热隐伏,熏蒸于目;或因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灼伤眼内津液,目失濡养,发尉病。本案患者嗜食肥甘厚腻,致脾肺两经湿热隐伏,熏蒸于目,发尉病;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为脾肺湿热之象。治宜清肺化湿。桑白皮汤加减方中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旋覆花清降肺中伏热;茯苓、泽泻渗湿以清热;玄参、麦冬清肺润燥;菊花清利头目;桔梗载药上浮;甘草调和诸药。合之为清肺养阴,利湿清热之方,则该病得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