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陣

明·张介宾
来源: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陣

固陣

《局方》 牡蠣散 治諸虛不足,及大病後體虛,津液不固,常常自汗。

黃耆(蜜炙) 麻黃根 牡蠣(煅淬醋中,各二錢半)

水一鍾半,加小麥百粒,煎八分,食遠溫服。

牡蠣白朮散 治漏風證,以飲酒中風,汗多,食則汗出如洗,久而不治,必成消渴。

牡蠣(煅,一錢) 白朮(炒) 防風(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宣明》 白朮散 治虛風多汗,食則汗出如洗,少氣痿弱,不治必為消渴證。

白朮(二兩) 防風(五兩) 牡蠣(煅,六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如惡風,倍白朮;如多汗而腫,倍牡蠣。按:此方雖與前同,而用法不同,故並存之。

神效麥麵湯 治心虛盜汗。

麥面(炒黃色,一錢) 防風 白朮 牡蠣(煅,醋淬) 黃耆(蜜炙,一錢半)

水一鍾半,棗二枚,煎八分,調服辰砂妙香散極效。在後十五。

黃耆湯 方在補陣。治自汗盜汗。

《聖惠》 寧肺散 治新久咳嗽,肺氣不通,咯唾膿血,自汗咳嗽,常年不愈者,服之立止,並坐臥不安,語言不出等證。

烏梅肉(七分) 罌粟殼(二錢,去筋,蜜炙)

上為細末。不拘時,烏梅湯調下。

《選要》 安眠散 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止。

款冬花 麥門冬 烏梅肉 佛耳草(各四分) 橘紅(五分) 炙甘草(三分) 粟殼(蜜炙,一錢)

上為末。水一鍾,煎八分,入黃蠟如棗核許煎化,臨睡溫服。

(丹溪) 百藥煎 劫嗽立止。

百藥煎 訶子 荊芥穗(等分)

上為極細末,蜜丸噙化。

《集成》 三妙湯 治久嗽。

烏梅肉(二個) 北棗(三枚) 粟殼(蜜炙,四個)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後服。

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不已。

人參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五味子 阿膠 貝母 烏梅(各五分) 御粟殼(二錢,蜜炙)

水一鍾半,姜一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劫嗽丸 治久嗽失氣失聲者,宜此斂之。新咳者不宜用也。

訶子肉 百藥煎 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蜜丸噙化。

五味子丸 劫咳嗽如神。

五味子(五錢) 甘草(二錢半) 文蛤 風化硝(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噙化。

罌粟丸 治一切久嗽勞嗽,一服即愈。

罌粟殼(新者一半,去蒂,切,焙乾;陳者一半,泡去筋膜,炒,各一兩)

上共為末,蜜丸,彈子大。臨睡嚼服一丸。一方用罌粟子半斤,淘淨焙乾,炒黃為末,沙糖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綿包含化。

《統旨》 潤肺丸 治咳嗽。

訶子 五味子 五倍子 甘草(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久嗽者,加罌粟殼。

《良方》 辰砂妙香散 治心氣不足,驚癇,或精神恍惚,虛煩少氣少睡,夜多盜汗,心虛遺精白濁,服之安神鎮心。

黃耆 山藥(薑汁炒) 茯苓 茯神 遠志(甘草湯制,各一兩) 人參 炙甘草 桔梗(各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一錢,另研) 硃砂(三錢,另研)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或用麥麵湯調下。

《局方》 王荊公妙香散 安神秘精,定心氣。

人參 龍骨(五色者) 益智(各一兩) 白茯神 白茯苓 遠志(制) 甘草(炙,各五錢) 硃砂(飛,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溫酒調下。

《本事》 金鎖丹 治夢泄遺精,關鎖不固。

舶茴香 葫蘆巴 破故(炒) 白龍骨(各一兩) 木香(兩半) 胡桃肉(三十個,研膏) 羊腎(三對,切開,用鹽半兩擦,炙熟,搗膏)

上為末,和二膏加酒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和劑》 金鎖正元丹 治真氣不足,遺精盜汗,目暗耳鳴,吸吸短氣,四肢酸倦,一切虛損等證。

補骨脂(一兩,酒浸,炒) 肉蓯蓉(酒洗,焙) 紫巴戟(去心) 葫蘆巴(炒,各一斤) 文蛤(八兩) 茯苓(去皮,六兩) 龍骨(二兩) 硃砂(三兩,另研)

上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萬氏) 金鎖思仙丹 治男子嗜欲太過,精血不固,此澀以去脫之劑。

蓮蕊 芡實 石蓮子(各十兩) 金櫻膏(三斤)

上以金櫻煎膏如餳,入前三味藥末和丸,桐子大。空心鹽酒下三十丸。服久精神完固,大能延年。平時服食,忌葵菜、車前子。

《醫林》 金鎖匙丹 治男婦精滑,遺泄不禁,夢與鬼交。

茯苓 茯神(各二錢) 遠志(制) 龍骨(煅,各三錢) 左股 牡蠣(煅,四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玉鎖丹 治玉門不閉,遺精日久,如水之漏,不能關束者。

文蛤(八兩) 白茯苓(二兩) 白龍骨(一兩)

上為細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臨睡更進一服,極效。

《御藥》 玉鎖丹 治精氣虛滑,遺泄不禁。

龍骨 蓮花蕊 雞頭子 烏梅肉(等分)

上為末,用熟山藥去皮為膏和丸,小豆大。空心米湯下三十丸。

經驗水陸二仙丹 治精脫腎虛,夢遺白濁等證,與補陰藥同用,甚有奇效。

金櫻膏(一斤)

用金櫻子不拘多少,入粗麻布袋內擦去毛刺,搗爛入缸,以水沒頭,浸一、二宿,濾去柤,取汁以棉濾二、三次,卻入銅鍋,用桑柴文火熬成膏,取起,以瓷瓶收貯聽用。

芡實粉(一斤)

上二味和勻,丸桐子大。每服二、三百丸,空心淡鹽湯下。

經驗金櫻丸 治夢遺精滑,小便後遺溺。

金櫻子 芡實(各一兩) 龍骨(煅) 白蓮蕊(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酒下。

《正傳》 經驗秘真丹 治腎虛遺精,夢泄白濁等證。

菟絲子(制) 韭子 破故(炒) 杜仲(薑湯炒) 乾薑(炒,各一兩) 龍骨 牡蠣(煅) 山茱萸 赤石脂(各五錢) 遠志 覆盆子 巴戟肉 枸杞 山藥(各七錢半) 鹿角膠(一兩半) 柏子仁(一兩) 金櫻子(取黃者,去刺核,焙,淨肉,二兩) 黃柏(鹽酒炒,七錢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姜鹽湯下。

《局方》 鎖精丸 治白濁白帶,小便頻數。

破故紙 青鹽 白茯苓 五味子(炒,等分)

一方用五倍子。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東垣) 固真丸 治精滑久不愈。

牡蠣(不拘多少,用砂鍋內煅,醋淬七遍為末)

上以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良方》 固真散 治才睡著即泄精。此二味大能澀精固真氣,暖下元。

韭子(一合) 白龍骨(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酒調服。

《濟生》 固精丸 治下元虛損,白濁如脂,或胞氣虛寒,腰重少力,小便無度並效。

牡蠣(煅) 菟絲子(酒浸蒸炒) 韭子(炒) 龍骨(煅) 北五味(炒)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 白石脂(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直指》 固精丸 治腎虛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兩) 牡蠣(煅) 龍骨(煅) 蓮蕊 芡實 山茱萸 遠志 (甘草制) 茯苓(各三錢)

上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百一》 固元丹 治元臟久虛,遺精白濁五淋,及小腸膀胱疝氣,婦人赤白帶下,血崩便血等疾,以小便頻利為效。

好蒼朮(刮淨,米泔浸咀片,一斤,擇堅而小者佳,惟茅山者尤妙。分作四分制之。一分,用小茴香、食鹽各一兩同炒。一分用川椒、補骨脂各一兩同炒。一分用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一分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乾,焙燥)

上連炒諸藥同為末,用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男以溫酒,女以醋湯空心下。此高司法方也。

《御藥》 秘元丹 治內虛里寒,自汗時出,小便不禁。

白龍骨(三兩) 訶子肉 砂仁(各一兩) 靈砂(二兩)

上為末,煮糯米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下。

韭子丸 治虛勞寒脫漏精。

韭子(炒) 車前子 天雄(制) 菟絲子(酒煮另搗) 龍骨(各一兩) 鹿茸(酥炙) 乾薑(炮) 桑螵蛸(炒,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黃耆湯下。

《三因》 家韭子丸 治少長遺溺,及男子虛劇,陽氣衰敗,小便白濁,夜夢遺精。此藥補養元氣,進美飲食。按:此方當除去石斛,倍用菟絲,庶乎尤效。

家韭子(炒,六兩) 鹿茸(酥炙,四兩)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 當歸(各二兩) 菟絲子(酒煮) 巴戟肉(各一兩半)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乾薑(炮,各一兩)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餘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凡小兒遺尿者,多因胞寒,亦稟受陽氣不足也,作小丸服之。

小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夜夢遺精。

菟絲子(制,五兩)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二兩) 山藥(炒,二兩,分一半作糊)

用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一方有五味子一兩,治小便多而不禁。

《局方》 大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痛,面色黎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菟絲子(酒製) 鹿茸(酥炙) 肉桂 石龍肉(去土) 附子(炮) 澤瀉(各一兩) 熟地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 山茱萸 杜仲(炒) 茯苓 肉蓯蓉(酒浸,切焙) 續斷 石斛 防風補骨脂(酒炒) 蓽茇 巴戟肉 茴香(炒) 沉香(各三兩) 川芎 五味 桑螵蛸 覆盆子(各五錢)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濟生》 菟絲子丸 治小便多,致失禁。

菟絲子(制) 肉蓯蓉(酒浸,各二兩) 牡蠣(煅)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各一兩)雞䏶胵(炙乾,五錢) 桑螵蛸(酒炙,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局方》 茯菟丸 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尿有餘瀝,或小便白濁,夢寐遺精等證。

菟絲子(制,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肉(二兩)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或米湯下。一方有北五味子四兩,兼治三消。

豬肚丸 治小便頻數。

蓮子(一斤,以豬肚一個,同煮一周日,取出去皮心焙乾為末) 舶茴香 破故紙 川楝子母丁香(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經驗豬肚丸 止夢遺泄精,進飲食,健肢體,此藥神應。瘦者服之自肥,莫測其理。

白朮(麵炒,五兩) 苦參(白者,三兩) 牡蠣(左扇者,煅研,四兩)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具,洗淨,以瓷罐煮極爛,木石臼搗如泥,和藥再加肚汁搗半日,丸如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日進三服,米飲送下。久服自覺身肥而夢遺永止。

《良方》 三仙丸 治夢遺精滑。

益智仁(二兩,用鹽二兩同炒,去鹽) 烏藥(一兩半,炒) 山藥(一兩,炒)

上為末,山藥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茯苓湯送下。

(丹溪) 九龍丸 治腎虛精滑。

金櫻子 枸杞 山茱萸 蓮蕊 蓮肉 當歸 熟地 芡實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或酒或鹽湯下。

小溫金散 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淋瀝,或不時自汗等證。

人參 蓮肉(去心) 巴戟肉 益智 黃耆(蜜炙) 麥冬(去心) 赤茯苓 萆薢(酒浸炒) 炙甘草(各一錢)

燈心十莖,棗一枚,水煎服。

(仁齋) 蓮子六一散 治心經虛熱赤濁。

石蓮子(六兩) 炙甘草(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燈心湯調下。

《和劑》 威喜丸 治元陽虛憊,精滑白濁遺尿,及婦人血海久冷,淫帶夢泄等證。

白茯苓(去皮,四兩,切塊,同豬苓二錢五分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取出曬乾,不用豬苓) 黃蠟(四兩)

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搜和為丸,如彈子大。每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為效。忌米醋,惟糠醋可用,尤忌氣怒動性。

五子丸 治小便頻數,時有白濁。

菟絲子(酒蒸) 家韭子(炒) 益智 茴香(炒) 蛇床子(去皮,炒)

上各等分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鹽湯任下。

遠志丸 方在補陣。治神魂恍惚,夢泄遺精。

《本事》 豬苓丸 此方以行為止,治濕鬱熱滯,小水頻數,夢遺精滑。

半夏(一兩) 將半夏破如豆粒。用豬苓為末二兩,先將一兩炒半夏色黃,勿令焦,出火毒,取半夏為末,糊丸桐子大,候乾;用前豬苓末一半,又同炒微裂,入瓷瓶內養之。空心溫酒、鹽湯下三、四十丸,常又服,於未申間以溫酒下。

泄瀉經驗方 治泄瀉飲食少進。

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慢火炒令極熟,磨細,羅如飛面,加懷山藥一兩,炒研末,和米粉內。每日清晨用半盞,入白糖二匙,川椒末少許,將極滾湯調食,其味甚佳,且不厭人,大有資補。久服之,其有精寒不能成孕者亦孕矣。

固腸散 治脾胃虛弱,內寒注泄,水穀不分,下痢膿血,赤少白多,腸滑腹痛,心腹脹滿,食減力乏。

陳米(炒,二兩) 木香(一錢) 肉豆蔻(生) 粟殼(蜜炙,各二錢) 乾薑(炮) 炙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忌酒、豬肉、魚腥、生冷。

白朮聖散子 方在熱陣。治一切瀉痢久不瘥。

(陳氏) 肉豆蔻丸 方在小兒。治瀉痢腸滑不止。

《醫林》 固腸丸 治瀉痢日夜無度。

人參 附子(制) 阿膠(炒) 龍骨(研) 肉豆蔻(麵煨) 赤石脂(煨,醋淬) 乾薑(炒)木香(各一兩) 白朮(炒) 訶子肉(各二兩) 沉香(五錢)

上為末,粳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飲下。

《局方》 大斷下丸 治臟腑停寒,下痢不已。

乾薑(炮) 高良薑 細辛(各兩半) 附子(制) 牡蠣(煅) 龍骨(研) 赤石脂(煨) 肉豆蔻(麵煨) 訶子肉 枯礬 酸石榴皮(醋浸一宿,炙黃用,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送下。

(東垣) 椿皮散 治血痢及腸風下血神效。

椿根白皮 枯白礬(各二兩) 槐角子(四兩) 炙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桃花丸 治腸胃虛弱,冷氣乘之,臍腹攪痛,下痢腸滑不禁,日夜無度。此即仲景桃花湯之法,方見熱陣。

赤石脂(煅,醋淬) 乾薑(炮,等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服百餘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若痢久虛滑,去積不已,用蒼朮二兩,防風五錢,水一碗,煎至半碗,下此丸,小便利則安。

生地黃湯 治熱痢便血,崩淋不止。

生地黃(五錢) 地榆(七錢半) 炙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用水二鍾,煎一鍾,分空心日、晚二服。

香梅丸 治腸風下血,服之即止。

烏梅肉 白芷 百藥煎(燒存性,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湯下。

勝金丸 一名百藥散。治腸風下血,溺血不止,及臟毒便血。

百藥煎(三兩) 生用(一兩) 炒焦(一兩) 燒存性(一兩)

上為末,軟飯和丸,或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或人參湯下。

《濟生》 烏梅丸 治大便下血如神。

殭蠶(炒,一兩) 烏梅肉(一兩半)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醋湯下。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多。

烏藥 益智(等分,為末)

酒煮山藥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味肉蓯蓉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遺數不禁。此即《集要》四神丸。(補陣一五八)。

熟地(六兩) 五味子(四兩) 肉蓯蓉(酒洗去甲,八兩) 菟絲子(制,二兩)

酒煮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固脬丸 治遺尿不覺,小便不禁。

菟絲子(制,三兩) 茴香(一兩) 桑螵蛸(炙) 製附子(各五錢) 戎鹽(一錢)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蠣丸 治小便不禁。

牡蠣(三兩,用瓷器盛,以鹽末一兩鋪底蓋面,用炭火約五斤燒半日,取出研) 赤石脂(三兩,搗碎,醋拌勻濕,於鐵鍋內慢火炒乾,研粉)。

上用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心統》 茴香益智丸 治老人陽虛失禁,及房勞傷腎遺溺。

小茴香(鹽炒) 益智仁(炒) 故紙(酒炒) 川烏(炮) 烏藥(各一兩)

上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鹽湯下。

溺血方

文蛤(炒為末)

上以烏梅肉浸爛搗膏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六十丸。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