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男,47岁。于1993年8月21日初诊。
主诉:双眼眦部粗大赤脉,痒涩刺痛半年多。
病史:患者经常喝酒,熬夜致双眼痒涩刺痛,双眼渐渐出现粗大赤脉半年,经常两眦部有眼眵,口舌生疮,小便黄赤。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7。双眼眦部有粗大赤脉,胞睑内有少量颗粒,黑睛清亮。舌右侧有小溃烂点;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赤脉传睛症(双眼)。
辨证:心经实火证。
治法:清心泻火。
方剂: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组成:生地黄10g,木通10g,赤芍10g,竹叶6g,黄芩10g,黄连5g,栀子10g,玄参10g,莲子心3g,薄荷5g(后下),甘草3g。7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医嘱:①忌食五辛,戒烟酒。②避免烟尘刺激及熬夜。
二诊(8月28日):双眼痒涩刺痛明显减轻,舌右侧小溃烂点已愈。原方再服7剂。
三诊~四诊(9月4日~9月11日):双眼痒涩刺痛基本消除,去木通,加车前子10g(包煎),以渗湿明目。再服7剂,以善其后。
按:赤脉传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眦部结膜炎,是指赤脉起自两眦,渐向白睛侵犯的病症。此症见于《银海精微》,该书根据其发病部位分大赤脉传睛和小赤脉传睛两种。大多在大眦部起病,双眼发病。本案患者经常喝酒熬夜导致心火上炎,眦部赤脉粗大,双眼痒涩刺痛;心开窍于舌,口舌生疮为心经实热之征,心火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为心经实火之征。导赤散加减方中生地黄、玄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竹叶、木通清心泻火,引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出;黄芩、黄连、栀子、莲子心泻心降火;薄荷清凉去火;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心火去,则赤脉传睛症乃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