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論二首方三首)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補註〕此仲景言奔豚之始本於驚。故並及他病之亦因於驚者。夫奔豚。水獸也。奔豚證。腎病也。經曰。東方肝木病。發驚駭。夫肝為火之母。故肝病。則不足以生君火。而所勝者侮之也。肝為水之子。故肝病。則必至於擾腎水。而所生者顧之也。厥陰臟為藏血之地。驚則氣凝。氣凝則血滯。故厥陰篇有嘔家癰膿。膿儘自愈也。陽明土本畏木者也。木得邪助。下克斯土。故傳而為驚怖。所以經謂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也。至肝病已不得水之滋養。必熱甚生風。故火熾而未得熄焉。
要之皆因於驚。而隨人之所虛以致病焉耳。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補註〕夫驚者。實有可畏觸於我也。因其可畏而惴惴焉恐。惕惕焉懼。則曰恐。故驚則傷心。恐則傷腎。腎為作強之官。受傷則邪氣斯盛。心為神明之出。受傷則正氣以衰。水本剋火者也。於是腎邪欲上凌心。斯從少腹而上衝咽喉也。何也夫少陰脈循喉嚨。因其所繫之經。而上衝殊便。縱使土可制水。乃由驚病肝。則木氣足以勝土。且因驚病心。則火氣又不足以生土。然則水氣之止。亦其勢衰而復還耳。豈誠陽明太陰足以堤防之耶。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
甘草 芎藭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黃芩(二兩) 生葛(五兩) 芍藥(二兩) 生薑(四兩)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補註〕氣上衝胸。較沖咽喉稍緩。然腹痛。明系木來乘土。若往來寒熱。少陽本病。以厥陰與少陽相表裡也。故以作甘者益土為制水。半夏、生薑消散積滯。以辛溫去寒。以苦寒解熱。當歸益營。芍藥止痛。凡發於驚者。皆以本湯主治。即以病名湯。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補註〕奔豚。北方腎邪也。燒針令汗。縱不合法。與少陰何與而作奔豚。蓋太陽相與表裡也。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吾知前此之邪未散。而後此之邪復入矣。惟桂能伐腎邪。所以用桂加入桂枝湯中。一以外解風邪。一以內泄陰氣也。各灸核上者。因寒而腫。惟灸消之也。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五枚) 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補註〕汗本心之液。發汗而臍下痛悸者。心氣虛而腎氣動也。腎邪欲上凌心。故臍下先悸。取用茯苓直趨腎界以泄其水氣。故真武湯以此為君。尚能攝外散之水。坐收北方。況於少陰藏中欲作未作者耶。
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