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导赤散治疗心火上炎型胬肉攀睛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喻某,男,51岁。于1992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双眼大眦部有一肉膜6年余。伴羞明流泪2个月。

 病史:患者在室外工作多年,经常喝酒,有时熬夜,双眼大眦部长肉膜6年余,近2个月痒涩刺痛,生眵流泪,口干咽燥。

 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6。双眼大眦部各有一三角形肉膜,侵及黑睛边缘,赤脉密布。泪道冲洗通畅;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胬肉攀睛(双眼)。

 辨证:心火上炎证。

 治法:清心泻火。

 方剂:加味导赤散(《眼科百问》)加减。

 药物组成:生地黄15g,栀子10g,刺蒺藜10g,蝉蜕6g,黄柏10g,木贼6g,赤芍10g,黄连5g,红花5g,当归10g,木通10g,菊花10g,牡丹皮10g,甘草3g。7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医嘱:①忌食五辛,戒烟酒。②避免烟尘刺激及熬夜。

 二诊(7月19日):双眼痒涩刺痛,生眵流泪明显减轻,口干咽燥已除。舌质红,苔黄,脉弦。原方去黄柏。7剂。

 三诊(7月26日):双眼痒涩刺痛,羞明流泪已除。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双眼胬肉头均钝圆而薄,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再服7剂,以善其后。

 按: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老肉板睛”、“肺瘀证”、“目中胬肉”、“胬肉”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翼状胬肉,好发于大眦部,小眦或大小眦部同时发病者较少见。多发于户外工作者,常见于成年人或老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进展缓慢,病程长,若侵入黑睛,掩及瞳神,则影响视力。本案患者经常在户外工作,外感风热,喝酒熬夜致心火上炎,眦部生肉膜,赤脉密布,双眼羞明流泪;舌质红,苔黄,脉弦。为心火上炎之征。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栀子、黄柏、黄连清热泻火;刺蒺藜、蝉蜕通其经络;赤芍、丹皮、红花、当归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菊花、木贼清肝火,疏风热,去翳膜;木通清心火;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心火除,胬肉色淡,自不再长。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