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雪園古方選注條目

清·王子接
来源:绛雪园古方选注

絳雪園古方選注條目

(仲景《傷寒論》辨六經為病,非辨風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裡寒熱為治,非專治傷寒也。和、寒、溫、汗、吐、下六者為祖方。蓋方之有祖,猶字之有母,由茲或復或減,或因或變,擴成一百一十三方,井井有條,絲絲入扣。標而出之,竊謂心有所得。及觀柯韻伯《傷寒論翼》具載靡遺,可謂先得吾心之所同然者矣。)

桂枝湯,和劑祖方也。

白虎湯,寒劑祖方也。

四逆湯,溫劑祖方也。

麻黃湯,汗劑祖方也。

梔豉湯,吐劑祖方也。

承氣湯,下劑祖方也。

梔豉湯、瓜蒂散,宣可決壅也。

五苓散、十棗湯,通可行滯也。

附子湯、理中丸,補可扶弱也。

陷胸湯、承氣湯,抵當湯,泄可去閉也。

麻黃湯、葛根湯,輕可散實也。

龍骨牡蠣湯,重可鎮怯也。

石脂丸、桃花湯,澀可去脫也。

豬膽導、蜜煎導,滑可去著也。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燥可去濕也。

黃連阿膠湯,潤可去枯也。

白虎湯,寒能勝熱也。

白通湯、四逆湯,熱可制寒也。

桂枝湯,解肌表之汗,是宣發形肉之陽氣也。

麻黃湯,發經絡之汗,是疏通血脈之陰氣也。

葛根湯,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氣也。

大青龍湯,泄胸中之汗,清內擾之陽氣也。

小青龍湯,發心中之汗,滌內蓄之水氣也。

麻黃湯,邪傷營而不傷形者,竟發汗以散邪也。

桂枝湯,邪傷衛而已傷形者,服之歠粥漬形以為汗也。

麻黃細辛湯,用附子升腎液以為汗也。

附子湯,用人參固腎液以止汗也。

柴胡湯,重用寒涼,陽經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烏梅丸,重用辛熱,陰經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黃湯,病從外之內者,仍治其外也。

梔豉湯,病從內之外者,仍調其內也。

桂枝湯,病雖入里而表症仍在者,當先和其表也。

調胃承氣湯,症雖有表而里症甚者,當先調其內也。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從半表半裡者,當和其內外也。

小柴胡湯,治輕邪在腠理。

大柴胡湯,治濁邪入募原。

桂枝湯,僅解太陽初感之邪。

柴胡湯,可調三陽半表之症。

麻黃附子湯,治邪從陽分注經之症。

附子湯,治邪從陰分內注於骨之症。

小青龍湯,治表熱裡寒。

大青龍湯,治表寒裡熱。

四逆散,解少陰裡熱。

當歸四逆湯,散厥陰表寒。

通脈四逆湯,救少陰亡陽。

茯苓四逆湯,救太陽亡陰。

白虎湯、承氣湯,存中焦之陰,以和胃氣。

白頭翁湯、四逆散,救下焦之陰,以清脾氣。

麻黃附子細辛湯、黃連阿膠湯、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半夏湯、苦酒湯,治陽邪傷少陰之陽。

桃花湯、豬苓湯,治陽邪傷少陰之陰。

附子湯、吳茱萸湯,治陰邪傷少陰之陽。

通脈四逆湯、茯苓四逆湯、乾薑四逆湯,治陰邪傷少陰之陰。

附子督麻黃,從少陰出太陽。

大承氣不設監製,從太陰入陽明。

麻黃湯,發營中熱汗。

瓜蒂散、梔豉湯,吐胸中寒飲。

瓜蒂散,吐上焦之重劑。

梔豉湯,吐中焦之輕劑。

十棗湯、大陷胸丸,治中焦之水,瀉之於內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

小青龍湯,治動而逆上之水。

五苓散,治靜而不行之水。

十棗湯,治瀰漫之水。

大陷胸,治痞滿之水。

真武湯,治沉著之水。

小青龍,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溫以汗之。

十棗湯,治陽邪未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小青龍,入太陽治陽水,功兼外散。

真武湯,入少陰治陰水,功專下滲。

烏梅丸,治陰經厥利,故兼溫補。

白頭翁湯,治陽邪熱利,故專涼散。

十棗湯、五苓散,下太陽水道之邪。

大柴胡湯,下少陽氣分之邪。

三承氣湯,下陽明穀道之邪。

桂枝加大黃湯,下太陰轉陽明之邪。

桂枝加芍藥湯,和太陽轉太陰之邪。

柴胡湯加芒硝,下少陰轉陽明之邪。

大柴胡湯,下少陽無形之邪。

柴胡湯加芒硝,下少陽有形之邪。

桂枝加芍藥湯,下太陰無形之邪。

三物白散,下太陰有形之邪。

四逆散,下少陰無形之邪。

大、小承氣湯,下諸經有形之邪。

桂枝湯,太陽表劑,多從是湯加減。

梔豉湯,陽明表劑,多從是湯加減。

小青龍湯,義重半里,故加減中麻黃可刪。

小柴胡湯,義重半表,故加減中柴胡必存。

桂枝湯,加附子,加大黃,是方外隨症可復。

青龍湯加減,真武湯加減,即於方內求義損益。

附子湯、吳茱萸湯,加人參從陽固陽。

白虎湯、瀉心湯,加人參從陰濟陰。

當歸四逆湯,不去芍藥,和肝陰也。

白頭翁湯,重用芩連,泄肝熱也。

烏梅丸,黃連一斤,黃柏六兩,重瀉肝熱也。

復脈湯,生地一斤,麥冬八兩,急救肝陰也。

柴胡湯,有加減法者,少陽有變動之用。

烏梅丸,無加減法者,厥陰為止靜之體。

桂枝湯,有疑似症;柴胡湯,亦有疑似症。

柴胡湯,有壞病;桂枝湯,亦有壞病。

桂枝湯症罷,桂枝不中與,隨症治之,仍不離桂枝。

柴胡湯不中與,設法救逆,仍不出柴胡。

桂枝一味,外邪未離營衛,六經皆可用。

柴胡一味,邪留腠理半表,三陽皆可用。

桂枝湯、麻黃湯,主治太陽營衛,亦可治陽明營衛之邪。

真武湯,主治少陰水氣,亦可治太陽汗後亡陽。

四逆湯,主治太陰下利清穀,亦可治太陽脈反沉者。

五苓散,主治太陽消穀水逆,亦可治陽明飲水多者。

豬苓湯,主治少陰下利,亦可治陽明小便不利。

抵當湯,主治太陽瘀血在裡,亦可治陽明蓄血。

瓜蒂散,主治陽明胸中痞硬,亦可治少陰溫溫欲吐。

大青龍湯,脈微汗出惡風者,不可與。

白虎湯,脈浮發熱無汗者,不可與。

瓜蒂散,諸亡血虛者,不可與。

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

豬苓湯,陽明病汗出多者,不可與。

承氣湯,表邪未解,熱不潮者,未可與。

建中湯,嘔家不可與。

桂枝湯,酒家、亡血虛家不可與。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