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某,男,45岁,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镇杨坪村,农民。于2014年5月15日初诊。
主诉:右眼红痛生翳,视力下降2月余
病史:患者从3月下旬开始右眼红痛生翳,曾在外院诊断为“角膜溃疡”,用“抗生素”、“散瞳”等治疗无效,现右眼剧痛难睁,流泪,视力下降,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右眼混合充血(++),颞侧角膜上皮缺损、溃疡,呈潜掘状,略隆起,2%荧光素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下呈月牙状染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蚕食性角膜溃疡(右眼)。
辨证:肺肝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
方剂:加味修肝散(《银海精微》)加减。
处方:羌活10g,防风10g,荆芥10g,蜜麻黄5g,菊花10g,木贼5g,刺蒺藜10g,桑螵蛸10g,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0g,大黄10g(后下),当归10g,赤芍10g,甘草5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剂,滴右眼,每日4次;②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右眼,每日2次。③金银花15g,蒲公英15g,防风10g。煎水,待温度适宜时熏眼。每日2次。
医嘱:忌辛辣炙煿之品及牛羊狗肉等发物。
二诊(2014年5月22日):便通症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原方去大黄。7剂。
三诊(2014年5月29日):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右眼睫状充血(+),角膜溃疡减轻,瞳孔药物性散大;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改用退翳明目法。方剂:拨云退翳散(《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处方:防风10g,荆芥10g,柴胡10g,木贼10g,赤芍10g,青葙子10g(包煎),黄芩10g,决明子10g,甘草5g。7剂。停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
四诊(2014年6月5日):右眼疼痛消失,视物较前清楚,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睫状充血消退,角膜仍留有瘢痕障迹,2%荧光素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下呈阴性。嘱原方再进14剂,以退翳明目。
按:蚕食性角膜溃疡中医名花翳白陷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感染性、边缘性、疼痛性角膜溃疡,也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眼病。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太平圣惠方•治眼生花翳诸方》中谓:“此为肝肺积热,脏腑壅实,而生此疾”。患者肺肝风热,肺热及肝,故黑睛周边骤起花翳;风热均盛,故白睛混赤,畏光流泪;风热阻滞脉络,气血运行受阻,故眼痛难忍;肺热移于大肠,津液少则大便秘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热甚的表现。《银海精微》曰:“人之患眼生翳如萝卜花,或鱼鳞子,入陷如碎米者,此肝经热毒入脑,致眼中忽然肿痛,赤涩泪出不明,头痛鼻塞,乃是肝风热极,脑中风热极致使然也。宜服泻肝散,加味修肝散主之。”加味修肝散加减方中羌活、蜜麻黄、荆芥、防风辛散外风,消肿止痛;栀子、黄芩、连翘、大黄清热泻火解毒,降火通便;菊花、木贼、刺蒺藜祛风散热,退翳明目;当归、赤芍活血行滞,退赤消肿;《银海精微》认为桑螵蛸能祛风明目散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祛风清热,活血退翳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