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治各種痧症疫癘中寒中暑等症
大凡痧症各有不同,而脈之細軟沉遲,與虛損脈象相同。庸醫不察痧脈,誤認為氣血兩虧,大用補劑,無不垂危。殊堪痛憫。特列痧症瘟疫時氣一門,以示誤認為虛損者之一助云爾。
黑痧 凡立時昏倒,微覺肚痛,面色黑脹,不呼不叫,過兩三時不救,又曰滿痧。
急用蕎麥焙乾、研碎,去皮、為末,溫酒調服三錢。重者再服,自愈,忌茶。
陰陽絞腸痧 凡腹痛手足冷,手有紅點,名曰陰絞腸痧。
以燈草蘸油點火,焠其紅點。用明礬末三錢,開水調服。
凡腸腹俱痛,手足俱暖,名曰陽絞腸痧。宜針刺其手指爪甲一分半處出血,亦服明礬取吐,即愈。切不可進穀食,若吃粥與米湯,即死難救矣。
烏痧脹
真麻油一鍾,溫服,取吐即安。
痧症垂危尿屎已出
頂發數(十根,燒灰) 白礬(研,二錢) 陰陽水(一碗)
調服取吐。
或用生芋艿二個,搗爛,放病人口內,嚥下即醒。醒後再吃數片。又將鹽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灌下,死者亦活。或用生芋艿二個,搗爛灌下。置病人於地,以熱尿澆肚臍眼亦可。
中暑 凡盛暑之時,忽然昏暈跌倒,氣欲絕者,名曰中暑。
急取道路熱土一塊,大蒜四、五個,剝淨衣皮,共搗爛。以新汲井水和勻,去渣灌之即愈。
或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溫水調一錢,灌之。
中寒 凡感冒寒邪,頭疼身痛,強硬拘急,惡寒嘔吐。或腹痛,及傷寒發熱,頭疼惡風,無論內傷生冷,胸膈脹滿,外感風寒,濕氣行於經絡,腰腳痠痛,及婦人難產,經水不調,氣壅不通等症,均治。
白芷(七分) 川芎(七分) 薑製仙半夏(七分) 官桂心(七分) 白茯苓(八分) 桔梗(八分) 當歸(三錢) 白芍(紹酒炒,一錢五分) 枳殼(五分) 川厚朴(薑汁製,三、五分) 乾薑(八分,炒) 陳皮(六分) 麻黃(三分) 甘草(清炙,五分) 茅山蒼朮(米泔水炒,二錢) 蔥白頭(三個) 生薑(三片)
清水煎熱服之。如調經,前方加陳蘄艾(醋炒)一錢。
中風試生死 凡昏倒不語,不省人事,牙關緊閉,湯水不入者。
生天南星(一錢) 生半夏(一錢) 北細辛(研極細,一錢) 豬牙皂(一錢) 好麝香(一分)
共研極細末,以此藥用少許,吹入鼻中,有嚏者可治,無嚏者不治。
又方 凡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氣欲絕者。
用巴豆(去殼),紙包捶油出盡,去豆用紙作捻。或加牙皂末燃燒,熏入鼻內,即醒,可治。
纏腰痧 凡一時昏倒,腹痛眩暈,腰間如有繩纏急者。
以真麻油一盞,灌下得吐,得愈。
痧脹諸忌 凡痧脹,忌食薑、茶、煙、酒及熱粥;用藥忌甘草、紫蘇、半夏,總以提利極透為要。
用香草嫩頭七個,食鹽少許,沖湯涼服,氣通自愈。(如寨痧宜服薑湯)
一切傷暑 凡暑月貪涼臥濕,或生冷不節,真邪相犯,以致吐利。或發熱頭疼,體痛,或心腹痛,或轉筋,或乾嘔,或四肢逆冷,或煩悶欲死,均可治之。
用香薷(一斤) 厚朴薑汁製(半斤) 白扁豆(微炒,半斤)
銼散。體虛者,每日服一、二錢;體實者,每日服四、五錢。用水二盞,紹酒半杯,煎至半盞。以前散藥入碗中,調和,俟水冷,連進二服立效。
暑月暍死 凡中暍猝死者。
急取地漿水一升飲之,甚妙。
或以熱土圍臍傍,令人尿臍中。仍用熱土一大塊,大蒜五、六個搗爛,去滓,熱水調灌即活。當以熱湯徐徐灌之,少舉其頭,令湯入腹,即醒。
伏暑發熱 凡作渴嘔惡,及赤白痢、消渴、腸風、酒毒、泄瀉諸病。
黃連一斤切片,以好紹酒二升半,煮乾焙研,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熟水調下,每日三服。
太陽中暍 凡身熱頭痛,而脈微細弱極,此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瓜蒂七個,水一升,煮至五合。頓服,取吐即愈。
黃疸痧 黃疸痧一證,古人多言為濕熱,及有五疸之分者,曰黃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勞疸,曰黃汗,皆未足以盡之。而不知黃之大要有四:曰陽黃,曰陰黃,曰表邪發黃,曰膽黃。此四黃症,人往往忽之,其害匪淺,惟景岳論之甚詳。余特將各種疸症,羅致之、明辨之,對症服藥,自無不治。
陽黃痧症 凡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然其證身熱煩渴,或躁擾不寧,或消穀善飢,或小水熱痛赤澀,或大便閉結,其脈必洪滑有力。此證不拘表裡,或風濕外感,或酒食內傷,皆能致之。但察其元氣尚強,脾胃無損,而濕氣果盛者,宜清火邪利小便,濕熱去而黃自退。
凡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疸滋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宜用大分清飲。
茯苓(二錢) 澤瀉(二錢) 木通(二錢) 豬苓(一錢) 梔子(一錢) 枳殼(一錢) 車前子(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龍膽草之屬(只須加一味)。如大便堅硬脹滿者,加大黃一、二錢。如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二、三錢。如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一錢五分、青皮一錢五分。
凡挾熱泄瀉熱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濕熱閉澀疸症。
茵陳(三錢) 焦梔子(三錢) 澤瀉(三錢) 青皮(三錢) 甘草(一錢) 甘菊花(二錢)
水三、四鍾煎兩鍾,不時陸續飲之。治熱瀉者,一、二服可愈。
陰黃痧症 凡陰黃症,多由內傷不足,不可以黃為意,專為清利。此症宜調補心脾腎之虛,以培血氣,血氣充足,則黃必盡退。
人參(二錢,如無力用潞黨參七、八錢代之) 白朮(二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一錢) 加黑棗(七個) 煨生薑(三片)
水煎服。
若元氣虛不至甚,而兼多寒濕者,茵陳五苓散方加減用之亦可。
傷寒表邪黃疸痧 凡表邪未清,而濕熱又甚者,其證必表裡兼見,身面悉黃者俱是。
用茵陳蒿末(一錢) 焦梔子(三錢) 澤瀉(三錢) 青皮(三錢) 甘草(一錢) 甘菊花(二錢) 白茯苓(二錢)
水煎溫服。
若內熱甚而表邪仍在者,前方加柴胡五分、白朮一錢、豬苓一錢、山楂一錢、煨荔核七個,去甘菊花,水煎溫服。
若但有濕熱內實,脹閉等症,而外無表邪者,及谷疸發熱不食,大小便閉,或食即頭眩,宜用茵陳九錢,大黃四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分作二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若因內傷勞倦致染傷寒者,亦多有發黃之症。但察其本無濕熱實邪等症,即當以治陰黃疸之法,調補治之。若只知攻邪,則未有不敗。故孫真人曰:黃疸脈浮者,當以汗解之,方用桂枝加炙黃耆湯煎服,此即補虛散邪之法也。
膽黃疸痧 凡膽黃症,皆因傷膽而然。膽既受傷,則臟氣之損敗可知,若非修緝培補,則必致決裂。故凡遇此症,務宜大用甘溫,速救元氣。然必察其所因之本,或兼酸以收其散亡,或兼澀以固其虛脫,或兼斂以鎮其失守之神魂,或開導以釋其不解之疑畏。凡用諸藥,大都宜同陰黃證治法,當必有得生者。若治此症,而再加克伐,清濕利水,則真如壓卵矣。
治黃疸痧之法,本宜清濕利小便,然亦有不宜利者。當細察其病症脈象,可照各方治之。
谷疸
《金匱要略》曰: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寒即食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此症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因飲食傷脾,久久發黃者是。
宜用茵陳(九錢) 製大黃(四錢五分) 山梔(一錢五分)
分作二服,每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勞疸 凡額黑微汗,手心足心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大便溏黑,名曰勞疸,又名女勞疸。此症因大熱大勞,男女交接所致。身目俱黃,日晡發熱惡寒,小腹滿,小便難。
用豬油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團,和煎,發消藥成。分兩次服,黃病從小便出也。
若非因交媾所致,發熱惡寒,小腹急,大便溏。用滑石一錢,石膏一錢,研末,大麥汁服,小便大利者愈,腹滿不利者難治。
黃汗 凡汗出染衣,色如黃柏汁者,身體微腫,名曰黃汗。
用生茅根一把,切細以豬肉一斤,合作羹食,自愈。
或用山豆根末,水服二錢。若帶蠱氣,以紹酒溫服。
黃疸 凡身面眼目黃如金色,小便黃而無汗者,曰黃疸。此症寸口無脈,鼻出冷汗,腹膨形如煙燻,頭搖視直,環口黧黑,油汗發黃,久之變黑者,不治。若喜睡吐涎,用茵陳蒿(一、二錢) 白蘚皮一、二錢,水二鍾,煎服,每日二服自愈。
或薏苡根煎湯,頻服亦治。若睛黃、小便赤,用生蔓菁子末,熱水服亦可。或用絲瓜蒂四十九枚,丁香四十九枚乾鍋內燒存性為末,吹鼻,取出黃水。(亦可揩牙追涎)
酒疸 凡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黑黃斑,食時欲吐,鼻燥,名曰酒疸。
其脈浮者先吐之,其脈沉者先卞之,再用炙黃耆二兩,水蘭(即澤蘭)一兩,為末,紹酒溫服。夫病酒必小便不利,心中熱,足下熱,是其症也。
脾勞黃疸
青礬(四兩,煅透) 當歸(四兩,好紹酒浸七日焙炒香) 百草霜(三兩,研末)
以袋盛之,入酒瓶浸三、四日,煎熬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重者七丸,溫水下。一月後黃盡去矣。
血症黃腫
綠礬(四兩) 百草霜(一升) 面(半斤,炒)
為末,砂糖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食勞黃病
絲瓜連子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因食麵得病,麵湯下。因飲酒得病,溫酒下。連進數服自愈。
黃病 凡面目及遍身皆黃,小便赤,心煩口乾者。秦艽(三兩) 牛乳(一大升)
煮至七合,作數次溫服。
熱黃便結
蕪青子搗末,水和絞汁服。少頃,當瀉一切惡物(沙石草發並瀉出)。
時疾黃疸 狂悶煩熱不省人事者。
大瓜蔞實(黃者)一枚,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入蜜半合,朴硝八分,作二次服便瘥。
婦女黃疸 凡經水不調,房事觸犯,以致黃疸者。
白礬(五錢) 黃蠟(五錢) 陳橘皮(三錢)
研末化蠟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當歸三錢(紹酒浸洗),川芎八分,酒炒紅花一錢,煎湯吞丸。
內熱黃疸
地丁一兩研末,以好紹酒沖服,每服三錢。再用生薑切片,時時周身擦之,其黃自退也。
或加茵陳蒿末,不拘多少,同擦尤妙。
里水黃腫 凡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細,小便不利者,名曰里水黃腫。急用甘草麻黃湯主之。
麻黃四兩,水五升,煮至三升,去沫渣。加生甘草二兩,水二升,與前煮麻黃湯同熬至三升光景,不必煎矣。每服半碗,汗出自愈。宜避風寒。
喘滿黃疸 凡小便自利氣多喘滿者。
仙半夏(半斤) 生薑(半斤) 水(七升)
煮至一升半服之。
前有人氣逆喘急而死,幸心下尚暖,急以此方,煎湯灌入少許,即活。
黃疸尿赤
用亂髮不論多少,煅灰,每次水調服一錢,一日三次,真良方也。
腹脹黃腫 凡肝木氣盛,木來剋土,其症必心腹滿脹,或黃腫如土色,急服此方。能助土益元,無不立驗。故脹滿黃腫,及瘧痢、疳疾,均治。
茅山蒼朮(二斤,米泔水浸二宿),皂礬(一斤,醋炒煅成赤色。礬色本綠味酸,煅燒則赤能入血分,平肝又能化燥濕之痰涎,利小便消食谷),黃酒(四兩) 浸面曲(四兩,曬乾)
入瓶,火煅為末,調醋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湯吞服,一日二次服之。時珍常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一賤役,果有神驗。
黃疸變黑 凡醫所不治者。
急用土瓜根搗汁,平旦(即天明時)溫服一碗,午刻黃黑水當從小便出。不出,再服自瘥。
黑疸危症
瓜蔞根一斤,搗汁溫服,隨有黃水從小便出。不出再服。
食茶葉面黃
紅花椒(不拘多少),炒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茶湯下自退。
瘟病食勞
杏仁(五兩) 紹酒(一杯) 水(三碗)
煎服,汗出自愈。
傷寒瘟疫 凡已發、未發者。
梨木皮(一兩) 生甘草(一兩) 黃秫谷(一合) 鍋底煤(一錢)
共研為末,每二、三錢,開水調服,每日三服即解。
卒暴諸病 凡中風、中暑、中寒、中氣、中毒、中惡,及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症。
生薑汁(一杯) 童便(二杯)
同調溫服立解。蓋生薑能開痰下氣,童便能滋陰降火也。
陽毒發狂 凡陽毒瘟毒,熱極發狂發斑,大渴倍常者(陽毒即暑毒也)。
急用小麥奴(一錢) 梁上塵(一錢) 釜底煤(一錢) 灶突墨(一錢) 黃芩(一錢) 麻黃(四分) 硝黃(四分)
以蜜丸,如彈子大,用水化服,或汗出,或微瀉即愈。夫麥乃心之苗,屬火,而奴則麥質將成,為濕熱所蒸上黑黴者,與釜煤、灶突,同取火化之義,誠急救經驗之良方也。
瘟病頭痛 凡瘟病初起,頭痛肚熱脈大者。
以小蒜一斤,杵汁三合,溫服。再服一、二次便愈。
或用生樣木,削去黑皮,取里白者切片一升,水二升五合,煎汁,每服八合自瘥。
時氣欲死
大錢一百文,水一升,煮至八升,入麝香末三分,頻飲,或吐或下即愈。
天行時疾
棗仁二十七枚,煎服而愈。
前有陳孜如癡人一般,袁仲陽敬事之,孜曰:今春當有疫疾,可服棗核中仁二十七枚。後果得時疾,服之即愈。又云:天時不正,常服棗仁,百邪不敢於犯。仲陽服之有效,則棗仁果有治邪之說矣。
時氣煩悶
生藕汁(一盞) 生蜜(一合)
和勻服之。
天行發斑 凡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時氣也。
急煮葵葉不拘多少,以蒜韭啖之即止。
避疫癘法
常以向東桃枝,煎熬湯浴之,自解。松葉細切,紹酒溫服,每日三服,能避瘟疫。
天行熱病 凡天行熱病,伏熱,頭目不清,神志昏塞,及諸大毒者。
以船底苔五兩,和酥餅末一兩五分,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日溫酒調吞三、四十丸,自解。
邪惡不染
五月五日午時,多采蒼耳嫩葉,陰乾收之。臨時為末,冷水調服二錢,或水煎服,能避邪惡。
時行熱毒
浮萍(一兩,四月十五日採之)
麻黃(五錢,去根節) 真好桂心(去皮,五錢) 附片(炮製,五錢)
四物搗研細篩,每服一錢,以水(一鍾) 生薑五分,同煎至六分。和渣熱服,汗出乃瘥。
凡惡疾癘瘡遍身者,將前方濃煎,出汗,洗浴多效。此古方之歷驗奇效也。
蝦蟆瘟 凡天行時氣,面色紅赤,頭頂腫大,名蝦蟆瘟。
以金線龜搗汁,水調,空心燉服極效。
或用靛花(三錢,染坊有此物,出在福建。大頭瘟亦治),細研,和雞蛋清一個,燒酒一杯,調服。再將側柏葉不拘多少,搗自然汁調蚓泥,敷頂腫處。
大頭瘟 凡頭面腫大如斗,二目難開,危急者。
牛蒡子(炒研)
黃甘菊花(三錢) 荊芥穗(三錢) 龍膽草(三錢) 黃柏梢(三錢) 羌活(三錢) 防風(三錢) 白芷(三錢) 苦桔梗(三錢) 連翹(去心淨,三錢) 蔓荊子(去蒂淨焙,三錢)
薄荷葉(三錢) 藁本(三錢) 元參(三錢) 升麻(三錢) 川芎(三錢)
生甘草(三錢)
上藥共合一處,入淨砂鍋內,注井水十碗。在病人房內,炭火漫熬,至五碗為度,去渣。將病者仰臥,徐徐灌之,勿令間斷,服完其腫自消。須善調養數日,再服一劑,必無後患。
黃胖病
馬蘭頭根(不拘多少),杵汁半碗,沖紹酒服之。每日一次,半月即愈。
瘟疫傷寒時症 凡飯後氣惱,心口脹悶,填塞不舒者。
上好蒸酒(不拘多少),燉熱。將布二塊,蘸酒自胸向下擦抹。如布冷即換熱布,輪替擦抹。如此數次,滯氣下通,即能大便而痊。
狂走傷寒瘟症
用出過小雞蛋殼(不拘多少),泡湯服之即睡。
霧露瘴氣 凡頭痛、心煩、項強、顫掉、欲吐者。
新豬尿(二升) 紹酒(一升)
絞汁燉服,汗出自愈。
預闢瘴癘
桃仁(一斤) 吳茱萸(四兩) 青鹽(四兩)
同炒熟,以新瓶密封。七日取出,揀去茱、鹽。將桃仁去皮尖,每嚼三十枚,瘴癘不染,山居尤宜服之。
山嵐瘴氣
犀角磨水,服之甚良。
或水調服麝香三分,亦解。或羚羊角末,水調服一錢,亦可。
闢瘟丹
紅棗(二斤) 茵陳(切碎,八兩) 大黃(切片,八兩) 加水安息更妙(系外洋來者大藥店方真,如無亦可不用)
上藥三味,合放一處,清早常燒,能卻時症瘟氣。
除瘟救苦丹 專治一切時症、傷寒感冒,無論已傳經未傳經。大人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涼水調服,出汗即愈,重者連進二服。未汗之時,切不可食熱湯熱物,汗出之後不忌。此丹百發百中,奇效無比。有力者宜修合以濟世,功德無量。
爪兒天麻(一兩二錢) 麻黃(一兩二錢) 乾薑(炒,一兩二錢) 松蘿茶(一兩二錢) 綠豆粉(一兩二錢) 生甘草(八錢) 硃砂(飛過,八分) 雄黃(飛過,八分) 生大黃(一兩)
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收磁罐內,勿令泄氣。患此症者,可照服之。
痧症起生丸 專治一切危急痧症,每服五粒,重者七、九粒,或十三粒,含舌上,覺麻,用涼水吞下,或津咽亦可,立效如神。若遇輕痧,只須三顆,時宜備帶,便於救濟。務須乾燥,毋使黴⿰圭主,實有回生之功。
真茅山蒼朮(一兩二錢) 子丁香(一兩) 雄黃(水飛淨曬燥,八錢) 大劈砂(水飛淨曬燥,九錢) 麝香當門子(二錢)真蟬酥(切薄片燥透,磨取淨細末,四錢)
上藥各取淨細末,秤准分兩,五月五日午時和勻,以堆花燒紹酒法丸,如細綠豆大,灰燥瓶收藏,勿使出氣。
痧疫瘴癘菩提丸 專治時行瘟疫諸病,不服水土,山嵐瘴氣等症
紫油厚朴(薑汁製炒,十兩) 真茅山蒼朮(炒,十兩) 仙半夏(薑汁製炒,十兩) 陳皮(十兩) 砂仁(十兩) 枳殼(炒,十兩) 香附(紹酒製炒,十兩) 白茯苓(十兩) 白扁豆(十兩) 黃芩(紹酒炒,十兩) 藿香(十兩) 南薄荷(十兩) 紫蘇葉(十兩) 山楂肉(炒,十兩) 神麯炒(十兩)
麥芽(炒,十兩) 生甘草(十兩)
上藥各十兩,共為末。用鮮荷葉十兩,煎濃湯為丸。每丸重三錢,大人一丸,幼者半丸。此方屢試屢驗,無論大小男婦,疫瘴重者,每服二丸。
凡時行瘟疫,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胸腹脹滿,每用一丸,生薑湯調服,忌葷腥油膩。
凡暑症,肚痛泄瀉,口渴發熱,小便不利,大便下血,用藿香沖湯調服,忌油腥。
凡霍亂吐瀉,攪腸痧,腹痛轉筋,用胡椒七粒敲碎,綠豆四十九粒,煎湯。取用一丸調服,忌薑湯米湯。
凡瘧疾寒熱往來,用白開水,加生薑搗自然汁,調化一丸,熱服,忌葷腥。
凡咳嗽多痰,百部五分煎湯,入生薑一片,調化一丸服之。
凡紅白痢疾,腹痛下墜,車前子二錢,煎湯調化一丸服之,忌雞肉。
凡傷食、痞滿泄瀉,生薑沖湯調化一丸服之。
凡感冒風寒,或水土不服,山嵐瘴氣雜症,生薑沖湯調化一丸服之。如途中無引,白開水調服亦可。孕婦忌服,恐動胎致墜,切戒切戒!
烏痧脹
丁香、雄精、蒼朮、硃砂各等分為末,再取蟾酥亦等分切片,紹酒浸,研漿,和前藥末搗為丸,如芥子大。曬乾藏貯,溫茶送咽七粒,立蘇。
陰陽痧症
凡陰痧腹痛,手足冷,看身上有紅點,以燈草爆之,陽痧腹亦痛,而手足暖,用銀針刺指甲出血。不拘陰痧陽痧,只用食鹽二斤,炒熱,用青布裹作二包,背上熨之,冷則易,或臍上亦可。
痧脹
急將病人頭頂紅髮拔去,腿彎指頭刺血出。將口抉開,用白鴨腳花(三枝,泡湯灌之),即活。(開花時連根葉風乾收貯,以便救急)
如腹痛難忍,以白扁豆葉三十張,搗汁沖井水服,立驗。
吊筋吊腳痧 凡兩足不仁,畏冷筋抽。
急用布將膝下緊緊扎住,兩膝後委中穴刺出惡血,一面將綠豆擦頂心,再將綠豆滑石煎服,遲則不救。此病初起,急將病人頭髮打開,用真綠豆粉、井水調勻,不住手擦頭頂心上。再用綠豆、滑石粉二味,井水調服即安。
避吊痧預服可免
生香附(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蒼朮(一錢) 蘇葉(二錢五分) 甘草(生,一錢) 生薑(三片) 加蔥頭(三個)
水煎服,方藥平淡,治愈不少。
絞腸痧痛難忍
食鹽(炒)一撮,陰陽水一鐘調服(半碗湯、半碗水和勻,名陰陽水)。腹痛稍止,即服藿香正氣散。
藿香 白芷 桔梗 半夏(薑汁製) 紫蘇 陳皮 白朮(炒) 大腹皮 厚朴(薑汁製,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 黑棗(二枚)
水煎溫服。此散治四時不正之氣,水土不服,脾胃不和,吐瀉腹痛,飲食停滯,噁心胸滿等症。
呂祖治疫方
柴胡(紹酒炒,四兩) 麥芽(炒,六兩) 蘇葉(三兩) 青木香(二兩) 冬朮(二兩) 白芍(一兩) 冬椿米(一斤) 白扁豆(炒,四兩) 神麯(二兩)
糯米煮湯為丸,如桂圓大,薑湯調服。
大頭蝦蟆瘟
殭蠶(白,二兩) 薑黃(二錢五分) 蟬蛻(二錢五分) 大黃(四兩)
共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重一錢一丸,大人一丸,小兒半丸,蜜水調服。如頸臉皆腫者,福建靛花三錢,燒酒一杯,雞蛋清一個,同搗勻服之,即愈。
闢禳瘟疫
上品硃砂一兩,細研,蜜和丸,如麻子大。常以太歲日平旦,一家大小勿食諸物,向東各吞三、七丸,勿令近齒,永無瘟疫。
或正月七日,新布囊盛赤小豆置井中,三日取出,男吞七粒,女吞十四粒,竟年無病。
或六月六日,採馬齒莧,淪過曬乾,元旦煮熟,同鹽醋食之,可解疫氣。
或除夕夜,以紅小豆、川椒各十七粒,投井中勿令人知,能卻瘟疫。
或以大麻子二十一粒,於元旦投井中,亦良。
傳除疫救苦丹 專治一切瘟疫,時症傷寒感冒,無論已傳經、未傳經。大人服一丸,小兒半丸,涼水調服,出汗即愈。重者連進二服,未汗之時,切不可食熱湯熱物,汗出之後不忌。此丹極平淡,卻極神驗,百發百中,有力者能先行制合濟人最妙。
明天麻 麻黃 乾薑 松葉茶 綠豆粉(各一兩二錢) 甘草 硃砂 雄黃(各八錢) 生大黃(二兩)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涼水調服。
闢瘟燒丹
蒼朮、紅棗(各一斤)
研末杵膏,丸彈子大,遇疫每日燒一、二丸。
又方
大管仲一個,浸水缸內,加白礬少許,不染瘟疫。
闢疫傳染
松毛(不拘多少)切細為末,每日紹酒調服二錢,燒酒亦可,三服後能避瘟疫。
時行不染
車前子隔紙焙為末,水調服二錢,即不染。
時疫大行
自家水缸內,每早投黑豆一撮,全家無恙。五更時潛投黑豆一大握於井中,勿令人見,凡飲水傢俱無傳染。
入病家不染疫
雄黃末 蒼朮(研末)
以香油調塗鼻孔,既出病家,用紙條探鼻取嚏,飲雄黃調紹酒一杯,自無傳染(燒酒調服更妙)。
解酷暑
乾葛(二兩) 烏梅肉(四兩) 蘇葉(四兩) 青鹽(一兩) 白糖(一斤)
俱為末,和糖搗。如干燥加白蜜為丸,噙下。
中暑
水蓼搗汁灌之。
或黑芝麻(略炒),井水擂汁灌之,或蒜頭搗爛,取路上熱土,攪水飲之甚妙。
中暑悶幾欲絕
取扁豆葉搗汁,飲之即愈。
或挖地坑深三尺,取新汲水傾入坑內,攪濁澄清,飲數甌即愈。
消暑止渴
百藥煎、細陳茶等分為末,烏梅肉搗爛和丸,如芡實大,每含下一丸。
盛夏熱症 凡盛夏忽然頭大如斗,身熱如火者。
用黃芩一兩,煎汁一茶杯微溫,一氣吃下,立愈。
熱死 凡中酷熱死者,不可用冷水澆,及飲冷水。
急用草繩盤繞臍上,以路上熱黃土填放在內,令眾人以小便澆之,或熱湯亦可。
絞腸痧心腹痛
雄黃 焰硝(等分)
淨研極細末,每用少許,點小眼角立效。
或大蒜搗爛,塗足心即愈。或用生明礬二錢為末,以熱開水、冷水各半,名陰陽水,調服即止。
冬月中暑
一婦人冬月忽然惡寒發熱,惡食乾嘔,大便欲去不去,諸
醫皆認虛弱,用滌痰二陳湯不效,反甚。後延余往診,輕按其脈,細弱似虛,及重按實取,脈伏而緊,確乎傷暑,且屬
陰暑。眾人皆以為不然,豈冬月有中暑之理乎。余於病家問之日:夏月有無曬皮綿各衣,於病前兩日穿之?婦曰:發熱之先一日,卻取夏月所曬綿衣,即穿綿襖,次日隨覺身熱。余曰:誠哉傷暑也。凡盛暑所曬衣服,乘熱收入箱中,其暑不散,今因穿衣開箱,陰暑潛受,無怪脈伏而緊也。幸此婦體氣素虛,先服之二陳湯一劑,尚不送命,否則立見其斃。即用黃連、香薷飲進二服,其病瘳矣。
絞腸痧刺法 凡絞腸痧,手足厥冷,腹疼不可忍者。
急取溫水微帶熱,於病者膝彎內,用手拍打,著有紫黑點,以針刺去惡血即愈。
霍亂 凡霍亂欲瀉不瀉者。
白開水一碗,入炒食鹽一撮,候湯冷飲之。如不止,將針刺少商穴,十指頭出血,立愈(穴在第十個指頭上指甲之兩旁,與出指甲之處相齊,只離指甲兩邊各一韭葉之地是也)。
霍亂吐瀉垂危
藿香 陳皮(各半兩)
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暑月脹滿欲作霍亂吐瀉轉筋 凡暑月脹滿欲作霍亂,未得吐下者。
鮮紫蘇搗 汁飲一盞,甚效。鍋底墨、額上墨各半錢,百沸湯一盞,急攪數十下,以碗蓋之,通口服一、二口立止。
乾霍亂 凡霍亂脹滿,上不得吐、下不得瀉,名乾霍亂,亦名攪腸痧。
小蒜一升,水二升,煮一升,燉服。
或干黃土地掘深三尺,以新汲水投之攪濁,稍澄取清飲之。連服三、五盞即愈,大忌米湯。
羊毛痧 凡羊毛痧,初起身發寒熱,胸口迷悶,前心坎、後背心有紅點如疹子形。
先用細針挑破,取出羊毛,又名羊毛疔。再用明雄黃,研末二錢,青布包扎,蘸熱燒酒 於前心坎擦之。自瘡外四圍,大圈之中,擦抹,其毛即至後背心。再於背心照前擦之,其羊毛隨布俱拔出。方用:
金銀花(二錢) 野菊花 蒲公英 天葵子(紫背)
紫花地丁(各一錢二分)
煎滾,加紹酒半杯,再煎熱服。連渣滓服,略蓋被取汗。
如發熱口渴便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加生大黃一錢五分,蔥頭五個,水煎服。
霍亂轉筋
以墨書木瓜二字於痛處,仍令病人口呼木瓜,隨聲而愈。
或木瓜煎湯服,仍以湯浸青布裹其足。或大蒜搗塗足心,立愈。或木瓜、艾葉、黑糖煎水,加鹽飲效。
凡轉筋不可忍者,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旁邊,即愈。或以熱湯漬之亦可。又勉強站直立,少頃即愈。
霍亂吐瀉
陳皮(五錢) 藿香(五錢) 黃土澄水(二鍾)
煎一鍾,服之立愈。
或生薑一兩,打碎炒熱,淬醋敷臍下立止。或車前末三錢,開水沖服即愈,或車前子、澤瀉、薑製厚朴各等分研末,每服錢半,小兒七分,熱水下。
凡不吐不瀉,心腹脹痛,煩悶欲絕者,用;
檳榔(五錢) 童便(一盞) 水(一盞)
同煎服。
將病人腿腕橫紋上,蘸溫水拍打,紫血脈紋見,以針或磁片刺破,出紫血立愈。
或生白礬為末,開水下一錢。
轉筋垂危 凡霍亂轉筋垂危者。
如腹尚有暖氣,以鹽填臍中,炙鹽上七壯,甦醒。
乾霍亂 此症腹痛汗出,或吐瀉、或不吐瀉,發在夏至後、霜降前,忌穀食及姜。
取三角尖小磁片一撮,老茶一撮,同入鍋內炒熱,煎水頻服,(因汗出故不宜食姜)
凡腹痛出汗,吐瀉不止,危在頃刻者,用:
食鹽(一兩) 生薑(五錢)
切片同炒色變,以水一碗煎服,不宜熱服,好後不可即飲食。
霍亂神效方
生王瓜一條,絞汁一酒杯,生薑取汁一酒杯,和勻,灌下即愈。
或食鹽(一兩,炒紅)
豬牙皂莢(一錢) 煎水服,吐出即效。
反筋腹瀉 凡兩手抽掣搐搦。
用婦女木梳,煎水服效。
絞腸霍亂
白礬二錢,飯和為丸,一服即止。
斑痧
用食鹽一握,在前後心腰脅,擦出許多紫點,立效。
又:搗蒜頭,塗兩足心。
風寒痧症 如死去者。
用生薑汁滴兩眼角內肉,立效。重症四角俱點,即活。
陰暑 凡夏天走於陰冷屋中,及冷弄堂內,易受陰暑。此症四肢厥冷,指甲唇舌皆青,昏迷不醒。
急用雞蛋十個,煮熟去殼,以好銀簪插入蛋內,乘熱置肚腹上,以手轉蛋,俟蛋與簪變黑,則換之,十換即效。
瘧疾疝方
歸身(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五分)
好燒酒一杯,以藥併入。用兩碗合蓋,桑皮紙餬口,勿令泄氣。掘一地潭,埋窖一晝夜,食之。
又:獨頭蒜、雄黃,搗爛為丸,如圓眼大,曬乾收貯。發四、五次後,於雞鳴時,用一丸捶研,井花水調服。
斷瘧第一方
鮮野艾頭(七個) 大蒜(三瓣) 浮麥(一撮)
同搗極爛。土牆上陳年小黃蜆殼半斤,或蚶子殼。將搗爛藥,撈一掇放在殼內,准罨脈息上,男左女右。用綢帕緊緊紮好,一周時去之,起一水泡,瘧即止。罨扎之時,勿令四眼見。(不可早斷恐致生他疾。此方曾試驗神效之良方,慎勿輕視)
止瘧方
又獨頭蒜(十二個,煨熟)
桃仁(一百個,去皮尖雙仁者)
搗爛,加入上好黃丹,再搗勻。丸如黃豆大,每服三丸。當發日早晨溫酒一杯,面東吞下。
又:白糖四兩,調化燒酒內,溫服,飲至微醺自止。
又:新汲泉水煎至百沸,一碗約至半碗。發瘧時寒過熱來,起坐椅上,去被增衣,不時熱服少許,助汗多發。一兩個時辰,覺腹中寒冷氣盡,舒暢即止。
斷瘧神方
又真川貝(去心研極細末,六兩) 生半夏(研極細末,六兩)
五月五日午時,合和,銅鍋微炒至嫩黃色,冷定裝入磁瓶,勿令泄氣。每服一分五釐,生薑汁二三匙,和藥隔水燉熱,在瘧未來先一時服之即愈。重者再服一次,愈後忌發物及雞蛋、南瓜、芋艿等。二三月勿至再發耳。
又:生薑一塊,搗爛,入淨鍋焙成餅,如茶杯底大,厚二分許,取至桌上略退火氣。貼風門穴,外用碗口大新膏藥一張,四圍以手按緊貼,不可絲毫走氣。中間薑餅處,勿接,恐其散碎,萬宜仔細。或絲毫不緊,必有冷水流出,即不效,俟下期再治。風門穴在頸後第二骨節與第三骨節交鋒處,臨發黎明貼之,即愈。膏藥勿揭,聽其自下,但須發至三、五次後方可用。
又:旱蓮草捶爛,男左女右,置寸口脈上,以古文錢壓定,蓋帛緊縛住,良久起小泡,謂之天灸,即愈。
又:官司草(即車前子草)、嫩腦頭搓熟,早一時辰塞鼻孔,男左女右。
又:大棗七八枚,連皮生薑五錢,煎濃湯極熱,日飲十餘次亦效。
一兩金 治久瘧久虛。
雞子二個,打散入白糖一兩,打勻蒸熟食,立止。
熱瘧不寒
川山甲(一兩) 紅棗(十個)
同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發日五更井華水服。
瘧疾渴甚
童便和蜜煎沸,發時燉服。
老瘧勞瘧
鱉甲(醋炙)研末,酒服二錢。隔夜一服,清早一服,臨時一服,無不斷者。入雄黃少許更佳。
瘧疾不止
龜板燒存性研末,酒服二錢。
又:硃砂三分、巴豆仁一粒,研為末,飯為丸。分十丸於未發前一時取一丸,貼眉心,一過時揭去,效。
又:苦參一味,為細末,用好醋打麵糊,丸桐子大,臨發之日早晨用桃枝七寸,柳枝七寸,泡湯一茶鍾,服三錢。
三陰瘧
草果一錢,置碗內,水半碗,水上蓋以綿紙,紙上用人參三錢,隔一夜,於次日飯鍋內蒸之。只將人參煎湯服不用草果,即愈。如不愈再進一服,無有不止者。
又方
烏梅(三枚) 陳皮 青皮 當歸 知母(各三錢)
水二碗煎一碗,清晨向東方服,五服除根。初起加炙穿山甲三錢,同煎。
中風屍厥
凡中風厥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用:
豬牙皂莢(去皮弦二兩,用生白礬一兩入水中煮化,取出曬乾為末) 北細辛(五錢,去葉土)
共為細末,用少許吹鼻中即醒。
又用:針刺第十個指甲,離指甲一韭葉許,出血為妙。
如痰涎壅盛服此,先吐其痰,然後用藥。豬牙皂莢四條去黑皮炙黃、白礬一兩,共為細末,溫酒調三錢,徐徐灌下。
治癇奇方
紫河車(一具,米泔水洗淨) 人參(五錢) 當歸(五錢)
將河車蒸熟搗爛,再將人參、當歸研末同搗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日進三服,人乳下,間服八珍湯,無不愈者。
八珍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熟地 芍藥 黃柏 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水煎服。
口眼歪斜方
豨薟草不拘多少,煎湯露過,入芽糖三兩,空心燉服,即愈。
中風不省人事 凡中風不省人事,得病三日,便進此藥,免成廢人。
柏葉(一握) 蔥白(一握)
連根細研如泥,無灰酒一大鐘,煎一、二十沸,去渣溫服。如不飲酒,分作四、五次服。
凡中風、中痰、中暑、中氣、乾霍亂,生薑自然汁一鍾,童便一鍾,和勻灌下。
中風口喎
皂角五兩(去皮弦),為末,用三年陳米醋和之。左喎塗右,右喎塗左,干更易之。
中風口噤
荊芥為末,酒服二錢。
或烏梅肉和南星、細辛,共研末,用中指蘸擦牙關。
急中風口閉涎壅
凡急中風口閉涎壅,垂死者,一服即瘥。用:
江子(二粒,去皮膜) 白礬(如拇指大一塊)
將二味新瓦上煅,令江子焦赤為度。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綿裹放口中近喉處,良久,吐痰乃愈。
中風失音
急搗梨汁頻服。
朱丹溪云: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
中風仆地
大蒜(一大把) 路上熱黃土
攙和研爛,以新汲水和之,去渣,挖開齒灌之。
七味無價仙方
雄黃、南星、半夏、川烏、硃砂,再加一味白天麻,共研細末,每服三分酒下。不論手足頑麻,口眼喎斜,渾身風痹等症,俱效。
省風湯 治中風,挾熱挾痰,口噤,口眼歪斜,攣急疼痛,風盛痰實。
防風 南星(生用,各二錢) 半夏(浸洗生用)
黃芩 甘草(各一錢) 生薑(五片引) 不拘時服。此藥同導痰湯合服尤妙。
導痰湯 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飲,痞塞不通。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枳殼(麩炒,各等分) 生薑(五片引)
食後服。
癇症
羊蹄根(一錢,搗) 桐油渣(五分)
和勻為丸,冷水送下,吐痰,愈。
癇病神方 有一婦人病狂十餘年,遇異人授此方。初服心間如有物脫去,神氣灑然,至再服而愈。亦治男婦抑鬱顛狂及風痰迷悶。
鬱金(七兩) 明礬(三兩)
為末糊丸,開水下。(三錢藥完病愈)
風痰癇病
生白礬(一兩,入豬膽內陰乾)
北細辛(五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服五十丸,久服痰自大便出。
羊兒瘋
地龍(七條) 麝香(七分) 蔥頭(七個) 黃梔子(七個) 雞蛋清(七個) 生薑(一兩) 飛羅面(一兩)
上藥椿爛和勻,烘熱,以絹帕縛於腹上,過三日見有青筋。照方備藥,再縛三日,無青則愈。重者不過三服,即可除根,永不再發。
傷寒諸症 無論陰陽虛實,一切等症。用:
潔白糖五錢,陰症蔥薑湯調下;陽症白滾湯調下。暑症或中熱中喝,暍:暑熱也,大陽經中熱為暍。其症汗出、惡寒、身熱而渴,新汲水下。虛症米湯下。實症陳皮湯下。傷食山楂湯下。結胸症淡鹽湯下。蛔厥症烏梅湯下。緊痧腹痛新汲水下。婦人血崩,鍋臍煤湯下。
發散傷寒 不問陰陽二症,倉卒無藥。
生薑(一兩) 蔥白(十莖) 好酒(二大碗)
煎一碗,熱服蓋被,周身汗透即解,勿令達過。忌大葷五、七日。春秋依此方,夏月蔥姜減半,冬月加黑豆二合(炒),煎服尤效。
又:生薑五片、蔥白四莖、紫蘇葉三錢(無此味細茶代),泡湯熱服。
傷寒結胸停食
陳香糟(六兩) 生薑(四兩) 水菖蒲根(四兩) 鹽(二兩)
共搗勻,炒熱為餅,敷胸前痛處。以火熨之,內響即去。如口渴任吃茶水,待大便利下惡物即愈。
陰症傷寒
蔥(八兩) 麥麩(一斤) 鹽(一斤) 乾薑(四兩)
共炒熱,用青絹、或布包熨臍上,稍冷再炒熱熨,以手足俱暖有脈為度。
又:七月七日採絲瓜葉,陰乾為末,每服一錢,酒下即生。
如手足紫黑者,黑料豆三合,炒熱,好酒煎服。加蔥須同滾更妙。此方甚效。如腹痛面青甚者,鴿子糞一大撮,研末極細,熱酒沖熏,覆被汗出即愈,或服少許。
傷寒狂走
雞子殼出過小雞者,泡湯服即睡。
時疫傷寒狂躁 凡時疫傷寒,舌黃煩躁,狂言發熱。
吞生雞子一、二枚,即時清爽。
喉管傷寒 凡喉中作癢難過,不可吃茶酒湯水。
將薄荷二分、麝香一分,作極細末,飲入喉中,待其氣通,吐出涎水碗許,然後吃黃米湯半茶杯,即愈。若不知者,竟吃茶酒等項,便不可救。
吐法 此方可代瓜蒂三聖散之屬。凡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氣逆不通等症,皆可以此吐之。
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清汁徐徐飲之,少頃即吐,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
吐除痰積 凡邪實上焦,及痰涎積蓄,吐之宜此。
甜瓜蒂不拘多少,微炒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齏汁調服。
膝痛加全蠍,頭痛加鬱金。服此自吐。
又:瓜蒂二錢,好茶一錢,為末,每服二錢,齏汁調服。
發汗方
乾薑 黃丹 枯礬 胡椒(各三錢)
共為末,用滴燒酒為丸。一服分作二丸,男左女右,置手心上,按會陰穴片時,即出汗,足心有汗,方止,去藥。凡一切病不能發汗者,皆可用此方。會陰穴在穀道前、腎囊後,正中間即是。
罨傷寒結胸法 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 生薑 生蘿蔔(此味加倍,如無以子代之)
上用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即時開通,汗出而愈。不宜太熱。
又法
大蒜一、二十頭,搗爛攤厚紙、或薄絹上,貼於脹處,少頃即散。用治一切脹痛,無不神妙。
姜熨法 治傷寒、胸膈不寬作痛,一切寒結、熱結、痰結、痞結、小結等症。
生薑搗爛去汁,將渣炒熱,絹包。漸漸揉熨心胸脅下,其痛豁然自開。如姜冷再添,炒熱再熨。如熱結微炒。
如大小便結,熨臍腹。
又華佗救卒病方:用蔥白炒熱熨臍,再以蔥白三寸研爛。用酒煎灌之,陽氣即回。兼治陽脫。
傷寒 凡傷寒五六日發黃。
急將麻油半盞和水半盞,入雞子清一枚,攪勻,服之神效。
凡傷寒並一切雜症,嘔噦手足逆冷。橘紅一兩,生薑一兩,水二碗,煎八分,徐徐嚥下即愈。
感冒 凡風熱發癢起斑塊。
防風 荊芥 黃芩 連翹(各一錢) 甘草(五分) 升麻(四分)
木通(六分) 枳殼(八分) 桔梗(七分)
水煎服。
風疹塊,白雞冠花煎水洗。
神白散 治感冒一切風寒。
白芷(一兩) 甘草(五錢) 淡豆豉(五十粒) 生薑(三片) 蔥白(三個)
煎服取汗。
天中藥茶 治男婦小兒感冒,一切時症神效。
細陳茶(一斤,武夷松蘿更妙),加後藥末,於五月五日午時配合,其應如響。
石菖蒲(一兩) 羌活 陳皮 川芎 北細辛 麥芽(炒) 生吳萸 生甘草 乾薑(不炒,各一兩) 生枳實(五錢) 蘇葉(四兩) 上硃砂(一兩) 明雄黃(一兩,另研極細)
以上茶藥和勻,曬乾日中噴上好火酒,待滋潤拌之。又拌入硃砂、雄黃末,再噴火酒,再拌再噴,當大日中曬乾。如無日色,即以火微微烘乾,用磁罐收貯,勿令泄氣。遇患者無論時刻,即秤三錢,用沸湯泡,少刻候藥味出,連服二、三次,有汗即止,無汗即出,蛇咬取汗亦妙。
解毒闢瘟丹 此方不論四時感冒風寒,頭痛發熱,並瘟疫山嵐瘴氣等症,用此解散神效。有力者,宜修合濟人,甚效。
蒼朮(十兩) 厚朴(四兩,薑汁炒)
陳皮(三兩) 炙草(二兩)
蘇葉(六兩) 藿香(四兩) 羌活(六兩) 防風(六兩) 北細辛(六兩)
川芎(四兩) 白芷(三兩) 石膏(五兩) 山楂肉(四兩) 麥芽(炒,四兩) 枳殼(炒,二兩) 黃芩(六兩) 升麻(三兩) 黑山梔(三兩) 神麯(八兩)
共為細末,神麯打糊為丸,彈子大,每服薑蔥煎湯下,(或丸如梧子大亦可)
救苦丹 專治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痠痛,一切風寒之症,居家出門,俱不可少。
紫蘇葉(四兩) 羌活(四兩) 川芎(二兩) 生草(一兩) 黃芩(一兩,酒炒) 防風(二兩) 白芷(二兩) 生地(二兩) 北細辛(一兩)
南蒼朮(二兩,炒) 陳皮(二兩) 葛根(四兩) 香附(三兩) (炒) 加厚朴(二兩) 麥芽(一兩五錢) 枳殼(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生薑汁打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蔥湯下。或作丸彈子大亦可。
寸金丹 治一切感冒,噁心、嘔吐、泄瀉、傷食、發熱,一切雜症,如遇瘟疫,用此甚效。
烏藥 防風 羌活 前胡 白芷 川芎 製半夏(姜炒) 赤茯苓 砂仁(炒,以上各三兩) 枳殼(炒,五錢) 炙草(一兩五錢) 白蔻仁(炒,二兩) 草果仁(一兩,淨)
厚朴(薑汁製)、木香、紫蘇 薄荷 蒼朮 香附(炒) 藿香葉 陳皮(以上各三兩)
共為細末,用神麯二十二兩,研末,用薑汁打糊,和藥為錠。每錠重一、二錢,陰乾,用硃砂水飛為衣,薑湯化下。
太乙紫金錠 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通治百病。此藥真能起死回生,制之濟人,奇效不可盡述。凡居家出入,與大工及閩廣雲貴仕宦者,俱宜備帶。
山茨菇(先去毛皮,焙,二兩)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破,淨、焙,二兩) 麝香(揀淨毛皮,乾者研末,三錢) 千金子(一名續隨子仁,白者去油,一兩) 硃砂(有神氣者,研極細末,三錢) 雄黃(鮮紅大塊者,研極細,三錢) 紅芽大戟(一兩)
以上諸藥,各擇精品,乾淨室中炮製。畢候端午七夕重陽,或天德天醫月德黃道上吉之辰,淨室修合,數日前並宜齋沐。將前藥六味,復秤准,入於大乳缽內,再研數百轉,方入細石臼中。漸加糯米濃飲,調和,爆濕得中,方用杵搗千餘下,至光潤為度。每錠重一錢,病勢重者連服二錠。以取通利後,用溫粥補之。修合時,除合藥潔淨之人,余皆忌見,總要虔誠潔淨,方效。
治一切飲食藥毒蟲毒瘴氣,及吃自死牛馬豬羊六畜等肉惡菌腫毒。人誤食之,必昏亂卒倒,或生異症,並用涼水磨服。
治南方山嵐瘴氣煙霧疫癘,最能傷人,才覺意思不快,憎寒惡熱,欲嘔不嘔,即用涼水磨服。
治癰疽發背,封口疔瘡,大泡,無名腫毒,蛀節紅絲等疔,及楊梅結毒,諸惡瘡,諸風癮疹,新人痔瘡,赤腫未破時。並用無灰淡酒,磨服。外用涼水磨塗患處,日夜數次,覺癢立消。出膿血者,亦可減少。
治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痞塞,邪毒未出,瘟疫煩亂髮狂,喉閉喉風。俱用薄荷湯,待冷磨服。
治赤白痢疾,肚腹泄瀉,急痛霍亂,絞腸痧,及痰喘等症。並用薑湯磨服。
治心氣痛,及諸般氣痛。用無灰酒或薑湯磨服。
治男婦急中顛邪,喝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氣鬼魘,失心狂亂,羊豬顛風。俱用石菖蒲,煎湯磨服。
治中風中氣,口眼歪邪,牙關緊急,言語蹇澀,胸脈攣縮,骨節風腫,遍身疼痛,行走艱難,諸癇等症。並用酒磨,燉熱服之。
治一切惡蛇瘋犬毒蛇,溪澗諸惡等蟲傷人,隨即發腫,攻注遍身,毒氣入里,昏悶喊叫,命在須臾。俱用酒磨灌下,並塗患處。再飲蔥湯一碗,蓋被出汗立蘇。
治新久瘧疾。臨發時取東流水,煎桃柳枝湯磨服。
治小兒急慢驚風,五疳五痢,脾病黃腫,瘡瘤,牙關緊閉,並用薄荷浸入磨濃,加蜜調服,仍磨擦患處。
治牙痛。水磨塗痛處,再含少許,良久嚥下。
治小兒因父母遺毒,生下百日內,皮塌及穀道眼眶俱損爛者,用清水磨服。
治打撲損傷,用松節炒,衝入無灰酒磨服。
治湯火傷,用東流水磨塗傷處。
治年深月久,頭脹頭疼,太陽痛,偏正頭風,及時病愈後,毒氣攻注腦門作脹者。俱用蔥酒磨服,仍磨塗太陽穴上。
治婦女經水不通,紅花湯磨服。
治傳己癆瘵,諸藥不能見效。涼水磨,或檀香湯磨服。
遇天行疫症,延街及巷遍染者。用桃根煎水磨濃,抹入鼻孔,次服少許,任入病家,再不沾染。
服此丹,大人用一錢,虛弱者減半,小兒未及周歲者,每服半分、或一分;一、二歲者,服二三分。服後吐利方效。勢重者連服二錢,以取通利。方用溫粥補之,孕婦忌服。
菩提萬應丸 治夏秋一切時症,中暑霍亂、瘧痢等症。輕者一服,重者二服,神效。(有力者修合濟人,陰功不淺)
陳皮 厚朴(薑汁製) 蒼朮 製半夏 制香附 柴胡 薄荷 黃芩 枳殼(各一兩四錢) 山楂 麥芽 神麯 砂仁(各二兩) 甘草 藿香(各五錢)
用乾荷葉煎湯,拌前藥曬乾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丸重一錢,隨引服之。
一切感冒及瘟疫時症,頭疼骨痛,咳嗽痰喘,用生薑蔥白煎湯調服。中暑用香薷煎湯調服。紅白痢用車前子煎湯調服。泄瀉用薑茶湯調服。水瀉,小便不通,口渴,淡竹葉、燈心煎湯調服。久瀉不止,糯米飲調服,多服自效。瘧疾用薑湯調服,久瘧必用人參湯。霍亂吐瀉,用胡椒七粒、綠豆四十九粒,煎湯調服。心胃痛,用檳榔煎湯調服,黃疸,用茵陳湯調服,多服方效。
其餘山嵐瘴氣,水土不服,並胸膈飽悶,宿食不消,一切雜症。或在路途無引,俱用清茶,或開水調服,孕婦忌服。
疫病初起 凡疫病初起一兩日,頭痛、身熱、骨節痛。
川芎(十兩) 紫蘇(一斤) 陳皮(十兩) 茯苓(十兩) 甘草(十兩)
乾葛(二十兩) 製半夏(十兩) 柴胡(二十兩) 枳殼(十兩) 桔梗(十兩) 香附(十兩,炒)
共為末。每用兩許,薑蔥湯下,衣覆取汗。如冬月,加白芷、麻黃各八兩。
如兼飲食停滯,嘔吐無汗等症,及山嵐瘴氣,雨淫蒸氣,或中寒腹痛吐痢,中暑冒風吐瀉,不服水土。
藿香(二十兩) 蒼朮(一斤,炒)
厚朴(一斤,炒) 陳皮(一斤) 製半夏(一斤) 茯苓(一斤) 白芷(一斤) 桔梗(一斤) 紫蘇(一斤) 大腹皮(一斤) 甘草(十兩) 共為末,每服一兩,薑湯下,此名藿香正氣散。
凡三、四日得汗後,未解,眼眶痛,或寒熱往來,口苦嘔吐。黃芩 柴胡 半夏 人參 甘草 乾葛 茯苓 陳皮 芍藥(各等分) 姜(三片) 棗(一枚) 水煎服。
凡三、四日後,熱盛大便不通。薄荷(一兩) 黃芩(一兩) 連翹(一兩) 石膏(一兩) 滑石(七錢) 川芎(一兩) 麻黃(八錢) 桔梗(一兩) 甘草(一兩) 朴硝(五錢) 荊芥(一兩) 防風(二兩四錢) 當歸(一兩二錢) 芍藥(一兩) 梔子(一兩) 白朮(一兩五錢) 大黃(審病加減)
共為粗末,每用一兩五錢,再量病虛實加減。白滾湯下,煎服亦可。
天行時氣
甜瓜蒂 丁香 赤小豆(各四十九枚)
為末,和井華水服之。然後取赤大豆作末,分吹兩鼻中。須臾取汗,黃色如蘖,及出黃蟲,或痢或吐,皆愈。
時行瘟疫瘴氣 凡時行瘟疫,山嵐瘴氣,感冒風寒,乍冷乍熱,胸膈膨脹,不思飲食,周身骨痛,頭痛發燒,傷食嘔吐,瀉痢不止,神效。甘露茶方。
厚朴 防風 陳皮 蒼朮 神麯 山楂 穀芽 臺烏(各等分為粗末)
每劑一錢,加陳武彝茶一錢,同煎作茶飲。不拘大小男女,俱可服,孕婦切忌。
休瘧飲 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後之第一方也。其有他證,加減俱宜如法。
人參 白朮(炒) 當歸(各三四錢) 何首烏制(五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渣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俱露一宿,次早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如陽虛多寒,宜溫中散寒者,加乾薑、肉桂之類,甚者或加製附子。如陰虛多熱,煩渴喜冷,宜滋陰清火者,加麥冬、生地、芍藥,甚者加知母,或加黃芩。如腎陰不足,水不制火,虛煩虛餒,腰痠腳軟,或脾虛痞悶者,加熟地、枸杞、山藥、杜仲之類,以滋脾腎之真陰。如邪有末淨,而留連難愈者,於此方加柴胡、麻黃、細辛、紫蘇之屬,自無不可。如氣血多滯者,或用紹酒、水各一鍾煎服,或服藥後飲酒數杯亦可。
寒熱怪症 凡寒熱不止,數日四肢堅如石,擊之似腫,日漸黃瘦。
茱萸、木香等分,煎水服效。
瘧後怪症 凡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墨蓋,十日漸至肩與肉相連,堅勝金石,無由飲食。
澤瀉煎汁,日飲三次,五日效。
截瘧 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宜此截瘧大效。
牛膝(二錢) 當歸、陳皮(各三錢)
用好紹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主之,如神。
何首烏自(三錢以至一兩,隨輕重用之) 當歸(二三錢) 人參(三五錢,或一兩隨宜)
陳皮(二三錢,大虛者不必用) 生薑煨(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於發前二、三時,溫服之。若善飲者,以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凡血氣未衰屢散之後,而瘧有不止者,用此截之甚佳。已經屢驗。
何首烏制(一兩)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陳皮 柴胡(各三錢) 用井水、河水各一鍾,煎一鍾,渣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錢) 木賊 厚朴(各三錢) 白蒼朮、檳榔(各一錢) 用陳酒二鍾,煎八分,露一宿。於未發之先二時,溫服。
陰毒傷寒 凡房後受寒,面青身冷,頭疼腹痛,手足厥逆,脈息沉細。
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薑汁半盞,冷酒沖半盞下。
傷寒壞症 凡傷寒時疫,不問陰陽老幼妊婦,誤服藥餌,因重垂死,脈息沉伏,不省人事,七日以後,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人參一兩,如無用黨參,水二鍾,緊火煎一鍾,以井水浸冷服之。少頃鼻梁有汗出,脈復,立瘥。
一切傷寒 不問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孕婦,皆可服。
白芷(一兩) 生甘草(五錢) 姜三片,蔥白(三寸) 棗(一枚) 豉(五十粒)
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半月,未得汗者,皆可服。如煎藥時得黃色,無不愈者。煎時要至誠,忌婦女雞犬見。此方又治一切風邪。
瘧疾不已 凡二、三十日不止者。
用人參三分,如無用參鬚,煎服立愈。
天行發斑 凡赤黑色者。
青木香一兩,水二升煮一升服。
夾色傷暑
生鹽炒黃,以青布包熨小腹,鹽冷換之,熨好為度。
傷寒夾食色
生薑(三錢) 芝麻(半合)
炒熟,蔥白三根,細茶二錢,研爛。好酒半斤同煎至四兩,濾去渣,熱服,將被蓋睡。系夾食自吐出,有寒汗自發出,如中陰者即回陽。
傷寒初起
急取梨葉十餘塊,搗極爛,暖熱燒酒衝入,和勻。以布隔渣,取酒飲之。用被蓋睡,俟汗出抹去自愈。
傷寒妙方
陳皮(八分) 防風(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二分) 川芎(一錢二分) 蘇葉(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五分) 加黑棗(二枚) 生薑(三片)
水一鍾,煎至七分服。
傷寒漏底
生枇杷葉(一塊,去毛)
生薑(二片) 尖檳榔(二片) 白紫
蘇梗(一寸,切片)
水楊梅 三條 細茶(一撮)
用水一鍾,和各藥飯上蒸熟,取水飲之,神效。
夾色傷寒
多用雞蛋煮熟,以銀器剖作兩片,乘熱貼臍,蛋黑換之,貼至蛋不黑而止。
夾食傷寒
葛根六錢,煎汁,磨三角尖磁器片,頻服。宿食盡吐,自然發汗而愈。
凡傷寒大小便秘結,莧菜葉煎湯,服一碗,效。
傷寒發狂 煩躁熱極。
吞生雞子一兩個,效。
傷寒發黃 五、六日後,忽發黃色。用麻油半杯,入雞蛋白一枚,和勻服,效。
風寒濕痛
生南星 生半夏 辣椒子 羌活 獨活 蒼朮(等分)
共研末,加酒炒熱,敷至起腫而愈。
急救解毒附
凡自刎自縊,凍死溺死,及服毒等症,事關人命,人多畏懼不救,不知律書末載《洗冤錄》一卷,及他書方藥,原示人救治之法。今悉敘載入以便檢閱,有定識者,依此出力救之,功莫大焉,善莫比焉。
救縊死法 凡縊從早至夜,雖僵定猶可救,從夜至早稍難。若心口溫者,一日以上,大可救治。不可割斷繩索,緩緩抱解,將屍安放平坦處,頭要扶正。先將手足慢慢彎曲,然後將大小便用棉軟物塞緊,不令泄氣。令一人坐於頭前,以腳踏其肩,以手提其發,不可使頭下垂,直令喉頸通順。再用二人將細筆管入耳內不住吹氣,不住手揉按胸腹,摩擦臂足。再一人以己口封縊人之口,輕輕呼吸其氣。如此一飯間,即氣從口出,眼開甦醒。後用官桂湯方煎湯,及清粥湯灌之,令潤咽喉,無不活者。但不可先將茶水灌之。
又方
活雞冠血滴入喉鼻之中,男左女右。男用雄雞,女用母雞,頃刻甦醒。
又方
真山羊血三分,研末。用好紹酒三杯,溫灌下立活。
官桂湯方
製半夏(一錢) 厚朴(一錢) 官桂(五分) 乾薑(五分) 生甘草(五分) 廣皮(八分)
水煎服。
通關散方
北細辛(五分) 豬牙皂(五分) 生半夏(五分) 麝香(一分)
共為極細末,將瓦瓶收貯,㗜鼻如前方救治。再將其兩手大拇指並排平正,以小帶縛定,於兩指縫中,離指甲角一分半之處,名鬼哭穴。用陳艾揉透,火灸三、七壯,即活。凡無故中邪而縊者,以多灸為要。
救溺死法
凡溺即令人撈起。急將口撬開,橫銜筋一支,使可出水。以竹管吹其兩耳,研生半夏末,吹入鼻孔。皂角末置管中,吹入穀道。如系夏月,將溺人肚皮覆牛背上,兩邊使人扶住,牽牛緩緩行走,腹中之水,自然從口中並大小便流出。再用生薑湯化蘇合丸灌下,或生薑汁灌之。若無牛則用大鍋覆寬凳上,將溺人肚臍覆對鍋底,兩人抬凳搖動,亦可出水。如系冬月,急將濕衣解去,為之更換。一面炒鹽用布包熨臍,一面厚鋪被褥,取灶內初熄草灰,多多鋪於被褥之上,將溺人覆臥於上,以棉枕一個,墊臍下。再以草灰渾身厚蓋之,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使灰迷於眼內。其撬口□筋,灌蘇合丸薑湯、吹耳鼻穀道等事,俱照夏天法。甦醒後,冬天宜少飲溫熱紹酒,夏天宜少飲粥湯。按:灰性暖而能撥水。凡蠅溺水死者,以灰埋之,少頃即活,此明驗也。
又方
用通關散,頻頻吹入鼻孔內,有嚏可生。
又方
用好陳醋灌鼻中,綿裹石灰納下竅,水即出。
又法
先打壁泥一堵,置地上。以溺人仰臥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氣噏入泥間,其人遂蘇。雖身僵氣絕,用此法亦可救。
凡溺人倘或微笑,必為急掩其口鼻,如不掩則笑而不止,不可救矣。切不可驟令見火,但一近火,則必大笑,凍死者亦然。
又法
以酒罈一個,燒紙片一把,放壇內,急以壇口覆臍上。冷即再燒紙片,入壇覆臍,去水即活。(以上俱《洗冤錄集解》)
又方
凡墜水凍死者,尚有微氣,勿以火灸。用布袋盛熱草灰,放在心頭,冷即換。待眼開,以溫熱紹酒灌之。
救天寒凍死
以熱炭灰盛布袋,溫其心口,冷即換之,俟目開為度。再以紹酒及溫粥湯灌之,漸活。再用生薑三錢,水煎溫服。
又法
用氈或草蓆卷之,以索系定,放平坦處。令二人相對推踏,令滾轉往來,如扜氈法,候四肢溫即活。
又方
用生半夏二、三錢,研極細末,吹入耳鼻內。(凡縊死、溺死、壓死、魘死,心頭溫者皆可治)
凡凍死、溺死者,飲湯切忌太熱,恐傷齒盡落。
救中惡猝死 凡中惡客忤猝死者,或先病及睡臥間忽然而絕,或猝然撲地,及一切痰壅,手足搐扯皆是。
用韭菜心黃,於男左女右鼻內,刺入六、七寸,令目開,血出即活。或蒜頭搗汁灌鼻亦可。
此症切忌以白湯水灌之,蓋湯入則痰涎永繫心絡,致生他疾。
又方
用皂角末,或生半夏末,如豆大,各吹兩鼻中,或用生半夏五錢、生薑汁一杯,調灌即愈。(凡產魅縊魘溺撲打驚斃者均可治)
又法
視上唇內沿,有如粟米粒形者,以銀針挑破,取出血即活。
令人尿其面即蘇,此扁鵲法也。
又法
燒炭一爐,以陳醋撥灰上,使患者鼻中得聞醋氣即活。須捉其兩手勿令驚,或灌醋於鼻中亦可。
救驚斃
以醇紹酒一、二杯,溫灌之即醒。
救夜臥魘死
勿令火照,急取梁塵納鼻中,或用皂角末吹兩耳取嚏。再用好紹酒調蘇合丸,灌之即醒。
鍋底黑,水灌二錢,並吹鼻。
又法
於黑中痛咬其足跟,及足大拇指,頻頻輕呼其名,及唾其面,再灌以生薑汁湯必活。
又法
凡魘死,兩足大拇指向上生毛處,用陳艾揉棉如黃豆大,以火灸三、七壯即活(《洗冤錄》注)。
救卒中邪魔
用雄黃末吹鼻中即愈。
多於道間門外得之,令人心腹絞痛,脹滿氣衝心胸,不即治殺人。搗墨水和服二錢,或菖蒲汁含之立止。
救客忤中惡
凡中忤中惡鬼氣,其證或暮夜登厠,或出郊外驀然倒地,厥冷掘拳,口鼻出清血,須臾不救,似乎屍厥。但腹不鳴,心腹暖。勿移動,令人圍繞燒火打鼓,或燒蘇合香、安息香、麝香之類,候醒乃漸移動。用犀角五錢,麝香二錢五分,硃砂二錢五分,研極細末,以開水調服一、二錢即效。
救服鹽□
用活金魚二尾,搗爛,以熱開水沖調,徐徐灌下,取吐即生。如勢重危急者,以活雞或活鴨兩三隻,斷去頭,將頸塞於口中,以熱血灌下可解,多有得生者。
又方
以雞蛋一、二十個,攪散入生大黃末五錢,攪勻,徐徐灌下,能利瀉即愈。或用肥皂搗極爛,清水調灌,一吐即愈。
又方
將常用抹桌布,搓出濁水,灌之使吐,吐出即安。但切不可用熱水。(《洗冤錄》注)
或用生豆腐漿,灌吐自安。
救煤氣暈倒
急移於風涼處,用鹽菜水灌之即愈。如無菜水,則以現汲井水灌之。
或蘿蔔搗汁,灌口鼻,效。
救煙火熏死
白蘿蔔搗汁,灌之立醒。如無則用葉乾者,水泡透,搗汁亦治。
救男婦屍厥 凡人奄奄死去,脈動無氣,氣閉不通,名謂屍厥。
將菖蒲末納入耳鼻孔中,再用真猺桂末四、五分放舌下。或剃取本人左角發方寸,燒灰研末,過細篩,和熱酒灌之,立愈。
救蠱毒及金蠶毒
先以白礬末令嘗之,不澀,反覺味甘;次再食黑豆,又不醒,乃中毒也。即濃煎石榴皮根湯飲之,吐出活蟲自愈。
救服砒毒
凡服砒未久者,用雞蛋一、二十個,打入碗中勻,入明礬末三錢,徐徐灌下。吐則再灌,以吐盡為止。如服砒已久,不能吐者,急用黑鉛一塊,約重四兩,用井水於石上磨出墨汁隨磨隨灌,候吐盡砒毒,方無後患。
又方
用熱豆腐漿灌之,或熱鴨血亦解。
又方
用桕樹根皮內蛀末,井水調服三錢神效。
或生甘草汁同藍靛汁,和勻調服。或用生綠豆五合,擂粉,取新汲水打和,絞汁飲之亦效。
救中水銀毒
以炭末屑煎汁飲即解。
救中鉛粉毒
以麻油調蜂蜜如飴糖,與食即解。
或用砂糖調水服。或搗蘿蔔汁,飲之亦愈。
救誤吞鐵釘
用桴炭皮半碗,研末,干粥三碗,即愈。
救中一切藥毒及飲食毒
飲糞清立解。(取厠中宿糞,布包濾汁最效。食猝欲取亦便,統解諸毒,他藥不及。若症勢危急最宜飲此,惡死甚於惡穢也)
救誤吞金銀 胸膈痛甚。
用羊脛骨煅末,每服三錢,米湯調下,立從大便出。中黃金毒者,食鷓鴣肉解之。中白銀毒者,以黃連三錢,甘草一兩解之。(《洗冤錄》詳註。或用蔥白煮汁飲之,或輕者用真輕粉即效,或升麻八分,麻仁一兩煎湯灌一、二服,金從大便出。又吞金奇方:用竹刀扜白驢血一茶杯,乘熱灌下,其金立出,不可傷驢之命)
又方
將陳年大麥去芒刺,炒研成粉,用黃糖少許拌食,一日三次,每服一盞,三、四日即解下。只可吃飯粥不可吃湯水,或飲生鴨熱血,或多食核桃,俱化。(凡誤吞五金以飴糖半斤啖之)
救誤食銀硝 腸胃漸爛,延日垂死。
以飴糖四兩熬作丸,不時用好麻油送下。服完再合,須服至百日外無患。
又方
服黃泥水一、二碗自愈。
救誤吞銅器
多食荸薺、核桃,自化。(小兒易吞銅錢,此方最效)
救誤吞鐵物
用燒透櫪炭帶紅研極細末,以砂糖調服二、三錢,立愈。
或多用砂仁煎濃汁服,即從大便解出。吞銅亦治。
救誤吞針
生取蝦蟆眼一枚,木通數錢,煎湯整吞下,針尖自穿蝦蟆眼內,從大便出。
或用鹽蛋一個,韭菜一把,略煮,不切斷,食之即裹針從大便下。
又方
用半生半熟出芽蠶豆,搗極爛。用韭菜汁和丸,吞之自下。
救誤吞竹木屑及芒刺 搶喉不下。
用鐵斧於石上磨水,隨即灌之,即下。
或取鵝涎飲之,亦效。或用芝麻炒研末,滾水調服。
救鐵針入喉
剝新木炭皮研末,和粥多食,炭屑裹針,自大便下。
救中巴豆毒
其症口乾兩臉赤,五心熱,下利不止,以綠豆濃煎湯冷服即愈。
或芭蕉葉搗汁飲之,利止即安。切忌熱湯。
救中雄黃毒
凡雄黃、硃砂見安皆毒,以漢防已煎湯飲之。
救誤服木鱉子 發抖欲死。
急以肉桂二錢,煎服立愈。
或用香油一兩、白糖一兩,和勻灌之,亦治。
救誤服一切蕈毒、笑蕈毒、蘑菇、諸草藥毒、閉口椒毒、斷腸草毒
俱飲以地漿水,立愈。其法於淨土地上,掘三尺深以水傾注,攬成泥水,謂之地漿,取半清半濁者飲之。所謂洗淨腹中毒,全憑地上漿。愈後永戒食鱔魚。(水銀毒亦解)
救誤吞鐵骨等物 腸中不能轉送,覺重墜者。
多食青菜、豬油,自出。
救誤吞針(及一切鐵器皆治歌方)
鐵腳威靈仙,砂糖和水煎,一口吞下去,鐵見軟如棉。
救中悶香蒙汗毒
飲冷水即解。臥室內夜間貯清水一盆,不受此患。(或甘草水、黃糖水,飲之均可解)
救中面毒
飲生蘿蔔汁立解。
或用生蒜搗爛,和醋食亦解。
救中鉤吻毒 即野葛,其葉有毛,生池旁,形似芹菜,誤食。
急用薺苨八兩,水六升,煮至二升,分兩次溫服即解。(薺苨一名空沙參即甜桔梗也,本草謂之杏參)
救中藥毒鴆毒 其人雖死,心胸尚溫,皆可治。
用綠豆粉三合,井水調灌即解。
或扁豆為末溫水下。或葛粉水調服。或用犀角磨水飲之。
救中諸藥毒 煩悶欲死。
俱用葛根煎濃汁服無患。
救中飲食毒 飲饌中毒,倉卒不知何物。
急以生甘草八錢、薺苨八錢,煎湯飲之,入口即活。此症覺腹中不快,以生黃豆試之,口嚼不聞腥氣者是。
心煩悶者,苦參煎汁飲之,吐出即止。
救中野蕈、靈藝毒 心疼胸脹,腸瀉腹痛欲死。
急取黃泥漿灌之。
或橄欖搗為泥食之。或生甘草汁,磨紫金錠調服,即解。
又方
用淨銀花藤葉煎濃汁飲之,鮮者更妙。
救中六畜(肉毒)
取伏龍肝四、五錢,研末,水調服,得吐即解。
救中各肉自死毒
用黃柏末一匙,入肉食之即解。
救中牛馬肉毒
用生甘草一兩,煎湯飲一二大碗,或煎紹酒服亦可。取吐,或瀉即解。倘口乾決不可飲水,飲之即死。
救中瘟牛肉毒
早稻草煎湯,服之立醒。
救中瘟馬肉毒
蘆根搗汁,或紹酒煎服即解。並煎洗浴。
救中瘟豬肉毒
豬骨燒灰,調服即愈。
救中河豚魚毒 此魚毒在肝、血、脂、子並眼。其肝入口爛舌,入腹爛腸,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日花昏。
急以糞汁灌之。
或飲麻油,吐之即愈。梅花腦子為末,水調服。五倍子、白礬等分為末,水調服。
又方
用橄欖汁煎湯服。
或用槐花炒黃,與干胭脂等分,水調灌之,效。
救中鱔魚毒
用生蟹食即解。如無,服地漿水亦解。切忌服荊芥。
救中魚鱉毒
以靛汁(一碗) 陳皮(二、三錢)
煎湯候極冷,服之即解。
救中仙鶴血毒 其鶴或傍樹枝,或臥叢草,將頭搔癢,遺有頂血毒黏在樹草間,人以手摸腳踏,頓時赤腫,疼痛異常
急以青松毛和糯米飯,同搗敷之,無不立愈。
救中蟹毒
以生薑汁搗飲解之。
或紫蘇、黑豆,煎服亦解。或靛青汁、冬瓜汁、藕汁,均解。干蒜煮汁服之亦解。
救中團魚毒 即鱉也。鱉腹下隱隱有蛇皮之狀,其色大紅,乃毒蛇化也。誤服之必腹痛欲死,手足發青而亡,是毒氣攻腸也。
急用白茯苓(五錢) 白芷(三錢) 雄黃(三錢) 丹砂(一錢) 山楂(一錢) 枳實(一錢)
水煎服,痛止。再服二劑,毒消自解。
或靛青水加食鹽飲之亦解。
救誤食螞蝗 或悶、或脹,且癢、且痛者是也。
用田中泥,或山中黃泥,水調飲之即瘥。
救蠍螫毒
取井底泥敷之,干則再換。
或以明礬為末,水蘸擦。
救中諸魚毒
冬瓜仁、或橘皮煎湯服,即解。
黑豆煮汁服之亦解。
救食雞蛋悶絕
飲醋即解。
救食鴨蛋不消
飲糯米泔水一盞,立消。
救服斑螫毒 腹痛吐逆不止。
用綠豆或黑豆,煎水服。
救自服諸毒
麻油和雞蛋灌之。
救中酒毒 經日不醒。
用黑豆一升煮汁,乘溫灌三盞,即醒而愈,取吐即愈。
救中燒酒醉死
急用生蚌滴水灌之。
或取井底泥,罨心胸。以新汲井水浸其發,再以青布浸濕,貼胸膈上。溫則再換,仍時時以清冷水少少灌之,自醒。或用綠豆粉蕩皮多食即解。
又方
用鍋蓋上氣流水半盞,灌下即醒。
救中生鴉片毒
南瓜脂漿灌之即解。夏月南瓜藤盛時,脂梗中間剪斷,有脂漿流血,收貯磁瓶內,隨時可以救此患也。(或用活金魚一個,搗爛灌之。未愈,再用一個立效。又阿魏一兩,水開灌,盡吐即愈。)
救中白果毒 凡中此毒者,驟然一喊即暈去,儼若驚狀。
用白鯗頭煎湯灌之,三四次即醒。
或用白果殼,煎水服亦解。
劣馬咬傷方
絞馬糞汁服之,並以洗瘡,愈。
猘狗咬傷
急於無風處,以冷水洗淨,即服韭汁一盞,隔七日又一盞,四十九日共服七盞。百日內忌食酸鹼,一年內忌魚腥,終身忌食狗肉,方得保全,否則十有九死。(凡遇惡犬咬傷,倉卒無藥,急以百草霜、麻油調敷,或用蔥搗爛貼之,牛糞敷、蚯蚓糞敷之,口嚼杏仁爛敷之)
壁鏡毒人方
能殺人。白礬塗良。
蜈蚣咬毒
醋磨生鐵敷之。(蜘蛛咬亦可治,刺雞冠血塗之,或頭垢擦之,或嚼小蒜塗之,或頭髮燒煙燻之)
蠍刺螫人
醋磨附子敷之。
或地上磨生薑塗之。又雞蛋輕敲小孔,合之立止。
活蝨入腹
敗梳篦一枚,分為兩段。以一段燒研末,一段用水五升,煮取一升調服,即下出。(又治齧蝨成症)
誤吞銅釵
取飴糖一斤,漸漸食盡便出。(誤吞竹木亦可治)
諸物刺喉
舊象牙梳屑磨水,服之可出。
雜物入肉
刮舊象牙梳屑,和水服之立愈。
解中百毒
真雄黃研末,冷酒服。凡以藥汁解毒,皆不可熱,飲冷服乃效。
解中蠱毒
生甘草五錢,以水濃煎燉服,吐痰即愈。
中蠱吐血
小麥面一合,冷水調分兩服,半日當下。
中蠱下血
蝟皮燒灰細研,熟水調服二錢。
中百藥毒
橫紋甘草截成小段,麻油煎過,常嚼,久而取效。
中丹藥毒
淡竹葉濃煎服之。
中諸菜毒
甘草 胡粉 貝母等分為末,水服。
誤中瓜毒
服瓜皮湯良。
中野菌毒
笑者,防風銼碎,水煎冷灌,立愈。
中柑毒
服柑皮湯愈。
中梨毒
服梨葉湯愈。
中馬肉毒
服蘆根汁良。
中馬肝毒
狗糞調酒服。
中狗肉毒
杏仁三兩(連皮),熱湯調,溫服三盞,吐出愈。
中豬肉毒
豬糞不拘多少,燒末,水調下,三服愈。
中鴨肉毒
糯米泔溫服一中盞,愈。
解砒石毒
麻油一碗灌之。
或用白芷末井水服二錢。或用綠豆粉(一兩) 銀硃(一兩) 雞蛋白(一個) 麻油(半鍾) 冷水(二鍾) 服下,即連砒吐出。
誤食桐油
服甘草汁愈。
或用乾柿餅,食之即解。
中瘴氣
犀角、雄黃、麝香、羚羊角,俱可治。
中邪氣
人腹,升麻,犀角,射干等分為末,水調服。
中飛絲毒
嚼蘇葉愈。
生漆惹人
成毒,生椒葉煎湯洗。
屍疰中惡
近死屍惡氣入腹,終身不愈。
用阿魏三兩,每用二錢,拌麵包作餛飩十餘枚,煮熟食之。日三服,至三、七日,永除。忌五辛油物。
惡疰腹痛 不可忍者。
阿魏末,熱酒 服三錢。
暗風猝倒 不省人事。
細辛末吹鼻中。
水溺猝死 一宿者尚可活。
紙裹皂莢末,納下部,須臾出水乃活。
人落水死
裹石灰納下部中,水出盡,即活。
墮水凍死 只有微氣者,勿以火灸。
用布袋盛熱灰,放在心頭,冷即換。待眼開,以溫酒飲之。
中挑生毒
凡吃魚肉瓜果皆可挑生。初中毒,覺胸腹稍痛,明日漸加攪刺,滿十日則物生能動,躍騰上則胸痛,沉下則腹痛,脅下忽腫起如癰癤狀,頃刻間大如碗,以綠豆嚼試,若香甜即是。
搗小升麻為末,取冷熱水調二大盞,連服之,洞下瀉出生蔥數莖,根鬚皆具,腫即消。續煎平胃散飲之,日食白粥即愈。
在上膈者,即前云胸痛是也。用熱茶一甌,投膽礬五分於茶中,候礬化盡,通口呷服。良久再以雞羽探喉中,即吐出。
在下膈者,即前云腹痛是也。用米飲下鬱金末二錢,即瀉下其毒。次用人參、白朮各五錢為末,用無灰酒納瓶內,慢火熬半日,度酒熟,溫服之。每日一盞,五日乃止。然後飲食如故。
飲酒醉死
用麝香一分,置口內即醒。
燒酒醉死
用熱豆腐切細片,遍身貼之,冷即換,甦醒乃止,心頭熱者可活。
解硫黃毒
烏梅肉焙(一兩) 砂糖(五錢)
用水一茶杯,煎七分呷之。
解煤炭毒 凡受煤煙氣一時昏倒。
急宜用清涼水灌之即醒。
解食沙蟲水毒
萵苣菜搗汁,飲之立解。
解瘴癘毒
急以磁瓦有鋒者,或刺額上,或刺眉叢,或刺兩臂膊,立出血一升即解。血紅而多者輕,血紫而少者重。
避瘴氣神效方,用白朮 陳皮 茯苓 半夏 黃芩 梔仁 山楂 神麯(各一錢) 連翹 前胡 蒼朮(各七分) 生甘草(四分) 生薑引,煎服多劑。凡遊宦不服水土者並效。
解百蠱毒
芝麻油多飲取吐。
或黑豆為末,入酒絞汁,服半碗亦效。或白鴨血熱飲之。
過食雞蛋停滯
宜飲好醋少許即消。
鐵針入肉
烏鴉羽數根,炙焦黃色,研細末,酒調服一二錢。
治虎咬傷
用薤白搗汁,飲之,渣並塗之。
虎爪傷,用地蠶搗爛塗之。
狼虎熊傷 潰爛血流,痛不可當。
先用蔥湯洗,再用清油洗。又飲清油一碗,用麻油和白礬納傷口中,外用冬瓜瓤蓋,頻換。
諸蛇咬傷
用好醋先飲一二杯,以繩扎傷處兩頭。再用五靈脂五錢,雄黃二錢五分,共為末,酒調二錢灌之。少時咬處出黃水,水盡則腫消。後以雄黃末糝之,口合自愈。
或生薑搗爛敷之,干再換。或用燒酒淋洗去毒,用人糞厚封即消。
拔蛇牙方 凡蛇咬,必有一齒脫在傷處,以致腫爛。
用燈心燒灰,糝之即出。
毒蛇咬傷
急於傷處上下,用布捆紮,使毒不走,即浸小便洗出蛇牙。取床帳中臭蟲入口,嚼碎吞之,並敷傷口。
或急飲好醋二碗。或麻油亦可。
將傷處緊扎兩頭,以熱小便洗淨。次用白芷為末,麥冬湯調服,或五錢、或一兩,頃刻黃水出盡。卻以渣敷患處,雖將死者亦活。
或用細辛、白芷各三錢,雄黃五分,研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白芷熬水洗。
蛇入人口 凡因畏熱、貪涼,臥於地下,有蛇入口不能出者。
用刀破蛇尾,生椒二粒裹之,須臾即退出。
獸蛇咬傷 凡一切惡獸毒蛇咬傷,毒中入腹,眼黑口噤,手足強直。
白礬(二錢) 生甘草(二錢) 研末和勻,每服二錢,冷水調下。更以此末香油調敷傷處。
鼠咬
貓毛燒存性,入麝香少許,香油調敷。
又幹荔枝肉嚼爛,敷患處,效。
多腳蟲傷
雞屎塗之。或八角擦即愈。
甚者取活公雞血熱飲。(雞頭燒灰加明礬、雄黃,醋和擦之)
壁虎咬
柿漆水塗之。
壁虎入耳,雞冠血滴入即出。
蜞叮
生芝麻嚼爛敷之,忌洗浴。
從高墮死 總宜扶坐不可使臥,恐瘀血衝心。
用淡豆豉一杯煎水,去渣服。如氣欲絕,以熱水便灌服。
銃子傷肉
蜂蜜八兩,煎滾。好燒酒一斤,儘量熱服。取汗安臥,次日銃子自出。
蛇入七孔
割母豬尾血,滴入即出。
蛇纏人足
熱小便淋之即解。
人口咬傷 若牙黃入肉不出,重則喪命,輕易爛成痼疾。
速用小便洗之,又浸一兩時,待其牙黃出後,以鱉甲、龜板炙灰,麻油和敷,效。
射工傷人 即樹上雜毛蟲是也。觸著則能放毛射人,初癢後痛,久則外癢內痛,骨肉皆爛。
宜用豆豉、清油搗敷患處,少時毛出可見。去豆豉,用白芷煎水洗之。如肉已爛,用海螵蛸末糝之,效。
蠼螋傷人
雄黃 白礬(等末)
茶調,以鵝羽刷之,立消。
野芋頭毒
石榴葉煎水服,黃土煎水服。
治中水毒 手足至肘膝俱冷。
浮萍煎水浸洗。
十種丹毒
一從頭項起腫散開者,蔥白搗汁塗。二從頭項起,紅腫、痛苦異常,赤小豆研末,雞蛋白調塗。三從面部起紅腫,伏龍肝研末,即灶心土、牛皮膠調塗。四從背上起赤點,桑白皮研末,羊油和塗。五從兩臂起赤腫,黃色柳木燒灰,井水和塗。六從脅起赤腫,舊鐵鏽研末,豬油和塗。七從腳背上起紅腫,豬槽下土研末,麻油和塗。八從臍上起紅腫,檳榔研末,醋和塗。九從兩腳起紅腫,羊油和乳香塗。十從陰囊下起紅腫,門限下千步土研末,羊油和塗。更有毒重者,滿身皆是,油菜子擂酒頻飲。油菜葉搗敷,無葉以子代之。
蜈蚣咬又方
大蜘蛛一個,放於患處,吸出毒氣,蛛即腹脹,放水盆內解之。如蛛死而痛尚未止,又換一蛛吸之。如無蜘蛛以香油大紙燃點著,吹息,以煙燻患處,毒自消。(蜂蠍惡蟲傷亦治)
蚯蚓咬傷
先以尿洗之,再用鴨口涎搽。或石灰水浸之。
烏黃蜂咬
芝麻研敷。
飲鹼水毒
米醋飲之。或食乾柿餅,效。
解諸瓜毒
木瓜皮煎汁飲。或飲鹽湯,效。
山嵐瘴氣
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時腹鳴,或吐血、或大便而愈。
誤吞水蛭 即螞蝗也,害人性命。
誤吞田螺 急飲青靛水可泄出,或多飲蜂蜜即出。
以水多灌鴨口,小頃將鴨倒提,接取流出之涎,飲下即化。
誤吞蜈蚣
吃生雞血,或雞蛋白數個,服下少頃,痛稍定。復吃生茶油一杯,遂噁心令吐,血裹蜈蚣而出。後用雄黃末調水服。
煙管傷喉
細辛嚼碎含之,效。
蠅入咽喉
蝦蟆眼睛,研爛嚥下。
泡哥魚毒
用船底青苔擂爛,冷水沖服。若不愈,加青皮五錢,煎水冷服,立愈。
救湯火 凡被湯泡火燒者,切勿以冷水及尿泥激之其熱氣。遇冷則入之愈深,火毒攻心而速之死矣。
宜急以鹽糝之,然後用藥敷為妙。以蚌殼燒灰存性,研末入冰射少許,從四面掃之,漸入於中,此急救最驗之方也。
或用夜明砂、黃丹、水粉三味,各一錢,雞蛋五個(煮熟去黃久炒有油出)。即將前藥和入同炒,退火氣,研貼敷傷處,干再換。數次肉白,即愈,神效。
或梔子末和雞蛋清濃調刷之。或生芝麻研如泥塗之。又生蘿蔔搗爛塗之,或生大黃末,或麻油,或桐油,俱可調服。(俱生肌止痛)
又多年陳醬緩緩塗之,但愈後有黑瘢。又醋和黃土塗之。
痛甚者菜油一碗浸一刻,即止疼。若不能浸之處,頻頻塗之。
油火灼傷者,石膏末敷之。或生蘿蔔搗塗。
又湯潑火燒救命散:黃柏、黃連、黃芩、黃耆、薄荷各一兩,飛滑石三兩,共為細末,香油、豬油調搽,奇效。
湯火瘡方:槐花子 生大黃 地榆 芙蓉粉等分為末,雞蛋清調敷。
狗咬傷
青苔和冰糖搗勻敷患處,二三次即愈。新舊傷口皆治。
又桃白皮一握,水三升,煎一升服。或蚯蚓糞敷。
凡被狗咬,必先吮盡惡血,再用小便洗淨,然後用藥。
毒狗咬 凡被咬而聲似狗,此毒入心也。
用斑蝥二十四個,同米一撮,炒黃去斑蝥,將米為末。另用杏仁(三錢) 川連(三分) 茯神(一錢) 甘草(三分) 煎水開米末,服下即愈。
凡癲狗咬,若不急治,至一月則腹懷狗胎,其人作狗吠,毒深不可治矣。被咬後其毒上攻,頭上生有紅髮,須扯去。此方男子二十一日可治,女子十四日可治,過期則難治。
斑蝥七個(去頭足翅),同米炒黃色,去米不用(如人虛弱者只用三四個)
生大黃(五錢) 金銀花(三錢) 殭蠶(七個) 酒水(各一碗)
煎至碗半,飽時服。服後小便解下備塊,候至小便清白,方為毒盡。然後食溫粥一碗,則止而不解矣。但百日內,忌聞鑼鼓聲,須避處幽闢之所;又忌食豬羊雞魚酒蔥,及發氣動風之物;又忌穿麻布衣帳;又忌往麻地、茄地、赤豆地上行走,犯之復發,不可治。
乘毒未發,用斑蝥七個,去頭足翅,用雞蛋二枚打破,同蒸去斑蝥,淡食雞蛋,於小便內取下血塊。若痛脹不解,則血塊未淨,仍再食,塊盡乃止。或用斑蝥同米炒黃色,以米研末蒸蛋食。(《洗冤錄》注)
斑蝥有毒,中其毒者用玉簪花擂水,飲之即解。但須張大口吞,切不可使水近齒,近則齒傷。
又方
槐樹老皮內軟白皮一塊,安放傷處。再以麵粉水和作圈圍之,內以人糞填滿,上蓋槐樹白皮一塊。用艾丸如芡實大,二七壯,俟熱透身上出汗為度。
又內服方
地榆(三兩) 銅鎖(一把)
同入新砂鍋內,酒水各一大碗半,煎一碗,空心溫服。其毒內消,並無後患。再以明雄黃一錢,麻油一茶鐘調服,三日三服。其傷處灸後,再以生甘草末、杏仁搗和砂糖敷之。若灸處起泡,則以麻油調生大黃末敷,取效。
誤服螞蝗生子 凡螞蝗入腹生子,腸痛黃瘦者。
田中泥和水,飲數碗,蛭必盡下。或用牛羊熱血,生調豬抽,飲之亦下。
蚯蚓毒 形如大麻瘋,眉須皆落,每夕聞身中有聲如蚓鳴。
用白鹽煎湯,浸洗數次即愈。
蜘蛛毒 焮熱成片如痱子,癢痛難忍。
苧麻葉連梗洗淨,搗汁調青黛,或藍靛,不必太濃,鴨羽蘸敷,日敷十餘次。(苧麻汁須鮮搗,隔宿者不可用)
誤食蜿絲 凡誤食蜿絲則頃刻喉舌腫大,難於飲食。
急以綠麻桿一枝,將一頭燒透,當煙筒呼吸,其腫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