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卷之十四 產後門·下

明·武之望
来源:济阴纲目

卷之十四 產後門·下

泄瀉

郭稽中 曰:產後腹痛及泄利者何。答曰: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滿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於肓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胠脅胠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謹之謹之。

陳無擇 評曰:產後下利,非止一證,當隨所因而調之。既云飲冷當風,何所不至,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內性,況勞役飢飽,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調中湯,赤白帶下,非此能愈,各隨門類,別有三方。(此法中再審虛實乃當)

薛氏 曰:產後瀉痢,或因飲食傷損脾土,或脾土虛不能消食,當審而治之。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谷蘖;若麵食所傷,用六君子加麥蘖;若肉食所傷,用六君加山楂神麯丸;兼嘔吐,皆加藿香;若兼咽酸或嘔吐,用前藥送越鞠丸;若肝木來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姜;若寒水反來侮土,用錢氏益黃散;若久瀉或元氣下陷,兼補中益氣湯,以升發陽氣;若瀉痢色黃,乃脾土真氣,宜加木香、肉果;若脾土虛寒,當用六君子加木香、薑、桂;若脾腎虛寒,用補中益氣及四神丸(此十一法須體酌純熟,然只用八方加減,可謂要而約矣,而八方之中,以六君子加味者五,補中益氣者二,而益黃、四神、八味腎氣等藥,或兼或專,真切減當,於此得心,其他亦可變通矣,又何患方之不廣,用之不神歟);若屬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小便澀滯,肢體漸腫,或兼喘咳,用金匱腎氣丸以補脾腎,利水道;若腎氣虛弱而四肢浮腫,治須補胃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飲食所傷而致,乃屬腎氣虧損。蓋胞胎主於任而繫於腎,況九月十月乃腎與膀胱所養,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藥以補腎,若用分利導水之劑,是虛其虛也。

一產婦瀉痢,發熱作渴,吐痰甚多,肌體消瘦,飲食少思,或胸膈痞滿,或小腹脹墜,年餘矣,余以為脾腎瀉,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餘而痊。

一婦產後泄瀉,兼嘔吐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姜為主(按總方所言脾土虛寒,用六君加木香薑桂,而此止加炮姜一味為主,是又不必拘於一定之法矣),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

一產婦泄瀉年餘,形體骨立,內熱晡熱,自汗盜汗,口舌糜爛,日吐痰三碗許,脈洪大,重按全無,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而假熱也,吐痰者,乃脾虛不能統攝歸源也,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而脾胃健。(審證審脈,用藥俱當,具法眼者能之)

一產婦腹痛後重,去痢無度,形體倦怠,飲食不進,與死為鄰,此脾腎俱虛,用四神丸十全大補湯而愈,但飲食難化,肢體倦怠,用補中益氣而康。(此法據前條止用補中四神,而此又加一十全大補,可見須因症用藥,毋執泥也)

一婦人五月患痢,日夜無度,小腹墜痛,發熱惡寒,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二服漸愈,仍以前湯送四神丸,四服痊愈,至七月終,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痛,口舌乾燥,飲食無味,大便不實,小便頻數,灑慄惡寒,悽慘不樂,此肺與脾胃俱虛,而陽氣虛寒不伸也,用升陽益胃湯而痊。(知立言之中,有不言之妙,所謂言不盡意也)

汪石山治一婦產後滑泄,勺水粒米弗容,時即泄下,如此半月餘,眾皆危之(丹溪云:泄瀉症最惡一切湯飲。石山亦然,所謂理無二致也),或用五苓散平胃散,病益甚。汪診之,脈皆濡緩而弱,曰:此產中勞力,以傷其胃也,若用湯藥,愈滋胃濕,非所宜也。今以參苓白朮散,除砂仁,加陳皮肉豆蔻,煎薑棗調服,旬余而安。

調中湯 治產後腸胃虛怯,冷氣乘之,腹脅刺痛,洞泄不止。

良薑 當歸(酒浸) 肉桂(不見火) 白芍(炒) 川芎 附子(炮,去皮尖,各一兩)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服。

豆蔻理中丸 治產後元氣虛弱,臍腹疼痛,泄瀉不止,又治男子脾胃虛弱,久泄不止。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乾薑(炮) 甘草(炙,各五錢) 肉豆蔻(麵裹煨,七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酒煮麵糊丸亦可。

神效參香散 治產後脾胃虛寒,泄瀉洞下,及痢疾日久,穢積已盡,滑瀉不止,此收澀如神。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肉豆蔻(煨) 白茯苓 白扁豆(各四錢) 陳皮 罌粟殼(去蒂穰,醋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清米飲調下,食遠服。(此收澀之劑,陳皮與粟殼相等,得處方之妙)

萬曆已亥,余官金陵,內人十二月產難,經宿始娩,越旬日洞瀉,點水入口即下,內人恐懼大哭,自謂必死,余偶有此藥,用一錢,以米飲調服,才下咽瀉即止,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痢疾

大全 云:產後痢疾者,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復,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若誤食生冷,則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洞泄水瀉,甚者變為痢也。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黃赤為熱,青之為寒,此古人之論,自河間論出,不分五色,均以為熱,豈古今不同歟,大概始於傷冷,久變為熱,故熱者多而寒者少,未可執以無寒也,必因症求之為當)。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產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又有產後氣血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治之之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調之,滑者澀之,虛羸者補之,水穀不分者當利小便,若產婦情性執著,不能寬解,須當順其氣,未有不安者也。

薛氏 曰:前證白屬氣分,而赤屬血分也,其論詳見瀉利。

一產婦食雞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黃,服平胃二陳,更下痢腹脹,服流氣飲子,又小腹一塊,不時上攻,飲食愈少,此脾胃虛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補中益氣加木香、吳茱萸漸愈,又用八珍大補兼服調理,尋愈。

一婦產後痢,未至月滿,因食冷物及酒,冷熱與血攻擊,滯下純血,纏墜極痛,其脈大無力,口乾,用黃芩芍藥湯,三服而安。(若果脈大無力,可不溫補,而乃用黃芩芍藥湯者,以纏墜極痛之症,為積滯未去也,故從症不從脈焉)

產後下痢作渴者,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燥,故痢而渴,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脾胃既虛,不能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但止其渴,痢則自瘥。(凡裡氣虛不能致津液,以養臟腑而渴者,宜一味白朮煎湯代茶,庶無水腫之患)

薛氏 曰:痢證若渴而不喜飲食,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潤,宜用六味丸,並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

救急散 治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白芍 阿膠 艾葉 熟地黃(各一兩) 當歸 甘草(各三兩)

上㕮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飲。(此以四物湯去川芎加艾、膠,所以止血也,而歸、甘各用三兩為君,所以和氣血而止腹痛耳,妙在甘以緩之)

加味四君子湯 治產後赤白痢,神效。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黃耆(各一錢) 罌粟殼(炙,去蒂,五分)

上銼,水煎。

以上二方治虛滑。(二方一為氣虛,一為血虛,而前方妙在分兩,此方重在虛滑,不然參朮粟殼豈常試之味)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治產後下痢虛極。(《脈經》作熱痢重下,新產虛極者)

白頭翁 甘草(炙) 阿膠(炒,各二錢) 黃連 黃柏 秦皮(去皮,各三錢)

上銼作二服,水煎,納膠令消盡,溫服。(白頭翁湯原仲景治協熱毒痢藥,而《脈經》加膠甘以治熱痢,新產極虛,然非熱痢下血,其敢用乎)

槐連四物湯 治產後熱滑血痢,臍腹疼痛。

當歸 川芎 赤芍藥(炒) 生地黃 槐花 黃連(炒,各一錢) 御米殼(去蒂,蜜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前以四君粟殼治氣虛而滑,此以四物粟殼以治血熱虛滑,氣血之分,智者自辨,而止澀之劑非滑勿投,慎之)

黃連丸 治產後熱滑赤白痢,腹中攪痛不可忍。(此方以三黃解毒為主,非真熱勿用,辨之)

黃連(四兩) 黃芩 黃柏(各二兩) 梔子仁 阿膠 蒲黃(各一兩) 當歸(二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日三夜一。

以上三方治熱滑。

神效參香散 治痢疾日久,穢積已少,腹中不痛,或微痛不窘,但滑溜不止,乃收功之後藥也。(以下出症,字字真切,不落一空,用此方者須知集方之心,所謂無妄之藥勿試也)

方見前泄瀉。

一方 治產後血瀉不禁,余血作痛,兼塊,屬寒滑者。

桂心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空心酒調服方寸匕。(以血瀉而用薑桂,人所難信,而謂寒滑不禁,又所當遵。夫學道愛人,用方者宜體認之)

以上二方治寒滑。

神仙感應丸 治產後固無積痢,多有因食葷味早,亦作瀉痢者,百無一生,非此方不能救之,三二服立止,不然荏苒日月,致不救也,如不因食葷者不可服。

神麯(炒,三錢) 人參 枳殼(麩炒,去穰,各一錢) 赤石脂 熟地 白朮(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此方以神仙感應為名,必非虛語,然以為食葷早而致泄者,脾胃必薄,故用參朮,而神麯為化食之用,枳殼佐之,赤石脂固之,似矣,而熟地何為也,大抵腎者胃之關,產後腎虛,氣不能固,故用之歟,於食葷不食葷,可服不可服之理,自非庸人所知)

連翹丸 治產後久病赤白痢,蓋因脾胃不和,氣滯積聚所致,心腹脹滿,乾嘔酸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危困者。

連翹 陳皮(去白) 京三稜(各錢半) 肉桂(不見火) 檳榔 牽牛子(取頭末) 蓬朮 青皮(去白,各一錢) 肉豆蔻(麵裹煨) 好墨(各半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或用水煎服,亦可。(凡治積方不等,而此所集方,一用地黃石脂,此用連翹好墨,亦大異也,其他不過溫氣行氣攻積而已,亦奇人用奇藥,於他方可再求之)

以上二方治積痢。

三聖散 治產後下血痢不止。(止血之劑)

烏魚骨 燒綿灰 血餘灰(汗脂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石榴皮湯調下,熱服。

一方 治產後痢,日五十行者。

取木里蠹糞炒黃,急以水沃之,令稀稠得所,服之即愈。(按木蠹有有毒無毒之異,則其糞亦宜別也)

治產後諸痢雜方

取蒼耳葉,搗汁半盞,日三四溫服。

一方 煮薤白食之。

一方 羊腎脂炒薤白,空心食之。

一方 敗龜板一枚,米醋炙,研為末,醋湯調下。治產後血痢雜方

一方 用阿膠二兩,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頓服。

一方 用生馬齒莧搗汁二大合,煮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

以上雜治方。

必效方 療產後痢,而渴飲無度數。(清心生津)

麥門冬(三兩) 烏梅(二十個)

上細銼,水一升煮取七合,細呷。

經效方 療產後久痢,津液涸,渴不止。(澀氣生津)

龍骨(十二分) 厚朴 茯苓 黃耆 麥門冬 人參(各八分) 生薑(六分) 大棗(十四枚)

上細銼,以水一大斗煮取七合,空心分兩服。

錄驗方 療產後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舌燥。(為消渴所宜,故服之)

冬瓜一枚黃泥糊厚五寸,煨爛熟,去皮,絞汁服之,痊。

七味白朮散 治產後痢,津液竭,渴不止。(大和脾胃以生津)

方見前渴。

以上治痢疾發渴。

大便秘澀

郭稽中 曰:產後大便秘澀者何。答曰:產臥水血俱下,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乃燥屎在臟腑,以其乾澀,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若誤以為有熱,投之寒藥,則陽消陰長,變證百出,性命危矣。

薛氏 曰:前證因去血過多,大腸乾涸,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而用藥通之,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汁潤之。若服苦寒疏通之劑,反傷中氣,或愈加難通,或通而不止,或成痞證也。若去血過多者,用十全大補湯;若血虛火燥者,用加味四物湯;氣血俱虛者,用八珍湯。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飲食數多而通之,則誤矣。

一產婦大便不通七日矣,飲食如常,腹中如故(非善守善察者不能),余曰:飲食所入,雖倍常數,腹不滿脹。用八珍加桃仁杏仁,至二十一日,腹滿欲去,用豬膽汁潤之,先去幹糞五七塊,後皆常糞而安。

一產婦大便八日不通,或用通利之藥,中脘脹痛,飲食甚少,或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乃用蜜導之,大便不禁,呃逆不食。余曰:此脾腎復傷,用六君加吳茱萸肉果骨脂五味數劑,喜其年壯而愈,不然多致不起。

一產婦大便秘結,小腹脹痛,用大黃等藥,致吐瀉不食,腹痛胸痞,余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治之而愈。

一婦人大便秘澀,諸藥不應,苦不可言,令飲人乳而安。

李氏 曰:產後大便閉者,芎歸湯加防風、枳殼、甘草,秘澀者,麻子仁丸或蘇麻粥。蓋產後去血多則鬱冒,鬱冒則汗多,汗多則大便閉,皆血虛也。

調導散 治婦人產前產後大便不通。

當歸 川芎 防風(用防風者,將欲降之,必先升之也) 枳殼(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用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忌動風物。

麻仁丸 治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轉送,大便閉澀。

大麻仁(研如泥) 枳殼(麵炒) 人參(各一兩) 大黃(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未通,漸加丸數,不可太過。評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臟燥大便秘澀,則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復以臘茶下之,必通。(亦是良法。產後固不可輕用大黃,然大腸秘結不通,或惡露點滴不出,不得大黃以宣利之,勢必不通,但利後即當以參、耆、白朮、甘草及芎、歸等藥大劑調補之,不然,元氣下脫,後將不可救矣)

滋腸五仁丸 治產後血氣虛損,大腸閉澀,傳道艱難。

杏仁(去皮,麵炒) 桃仁(如上制,各一兩) 柏子仁(五錢) 松子仁(一錢半) 郁李仁(一錢,麵炒) 橘紅(四兩,為末)(以橘紅為君者,和氣潤下也)

一方加當歸梢五錢。

上五仁另研為膏,合橘皮末和勻再研,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六十丸,食前清米飲下。

阿膠枳殼丸 治產後大便秘澀。

阿膠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滑石末為衣,溫水下二十丸,未通再服。

麻蘇粥 婦人產後有三種疾,鬱冒則多汗,汗多則大便秘,故難以用藥,惟麻子蘇子粥最為穩當。

蘇子 大麻子(各半合,洗淨)

上研極細,用水再研,取汁一盞,分二次,煮粥啜下。

本事方 云:此粥不惟產後可服,大抵老人諸虛風秘,皆宜服之。嘗有一人,母年八十四,忽爾腹痛頭疼,噁心不食,召醫數十,議皆用補脾進食治風清利頭目等藥,數日雖愈,全不入食,其家憂惶,余辯說前藥皆誤矣,此證正是老人風秘,臟腑壅滯,聚於胸中,則腹脹噁心,不思飲食,又上至於顛,則頭痛神不清也,若臟腑流暢,諸疾悉去矣。予命作此粥,兩啜而氣泄,先下結糞如胡桃者十餘枚,後漸得通利,不用藥而自愈矣。

兵部手集方 治產後秘結不通,膨滿氣急,坐臥俱難。

用大麥蘖炒黃為末,酒下一合,神效。(用大麥自有心得)

大小便不通

大全 云:產後大小便不通者,本腸胃挾熱,因產後血水俱下,津液燥竭,腸胃痞澀,熱氣內結於腸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

薛氏嘗治一婦大小便不通,諸藥不應,將危矣,令飲牛乳,一日稍通,三日而痊。人乳尤善。

通氣散 治產後大小便不通。(通氣)

陳皮 蘇葉 枳殼(麩炒) 木通(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煎,溫服,立通。

桃仁散 治膀胱氣滯血澀,大小便閉。(通血)

桃仁 葵子 滑石 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枳殼丸 治產後大小便澀滯。(通氣涼血潤腸)

木香(一錢) 枳殼(麩炒) 麻仁(炒黃) 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如飲食不化,亦宜服之。

一方 治產後大小便不利,下血。

車前子 黃芩 蒲黃 牡蠣 生地黃 芍藥(各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服方寸匕,忌面蒜。(涼大小腸血,而又止血者也,則牡蠣之澀,與別藥不同)

金鑰匙散 治產後大小便不通,腹脹等證。

滑石 蒲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下二錢。

遺屎

薛氏 曰:產後遺屎,若脾腎虛弱,用還少丹,仍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虛寒加肉豆蔻、補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腎虛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按產後遺屎,乃腎氣不固,宜五味子散主之。(夫腎開竅於二陰,而大便者,血之道,腎主之,故立齋集方,皆以脾腎為治,以命門兼之者,土惡濕也)

一產婦大便不實,飲食少思,五更或清晨遺屎,此中氣虛寒,脾腎不足,用補中益氣送四神丸而痊。(非大有見者,不能主此方)

一產婦小便出糞,名大小腸交,乃氣血俱虛,失行常道,先用六君子二劑,又用五苓散一劑而痊。尋常腸交亦可用。

補遺方 療產後遺屎不知,亦治遺尿。(以下二方,乃自良所集,各取其義也)

白蘞 芍藥(各七分)

上為末,酒調服方寸匕。

集驗方 療產後遺屎,亦治男子。

枯礬 牡蠣(煅,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方寸匕,日三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脾腎虛寒,大便不禁。(此加法火土相生之理,然非原方所加,以此推之能以無法觀法,斯為妙法)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當歸 陳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肉豆蔻 補骨脂(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還少丹 治脾腎虛弱遺糞。

肉蓯蓉(本草以肉蓯蓉善動大便,人皆忌之,今治遺糞,而立齋反以為用,豈立齋為一代名醫,而反不知耶,以用所當用,則不忌耳)

遠志(去心) 茴香 巴戟 乾山藥 枸杞子 熟地黃 石菖蒲 山茱萸(去核) 牛膝 杜仲(去皮,薑製) 楮實子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用棗肉百枚同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

四神丸 治脾腎虛弱,大便不實,或五更作瀉。

破故紙 吳茱萸(炒,各四兩) 肉豆蔻(生用)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五味子散 治腎泄。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半兩)

上炒香熟,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

廣濟方 治產後遺糞,亦治男子。

取故燕窩中草燒為末,以酒調下半盞。

淋閟

大全 云:產後諸淋,因熱氣客於脬中,內虛則頻數,熱則小便澀痛,故謂之淋。又有因氣虛挾熱,熱邪搏血,滲入胞中,血隨小便而出,為血淋者。(熱邪搏血則有之,滲入胞中則未也,如交腸症,亦豈滲入而來耶)

三因論 曰:治諸產前後淋閟,其法不同,產前當安胎,產後當去血,如其冷熱膏石氣淋等,為治則一,但量其虛實而用之,瞿麥蒲黃最是產後要藥,唯當究其所因,則不失其機要矣。(五淋一治有悖,若然則冷熱無分矣)

薛氏 曰:按前證若膀胱虛熱,用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用滋腎丸,蓋土生金,金生水,當滋化源也,仍參淋瀝頻數門調治。

一產婦小水淋瀝,或時自出,用分利降火之劑,二年不愈。余以為肺腎之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痊。(以分利降火之劑太過,故用此藥補之)

茅根湯 治產後諸淋,無問冷熱膏石氣結,悉主之。(此方甚良)

白茅根(五錢) 瞿麥穗 白茯苓(各二錢半) 葵子 人參(各一錢二分半) 蒲黃 桃膠 滑石 甘草(各六分) 紫貝(一個,煅) 石首魚腦砂(二個,煅)(紫貝、石首皆治石淋要藥)

上銼,分二帖,加生薑三片,燈心二十根,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二錢,木通煎湯調下,如氣壅閉,木通、橘皮煎湯調下。

滑石散 治產後熱淋。

滑石(一兩二錢半,研) 通草 車前子 葵子(各一兩)

上為末,以漿水調服方寸匕,至二匕為妙。

滑石通淋散 產後小便緊澀不通者,因血熱積於小腸,經水不利,恣食熱毒之物而成淋澀故也。

赤茯苓 澤瀉 木通 黃連 豬苓(各八分) 白朮 瞿麥 山梔子 車前子(各等分) 滑石(四分)

上銼,加燈心十二莖,水煎,空心熱服。

石韋散 治婦人小便卒淋澀。

石韋 黃芩 木通 榆白皮 葵子 瞿麥穗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加味四物湯 諸淋皆屬於熱,用此累效。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梢 杜牛膝 木通(各一錢) 桃仁(去皮尖,五個) 滑石(一錢半) 木香

上銼,水煎服。

一方 療產後淋,小便痛及血淋。

白茅根(五分) 瞿麥 車前子(各二兩) 鯉魚齒(一百枚,為末) 通草(三兩) 冬葵子(三分)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入魚齒末,空心服。

張氏方 療產後小便不通,淋閟。

陳皮一兩去白,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一服便通。(小腸氣道也,肝主之,陳皮、杏仁皆利氣藥,故有驗)

療卒不得小便方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炒為末,和飲頓服。

灸臍法 治產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蓋緣未產之前內積冷氣,遂致產時尿胞運動不順。(積冷者用此,所謂氣化則能出矣)

用鹽填臍中,卻以蔥白剝去粗皮,十餘根作一縛,切一指厚,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上,以火灸之,覺熱氣入腹內,即時便通,神驗。

小便數

大全 云:夫產後小便數者,乃氣虛不能制故也。

薛氏 曰:前證若因穩婆不慎,以致胞損,而小便淋瀝者,用八珍湯以補氣血;若因膀胱氣虛,而小便頻數,當補脾肺;若膀胱陰虛,而小便淋瀝者,須補脾腎。

一產婦小便頻數,時忽寒戰,乃屬脾肺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山茱、山藥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後患發熱晡熱,盜汗自汗,月水不調,用加味逍遙散而安。

一產婦患前證,吐痰發熱,日晡作渴,此膀胱陰虛,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後小便頻數,手足俱冷,屬陽氣虛寒,用前湯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治產後陽氣虛弱,小便頻數及遺尿。(治氣虛頻數遺尿)

桑螵蛸(三十個,炒) 鹿茸(酥炙) 黃耆(各三兩)牡蠣(煅) 人參 厚僕 赤石脂(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粥飲調下。

《外臺》方無厚朴、石脂,有甘草、生薑。

栝蔞湯 療產後小便數兼渴。(此治虛熱)

栝蔞根 人參(各三兩) 黃連 桑螵蛸 甘草(炙) 生薑(各二兩) 大棗(五十枚)

上細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豬肉冷水。

補遺方 療產後小便數及遺尿。(此命門藥也,專主縮小便,虛寒者宜之)

益智仁為末,米飲調服。

小便不禁

陳氏 曰: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

丹溪 云:嘗見收生者不謹,損破產婦尿脬,致病淋瀝,遂成廢疾。一日有徐婦,年壯難產得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宜可補完,胞雖在腹,恐亦可治,遂診其脈虛甚,予曰:難產之由,多是氣虛,產後血氣尤虛,試與峻補。因以參耆為君,芎歸為臣,桃仁、陳皮、黃耆、茯苓為佐(妙在有破血之藥),煎以豬羊胞中湯,極飢時飲之,但劑小率用一兩,至一月而安。蓋令氣血驟長,其胞自完,恐稍緩亦難成功矣。

薛氏 曰:前證若脾肺陽虛,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若肝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若肝腎之氣虛寒,用八味地黃丸。

一產婦小便不禁,二年不愈,面色或青赤,或黃白,此肝脾氣虛血熱,用加味逍遙散為主,漸愈,佐以六味地黃丸而痊。後因怒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左目頓緊,面色頓赤,仍用前散,佐以六君子湯,以清肝火生肝血培脾土而痊。

千金方 治產後小便不禁。(以下七方悉有至理,考之本草,乃見方不虛立,集次有條,醒心會意者當自得之)

白薇 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調下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治產後小便不禁。

桑螵蛸(半兩,炙) 龍骨(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雞內金散 治產後溺床失禁。

用雄雞肶胵一具並腸洗,燒為末,溫酒調服方寸匕。

廣濟方 療產後小便不禁。

用雞尾毛燒灰存性,酒調下一錢匕,日三服。

黃耆當歸湯 婦人產後尿不禁,面微浮,略發熱於午後,此膀胱為坐婆所傷。

黃耆 歸身尾(歸尾破血) 芍藥(各一錢半) 白朮(一錢)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少許)

上水煎,熱服之。

固脬散 治婦人臨產時傷手脬破,小便不禁。

黃絲絹(自然黃者,染黃者不用,取三尺,以炭灰汁煮極爛,以絹水洗去灰令淨) 黃蠟(半兩) 蜜(一兩) 白茅根 馬屁勃(為末,各二錢)(黃絹煮爛固脬,黃蠟護膜生肌,茅根破血止血,馬勃塞虛漏之隙)

上用水二升再煎至二盞,空心頓服。

補脬飲 治產後傷動脬破,終日不小便,但淋瀝不幹。

生熟絹(黃色者,一尺) 白牡丹根皮 白及(各二錢)(丹皮破血,白及補斂)

上用水一碗,煎至絹爛如餳,服之。

小便出血

大全 云:產後小便出血者,因氣血虛而熱乘之,血得熱則流散,滲於胞內,故血隨小便出。

薛氏 曰:一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補中益氣,兼服而愈。後為懷抱不樂,食少體倦,驚悸無寐,血仍作,用加味歸脾湯二十餘劑,將愈(以歸脾而愈,豈尿血亦為脾不攝血歟,臨症須酌之),惑於眾論,服犀角地黃湯,諸證復作,仍服前湯而愈。

血餘散 治產後小便出血。(即此五方,條理有序,品味合宜,孰能遺之)

亂髮不拘多少,湯洗淨,燒灰,研為末,米飲調服方寸匕。

滑石散 治產後小便出血。

滑石(研) 發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地黃汁調下。

崔氏方 療產後血滲入大小腸。

蜜(一大合) 車前草(搗汁,一升)

上相和煎沸,分兩服。

補遺方 治產後小便出血。

川牛膝去蘆,水煎服。

又方

生地黃汁(半升) 生薑自然汁(半合)

上相和服之。

大便出血

薛氏 曰:產後便血,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治法:若因膏粱積熱,用加味清胃散;若因淳酒濕毒,葛花解酲湯;若因怒動肝火,加味小柴胡湯;若因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若因思慮傷心,妙香散;若因大腸風熱,四物加側柏、槐花;若因大腸血熱,四物加芩、連、槐花;若因腸胃虛弱,六君加升麻、柴胡;若因腸胃虛寒,六君加肉蔻、木香;若因元氣下陷,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若因胃氣虛弱,用六君、升麻;若因血虛,用四物、升麻;若因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升麻。大凡元氣虛弱而發熱者,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或補中益氣加炮姜,溫補脾氣,諸證悉退,若四肢畏冷,屬陽氣虛寒,急加附子。病因多端,當臨症制宜,庶無誤矣。

一產婦糞後下血,諸藥不愈,飲食少思,肢體倦怠,此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吳茱萸、炒黃連五分,四劑頓止,用歸脾湯治之而痊。

一婦人怒則便血,寒熱口苦,或胸脅脹痛,或小腹痞悶,此肝木乘脾土,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而愈,又用補中益氣加味逍遙二藥而不復作。

一婦人久下血在糞前,屬脾胃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加連炒吳萸一錢,數劑稍效,乃加生吳萸五分,數劑而愈。

一產婦大便後血,口乾飲湯,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食少體倦,日晡面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炮薑、木香漸愈,用補中益氣將愈,用歸脾湯而愈。後因勞役兼怒氣,發熱血崩,夜間譫語,此熱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補中益氣而血止,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康。

加味清胃散 治因膏粱積熱便血。

當歸身(酒浸,一錢) 黃連 生地黃(酒洗) 升麻(各二錢) 牡丹皮(一錢半) 石膏(三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無石膏,有犀角、連翹、甘草。

的奇散 治產後惡露不行,余血滲入大腸,洞瀉不禁,下青黑物,亦驗。

用荊芥大者四五穗,於盞內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許,研勻,沸湯一兩呷調下。此藥雖微,能愈大病,幸勿忽之。(妙理入神)

產後陰下有物脫出產腸不收

三因方 云:婦人趣產,勞力努極,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或舉動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

丹溪 云:一婦人三十餘歲,生女二日後,產戶下一物如手帕,下有帕尖,約重一斤。予思之,此因胎前勞乏傷氣,或肝痿所致,卻喜血不甚虛耳。其時暮天寒,恐冷干壞了,急與炙黃耆半錢,人參一錢,白朮五分,當歸一錢半,升麻五分,三帖連服之,即收上,得汗通身乃安,但下裔沾席處,乾者落一片,約五六兩重,蓋脂膜也,食進得眠,診其脈皆澀,左略弦,視其形卻實,與白朮、芍藥各半錢,陳皮一錢,生薑一片,煎二三帖以養之。

一婦人產子後,陰戶中下一物如合缽狀,有二岐,其夫來求治。予思之,此子宮也,必氣血弱而下墜。遂用升麻、當歸、黃耆大料一帖與之。半日後其夫復來,曰:服二次後,覺響一聲,視之已收陰戶訖,但因經宿幹著席上,破一片如掌心大在席,某妻在家哭泣,恐傷破不可復生。予思之,此非腸胃,乃脂膏也,肌肉破,尚可復完,若氣血充盛,必可生滿。遂用四物湯加人參與一百帖,三年後復有子。

治子宮下,用黃耆一錢半,人參一錢,當歸七分,升麻三分,甘草二分,作一帖,水一鍾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服,卻用五倍子末泡湯洗,又用末敷之,如此數次,宜多服藥,永不下。

一婦產後水道中出肉線一條,長三四尺,動之則痛欲絕,先服失笑散數次(何以服失笑散),以帶皮姜二斤研爛,入清油二斤,煎油干為度,用絹兜起肉線,屈曲於水道邊,以前姜熏之,冷則熨之,六日夜縮其大半,二六日即盡入,再服失笑散、芎歸湯調理之。如肉線斷,則不可治矣。

當歸黃耆散 治產後陰脫,謂陰戶脫下也。(補而升之)

當歸 白芍 黃耆 人參(各二錢) 升麻(五分)

一方有甘草,無芍藥。

上銼作一劑,水煎,食前溫服,外用五倍子泡湯洗,又用末敷之。(五倍固脫也)

加味八珍湯 治產後生腸不收。(氣血並補而升)

八珍湯(八錢) 黃耆(一錢) 防風 升麻(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外以荊芥、藿香、樗皮煎湯熏洗。

加味四物湯 治因產用力過多,陰門突出。(補血固脫)

四物湯(四錢) 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上銼,水煎服,陰痛者加藁本、防風,去龍骨。(妙在一加一去,有本來升法)

當歸散 治陰下脫,又名㿗疝。

當歸 黃芩(各二兩) 白芍(一兩) 蝟皮(燒存性,半兩) 牡蠣(煅,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米湯任意調下,忌登高舉重。(㿉即子宮之脫,刺蝟、牡蠣、芩、芍涼而固脫也)

硫黃散 治產後努力太過,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陰脫有屬肝熱者),舉動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

硫黃 烏賊魚骨(各半兩)(硫黃、烏賊溫而固脫也) 五味子(二錢半)

上為末,摻患處,日三易。

烏椒湯 治陰下挺出。(溫法)

蜀椒(一方不用此味) 烏頭 白及(各半兩)

上為末,以方寸匕綿裹,納陰中入三寸,腹中熱易之,一日一度,明旦乃復著,七日愈。

寸金散 治婦人子腸下不收。(溫澀清涼,妙妙)

蛇床子 龍腦 葫蘆巴 紫梢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錢,煎水半碗,淋洗之,三二遍為效。

復元湯 治產後子宮不收。

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皮(各等分)

上㕮咀,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一方 有臨產子腸先出,產後腸不收,名曰盤腸獻花產。

治法:命產母仰臥,卻用好米醋半盞和新汲水七合,攪勻,忽噀產母面或背,每一噀令一縮。三噀三縮,腸則盡收,此良法也。

一方 產腸出,俗用冷水噀母面,其腸自收,此法虛弱之人切不可用。恐驚怯成病,或即脫絕,以此方治之。

用蓖麻子四十粒(一方云十四粒),去殼研爛,塗產母頭頂。自能收上,如收了,即以水洗去頂上蓖麻。

又方 治腸出久而不收,為風吹乾,不能收者。

以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盤腸,仍煎好磁石湯一杯,與產母飲之,自收。(取意)

丹溪方 治產後腸不收。

用香油五斤煎熱,盛盆俟溫,坐油盆中。約一頓食時,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嚏作立上,妙。(有法)

雜方 治盤腸產。

半夏為末,搐鼻中,腸自上。(取嚏之義)

一方 全蠍不拘多少為末,口噙水,鼻內搐之,立效。

一方 以大紙捻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熏產母鼻中,腸即上。

雜方 治產後陰腫下脫。

鐵精羊脂二味攪令稠,布裹炙熱熨,推納之。

一方 用枳殼二兩,去穰銼碎,煎湯溫浸,良久即入。

一方 用人尿,燒酒調下方寸匕。

一方 腸出,盛以潔淨漆器,濃煎黃耆湯浸之,腸即上。

一方 蛇蛻、蛇床子二味炒熱,布裹熨患處,亦治產後陰痛。

一方 單用蛇床子一升,炒熱,帛裹熨患處,亦治產後陰痛。

一方 燒兔頭末,敷之。

一方 以溫水洗軟,卻用雄鼠糞燒煙燻入。

灸法 治產後陰脫,灸臍下橫紋二七壯。

一法 婦人陰挺出,四肢淫濼,身悶,少海主之。(一作照海)

一法 婦人胞胎門落頹不收常濕,灸神闕、玉泉(五十壯)、陰交。(臍下一寸指縫中,灸五十壯,三報)

又法 玉泉旁開三寸。(灸隨年壯,三報)

一法 女人陰門冷腫,灸歸來。(三十壯)

產門不閉腫痛

薛氏 曰:玉門不閉,氣血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腫脹焮痛,肝經虛熱也,加味逍遙散;若因憂怒,肝脾氣血傷也,加味歸脾湯;若因暴怒,肝火血傷也,龍膽瀉肝湯。

一產婦玉門不閉,發熱惡寒,用十全大補加五味子數劑,而寒熱退,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數劑。而玉門閉。

一婦人脾胃素弱,兼有肝火,產後玉門腫痛,寒熱作渴,嘔吐不食,外敷大黃等藥,內用驅利之劑,腫及於臂,諸證蜂起,此真氣虛而邪氣盛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腸胃,次用補中益氣以升陽氣,下數劑而痊愈。(無肝火則不腫痛,非脾胃弱則不嘔吐,故用大黃等藥失其治也)

一產婦患此失治,腫潰不已,形體消瘦,飲食少思,(此從飲食少思治)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半年矣,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膿水漸少,飲食漸進,又用歸脾湯,共五十餘劑而愈。

一產婦玉門不閉,小便淋瀝,腹內一塊,攻走脅下,或脹或痛,(此從脅下脹痛淋瀝治)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而愈。

一婦人子宮腫大,二日方入,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諸證悉愈,仍復生育。

十全大補湯 治產後血氣大虛,陰門不閉,發熱惡寒。

本方加五味子,水煎服。

硫黃湯 治產後玉門開而不閉。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一兩半) 蛇床子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碗煎湯,頻洗之,自效。

斂陰法 治新產後陰腫下脫及產門不合。

新石灰半升先放在腳盆內,後以沸湯衝入,乘熱於上熏之,俟溫,用手掬清者沃淋之。未效,日再用。(有一婦用此法熏之即死,不可不慎。大抵宜溫不宜乘熱也,蓋以新石灰而加滾湯,以熏新產之婦,能不傷乎,故盡信書不如無書,又當以己意逆之也)

當歸湯 治產後臟中風冷,陰腫痛。(品味俱妙)

當歸 獨活 白芷 地榆(各三兩) 敗醬(《千金翼》不用) 礬石(各三兩)

上銼碎,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適冷暖洗陰,日三。(適冷暖二字妙)

一方 治婦人子宮大痛不可忍,併產後生腸不收。(謂子宮墜下以致大痛也,此子宮當以玉門為釋,觀生腸不收可想矣,不然腹中之物豈能泡糝,是玉門,前案可據)

五倍子 白礬(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泡洗,干糝亦可。

桃仁膏 治產後陰腫妨悶。(此謂陰腫有瘀血)

桃仁(去皮尖) 五倍子 枯礬(各等分)

上為末,研桃仁膏拌勻敷。

一方 單用桃仁,去皮尖研細,四五次抹之。

萬應丸 治產後小戶痛不可忍。

知母一味去皮,炒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清酒一盞化下。

一方 治產後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季蔥入乳香。同搗成餅,安於陰戶兩旁,良久即愈。(兩旁屬厥陰,蔥涎止痛,以其通也,四季蔥通而愈通,況同乳香乎,此入理之方,請試思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