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卷之十四 乳病門

明·武之望
来源:济阴纲目

乳病門

乳汁不行

大全 云:婦人乳汁乃氣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皆由氣血虛弱,經絡不調所致,凡乳汁勿令投於地,蟲蟻食之,令乳無汁,若乳盈溢,可潑東壁上佳。或產後乳漲,或臖作者,此年少之人初經產乳,內有風熱也,須服清利之藥則乳行。若累經產而無乳者,亡津液故也,須服滋陰之藥以助之。若雖有乳,卻又不甚多者,須服通經之藥以動之,仍以羹臛引之。蓋婦人之乳,資以衝脈,沖與胃經通故也。有屢經產而乳汁常多者,亦婦人血氣不衰使然,若婦人素有疾在衝任,乳汁少而色帶黃者,生子則怯弱而多疾。

三因方 云:產婦有二種乳脈不行,有血氣盛而壅閉不行者,有血少氣弱澀而不行者,虛當補之,盛當疏之,盛者當用通草、漏蘆、土瓜根輩,虛者當用煉成鍾乳粉(鍾乳原從氣化而成,故取之,以天人合氣也,微乎微乎)、豬蹄、鯽魚之屬,概可見矣。

薛氏 曰:前證若氣血虛弱而不能生化者,宜壯脾胃;怒動肝膽而乳腫汁出者,宜清肝火。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為乳,在下為經,若屢產無乳,或大便澀滯,當滋化源。

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致乳房腫脹,發熱作渴,余謂血氣虛,以玉露散補之而愈。

通草散 治產後血氣盛實,乳汁不通。(以下五方皆治盛實壅滯,各有經濟法度,宜熟味之)

桔梗(二錢) 瞿麥 柴胡 天花粉(各一錢)通草(七分) 青皮 白芷 赤芍藥 連翹 木通 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漏蘆散 治婦人肥盛,氣脈壅滯,乳汁不通,或經絡凝滯,乳內脹痛,或作癰腫,將欲成者。此藥服之,自然內消,乳汁通行。

漏蘆(一兩半) 蛇蛻(炙,十條) 栝蔞(十枚,急火煅存性。一方用根十枚。切片炒焦)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仍食豬蹄羹助之。經驗方有牡蠣燒存性(此厥陰陽明藥,加牡蠣尤奇)。一方只用牡蠣煅末,酒調下。

秘傳湧泉散 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乳脹痛,或作癰腫。

王不留行 白丁香 漏蘆 天花粉 殭蠶 穿山甲(火炮黃色,各等分,一方無此味)

上為末,每服四錢,用豬懸蹄煮汁調下。(此散結通塞劑也,而白丁香宜查)

羅氏湧泉散 治氣滯少乳。

瞿麥穗 麥門冬(去心) 王不留行 龍骨 穿山甲(炮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先食豬懸蹄羹,後服此藥,服後以木梳刮左右乳房三十餘下,日三服(立齋方無穿山甲,而以豬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其用龍骨與氣滯何居,意以通中用塞也。取義而已)。忌食姜椒辛辣之物。

湧泉散 治乳汁不通。不問虛盛,先用木梳頻刮乳房,後服藥。

穿山甲 白殭蠶 肉豆蔻(麵包煨熟,各四錢) 皂角(五錢) 胡桃仁(去皮。四兩) 芝麻(炒,半斤)

上為細末,每服不拘多少,溫酒調下,任意飲之。(湧泉三方,俱有奇藥,而此以穿山、殭蠶、皂角通塞,胡桃、芝麻生乳,若肉豆蔻者,其善溫胃化食者歟,可與智者生巧)

產寶方 治產後乳無汁。

土瓜根 漏蘆(各三兩) 通草(四兩) 甘草(二兩)

上銼碎。以水八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若為乳無汁須以補氣血為主,而此以土瓜根桂心通血脈,有冷熱不同,全無氣血之劑,而甘草一味又超於法外矣)。一方加桂心,併為末,酒服方寸匕。

胡桃散 治婦人少乳及乳汁不行。

核桃仁(去皮,十個,搗爛) 穿山甲(為末,一錢)

上搗和一處,共酒調服。

皂角散 治乳汁不通及乳結硬疼痛。

皂角(燒粉) 蛤粉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歌曰:婦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八字。須臾核散笑呵呵。

張氏方 滋益氣脈榮衛,行津液。

葵子(炒香) 縮砂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雜方 下乳汁。

栝蔞子洗淨,炒令香熟,瓦上㩉令白色為末,酒調下一錢,合面臥,少時再服。

一方 栝蔞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飲一升,日三。

一方 土瓜根為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

一方 京三稜三個,水二碗煮取一碗,洗之,取汁下為度,妙。(以洗法通氣,又是一法)

一方 穿山甲洗淨一兩,灰炒燥,為細末,酒調服方寸匕,治產乳無汁,亦治乳結癰腫。

以上治乳滯不行之劑。

加味四物湯 治氣血虛,乳汁不通。(以下皆補法,而諸法不同,然會其理,則各臻至妙也,試法尤為入門便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生地黃 木通 王不留行 天花粉(各等分)

上銼一劑,同獖豬蹄旁肉四兩,煎湯二鍾,入藥同服,先將蔥湯頻洗乳房。(按第一方以四物不用熟地,第二方合四君而無白朮,更去生地,第三方有黃耆,或歸或芎或甘草,以至粳糯米、羊蹄、鍾乳,種種變更,皆不出於至中至正之道。噫,其能復超於法外否)

玉露散 治產後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大便澀滯,此藥涼膈壓熱下乳。

人參 白茯苓 當歸(各五分) 芍藥(七分) 川芎 桔梗(炒) 白芷(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㕮咀,水煎,食後服。如熱甚,大便秘,加大黃炒三分。

當歸補血加蔥白湯 治產後無乳。

當歸(二錢) 黃耆(一兩) 蔥白(十根)

上銼,水煎服。(此方亦從補法來,而以蔥白引入乳房,尤為捷徑)

通脈散 治女人乳少。

當歸 天花粉 木通 牡蠣 穿山甲

上為細末,用豬蹄湯入酒少許調服。

通乳湯 治乳後氣血不足,經血衰弱,乳汁澀少。

豬蹄(下節,四隻) 通草(二兩) 川芎(一兩) 穿山甲(十四片,炒黃) 甘草(一錢)

上用水五升煮汁飲之,忌生冷,避風寒,夜臥不宜失蓋,更以蔥湯頻洗乳房。

一方 治乳汁不通。

當歸 穿山甲(酥炙,各五錢) 天花粉 王不留行 甘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豬蹄湯或熱酒調下,其乳即通。

豬蹄湯 治婦氣少力衰,脈澀不行,絕乳汁。

豬蹄(一隻) 通草(四兩)

上將豬蹄淨洗,依食治法,次用水一斗同通草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飲之,末作二料。

立效散 下乳汁。

粳米 糯米(各半合) 萵苣子(一合,並淘淨) 生甘草(半兩)

上研細,用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三服,立下。(全以穀氣為主,即糯米又為養陰助乳之大藥也)

又方 治乳汁少。

栝蔞根 薄荷干身(各等分)

上為粗末,先吃羊蹄汁一碗,次服藥,後再吃蔥絲羊羹湯少許,立效。(羊肉補形,薄荷蔥絲和味,引經通滯)

鍾乳散 治乳婦氣少血衰,脈澀不行,乳汁絕少,成煉鍾乳粉研細,濃煎漏蘆湯調下二錢。

雜方 有人乳汁不行已十七日,諸藥無效,遇有人送赤豆一斗,遂時常煮粥食之,當夜乳脈通行。

一方 麥門冬不拘多少,去心,焙為末,以酒磨犀角約一錢許,暖調二錢服之,不過兩服,乳汁便下。(此清心法可為焦勞者一助云,乃又超於法外矣)

以上治乳少不行之劑。

乳汁自出

大全 云:產後乳汁自出者,乃是胃氣虛所致,宜服補藥以止之,若乳多溢滿急痛者,溫帛熨之(當觀人勇怯及乳汁濃淡,以論虛實,為有湧溢故也)。《產寶》有是論,卻無方以治之。若有此證,但以漏蘆散亦可。

有未產前乳汁自出者,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經書未嘗論及。(予曾診一內,氣盛脈旺,患乳泣,其生子長而遊癢,其不育之說,亦未必盡然也)

薛氏 曰:前證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肝經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肝經怒火,用四物柴梔芩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一產婦勞役,忽乳汁如湧,昏昧吐痰,此陽氣虛而厥也,灌以獨參湯而蘇,更以十全大補湯數劑而安。若婦人氣血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脹痛,憎寒發熱,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血氣如此,何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方中多用之。

漏蘆散

方見前。

免懷湯 欲摘乳者,用此方通其月經,則乳汁不行。

當歸尾 赤芍藥 紅花(酒浸) 牛膝(酒浸各五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歸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食乳,要消者,服此立消。麥芽二兩炒熟,水煎服。一方炒為末,煎四物湯調服,即止。

吹乳癰腫

大全 云:產後吹奶者,因兒吃奶之次忽自睡著,為兒口氣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積在內,遂成腫硬,壅閉乳道,傷結疼痛,亦有不疼下痛,腫硬如石者,總名曰吹奶。若不急治,腫甚成癰,逮有至死者,連服皂角散、栝蔞散,敷以天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則散。

薛氏 曰:前證用藥,切不可損其氣血。

丹溪 云: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或為忿怒所逆,鬱悶所遏。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熱沸騰,故熱甚而化膿。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滯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於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矣,此不治必成癰癤。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細研石膏行汙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治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或湯或散,加減隨意消息,然須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立方有法,用藥有訣,不可不達)。彼村工喜於自銜,便妄目針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憫。

李氏 曰: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根也。

初起煩渴嘔吐者,膽胃風熱也,甚則毒氣上衝,咽膈妨礙。寒熱者,肝邪也。此皆表證,宜不換金正氣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嘔,定寒熱。咽膈有礙者,甘桔湯加生薑,或護心散。如潰後見此四證為虛。

飲食厚味,忿怒憂鬱,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化為濁膿,肝經氣滯,乳頭竅塞不通,致令結核不散,痛不可忍。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針刀,能飲者一醉膏加芎、歸各一分一服,兩服即效,不能飲者栝蔞散。

結核亦有因氣血虛弱,被外感內傷,以致痰瘀凝滯而成核者,俱以芷貝散為主。血虛合四物湯,更加參、朮、柴胡、升麻;氣虛合四君子湯,更加芎、歸、柴胡、升麻;憂思傷脾者,歸脾湯加栝蔞根、貝母、白芷、連翹、甘草節,水酒各半煎服。

有肝火結核腫痛甚者,清肝解鬱湯。

吹乳,因乳子膈上有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熱氣吹入乳房,凝滯不散,作痛。初起須忍痛揉令稍軟,吸令汁透,自可消散。不散宜益元散,冷薑湯或井水調,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重者解毒湯頓服之,挾氣者芷貝散、單青皮湯,外用漏蘆為末,水調敷之。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脹痛者,湧泉散。

核久內脹作痛,外腫堅硬,手足不近,謂之乳癰。未潰者,仍服栝蔞散、內托升麻湯,或復元通氣散加漏蘆;虛者,托裡消毒散;將潰,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者,內托升麻湯;已潰寒熱者,內托十宣散;少食口乾者,補中益氣湯;晡熱內熱者,八物湯加五味子;胃虛嘔者,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胃寒嘔吐或瀉者,六君子湯加乾薑、藿香;遇勞腫痛者,八物湯倍參、耆、歸、術;遇怒腫痛者,八物湯加山梔。

王損庵 曰:隆慶庚午,予自秋闈歸,則妹已病。蓋自七月乳腫痛不散,八月用火針取膿,醫以十全大補湯與之,外敷鐵箍散,不效,反加喘悶。九月產一女,潰勢益大,而乳房爛盡,乃及胸腋,膿水稠黏,出膿幾六七升,略無斂勢。十一月始歸就醫,改用解毒和平中劑,外摻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劑,膿出不止,流濺所及,即腫泡潰膿,兩旁紫黑,瘡口十數,胸前腋下皆腫潰,不可動側,其勢可畏。余謂產後毒氣乘虛而熾,宜多服黃耆解毒補血益氣生肌,而醫不敢用。十二月中旬後益甚,瘡口唸余,諸藥及試不效,始改用予藥。時膿穢黏滯,煎楮葉豬蹄湯沃之,頓爽。乃治一方,名黃耆托裡湯,黃耆之甘溫,以排膿益氣生肌為君,甘草補胃氣解毒,當歸身和血生血為臣,升麻、葛根、漏蘆為足陽明本經藥,及連翹、防風,皆散結疏經,栝蔞仁、鼠黏子解毒去腫,皂角刺引至潰處,白芷入陽明,排膿長肌,又用川芎三分,及肉桂炒柏為引用,每劑入酒一盞,煎送白玉霜丸,疏膿解毒。時膿水稠黏,方盛未已,不可遽用收澀之藥,理宜追之,以翠青錠子外摻,明日膿水頓稀,痛定穢解,始有向安之勢,至辛未新正,患處皆生新肉,有紫腫處俱用蔥熨法,隨手消散。但近腋足少陽分尚未斂,乃加柴胡一錢,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膿水將淨者,即用搜膿散摻之,元宵後遂全安。

康祖為廣德宰,事張王甚謹,後授溫倅,左乳生癰,繼又胸臆間結核,大如拳,堅如石,荏苒半載,百療莫效,已而牽掣臂腋,徹於肩,痛楚特甚,急禱王祠下,夢聞語曰:若要安,但用生薑自然汁、制香附服之、覺呼其子,檢本草視之,二物治證相符,訪醫者亦云有理,遂用香附子去毛,薑汁浸一宿,為末二錢,米飲調,方數服,瘡膿流出,腫硬漸消,自是獲愈。

一婦人稟實性躁,懷抱久郁,左乳內結一核,按之微痛,以連翹飲子二十餘劑,少退,更以八珍加青皮、香附、桔梗、貝母二十餘劑而消。

消毒飲 治吹乳吹癰並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藥。

當歸 白芷 青皮(去皮) 貝母 柴胡 天花粉 殭蠶(炒) 金銀花(各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便毒,加大黃煨一錢,空心服。(白芷為陽明經,排膿止痛,青皮、柴胡行厥陰經氣滯,當歸行血,天花粉通血脈,殭蠶散結痰,貝母開鬱痰,金銀花味甘,總解諸毒,其加大黃以治便毒者,亦行厥陰汙濁之血也)

連翹飲子 治乳癰。(此專行厥陰氣血凝滯之藥)

連翹(結熱) 栝蔞仁(滌痰緩肝) 川芎(血) 皂莢刺 橘葉(氣) 青皮(氣) 甘草節(血) 桃仁(各二錢,血)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如已破者,加參、耆、當歸;未破者,加柴胡、升麻。

一方 治血脈凝注不散,結成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

天花粉 金銀花 皂角刺 穿山甲 當歸尾 白芷梢 栝蔞仁 貝母(去心) 甘草節

上銼,酒煎眼。(以凝注不散,故用天花角刺山甲歸尾)

又方 治婦人乳中結核。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 栝蔞仁(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後細細呷之。(以乳房結核,故用升麻、青皮,而連翹散結熱,甘草、栝蔞緩肝潤燥也)

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並乳癰初起亦治。

升麻 當歸身 葛根 連翹 黃柏(各二錢) 黃耆(三錢) 牛蒡子 甘草(炙,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鍾煎,食後服。(治黑陷妙劑。而黃柏之用,所以濟陷也;肉桂之用,所以發毒也)

清肝解鬱湯 治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凡肝膽經血氣不和之證,宜用此藥。

人參(去蘆) 茯苓 熟地黃 芍藥(炒) 貝母(去心) 山梔(炒,各一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半) 柴胡 牡丹皮 川芎 陳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風熱即肝熱生風,言熱則火在其中矣,治以逍遙散加山梔、四物,養肝血清膽熱也,治熱即治風,養血即清火也,人參同白朮,非氣虛者不宜輕用)

一方 乳慄破則少有生者,必大補,或庶幾耳。(此方重在破字上)

人參 黃耆 白朮 當歸 川芎 連翹 白芍 甘草節

上銼,水煎服。

一方有青皮、栝蔞,無白朮。乳岩小破,加柴胡。(以乳慄有青皮、栝蔞,無白朮,此方中之竅須得之,小破二字亦一竅也)

一方 治乳硬痛。(硬字上討好)

當歸 甘草(各三錢) 沒藥(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入酒少許,熱飲。

金銀花散 治乳脈不行,結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

金銀花 當歸 黃耆(蜜炙)(以乳脈不行而用黃耆,宜詳之) 甘草(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鍾,食後溫服。

丹溪方 治乳腫痛。

青皮 石膏(煅) 連翹 皂角刺(炒) 黃藥子(黃藥子解熱毒要藥,而所要配諸藥又極當,非丹溪論中語也) 當歸頭 木通(各一錢) 生甘草(三分)

上作一帖,水煎,入好酒些少,同煎服。

一方 治乳癰奶勞焮腫。

石膏(煅) 樺葉(燒) 栝蔞子 青皮(石膏、青皮是一套子,而配法差別) 甘草節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乳有核。(在覈字上看)

南星 貝母 甘草節 栝蔞(各一兩) 連翹(半兩)

上以水煎,入酒服。

復元通氣散 治婦人乳癰及一切腫毒。(通氣二字妙)

木香 茴香 青皮 穿山甲(酥) 陳皮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去心,薑製,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好酒調下。

治乳癰方(行結氣結血,其加參耆,又是一法)

青皮 栝蔞子 橘葉 連翹 桃仁(留尖) 皂角刺 甘草節

上水煎服,如破多加參、耆。

神效栝蔞散 治婦人乳癰乳岩,神效。

黃栝蔞(子多者,不去皮,焙乾研爛) 當歸(酒洗) 生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別研,二錢半)(用乳沒法始此)

上作一劑,用好酒三碗,於瓷石器中慢火熬至碗半,分為三次,食後服。如有乳岩,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則內消。疾甚者,再合一服,以愈為度。立效散與此間服神效,但於栝蔞散方減去當歸,加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是也。

究源五物湯 治癰疽發背,乳癰通用。

栝蔞(炒,一枚) 皂角刺(半燒帶生) 沒藥 乳香 甘草(各半兩)

上銼,用淳酒三升煎取二升,時時飲之,痛不可忍,立止。

栝蔞散 治吹乳。

乳香(一錢,研) 栝蔞(一個,一方用根一兩)

上銼,用酒煎服,或為末,溫酒服二錢,外用南星末,溫湯調塗。

橘香散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藥下即不疼,神驗,因小兒吹乳,變成斯疾者,並皆治之。

陳皮(去白,乾麵炒黃,為末,一兩) 麝香(一分)

上研勻,酒調下二錢,被蓋汗出即愈。

補遺方 治吹乳結實腫痛。

陳皮(二兩)(陳皮亦厥陰藥) 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分兩次服,用荊芥、羌活、獨活煎湯,熏洗即散。

一方 治乳癰。

夜明砂 栝蔞(炒) 阿魏

上為末,飯丸,酒吞下。(此方無分兩,大都以夜明砂為君,以破結血也,栝蔞為臣,以潤結痰也,阿魏為佐,軟堅破滯也)

通和湯 治婦人乳癰,疼痛不可忍者。

穿山甲(炮黃) 木通(各一兩) 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自然銅其通壅滯者歟)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食遠服。

二灰散 治產後乳汁不泄,結滯不消,熱毒。

蔓荊子(燒) 皂角刺(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夜陰散 治吹乳乳癰。

蜘蛛(三個) 紅棗(三枚,去核)

上每棗一枚入蜘蛛一個,夾於內炒熟,口嚼吃,用燒酒送下,未成者立消,已成者立潰。

獨勝散 治婦人吹奶初覺,身熱頭疼,寒熱及胸乳腫硬,是其候也,服之能令下乳汁,通血脈,立能自消。

白丁香(真者)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腫硬立消,甚者不過三服。

一方 治婦人吹乳硬腫,身發熱憎寒,疼痛難忍,不進飲食者,服之良驗。

鹿角一兩(此藥行厥陰經) 炭火煅存性,研細,分作二服,先將末藥五錢入鍋,次下無灰酒一碗,滾數沸倒在碗內,乘熱盡飲,臥覆汗出即安。

一方 用鹿角銼為細末,酒調二三錢服,亦效。

一方 用鹿角於粗石上磨取白汁塗之(磨者更妙),干又塗。

勝金丹 治吹乳結核不散腫痛者,神效,亦治乳岩。

百齒霜(即梳齒上頭垢)

上用無根水丸如雞頭子大,以黃丹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好酒下,如不飲酒,白湯下,不可化開,亦不可令病人知,極有效驗。

一方 治乳癰及無名腫毒初起。

用五葉藤,一名五爪龍,不拘多少,生薑一塊,好酒一碗,擂爛,去渣,熱服,汗出為度,仍以渣敷。

敷乳方(破血破氣破痰)

天南星 皂角刺(燒帶生) 半夏(生,各三分) 白芷 草烏 直殭蠶(焙,各一分)

上為細末,多用蔥白研取汁,入蜜調敷,若破瘡口,用膏藥貼。(蔥與蜜反,故用之)

蔥熨法 治吹乳乳癰,登時立消。(通陽明壅結)

用連根蔥一大把搗爛,成餅一指厚,攤乳上,用瓦罐盛灰火覆蔥上,須臾汗出即愈。

一方 治吹奶。

金銀花 天蕎麥 紫葛藤(各等分)

上以醋煎,洗患處立消。如無蕎麥、葛藤二味,只金銀花亦可。

一方 治乳癰。(前敷藥宜溫熱,此以清涼,而氣血之分蓋有別也)

大黃 鼠糞(新者,各一分) 黃連(二分)

上三味搗為末,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邊,痛止即愈。無黍米,粟米粳米亦得。

柳根熨法 治乳癰二三百日,眾療不瘥,但堅紫色青。

用柳根削取上皮,搗令熟,熬令溫,盛著練囊中熨乳上,干則易之,一宿即愈。

雜方 治吹乳乳癰。

用新柏葉一握洗淨,以朴硝一勺,同入臼內杵之,旋加清水,扭取自然汁半碗,先以病人飲三兩口,仍用雞翎蘸汁掃於患處,中間留一眼,四邊頻頻掃之,其腫自消。

一方 用生地黃擂汁塗之,一日三五次,立效。

一方 用生山藥搗爛,敷上即消,消即去之,遲則肉腐。

一方 採嫩桑葉研細,米飲調攤紙花,貼患處。

一方 用蒲公英搗爛,敷患處,神妙。

一方 用天南星為末,以溫酒調塗。

一方 以益母草為末,調塗,或生搗爛用之。

一方 治吹乳,用桑樹蛀屑,飯搗成膏貼之。

一方 用遠志酒煎服,滓敷患處。

一方 用野椒桑和藥一同搗膏,敷患處。

一方 用鼠黏子加射干,酒吞下。

一方 治乳癰,用人牙齒燒存性,研為細末,以酥調,塗貼癰上。

一方 治乳癰初發,用貝母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即以兩手覆按於桌上,垂乳良久,自通。

一方 用真樺皮為末,酒服方寸匕,睡醒已失。

一方 用蒲公英忍冬藤酒煎服,即欲睡,是其效也。

一方 單用蒲公英煮汁飲及封之,立消。

一方 治吹乳,用豬牙皂角去皮弦,蜜炙為末,酒調服之。

一方 用大車頭邊油垢,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一方 螃蟹去足用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黃酒下。

一方 用黍子一合,黃酒下即散。

一方 治吹乳未成膿者,用鼠糞二十一粒,研為細末,冷水調服,立效。

妒乳

夫妒乳者,由新產後兒未能飲,至乳不泄,或乳脹,捏其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強掣痛,手不得近是也。初覺便知,以手捏去汁,更令旁人助吮引之。不爾,或作瘡有膿,其熱勢盛,必成癰也,輕則為吹乳妒乳,重則為癰。雖有專門,不可不知。

集驗論 曰:(浸淫瘡亦名姑妒)凡婦人女子乳頭生小淺熱瘡,搔之黃汁出,浸淫漸長,百療不瘥,動經年月,名為妒乳,宜以赤龍皮湯、天麻湯洗之,敷二物湯、飛烏膏及飛烏散,始作者可敷以黃芩漏蘆散、黃連胡粉散,並佳。(缺漏蘆散)

連翹湯 治產後妒乳,並癰實者下之。(有餘者瀉之)

連翹 升麻 元參 芍藥 白蘞 防風 射干 杏仁 芒硝 大黃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後服。

栝蔞散 冶乳初結脹不消,令敗乳自退。

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粉草(一寸,半生半炙) 生薑(一塊,半生半煨)

上銼,用酒二碗煎服,少頃痛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一服,順所患處乳側臥於床上,令其藥行故也。無生薑用麥芽。

一方 治妒乳。

黃芩 白蘞 芍藥

上為末,以漿水飲服半錢匕,日三。若左乳汁結者,即捋左乳汁(捋法有見解),若右乳汁結者,可捋去右乳汁。

赤龍皮湯 治妒乳。

槲皮三升,水一斗煮五升,夏冷洗,秋冬溫之,分以洗乳。

天麻湯 治妒乳,亦洗浸淫黃爛熱瘡,癢疽濕陰蝕瘡,小兒頭瘡。

天麻草(即益母)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隨寒溫分洗乳,以殺癢也,洗畢,敷膏散。

飛烏散 治乳頭生瘡及諸熱浸淫,丈夫陰蝕癢濕,小兒頭瘡疳蝕等瘡,並以此敷之。

維粉(燒硃砂作水銀上黑煙,三兩,熬令焦燥) 枯礬(三兩,燒粉)

上二味篩為細末,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瘡,日三,有汁可乾摻。

黃連胡粉膏 治乳瘡,並諸濕癢黃爛肥瘡。

黃連(二兩,為末) 胡粉(二兩半) 水銀(一兩,同研令消散)

上三味相和,皮裹熟捼之,自和合也,縱不成一家,且得水銀細散入粉中,以敷乳瘡。

一方 治妒乳生瘡。

蜂房 豬甲中土 車轍中土(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苦酒和敷之。

鹿角散 治婦人乳頭生瘡,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者。

鹿角(三分) 甘草(一分)

上二味為末,和以雞子黃,於銅器中置溫處,炙上敷之,日再即愈,神驗不傳。

雜方 治妒乳乳癰。

燒自死蛇為灰,和以豬膏塗之,大良。

一方 葵莖及子搗篩為末,酒服方寸匕,即愈。

一方 雞屎干為末,酒服方寸匕,須臾三服,愈。

一方 馬溺塗之,立愈。

一方 取搗米槌二枚,炙令熱,以絮及故帛㩉乳上,以槌更互熨之,瘥止,已用立效。

一方 皂角十條,以酒一升揉取汁,硝石半兩,煎成膏敷之。

一方 蔓荊子搗爛,酒服,仍以滓敷患處。

一方 用赤小豆酒研爛,溫服,滓封患處。

一方 仙人掌草一握,小酒糟一塊,生薑一大塊,同研爛,入桂末少許炒,酒服,滓罨患處。

一方 治乳頭裂破,用丁香為末,敷之。

一方 用秋茄子裂開者陰乾,燒存性,水調塗之。

補遺方 治婦人乳頭小淺瘡爛癢。

用芙蓉花或葉,干為末,摻之。

乳岩

丹溪 云:婦人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怒郁遏,時日積累,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後,方為瘡陷,名曰乳岩。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也,不可治矣。若於始生之際,便能消釋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後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予族侄婦年十八歲時曾得此證,審其形脈稍實,但性急躁,伉儷自偕,所難者從姑耳,遂以單方青皮湯,間以加減四物湯,行經絡之劑,兩月而安。

此病多因厚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又有滯乳因兒口氣吹噓而成,又有拗怒氣激滯而生者。煅石膏燒樺皮栝蔞子甘草節青皮,皆神效藥也。婦人此病,若早治之便可立消,有月經時悉是輕病,五六十後無月經時,不可作輕易看也。(經通肝氣能散,經止則血枯矣)

一婦年六十,厚味鬱氣而形實多妒,夏無汗而性急,忽左乳結一小核,大如棋子,不痛,自覺神思不佳,不知食味,才半月,以人參調青皮、甘草末,入生薑汁細細呷,一日夜五六次,至五七日消矣。此乃妒岩之始,不早治,隱至五年十年以後發,不痛不癢,必於乳下潰一竅如巖穴,出膿,又或五七年十年,雖飲食如故,洞見五內乃死(惜哉)。惟不得於夫者有之,婦人以夫為天,失於所天,乃能生此。此謂之岩者,以其如穴之嵌岈空洞,而外無所見,故名曰岩。患此者必經久淹延,惟此婦治之早,正消患於未形,余者皆死,凡十餘人。又治一初嫁之婦,只以青皮甘草與之安。

龔氏 曰:婦人乳岩始有核腫,如鱉棋子大,不痛不癢,五七年方成瘡。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之藥,須情思如意則可愈,如成瘡之後,則如巖穴之凹,或如人口有唇,赤汁膿水浸淫胸腹,氣攻疼痛,用五灰膏去蠹肉生新肉,漸漸收斂。此疾多生於憂鬱積忿,中年婦人未破者尚可治,成瘡者終不可治,宜服十六味流氣飲。

薛氏 曰:乳岩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證,大抵鬱悶則脾氣阻,肝氣逆,遂成隱核,不痛不癢,人多忽之,最難治療。若一有此,宜戒七情,遠厚味,解鬱結,更以養血氣之藥治之,庶可保全,否則不治。惟一婦服益氣養榮湯百餘劑,血氣漸復,更以木香餅灸之,喜其謹疾,年餘而消。余不信,乃服克伐行氣之劑,如流氣飲敗毒散,反大如覆碗,自出清膿,不斂而歿。

李氏 曰:有鬱怒傷肝脾,結核如鱉棋子大,不痛不癢,五七年後,外腫紫黑,內漸潰爛,名曰乳岩,滴盡氣血方死,急用十六味流氣飲及單青皮湯兼服,虛者只用清脾解鬱湯,或十全大補湯,更加清心靜養,庶可苟延歲月。經年以後,必於乳下潰一穴出膿,及中年無夫婦人,死尤速。惟初起不分通何經絡,急用蔥白寸許,生半夏一枚,搗爛,為丸如芡實大,以綿塞之,如患左塞右鼻,患右塞左鼻,二宿而消。(有如是之神)

青皮散 治乳岩初起如鱉棋子,不痛不癢,須趁早服之,免致年久潰爛。

青皮 甘草

上為末,用人參煎湯,入生薑汁調,細細呷之,一日夜五六次,至消乃已,年少婦人只用白湯調下。

十六味流氣飲 治乳岩。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耆 人參 官桂 厚朴 桔梗 枳殼 烏藥 木通 檳榔 白芷 防風 紫蘇 甘草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臨臥頻服,外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肉,漸漸收斂。(五灰膏見痔漏門。乳岩之病,大都生於鬱氣,蓋肝主怒,其性條達,鬱而不舒,則曲其挺然之質,乳頭屬厥陰經,其氣與痰時為積累,故成結核,茲以風藥從其性,氣藥行其滯,參、耆、歸、芍以補氣血,官桂血藥以和血脈,且又曰木得桂而枯,乃伐木之要藥,其不定分兩者,以氣血有厚薄,病邪有淺深,又欲人權輕重也) 乳癰加青皮。

益氣養榮湯 治抑鬱及勞傷血氣,頸項兩乳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並皆治之。

人參 白朮(炒,各二錢)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子 當歸(酒拌) 川芎 黃耆(鹽水拌炒) 熟地黃(酒拌) 芍藥(炒) 桔梗 甘草(炒,各一錢)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此方以六君子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外加香附黃耆桔梗者也,為調理之劑)。胸痞,減人參、熟地黃各三分;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木香餅 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朒,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 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處,以熱熨火熨之。

乳懸

芎歸湯 治產後瘀血上攻,忽兩乳伸長細小如腸,直過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懸,危證。

川芎 當歸(各一斤)

上用水煎濃湯,不時溫服,再用二斤,逐旋燒煙安在病人面前桌子下,令病人曲身低頭,將口鼻及病乳常吸菸氣,未甚縮,再用一料,則瘀血消而乳頭自復矣,若更不復舊,用蓖麻子搗爛貼頂上,片時收,即洗去。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