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某,女,11岁,湖南省茶陵县秩堂镇小田村,学生。于2014年5月30日初诊。
主诉:右眼红痛生翳,视力下降2月余。
病史:患者从3月下旬开始右眼红痛生翳,曾在外院诊断为“角膜基质炎”,曾用“糖皮质激素”、“散瞳”、“抗生素”等治疗,日久不愈,视朦,伴四肢乏力,纳少便溏。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右眼睫状充血(++),角膜深层混浊如毛玻璃状,2%荧光素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下未见着色;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
诊断:角膜基质炎(右眼)。
辨证:脾虚气弱证。
治法:补脾益气。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莲子肉10g,砂仁3g(后下),薏苡仁10g,桔梗6g,白扁豆10g,茯苓15g,太子参5g,炙甘草5g,白术10g,山药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蝉蜕5g,木贼5g,陈皮5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剂,滴右眼,每日4次;②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右眼,每日2次。③金银花15g,鱼腥草15g,秦皮10g。煎水,待温度适宜时熏眼。每日2次。
医嘱:忌辛辣炙煿之品及牛羊狗肉等发物,以免助火生热。
二诊(2014年6月6日):右眼视物较明,睫状充血(+),角膜深层混浊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原方。7剂。
三诊(2014年6月13日):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右眼充血消失,角膜混浊减轻;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改用退翳明目法。方剂:拨云退翳散(《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处方:防风10g,荆芥10g,柴胡10g,木贼10g,赤芍10g,青葙子10g(包煎),黄芩10g,决明子10g,甘草5g。7剂。停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
四诊(2014年6月20日):右眼视物较前清楚,角膜仍留有瘢痕障迹。视力:右眼0.8,左眼1.2,嘱原方再进14剂,以退翳明目。
按:患者脾胃虚弱,清气不升,目窍不利,故黑睛混浊,抱轮红赤;脾主四肢,脾虚气弱,故四肢乏力;脾失健运,故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为脾胃气虚之象。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具有补益脾胃,渗湿利水,退翳明目之功,方中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为基础,加白扁豆、山药、莲子肉健脾以固本,陈皮、砂仁和胃理气;薏苡仁渗湿健脾;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蝉蜕、木贼退翳明目;桔梗载药上行。内外兼治,脾胃健,翳障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