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录 風痹腳氣轉筋鶴膝第十二

清·王士雄
来源:鸡鸣录

風痹腳氣轉筋鶴膝第十二

風痹痛 由風寒濕踞於經絡,以致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筋骨疼痛,畏風怕冷也 魚膠(四兩) 薑汁秘熬膏攤布貼。

老生薑 鳳仙子 川椒 共搗,拌菜油擦之。

汾酒放烈日下曬熬,以手蘸摩患處,旬日一作,三五次愈,三伏時尤效。雖積年錮疾,諸藥不應者,可刈病根。鳳仙子煎湯頻洗。

獨蒜汁 韭汁 艾汁 薑汁 蔥汁(各四兩) 滴花燒酒(二十兩) 同煎滾,入麻油(四兩),熬至汁枯濾清,用丹收成,加入冰片、乳香攤貼患處,兼治箭風極效,名捉虎膏。

五茄皮 防己 獨活 木瓜(炒) 川芎 天麻(酒炒) 秦艽 淡附子 桂枝 防風(各一兩) 黃耆 當歸 製半夏(各二兩) 紅花(二兩二錢) 生地(酒炒,四兩) 豨薟(酒蒸,三兩) 甘草 白芥子(各六錢) 十八味為細末,煉蜜打丸,每重二錢,空心酒化一丸服。

川烏 故紙 乾薑 淡附子(各一兩) 草烏 官桂 川椒 樟腦 香附 杜仲 木香 乳香 大茴 南星 防風 川芎 安息香 半夏 大黃 桃仁 當歸(各五錢) 丁香 芸香(各四錢) 沉香 檀香 硫黃 冰片 甘松 山奈 雄黃 沒藥 艾葉 羌活 白芥子(各三錢) 麝香(二錢) 三十五味研細,用蘇合油或丁香油,或麻油拌勻,打熱收藏。用時先將手搓熱,以藥摩患處,俟皮膚香透,將藥放開,但以手按皮膚,徐徐摩擦,此藥一兩,可用十餘次。專治風寒濕邪,踞於經絡,凡筋骨疼痛,四肢拘攣、麻木,腰膝畏寒等證,皆病在軀殼,服藥不能速效,宜以此藥摩之最妙;兼治男婦寒疝攻痛,寒濕腹痛、腸鳴,陰寒霍亂轉筋,及寒濕凝滯,而結成腫毒者皆效。

按風寒濕三氣為痹,俗呼風氣痛是也。治法總以辛溫通逐為事,但經熱則痿,絡熱則痹,是痹證亦有屬熱者。且六氣都從火化,若其人體質多火,或素嗜膏粱,總受風濕,易於化熱,臨證時,必察其有無苔黃口渴小便短赤之兼證,始可治如上法。否則當從虛勞門,清金養血丹之例矣。痹證屬熱者,陳海蜇(漂淨,四兩) 鳧茈(即荸薺,二兩,劈開)煎至蜇化為度,頻服,外以朴硝泡湯,乘熱熏洗,或鹽滷煎熱,淋洗亦妙。

腳氣 冬瓜皮(三兩) 蔥(一兩) 煎湯頻洗。

鮮魚骨炙研末,菜油調塗。

鳳仙花葉根,同紫蘇葉煎湯頻洗。

海桐皮 防己 片薑黃 蠶砂(各三錢) 蒼朮(一錢) 煎湯熏洗,日三四次。朴硝煎濃汁湯,淋洗,日數次,勿間斷,可除根不發。或每日以鹽滷煎熱淋洗亦妙。

一味黃柏酒炒焦研末,蠶砂湯為丸,綠豆大,每晨後,鹽湯服三錢,久服自痊。

金銀花為末,酒調服,再用金銀花、貓兒眼草、露蜂房等分,煎湯洗足,衝心者可愈。

轉筋 滴花燒酒一碗,湯熱入斑蝥末攪勻,乘熱熨患處,並須數人更迭,蘸酒於轉筋處拍之,冷則更易,直至小便通,轉筋自止。若僅用燒酒,則力緩矣。

鶴膝 無名異 地骨皮(各一錢) 麝香(三分) 沒藥 乳香(各去油三錢) 共研。以車前子打汁入黃酒和塗患處,三日即痊,名異香散。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