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傷寒門

清·陶承熹、王承勋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傷寒門

神仙粥

專治傷寒。陰陽兩感。初起發寒熱。

蔥白七條。連根葉。生薑五大片搗碎。加白糯米一撮。水三碗。煎清粥二碗。入老醋半小盞。乘熱飲之。待汗大出而愈。但未食粥前。必問病人。肚內飽脹不思飲食者。即不可用糯米。單以蔥姜煎服可也。

姜熨法

治傷寒。胸膈不寬作痛。一切寒結熱結。食結痰結。痞結水結等症。

生薑搗爛去汁。將渣炒熱絹包。漸漸揉熨心胸脅下。其痛豁然自開。如姜冷再添汁。炒熱再熨。 如熱結。微炒。 如大小便結。熨臍腹。 又華佗救卒病方。用蔥白炒熱熨臍。再以蔥白三寸研爛。用酒煎灌之。陽氣即回。兼治陽脫。

陰毒傷寒四肢逆冷方

吳茱萸一升。酒拌濕。絹袋二個。包蒸極熱。更換熨足心。候氣透即止。

陰症傷寒方

蔥八兩。麥麩一斤。鹽一斤。乾薑四兩。共炒熱。青絹或布包熨臍。稍冷再炒熱熨。以手足暖。至有脈為度。

陰陽易方

傷寒愈後。男女交感。而無恙者反得病。其症手足俱急。名曰陰陽易。

乾薑為末。調服數錢。覆被出汗愈。

發汗方

乾薑 黃丹 枯礬 胡椒(各三錢)

上共為末。用滴燒酒為丸。一服分作二丸。男左女右。置手心上。按會陰穴。片時即出汗。足心有汗方止。去藥。凡一切病不能發汗者。皆可用此方。 會陰在穀道前。腎囊後。正中間即是。

消跗散

治腳氣傷寒。其症兩跗忽然紅腫。因而發熱。兩脛俱浮作痛。蓋因感染濕熱。先從下受。但消其濕熱。從膀胱下行。則身熱自退。切不可用風藥散之。恐致上升。不可救矣。

茯苓(八錢) 薏苡(八錢) 茵陳 防己 梔子(各八分) 澤瀉(二錢五分) 木瓜(八分)

上用水煎服三劑。便利熱退。五劑腫消。十劑全愈。

順導湯

治同前。

茯苓 澤瀉(各五錢) 肉桂(三分) 木瓜 膽草(各一錢) 車前子(去殼淨三錢)

水煎。六七劑愈。

陰症方

老油松節(七兩捶極碎) 胡椒(每歲七粒) 雞蛋(二個)

水三四大碗。同蛋煮熟。先將汁半茶杯。與病者服之。次將蛋一枚。磨其胸腹。冷則易之。二蛋互換。以胸膈爽快為度。能變陰為陽。

又方

丁香油塗其前心。後心。臍輪。丹田。腰眼。並小腹兩邊頂門。會陰。湧泉各處。大能驅陰中之邪。發汗。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