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直堂经验方卷四 製藥門

清·陶承熹、王承勋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製藥門

造百藥煎法

五倍子不拘多少。敲如豆板大。以白酒拌勻。置暖處發過。嘗無澀味為度。如澀再拌再發。制就曬乾用。

又一法

五倍子(一斤打碎) 薄荷(四兩) 知母(一兩) 烏梅(七個)

上三味。用水五碗。煎濃汁二碗半。存貯聽用。再煎二汁。將倍子入二汁內浸洗淨。以杵舂千餘下。入缽內按實。入頭汁半碗蓋緊。放濕地上。浸過二晚。取倍子又搗千餘。仍入缽內。加頭汁半碗酒濕。依前又浸二日。待倍子生白毛。取出又搗千餘下。入缽內。加入頭汁一碗。連浸七日夜完。待倍子又生白毛。又搗千餘。做成餅。陰乾用。

制鹿角霜法

新鹿角斷二寸。長流水浸三日。刷去垢。每角(一斤)用楮實子(一兩)桑白皮(一兩)同入鐵鍋煎三晝夜。魚眼湯火慢滾。不可斷火。常添熱水。勿令水乾角露。至期取起。去外黑皮切薄片。曬乾為末。即成好霜矣。其汁再熬濃汁。仍作膠用。

制膽星法

天南星(不拘多少為末)冬月用黃牛膽汁數個。拌如糊。仍入膽皮內。掛當風處陰乾。取出為末。又用牛膽照前拌掛。如此九次聽用。

制黃耆法

嫩黃耆(一斤)洗去泥砂。切片曬乾。另用防風(三兩)煎汁二宮碗。又煎二汁一碗。又煎三汁半碗。將前汁和勻。用一碗拌黃耆令透。微火炒極干。又用汁一碗拌透。又炒極干。又汁一碗拌透。又炒半乾。再用五味子(六錢)捶碎煎汁三次。約共半宮碗。入黃耆拌透。微火炒乾。任用此藥。可代人參。每用三錢。可代參一錢。用治氣虛中滿等症。甚效。

制白朮法

雞腿冬朮去蘆洗淨。用白布一層鋪甑底。將新黃土打碎。如指大。鋪布上一層。再蓋布一層。入白朮一層。又蓋布一層。再入黃土一層。又蓋布一層。又入白朮一層。如此層層間隔。文武火蒸五炷香為度。取出曬一日。又用水略潤。照前換土蒸曬。如是九次。白朮全無辛燥之性。甘美異常。亦可代參。

又荷葉蒸白朮法

白朮切片。用荷葉煎湯拌透。外用荷葉包裹。入甑蒸三炷香。取出曬乾。又拌又蒸又曬。如是五七次或九次。貯用。氣味清香甘美。亦可代參。

制甘草法

大粉甘草。刮去粗皮。略捶損蜜塗炙乾。又塗又炙。以透為度。切片入藥用。

制秋石法

秋月取童便。每缸用石膏(七錢) 桑條攪澄。傾去上面青液。澄去下面滓穢。如此二三次。又入秋露水攪澄一次。又用新磚數塊。磨光洗淨。曬乾。浸入便內。三日取起曬乾。上起白霜。掃下即秋石也。又浸又曬。較前更多。其掃下秋石。再研入罐鐵盞蓋定。鹽泥固濟。升打三香。升起盞上者名秋冰。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

製半夏曲法

半夏(一斤湯泡九次) 生薑(四兩) 小麥粉(六兩) 蓼草搗汁。牙皂煎湯。搗成餅。攤箕上。蓋以禾草發七日。取掛當風處陰乾用。

取人中黃法

用小竹筒刮去青。要兩頭有節。節上挖一小孔。入甘草末塞滿。用瀝青封口。冬月入糞缸內。至春取起洗淨。埋土三日取出。懸當風處陰乾。取甘草末用。

造神麯法

六月六日。或五月五日。或三伏日。上寅日採蓼草、(三兩)青蒿、蒼耳、(各六兩)俱搗汁。杏仁末(一兩)赤小豆(三兩去殼為末)帶麩麥面(二斤)共搗。蹈實成餅。一如造酒藥法。愈久愈好。入藥炒令香熟用。

制血餘法

頭髮用灰汁浸一日。取起。洗淨入缸。多水浸之。用木棍攪之。漸漸將面上撈起。再攪再撈。澄出缸底剃刀鐵屑淨。然後換水浸一宿。洗至極淨。水清為度。撈起曬乾。裝入瓷瓶內按實用。鐵絲網蓋口。又另用闊口瓷瓶一個。入清水小半瓶。埋入土中。露出口。將發瓶倒轉。以口套入水瓶口內。外用羊毛鹽泥封口。並將上發瓶周圍包裹。約一指厚。四圍加糠炭煅二晝夜。退火冷定取起。下瓶內水面浮者。即血餘也。取出曬乾聽用。

制淡豆鼓法

黑大豆(一斗) 水浸一宿淘淨。蒸熱攤勻。蒿草蓋面。候上起黃衣。取出用淨水拌之。乾濕得所。安甕中築實。桑葉蓋泥封。曬七日取出。曬一時又水拌入甕。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氣。瓷瓶收貯。

法制陳皮方

用陳皮(二斤) 河水浸一周時。用竹刀輕輕刮去浮白。貯竹筐內。再用沸湯淋三四次。又用冷河水洗淨。以無苦味為度。濾出曬半乾。得淨皮一斤。初次用甘草烏梅肉。(各四兩)煎濃汁拌皮。再曬再露。俟皮酥捻如豆板大。又用川貝母(四兩) 青鹽(三兩) 為細末。加入拌勻。曬露微干收貯。

法半夏制

(治痰厥中風以八九枚研末清湯下立效痰多者每日服一枚妙)

大半夏(四斤石灰五升滾水三十碗澄清去渣將半夏浸七日日曬夜露取井水淘三四次水泡三日換水三次) 二次用童便三十碗照前法。三次皮硝(二斤) 白礬(一斤) 化水三十碗照前法。 四次姜(二斤) 煎汁三十碗照前法。 五次蘿蔔汁三十碗照前法。 六次竹瀝十碗浸。曬乾為度。不必淘洗。 七次用甘草 薄荷 黃芩 栝蔞仁 花粉(各四兩) 枳實 陳皮 枳殼 砂仁(各二兩) 木香(一兩)共煎汁三十碗。候溫。浸十四日取出。連藥扣蓋熱坑上三炷香去藥。曬乾聽用。一方無黃芩蔞仁枳實花粉。加肉桂(三錢) 豆仁(五錢) 五味(五錢)青皮(五錢) 丁香(五錢) 沉香(一錢) 川芎(一兩) 制如上式制。

制杏仁法

杏仁(去皮尖四兩) 水煮三沸曬乾。入童便內浸透。又曬乾。再以生地、桑白皮、百合、薄荷、(各三錢)煎汁。拌蒸七次。每日任意嚼用。

又方

大杏仁(去皮尖四兩) 先以川五倍炒黃烏梅(各二兩)銅鑊寬水煮杏仁如墨。取出洗淨。又用薄荷、元參、桔梗、桑皮、款冬、甘草(各二兩)同煮。杏仁以沒頭水乾為度。取出陰乾任用。

取神火法

劈砂(一斤)帶水研細。以滾水沖之。面上有浮起一層。用荊川紙拖之曬乾。掃下即神火也。其砂澄清去水研過。再用滾水沖之。見有浮起者。照前拖曬。如此七次。至面上無有浮起者而止。每砂(一斤)約可得神火八九分。用烏金紙包好收貯。用時以鵝毛蘸藥。掃少許於膏上。能使毒水易干。瘡口易收。其砂仍可用。

取水中金法

出山鉛(四五十斤)入大鍋內。上下架火煎煉。俟其化至大紅色。面上三開三合。忽現金色。如牡丹花樣。以鐵杓中心撇起。置冷地上。再看有金色花起。又撇一杓。約撇八九斤光景冷定。所用以撇起鉛化開澆成薄片。剪如錢大。鑽一孔以竹條穿之。不可疊實。穿入一個。須離半分。再穿一個。約百個為一串。共七八串。用火酒二三斤。浸一宿取起。另用大口壇一個。入米醋二三十斤。用希竹籃盛鉛錢。掛壇口內。約離醋寸許。包好壇口。用泥封固。勿令走氣。約月餘取出。掃下白霜。即水中金也。其未盡之鉛。可入壇內。再薰再掃。

升輕粉法

水銀(一斤) 鹽 礬 硝 皂礬(各二兩) 研勻。入瓦盆內。上蓋一盆。用鐵絲繞之。鹽滷調磚。漿粉封固。約三四分厚。底火升打三五炷香。冷定開看。其升起在盆上者是。掃下貯用。以潔白為佳。

升粉霜法

水銀(一斤) 鹽 礬 硝 皂礬(各四兩) 研勻。入陽城罐。鹽泥封口。地爐升打。一炷香平底火。二炷香轉角火。三炷香齊藥火。香盡退火。冷定開看。其升起在上者是。其色不同。因火文武而別。

降藥(一名帝金丹)

水銀 食鹽 綠礬(青者佳) 白礬 火硝(各一錢) 以上共為細末。入傾銀小罐。炭火煎滾。變紅色。取起候冷。另置銅盆一個。入水在內。上加大碗一個。將藥罐倒覆。碗內紙燃塞口。外用鹽泥封固。另將草灰敷碗邊。罐底露出。加炭火其上。打二炷香。去火俟冷取起。其藥降於碗底。而色白者。即此丹也。

九轉靈藥法

水銀(一斤) 鹽 礬 硝 皂礬(各八兩) 入陽城罐內。鹽泥固濟。約四分厚。上蓋鐵盞。鐵絲繞定。鹽滷調磚。漿粉封口。三釘架起。入菊花爐。打火三香。一香平底。二香轉角。三香齊藥。再老半香取起。謂之升火。冷定開出。去下面墜底者不用。留取上面升起者。仍用原鐵盞蓋好。照前封固。烘乾。另將地掘一小孔。埋陽成罐半截於內。四圍原泥躋實。架炭於陽城罐上截。比鐵盞高三四寸。從最高處發火。約三香緩緩燒至與地平。謂之降火。再老半香退火。冷定。其不降者不用。另取短陽城罐一個。合在原罐之上封口。照前打升。火畢開出。去底下陽城罐。另換新罐封固。照前打。降火畢開出。去上面陽城罐。照前換下罐封打。如是共九升九降畢。取出細研。再入小陽城罐。每藥一兩。上蓋石膏末一兩。鐵盞蓋口。照前封固。上水下火。打三香退火。冷定開出。取其升上者。即靈藥也。以少許掃膏藥上。能去腐呼膿。生肌收口神效。

其餘各轉所存之藥。研入疥瘡藥內。殺蟲如神。

打靈砂法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先將硫黃入鍋化開。入水銀。炒至不見星為度。入陽城罐內。鐵盞蓋口。鹽泥封固。架三釘菊花爐內。上水下火。打三香取起。冷定開出。其升上紫紅色者。即靈砂也。

干蒸米露法

松柏葉露。花露俱同此法。收久不壞。

鐵熬盤置灶上。盤內貯砂三寸許。砂上加銅鏇一面。將米升許淘透入鏇內。合上錫甑。俟其滴出約半茶鍾而止。不可多取。恐有焦氣。其米仍可煮飯。

造錫蒸法

(形如燒酒甑而不貯水內腰有槽傍通於滴口米氣上騰則露珠流入槽內而出下設子口二層內子口要與銅鏇緊緊相合不可走氣外子口套在銅鏇之外二子口約深半寸銅鏇約深二寸套上子口子口之上即系流露之槽要於出口處略底此錫甑連子口共高六寸不可太高頂如和尚頭各徑七寸俱木尺)

又法

銅鏇深五寸許。貯米合錫甑於上。入重湯內大火久煮。亦可取露。竟無焦氣。而露較多於前法。

制玄明粉法

朴硝(十斤) 長流水一石煎化。澄去沙土。熬至一半。入盆內露一宿。結成硝去水。每硝(二斤)入蘿菔(切塊半斤)加水煮熟。去蘿菔露一宿。再換蘿菔加水再煮。再露。或五七次九次。再用甘草煮露一次。每(硝一斤甘草一兩) 去草以硝入沙罐內築實。外用鹽泥固濟。厚半寸許。不蓋口。以炭(十斤)先文後武。化至沸。候火盡。冷定蓋口固濟。以頂火(十五斤)煅至火盡。冷定取出。隔紙安地上。盆覆三日。去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末(一兩)炙甘末(一兩)和勻瓶貯。

制風化硝法

以提淨芒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自成輕飄白粉。 又法以粗瓦瓶盛硝。掛當風檐下。待硝滲出瓶外。結成霜刮下收貯。

制瓜霜法

朴硝(一斤)打碎老皮西瓜(一個)切去蓋。去子留瓤。入硝於內。數日化成水。再以此水入頂老王瓜內。掛當風處。約半月餘。其外面起白霜。每霜(一錢)入冰片。(一分)用點風火時眼。或吹入喉中。治喉痹喉風。無不神效。

升白靈藥法

外科收口神藥。

黑鉛(二兩化開投入水銀二兩聽用) 火硝(二兩) 綠礬(二兩) 白礬(二兩)

上三味。共碾為末。炒乾。入前黑鉛水銀拌勻。入陽城罐內。鐵盞蓋口。鹽泥封固。曬乾。架三釘八卦爐內。上水下火。升打三香。冷定開看。如粉凝結盞底上。刮下收貯聽用。

鍊金頂砒法

用鉛一斤。小罐內炭火煨化。投白砒二兩於化烊鉛上煉煙盡為度。取起冷定。打開金頂。砒結在鉛面上。取下聽用。

取蟾酥法

用蟾不拘大小。其酥俱有。用闊銅鑷鑷蟾眉稜高肉上微緊。拔出酥來凝聚鑷里。多則刮下陰乾聽用。其取過之蟾避風兩日。仍送青草中。自然不傷其生。如取後便見風。下水俱成破傷風而死。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