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嗣紀要 卷之九 妊娠子懸

明·万全
来源:万氏家传广嗣纪要

卷之九 妊娠子懸

凡五論二方一案。

妊娠五六個月以後,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者,謂之子懸,嚴氏紫蘇飲主之。

紫蘇 大腹皮 陳皮 川芎 白芍 當歸(各六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蔥五莖,水煎,空心服。亦治七情過傷,胎動不安之病。

蔡元度寵人有孕,夫人怒欲逐之,遂成此疾。醫官王師復處香術散,用莪朮(煨)二錢,丁香一錢,甘草三分。共為細末,分作三服,空心,鹽湯調,覺胸中如物推下之狀而愈。

古庵云:婦人忿怒,憂思過度,以致胸腹之間氣刺滿痛。此言良是。蓋婦人上有舅姑丈夫,事觸物忤,不能自決,而憂思忿怒,沉鬱於中。丹溪云:氣鬱成火,火載胎下,榮衛不通,則心腹之間脹滿疼痛俱作也。宜矣。

妊娠子上衝心昏悶,刺巨闕穴,在鳩尾下一寸是,下針令蘇不悶,次補合谷,瀉三陰交,胎應針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子有針痕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有針痕是。

辨云:按《十四經發揮》云: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二椎,周圍著脊所遮膈,令濁氣不使上薰心肺,是心在膈上也。妊娠之婦,若子上衝至膈,則兒之在腹,指未能執物,尚堅握而不伸者,又有胞衣裹之,豈能破膈握心哉。心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不容小有所犯,豈有破沖掬而不死哉。蓋以其上衝近心,故云爾,如胃脘痛曰心痛之類是也,學者不可以辭害意。

密齋云:五臟系皆通於心,而心通五臟系也。故胞門子戶上通心系,胎氣和則安靜而不動,胎氣不和則伸縮轉動,牽拽其系而心痛也,如物懸墜之狀,名曰子懸。

妊娠子煩

凡七論九方。

妊娠四月六月,多苦煩悶,蓋四月屬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屬少陽相火以養氣,所以如是。又有不在此兩月分,而苦煩悶者,由將息失宜,七情傷感而然也,名曰子煩。

密齋云:子煩之症,皆屬於熱,有虛有實,更宜分十二經養胎之月,各隨其臟氣治之。此吾家傳之秘,群書未載。

如妊娠食少氣弱者,此虛煩也,宜麥門冬散主之。

麥門冬 白茯苓 防風(各一分) 人參(半錢)

水一盞,姜三片,淡竹葉十片,煎七分服。

妊娠氣實體壯者,此實煩也,宜竹葉湯主之。

白茯苓 防風 麥冬 條芩 知母(各一錢)

淡竹葉十片,煎服。

如初受胎一月二月,此足厥陰肝、少陽膽二經之脈所養也。此時精血混合,胞胎融結,肝膽氣逆,使人煩悶不安,嘔吐惡阻,柴胡湯主之。

柴胡(錢半) 赤茯苓 麥冬 條芩(各一錢) 人參 橘皮 甘草(各五分)

水盞半,生薑三片,煎八分,溫服。

如妊娠三月四月,手心主包絡、少陽三焦二經之脈所養。二經皆屬相火,其氣逆,令人煩悶不安,口乾舌燥,加味竹瀝湯主之。

淡竹瀝(一合) 黃芩 麥冬 知母(各一錢) 白茯苓(錢半)

上㕮咀,水二盞,入炒黃柏三分,煎一盞,入竹瀝,再煎一二沸服。

如妊娠五月六月,此時屬足太陰脾、陽明胃經之脈所養。若因飲食勞倦所傷,以致氣逆,令人腹脹,煩悶不安者,和胎飲主之。

白朮 白茯苓 條芩(各一錢) 厚朴(制) 麥冬 枳殼(炒,各五分) 甘草(二分)

水煎,食遠服。

如妊娠七月八月,此時受手太陰肺、陽明大腸二經之氣所養。若因形寒飲冷所傷,以致氣逆,令人喘咳,煩悶不安者,知母飲主之。

白茯苓 黃芩(各二錢半) 知母 麥冬 炙草(各一錢六分)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錢)

分二帖,水二盞,煎一盞,入竹瀝一合,再煎沸服。

如妊娠九月,屬足少陰腎經脈養。此時胎形俱足,如有煩悶不安者,乃胎肥作熱也,宜苓朮枳殼湯主之。

條芩(錢半) 白朮 枳殼(炒,各一錢) 生甘草(五分)

淡竹葉十二片煎,空心服。

妊娠子滿

凡二論一方一案。

妊娠至七八個月,此時受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之氣已足,形體俱成,毛髮漸生,其婦奉養本厚,安居太過,胎元肥壯,濕熱內盛,腹大如鼓,腹滿下墜,逼迫子戶,坐臥不安,謂之子滿。經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氣膹郁,皆屬於肺。宜東垣和氣飲主之。

白朮 黃芩(各錢半) 大腹皮 枳殼(炒,各一錢) 蘇葉莖 砂仁(各五分,炒) 炙草(三分)

水煎。

徐太和之妻,娠八月,得子滿病,他醫作子懸治,不效。腹滿轉甚,胎墜下迫,玉門大張,胞形外露,但仰臥不能坐,勢危,請密齋師治之。診其脈,兩手俱大堅搏手,謂其夫曰:令正病無害,乃雙胎也。胎肥氣弱,不能束約,故下墜耳。用束胎和氣飲主之,加人參一錢,升麻(炒)三分,服三劑,胎復上而安,後生一男一女。

《要略》云: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小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方未見。)

妊娠子腫

一名子氣。凡三論五方二案。

戴云:子腫者,謂夫人手足或頭面通浮腫者是也。

《濟生方》云:曾有娠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服之反吐,轉加脹滿湊心,診之胎死也。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詳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娠妊遍身腫滿,或心胸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婦人胸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可謂更生之人矣。此症蓋懷娠腹大,不自知覺,人人皆謂胎娠如此,終不知胎水之患也。故著此論,以諭後人,當自省察。

三因鯉魚湯 專治妊娠腹脹,胎有水氣。

白朮(五兩) 白芍 當歸(各三兩) 白茯苓(四兩)

上銼細,鯉魚一個,不拘大小,破洗鱗腹,白水煮熟,取汁,去魚不用,每服四錢,魚汁鍾半,姜七片,橘皮少許,同煮七分,空心服,以胎水去盡為度。一方加人參、澤瀉。

丹溪治一婦人,三十八歲患有娠水腫,鯉魚湯加五苓散治之愈。

《要略》云: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宜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一升) 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末,米飲服一錢,日三服,小便利為度。

娠婦面目虛浮,肢體腫如水氣者,全生白朮散主之。

白朮(一錢) 生薑皮 大腹皮 白茯苓皮 陳皮 桑白皮(各五錢)

上㕮咀,濃磨木香水半盞,同煎八分,去渣溫服。

如娠婦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伏似水氣,至於腳指間有黃水出,又名子氣,天仙藤散主之。

天仙藤(即青木香苗莖也,洗,略炒) 香附(炒) 陳皮 甘草(減半) 烏藥(各等分) 木瓜(三片) 木香(等分)

水盞半,姜三片,煎服。

密齋云:妊娠七八月後,兩腳腫者,未可醫治,至產後其腫自消。如兩腳腫甚者,宜白朮茯苓散主之。

白朮 白茯苓(各二兩) 防己 木瓜(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沸湯調下,日三服,腫消止藥。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