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虚气弱型高风内障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胡某,男,56岁。于1991年7月5日初诊

 病史:双眼夜盲,视力下降22年,视野缩小已17年。患者1969年发现夜盲,视力减退,未治疗。近十几年来逐渐加重,视野逐渐缩小。今年3月在当地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4。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经用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无明显效果。现双眼夜盲,视物模糊,视物范围缩小,困倦乏力,头晕纳差,大便溏泄。

 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戴镜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4。双眼晶体皮质及后囊膜轻度混浊,玻璃体丝状混浊,视盘大小正常,颜色蜡黄色,杯/盘比等于0.3,视网膜血管变细,尤其是动脉明显,动静脉比例等于1:2,黄斑亮点不清。视网膜呈青灰色,周边部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覆盖于血管上。视野:右眼:上方8度,下方10度,颞侧8度,鼻侧6度;左眼:上方20度,下方12度,颞侧15度,鼻侧12度。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

 诊断:高风内障(双眼)。

 辨证:脾虚气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明目。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柴胡6g,白芍10g,茯苓10g,当归10g,白术10g,牛膝10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升麻6g,陈皮6g,炙甘草5g。7剂。

 煎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针灸:主穴选睛明、上睛明、球后、承泣、攒竹、太阳;配穴选风池、完骨、百会、合谷、肝俞、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每次选主穴2个,配穴4个,每日1次。

 医嘱:日光下戴深紫红色眼镜和遮阳帽,以保护眼睛免受光的损害。

 二诊~十五(7月12日~10月11日):原方先后加郁金10g,广木香3g,红花3g,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共服药91余剂,针灸82次后,视物较前清楚。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5。戴镜矫正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晶体皮质及后囊膜轻度混浊,视盘大小正常,颜色蜡黄色,杯/盘比等于0.3,视网膜血管变细,尤其是动脉明显,动静脉比例等于1:2,黄斑亮点不清。视网膜呈青灰色,周边部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覆盖于血管上。视野:右眼:上方15度,下方10度,颞侧18度,鼻侧15度;左眼:上方18度,下方30度,颞侧20度,鼻侧18度。

 按:患者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职,则大便溏泄;脏腑精气不足,清阳不升,目失濡养;气虚血滞,脉道不利,眼络枯涩,遂致眼部诸症,夜盲,视野缩小,视物模糊,眼前黑影;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荣头面则头晕,脾主四肢,精气不足以充养四肢肌肉,故困倦乏力。治宜益气健脾,活血明目。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益气为君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陈皮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补血;牛膝、丹参、三棱、莪术活血明目为佐药;升麻、柴胡升清阳之气,为方中的使药。诸药相配共助益气健脾,活血明目之功。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