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肝火、肝風門(三十四方)
(案1)心腎陰虧,肝陽上旋。
制洋參 元武板 酸棗仁 淮山藥 淡天冬 鹿角霜 雲茯苓 大熟地 左牡蠣 女貞子
(案2)腎肝陰虧,水不涵木,風動挾痰混擾,氣根不固則喘。治宜滋腎養肝,熄風化痰,燥熱剛劑與病相左。
熟地 橘紅 牡蠣 竹瀝 天冬 阿膠 白芍 淮麥 川貝 茯苓
(案3)濕熱蘊蒸肌表,遍體發瘰瘙癢。高年腎真下虧,風陽上旋眩暈。
細生地 桑皮 米仁 石決明 白芍藥 丹皮 茯苓 川石斛
(案4)肝膽氣火升逆,陽明頭額掣痛,莫作風醫。
黃連溫膽湯
(案5)素體陰虧,肝風挾痰擾亂。
黃連溫膽湯加石決明
(案6)此肝急病也,得之思慮驚恐。若躁擾不已,則防變端。當甘以緩之,酸以收之。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藥
(案7)氣血並弱,脾虛肝熱。
於術 炙草 歸身 川連 茯苓 陳皮 白芍 丹皮
(案8)少陰咽哽,遍體浮腫,膚黃,舌濁,脈細弦數。陰虧肝鬱之體,濕熱內蒸也。當以養陰泄熱,疥瘡存而不論。
黃連阿膠湯
(案9)陰虧痰盛之體,煩勞過度,心陰耗散。肝家風陽內煽,肢麻心恍。
溫膽湯去枳,加石決明、棗仁
(案10)九竅不和,即屬胃病。平肝即以和胃。
石決明 淮小麥 半夏曲 秫米 鉤藤鉤 白茯苓 廣陳皮 金斛
(案11)恍惚驚悸,眩暈怔忡,脈芤澀,形疲,色不華。皆由心陰過虧,暗吸腎真,水不涵木,則無風而自動矣。
熟地 白芍 淮麥 茯神 山藥 甘草 南棗 牡蠣
(案12)心神不寧,痰火風陽煽動,忽惡寒,忽惡熱,恐懼疑惑而動其中。當此陰陽交接之節,宜與養補元神。
洋參 棗仁 淮麥 牡蠣 生地 茯神 橘紅
(案13)酒醴濕熱傷中,為之頭重足輕。
桑葉 黑梔 半夏 石決明 甘菊 橘紅 竹茹
(案14)手不定,心亦不定。當細思之。
麥冬大棗湯加生地、白芍、燈心
(案15)心營內耗,暗吸腎陰,少寐氣短似喘。孤陽上冒,面赤足冷,肝逆犯胃,吞酸妒谷,表陽外薄,汗出津津。色脈皆虛,非補不可,更須息心靜養,庶幾藥力奏功。
兩儀 茯神 橘白 棗仁(豬膽汁拌) 炙草 竹茹 龜板 淮麥(煎湯代水)
(案16)精氣神皆脫,真陰下竭,孤陽上越,危形已迫矣,奈何?勉與鹹苦滋泄,載神返宅。
人參 方諸水 胡黃連 生牡蠣
再以鹹苦直入至陰,佐以扶正。
前方加天冬二錢、生地五錢、龍齒一兩
(案17)邪說暴行又作,陰陽不相維繫,而徒然昏脫。合鹹苦直入至陰之外,無他道也。
人參 牡蠣 天冬 生地 胡黃連 方諸水 龍齒 龜板 白童便
(案18)肝陽化風,內有伏痰,治當熄風緩肝,不可香開,不可克削。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鉤鉤。
(案19)脈細左弦右澀,營虛水虧,肝木失涵,虛風內動,所以見症若此。當養肝腎之陰,佐以滋鎮熄風。
歸身 阿膠 麥冬 紫石英 白芍 熟地 石決明 沉香汁
(案20)久病隱曲旁雜,不離肝臟。姑以甘緩酸泄,鹹寒內沁,以消息之。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雪羹湯代水
(案21)肝腎陰虧,風痰濕熱上蒙清竅,耳為苦鳴,臍為之漏。
六味丸加山梔、甘菊、石決明
(案22)真陰下虧,虛陽上冒。舍鹹苦滋納之外,別無他路。
洋參 天冬 女貞 淡貢菜 熟地 知母 牡蠣 十大功勞葉
(案23)頭痛滿蒙,右半尤甚,鼻塞涕濁,脈數弦滑。肝陽挾痰火上升無制,治當清降化痰。用風藥升散,無怪其難忍矣。
二陳湯加生石膏、天冬、石決、竹茹
(案24)肝胃風火,挾痰痹絡,頸項牽痛核起,當清肝疏風化痰。
羚羊角 甘菊花 山梔 甘草 鉤藤鉤 橘紅 連翹 夏枯草
(案25)脈澀右空左細,四肢麻木,形容不澤。心腎陰虧,肝木失涵,風陽竊動,當乙癸同源。
熟地 白芍 阿膠 歸身 天冬 炙草 甘菊 南棗 淮麥 杞子
(案26)血虛營熱,木火煽爍。酸甘以化之。
淮麥 白蜜 風雨梅 甘草 白芍
(案27)營血久虧,肝陽化風挾痰,擾亂神明,陡然痙厥,去來靡定。
羚羊角 石決明 白芍 茯神 鉤藤鉤 中生地 麥冬 白薇 薑汁 竹瀝
(案28)脈象病情並無進退,而終歲嘵嘵,心陰暗耗,陽豈能潛?今當秋冬,自宜養陰,不必煉真說假。
熟地 黃精 鮑魚 麥冬 山藥 牡蠣
復診:洋參 白芍 土貝母 阿膠 石決明
三診:今日胸腹不飢。貝母解鬱,嫌其苦寒。照昨方加金柑皮。
四診:勞傷心脾,不能生血灌溉,以致舌乾腹鳴,神煩少寐。治當補養心脾,潤肺滋肝。
黨參 白芍 麥冬 棗仁 首烏 丹皮 阿膠 茯神
五診:且和肝脾。
白芍 炙草 炒黃米 灶心土
六診:邇日脈形細軟,兩尺微數,面黃肌瘦,舌起刺。心腎之火不靖,脾陽不運,肝氣升逆,肺失肅降。治宜運中固下,勿拘拘於養陰,若雜亂無章,焉能向愈?系痛癢相關,敢不瀝忱苦告候,諸同學印可。
豬肚丸晨昏各服一錢五分,炒黃米湯送下 過冬至再議。
七診:養陰清肝。
毛青布 決明子 阿膠 夏枯草 生白芍 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