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痹痿門(二十四方)
(案1)脾腎兩虧,筋骨痿弱。
健步虎潛丸 鹽湯送下。
(案2)幼年陰虧腎熱,家富過分溫飽,醫藥雜投,熱補弄成骨痿,可發一笑。
大補陰丸
(案3)氣血皆虛,肝陽化風內煽,恰至冬至大節,陡然昏暈神迷,右肢不用,脈細滑數。此偏中也,七日以內,謹防昏厥汗越,非指日可愈者,不敢泛視。
陳皮 石決明 竹瀝 於術 半夏 遠志肉 薑汁
(案4)類中口眼歪斜。
陳皮 天麻 半夏 於術 菊花 鉤鉤 殭蠶 薑汁
(案5)濕熱痹絡,筋骨不束,機關不利,治在足太陰陽明。
生於術 米仁 石膏 嫩桑枝 赤苓 萆薢 山楂
(案6)病入經絡,藥難奏效,若性急,則更醫調治。
生地 鱉甲 桂枝 晚蠶沙 黃耆 桑枝 秦艽 歸身 牛膝 杜仲
(案7)牙齦不腫而痛,脈數左細右大,陽明有餘,少陰不足,右股痹痛,亦屬陽明絡熱,非寒也。
玉女煎
(案8)陰虧腎熱,漸成骨痿,而又中焦虛寒,病殊兩歧,當分頭而治之。
陳皮 生薑 米仁 半夏 於術 大補陰丸(衝入)
(案9)脈細數,此陰虧腎熱症也。又誤投剛劑燥,形疲肉消。古人云:人火無物不消。漸漸骨痿,不起於床矣。奈何奈何?急進鹹苦滋泄,猶恐鞭長莫及。
大補陰丸
(案10)病在左臂,晝輕夜重,脈滑疾。自必氣血兩虛,風痰襲絡。法宜補氣養血,熄風化痰,兼通營絡。擬膏方。
桂枝 清阿膠 防風 旋覆花 羚羊角 川貝母 黃耆 新絳緯 桑枝 鉤鉤 虎脛骨 橘紅 大生地 茯苓 於術 歸身 薑汁 竹瀝
(案11)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則筋骨痿弱。
熟地 黃耆 蒺藜 萸肉 歸身 杜仲 山藥 杞子 牛膝
(案12)陰虧腎熱,左膝腫痛,經年恐成骨痿。
大補陰丸,外用活絡丹酒磨搽患處。
(案13)漏肩風,乃積勞陽傷、氣血交衰所致。
桂枝 威靈仙 五加皮 嫩桑枝(鴨血拌炒) 黃耆 歸身 左秦艽 鱉甲 枸杞子 茅柴根
(案14)陰虧胃熱,肌肉作痛,清之補之。
人參 麥冬 花粉 茯苓 生地 川斛 橘白 甘草
(案15)陽明絡熱,有風有痰,筋骨不束,機關不利也。
酒炒桑枝 鹽水炒牛膝 熟石膏
(案16)痛無定處,氣絡先痹,營絡亦痹。三載之病,急切難治。
白麻骨 茜根炭 瓦楞子 紫菀頭 大豆卷 生菟絲 白蒺藜 湖藕肉
(案17)風濕與熱,搏激陽明經絡,白虎歷節風是也。
白虎湯加牛膝、桑枝
(案18)陽微之體,痰飲濕熱,痹著經絡。
於術 米仁 防己 川柏 陳皮 半夏 萆薢
(案19)風濕與熱,相搏陽明絡中,為之行痹。認真服藥,避風忌口,匝月方愈。
桂枝白虎湯加牛膝、桑枝
(案20)右肱麻木痛楚,脈空右大。營氣交虛,風濕痹絡。
羚羊角 虎脛骨 金斛 萆薢 桂枝 天花粉 茯苓 桑枝
(案21)濕熱與風相搏,筋骨折痛,腿足漫腫。
羚羊角 花粉 豆卷 牛膝 桂枝 防己 車前 鉤鉤 萆薢 桑枝
(案22)寒濕痹絡,筋骨掣痛。
桂枝 金毛脊 歸身 杜仲 獨活 萆薢 牛膝 陳皮
(案23)沖年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濕熱痹絡,流入骨髓,漸成痿弱。當養陰清熱,不可表散溫經。擬丹溪法。
大補陰丸 淡鹽湯下。
(案24)營絡空虛,痰飲流著,麻木掣痛,屈伸不利。
桂枝 桑枝 首烏 米仁 羚羊角 鉤鉤 歸身 橘紅 竹瀝 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