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1岁半,1988年11月初诊母代诉:2个月前从3m多高的平房顶坠地,当时昏迷不醒意识丧失,即送到本市某医院抢救治疗,住院期间做CT提示右侧颞部有硬脑膜下水肿,枕部挫伤,住院治疗30余天,脱离生命危险后出院。出院后即来我院诊治,检查:患儿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无反应,右侧肢体呈痉挛性瘫痪。
双眼视力无光感,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眼底视乳头色淡,黄斑区中心反射消失。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缓,属气虚血瘀、脉络不畅证。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处方:黄芪12g,葛根9g,忍冬藤8g,川芎、赤芍各6g,当归、地龙各5g,桃仁3g,红花2g,10剂后患者右侧肢体挛缩状态减轻,瞳孔对光反应出现,患儿对周围物体有感觉。共服上方6个月,患儿能辨认周围事物,肢体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但智力略低于同龄人。
按:《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睛,肌肉之精为约束。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由此知之,眼与脑之除了解剖部位的联系,更通过脑与全身生理机制密切相关。患儿高处坠地,血瘀气滞,全身气血不能流通,气血以和为贵,虽年幼体弱,然有故无殒,当以通气血为先,故仍投补阳还五汤,但药量稍轻虽治全身,但气血得以流通,则目有所养,目睛慧了则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