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统大全 卷之七十七 中蠱門

明·徐春甫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七十七 中蠱門

病機

蠱毒出於閩廣

蠱之為毒,中土少見之。世傳閩廣深山之人,於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蝦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啖,俟一物獨存者,則以為蠱,又謂之挑生。欲害人,密取其蠱於飲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㽲痛,如有蠱齧,吐下皆如爛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臟而死,亦有十餘日而死,更有緩者,待以歲月,氣血羸憊,食盡五臟而後死。死後亦有傳疰他人,名曰蠱疰。

兩廣山谷間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斷腸草,若人以急吞之則急死,緩水吞之則緩死。令見荊楚之地曰鼠莽草,人食之則毒死而不可救,予意胡蔓草或亦是歟?

嶺南人取毒蛇殺之,以草覆之,以水灑之,數日菌生,取菌為末,酒調以毒人,始亦無患,再後飲酒,則毒作而死。其俗淫婦多自臺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歸,乃陰以毒投飲食中,北人歸則戒之曰:子去幾時還?若從其言則復以藥解之,若過期不往必死矣,名曰定年蠱。北人至彼宜預防之,須備解毒丹之類,隨身勿替,稍覺飲食之後四大不調,即服解藥,是亦有備無患,誠為切當。

凡北人入廣跋涉山川,不諳水士,人畜飲啖,誤中其毒。若不備識其機,按方修劑,一時倉卒不救,得非橫枉耶?重生者,宜加慎之。

遯齋閒覽魚枕驗蠱毒

海南魚有石首者,蓋魚枕也。取其石為器,可載飲食,如遇蠱毒器必暴裂,其效甚著,閩人制作尤精。人但玩其色,而鮮能識其用者。又有驗蠱之法,唾津在淨水中,沉則是,浮則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蠱者,豆即脹皮脫;無蠱者豆不脹脫。

又法煮雞蛋一枚,去殼,以銀簪一條插入其中,並含入口一飲之,頃取視簪卵俱黑則為中蠱。

孫真人云:凡中蠱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礬而味反甘者,皆中蠱也。

中蠱見證

《直指》云:中蠱之候,面目青黃,力乏身痛,唇口焦乾,眉須脫落,煩躁悶瞀,胸腹痞滿,肚脹皮堅,腹中切痛如蟲齧,又如蟲行,唾吐鮮血,小便淋瀝,大便膿血雜下,病人所食之物,皆變而為蟲,侵蝕臟腑,蝕盡即死。死則毒氣流注,復染他人,所謂蠱疰。

脈候

脈緊數如釵直而吐甚,此患蠱毒耳,急治之。

中蠱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

治法

防蠱法

凡入有蠱之鄉,先以犀角攪試,有毒則白沫竦起,無沫即無毒也。自幼時食貓肉,則毒不能為害。

知禁不發

中蠱者若能記何物之中中毒,終身再不食此物,甚不敢復作。凡用藥而愈,自後飲食永不得吃冷,若食冷則蠱毒復生,竟不能救。

治蠱大法有二

胸膈痛脹則毒在上,宜吐之,法以熱水半盞投入膽礬末五分通口服,少頃以鵝翎探吐,毒物出盡自愈。

腹痛脹為毒在下,宜瀉之,法以鬱金末二錢,米湯調下,空腹取瀉,惡毒盡為妙。瀉後以四君湯服二三劑調理,慎忌口。

反蠱及主治法

《衛生》云:凡入蠱鄉,見人家門限屋梁絕無灰塵潔淨者,其家必畜蠱,當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飲食,即潛地於初下箸時收藏一片在手,盡吃不妨,少頃卻將手藏之物,潛埋於人行十字路下,則蠱反於本家作鬧。蠱主必反來求,或食時讓主人先動箸,或明問主人云:莫有蠱麼?以筋箸桌而後食,如是則蠱皆不能為害,此皆驗於蟲鄉云。

欲知蠱主姓名,取敗鼓皮少許燒灰飲酒服,患人自能呼蠱主姓名。

咒語破蠱法

《大藏經典》云:治蠱毒挑生毒有咒,凡人在外飲食先默誦咒七遍,其毒不為害。咒曰:姑蘇琢磨耶?吾知蟲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屬百千萬,吾今悉知汝。摩訶薩,摩訶薩。凡見飲食上有蛛絲,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處,念藥王萬福七遍亦可避。

藥方

萬病解毒丹 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樞丹。

大治一切蠱藥毒,菰子毒,鼠滿毒,惡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馬諸肉毒,河肫魚毒,時行瘟疫,山嵐瘴瘧毒,喉痹喉風諸瘡毒,沖冒寒暑或自縊溺水,打撲傷損,癰疽發背,犬鼠蛇虺,百蠱所傷,男子婦人或中邪祟,顛狂走叫,鬼胎鬼氣,並宜服之。凡人居家出外不可無此藥,真濟世珍方。嶺南宦途商旅,水土不服,或中食毒,稍覺不快,便服藥即安。行兵興役尤不可無。

山茨菰(南北處處有之,俗名金燈籠,葉似韭,花似金燈籠,色白上有黑點,結子三稜,二月開花,三月結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遲則爛朽難尋。與老鴉蒜極相似,但蒜無毛,茨菰有毛,用者宜辨真切,去皮洗淨焙乾為末二兩)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淡紅黃色大者佳,打碎微炒焙乾為末,淨稱四兩) 紅芽大戟(江南俗名勒馬宣,江浙紅者為佳,江南次之,江北白色者太峻利,弱人不宜多服,去蘆洗焙為末淨兩半) 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揀白色者用紙包,捶去油換紙去油盡,以色白紙上無油成霜為度,淨一兩) 麝香(真正當門子,研極細,三錢)

上五味精選真正,各自修制焙乾為末,俱用新淨器皿淨紙盛包,置淨室,並不許婦人、閒客及不潔之人雞犬等畜室來。修合之人必齋沐焚香虔誠製造,將各藥相和一處,若是端午節日尤妙,非此日須擇吉日,和合極精篩過二次,方用糯米濃飲調和,於木臼中搗千餘杵作錠,每錠一錢,每服一錠,白水磨服,病勢重者,連進兩服,通利一二次無妨,用溫粥補住。

治一切諸毒,並用涼水磨化一錠,頓服之,或吐或瀉隨手而愈。凡癰疽發背未破時,用涼水磨塗患處,並磨服痛止覺癢,立消。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壅滯,邪毒未發及瘟疫喉痹纏喉風,冷水薄荷一小葉研下。

心氣痛並諸氣,淡酒或薑湯磨服。

赤白痢疾,腹中急痛,霍亂,攪腸痧等證,用薄荷湯磨服。

常帶此藥隨身,則妖邪不敢侵犯,入瘴地瘟家每服半錠,並不畏犯。或遇途人中毒危急,一切苦疾,施與一錠,救人命於頃刻,陰德之大何可勝言。愚敢曰:仁人君子,當賽於此矣。

男子婦人急中顛邪,喝叫亂走,心風失志,五種風癇,中風緊急,口眼喎斜,語言謇澀,骨節疼痛,並用薑湯磨下。

自縊、溺水、驚卒、鬼迷,死未隔宿者,酒磨下。

毒蛇、風犬,一應惡蟲所傷,用涼水磨塗患處,另用淡酒磨服。

小兒驚緊急、五疳食積、中惡等疾,並用蜜水同薄荷葉磨下,每一丸量兒大小作三四服。

牙齒疼,酒磨塗,及含漱少許,良久吐下。

年深日近頭痛、太陽痛,薑湯磨紙貼太陽穴上。

諸蟲腫脹,大麥芽煎湯下。

婦人經水不通,腰腹脹痛,經滯者,紅花煎湯下,孕婦不可服。

凡癆瘵傳屍蠱疰,只用此藥磨服不數錠而病愈。曾有癆瘵服此藥,一次即吐蟲出如蜣螂,後服養氣血之藥數劑而痊愈。原夫去毒殺蟲無逾於此藥。奇怪之病,屢用如神,醫家大家不可一日無之,而夫人亦不可不通知也。

保寧丹傳 《百病居士叢談》云:往時川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歲以天中重陽時開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貨,其間號名醫世者,於是有於窗隙間呼貨藥一聲,識其意亟投以千錢,乃從窗隙度藥一粒,號解毒丸,一粒可救一人命。夫跡既叵測,故時多疑出於神仙。政和間祐陵以仁聖惠天下,嘗即上清寶籙宮之前,新作兩亭左曰仁濟,主給藥治疾苦,右曰輔政,主符水除邪鬼。因遂詔海內,凡藥之治病,彰彰有聲者,悉索其方書而上之焉。於是成都守臣監司奉命相共窮其狀,乃得售。解毒丸家蓋世世懼行毒者為讎害,故匿其跡,非有所謂神仙者。既據方修治得其合,即並藥奏御下殿中省。上曰:朕自弛天子所服御,以濟元元,毋煩有司也。由是殿中省群醫諸師驗其方,則王氏博濟方之保寧丹爾。當是時,猶子行通領殿中監事,故獨得其詳。吾落南來,用是藥,嘗救兩人食胡蔓草毒,遂得不死,蓋不可不書。

(《博濟》)保寧丹(出《劉涓子神仙遺論》)治蠱毒諸毒一切藥毒神效。

明硃砂(一兩,細乳) 山豆根(半兩) 明雄黃 黃丹(真鉛者。各三錢) 麝香(當門子,一錢) 黃藥子 續隨子(生杵。各二錢半) 巴豆(肥者不去油,) 斑蝥(各二錢。去頭足翅) 糯米(一撮半炒半生) 赤蜈蚣(二條一炒一生)

上各制研淨稱入缽內,乳極細,於端午日重陽誠心修臺,勿令婦人、雞犬見之。用糯米稀糊丸,如龍眼核大,陰乾瓷瓶收。每服一丸,清茶吞下,不得嚼破。須臾,病人自覺心頭如拽有聲,將次毒物下,或自口出或大便瀉下。嫩則是血塊,老則成鱉毒,毒出便瘥。如中毒而口禁者,即挑開於關,以藥灌下則愈。若染蛇蠍牛馬諸毒,用醋磨敷患處,後更忌酒肉毒食一月,惟吃淡飯可也,若用急用隨時擇吉日合之。

(《醫林》)丹砂丸 治蠱毒。

雄黃(另研) 硃砂(另研) 藜蘆(略炒) 鬼臼 巴豆(去油。各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薑湯下,當利惡物並蠱毒。如煩悶,以鴨血為羹食之。

雄麝散 治五種蠱毒。

明雄黃 麝香(另研。各一字)

用生羊肺一指大,以刀切開安藥在內吞下。

夷堅志石刻方 宋嘉祐中範吏部為福州守日,揭一方於石云:凡中蠱毒無問年深日久,用鴨卵插銀釵試之,俱黑者,中毒也。

五倍子(二兩) 雄黃末(一錢) 甘草(三錢,炙) 丁香 木香 麝香 輕粉(少許) 糯米(一十粒)

用水一大碗於砂鍋內煮至七分,候藥面生皺皮,熟絹濾去渣,通口服,服畢平正仰臥枕令頭高,覺腹中有物衝心不得動。若吐出以盆盛之,如魚鰾之狀,乃是惡物。吐罷飲茶一盞,瀉亦無妨,旋煮白粥補之。忌生冷油膩醋醬十日,服解毒丸三五丸。

解毒丸 治誤會毒物一切惡毒,不救必死。

板藍根(乾者,四兩) 貫眾(銼去土,一兩) 青黛(研) 生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別以青黛為衣。如誤服諸毒,稍覺精神恍惚,噁心,即是中毒,急服十五丸,爛啜新汲水下即解。

(《叢語》)泉僧方 治金蠶毒才覺中毒,先吃白礬,味甘而不澀,次嚼黑豆,不腥是也。

石榴皮根(不拘多少)

煮汁飲之一二盞,即吐出活蟲而愈。

國老飲 治蠱毒。

白礬 甘草(等分,共為末)

上每服二錢,白水調下,或吐黑涎,或瀉黑汁皆效。

五種解毒丹

紅芽大戟 斑蝥(糯米炒去頭足) 東引桃根白皮(火烘,各等分共為末)

上每服水調方寸匕,毒即出,不出再服,酒中酒服,食中食服,奇效。

東坡雄黃丸 治蠱毒一切蛇虺畜獸毒。

雄黃 白礬(等分生研)

於端午日研末溶黃蠟調和,急手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念藥師王菩薩七遍,熟水吞下。

(《直指》)平胃生漆丸 治蠱毒。

正料平胃散末(以生漆調和,丸梧桐子大,每遇毒空腹溫酒下七十丸加至百丸止)

(《良方》)七寶丸 治蠱毒。

敗豉皮 蠶蛻紙(各燒存性) 刺蝟皮 五倍子(炒) 續隨子 硃砂(另研) 雄黃(另研。各等分)

上為細末,糯米粥丸,小豆大。每服空心七丸白水下。

蜜髓煎 治中蠱令人腹內堅痛,面目青黃,病變無常。

真蜜(一碗) 豬骨髓(五兩研)

同煎熟分作十服,日三服即瘥。

衛生易簡方 治挑生蠱毒。

一方:明礬、芽茶等分為末,涼水調三錢。

一方:糯稻穗濃煎湯涼服。

一方:胡荽絞汁和酒服之立下,神效。

一方:(治蠱下血)刺蝟皮燒為末,水調服方寸匕,當吐蠱出。

一方:(治蠱吐血,血如爛肝者) 苦瓜(一枚) 水二升煮一升,服之吐即愈。

一方:栝蔞根搗自燃汁和酒服之。

一方:青藍汁頻頻服半合則解。

一方:石菖蒲(為末三錢) 甘草湯調下一二服,病退即止。

一方:石榴皮煎汁飲之,當吐出活蟲而愈。

廣南衛生云: 胡蔓草其葉如茶,其花黃而小,凡一葉入口,百竅潰血,人無復生。有愚民私怒,茹以自斃,人覺之急取抱雞卵不生雞者,細研和,以麻油挑口灌之,乃吐盡惡物而蘇,少遲不救。

中挑生毒案 《丁志》云:興化人陳可大知肇慶府,肋下忽腫起,如生癰節狀,頃刻間其大如盤,熾者云此中挑生毒也。俟五更以綠豆嚼試,若香甜即是。已而果然。乃搗川升麻為細末,取冷熟水調二錢,連服之,遂洞下瀉出生蔥數莖,根鬚皆具,腫即消縮,煎平胃散調補,且食白粥後亦無他。又雷州民康才妻,為蠻巫林公

榮用雞肉挑生。值商人楊一善醫療,與藥服之,才食頃吐積肉一塊,剖開筋膜中有生肉存,已成雞形,頭尾嘴翅時肖似康。訴於州,州捕林置獄,而呼楊生,令具疾證用藥。其略云:凡吃魚、肉、瓜果湯茶皆可挑生,初中毒,覺胸腹稍痛,明日漸加攪刺,十日則物生能動,騰上則胸痛,沉下則腹痛,積以瘦悴,此其候也。在上膈則取之,其法用熱茶一甌,投膽礬五分於中,候礬化盡,通口呷服。良久,以雞翎探喉中即吐出毒物,在下膈則瀉之,以米飲下郁全末二錢,毒即瀉下,乃擇人參、白朮各半兩研末,同無灰酒半升納瓶內,慢火熬半日許為度,酒熟取溫服之,日一盞,五日乃止,然後飲酒如其故。

灸法

治一切蠱毒。兩足小趾盡處各灸三壯,即有物出,酒中隨酒中,飲食中隨飲食出,菜中隨菜出,屢驗。

解毒門

解諸毒通用方

萬病解毒丹(見中蠱毒門。)

一方: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

一方:揀淨土地掘窟,用井水攪澄清多飲為愈。

一方:石菖蒲、生明礬等分為末,新汲水調二錢,不愈再服,定愈。

一方:晉礬、建茶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三錢,吐即效,不吐再服。

一方:黃連、甘草節二味,水煎涼服,不拘多少。

一方:薺苨、黑豆、甘草銼,每用一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未效再服。

一方:白扁豆生為末,水調服二三錢。

一方:玉簪花根擂涼水服。

一方:藍根或萱草花根擂水俱可服效。

解中飲食毒方

中食牛馬肉毒

一方:淡豆豉擂人乳服之即解。

一方:粉草擂無灰酒服當吐瀉,若渴者,不可飲水,飲水必死。

解食善魚龜鱉蝦蟆自死鳥獸諸毒

豆豉一合,新汲水煎濃溫頓服之可解。

解食魚膾河肫毒及食狗肉不消脹滿毒

蘆柴根鮮者,搗汁飲之,乾者煎汁出溫涼飲之。

解食蟹毒

紫蘇葉濃煎汁飲之,或搗藕汁飲之,或搗蒜汁飲之,俱可解。

解食斑鴣毒

葛粉二合水調服可解,薑湯調亦解。

解雞子毒

好醋飲之瘥,未效再服。

解石斑魚子毒

其魚身有紅斑,如虎斑樣,眼小口細,其子不可食,食之令人吐而頭眩。

魚尾草搗汁服少許,吐立止,此草一名摝木,根似黃荊,八月開紫花成穗,葉似水楊,無大樹,經冬不凋,漁人用以藥魚。

中食山雞鷓鳩毒

《南唐書》云:南唐相馮延巳苦胸中痛,累日不減,迎太醫令吳廷紹。密詰廚人曰:相公平日食何等物件?對曰:多食山雞鷓鴣。廷紹曰:吾得之矣。投以甘草湯而愈。蓋山雞鷓鳩者,皆食鳥頭、半夏,故以此解之。

中斑鳩毒

《名醫錄》載:浙人王夫人忽日面上生黑斑數點,日久滿面俱黑,遍求醫士不效。忽遇一醫,云:夫人中食毒爾,某治之一月平復。後覺其方止用生薑一片切碎研汁,將滓焙乾卻用薑汁煮糊丸。問其故,云:夫人日食斑鳩,蓋此物嘗食半夏苗,是以中其毒,故用生薑以解之。

老雞有毒

《清溪暇筆》云:姑蘇一人出商在外,其妻畜雞數只,以候其歸,凡數年而返,一日殺而食之,殆盡,抵夜其夫死。鄰家疑其有外奸,首之官。婦人不禁考校,遂自誣。太守姚公疑之,乃以情問婦,婦以食雞對。太守覓老雞數十,令死囚遍食之,果殺二人,獄遂白。蓋雞食蜈蚣,久而蓄毒,故養生家不食老雞。

中酒毒

飲酒中毒者,經日不醒是也,今人謂之中酒。

黑豆一升煮取汁溫服一盞,不過三盞則愈。

解中麵食毒及豆腐毒

白蘿蔔搗汁服之,或生啖之,或煎汁飲之俱可。

解食萵菜毒

《遯齋閒覽》云:萵菜出咼國,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過其下,誤觸之則目瞑不見物。人有中其毒者,搗生薑汁飲之即解。

解食芹菜毒

餳糖一升盡服之,吐蟲出即瘥。一用杏仁搗粳米同煮粥,服二三碗得吐,當有蛟子出。

解中諸菜毒

食後多腹脹者,是毒也,以醋解之。

解雜色肉毒

以松子仁同肉煮之,則無毒,杏仁、山楂俱可。

解諸色毒方

伏龍肝(即灶心土為細末)涼水調三四錢水一碗攪動,服之吐者,再一服。

香麻油 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不可不知。凡造餚饌必先用真麻油於淨鍋熬熟,卻下肉炒過,然後入清水煮之,並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能制之有方也,所以鮮有中毒。但犯一切飲食毒者,隨用香麻油一杯或二杯飲之,得吐即毒便釋,而無不愈者。

《風俗通》曰:禽獸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魚無腮者有毒,腮大者有毒。鱉肚下有紅藻文者,有毒。蟹腹下毛有毒。煮酒初出火者,大有毒,江南謂之火頭酒,飲之則生痔溢血。夏月飲食但過宿,即有毒。夏月酒在銅錫中過夜有毒。銅器蓋熱食氣上蒸滴下食中有毒。炊湯過宿飲之有毒,盥洗生疥。桃杏仁雙仁者,毒能殺人。果未成核者,俱毒,令人發瘡節。夏月秋果熟落地蟲緣者,有毒,人食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腹脹而死者,用之沐手則生浸淫之疥,屢驗。死澤中存水有毒,飲之令人生瘕。湯池中溫泉水不可飲,令人脹悶,惟可澡沐,可以疏風愈疥癩。蓋其泉自硫黃中流出而故溫也,患疥者,宜飽食入浴之,連日數次汗透而愈,體虛者,不可輕浴。

解諸藥石毒方

解中砒毒

凡中砒毒者,其人煩躁如狂,心腹絞痛,頭眩嘔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脈洪數。飲食中得之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難救。

一方:地漿水頓服,若吐出又服,所謂洗盡腹中毒,全憑地上漿。

一方:用綠豆半斤擂新汲水去渣通口服。

一方:用真靛花二錢,井花水調下二服。

一方:白扁豆生為末,新汲水調服二三錢。

一方:取新鮮羊血、鴨血飲之皆可解。

一方:藍根砂糖相和研水服。

一方:地漿調鉛粉服,雖進二三碗無妨。

一方:鬱金末二三錢,涼水密調勻服。

一方:干犬糞白尖一錢,擂水服。吐甚者,又進涼水,多吐可愈。

解中附子毒

大豆汁餳糖棗湯,並能解附子毒。

一方:用防風濃煎汁服之愈。

一方:用田螺搗碎調水飲之愈。

中附子毒說

蓋諒郎中之兄詵因感疾,醫勸服附子酒,每生切大附子二兩浸以汁酒,旦起輒飲一杯。服之二十年後,再為陝西漕使,諒自太學歸,過南樂縣拉同行,途中曉寒,詵飲一杯,復令溫半杯,比酒至覺微醉,即與妻飲之。行數里妻頭腫如斗,唇裂血流,下駐路旁,呼隨行李職醫告之。李使生嚼黑豆、綠豆各數合,仍且煎湯,並飲至曉,腫始消。誅仍飲不輟到長安,數月失明,遂致仕,方四十二歲。(出《醫說》)

中仙茅毒說

鄭長卿資政說:少時隨父太宰官懷州,一將官服仙茅遇毒,舌脹出口,漸大與肩齊,善醫環視不能治,一醫獨曰:尚可救,少緩無及矣。取小刀釐其舌,隨破隨合,釐致百數始有血一點許。醫喜曰:無他也。舌應時消縮小。即命煮大黃、朴硝數碗連服之,以藥末並摻舌上遂愈。出前。

誤犯狼毒毒

《醫說》王仲禮嗜酒,壯歲時,瘡㾴發於鼻,延於顯心,甚惡之,服藥不效。一僧使服何首烏丸,當用二斤。適僕人識草藥乃掘得之。其法忌鐵器,但入砂缽中,藉黑豆蒸熟,既成,香味可念。意謂所蒸水必能去風,澄以洗面。初覺極熱,漸加不仁,至晚大腫,耳目口鼻渾然無別。望之者,莫不驚畏。王之母曰:凡人感風癩非一日積,吾兄遇毒,何至於是?吾聞生薑汁、赤小豆能解毒,山豆根、黑蚌粉能消腫。亟命僕搗薑汁,以三味為末,調敷之,半夜腫退,到曉如舊。先探何首烏擇不淨,有狼毒雜其中,以致此撓也。

解諸藥相反中毒

蠶蛻燒灰細研一錢,涼水調下,頓服取效,雖面青脈絕,腹脹血吐,服之即活。

解巴豆毒

芭蕉根葉搗汁飲之,利止而安。

一方:黃連、甘草煎汁涼飲之。

解半夏毒

生薑搗汁飲之,有中半夏毒,口不能言,倒地將死者,速用薑汁灌之,須臾自蘇。

解中漆毒

人染之則成紅斑瘡,觸目則失明。

生蟹取黃及汁塗之,不數次愈。杉木煎汁洗之。

一方:無名異為末敷之。

解烏頭草烏毒

甘草煎濃湯服之,或米醋調沙糖俱可解。

解中鼠莽草毒

黑豆煮汁飲之,薺苨汁、綠豆湯、甘草湯皆效。

解食楓樹上菌毒

中此者其人笑而不休。

地漿水飲之即愈。

解中斑蝥芫青毒

豬脂油和大豆汁飲之。

解中鉤吻毒

薺苨煮汁飲之,一方用桂湯效。

解中鐘乳石毒

紫石英(為末),二錢 溫水調下二三服瘥。

解服丹毒

地漿水服之為上。一方用蚌肉食之良。

解射罔毒

六畜血皆可生飲即解。藍汁或豆汁或麻子汁俱可解。

解中蕈毒

忍冬葉生啖之愈,或濃煎汁飲之。

崇寧間蘇州天平山白雲寺五僧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摘而食之,發吐。三人急探鴛鴦草生啖食之即愈,二人不甚吐至死。此草蔓藤而生,對開黃花白花,傍水依山,俗謂金銀,又名鷺鷀花,其根名老人須,《本草》名忍冬,以其能逐風寒濕熱也。

解藜蘆毒

雄黃為末溫水調服一錢,一方煮蔥汁服。

解雄黃毒

漢防己煎湯飲之,有用雄黃瘡上搽,或以薰瘡。陰囊受毒者,防已煎湯洗數次愈。

解蜀椒葵子毒

有食花椒氣閉欲絕者,涼水飲之解,地漿水更妙。

解芫花毒

防風、防己煎湯服,甘草湯俱可解。

解大戟毒

忌甘草。菖蒲濃煎湯服。

解甘遂毒

大豆濃煮汁服之解。

解狼毒毒

杏仁擂汁,藍根、藍子擂汁俱可解。

解杏仁毒

藍子研水服解。

解桔梗毒

白米粥可解。

解中箭藥毒

交廣俚人以焦銅作箭,中人破皮即死。糞清飲之立解,患處以糞清洗之塗之。

凡解一切藥毒,薺蔥汁、白萹豆汁、綠豆汁、甘草汁、餳糖汁,米糖汁、蠶蛻紙燒灰隨便用之俱能解。

凡解毒藥湯劑不可熱服,宜涼飲之。蓋毒得熱而勢愈盛也。

解諸蟲獸咬傷毒方

解虎傷人毒

香油飲之一碗無妨,葛根湯洗傷處,綿拭乾,香油塗之,以青布作條燃火入竹筒中,放煙薰傷處,口渴者,砂糖調水飲之。

解風犬咬傷毒

《儒門事親》云:一人為犬齧,足脛腫如罐,堅如柱石,毒氣入腹,嘔不下食,頭痛而重,發熱憎寒。戴人治以舟車丸百粒,通經散二錢,服至半時,利十餘行,腫消病勢稍減,直候其流惡水五六日,方貼膏藥,敷生肌散而愈。嗚呼!凡畜傷人手足,毒入經絡,病證若是,倉卒遇之,不知治者,受害而死,豈細故云。

(子和)舟車丸(見水腫門) 治犬咬傷,不可便貼膏藥及生肌類,閉毒於也。當先用舟車丸、禹功散、通經散等藥,隨便服,利十餘次腫減痛止後,方敷貼。木香檳榔丸、搜風順氣丸、神芎丸俱可下。

(《寶鑑》)定風散 治諸犬傷毒。

南星(生用) 防風(各等分)

共為末。凡被犬咬,先以口含漿水洗傷處,或小便、鹽湯俱可洗淨,用棉拭乾,方上二藥末。不發。若以制過南星,內可服一二錢,用童便調下,亦可治傷風。

凡治犬咬傷,遇倉卒無藥處,即以小便洗淨,百草霜、香麻油調敷,或以蔥搗爛貼之,牛糞敷之,蚯蚓糞敷之,口嚼杏仁爛敷之,皆能急救。如少延緩則毒氣傅入經絡,卒費調治。

糯米散

大斑蝥(二十一個)去頭足翅,用糯米一撮,先將貓七個入米內慢火炒,勿令焦,去貓再入七個炒,令焦色變俱去之,又入七個炒米色出赤煙為度,去貓不用,只將米研為末,冷水入香油少許,空心調服,須臾,又進一服,以二便利下惡物為度。若腹痛急以青靛調涼水解之,或先用黃連、甘草煎湯待冷服之,不可食熱物。

又涼水調益元散甚妙。甚者終身禁食犬肉,每見食犬肉而復作者,不救。又見世人每用斑蝥服而死者有之。

蓋斑蝥毒之尤者,雖以毒而攻毒,惟少用之,茲用炒米以奪氣,猶備青靛、黃連解其剽悍,而況單服斑蝥,豈有不死?予族兄廩生徐學儒,天資明敏又好醫。一日乃子被風犬所咬,病熱頗大,即用斑蝥七枚糯米同炒,不用米只用貓,頓與子服,須臾大呻吟,謂腹中如刀切,急以藥解之,弗及,不逾時而死。族兄惟見醫方云云,不察毒藥之悍性,豈能頓服七枚?古之醫方傳訛不覺,今世方書每每去米以貓頓服傳論,而惟《醫林集要》一方去貓用米,予故表而出之,以證方書之謬。又如小兒方每以一藥兼治急慢驚風,如催生兔腦丸,謂生兒出手尚握藥,殊不知急慢驚風為虛實二證,小兒在腹,胞膈不通,惟藥入胃集氣通經,豈有丸藥握手之理?方書傳錄訛以傳訛,君子當準之以理,貴乎有格致之功,方書詎可盡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誠哉言也。

一方:治風犬傷人,急於無風處,嗍去瘡口惡血。如或無血,則以針刺血,小便洗淨,得真虎骨酥油炙為末敷,乾者,酥油調上或用香油調雄黃少加麝香敷。

一方:用虀汁加薑汁和之,空心服,當下惡物如葡萄肉為驗。

一方:白芷、蟬蛻等分二錢酒調服,瘡口當出黃水為度。

一方:治犬傷處肉腫色黃爛,蓖麻子去殼五十粒,用水研為膏,先以鹽湯洗瘡口,次數上此藥。人咬傷亦以此方治之。

一方:米泔水洗淨砂糖敷之。

一方:杏仁炒黑搗成膏貼之。

一方:拔去病人頂上紅髮,再以艾灸傷處三五壯愈。

闢犬法 《瑣碎錄》云:凡行道遇惡犬,即以左手大拇指掐自寅上起吹氣一口,輪至戍上掐之,犬即退伏。

一方:治馬咬傷毒氣入心,馬齒莧搗爛煎湯服,栗子嚼敷患處。

一方:益母草銼搗爛醋調封之。又方馬鞭梢燒灰敷。

解蛇螫人毒

雄黃(為末) 細辛 白芷(各五錢為末)

上入雄末三五分,每服二錢,酒調下。

凡被蛇傷即用針刺傷處出血,用雄黃等藥敷,仍要中留一孔,使毒氣得泄,內服解毒藥,傷處兩頭俱用繩子扎縛,不致毒氣內攻,流延經絡。

一方:治一切蛇蟲傷毒,五靈脂、雄黃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敷瘡,留口,燥干油搽。

一方:玉簪花葉研汁,酒和服,渣敷傷處。

一方:絲瓜葉搗碎敷。一方苦蕒搗爛敷。

一方:半邊蓮草以唾津揉爛敷。一方紫花地丁搗爛敷。

一方:貝母(為末),酒調二錢服,用油調敷傷處,流水出盡愈。

《肘後方》:用小蒜搗汁服,渣敷傷處。

《易簡方》:用蒼耳草嫩葉搗爛,絞汁服,飲酒一杯漱口,或加酒入汁飲,渣敷傷處。又方扁豆葉搗爛敷。又以紫蘇葉、香油浸貼傷處。一以劍面草搗爛敷。

凡蛇虺所傷,倉卒無藥處,以藍葉搗汁一碗,調雄黃一錢點塗傷處,並令細細服其汁,神驗,如無藍以青黛代之。

解誤飲蛇交水毒

人溪行入山或飲泉水,其中有蛇交遺毒,人誤飲之,則心腹絞痛而不能食。醫或只作涼水飲積脾胃病治,殊不覺其中毒,只以雄黃解毒丸,遂愈。昔有一人渴飲澗泉得此病,諸醫不愈。惟一醫投以解毒,下之赤小蛇數條尚活,即瘥。

治蛇入口或入七竅

割母豬尾滴血於竅中自出。《易簡方》云:一人因熱取涼睡園野,寤著有蛇入口中,挽不出,用刀破蛇尾,入花椒二三粒裹定,須臾自出。

《本草衍義》云:有人被蛇傷良久,已昏困。有老僧見之,以酒調末藥一二錢灌之遂蘇,及以藥渣塗咬處良久,復灌一服,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雄黃二味爾。有中一切蛇蟲之傷,用之無不驗也。

雄黃避蛇毒

南海地多蛇而廣府尤甚。某侍郎為帥,聞雄黃能禁制此毒,乃買數百兩,分貯絹囊掛於寢室四隅,經月餘。一日臥榻外常有黑汁,從上滴下,臭甚,使人穿承塵窺之,則巨蟒橫其上死腐矣。於是盡令撤去障蔽,蛇死者,長丈許大如柱,旁又得十數條,皆蟠虯成窠。宅屋內所驅放者,合數百。自是官舍清寧。

山林日用法

《集驗方》云:山林人家須備雄黃,每出時用梧桐大一丸,燒煙起,以薰腳布草履袍袖之類,有毒不敢侵害,百邪遠避。

治蠍螫毒

半夏、白礬等分為末,以醋和敷傷處。

蠍怕膽礬,蛇怕雄黃。又云南方人家不可無雄黃,北方人家不可無膽礬。予親見北方人貨蠍螫藥者,以活蠍數十枚,置囊中為樣,取蠍安額上,或咬口中逼之螫,額舌出血而立腫,即用膽礬搓之,立消,觀者肯買。可見膽礬制竭毒第一藥也。

一方:雞口瀝出涎塗之瘥。

一方:南星、白礬為末敷傷處。

治蜈蚣咬人毒

鹽搓之鹽湯洗傷處痛止。

一方:吳茱萸嚼爛擦之,或取井底泥敷之。

一方:桑葉搗爛或苧葉搗爛,敷傷處。

一方:香油點燈熏患處即愈。

一方:桑白皮汁和鹽敷之,或雄黃末敷之。

一法:急以手寫寅字於地上,臨了一點即撮上土及頭一點上土撮起,擦傷處即愈。

一方:雞冠刺熱血滴於傷處愈。或乾雞糞末搽之愈。

一法:治竭螫毒,以右手食指寫虎字於土地上,臨了一勾,即用指撮起勾上土,擦傷處愈。

解誤吞蜈蚣方

昔有婢用吹火筒吹火,不知內有蜈蚣,向火一吹,蜈蚣驚竄入口,不覺下喉,求救。人無措手。適有人云:取小雞一隻斷喉取血,頓食之,復灌以清油取吐,蜈蚣隨出。

治誤吞水蛭

昔一人夜間飲水誤吞水蛭入腹,經停日久,復生小蛭,能食人肝血,腹痛不可忍,面目黃瘦,全不進食,不治必死,方用田中泥一塊,小死魚三枚,同豬膏溶搗勻,用巴豆十粒去油,入泥同魚膏四味搗勻,丸如綠豆大,用田中冷水吞下,大人五七丸,小兒三丸,須臾瀉下水蛭盡,卻用八珍湯調理。

治飛絲毒入口

生紫蘇葉細嚼,白湯送下無恙。

解狼煙入口

好米醋細細飲之遂解。

解蜂蠆毒

即以小便洗擦拭乾,以香油搽塗,或以雄黃末搽之,或用蜂房末搽之。

《太平御覽》魏志曰:彭城夫人夜之厠,蠆螫其手,呻吟無賴,華佗令溫湯漬手,數易,常令暖,達旦愈。

蠼螋妖蠱射人毒

蠼螋,妖蟲也。隱於牆壁間,尿射人之影,令人遍體生瘡,如湯火所傷。治法用烏雞翅毛燒灰,油調敷,諸蟲畏雞,故能治之。

壁鏡咬毒(壁鏡《本草》名蜥蜴)

醋磨大黃塗之愈。一方白礬塗之。

治飛絲入眼

即目脹而腫,痛不可忍。

清煙墨磨濃塗入眼內,少頃以筆捲之隨筆出。

治蠶咬人毒

蠶咬人毒入肉,則令發寒熱。

苧葉搗敷之汁塗之,今治蠶家,以苧近蠶,則不生髮也。

治鼠咬傷毒

貓毛燒存性入麝香少許,香油調敷傷處則不害。

解蜘蛛咬毒

薑汁調胡粉敷瘡口,或用清油搽之,內用羊乳飲之。

《本草》云:蜘蛛咬人令人一身生絲,惟羊乳飲之解。真元十年,崔員外從質云:目擊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其家棄之,乞食於道,一僧遇之,教飲羊乳,未幾日而平。

中蚯蚓毒

形如大風,鬚眉脫落。

石灰泡熱水涼洗患處,浸之久良。小兒多受蚯蚓毒,則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用鴨血塗之,或只以鴨口開含少時消,以鴨能食此物也。一方鹽湯溫洗之效。

水弩射工溪沙毒

溪澗中射工蟲專射行人形影,人中之則病如瘧狀,若傷寒,俗云沙發。病中之深者,死,不治。柳宗元嶺南郊行詩云: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人犯之者,急用後方治之。

豆豉(半升) 蔥白(一握) 葛根(二兩) 升麻(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去渣,溫服,渣再煎服。

一方:白礬、甘草等分為赤,每服二錢,涼水調下。

一方:雄黃末調酒服之,且塗患處。

《名醫錄》云:虎中藥箭,自食清泥。野豬中箭,自豗薺苨而食。雉被鷹傷,自啣地黃葉貼之。鳥獸蟲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

劉處隱居嘗於齋中見一大蜂,黏於蛛網,蛛進而搏之,為蜂所螫墜地,俄頃,蛛鼓腹破裂,徐徐行入草,齧芋梗微破,以瘡就齧處,磨之良久,腹漸消如故。自後人有為蜂螫者,搗芋梗敷之。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