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妊娠
論
巢氏《病源》曰: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陰脈養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脈養之;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因感而變。欲子端正莊嚴,常口談正言,身行正事。欲生男,宜佩弦;欲生女,宜佩韋,施環珮;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賢能,宜看詩書,是為外象而內感者也。四月始受水精,以成其血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髮,足少陰脈養之;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且四時之令,必始於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於肝,所以養胎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包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養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胎在九月。又況母之腎臟繫於胞,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至十月兒於母腹之中,受足諸臟氣脈所養,然後待時而生。此論奧微而有至理,世更有明之者,亦未過於巢氏之論矣。
馬益卿曰:胎教產圖之書,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然亦不可狎犯之。方今俚俗之家,與不正之屬,將息避忌,略不如儀,或藥毒不消,或產於風露,無產厄而子母均安者,亦幸有之。若保胎之法,須多方預養,庶無後患。如鄰家有所興修,亦或犯其胎氣,令兒破形損命。如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擊者,色青黯;擊縛者,相拘攣。如此等驗,有如指掌,不可不慎也。
胎化之法,有所謂轉女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食牡雞,取陽精之全於天產者;帶雄黃,取陽精之全於地產者。《千金方》轉女為男,丹參丸,用東門上雄雞頭。又方取雄黃一兩,縫囊盛帶之。《本草》丹雄雞補虛,溫中、通神、殺毒,其肝補腎,其冠血益陽。雄黃,人佩之鬼神不能近,毒物不能傷。操弓矢,借斧斤,取剛物之見於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密移,必於三月兆形之先;蓋方儀則未具,陽可以勝陰,變女為男,理固然也。
若婦人懷娠,未滿三月,男女未定,形象未成,故藥餌方術,可以轉令生男者,理或有之。其法以斧置妊娠床下,擊刃向下,勿令人知。恐不信,試定雞抱卵時,依此置窠下,一窠盡出雄者。又自初覺有娠,取弓弩弦縛婦人腰下,滿百日去之,此紫宮玉女秘方也。
人具天地之性,集萬物之靈,陰陽平均,氣質完備,咸其自爾。然而奇偶異數,有愆有耗,剛柔異用,或強或羸,血榮氣衛,不能逃於消息盈虛之理,則稟質之初,詎可一概論耶?是以附贅垂疣、駢拇枝指,休儒跛蹩,形氣所賦有如此者;瘡瘍癰腫,聾盲喑啞,瘦瘠疲瘵,氣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移氣變之後,保衛輔翼,固有道矣。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資物為養者,理固然也。故寢興以時,出處以節,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因時為養者,理宜然也。故必調喜怒,寡嗜欲,作勞不妄,而氣血以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干焉。苟為不然,方授受之時,一失調養,則內不足以為中之守,外不足以為身之強,氣形弗克,而疾疚因之。若食兔缺唇,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生瘡癬之屬,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不足而解顱,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皆由氣血不調之故也。誠能推而達之,使邪氣無所乘。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故曰天不人不因(以上四條俱載《婦人良方》)
脈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搏者,近也。陰脈逼近於下,陽脈別出於上,陰中見陽,乃知陽施陰化,法當有子。又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手少陰屬心,足少陰屬腎,心主血,腎主精,精血交會,投識於其間,則有娠。王氏曰:太衝盛而氣虛者,乳子法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者,法妊娠也。《難經》曰: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若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為有妊。初持寸脈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以手按之散者,胞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又法:尺脈左邊大為男,右邊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又法:左右俱浮大,產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俱沉,產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又法:遣妊婦面南行,復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看上圊時,夫從後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又婦人妊娠,其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婦懷離經,其脈浮大,而腹痛引腰脊,即為欲生也。但離經,即腹痛也。又法欲生者,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
方
驗胎散 經脈不行,已經三月者。(更看尺脈不止,則是胎也) 川芎為末,每服一錢,空心艾葉煎湯調下,覺腹內微動則有胎也。如服後一日不動非胎,必是經滯。
艾醋湯 如過月難明有無,如月數未足難明,好醋炆艾服半盞後,腹中番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
妊娠惡阻病,《產寶》謂之子病,巢氏《病源》謂之惡阻。謂婦人有孕噁心,阻其飲食也。由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肢體沉重,頭眩擇食,惟嗜醋咸,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滿,肥人多痰,瘦人多火,須用二陳湯為主。
保生湯 治婦人經候不行,身無病似病,脈滑大而六脈俱勻,乃是孕脈也。精神如故,惡聞食氣,或但食一物,或大吐清水。此名惡阻,切勿作寒病治之。
人參(二錢半) 白朮 陳皮 香附 烏藥(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覺噁心嘔吐,加丁香。
上銼作二劑,生薑三片,煎服。
復元湯 治妊婦嘔吐不止,或頭痛,全不思食,左脈弱,諸藥不效,用以理血歸原。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各五錢)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兩半) 半夏(薑湯泡,一兩) 桔梗 枳殼(各二錢半) 丁香(三錢) 甘草(五錢,炙)
上銼作十劑,薑、棗煎服。
妊娠三兩個月內,嘔吐噁心,不納米食,用:
四物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白朮、神麯、麥芽、陳蒼米、生薑煎服。
妊娠子煩,謂煩躁而悶亂心神也。蓋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是證。《產寶》云: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若三月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者,吐涎惡食。大凡停痰積飲,寒熱相搏,吐甚則胎動不安。
竹葉湯
防風(去蘆) 黃芩 麥門冬(泡去心,各一錢) 白茯苓(二錢) 竹葉(十斤) 水煎,食後溫服。
妊娠子癇,謂痰涎潮搐,目吊口噤也。用
羚羊角散 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經脈拘急,語言謇澀,痰涎不利,或時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風。
當歸 川芎 防風 獨活 茯神 五加皮 杏仁 薏苡仁 酸棗仁(炒) 木香 羚羊角 甘草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
子懸,謂妊娠心胃脹滿也。
紫蘇和氣飲 治婦人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及胎前一切諸疾。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紫蘇梗 陳皮 大腹皮 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蔥白七根,水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黃芩。嘔吐,加砂仁。泄瀉,加白朮、茯苓。難產,加枳殼、香附、車前子。
子腫者,謂妊娠面部虛浮、肢體滿也。
茯苓湯 治妊娠七八個月前後,面目四肢浮腫。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 白朮(土炒) 茯苓 澤瀉 子實 黃芩 梔子(酒炒) 甘草(炙) 厚朴(薑汁炒) 麥門冬(去心)
上銼一劑,水煎服。
子氣者,謂妊娠兩足浮腫也。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
天仙藤散 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直腫至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狀似水腫,生於腳趾間,黃水出者,名曰子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炒)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木香 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子淋,謂妊娠小便澀少也。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制水,然妊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證,甚者心煩悶亂,用: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澀痛頻數。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 大腹皮(洗去沙土,薑汁拌炒) 木通 甘草 淡竹葉
上銼,水煎服。
車前散 治小便淋瀝,或不通,下焦有熱者。
當歸 陳皮 赤芍藥 檳榔 滑石 木通 車前子 赤茯苓 石葦(炙,去毛)
上銼,水煎服。
轉胞,謂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胞長逼近於胞,胞為所逼,令人數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以五苓散加阿膠。
冬葵子散 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木通 梔子(炒) 冬葵子 滑石(各五錢)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一鍾,空心溫服。
此藥滑胎,臨月可用。若六七個月以前,不可用。
又方 冬葵子、滑石、梔子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妊娠經水時下,此由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蓋心、小腸二經相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若經水時下,名曰胞漏,血盡則斃矣,屬氣血虛有熱。
膠艾四物湯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薑汁炒) 條芩(酒炒) 白朮(土炒) 艾葉(少許) 真阿膠(蛤粉炒珠) 砂仁(炒) 香附(童便炒黑)
上銼一劑,用粳米同煎服。
芎歸湯(劉敏庵傳) 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滿,一服立效。
當歸尾 南川芎(各五錢)
上銼一劑,黃酒煎,臨臥服,入童便一盞即止。
妊娠胎動,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傷肝火,或脾氣虛弱,當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輕者轉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面青舌赤吐沫,是母死也;唇口俱青,兩邊沫出,是子母俱死也,察而治之。
佛手散 治妊娠六七個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即便逐下。
當歸(二錢) 川芎(四錢) 加益母草(五錢,更效)
上銼一劑,水一盞,入酒一盞,再煎一沸,溫服。如人行五里,再進一服。
安胎散 治妊婦偶有所傷,腹痛不安,或從高墜下,重傷所壓,觸動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又治胃虛氣逆嘔吐,心腹諸痛。大抵妊娠,不可缺此。
縮砂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艾鹽湯皆可。此藥非八九個月內,不宜多用。
安胎飲 治孕成之後,覺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美,或胎動下血,及五六個月,常服數帖,甚效。
當歸(一錢) 川芎(八分) 白芍(一錢) 熟地黃(一錢,酒洗) 條芩(一錢半) 白朮(二錢) 砂仁(炒,一錢) 陳皮(一錢,炒) 紫蘇(八分) 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下血不止,加炒蒲黃(一錢)、阿膠(一錢)。腹痛,加香附(醋炒,一錢)、枳殼(一錢,麩炒)
千金保胎丸(京師傳) 凡女人受胎,經三月而墜者,雖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中衝即陽明胃脈,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謹節飲食,絕嗜欲,戒惱怒,庶免小產之患也。服此可保全。
歸身(酒洗,二兩) 南芎(一兩) 熟地(姜炒,二兩) 阿膠(蛤粉炒,二兩) 香附(酒、醋、童便,鹽水各浸三日,二兩) 艾葉(醋煮,一兩) 砂仁(炒,五錢) 陳皮(二兩) 條芩(炒,二錢) 白朮(土炒,四兩) 川續斷(酒洗,二兩) 杜仲(姜炒,四兩) 益母草(二兩) 紅棗(煮,去皮、核)
上為末,棗肉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妊娠心痛,乍安乍甚者,可服
白朮散 定痛安胎。
川芎(一錢) 歸身(八分) 白朮(土炒,五分) 白芍(酒炒,八分) 竹茹(五分) 紫蘇(一錢) 前胡(八分) 木香(五分) 烏藥(八分) 香附(便制,一錢) 陳皮(八分) 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如兼腹痛,加砂仁、澤瀉。
妊娠中惡,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可服。
加減當歸散
川芎 當歸 陳皮 吳茱萸 木香 香附 烏藥 甘草 前胡 蔥白 砂仁 紫蘇
上銼一劑,生薑五片,煎服。
妊娠腰腹皆痛者,可服
加減通氣散
當歸身 蔥白 阿膠 茴香 破故紙 杜仲 甘草 陳皮 川續斷 山藥 川芎 萆薢 獨活 香附 橘核 白芍
上銼,水煎,空心服。如小腹痛,加艾、木香,烏藥、紫蘇,去橘核、山藥、茴香、續斷、萆薢、獨活、破故紙。
妊娠心腹脹滿者,可服
加減蒼公下氣湯
白芍 陳皮 茯苓 大腹皮 川芎 當歸 香附 紫蘇梗 前胡 厚朴 烏藥 木香
上銼一劑,空心服。
妊娠數墮胎者,是氣血不足。腰痛甚者喜墮胎,宜
加減安胎飲
黃耆 甘草 人參 白朮 艾葉 當歸 川芎 熟地 續斷 茯苓 白芍 香附 陳皮 杜仲
上銼,水煎,空心服。
妊娠羸瘦或挾病,氣血枯竭,既不能養胎,必不能安者,可下之。
加減牛膝湯
桂心 栝蔞 牛膝 瞿麥 川芎 歸梢 枳殼 甘草 童便 麥蘖 甘草
上銼,水煎,空心服。
妊娠日月未足,而痛如欲產者,因勞役怒氣,調養不節,或房室所傷,或負重閃肭,或因宿有冷氣,故有此證。可用
加減安胎飲
知母 杜仲 木香 續斷 香附 陳皮 烏藥 紫蘇 白芍 川芎 當歸 白朮 酒芩
見血加地榆、牡蠣 艾葉
妊娠咳嗽,因感風寒,傷於肺而成,謂之子嗽。可服
加減紫菀湯 止嗽安胎。
貝母 前胡 紫菀 白朮 桑白皮 甘草 黃芩 紫蘇 陳皮 五味子 知母 杏仁 赤苓 當歸 麻黃
喘,加兜苓、腹皮、款冬花。
妊娠傷寒,頭疼壯熱,腰痛體重,甚至墮胎,可服
加減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川芎 乾葛 當歸 紫蘇 蔥白 陳皮
妊娠時疫,日久傷胎,可急服
加減秦艽散
秦艽 前胡 黃芩 枳殼 桔梗 山梔 柴胡 葛根 紫蘇 蔥白 陳皮
妊娠熱病,必至損胎,可服
加減梔子五物湯 安胎清熱。
葛根 柴胡 香薷 石膏 梔子 前胡 黃芩 蔥白 麥冬 陳皮 知母 甘草
妊娠熱病六七日後,臟腑極熱,熏蒸其胎,致胎死腹中,則胎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暖其胎,須臾即出,何以知其胎死?看產母舌青黑,及胎冷者是也。
加減黑神散
生地 赤芍 桂心 歸梢 蒲黃 鹿角屑 紅花 白芷 朴硝 黑豆 附米 益母草
又方 用巴豆三粒,蓖麻子、麝香貼臍中。
妊娠瘧疾,熱極則損胎,可服
驅邪散
香薷 青皮 柴胡 黃芩 川芎 前胡 砂仁 藿香 白朮 烏梅 紅棗 人參
妊娠霍亂,乃陰陽清濁相干,甚則傷胎。可服
加減白朮散
香薷 陳皮 厚朴 蒼朮 烏藥 砂仁 藿香 乾葛 竹茹 木瓜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豬苓 澤瀉
如心胸煩悶,加炒黃連、升麻。
妊娠泄瀉,冷熱不同,乃飲食不節,暑熱相乘。可服
人參白朮散
四君 平胃 澤瀉 豬苓 歸身 砂仁 肉果 木香 香薷(夏月可用)
妊娠下痢赤白,可服
加減阿膠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阿膠 黃芩 黃連 香薷 陳皮 枳殼 甘草 白茯 澤瀉
如血痢,加地榆,白痢,加艾葉、木香、久痢虛人,加參、朮、黃耆。
妊娠十月,形體成就。八月合進瘦胎易產之藥,今醫多用枳殼散。若胞氣肥實可服之,況枳殼、大腹皮瘦胎,胎氣本怯,豈宜又瘦之。若進無憂散、達生散安胎益氣,令子緊小無病。
保生無憂散 治滑胎。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甘草 陳皮 神麯 麥芽 紫蘇 訶子 枳殼
達生散 孕至八九個月,服數帖甚好。易產,腹少痛。
當歸 白芍 白朮(各一錢) 人參 陳皮 紫蘇(各五分) 甘草(炙,三) 大腹皮(一錢,洗)
上銼一服,蔥五根,煎服。
如胎肥氣喘,加枳殼八分,黃楊腦七個(二味瘦胎要藥) 夏加黃芩,春加川芎,冬加砂仁。氣虛,加參、術。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熟地,性急多怒,加柴胡。有熱,加黃芩。食少,加砂仁、神麯。渴,加麥門冬,食易飢,多加黃楊腦。有痰,加半夏、黃芩。腹痛,加木香。
妊娠鬼胎,狀如懷孕,腹內如包一甕,如下血,或腸水物,可服
斬鬼丹
吳茱萸 川烏 秦艽 柴胡 白殭蠶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送下打出惡物即愈。
產育
脈
欲產之婦脈離經。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謂也,非《難經》一呼三至之比。脈雖離經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連腰痛甚者,即欲產也。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出之脈也。
證
臨產之初,宜脫平常所穿之衣,以籠罩頭及罩口,則易產。切不可喧鬧,宜選一善熟穩婆及得力家人,無使揮霍張皇,致令產婦驚恐,惟當餐軟飯稀粥之類。若腹中痛,且令扶行,或痛或止,名曰弄痛。不可使試水手探,亦不可屈腰眠臥。如連腰引痛,眼中如見火光,此是兒轉,又須扶策徐徐行。起若艱難,即憑物立。須臾直至腰腹相引,頻頻陣痛,難以行立,然後坐草。切勿太早,恐兒在腹中難以轉側,及胞漿先破,子道乾澀,皆至難產。若心中熱悶,可用生雞子一枚打破吞服。抱腰之人,不得傾斜,則兒順自然產。若臨事倉惶,用力失宜,遂有難產之恙。是故有逆產者,則先露足;有橫生者,則先露手;坐產者,則先露臂,此皆用力太早之過。夫當臍腹疼痛之初,兒身才轉而未順,用力一逼,遂至橫逆。若手足先露者,用細針刺兒手足心一二分深,三四刺之,以鹽塗其上,輕輕送入,兒得其痛,驚轉一縮,即順生矣。或兒腳先下者,謂之踏蓮花生,急以鹽塗兒腳底,又可急搔之,並以鹽擦母腹上,則正生矣。若產訖先飲童便一盞,或入酒少許同服。勿便睡,且令閉目而坐,頃之,方可扶上床仰臥,立膝勿令伸足,熟睡,宜頻喚醒。亦不可以得男為喜,喜則傷心,恐生紅汗之證;亦不可以得女為憂,恐致敗血傷心之患。宜常淬醋煙,以防暈悶。逡巡,少進白粥,母令過飽。其有破水之後,經日而不產者,即當隨證細辨:身重體熱,作寒,面黑,舌青,及舌上冷,子母俱死,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口沫出者;母死子活;唇口俱青,吐沫,母子俱死。倉卒之間,不可不詳細審視,預與病家言之。若胞衣不下者,停待少久,非惟使產母疲倦,是血流入胞中,為血所脹,上衝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殆。宜急斷臍帶,以物墜住,尤宜用意拴縛,然後截斷。不爾,則胞上掩心而死。須臾其血不潮入胞中,則胞衣自當痿縮而下,縱淹延數日,亦不致害人。惟欲產母心懷舒暢,則自下矣。不可妄用手法,因此致殂。五七日不可強力下床,或憂慮用性,一月之內,或傷於房事,以致變生證候。類此難治,最宜謹慎。外此有外感內傷,及諸雜證,與男子等。但當加理血藥為助,臨治之際,宜以意消息之而參用焉。
方
黃金散(秘方)〔批〕(按此方催生聖藥,如產月未足,又能安之) 治生產一二日難分娩者,服之如神。因屢驗不敢自私,廣以濟人,人得之者,亦弗自私,庶施者愈廣矣。
真金箔大者五片,小者七片,以小瓷鍾將水少許,去紙,入金在內,用指研勻,後再添水至半鍾。一面先令扶產婦虛坐,又令一婦人用兩手,將大指按定產母兩肩上肩井穴,前藥溫服,其胎即下。如產月未足,又能安之。
濟生湯 治難產,須一二日不產者宜服,自然轉動降生。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香附(一錢半,炒) 枳殼(三錢,麩炒) 蘇葉(八分) 大腹皮(薑汁洗,一錢半) 甘草(七分) 加白芷(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腰痛甚,服之即產。
自生飲(雲林制)〔批〕(按此方活血順氣平和之劑) 治臨產生育艱難。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枳殼(炒,二錢) 益母草(一錢) 白芷(六分) 火麻(炒去殼,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催生立應散(王柏泉傳) 治難產,及橫生逆產。
車前子(一兩) 當歸(一兩) 冬葵子(三錢) 牛膝(二錢) 白芷(三錢) 大腹皮(二錢) 枳殼(二錢) 川芎(二錢) 白芍(一錢)
上銼,水煎熟,入酒少許,服之立產。
奪命丸 治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動胎氣下血不止,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損,服之可下。
桃仁(麩炒,去皮尖) 赤芍 官桂 白茯苓 牡丹皮(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淡醋湯下,速進兩丸。至胎腐爛腹中,危甚,立可取出。
〔批〕(按此法治難產屬熱者) 治難產瀝漿胞干,胎不得下,用香油、蜂蜜各一碗,和勻,入銅鍋內慢火煎一二沸,掠去沫,調白滑石末一兩,重攪勻頓服。外以油蜜於母腹臍上下摩之。
降生散 治臨產生育艱難,痛陣尚疏,三兩日不生,或產母氣乏羨頓,產道乾澀,致令難產,才覺腹痛,但破水後,便可服此藥,即生矣,如死胎亦下;未經破水,不宜服之。
蒼朮(制,二錢) 枳殼 桔梗 陳皮 楊芍 白芷 川芎 當歸(各一錢) 肉桂 乾薑 厚朴 半夏 茯苓 木香 杏仁 麻黃 甘草(各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順流水溫暖送下。若覺熱悶,蜜湯調,或銼散,薑棗順流水煎服。其楊芍、肉桂,能開通子宮,飲藥助氣,關竅自通,麻黃內通陽氣,甚則血行即產矣。冬月用之,甚為的當。隆暑之時,恐難輕服。但以五苓散,用葵子燈心煎湯調下。
香桂散 治坐產澀滯,心腹大痛,死胎不能下者,急用之。
香白芷(三錢) 肉桂(三錢) 麝香(三分)
上為末,童便酒調下,即產。
催生丹 〔批〕(按此方治難產屬寒者) 治生理不順,或橫或逆。
母丁香(一錢,另研) 香乳(一錢,另研) 麝香(一字,另研) 臘月兔腦(去皮膜,研如泥)
上為末,以兔腦和為丸,如雞頭實大,辰砂一錢為衣,陰乾,油紙密封。每服一丸,溫水送下,即產。男左女右手握出其丸,神效。藥用瓷罐盛,黃蠟封口。
催生符式
生九天大力魔軍速降威靈攝天生急急如律令敕。
上用硃砂細研,用新汲水濃調勻,將新筆蘸硃砂,於清晨未食時,至誠念:九天大力魔軍速降威靈攝天生急急如律令敕。至「生」字,急寫「生」字,卻於生字下面一畫下,左繞匝心,想胎元被筆推轉,令急急如律令敕氣一筆推下,須是隨筆一句念,令筆咒俱盡,候乾剪下,折作一丸,用黃蠟丸之,硃砂為衣,濃煎木香湯送下,待痛頻時服,乳香湯亦可。
如神丹 治難產,兼胞衣不大,及死胎。
巴三萆七脫衣裳,細研如泥入麝香,捏作餅兒臍下貼,須臾母子便分張。
灸法 治難產,及胞衣不下。
於左腳小指尖頭上,即至陰穴,灸之,炷如小麥大,三五壯立產。
催生遇仙丹
硃砂(一錢半) 雄黃(一錢半) 蛇蛻(一尺,煅) 蓖麻子(十四粒)
上為末,粥糊為丸,如彈子大。臨產先用椒水洗淨臍穴,納藥一丸於臍中,仍用油紙數重覆藥上,封固,軟帛拴系,立效。
脫衣散 治胞衣不下。
牛膝(三錢) 歸尾(二錢) 木通(三錢) 滑石(四錢) 冬葵子(二錢半) 加枳殼(三錢)
上銼,水煎,溫服。
有胞衣不下,因產母元氣虛薄者,用芎、歸倍桂以溫之,自下。
一方 下死胎
平胃散一劑,水、酒各一碗,煎一二沸,入朴硝五錢,再煎,傾出候溫服,其胎化為水而下。
一方 治坐草三四日不下者,即刻下。
蜜、香油、好酒各一鍾,三味合入煎,產婦面東服。
一方 治橫逆不順,子死腹中。
伏龍肝為細末,溫酒調服二三錢,其兒帶土而下。
一方 催生下胎
魚膠七寸,麻油燈燒過為末,酒調服。
產後
脈
產後扶虛,消瘀血,脈卻宜虛。叔和云: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寸口焱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
證
夫婦人產後發熱,有去血過多者,有惡露不盡者,有傷飲食者,有感風寒者,有感冒夾食兼氣者,有三日蒸乳者,俱能發熱憎寒,並身疼腹痛,不可相類而藥也。
治
產後去血過多發熱者,脈必虛大無力。內無痛者,此非有餘之熱也,乃陰虛不足生熱。用四物湯去芍藥,加參、朮、茯苓,淡滲其熱。若大熱不退,加炒黑乾薑,神效。乾薑辛熱,能引血藥入血分,生新血;引氣藥入氣分,補氣。或只用芎歸調血飲尤妙。凡有傷力發熱,早起勞動發熱者,皆同此治法也。
一、產後惡露不盡,亦有發熱惡寒,必脅肋脹滿,連大小腹有塊作痛,名兒枕痛。產後腹痛血瘀,宜四物湯加五靈脂、牡丹皮、桃仁、紅花、玄胡索、香附、青皮、乾薑、官桂、酒、水各一錢,黑豆一撮,後磨木香入童便、薑汁服,取下惡物為效。或用黑神散尤妙,後以八物湯加乾薑、陳皮,少佐童便、炒香附調理。
一、產後脾胃虛弱,飲食少,難克化,以致停滯發熱,必有噫氣作酸,惡聞食臭而口出無味,胸膈飽悶,氣口脈必緊盛,發熱惡寒頭痛,必用治中湯加神麯、山楂、砂仁,炒黃連、川芎、當歸佐之,或用理脾散更效。
一、產後榮衛俱虛,腠理不密,若冒風發熱者,其脈浮而微,或自汗,以芎芷香蘇散加羌活、防風主之。如感寒者,脈弦而緊,或惡露欠通,以五積散主之。如風寒兩感者,脈浮而緊,以五積交加散主之。有汗去麻黃,邪勝去人參。
一、產後內傷飲食,而外感風寒,或兼氣惱而發熱者,人迎、氣口脈俱緊盛,以行氣香蘇散主之。
一、產後蒸乳發熱惡寒者,必乳間脹硬疼痛,令產母揉乳汁通,其熱自除,不藥而愈。
一、產後血暈者,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者,有下血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其治特異。若下血多而暈者,當補血,以芎歸湯為主。或惡露不止者,倍炒黑乾薑止之。若去血少而暈者,奪命散主之。但凡血暈不省人事,用大火炭置產婦旁,以醋沃之,使醋氣熏入病人口鼻,輕者立蘇,重者亦省人事矣。
一、凡新產之後,宜以五積散祛除敗血,補生新血,調和營衛,滋養臟腑,使陰陽不相勝負,邪氣不能相干,則無寒熱之患。又治新產氣虛,或外感寒邪,頭疼身痛,發熱惡寒,或但發熱者,並用米醋少許同煎,本方去麻黃,熱甚加黃芩。
一、產後中風口噤,乃血虛而風入於頰口,筋得風則急,故口噤也。若角弓反張,乃體虛而風入於諸陽之經,故獨腰背攣急,如角弓反張之狀也,四物湯加秦艽、羌活。又宜荊芥略炒為末,每服二錢,黑豆淋酒調下,童便亦可。又方,用當歸、荊芥各等分,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之。如口噤用匙斡開,微微灌下,但下咽即效。
一、產後發熱惡寒,或口眼喎斜等證,皆是血虛之甚,急宜大補氣血為主。若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右手脈不足,補氣藥多於補血藥。
一、產後失聲,言不出者,心肺二竅被血所侵,又感風邪,客於會厭故也。茯苓補心湯去陳皮、枳殼、川芎,加升麻、防風、薄荷、赤芍、當歸、生地、紅花、黃連、膽星、生薑煎服。
一、產後不語,因敗血迷心竅所致,宜四物湯加辰砂、石菖蒲、紅花、人參。
一、產後血塊築痛,蓋因坐草近地,為冷濕乘之,風邪干之,使敗血瘀凝為血塊,沖築硬痛,不換金正氣散加辣桂、川芎、白芷、莪朮、乾薑同煎,乘熱入醋,連進兩服。冷濕風邪一散,其塊自消,其瘀從大便而出。
一、產後困子死,經斷不行半載矣,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內如有石硬塞之,而痛不禁,此乃石瘕也。四物湯加桃仁、大黃、檳榔、三稜、玄胡索、澤瀉、血竭,水煎服。
一、產後血虛發熱,咳嗽吐痰,喘滿,心慌、口乾,宜用茯苓補心湯加麥門冬、五味子煎服。
一、產後子宮不閉,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醋炒香附、半夏、酒炒黃芩,熱不退,加酒柏。一方,用石灰煎湯熏。一方,用荊芥、藿香、臭椿皮,煎湯熏洗。
方
芎歸調血飲(西園公方) 治產後一切諸病,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飲食失節,或怒氣相沖,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乾,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證。
當歸 川芎 白朮 白茯苓 熟地 陳皮 香附(童便炒) 烏藥 乾薑(炒黑) 益母草 甘草 牡丹皮
上銼,薑棗煎服。如惡露不行,倍益母草、丹皮,加童便、黃酒同服。如去血過多,倍芎、歸、乾薑。如飲食停滯,胸膈飽悶,加枳實、厚朴、山楂、砂仁。如因氣惱,倍香附、烏藥。如口噤昏憒不語,加荊介。如兩脅痛,加青皮、肉桂。如小腹陣痛,加玄胡索、桃仁、紅花、蘇木,甚者加三稜、莪朮。如有汗,加黃耆。如口乾苦,加麥門冬。凡產後,即以童便和熱酒,隨意飲之,百病不生。
益母湯(魏憲副傳) 治產後惡露不盡,攻衝心腹,或作眩暈,或寒熱交攻。
益母草銼一大劑,去渣,入黃酒、童便各一盞。凡產後即用此,加芎、歸各二錢,以免腹痛血暈之患,大有補益,去舊生新。
黑神散(劉太府傳) 治產後敗血致諸疾者。
當歸 熟地 白芍(酒炒) 肉桂(去皮,各一兩) 甘草(炙黃,一兩) 沉香 棕灰(燒存性) 蒲黃(炒黑色) 沒藥(各一錢) 乳香(三錢) 赤芍(一錢) 血竭(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無灰好酒調下,此方可代奪命散。
一、將產血多,兒食不盡,余血裹胎,難產,服此棄子救母。
一、臨產用力太早,兒不及轉,橫生倒出,亦當急救母命,服此方。
一、子死腹中,母必肢體冷痛,口角出沫,指甲青黑,服此即出。
一、產後胎衣不下。
一、血暈眼花,起坐不得。
一、血迷心竅,不能言語。
一、敗血乘虛散流,四肢浮腫。
一、敗血為害,口渴舌燥,乍寒乍熱似瘧。
一、月中飲冷,敗血凝聚,腹痛難忍,或致瀉痢。
一、敗血入心,煩躁發狂,言語錯亂,或見鬼神如癲。
一、敗血停留肢節間,遍身疼痛。
一、敗血流入小腸,小便出血。
一、敗血結聚,小便閉澀,大便艱難。
一、惡露未盡,失而不治,又過酸鹹收斂之物,因而得崩漏。
一、肺敗鼻中氣黑。
一、敗血衝心,喉中氣急發喘。
一、敗血滯脾胃中,心腹脹滿,嘔吐似翻胃。
更生散(雲林制) 治產後去血過多,或不止,或眩暈眼暗,口噤,發熱憎寒。
人參(一兩)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荊芥穗(三錢) 乾薑(炒黑,三錢) 熟地(薑汁炒,一兩)
上銼,水煎,空心服。如血大下不止,用龍骨火煅,赤石脂火煅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用前藥調服。外以五倍子末津調,納臍中即止。
抽薪散(劉太府傳)〔批〕(按此方治產後去血過多者) 治產後血虛發熱。
熟地(四錢) 當歸(四錢) 乾薑(炒黑,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兒枕散(賈蘭峰傳) 治產後心腹痛,惡血不行,或兒枕作痛甚危。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三錢) 川芎(二錢) 白芷 官桂 蒲黃 牡丹皮 玄胡索 五靈脂 沒藥(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入童便,空心服。
通瘀飲(胡云閣傳)〔批〕(按此方治產後惡露不行者) 治產後惡露不通,心慌昏沉,寒熱交攻。
歸尾(三錢) 大黃(三錢) 白朮(一錢) 木通(一錢) 紅花(五分)
上水一碗,黃酒一小盞,煎三滾,用桃仁三十個搗爛,再煎二滾,去渣溫服。
和痛湯 〔批〕(按此方治產後心腹痛者) 治小產心腹痛。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各一錢) 玄胡索(七分) 香附(五分) 青皮(炒,五分) 桃仁(去皮,三分) 紅花(三分) 澤瀉(五分)
上銼一劑,水一鍾,童便、黃酒各半鍾,煎至一鍾溫服。
奪命丹(秘方) 治產後胞衣不下者,因血流入衣中,為血所脹,是以不下,上衝心胸。但去衣,血自下。
附子(五錢,炮,去皮尖) 丹皮(去骨,一兩) 大黃(一兩) 乾漆(炒令煙盡,三兩)
上為末,米醋一升,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
清魂散(崑山鄭氏方) 治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肺經,頭旋目眩,昏悶不省。血暈有三:有用力過多血暈者,有下血過多血暈者,有小產去血太過血暈者,俱可服之。
澤蘭葉 荊芥(各一錢) 川芎(八分) 人參(五分) 甘草(三分) 陳皮(七分) 香附(醋炒,七分) 白芷(五分) 益母草(一錢) 當歸(八分) 生地(八分) 丹皮(五分) 紅花(三分) 蒲黃(炒黑,七分)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七分,濾去渣,入童便半鍾溫服。
加減磁石散(崑山鄭氏秘方) 治產後子宮不收者,名瘣疾,皆用力過度。有痛不可忍,服之。
磁石 歸尾 白芷 蛇床子 赤芍藥 丹皮 發灰 荊芥穗 川芎 生地 陳皮 甘草
七日後,去白芷、赤芍、歸梢,加熟地、當歸、白芍、人參、黃耆,上水煎,空心服。外用
熏洗方
椿皮 荊芥 五倍子 蛇床子 蔥白頭 朴硝 藿香
上各等分同煎,洗過,將鐵鏽釘磨水塗上即收。
理脾湯 治產後停食,胸膈飽悶,身發寒熱,不思飲食。
蒼朮(米泔浸炒) 陳皮(各一錢) 厚朴(姜炒,錢半) 砂仁(七分,炒) 神麯(炒,一錢) 山楂(去核,一錢) 麥芽(炒,一錢) 乾薑(炒黑,八分) 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煎服。泄瀉,加白朮、茯苓。大便閉,加桃仁、紅花。小便閉澀,加大腹皮。
加味理中丸 〔批〕(按此方治產後食傷脾胃者) 治脾胃虛憊,飲食不進,嘔吐泄瀉,心腹疼痛,體虛有汗,胎前產後,俱宜服之。
人參 白朮(土炒) 乾薑(湯泡,炒黑) 神麯(炒,各一兩) 麥芽(炒) 砂仁(炒,各八錢) 陳皮(去白,一兩) 香附(醋炒,一兩) 甘草(炙,六錢)
上為末,神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推氣養血丸(雲林制) 治產後右脅膨脹,有塊如豎弦一條,著冷便疼。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陳皮(炒) 枳實(麩炒) 厚朴(薑汁炒) 青皮(香油炒,去穰) 烏藥 神麯(炒) 乾薑(炒黑) 白芥子(炒,各一兩) 香附(四兩,便炒) 麥芽(炒) 肉桂(各六錢) 三稜(醋炒,八錢) 莪朮(醋炒,八錢) 木香(二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養血佐肝丸(雲林制)〔批〕(按此方治產後積塊者) 治產後左脅脹滿一塊,臥不敢著床。
當歸(酒洗) 南芎 白芍(酒炒) 陳皮(去白) 半夏(香油炒) 白朮(去蘆,炒) 神麯(炒) 青皮(香油炒,去穰) 萊菔子(炒) 牡丹皮(酒洗) 紅花(各一兩) 香附(二兩,醋浸炒) 桃仁(去皮尖) 柴胡(各八錢) 白茯苓(一兩) 龍膽草(酒洗,六錢) 三稜 莪朮(各醋炒,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虛弱,寒熱如瘧,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炒) 陳皮 川芎 白芍(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薑、棗同煎,日二服。
加減養臟湯 治產後下痢赤白,裡急後重。
木香 黃連 厚朴 甘草 歸尾 赤芍 川芎 艾葉 蒲黃
七日後,去蒲黃、歸梢,加茯苓、歸身、枳殼。如久痢脫肛,加肉豆蔻、地榆、人參、阿膠、白朮。噤口不食,加山藥、石蓮肉、陳包米。胃寒嘔噦,腹痛甚者,去黃連,加乾薑。
灸法
治婦人雞爪風,因月家得此,不時舉發,手足攣束如雞爪狀,疼痛難伸。
於左右膝骨兩旁,各有一小窩,共四穴,俗謂之鬼眼,各灸三壯即愈。
乳病
證
婦人乳汁不通有二種:有血氣壅盛,乳脈澀而不行者;有血氣虛弱,乳脈絕少者。夫虛者補之,以鍾乳粉、豬蹄、鯽魚之類;盛者行之,用通草、漏蘆之類。
乳硬者,多因乳母不知調養所致。蓋乳房陽明之經,乳頭厥陰所屬。忿怒所逆,鬱悶所遏,厚味所釀以成。厥陰之氣不行,故竅閉而汁不通;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為膿。或因所乳之子,膈有滯痰,含乳而睡,口氣炊熱所致。而成結核,初便忍疼,揉令核軟,吮令汁透則散,否則結成矣。
治
治以青皮,疏厥陰之滯,石膏清陽明之熱,生甘草行汙濁之血,栝蔞子消導腫毒,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尾,或散或湯,須以少酒佐之。若加艾火三壯,於痛處灸之,尤妙。華元化灸三里穴三壯,甚妙。
乳岩始有核,腫如棋子之大,不痛不癢,五七年方成瘡。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須情思如意則可愈。如成瘡之後,則如巖穴之凹,或如人口之唇,赤汁濃水浸淫,胸脅氣攻疼痛,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血,漸漸收斂。此疾多生於憂鬱積忿,中年婦人未破者尚可治,成瘡者終不治。宜服十六味流氣飲。
方
通乳湯
豬蹄(下節四雙) 通草(二兩) 川芎(一兩) 穿山甲(十四片,炒) 甘草(一錢)
上用水五升,煮汁飲之。忌生冷,避風寒,夜臥不宜失蓋,更以蔥湯頻洗乳房。
玉露飲 治產後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此涼膈壓熱,下乳之劑也。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五錢) 白芍(一錢五分) 人參(二錢五分) 白芷(五錢) 白茯(二錢五分) 桔梗(炒,五錢) 甘草(二錢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煩熱甚,大便結,加大黃(一錢二分),金銀花(三錢);乳脈不行,結成痛腫疼痛,加黃耆、當歸、金銀花、甘草(各二錢半),入酒半鍾,食後溫服。
胡桃散 治婦人少乳,乳汁不行。
用胡桃仁去皮十個搗爛,入穿山甲炒末一錢,黃酒調服。
通草湯 治乳汁不通。
通草(七分) 瞿麥 柴胡 天花粉(各一錢) 桔梗(二錢) 木通 青皮 香白芷 赤芍 連翹 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連翹飲子(薛立齋傳) 治乳內結核。
連翅 川芎 栝蔞仁(研) 皂角刺(炒) 橘葉 青皮(去白) 甘草節 桃仁(各一錢半)
上水煎,食遠服。
最效散(劉柏亭傳) 治婦人吹乳,神效。
螃蟹去足,用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黃酒下。
熨法膏(秘方) 治吹乳、乳癰,頓時立消。
蔥連根搗爛,鋪乳患處,上用瓦罐盛灰火蓋蔥上,一時蒸熱,出汗即愈。
一方(劉前溪傳) 治吹乳腫痛不可忍。
用生山藥搗爛,敷上即消。消即去之,遲則肉腐。
消毒散 〔批〕(按此方治吹乳乳癰之劑) 治吹乳、乳癰。憎寒壯熱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本方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藥。
當歸 白芷 青皮(炒) 天花粉 貝母 柴胡 殭蠶(炒) 金銀花(各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神效栝蔞散(薛五齋方) 治乳癰初起腫痛,及一切癰疽,或膿出後餘毒,亦宜用之。
黃栝蔞(一個,用子多者) 當歸(半兩) 生甘草(半兩) 沒藥(一錢,另研)
上酒、水各一鍾,煎至八分,食後服。
十六味流氣散 治乳岩,及痘後餘毒作癰腫。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耆 人參 官桂 厚朴 桔梗 枳殼 烏藥 木香 檳榔 白芷 防風 紫蘇 甘草
上銼各等分。水煎服。如乳癰,加青皮尤妙。